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皮祖细胞与VEGF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9
1
作者 谢安明 王雅君 崔丽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3-236,共4页
目的检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纤维血管膜标本中血管内皮祖细胞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二者与PDR发生发展的关系及相互作用。方法收集10例玻璃体手术中剥除的PDR膜,以10例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膜及1例... 目的检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纤维血管膜标本中血管内皮祖细胞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二者与PDR发生发展的关系及相互作用。方法收集10例玻璃体手术中剥除的PDR膜,以10例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膜及1例人视网膜为对照,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血管内皮祖细胞数及VEGF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DR膜包括中央部无血管区,间有少量细胞的纤维组织区和周边部富细胞区,PVR膜则为排列不规则的细胞散在分布于细胞外间质。10例PDR膜中均发现血管内皮祖细胞(5.90±1.83)个,而10例PVR膜中仅有1例发现血管内皮祖细胞(0.10±0.32)个,人视网膜未见血管内皮祖细胞。PDR膜VEGF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PDR膜中血管内皮祖细胞数与VEGF的表达呈现正相关性。结论血管内皮祖细胞与VEGF均参与了PDR新生血管的形成,二者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管内皮祖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新生血管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祖细胞的体外扩增特性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刘超 孙宗全 +2 位作者 吴永超 陈新忠 冯建鳄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60-764,共5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祖细胞 (EPCs)在体外扩增特性。方法 :利用磁性活化细胞分选系统 (MACS)系统富集CD34+ 细胞 ,在相同条件下与同批的单个核细胞 (MNC)、CD34+ 和CD34-混和细胞进行对照培养 ,比较EPCs体外扩增效果。另外研究血管内皮...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祖细胞 (EPCs)在体外扩增特性。方法 :利用磁性活化细胞分选系统 (MACS)系统富集CD34+ 细胞 ,在相同条件下与同批的单个核细胞 (MNC)、CD34+ 和CD34-混和细胞进行对照培养 ,比较EPCs体外扩增效果。另外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传代培养对细胞分化、扩增动力学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应用细胞免疫化学和流式细胞术对细胞定性定量分析。结果 :MNC培养、CD34+ 和CD34-细胞混和培养明显高于CD34+细胞单独培养EPCs扩增率 (P <0 0 5 ) ,一旦细胞形成线索样结构行传代培养明显低于未传代的细胞凋亡 (P <0 0 5 )。VEGF对细胞凋亡 (P >0 0 5 )无明显影响 ,这些分化的EPCs免疫细胞化学染色CD34、vWF、KDR、CD31阳性 ,并且吞噬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 (Ac -LDL)。培养 7d流式细胞检查CD34+ 、AC133+ 分别占贴壁 (AT)细胞的 6 8 2 %±6 3% (n =6 )、5 7 2 %± 9 8% (n =6 )。结论 :MNC培养、CD34+ 和CD34-细胞混和培养提高了EPCs扩增率 ,早传代使凋亡率明显降低。VEGF对EPCs体外扩增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祖细胞 体外扩增 抗原 CD34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3-miR-34a-SIRT1反馈环在血管内皮祖细胞复制性衰老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7
3
作者 宋云林 谭秋婵 +4 位作者 马燕 白林林 柴瑞峰 王毅 于湘友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96-500,共5页
目的:研究p53-miR-34a-SIRT1反馈环在血管内皮祖细胞(EPC)复制性衰老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并鉴定由脐带血来源的EPC;观察第三代和第六代EPC在衰老、凋亡、周期和血管形成等方面的差异;检测第三代和第六代EPC中p53、乙酰化... 目的:研究p53-miR-34a-SIRT1反馈环在血管内皮祖细胞(EPC)复制性衰老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并鉴定由脐带血来源的EPC;观察第三代和第六代EPC在衰老、凋亡、周期和血管形成等方面的差异;检测第三代和第六代EPC中p53、乙酰化的p53(Ac-p53)、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的表达情况;构建携带微小核糖核酸(miR)-34a抑制因子的慢病毒载体,明确外源性miR-34a抑制因子能否延缓第六代EPC的凋亡。结果:成功培养了脐带血来源的EPC。第六代EPC的衰老率和凋亡率明显高于第三代EPC,细胞周期主要停留在G0/G1期;第六代EPC的p53表达量高于第三代EPC,Ac-p53和SIRT1表达则相对较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转染携带miR-34a抑制因子的慢病毒载体后,第六代EPC衰老情况有所改善,血管形成能力也增强,晚期凋亡率明显减少。结论:p53-miR-34a-SIRT1是EPC复制性衰老过程中的重要反馈调节机制,miR-34a抑制因子可能是延缓EPC衰老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祖细胞 细胞衰老 凋亡 肿瘤抑制蛋白质P53 SIRT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祖细胞对共同植入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内的神经干细胞增殖、凋亡和血管形成的调节 被引量:9
4
作者 富奇志 齐志国 +1 位作者 朱晓峰 谢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11-515,共5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与神经干细胞(neuron stem cells,NSCs)构建的复合移植体对移植入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缺血半暗带的神经干细胞增殖、凋亡和血管重建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与神经干细胞(neuron stem cells,NSCs)构建的复合移植体对移植入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缺血半暗带的神经干细胞增殖、凋亡和血管重建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血管内皮祖细胞、层粘连蛋白和神经干细胞构建的移植复合体移入模型鼠脑缺血半暗带;免疫组化观察Brdu标记的移入脑内神经干细胞和缺血半暗带血管新生,免疫荧光双标观察神经干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移植后各时间点Brdu标记的神经干细胞数NSCs+EPCs组明显高于NSCs组(P<0.05);NSCs+EPCs组在各时间点的凋亡率明显低于NSCs组(P<0.05);各时间点NSCs+EPCs组血管新生数量明显多于EPCs组、缺血对照组和NSCs组(P<0.05)。结论血管内皮祖细胞可以促进移植入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缺血半暗带的神经干细胞增殖,减少其凋亡;2种细胞共移植可以促进缺血半暗带的血管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毛细血管内皮祖细胞 缺血再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祖细胞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5
作者 吴雪晖 罗飞 +1 位作者 何清义 许建中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9期981-985,共5页
血管内皮祖细胞(EPC)是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主要来源于脐静脉血、成人外周血和骨髓,不仅参与胚胎血管形成,而且在出生后的血管生成过程中有很强的促进作用。EPC在血管损伤修复中起重要作用,为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值得探索的新途... 血管内皮祖细胞(EPC)是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主要来源于脐静脉血、成人外周血和骨髓,不仅参与胚胎血管形成,而且在出生后的血管生成过程中有很强的促进作用。EPC在血管损伤修复中起重要作用,为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值得探索的新途径。以下就EPC在缺血心肌、缺血肢体、损伤角膜修复中的血管生成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祖细胞 血管发生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祖细胞局部移植防治血管内皮损伤后再狭窄形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马占龙 滕皋军 +7 位作者 麦筱莉 居胜红 孙军辉 陈骏 张洪英 石红建 余辉 李国昭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2期95-98,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祖细胞(EPC)局部移植防治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形成的可行性。方法分离、鉴定并培养新西兰大白兔外周血(EPC),用2.5F球囊扩张并损伤兔右侧颈动脉血管内皮,对损伤血管进行局部EPC移植。共作细胞移植兔13只,其中3只移植荧...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祖细胞(EPC)局部移植防治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形成的可行性。方法分离、鉴定并培养新西兰大白兔外周血(EPC),用2.5F球囊扩张并损伤兔右侧颈动脉血管内皮,对损伤血管进行局部EPC移植。共作细胞移植兔13只,其中3只移植荧光标记EPC;对照组8只,局部灌注生理盐水。细胞移植后4 d,对2只荧光标记细胞移植兔取移植细胞后受损伤血管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其余实验兔4周后对损伤血管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荧光标记细胞移植后4d,病理学检测显示损伤血管内皮有强荧光表达;4周后,细胞移植组血管壁轻度增厚,对照组血管壁增厚明显,血管腔明显狭窄。两组间血管壁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介入法局部移植同种异体血管内皮祖细胞可防治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祖细胞 再狭窄 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牙移动初期大鼠牙周组织CD133^+血管内皮祖细胞的表达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慧 孙新华 刘超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68-470,474,共4页
目的研究实验性牙移动初期大鼠牙周组织中CD133+血管内皮祖细胞(EPC)的表达。方法 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建立牙移动动物模型。于加力后1、3、5、7、14 d处死动物并制作以上颌第一磨牙为中心近远中向的组织切片,进行... 目的研究实验性牙移动初期大鼠牙周组织中CD133+血管内皮祖细胞(EPC)的表达。方法 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建立牙移动动物模型。于加力后1、3、5、7、14 d处死动物并制作以上颌第一磨牙为中心近远中向的组织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CD13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大鼠正常牙周组织中未见CD133表达的新生血管。实验性牙移动初期,实验组牙周组织新生微血管内皮细胞中可见CD133阳性染色,牙周组织CD133表达于加力后1 d达到高峰,此后逐渐下降,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133+EPC参与了实验性牙移动牙周组织早期的血管改建,但其直接参与牙周组织血管生成较少,可能大多通过旁分泌作用参与新血管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牙移动 牙周组织 血管内皮祖细胞 CD13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实验性牙移动大鼠血管内皮祖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刘超 苗雷英 +1 位作者 孙新华 刘金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1-325,共5页
目的探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大鼠外周血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的最佳标记时间与剂量。方法建立实验性牙移动大鼠模型,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大鼠外周血EPCs并体外培养;免疫细胞化学、荧光化学鉴定细胞表面抗原;终浓度分别为5、10、1... 目的探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大鼠外周血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的最佳标记时间与剂量。方法建立实验性牙移动大鼠模型,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大鼠外周血EPCs并体外培养;免疫细胞化学、荧光化学鉴定细胞表面抗原;终浓度分别为5、10、15μmol/L的BrdU标记EPCs,并于标记后12、24、48、72、96h检测各组BrdU的标记率,筛选BrdU的最佳标记计量和时间。结果所培养细胞CD34、CD133呈阳性表达,且DiI-ac-LDL、FITC-UEA-1呈双荧光阳性;终浓度为10μmol/L的BrdU标记细胞72h后标记率达(66.8±2.9)%,与5μmol/L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15μmol/L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浓度BrdU对细胞均无毒性影响。结论成功分离、培养了实验性牙移动大鼠外周血EPCs;终浓度为10μmol/L的BrdU标记EPCs72h后可获得较高标记率。本实验可为研究EPCs的趋化、分化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 血管内皮祖细胞 外周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调节血管内皮祖细胞生物学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叶宝东 张翔 +1 位作者 陈丹 周郁鸿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7期1641-1644,共4页
血管内皮祖细胞参与生理或病理的血管形成,有别于血管新生,其在组织损伤修复、肿瘤血管依赖性生长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而中药对其生物学具有一定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损伤修复方面,在心血管领域应用较广,就中药调节血管内皮祖细胞生物... 血管内皮祖细胞参与生理或病理的血管形成,有别于血管新生,其在组织损伤修复、肿瘤血管依赖性生长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而中药对其生物学具有一定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损伤修复方面,在心血管领域应用较广,就中药调节血管内皮祖细胞生物学行为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该类研究的方向做一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血管内皮祖细胞 生物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祖细胞在血管新生疗法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志明 边云飞 萧传实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421-422,共2页
关键词 血管内皮祖细胞 血管新生疗法 应用 骨髓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囊酸对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血管内皮祖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6
11
作者 赖朋 刘怡欣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85-792,798,共9页
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一种具有分化为内皮细胞能力的前体细胞,对于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和血管生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高血脂状态下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 LDL)增加严重影响EPCs的作用与功能,这也是... 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一种具有分化为内皮细胞能力的前体细胞,对于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和血管生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高血脂状态下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 LDL)增加严重影响EPCs的作用与功能,这也是高血脂诱发动脉粥样硬化(AS)的机制之一。在此之前的体内研究表明,从皂荚中提取的刺囊酸(echinocystic acid,EA)有较好的抗粥样硬化作用,但具体机制尚未得到阐述。鉴于EPCs在AS发病过程中的重要性,本论文研究了EA对于EPCs的保护作用。本研究采用ox LDL造成体外培养分化的EPCs数量和功能损伤,给药组经不同剂量的EA处理,通过TUNEL、Transwell小室等手段观察凋亡、粘附、迁移、一氧化氮(NO)释放等数量与功能指标。通过设置药理抑制组和Western blot考察了EA对于PI3K/Akt/e NOS通路的作用。结果显示ox LDL明显增加EPCs的凋亡,TUNEL阳性率为35.2%,为正常组的5.5倍;ox LDL还抑制了EPCs的粘附(200倍视野下从正常的24个减少到14个),使细胞迁移率从11%降至6.6%、NO的合成从18.37μM降到7.97μM;ox LDL抑制e NOS的表达和Akt及e NOS的磷酸化,抑制率均在50%以上。高剂量的EA显著改善了上述结果,TUNEL阳性率为14.7%、EPCs的粘附恢复为20个、细胞迁移率为10.2%、NO的合成为19.28μM,EA虽然对e NOS的表达没有影响,但却显著激活了e NOS(p-e NOS/e NOS为1.33,模型组为0.82),并将ox LDL抑制的Akt磷酸化恢复至正常的76%。另外,PI3K抑制剂能部分抵消EA的作用。结果表明刺囊酸对于ox LDL诱导的EPCs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机制为直接增加Akt和e NOS的磷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祖细胞 刺囊酸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Akt/eNOS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祖细胞移植对脓毒症大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伟 刘德红 +2 位作者 许长琼 李卓成 裴晓改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303-305,309,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祖细胞移植对脓毒症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盲肠结扎穿孔法构建脓毒症大鼠模型,尾静脉移植血管内皮祖细胞,观察假手术组、模型组及血管内皮祖细胞移植组大鼠的尾动脉平均动脉压、体温、呼吸频率及脉率等主要生命体征,H...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祖细胞移植对脓毒症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盲肠结扎穿孔法构建脓毒症大鼠模型,尾静脉移植血管内皮祖细胞,观察假手术组、模型组及血管内皮祖细胞移植组大鼠的尾动脉平均动脉压、体温、呼吸频率及脉率等主要生命体征,HE染色法检测肺部损伤情况、PAS染色法检测肾脏损伤情况,并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大鼠肺部及肾脏血管内皮祖细胞的聚集情况。结果:盲肠结扎大鼠的尾动脉平均动脉压下降,体温、脉率及呼吸频率上升,但血管内皮祖细胞移植大鼠的生命体征都得到改善;肺部HE染色及肾脏PAS染色显示血管内皮祖细胞移植组肺部炎症细胞浸润及肾小球基底膜损伤均较模型组减轻,追踪血管内皮祖细胞的定位发现,在肺部及肾脏都有血管内皮祖细胞的聚集。结论:血管内皮祖细胞移植可以迅速聚集在血管损伤部位,对脓毒症大鼠的器官功能受损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祖细胞 脓毒症 盲肠结扎穿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管内皮祖细胞及玻璃体内MMP⁃9、VEGF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6
13
作者 付馨余 梅希 +1 位作者 李君艾 刘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75-378,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时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外周血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及玻璃体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中的变化,探讨EPCs与MMP⁃9、VEGF在DR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及意义。方法前瞻性研究。选择2020年1月...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时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外周血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及玻璃体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中的变化,探讨EPCs与MMP⁃9、VEGF在DR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及意义。方法前瞻性研究。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视网膜疾病不伴有糖尿病的患者35例35眼为空白对照组(A组),诊断为Ⅱ型糖尿病不伴有视网膜病变的患者37例37眼为单纯对照组(B组),选择同期我院诊断为DR的患者共78例78眼,按照DR诊断标准分为非增生型DR(NPDR,C组)36例和增生型DR(PDR,D组)42例,流式细胞仪测定并比较四组患者外周血中EPCs的数量变化,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并比较D组及A组患者玻璃体内MMP⁃9、VEGF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四组患者EPCs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A组、D组患者EPCs数量均显著高于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A组相比,D组患者EPCs数量略有增加,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患者EPCs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MMP⁃9、VEGF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及C组患者未参与比较。结论糖尿病可引起外周血EPCs数量减少,但EPCs数在PDR时大量增加,并且与之相关的MMP⁃9、VEGF明显高表达,可能提示EPCs通过调节相关因子的表达参与糖尿病视网膜新生血管增殖的发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管内皮祖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血管内皮祖细胞的体外获取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泸平 杨玉齐 +4 位作者 范应中 杨帅平 张春英 张谦 王家祥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65-567,共3页
目的探讨如何获得高浓度的兔血管内皮祖细胞(EPC)。方法抽取兔双下肢骨髓,应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单个核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传代,应用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bFGF联合诱导培养传代细胞,观察诱导前和诱导后第2代、3代细胞形态的变化... 目的探讨如何获得高浓度的兔血管内皮祖细胞(EPC)。方法抽取兔双下肢骨髓,应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单个核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传代,应用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bFGF联合诱导培养传代细胞,观察诱导前和诱导后第2代、3代细胞形态的变化,并对培养所得的细胞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测CD34、CD133、CD31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培养细胞第2d出现簇状贴壁生长,第4d由圆形变成纺锤形,呈条索状排列。与诱导前相比,诱导后第2代细胞CD34、CD133和CD31阳性细胞率无明显变化,诱导后第3代细胞CD34细胞阳性率无明显改变,CD133细胞阳性率明显下降,CD31细胞阳性率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兔骨髓源的单个核细胞可以在体外分离培养,诱导所得细胞具有EPC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单个核细胞 血管内皮祖细胞 分离 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调控相关的细胞因子与血管内皮祖细胞 被引量:2
15
作者 郑培浩 黄有章 杨平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918-920,共3页
血管内皮祖细胞是一类能循环、增殖并能直接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研究血管内皮祖细胞对于了解成人生理性和病理性血管形成的过程有重要意义,而细胞因子尤其是造血调控相关的细胞因子作为体内的细胞刺激物质对血管内皮祖细胞... 血管内皮祖细胞是一类能循环、增殖并能直接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研究血管内皮祖细胞对于了解成人生理性和病理性血管形成的过程有重要意义,而细胞因子尤其是造血调控相关的细胞因子作为体内的细胞刺激物质对血管内皮祖细胞也有重要作用。本文将对血管内皮祖细胞和一些造血调控相关的细胞因子(GCSF、EPO、HAPO和IL18)的关系及其可能的信号传导途径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祖细胞 细胞因子 造血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来源的血管内皮祖细胞移植治疗实验性大鼠股动脉闭塞症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梁雪梅 马学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4年第6期348-349,共2页
目的观察骨髓来源的血管内皮祖细胞 (EPC)移植治疗实验性大鼠股动脉闭塞症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建立实验性股动脉闭塞大鼠模型。分离纯化雄性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 ,经体外培养、扩增并诱导分化、体外BrdU标记后移植到 16... 目的观察骨髓来源的血管内皮祖细胞 (EPC)移植治疗实验性大鼠股动脉闭塞症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建立实验性股动脉闭塞大鼠模型。分离纯化雄性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 ,经体外培养、扩增并诱导分化、体外BrdU标记后移植到 16只模型大鼠的右侧后肢 (A组 ) ,同体左侧相同部位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 (B组 )。分别在移植当天、移植后第 14天和第2 8天行双下肢激光多普勒扫描 ,并分别于移植后第 14天 (8只 )和第 2 8天 (8只 )处死动物取双下肢肌肉组织 ,行免疫组织化学 (FⅧ、BrdU )检查。结果移植后第 14天与移植当天、移植后第 2 8天与移植后第 14天相比 ,A组移植后下肢血流量增加 (P <0 .0 5 ) ;A组与B组相比 ,血流量亦增加 (P <0 .0 5 )。A组肌束间血管内皮细胞呈BrdU阳性染色 ,而B组则为阴性。平均每视野FⅧ染色阳性的毛细血管数目A组明显多于B组 (P <0 .0 1)。结论骨髓来源的EPC移植可增加缺血部位血流量和毛细血管的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血管内皮祖细胞 细胞移植 实验性 大鼠 股动脉闭塞症 EPC MS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祖细胞与缺血性心血管病的血管新生 被引量:3
17
作者 曲晓义 金惠铭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12-414,共3页
Thevascular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sareapopulationoffunctionalendothelialprecur sorsincirculatingblood ,whicharederivedfrombonemarroworcordblood .CD34+,Flk - 1+andACl33+ aretheirmolecularmarkers .Inthisreview ,thefun... Thevascular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sareapopulationoffunctionalendothelialprecur sorsincirculatingblood ,whicharederivedfrombonemarroworcordblood .CD34+,Flk - 1+andACl33+ aretheirmolecularmarkers .Inthisreview ,thefunctionalcharacterizationofvascularendothelialprogenitor cellsisintroducedandtherelationshipbetweenvascular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sandangiogenesisinis chemiccardiovasculardiseasesisdiscussed .Thesedatamayofferafoundationforthedevelopmentofthera peuticangiogenesisforthepreventionandtreatmentofischemiccardiovasculardiseasesbytransplantationof vascular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s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祖细胞 缺血性心血管 血管新生 EP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注射血管内皮祖细胞-载体材料复合物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超 徐敬 +2 位作者 罗鸿 赵文增 孙宗全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89-292,共4页
目的研究可注射性血管内皮祖细胞载体材料复合物的体外生物相容性。方法从犬外周血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体外扩增培养形成贴壁(AT)细胞,将AT细胞分别与藻酸钙(CA)和温度依赖性合成水凝胶(TDSH)溶液混合,混合液中AT细胞的浓度为1×109... 目的研究可注射性血管内皮祖细胞载体材料复合物的体外生物相容性。方法从犬外周血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体外扩增培养形成贴壁(AT)细胞,将AT细胞分别与藻酸钙(CA)和温度依赖性合成水凝胶(TDSH)溶液混合,混合液中AT细胞的浓度为1×109个/mL,并分别置于相同体系的培养基中体外培养,同时采用相同体系的血管内皮祖细胞作为对照,相差显微镜分别计数培养4、7d的AT细胞数。并分别于第7、29d,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AT细胞中CD34+细胞数和细胞凋亡率。结果第4、7d单个核细胞单独培养和单个核细胞+CA复和培养形成的AT细胞数和细胞簇数量明显多于单个核细胞+TDSH复合培养(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AT细胞中CD34阳性率在三组无显著性差异。TDSH+单个核细胞组凋亡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结论在体外培养时,藻酸钙与血管内皮祖细胞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作为血管内皮祖细胞载体材料用于细胞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祖细胞 藻酸钙 温度依赖性合成水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祖细胞的研究及其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2
19
作者 马占龙 滕皋军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6年第2期153-156,共4页
大量研究证实血管内皮祖细胞,可定向于受损伤的血管内皮,并可分化为成熟的血管内皮细胞,从而达到修复损伤血管的目的,因此,可用来治疗血管损伤。这一研究可能对介入放射学治疗血管性疾病如:血管闭塞及狭窄、缺血性疾病等,提供新的突破,... 大量研究证实血管内皮祖细胞,可定向于受损伤的血管内皮,并可分化为成熟的血管内皮细胞,从而达到修复损伤血管的目的,因此,可用来治疗血管损伤。这一研究可能对介入放射学治疗血管性疾病如:血管闭塞及狭窄、缺血性疾病等,提供新的突破,本文就血管内皮祖细胞的细胞来源、表面标志、生物学特性及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祖细胞 放射学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循环血管内皮祖细胞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心功能的关系及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学才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329-331,共3页
目的:研究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塞(STEMI)患者循环血管内皮祖细胞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STEMI患者124例,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并检测其就诊时循环血管内皮祖细胞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目的:研究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塞(STEMI)患者循环血管内皮祖细胞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STEMI患者124例,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并检测其就诊时循环血管内皮祖细胞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并进行分析。结果:血管内皮祖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血管内皮祖细胞与VEGF水平呈正相关(r=0.0057,P=0.001)。病程6-12h循环血管内皮祖细胞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高于病程〈6h分层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12-24h循环血管内皮祖细胞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高于病程6-12h分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不同心功能Killip分级患者循环血管内皮祖细胞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从高到低依次为:KillipⅡ级〉KillipⅢ级〉KillipⅠ级〉KillipⅣ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EMI患者血管内皮祖细胞与VEGF呈正相关,合严重心功能不全时导致的循环障碍可能减缓VEGF分泌与CEPCs归巢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塞 血管内皮祖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