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β-榄香烯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异常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段兰兰 董菁 +4 位作者 范香成 朱俊艺 张逸凡 韩吉春 尚靖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3-339,共7页
研究β-榄香烯是否能改善低剪切力(LSS)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分别采用平行板流动腔和ox-LDL建立血管内皮细胞(ECs)功能紊乱模型和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和迁移... 研究β-榄香烯是否能改善低剪切力(LSS)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分别采用平行板流动腔和ox-LDL建立血管内皮细胞(ECs)功能紊乱模型和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和迁移模型,并检测β-榄香烯对ECs功能紊乱和VSMCs增殖迁移的影响。DHE法检测ECs中ROS的活性,DAF-FM DA法检测ECs中NO的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ECs中Akt和ERK的蛋白磷酸化水平。MTT法检测VSMCs的增殖。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VSMCs的迁移。RT-qPCR法检测VSMCs中MMP-2和MMP-9的基因表达。在ECs中,β-榄香烯可以显著降低LSS诱导的ROS的升高,显著升高LSS诱导的NO的降低,并且降低ERK的磷酸化,并升高Akt的磷酸化。在VSMCs中,β-榄香烯可以显著降低ox-LDL诱导的VSMCs的增殖和迁移,降低MMP-2和MMP-9的基因表达。β-榄香烯可以改善LSS诱导的ECs功能紊乱和ox-LDL诱导的VSMCs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榄香烯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 血管平滑肌细胞 增殖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气化痰活血方对冠脉微循环障碍大鼠血管内皮功能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2
作者 葛昭 任秋安 +4 位作者 任思霖 周梦雪 李默涵 宁旭瑾 王贤良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02-1312,共11页
目的:观察理气化痰活血方对冠脉微循环障碍(CMD)大鼠冠状动脉微血管血栓阻塞程度的影响,探究其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无特定病原体(SPF)级斯泼累格·多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及造模组。造模组采用经心... 目的:观察理气化痰活血方对冠脉微循环障碍(CMD)大鼠冠状动脉微血管血栓阻塞程度的影响,探究其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无特定病原体(SPF)级斯泼累格·多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及造模组。造模组采用经心尖部向左心室注射月桂酸钠1 mL/kg(质量浓度1 g/L)建立大鼠冠脉微循环障碍模型,造模24 h后随机处死5只大鼠,摘取心脏,留取心肌组织标本,经苏木精-伊红(HE)病理切片显示大鼠冠状动脉微血管均有血栓形成,确定造模成功。将剩余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理气化痰活血方低、中、高剂量组,尼可地尔组及缬沙坦组。连续灌胃给药4周后,观察各组大鼠冠状动脉微血管血栓阻塞程度、血清内皮素-1(ET-1)水平、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理气化痰活血低、中、高剂量组可改善CMD大鼠冠状动脉微血管血栓阻塞程度,显著降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P<0.001)及内皮素-1(ET-1)浓度(P<0.05),显著升高过氧化氢酶(CAT)活力(P<0.001)、谷胱甘肽(GSH)含量(P<0.001)、NO浓度(P<0.05)、NO/ET-1比值(P<0.05)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含量(P<0.05),抑制CMD大鼠心肌组织及内皮细胞凋亡。结论:理气化痰活血方可改善CMD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学损伤及血管内皮功能、减少冠脉微血管血栓形成,抑制细胞凋亡,发挥改善冠脉微血管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气化痰活血方 冠脉微循环障碍 冠脉微血管血栓 血管内皮功能 细胞凋亡 内皮素-1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肺麻醉期间肺保护性通气对肺功能及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
3
作者 王冀平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44-146,共3页
目的:分析单肺麻醉期间肺保护性通气对肺功能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自于2023年1月至2025年1月在河津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依据随机抽签的结果把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通气,观察组接受保护性通气。... 目的:分析单肺麻醉期间肺保护性通气对肺功能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自于2023年1月至2025年1月在河津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依据随机抽签的结果把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通气,观察组接受保护性通气。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血管内皮功能,炎症因子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的提升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较之对照组而言,炎症因子水平下降的幅度更大(P<0.05)。相比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单肺麻醉期间实施肺保护性通气能显著的提升肺功能,减轻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抑制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保护性通气 单肺麻醉 功能 血管内皮细胞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DAH1/ADMA促高糖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
4
作者 陈素雅 陈慧丽 +2 位作者 彭锦鸿 李年生 江俊麟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8-267,共10页
目的探讨二甲基精氨酸二甲胺水解酶1(dimethylarginine dimethylamino hydrolase 1,DDAH1)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及自噬的影响。方法采用JC-1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DCFH-DA荧光探针检测活性氧水平;Hoechst法检测细胞凋... 目的探讨二甲基精氨酸二甲胺水解酶1(dimethylarginine dimethylamino hydrolase 1,DDAH1)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及自噬的影响。方法采用JC-1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DCFH-DA荧光探针检测活性氧水平;Hoechst法检测细胞凋亡;Real-time PCR法检测DDAH1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DDAH1、LC3-I和LC3-II蛋白表达;线粒体探针Mitotracker与LC3细胞免疫荧光共定位法检测线粒体自噬水平;高效液相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symmetric dimethylarginine,ADMA)水平。结果高糖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48 h明显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增加活性氧产生,促进细胞凋亡;高糖下调LC3-Ⅱ/LC3-Ⅰ蛋白表达,减少Mitotracker与LC3共定位,抑制线粒体自噬。自噬抑制剂3-MA或CQ加重高糖诱导的HUVECs线粒体损伤和细胞凋亡;自噬激动剂RAPA减轻高糖诱导的HUVECs线粒体损伤和凋亡。高糖下调HUVECs DDAH1蛋白表达,增加ADMA水平。DDAH1 siRNA抑制线粒体自噬,降低线粒体膜电位,促进细胞凋亡,而DDAH1过表达则促进线粒体自噬,减轻高糖诱导的HUVECs凋亡。结论高糖诱发内皮细胞线粒体功能损伤与其抑制DDAH1表达,增加ADMA水平,降低线粒体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精氨酸二甲胺水解酶1 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 线粒体自噬 线粒体功能障碍 血管内皮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胆汤对ApoE^(-/-)动脉粥样硬化小鼠血管内皮功能及脂联素的影响
5
作者 邱婷婷 施恒 +3 位作者 熊建华 范增光 赵永法 欧阳效强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396-2400,共5页
目的观察温胆汤对ApoE^(-/-)动脉粥样硬化(AS)小鼠血管内皮功能及脂联素(APN)的影响。方法将50只8周龄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APN组(10μg/kg)及温胆汤低、中、高剂量组(3.9、7.9、15.6 g/kg),通过高脂饲料喂养12周构建AS模... 目的观察温胆汤对ApoE^(-/-)动脉粥样硬化(AS)小鼠血管内皮功能及脂联素(APN)的影响。方法将50只8周龄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APN组(10μg/kg)及温胆汤低、中、高剂量组(3.9、7.9、15.6 g/kg),通过高脂饲料喂养12周构建AS模型;另取10只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组,予普通饲料喂养12周。第9周开始,各组小鼠给予相应药物干预4周,第12周末给药后取材。油红O染色评估脂质沉积情况;HE染色观察斑块形成情况;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水平;试剂盒检测血清APN、NO、ET-1、IL-1β、IL-6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主动脉血管M1型巨噬细胞浸润水平;Western blot及RT-qPCR法检测主动脉APN、MCP-1蛋白、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温胆汤中、高剂量组脂质沉积减少,AS斑块面积减小(P<0.01);血清TC、TG、LDL-C水平降低(P<0.01);血清APN、NO水平升高(P<0.01),ET-1、IL-1β、IL-6水平降低(P<0.01);M1型巨噬细胞(F4/80+CD86)浸润水平降低(P<0.01);MCP-1蛋白、mRNA表达降低(P<0.01),APN蛋白、mRNA表达升高(P<0.01)。结论温胆汤能够改善ApoE^(-/-)小鼠AS情况,减轻脂质沉积,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脂联素、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反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胆汤 动脉粥样硬化 脂联素 内皮功能紊乱 巨噬细胞极化 ApoE^(-/-)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阻运动通过miR-21-5p/TSP-1途径改善老年男性增龄性循环内皮祖细胞功能损伤研究
6
作者 韩书娜 孙一 叶琼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0-156,共7页
观察规律抗阻训练对老年男性循环内皮祖细胞功能的影响并探讨miR-21-5p/血小板反应蛋白(TSP-1)在其间的可能作用机理。60名健康、无规律运动习惯的老年男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运动组,对照组维持日常生活习惯,运动组进行3次/周、共12周的... 观察规律抗阻训练对老年男性循环内皮祖细胞功能的影响并探讨miR-21-5p/血小板反应蛋白(TSP-1)在其间的可能作用机理。60名健康、无规律运动习惯的老年男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运动组,对照组维持日常生活习惯,运动组进行3次/周、共12周的抗阻训练干预。分别于试验前后,利用超声诊断系统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取外周血分离培养内皮祖细胞,利用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检测衰老水平,MTT比色法、Matrigel管腔形成实验分别检测体外增殖和成管能力,通过裸鼠颈动脉内膜拉脱模型检测在体内皮损伤修复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21-5p和TSP-1 mRNA表达量,免疫印迹法测定TSP-1蛋白表达量;通过脂质体转染分别过表达miR-21-5p(miR-21-5p模拟物)和抑制TSP-1(TSP-1 siRNA)表达后,检测内皮祖细胞衰老和功能。结果:(1)训练依从性和安全性:运动组1例(3.3%)脱落,训练计划完成率为96.8%,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或心血管相关事件发生。(2)血管内皮功能和内皮祖细胞功能:试验后,与对照组比较,运动组FMD升高(P<0.05),内皮祖细胞β-半乳糖苷酶阳性细胞下降(P<0.05),体外增殖和成管能力增加(P<0.05),体内损伤血管再内皮化功能提高(P<0.05),miR-21-5p表达上调(P<0.05),TSP-1 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P<0.05)。(3)细胞转染试验:转染miR-21-5p模拟物诱导miR-21-5p过表达后,内皮祖细胞TSP-1 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P<0.05),体外增殖、成管能力以及体内损伤血管再内皮化功能改善(P<0.05),然而,β-半乳糖苷酶阳性细胞无显著性变化(P>0.05);转染TSP-1 siRNA诱导TSP-1沉默后,β-半乳糖苷酶阳性细胞下降(P<0.05),体外增殖、成管能力以及体内损伤血管再内皮化功能提升(P<0.05)。结论:抗阻训练通过上调miR-21-5p抑制TSP-1表达来改善老年男性内皮祖细胞功能,通过下调TSP-1延缓内皮祖细胞衰老,因此miR-21-5p和TSP-1是抗阻训练发挥心血管保护效应的重要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生物化学 抗阻训练 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功能 老年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衰老血管平滑肌细胞通过力学生物学负调控内皮细胞功能
7
作者 汪洋 黄俊玚 +8 位作者 石雯 董铸峰 邹航 向小青 杨淼龙 刘志峰 李晓彤 王贵学 尹铁英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77-77,共1页
目的本研究基于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衰老早于内皮细胞(endo thelial cells,ECs),旨在探究衰老VSMCs对ECs的调控,以深入了解二者之间的互作对相关疾病的贡献。方法免疫印迹检测衰老与年轻血管VSMCs表型... 目的本研究基于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衰老早于内皮细胞(endo thelial cells,ECs),旨在探究衰老VSMCs对ECs的调控,以深入了解二者之间的互作对相关疾病的贡献。方法免疫印迹检测衰老与年轻血管VSMCs表型标志物表达;体外梯度硬度增加培养板培养ECs后免疫印迹检测功能与表型标志物表达。此外,衰老VSMCs经Flexcell-4000T 10%幅度、1 Hz加载12 h后收取上清,超高速离心获取外泌体并进行力学响应micro RNA(mi RNA)测序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的mi RNAs模拟物处理ECs并进行靶基因预测与免疫印迹验证。结果衰老血管高表达合成型标志物,低表达收缩型标志物;硬度增加导致ECs功能失调、高表达间充质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波形蛋白(Vimentin);筛选出的上下调力学响应mi RNA:mi R-107-3p、mi R-743b-5p的靶基因预测与验证表明二者可分别靶向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0(programmed cell death 10,PDCD10)、α-SMA。结论衰老VSMCs可通过力学响应mi RNA和硬度增加的力学生物学方式负调控内皮细胞功能、增加衰老血管疾病易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功能 力学生物学 血管平滑肌细胞 外泌体 血管疾病 功能失调 间充质 合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及其调控的线粒体功能变化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唐婷 路旭阳 +2 位作者 焦凯 马雅楠 刘德敏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79-584,共6页
心血管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内皮细胞释放的外泌体通过信号传导传递其携带的生物分子,从而影响心血管疾病进程。线粒体作为细胞动力源,当其出现功能障碍时会导致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本文主要从内皮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 心血管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内皮细胞释放的外泌体通过信号传导传递其携带的生物分子,从而影响心血管疾病进程。线粒体作为细胞动力源,当其出现功能障碍时会导致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本文主要从内皮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以及其调控的线粒体功能变化在心血管疾病模型中所发挥的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疾病 内皮细胞 外泌体 线粒体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盘状结构域受体1通过调控NF-κB/NLRP3信号通路介导的细胞焦亡对高糖诱导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影响
9
作者 赵为陈 何春远 +4 位作者 赵宗彪 张峰森 夏一淼 王法财 李婷婷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25-2332,共8页
目的 探究盘状结构域受体1 (discoidin domain receptor 1,DDR1)对高糖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 VECs),首先分为对照组(Control)、高糖诱导组(hi... 目的 探究盘状结构域受体1 (discoidin domain receptor 1,DDR1)对高糖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 VECs),首先分为对照组(Control)、高糖诱导组(high glucose,HG),采用33 mmol·L^(-1) D-glucose处理48 h构建HUVECs功能障碍。碘化丙啶染色(PI)检测细胞焦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IL-1β、IL-18水平;Western blot检测DDR1、NF-κB/NLRP3信号通路蛋白及细胞焦亡相关蛋白表达;随后,实验分为C ontrol组、HG组、HG+DDR1 NC组、HG+DDR1 siRNA组。转染DDR1 siRNA 24 h后观察HG对HUVECs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ELISA检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及LDH、IL-1β、IL-18水平;PI检测细胞焦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DDR1、NF-κB/NLRP3信号通路蛋白及细胞焦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HG组细胞eNOS含量降低,VCAM-1、ICAM-1含量升高,细胞活力及迁移能力降低,DDR1、p-NF-κB、NLRP3及细胞焦亡相关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且LDH、IL-1β、IL-18水平及细胞焦亡率均增加(P<0.05)。与HG组相比,DDR1siRNA能够促进eNOS分泌,降低VCAM-1、ICAM-1、LDH、IL-1β、IL-18水平,增加细胞活力和迁移能力,降低p-NF-κB、NLRP3及细胞焦亡相关蛋白表达,抑制高糖诱导的HU VECs焦亡(P<0.05)。结论基因沉默DDR1能够改善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其机制与抑制NF-κB/NLRP3信号通路介导的细胞焦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血管病变 内皮功能障碍 高糖 盘状结构域受体1 细胞焦亡 核转录因子-κB/NOD样受体蛋白3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365a-3p通过TGF-β信号通路影响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参与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
10
作者 严兆华 郑健彬 +2 位作者 张娜 曹春燕 颜露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263-2269,共7页
目的探究微小RNA(miRNA)-365a-3p影响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参与子痫前期(PE)的发病机制。方法分离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设为NC组(转染miR-365a-3p NC)、mimics组(转染miR-365a-3p mimics)、inhibitor组(转染miR-365a-3p inhibitor)... 目的探究微小RNA(miRNA)-365a-3p影响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参与子痫前期(PE)的发病机制。方法分离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设为NC组(转染miR-365a-3p NC)、mimics组(转染miR-365a-3p mimics)、inhibitor组(转染miR-365a-3p inhibitor),另取对数期细胞设为空白组。检测各组增殖、迁移及血管形成能力。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365a-3p与下游基因的靶向关系。检测各组TGF-β_(1)、Smad4、Smad7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NC组比较,mimics组24、48、72 h吸光度值及迁移率降低(P<0.05),每个视野的管状结构数量减少(P<0.05),inhibitor组24、48、72 h吸光度值及迁移率升高(P<0.05),每个视野的管状结构数量增加(P<0.05)。双荧光素酶实验表明Smad7是miR-365a-3p的一个靶基因。与空白组、NC组比较,mimics组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Smad4蛋白表达升高(P<0.05),Smad7蛋白表达降低(P<0.05),inhibitor组TGF-β_(1)、Smad4蛋白表达降低(P<0.05),Smad7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miR-365a-3p可能通过调控下游TGF-β信号通路影响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从而参与PE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微小RNA-365a-3p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转化生长因子-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血管内皮细胞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及中药干预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铁峰 江朔轩 +5 位作者 张彦军 邓强 李家明 马平怡 韩俊秋 檀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7-651,共5页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神经破坏性疾病,引起患者感觉、运动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1]。根据病因,SCI可以分为创伤性与非创伤性,研究[2]发现,发展中国家创伤性SCI发病率逐年下降,而其中坠落伤及老年患者占比上升,男性多于...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神经破坏性疾病,引起患者感觉、运动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1]。根据病因,SCI可以分为创伤性与非创伤性,研究[2]发现,发展中国家创伤性SCI发病率逐年下降,而其中坠落伤及老年患者占比上升,男性多于女性,且以不完全性四肢瘫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坏性疾病 四肢瘫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坠落伤 脊髓损伤 中药干预 血管内皮细胞 非创伤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细胞功能紊乱的跨核被膜调控
12
作者 吴其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930-932,共3页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 真核细胞核被膜 跨核被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哚普利对冠心病患者循环血内皮祖细胞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1
13
作者 谈红 王雪 +6 位作者 李晓燕 许琳 苏莉 胡瑛 杨燕 陈英剑 张国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培哚普利在冠心病治疗中对循环血内皮祖细胞(EPCs)水平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7,给予常规药物),小剂量组(n=29,给予常规药物+4 mg培哚普利)和...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培哚普利在冠心病治疗中对循环血内皮祖细胞(EPCs)水平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7,给予常规药物),小剂量组(n=29,给予常规药物+4 mg培哚普利)和大剂量组(n=28,给予常规药物+8 mg培哚普利)。随访12周,治疗前后各组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EPCs水平,采用超声测定肱动脉血管舒张功能(FMD),同时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水平。结果:治疗12周后,对照组、小剂量组及大剂量组患者较治疗前循环血EPCs、肱动脉FMD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hs-CRP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小剂量组及大剂量组Ang Ⅱ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治疗后,小剂量组及大剂量组循环血EPCs、肱动脉FM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hs-CRP及Ang Ⅱ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同时,与小剂量组比较,大剂量组循环血EPCs及FMD均明显升高,hs-CRP及Ang Ⅱ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培哚普利对循环血EPCs有一定的动员作用,可显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且较大剂量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培哚普利 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细胞移植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并改善缺血心脏功能 被引量:16
14
作者 张少衡 贾竹青 +6 位作者 郭静萱 马康涛 王淑玲 刘永刚 李凌松北京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 周春燕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29-433,共5页
目的 :通过骨髓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大鼠模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探讨骨髓细胞移植改善缺血心脏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 :利用左前降支冠状动脉结扎术制备大鼠心肌梗死模型 ,然后行异体骨髓细胞移植 ;分别于术后 1d ,3d ,... 目的 :通过骨髓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大鼠模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探讨骨髓细胞移植改善缺血心脏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 :利用左前降支冠状动脉结扎术制备大鼠心肌梗死模型 ,然后行异体骨髓细胞移植 ;分别于术后 1d ,3d ,7d ,14d和 2 8d取材 ;利用免疫荧光和RT -PCR技术分析细胞移植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其受体 (Flk 1)表达的影响和移植细胞的分化情况 ;通过免疫组化计算血管数量 ;应用血流动力学检测大鼠心脏功能在术后各时间点的变化。结果 :VEGF和Flk 1在移植组动物的心肌梗死区残存细胞、梗死周边区细胞以及部分移植细胞内表达。移植组VEGF和Flk 1的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分别于术后 3d和 14d达到高峰 ,以后逐渐减弱。术后 7d ,14d和 2 8d移植组血管数量较同期对照组明显增加 ,移植组心脏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术后 14d可在部分移植细胞中检测到心肌细胞或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蛋白的表达。结论 :骨髓细胞移植通过上调移植细胞及受者内源性VEGF和Flk 1的表达 ,促进血管新生 ,进而改善缺血心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细胞移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受体 表达 缺血心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对两次打击大鼠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心肌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于亮 段绍斌 +7 位作者 居来提 杨东鹰 邓明飞 樊晓静 吾买尔江 史志涛 刘郁 张增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67-970,共4页
目的通过建立两次打击大鼠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动物模型,探讨黄芪注射液对MODS致心肌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将9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MODS组和治疗组。MODS组和治疗组复制大鼠MODS的动物模型,治疗组腹腔注入黄... 目的通过建立两次打击大鼠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动物模型,探讨黄芪注射液对MODS致心肌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将9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MODS组和治疗组。MODS组和治疗组复制大鼠MODS的动物模型,治疗组腹腔注入黄芪注射液,对照组和MODS组注入0.9%氯化钠溶液。分别在注射黄芪注射液和0.9%氯化钠溶液后24h,48h采集血液和心脏组织标本,测定大鼠血清中循环内皮细胞(CEC)数量、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心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水平,心脏组织标本行光镜下病理检查。结果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后24h和48hCEC数量、NO、ET-1水平明显低于相同时间点MO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后24h和48hTNF-α、ICAM-1、CK-MB、CK、LDH水平明显低于MODS组相同时间点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对两次打击致MODS模型大鼠的心肌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明显的减轻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心肌 血管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新 韦旭斌 +2 位作者 索占伟 穆祥 谭建华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5年第12期44-48,共5页
文章回顾了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研究概况。微血管内皮细胞是位于循环血液与组织液之间的单层扁平上皮细胞,不但构成了微血管通透性的主要物理屏障,保证微血管内、外正常的物质交换,而且是一种多功能的分泌细胞,通过合成并释放多种舒张... 文章回顾了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研究概况。微血管内皮细胞是位于循环血液与组织液之间的单层扁平上皮细胞,不但构成了微血管通透性的主要物理屏障,保证微血管内、外正常的物质交换,而且是一种多功能的分泌细胞,通过合成并释放多种舒张因子和收缩因子以维持正常的血管紧张度;通过合成、释放多种促凝血因子和抗凝血因子,维持血液的正常状态和动态平衡。还通过其屏障和分泌功能,影响着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并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调节机体的免疫应答。微血管内皮细胞结构的完整性被破坏,分泌功能失调,势必导致相应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而引发多种病理过程,从而会引发内皮细胞机能障碍和休克、感染、肿瘤、创伤、水肿、急性炎症等多种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内皮细胞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拉鲁肽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对血管内皮功能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2
17
作者 高晓燕 刘东兴 李凤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4期1524-1527,1531,共5页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对血管内皮功能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根据患者血糖水平给予盐酸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对血管内皮功能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根据患者血糖水平给予盐酸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利拉鲁肽治疗,观察两组治疗1个月、3个月血管内皮功能及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情况。结果:(1)两组治疗前ET-1、NO、FM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3个月观察组较治疗前NO、FMD增高,ET-1降低,且观察组NO、FM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ET-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治疗前FPG、2hPBG、Hb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观察组FPG、2hPBG、HbA1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治疗前FIns、HOMA-IR、HOMA-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3个月观察组FIns、HOMA-B水平增高、HOMA-IR降低,且观察组FIns、HOMA-B水平高于对照组,HOMA-IR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治疗老年T2DM患者可有效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胰岛β细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拉鲁肽 老年2型糖尿病 血管内皮功能 胰岛Β细胞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豆叶对去卵巢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彦凤 袁捷 +4 位作者 全世建 侯少贞 周才杰 郭芳芳 赖小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2期142-145,152,共5页
目的观察木豆叶对卵巢切除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卵巢摘除法诱导骨质疏松症模型,术后3d开始防治性给药,于第9w眼球采血,放射免疫法检测内皮素,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一氧化氮。结果血浆ET水平升高,血清NO含量降低,... 目的观察木豆叶对卵巢切除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卵巢摘除法诱导骨质疏松症模型,术后3d开始防治性给药,于第9w眼球采血,放射免疫法检测内皮素,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一氧化氮。结果血浆ET水平升高,血清NO含量降低,与假手术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龙牡壮骨颗粒组、木豆叶高、中、低剂组都不同程度降低ET水平,增加NO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木豆叶通过调节ET、NO的含量提高去势大鼠血管内皮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豆叶 内皮 一氧化氮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
19
作者 郑娟娟 芮家亮 +1 位作者 杨斌 曹蘅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37-637,共1页
关键词 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 心肌缺血大鼠 细胞分泌功能 急性 病理生理表现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活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氧运动训练对老年冠心病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参数、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20
作者 马庆平 郇赛 +2 位作者 顾莹 刘敏 孟莹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5期2025-2028,共4页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训练联合常规药物治疗老年冠心病伴慢性心力衰竭,对患者红细胞参数、血管内皮功能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110例老年冠心病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依据随机数据表法分为对照组(n=54)和观察组(n=56)。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训练联合常规药物治疗老年冠心病伴慢性心力衰竭,对患者红细胞参数、血管内皮功能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110例老年冠心病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依据随机数据表法分为对照组(n=54)和观察组(n=56)。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联合有氧运动训练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红细胞参数、血管内皮功能及心功能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前,观察组的HCT、RDW、RBC、NO、ET-1、LVEF、LVEDD及LVESD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HCT和RB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RDW、ET-1、LVEDD及LVESD水平均显著低于组内治疗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差异比较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NO和LVEF水平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NO和LVE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氧运动联合常规药物治疗老年冠心病伴慢性心力衰竭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心功能,提升RDW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伴慢性心力衰竭 有氧运动 细胞参数 血管内皮功能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