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R-365a-3p通过TGF-β信号通路影响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参与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
1
作者 严兆华 郑健彬 +2 位作者 张娜 曹春燕 颜露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263-2269,共7页
目的探究微小RNA(miRNA)-365a-3p影响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参与子痫前期(PE)的发病机制。方法分离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设为NC组(转染miR-365a-3p NC)、mimics组(转染miR-365a-3p mimics)、inhibitor组(转染miR-365a-3p inhibitor)... 目的探究微小RNA(miRNA)-365a-3p影响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参与子痫前期(PE)的发病机制。方法分离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设为NC组(转染miR-365a-3p NC)、mimics组(转染miR-365a-3p mimics)、inhibitor组(转染miR-365a-3p inhibitor),另取对数期细胞设为空白组。检测各组增殖、迁移及血管形成能力。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365a-3p与下游基因的靶向关系。检测各组TGF-β_(1)、Smad4、Smad7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NC组比较,mimics组24、48、72 h吸光度值及迁移率降低(P<0.05),每个视野的管状结构数量减少(P<0.05),inhibitor组24、48、72 h吸光度值及迁移率升高(P<0.05),每个视野的管状结构数量增加(P<0.05)。双荧光素酶实验表明Smad7是miR-365a-3p的一个靶基因。与空白组、NC组比较,mimics组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Smad4蛋白表达升高(P<0.05),Smad7蛋白表达降低(P<0.05),inhibitor组TGF-β_(1)、Smad4蛋白表达降低(P<0.05),Smad7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miR-365a-3p可能通过调控下游TGF-β信号通路影响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从而参与PE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微小RNA-365a-3p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转化生长因子-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14
2
作者 武云涛 高迎春 +3 位作者 姚依群 周书明 张剑 李世荣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83-85,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与冠心病 (CHD)的关系。方法 采用二维超声检测 70例CHD患者肱动脉血管内径 (内皮依赖性和内皮非依赖性舒缩功能 ) ,同时采用生化比色法测定CHD患者血浆一氧化氮 (NO)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内皮素 (ET...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与冠心病 (CHD)的关系。方法 采用二维超声检测 70例CHD患者肱动脉血管内径 (内皮依赖性和内皮非依赖性舒缩功能 ) ,同时采用生化比色法测定CHD患者血浆一氧化氮 (NO)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内皮素 (ET)、前列腺素 (PGI2 )、血栓素A2 (TXA2 )、肿瘤坏死因子 (TNF)、心钠素 (ANP)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浓度 ,并以 2 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结果 CHD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缩功能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 ,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缩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CHD组与对照组比较 ,血浆平均ET、TXA2 、TNF显著升高 ,而血浆NO、PGI2 、ANP、CGRP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及其内皮源性血管活性物质和影响内皮功能的血管活性物质的失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患者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二维超声检测 生化比色法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行为治疗联合SSRI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焦虑障碍患者心率变异性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柯道正 张香侠 +2 位作者 葛义俊 蒋品 黄晓琴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77-481,共5页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CBT)联合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合并焦虑障碍患者心率变异性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已确诊为CHD合并焦虑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CBT联合SSRI治疗)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CBT)联合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合并焦虑障碍患者心率变异性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已确诊为CHD合并焦虑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CBT联合SSRI治疗)和对照组(SSRI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心率变异性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HAMD-17、HAMA均较治疗前降低,而治疗后观察组的HAMD-17、HAMA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内皮素-1(ET-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较治疗前降低,而一氧化氮(NO)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ET-1、vWF低于对照组,而NO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SNDD)、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和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的个数占总窦性心搏个数的百分比(PNN50)较治疗前升高(P<0.05),而对照组的各项指标也均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SNDD和RMSSD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BT联合SSRI能改善CHD患者的焦虑症状,并改善自主神经功能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治疗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焦虑障碍 心率变异性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豆叶对去卵巢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刘彦凤 袁捷 +4 位作者 全世建 侯少贞 周才杰 郭芳芳 赖小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2期142-145,152,共5页
目的观察木豆叶对卵巢切除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卵巢摘除法诱导骨质疏松症模型,术后3d开始防治性给药,于第9w眼球采血,放射免疫法检测内皮素,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一氧化氮。结果血浆ET水平升高,血清NO含量降低,... 目的观察木豆叶对卵巢切除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卵巢摘除法诱导骨质疏松症模型,术后3d开始防治性给药,于第9w眼球采血,放射免疫法检测内皮素,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一氧化氮。结果血浆ET水平升高,血清NO含量降低,与假手术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龙牡壮骨颗粒组、木豆叶高、中、低剂组都不同程度降低ET水平,增加NO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木豆叶通过调节ET、NO的含量提高去势大鼠血管内皮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豆叶 内皮 一氧化氮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_α引起的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及其分子机制 被引量:5
5
作者 金惠铭 刘清行 +2 位作者 张国平 张明 沙志一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940-941,共2页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TNFΑ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王令谆 李七一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2-104,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中药冠心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绞痛等症状及治疗前后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内皮素(ET)变化影响的情况,评估冠心平对该类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和对照2组,每组各20例... 目的通过观察中药冠心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绞痛等症状及治疗前后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内皮素(ET)变化影响的情况,评估冠心平对该类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和对照2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上予以冠心平口服,2周为1个疗程,主要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心绞痛等症状及NO、SOD、ET水平的变化。结果1个疗程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减轻患者症状,且前组较后组减轻明显(P〈0.05);NO、SOD、ET水平的变化均有改善(P〈0.05~0.01),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冠心平是治疗AMI患者有效方法,可能与其有保护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冠心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丹参滴丸对人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保护作用
7
作者 王东霞 王孝铭 +1 位作者 许晶兰 盛鸿颖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656-1656,共1页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细菌内毒素(LPS)所致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以探讨其对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机制. 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建立脂多糖损伤模型(以10 mg/L的LPS培养液作为损伤浓度培养细胞12 h),按分组分别把不同浓度的丹...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细菌内毒素(LPS)所致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以探讨其对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机制. 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建立脂多糖损伤模型(以10 mg/L的LPS培养液作为损伤浓度培养细胞12 h),按分组分别把不同浓度的丹参滴丸(1g/L、0.5g/L、0.25g/L、0.1g/L)于损伤前、损伤后加入,分别进行细胞活力、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内皮素(ET-1)、细胞内钙的测定及形态学指标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滴丸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保护作用 内皮细胞培养 不同浓度 一氧化氮 细菌内毒素 疾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榄香烯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异常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段兰兰 董菁 +4 位作者 范香成 朱俊艺 张逸凡 韩吉春 尚靖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3-339,共7页
研究β-榄香烯是否能改善低剪切力(LSS)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分别采用平行板流动腔和ox-LDL建立血管内皮细胞(ECs)功能紊乱模型和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和迁移... 研究β-榄香烯是否能改善低剪切力(LSS)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分别采用平行板流动腔和ox-LDL建立血管内皮细胞(ECs)功能紊乱模型和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和迁移模型,并检测β-榄香烯对ECs功能紊乱和VSMCs增殖迁移的影响。DHE法检测ECs中ROS的活性,DAF-FM DA法检测ECs中NO的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ECs中Akt和ERK的蛋白磷酸化水平。MTT法检测VSMCs的增殖。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VSMCs的迁移。RT-qPCR法检测VSMCs中MMP-2和MMP-9的基因表达。在ECs中,β-榄香烯可以显著降低LSS诱导的ROS的升高,显著升高LSS诱导的NO的降低,并且降低ERK的磷酸化,并升高Akt的磷酸化。在VSMCs中,β-榄香烯可以显著降低ox-LDL诱导的VSMCs的增殖和迁移,降低MMP-2和MMP-9的基因表达。β-榄香烯可以改善LSS诱导的ECs功能紊乱和ox-LDL诱导的VSMCs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榄香烯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 血管平滑肌细胞 增殖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氧化应激反应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刘久田 孙国华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5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氧化应激反应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老年CHF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氧化应激反应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老年CHF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连续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氧化-抗氧化系统指标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low mediated dilation,FMD)及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脂质过氧化物(lipid hydroperoxide,LPO)、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及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symmetric dimethylarginine,ADMA)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肱动脉FMD及血清NO、NOS、ADMA、SOD、CAT、GSH-Px、LPO、MDA水平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以显著改善老年CHF患者氧化-抗氧化系统失衡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瑞舒伐他汀 氧化应激反应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
10
作者 郑娟娟 芮家亮 +1 位作者 杨斌 曹蘅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37-637,共1页
关键词 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 心肌缺血大鼠 细胞分泌功能 急性 病理生理表现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活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中风证型与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功能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廖慧玲 陈光伟 尹思源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281-2283,共3页
目的:通过探讨缺血性中风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功能的关系,力图进一步揭示缺血性中风病各证型的本质及演变规律,也将筛选出能反映临床疗效的客观、敏感指标。方法:以泸州地区200名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辨证分型... 目的:通过探讨缺血性中风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功能的关系,力图进一步揭示缺血性中风病各证型的本质及演变规律,也将筛选出能反映临床疗效的客观、敏感指标。方法:以泸州地区200名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辨证分型,分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缺血性中风患者TXB2和6-keto-PGF1α存在明显直线相关和回归关系。结论:内皮细胞分泌功能可以作为缺血性中风中医证型的客观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功能 中医证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素在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中的表达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晓 李果 +1 位作者 李纪平 刘赟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检测高浓度葡萄糖对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和泛素表达的变化。方法ECV-304细胞在高糖(25mmol/L)和正常糖浓度(5.5mmol/L)DMEM培养液中分别培养24、48、72h,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细胞凋亡特异性的DNA片段,并用N... 目的检测高浓度葡萄糖对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和泛素表达的变化。方法ECV-304细胞在高糖(25mmol/L)和正常糖浓度(5.5mmol/L)DMEM培养液中分别培养24、48、72h,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细胞凋亡特异性的DNA片段,并用Northernblot检测泛素mRNA的变化。结果高糖24、48、72h组细胞OD值比正常浓度组均显著下降(P<0.05);1.8%琼脂糖凝胶电泳在高糖48、72h组检测到细胞凋亡特异性DNA片段;泛素mRNA在高糖24、48、72h组分别增加25.37%、53.47%和63.93%(P<0.05)。结论高浓度葡萄糖可增加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泛素mRNA在高糖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中表达上调,且发生在凋亡形态学改变之前,泛素参与调节高血糖诱导的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糖 内皮细胞 泛素 细胞凋亡 表达 糖尿病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活血中药对实验性血瘀证大鼠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周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9期1920-1922,共3页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中药对实验性血瘀证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补肾活血中药药液灌服实验性血瘀证大鼠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大剂量和小剂量共4组,每组10只。造模成功后,给药组灌服药物40天,然后下腔静脉取...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中药对实验性血瘀证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补肾活血中药药液灌服实验性血瘀证大鼠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大剂量和小剂量共4组,每组10只。造模成功后,给药组灌服药物40天,然后下腔静脉取血,测定各观察指标和主动脉血管壁组织学变化。结果:补肾活血中药组血脂、血流变、内皮功能、凝血纤溶各项指标及组织形态学均有明显变化,接近正常组,与模型组有显著差异。结论:补肾活血中药有降低血液黏度、调节血脂和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瘀证大鼠 补肾活血中药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细胞功能紊乱的跨核被膜调控
14
作者 吴其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930-932,共3页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 真核细胞核被膜 跨核被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塞脉片治疗2型糖尿病足模型大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郭静 孟庆海 +4 位作者 殷秋忆 卞慧敏 胡小鹰 张启春 林超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9-243,共5页
目的探讨通塞脉片(TSM)对2型糖尿病足(DF)大鼠伤口愈合作用。方法用高脂高糖加链脲佐菌素(STZ)复制2型糖尿病大鼠,再行足部手术,建立DF大鼠模型。模型大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二甲双胍0.135g/kg组、通塞脉片12.44、6.22、3.11g/kg 3个... 目的探讨通塞脉片(TSM)对2型糖尿病足(DF)大鼠伤口愈合作用。方法用高脂高糖加链脲佐菌素(STZ)复制2型糖尿病大鼠,再行足部手术,建立DF大鼠模型。模型大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二甲双胍0.135g/kg组、通塞脉片12.44、6.22、3.11g/kg 3个剂量组,另设空白对照组,连续灌胃给药18d,观察各组大鼠创面愈合率、血糖血脂、胰岛素、血液流变学以及血管内皮活性因子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TSM可促进模型大鼠创面愈合、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延长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增加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含量,降低模型大鼠血糖、血脂、胰岛素抵抗、血小板聚集率、血液黏度和内皮素(ET)、血栓素B2(TXB2),调节ET/NO、TXB2/6-K-PGF1α比值。结论 TSM可以通过调节糖脂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血液流变性、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等作用,促进2型DF模型大鼠创面溃疡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塞脉片 2型糖尿病足 胰岛素抵抗 血液流变学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及潜在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69
16
作者 张凤俊 李晶明 刘秋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77-685,共9页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逐渐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最新的全球糖尿病患者多达4.22亿人,预计到2040年将达6.42亿人,而中国糖尿病患者数将位居世界第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逐渐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最新的全球糖尿病患者多达4.22亿人,预计到2040年将达6.42亿人,而中国糖尿病患者数将位居世界第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眼部并发症,常发生在1型糖尿病患者患病5 a内以及所有的2型糖尿病患者患病20 a后,已成为全球主要致盲原因。如何阻止或减缓DR进展,将成为全球防控可致盲眼病的关键。本文对DR早期的发病机制及目前潜在的治疗策略进行简要综述,以期有助于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寻找更多有效的DR防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炎症 氧化应激 硝基化应激 表观遗传修饰 线粒体损伤 基因多态性 视网膜神经变性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自噬 昼夜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家答疑
17
作者 何青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0年第3期212-212,共1页
答:高尿酸血症对心血管系统不利作用的机制目前并不十分清楚。基础实验研究提示,高尿酸血症可促进血小板活化、黏附、促进血凝、促进炎症、促进氧化,造成细胞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高尿酸血症引起高... 答:高尿酸血症对心血管系统不利作用的机制目前并不十分清楚。基础实验研究提示,高尿酸血症可促进血小板活化、黏附、促进血凝、促进炎症、促进氧化,造成细胞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高尿酸血症引起高血压的机理,可能和肾近段小管重吸收钠增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及降低NO系统的表达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血管系统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致动脉粥样硬化 血小板活化 实验研究 细胞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