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皮素1基因多态性与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婷婷 黄玉娟 +4 位作者 张国琴 王健怡 颜景斌 徐萌 黄敏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27-931,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素1(ET-1)+138A/-基因多态性与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不明原因晕厥患儿,行基础直立倾斜试验(HUT)。取80例HUT阳性且符合VVS诊断者作为VVS组,并分为混合型、心脏抑制型、血管抑制型3个临床亚组;80例...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素1(ET-1)+138A/-基因多态性与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不明原因晕厥患儿,行基础直立倾斜试验(HUT)。取80例HUT阳性且符合VVS诊断者作为VVS组,并分为混合型、心脏抑制型、血管抑制型3个临床亚组;80例HUT阴性者为HUT阴性组;另选80例健康儿童为正常对照组。收集VVS组、HUT阴性组儿童临床特征,并抽取3组受试者静脉血,应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和聚合酶链反应结合的测序方法进行ET-1+138 A/-基因多态性检测,分析各基因型及其等位基因频率在各组间及VVS各临床分型组间的分布。结果与HUT阴性组比较,VVS组女孩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HUT阴性组以及VVS组之间+138A/-基因型(3A3A、3A4A、4A4A)分布以及等位基因(3A、4A)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VS各临床亚组(混合型、心脏抑制型、血管抑制型)之间+138A/-基因型分布以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抑制型的3A4A基因型和4A等位基因频率较高。结论未发现ET-1+138A/-基因多态性与儿童VVS发病相关性,但3A4A基因型及4A等位基因在血管抑制型组中频率偏高,推测该基因位点参与VVS发作时的血压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性晕厥 血管内皮素1 +138A/-位点 基因多态性 直立倾斜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及血管内皮素-1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洪丽 赵燕民 +1 位作者 陈品 赵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3期2086-2087,共2页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探讨该药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9例发病48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除基础治疗外加服用氯吡格雷75mg/d,治疗前及治疗15d后分别进...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探讨该药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9例发病48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除基础治疗外加服用氯吡格雷75mg/d,治疗前及治疗15d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测定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及血管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血浆LPA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血浆LPA、ET-1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氯吡格雷能有效地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氯吡格雷 溶血磷脂酸 血管内皮-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头痛患者颈静脉血血小板活化能力和血管内皮素及镁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6
3
作者 张红亚 张红云 +1 位作者 师天元 王夏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886-887,共2页
目的观察偏头痛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活化能力、血管内皮素(ET-1)及镁(Mg2+)的含量变化,探讨其在偏头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测定40例偏头痛患者发作期、间歇期颈静脉血血小板活化能力、ET-1及Mg2+含量,同时选取3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 目的观察偏头痛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活化能力、血管内皮素(ET-1)及镁(Mg2+)的含量变化,探讨其在偏头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测定40例偏头痛患者发作期、间歇期颈静脉血血小板活化能力、ET-1及Mg2+含量,同时选取3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偏头痛组发作期血小板自聚力、血小板内游离Ca2+及血浆ET-1含量均增高,血清Mg2+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间歇期相比差别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偏头痛患者颈静脉血血小板活化能力、ET-1及mg2+在发作期、间歇期的水平明显不同,这种变化可能是偏头痛发作的一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血小板活化 血管内皮-1 镁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活血方联合依那普利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杨晓萍 张冯佐 +3 位作者 黄燕莉 盖云 张翼 何立群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6期828-833,共6页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联合依那普利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20年12月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Ⅰ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中药组、中西医结合组和...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联合依那普利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20年12月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Ⅰ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中药组、中西医结合组和西药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饮食、运动和基础治疗(降压、降脂及抗血小板),中药组口服益气活血方,西药组口服依那普利,中西医结合组采用联合治疗,疗程12周,观察3组患者内皮素-1(ET-1)、血管紧张素(Ang)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及血流介导血管舒张功能(FMD)水平。结果:中西医结合组、中药组和西药组的血压疗效分别是95%、92.5%、9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中医证候有效率分别是87.5%、75%和62.5%,中西医结合组优于西药组(Z=6.667,P=0.010)。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下调ET-1、IL-6、CRP和PAI-1水平与改善FMD优于中药组(P<0.05);下调AngⅡ及CRP水平,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方联合依那普利,能显著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ET-1、AngⅡ、IL-6、CRP及PAI-1,升高t-PA、FMD有关,值得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活血方 依那普利 原发性高血压 阴阳两虚证 血管内皮功能 血流介导血管舒张功能 血管内皮-1 白细胞介-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伐他汀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18
5
作者 韩英 谢良地 +1 位作者 许昌声 王华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133-2136,共4页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Flu)对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BB)和内皮素-1(ET-1)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VSMCs源于8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胸主动脉,组织块外生法体外培养VSMCs,采用改良的Boyden微孔膜双槽法...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Flu)对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BB)和内皮素-1(ET-1)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VSMCs源于8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胸主动脉,组织块外生法体外培养VSMCs,采用改良的Boyden微孔膜双槽法测定细胞迁移,荧光染料Fura-2/AM法测定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结果(1)PDGF-BB和ET-1可诱导VSMCs迁移,作用峰值浓度分别为10μg/L和10-7mol/L。Flu(10-9-10-5mol/L)呈浓度依赖性抑制上述物质诱导的细胞迁移,10-5mol/L Flu对PDGF-BB和ET-1诱导的细胞迁移的抑制率达86.67%以上。(2)PDGF-BB和ET-1促进[Ca2+]i升高(P<0.05),峰值浓度分别为PDGF-BB10μg/L和ET-110-8mol/L。(3)Flu明显抑制PDGF-BB和ET-1诱发的[Ca2+]i升高,峰抑制率分别为86.76%和65.32%。结论Flu可抑制PDGF-BB和ET-1诱导的VSMCs迁移,Flu抑制[Ca2+]i的升高可能是它抑制VSMCs迁移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伐他汀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内皮血管肽1 细胞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