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理气化痰活血方对冠脉微循环障碍大鼠血管内皮功能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1
作者 葛昭 任秋安 +4 位作者 任思霖 周梦雪 李默涵 宁旭瑾 王贤良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02-1312,共11页
目的:观察理气化痰活血方对冠脉微循环障碍(CMD)大鼠冠状动脉微血管血栓阻塞程度的影响,探究其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无特定病原体(SPF)级斯泼累格·多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及造模组。造模组采用经心... 目的:观察理气化痰活血方对冠脉微循环障碍(CMD)大鼠冠状动脉微血管血栓阻塞程度的影响,探究其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无特定病原体(SPF)级斯泼累格·多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及造模组。造模组采用经心尖部向左心室注射月桂酸钠1 mL/kg(质量浓度1 g/L)建立大鼠冠脉微循环障碍模型,造模24 h后随机处死5只大鼠,摘取心脏,留取心肌组织标本,经苏木精-伊红(HE)病理切片显示大鼠冠状动脉微血管均有血栓形成,确定造模成功。将剩余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理气化痰活血方低、中、高剂量组,尼可地尔组及缬沙坦组。连续灌胃给药4周后,观察各组大鼠冠状动脉微血管血栓阻塞程度、血清内皮素-1(ET-1)水平、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理气化痰活血低、中、高剂量组可改善CMD大鼠冠状动脉微血管血栓阻塞程度,显著降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P<0.001)及内皮素-1(ET-1)浓度(P<0.05),显著升高过氧化氢酶(CAT)活力(P<0.001)、谷胱甘肽(GSH)含量(P<0.001)、NO浓度(P<0.05)、NO/ET-1比值(P<0.05)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含量(P<0.05),抑制CMD大鼠心肌组织及内皮细胞凋亡。结论:理气化痰活血方可改善CMD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学损伤及血管内皮功能、减少冠脉微血管血栓形成,抑制细胞凋亡,发挥改善冠脉微血管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气化痰活血方 冠脉微循环障碍 冠脉微血管血栓 血管内皮功能 细胞凋亡 内皮素-1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DAH1/ADMA促高糖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
2
作者 陈素雅 陈慧丽 +2 位作者 彭锦鸿 李年生 江俊麟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8-267,共10页
目的探讨二甲基精氨酸二甲胺水解酶1(dimethylarginine dimethylamino hydrolase 1,DDAH1)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及自噬的影响。方法采用JC-1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DCFH-DA荧光探针检测活性氧水平;Hoechst法检测细胞凋... 目的探讨二甲基精氨酸二甲胺水解酶1(dimethylarginine dimethylamino hydrolase 1,DDAH1)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及自噬的影响。方法采用JC-1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DCFH-DA荧光探针检测活性氧水平;Hoechst法检测细胞凋亡;Real-time PCR法检测DDAH1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DDAH1、LC3-I和LC3-II蛋白表达;线粒体探针Mitotracker与LC3细胞免疫荧光共定位法检测线粒体自噬水平;高效液相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symmetric dimethylarginine,ADMA)水平。结果高糖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48 h明显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增加活性氧产生,促进细胞凋亡;高糖下调LC3-Ⅱ/LC3-Ⅰ蛋白表达,减少Mitotracker与LC3共定位,抑制线粒体自噬。自噬抑制剂3-MA或CQ加重高糖诱导的HUVECs线粒体损伤和细胞凋亡;自噬激动剂RAPA减轻高糖诱导的HUVECs线粒体损伤和凋亡。高糖下调HUVECs DDAH1蛋白表达,增加ADMA水平。DDAH1 siRNA抑制线粒体自噬,降低线粒体膜电位,促进细胞凋亡,而DDAH1过表达则促进线粒体自噬,减轻高糖诱导的HUVECs凋亡。结论高糖诱发内皮细胞线粒体功能损伤与其抑制DDAH1表达,增加ADMA水平,降低线粒体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精氨酸二甲胺水解酶1 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 线粒体自噬 线粒体功能障碍 血管内皮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阻运动通过miR-21-5p/TSP-1途径改善老年男性增龄性循环内皮祖细胞功能损伤研究
3
作者 韩书娜 孙一 叶琼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0-156,共7页
观察规律抗阻训练对老年男性循环内皮祖细胞功能的影响并探讨miR-21-5p/血小板反应蛋白(TSP-1)在其间的可能作用机理。60名健康、无规律运动习惯的老年男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运动组,对照组维持日常生活习惯,运动组进行3次/周、共12周的... 观察规律抗阻训练对老年男性循环内皮祖细胞功能的影响并探讨miR-21-5p/血小板反应蛋白(TSP-1)在其间的可能作用机理。60名健康、无规律运动习惯的老年男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运动组,对照组维持日常生活习惯,运动组进行3次/周、共12周的抗阻训练干预。分别于试验前后,利用超声诊断系统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取外周血分离培养内皮祖细胞,利用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检测衰老水平,MTT比色法、Matrigel管腔形成实验分别检测体外增殖和成管能力,通过裸鼠颈动脉内膜拉脱模型检测在体内皮损伤修复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21-5p和TSP-1 mRNA表达量,免疫印迹法测定TSP-1蛋白表达量;通过脂质体转染分别过表达miR-21-5p(miR-21-5p模拟物)和抑制TSP-1(TSP-1 siRNA)表达后,检测内皮祖细胞衰老和功能。结果:(1)训练依从性和安全性:运动组1例(3.3%)脱落,训练计划完成率为96.8%,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或心血管相关事件发生。(2)血管内皮功能和内皮祖细胞功能:试验后,与对照组比较,运动组FMD升高(P<0.05),内皮祖细胞β-半乳糖苷酶阳性细胞下降(P<0.05),体外增殖和成管能力增加(P<0.05),体内损伤血管再内皮化功能提高(P<0.05),miR-21-5p表达上调(P<0.05),TSP-1 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P<0.05)。(3)细胞转染试验:转染miR-21-5p模拟物诱导miR-21-5p过表达后,内皮祖细胞TSP-1 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P<0.05),体外增殖、成管能力以及体内损伤血管再内皮化功能改善(P<0.05),然而,β-半乳糖苷酶阳性细胞无显著性变化(P>0.05);转染TSP-1 siRNA诱导TSP-1沉默后,β-半乳糖苷酶阳性细胞下降(P<0.05),体外增殖、成管能力以及体内损伤血管再内皮化功能提升(P<0.05)。结论:抗阻训练通过上调miR-21-5p抑制TSP-1表达来改善老年男性内皮祖细胞功能,通过下调TSP-1延缓内皮祖细胞衰老,因此miR-21-5p和TSP-1是抗阻训练发挥心血管保护效应的重要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生物化学 抗阻训练 内皮祖细胞 血管内皮功能 老年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盘状结构域受体1通过调控NF-κB/NLRP3信号通路介导的细胞焦亡对高糖诱导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影响
4
作者 赵为陈 何春远 +4 位作者 赵宗彪 张峰森 夏一淼 王法财 李婷婷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25-2332,共8页
目的 探究盘状结构域受体1 (discoidin domain receptor 1,DDR1)对高糖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 VECs),首先分为对照组(Control)、高糖诱导组(hi... 目的 探究盘状结构域受体1 (discoidin domain receptor 1,DDR1)对高糖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 VECs),首先分为对照组(Control)、高糖诱导组(high glucose,HG),采用33 mmol·L^(-1) D-glucose处理48 h构建HUVECs功能障碍。碘化丙啶染色(PI)检测细胞焦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IL-1β、IL-18水平;Western blot检测DDR1、NF-κB/NLRP3信号通路蛋白及细胞焦亡相关蛋白表达;随后,实验分为C ontrol组、HG组、HG+DDR1 NC组、HG+DDR1 siRNA组。转染DDR1 siRNA 24 h后观察HG对HUVECs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ELISA检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及LDH、IL-1β、IL-18水平;PI检测细胞焦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DDR1、NF-κB/NLRP3信号通路蛋白及细胞焦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HG组细胞eNOS含量降低,VCAM-1、ICAM-1含量升高,细胞活力及迁移能力降低,DDR1、p-NF-κB、NLRP3及细胞焦亡相关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且LDH、IL-1β、IL-18水平及细胞焦亡率均增加(P<0.05)。与HG组相比,DDR1siRNA能够促进eNOS分泌,降低VCAM-1、ICAM-1、LDH、IL-1β、IL-18水平,增加细胞活力和迁移能力,降低p-NF-κB、NLRP3及细胞焦亡相关蛋白表达,抑制高糖诱导的HU VECs焦亡(P<0.05)。结论基因沉默DDR1能够改善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其机制与抑制NF-κB/NLRP3信号通路介导的细胞焦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血管病变 内皮功能障碍 高糖 盘状结构域受体1 细胞焦亡 核转录因子-κB/NOD样受体蛋白3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运动干预的血流剪切力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时文霞 谢军 +4 位作者 何玉凤 李旭龙 白爽 韩晓伟 唐东辉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64,共14页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初始环节,血流剪切力是影响血管内皮的重要血管力学因素,在维护血管内皮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血流剪切力能够激活下游信号转导、基因和蛋白质表达,直接影响内皮细胞形态、代谢和炎症表型,促进血...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初始环节,血流剪切力是影响血管内皮的重要血管力学因素,在维护血管内皮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血流剪切力能够激活下游信号转导、基因和蛋白质表达,直接影响内皮细胞形态、代谢和炎症表型,促进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发生和发展。运动作为一种非临床干预疗法可以产生不同程度的血流刺激,对血管内皮功能产生积极作用。研究通过综述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产生、血管内皮功能运动适应和血流剪切力之间的量效关系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总结了不同方式、时间和强度的运动在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中的独特血流剪切力作用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剪切力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及其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肇泽 焦好 +2 位作者 陈颖 郭向阳 李正迁 《解放军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44-1451,共8页
脑小血管病(CSVD)是一组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脑内小血管异常所致的脑组织局部病变,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当前其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影像学检查。脑血管中的内皮细胞(ECs)可在维持血脑屏障结构和功能,调节脑血流,以及神经血管耦合等方面... 脑小血管病(CSVD)是一组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脑内小血管异常所致的脑组织局部病变,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当前其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影像学检查。脑血管中的内皮细胞(ECs)可在维持血脑屏障结构和功能,调节脑血流,以及神经血管耦合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研究显示,ECs功能障碍在CSVD病理改变中发挥重要的诱发和媒介作用,甚至可能是其发病的关键始动环节,且ECs功能障碍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与CSVD的严重程度有关。本文综述ECs功能障碍在CSV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以期为CSVD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 血脑屏障 白质高信号 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哚普利对冠心病患者循环血内皮祖细胞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1
7
作者 谈红 王雪 +6 位作者 李晓燕 许琳 苏莉 胡瑛 杨燕 陈英剑 张国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培哚普利在冠心病治疗中对循环血内皮祖细胞(EPCs)水平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7,给予常规药物),小剂量组(n=29,给予常规药物+4 mg培哚普利)和...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培哚普利在冠心病治疗中对循环血内皮祖细胞(EPCs)水平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7,给予常规药物),小剂量组(n=29,给予常规药物+4 mg培哚普利)和大剂量组(n=28,给予常规药物+8 mg培哚普利)。随访12周,治疗前后各组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EPCs水平,采用超声测定肱动脉血管舒张功能(FMD),同时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水平。结果:治疗12周后,对照组、小剂量组及大剂量组患者较治疗前循环血EPCs、肱动脉FMD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hs-CRP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小剂量组及大剂量组Ang Ⅱ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治疗后,小剂量组及大剂量组循环血EPCs、肱动脉FM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hs-CRP及Ang Ⅱ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同时,与小剂量组比较,大剂量组循环血EPCs及FMD均明显升高,hs-CRP及Ang Ⅱ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培哚普利对循环血EPCs有一定的动员作用,可显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且较大剂量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培哚普利 内皮祖细胞 血管内皮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对两次打击大鼠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心肌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于亮 段绍斌 +7 位作者 居来提 杨东鹰 邓明飞 樊晓静 吾买尔江 史志涛 刘郁 张增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67-970,共4页
目的通过建立两次打击大鼠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动物模型,探讨黄芪注射液对MODS致心肌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将9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MODS组和治疗组。MODS组和治疗组复制大鼠MODS的动物模型,治疗组腹腔注入黄... 目的通过建立两次打击大鼠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动物模型,探讨黄芪注射液对MODS致心肌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将9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MODS组和治疗组。MODS组和治疗组复制大鼠MODS的动物模型,治疗组腹腔注入黄芪注射液,对照组和MODS组注入0.9%氯化钠溶液。分别在注射黄芪注射液和0.9%氯化钠溶液后24h,48h采集血液和心脏组织标本,测定大鼠血清中循环内皮细胞(CEC)数量、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心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水平,心脏组织标本行光镜下病理检查。结果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后24h和48hCEC数量、NO、ET-1水平明显低于相同时间点MO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后24h和48hTNF-α、ICAM-1、CK-MB、CK、LDH水平明显低于MODS组相同时间点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对两次打击致MODS模型大鼠的心肌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明显的减轻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心肌 血管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兰 黄岚 +7 位作者 朱小虎 晋军 宋耀明 李爱民 于学军 覃军 耿昭华 赵刚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40-343,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功能变化与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将5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稳定性心绞痛组(1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27例)。采用高分辨率二维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功能变化与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将5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稳定性心绞痛组(1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27例)。采用高分辨率二维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及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培养板,培养7天后贴壁细胞进行细胞化学分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荆豆凝集素I和DiI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s,采用二苯基四氮唑嗅盐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和黏附能力测定实验观察内皮祖细胞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和黏附能力。结果:①稳定性心绞痛组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的FM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而稳定性心绞痛组的FMD较不稳定性心绞痛组也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间N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稳定性心绞痛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较对照组循环EPCs数量明显减少,且黏附、迁移及增殖能力也明显下降,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不稳定性心绞痛组较稳定性心绞痛组EPCs数量及迁移能力无差异(P>0.05),但黏附和增殖能力降低(P<0.05)。③直线相关性分析发现不稳定性心绞痛组EPCs的数量及功能均与FMD呈正相关(P<0.05),而稳定性心绞痛组仅EPCs黏附功能与FMD呈正相关(P<0.05)。结论:冠状动脉EPCs数量及功能下降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一致,提示当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而又缺乏足够有效的EPCs时,可能影响冠心病的病情程度及临床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内皮祖细胞 血管 内皮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_α引起的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及其分子机制 被引量:5
10
作者 金惠铭 刘清行 +2 位作者 张国平 张明 沙志一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940-941,共2页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TNFΑ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行为治疗联合SSRI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焦虑障碍患者心率变异性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柯道正 张香侠 +2 位作者 葛义俊 蒋品 黄晓琴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77-481,共5页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CBT)联合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合并焦虑障碍患者心率变异性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已确诊为CHD合并焦虑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CBT联合SSRI治疗)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CBT)联合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合并焦虑障碍患者心率变异性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已确诊为CHD合并焦虑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CBT联合SSRI治疗)和对照组(SSRI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心率变异性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HAMD-17、HAMA均较治疗前降低,而治疗后观察组的HAMD-17、HAMA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内皮素-1(ET-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较治疗前降低,而一氧化氮(NO)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ET-1、vWF低于对照组,而NO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SNDD)、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和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的个数占总窦性心搏个数的百分比(PNN50)较治疗前升高(P<0.05),而对照组的各项指标也均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SNDD和RMSSD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BT联合SSRI能改善CHD患者的焦虑症状,并改善自主神经功能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治疗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焦虑障碍 心率变异性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梁天 李飞 刘超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04-1507,共4页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目前世界上导致人类死亡的首要原因,其每年导致的死亡人数超过总死亡人数的30%[1]。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心血管系统最常见的疾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一项荟萃分析结果显示...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目前世界上导致人类死亡的首要原因,其每年导致的死亡人数超过总死亡人数的30%[1]。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心血管系统最常见的疾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一项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与2020年的流行病学数据相比,2022年60岁以上人群中,出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加及颈动脉斑块的人数增长了55%以上[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内皮细胞 氧化性应激 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翔圣 张鑫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89-992,共4页
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后危险的并发症,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致死和致残的重要原因。虽然SAH后CVS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 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后危险的并发症,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致死和致残的重要原因。虽然SAH后CVS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相关因素所起的作用已经得到广泛认可,而且与其相关的药物治疗也越来越受到临床实践者的重视。有鉴于此,文中对SAH后CVS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相关因素和治疗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痉挛 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辐射微泡配合内皮祖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大鼠阴茎勃起功能障碍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英俊 王志刚 +5 位作者 冉海涛 唐海林 张荣秋 王高能 张荣贵 张唯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31-1435,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微泡配合内皮祖细胞(EPCs)移植至海绵体组织治疗大鼠糖尿病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培养、分离EPCs。将54只成功建立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模型的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EPCs治疗组、1.0W/cm2超声+微泡+EPCs组(... 目的探讨超声微泡配合内皮祖细胞(EPCs)移植至海绵体组织治疗大鼠糖尿病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培养、分离EPCs。将54只成功建立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模型的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EPCs治疗组、1.0W/cm2超声+微泡+EPCs组(US+MB+EPCs治疗组)。EPCs移植7天后,以脱水吗啡(APO)诱导实验检测大鼠阴茎勃起次数和勃起率,组织学观察阴茎海绵体,计数毛细血管数目,计算血管密度,免疫组化检测EPCs移植大鼠阴茎海绵体的情况,Western blot检测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 US+MB+EPCs治疗组勃起次数和勃起率、毛细血管密度、EPCs染色强度的阳性指数均高于其他两组(P均<0.05),且VEGF蛋白表达水平最高(P<0.05)。结论超声微泡联合EPCs移植可提高EPCs的转染率和靶向性,改善糖尿病大鼠的阴茎勃起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疗法 微泡 内皮祖细胞 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及其调控的线粒体功能变化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唐婷 路旭阳 +2 位作者 焦凯 马雅楠 刘德敏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79-584,共6页
心血管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内皮细胞释放的外泌体通过信号传导传递其携带的生物分子,从而影响心血管疾病进程。线粒体作为细胞动力源,当其出现功能障碍时会导致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本文主要从内皮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 心血管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内皮细胞释放的外泌体通过信号传导传递其携带的生物分子,从而影响心血管疾病进程。线粒体作为细胞动力源,当其出现功能障碍时会导致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本文主要从内皮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以及其调控的线粒体功能变化在心血管疾病模型中所发挥的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疾病 内皮细胞 外泌体 线粒体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胖与血管内皮功能和内皮祖细胞的关系 被引量:2
16
作者 陶军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1年第2期7-9,共3页
1 肥胖 随着人类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全球肥胖人群有逐年扩大的趋势。肥胖被认为是一种既有遗传基因缺陷,又有过量饮食和运动不足等环境因素影响的多因素疾病。在我国,肥胖还被界定为一种社会慢性疾病,当... 1 肥胖 随着人类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全球肥胖人群有逐年扩大的趋势。肥胖被认为是一种既有遗传基因缺陷,又有过量饮食和运动不足等环境因素影响的多因素疾病。在我国,肥胖还被界定为一种社会慢性疾病,当机体内热量的摄入大于消耗,造成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就会导致体重超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CS 内皮祖细胞 功能 血管内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肾疏肝起痿汤联合他达拉非治疗勃起功能障碍肝郁肾虚型的疗效及对血清性激素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17
作者 邵耀宁 谢福贤 +3 位作者 周玉媛 梁韶芳 李羽萍 袁绮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益肾疏肝起痿汤联合他达拉非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肝郁肾虚型的疗效及对血清性激素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ED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他达拉非治疗,观察组予以益肾疏肝... 目的探讨益肾疏肝起痿汤联合他达拉非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肝郁肾虚型的疗效及对血清性激素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ED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他达拉非治疗,观察组予以益肾疏肝起痿汤联合他达拉非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和治疗后对患者进行勃起功能国际问卷-5(international index of erectile function-5,IIEF-5)评分、勃起质量量表(erectile quality scale,EQS)评分、勃起硬度(erectile hardness,EH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进行血清性激素[睾酮(testosterone,T)、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和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1(endothelin-1,ET-1)、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测定,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各项指标的差异,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36/40),与对照组(72.50%,29/40)比较显著增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IIEF-5评分、EQS评分、EHS评分更高(P<0.05),中医证候积分更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LH和FS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ET-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疏肝起痿汤联合他达拉非治疗ED肝郁肾虚型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勃起功能,其机制可能与调节性激素和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勃起功能障碍 肝郁肾虚 益肾疏肝起痿汤 他达拉非 性激素 血管内皮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激活Nrf2/ARE通路改善慢性间歇性低氧诱导大鼠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18
作者 司胜勇 李虹漫 +4 位作者 缪思斯 韩肖 李治菁 韦朝俊 刘大男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37-1844,共8页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extract,GBE)对慢性间歇性低氧(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CIH)诱导大鼠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构建CIH大鼠模型,并用50、100 mg·kg^(-1)的GBE灌胃,检测各组大鼠尾动脉收...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extract,GBE)对慢性间歇性低氧(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CIH)诱导大鼠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构建CIH大鼠模型,并用50、100 mg·kg^(-1)的GBE灌胃,检测各组大鼠尾动脉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HE染色检测主动脉组织形态;DAF-FM DA染色和硝酸还原酶法检测NO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ET-1、TNF-α、IL-6水平;DHE染色检测主动脉组织活性氧水平;试剂盒检测血清MDA、SOD、GSH-Px水平;Western blot检测主动脉组织VCAM-1、ICAM-1、细胞核Nrf2、HO-1、NQO1水平。结果GBE明显降低CIH大鼠的尾动脉SBP、ET-1、活性氧、MDA、VCAM-1、ICAM-1、TNF-α、IL-6水平,明显增加NO、SOD、GSH-Px、细胞核Nrf2、HO-1、NQO1水平。GBE明显改善CIH大鼠主动脉组织形态学。结论GBE可改善CIH模型大鼠血管内皮功能障碍,降低血压,其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ARE通路、抑制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Nrf2/ARE通路 慢性间歇性低氧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高血压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生性瘢痕中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对成纤维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奚箐 郑捷新 王西樵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22-1126,共5页
目的·探索增生性瘢痕在演变过程中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对成纤维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和培养正常皮肤,以及增生期、消退期和成熟期瘢痕的血管内皮细胞,然后收集其培养上清液,加入正常皮肤来源的成纤维细胞中;48 h后收集成纤... 目的·探索增生性瘢痕在演变过程中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对成纤维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和培养正常皮肤,以及增生期、消退期和成熟期瘢痕的血管内皮细胞,然后收集其培养上清液,加入正常皮肤来源的成纤维细胞中;48 h后收集成纤维细胞,利用Alamar blue测定细胞增殖活性,天狼星红染色测定胶原含量,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另外,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抗体、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抗体、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抗体、内皮素1(endothelin 1,ET-1)抗体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抗体中和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液中的相应生长因子,观察对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和胶原产生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消退期瘢痕来源的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液能够显著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性和胶原生成,促进细胞凋亡(均P<0.01)。抗体中和TGF-β1、PDGF或bFGF后,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产生被明显抑制(均P<0.05),而三者联合阻断可诱导细胞凋亡(P<0.01)。结论·瘢痕中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能够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胶原蛋白生成,诱导细胞凋亡,尤其以消退期瘢痕血管内皮细胞作用更为显著;该过程中TGF-β1、PDGF和bFGF可能发挥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内皮细胞 成纤维细胞 瘢痕消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周有氧运动对绝经女性血管内皮功能和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晓可 何辉 王文荣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7-73,共7页
目的:通过测试绝经女性12周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干预过程中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的舒张(endothelium-dependent flow-mediated dilatation,FMD)、血流动力学以及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数量和功能的改变,分析有氧运... 目的:通过测试绝经女性12周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干预过程中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的舒张(endothelium-dependent flow-mediated dilatation,FMD)、血流动力学以及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数量和功能的改变,分析有氧运动对绝经女性血管内皮功能以及循环EPCs的数量和功能的影响,以探讨有氧运动对EPCs和内皮功能的影响以及二者间的关系。方法:筛选30名健康绝经女性,随机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进行有氧匀速慢跑干预12周,每周5天,每天50 min,运动靶心率为(HRmax-HRrest)×40%+HRrest,对照组不采取运动干预。每隔4周检测所有受试者FMD、血流动力学和循环EPCs数量,检测干预前后EPCs增殖和迁移能力。结果:12周有氧运动干预后,运动组FMD(8.3%±1.4%)显著高于干预前(7.2%±1.6%),组间无显著差异,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阻力指数、波动指数和血流剪切力明显改善,运动组显著优于对照组。运动组循环EPCs数量(0.038%±0.015%)显著高于干预前(0.023%±0.016%),运动组显著优于对照组。运动组EPCs增殖(干预前0.32±0.08,干预后0.51±0.12)和迁移(干预前10±2,干预后16±4)能力显著增强。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FMD变化和EPCs数量的变化无显著相关关系(r=0.198,P=0.498)。结论:12周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改善绝经女性血管内皮功能,改善血流动力学各指标,提高循环EPCs基础水平,提高EPCs增殖和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血管内皮功能 有氧运动 绝经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