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61篇文章
< 1 2 1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与习惯性流产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
作者 陈丽平 周美芳 吕杰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38-542,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因10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与习惯性流产的相关性。方法严格按照诊断标准,选取无亲缘关系的习惯性流产患者241名(习...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因10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与习惯性流产的相关性。方法严格按照诊断标准,选取无亲缘关系的习惯性流产患者241名(习惯性流产组)及健康体检者265名(正常对照组);采取静脉血,提取基因组 DNA,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检测10个 SNP 的基因型;采用 SPSS11.5及 Haploview 4.2软件统计分析基因型、等位基因及单倍型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差异。结果VEGF 基因 rs3025020(内含子6)及 rs3025039(3′非翻译区)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习惯性流产组和正常对照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习惯性流产组rs3025020位点 T 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002,OR =1.620,95% CI =1.260~2.084);习惯性流产组 rs3025039位点 T 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01,OR=1.628,95% CI =1.209~2.192)。连锁不平衡分析发现4个单倍型高度连锁(D′〉0.9)。习惯性流产组 A-C 单倍型(rs833069-rs3024998)频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 =0.034);习惯性流产组 T-G-C 单倍型(rs3025020-rs3025030-rs3025039)频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 =0.032);习惯性流产组 C-G-C 单倍型(rs3025020-rs3025030-rs3025039)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002)。结论VEGF 基因 rs3025020、rs3025039位点可能与习惯性流产有关,携带有 C-G-C 单倍型(rs3025020-rs3025030-rs3025039)的个体可能更容易患习惯性流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惯性流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化瘀中药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移促进股骨头坏死处新生血管形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李峻辉 吴亚玲 +4 位作者 叶建红 宁亚功 于海鹰 彭仲杰 栾晓文 《中国骨伤》 CAS 2007年第6期391-393,共3页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中药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移对促进股骨头缺血坏死处新生血管形成情况。方法:日本大耳兔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基因组和综合组。治疗8周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股骨头滑膜VEGF阳性细...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中药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移对促进股骨头缺血坏死处新生血管形成情况。方法:日本大耳兔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基因组和综合组。治疗8周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股骨头滑膜VEGF阳性细胞率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股骨头血管数目改变情况。结果:模型组VEGF阳性细胞表达率减低,与对照组、基因组、综合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中药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综合组VEGF阳性细胞表达率较高,与中药组及基因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管数目:在A区,各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在B区,各组较模型组血管数目均有增加,对照组、基因组、综合组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综合组与基因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组虽然血管数目较模型组多,但是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活血化瘀中药及VEGF基因转移均可促进股骨头缺血坏死处局部新生血管形成和侧支循环的建立,尤以活血化瘀中药联合基因疗法效果为好,为临床应用活血化瘀中药联合基因疗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活血祛瘀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糖尿病后肢缺血 被引量:5
3
作者 章涛 刘艳枚 +6 位作者 张潜 蔡争 赵开飞 方宁 刘金伟 余丽梅 石荣书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01-905,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移植治疗糖尿病后肢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制备大鼠Ⅱ型糖尿病后肢缺血模型。实验分为Ad—VEGF转染BM-MSCs移植组,Ad-GFP转染BM-MSCs移植组和BM-MSCs移植对...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移植治疗糖尿病后肢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制备大鼠Ⅱ型糖尿病后肢缺血模型。实验分为Ad—VEGF转染BM-MSCs移植组,Ad-GFP转染BM-MSCs移植组和BM-MSCs移植对照组。取上述各组BM-MSCs(细胞总数2×106个),分点注射入模型大鼠左后肢的股直肌和腓肠肌中,右后肢相同部位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于移植后2、6、10周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后肢肌肉毛细血管密度分析,并对Brdu标记各组移植细胞的体内存活进行冷冻切片免疫荧光观察。结果:各检测时间点Ad—VEGF转染BM-MSCs组大鼠双侧后肢血管显影及毛细血管密度均较BM-MSCs组、Ad-GFP转染BM-MSCs组丰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移植后2周,各组左后肢均见BrdU标记阳性移植细胞。结论:后肢肌肉注射移植VEGF基因修饰BM-MSCs可定植在病损组织中,并可改善大鼠糖尿病后肢缺血血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移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糖尿病血管病变 疾病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刘日光 杨述华 +2 位作者 易诚青 刘建湘 杨操 《中国骨伤》 CAS 2005年第10期604-606,共3页
目的通过建立犬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探讨应用脱蛋白骨复合转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基因骨髓基质细胞植入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可行性。方法实验选取36只成年犬,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A组为脱蛋... 目的通过建立犬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探讨应用脱蛋白骨复合转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基因骨髓基质细胞植入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可行性。方法实验选取36只成年犬,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A组为脱蛋白异体骨复合转染VEGF基因的自体骨髓基质细胞;B组为脱蛋白异体骨复合未转染基因的自体骨髓基质细胞;C组单纯植入脱蛋白骨材料。采用液氮冷冻法制作狗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将细胞骨材料复合物植入缺血坏死股骨头内。应用微循环灌注方法了解股骨头内的血运情况,组织形态学观察坏死股骨头的修复情况,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EGF的表达,骨密度仪测定股骨头的骨密度。结果A组4周后股骨头内有VEGF表达,12周后股骨头内有大量的树枝状血管生成,大量新骨形成,骨密度增高;B、C组均无VEGF基因表达,B组有部分新骨及血管生成,C组仅见少量类骨质形成,血管再生不明显。结论利用脱蛋白骨复合转染VEGF基因的骨髓基质细胞可促进新骨形成与血管再生,有利于促进坏死骨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因疗法 组织工程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动物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毒载体介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表达对大鼠脑缺血后齿状回神经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谭洁 王卫东 +2 位作者 蒋立新 徐江平 陆兵勋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79-782,共4页
目的观察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载体介导人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hVEGF165)基因转移表达对成年大鼠缺血性脑损伤后,海马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增殖水平的影响。方法SD大鼠27只,随机分为rAAV2组(18只)和对照组(9只),将携带hVEGF165基因的rAA... 目的观察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载体介导人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hVEGF165)基因转移表达对成年大鼠缺血性脑损伤后,海马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增殖水平的影响。方法SD大鼠27只,随机分为rAAV2组(18只)和对照组(9只),将携带hVEGF165基因的rAAV颗粒立体定向给药至rAAV2组大鼠右侧海马2周后,全部大鼠采用4血管闭塞方法建立大鼠缺血性脑损伤模型,于缺血后6、24和48天时,各组随机选取1/3的大鼠处死,分别应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大鼠海马hVEGF165 mRNA的表达水平或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水平。结果荧光显微镜下观察,rAAV2组大鼠海马齿状回均可见报告基因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rAAV2组大鼠缺血后6、24和48天时,均有海马hVEGF165 mRNA表达,3个时间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rAAV2组大鼠缺血后6、24和48天时,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增殖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rAAV载体可介导目的基因hVEGF165高效转染海马神经元,并促进缺血诱导的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腺病毒科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因表达 齿状回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在辽宁绒山羊胎儿期皮肤毛囊发育中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谷博 孙丽敏 +1 位作者 常青 姜怀志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8-161,共4页
为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辽宁绒山羊胎儿期皮肤毛囊发育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与皮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关系,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VEGF辽宁绒山羊胎儿期不同阶段的表达及MVD进... 为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辽宁绒山羊胎儿期皮肤毛囊发育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与皮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关系,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VEGF辽宁绒山羊胎儿期不同阶段的表达及MVD进行检测。结果表明,VEGF在辽宁绒山羊胎儿期75d后的各个时期皮肤毛乳头及毛囊内根鞘上表达,同时随着胎龄的增加,VEGF阳性区域的平均光密度亦随之增加;且皮肤中MVD也随着日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毛囊上的VEGF平均光密度与MVD呈极强正相关(r=0.966,P=0.0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密度 胎儿期 辽宁绒山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对股骨头缺血坏死修复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刘日光 沈冯君 +1 位作者 尹培荣 易诚青 《中国骨伤》 CAS 2004年第12期705-707,共3页
目的探讨具有活血补肾作用的中药丹仙康骨胶囊对股骨头缺血坏死修复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手术方法制作兔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组化、微血管灌注及组织形态学方法观... 目的探讨具有活血补肾作用的中药丹仙康骨胶囊对股骨头缺血坏死修复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手术方法制作兔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组化、微血管灌注及组织形态学方法观察中药丹仙康骨胶囊治疗兔股骨头坏死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VEGFmRNA)表达、血管生成及骨组织修复情况。结果股骨头坏死模型组4周时可见有坏死骨周围VEGFmRNA表达呈阳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至8、12周时VEGFmRNA表达均为阴性,再生血管密度低,只见少量间充质细胞增生及新骨形成;丹仙康骨胶囊治疗组至8、12周时VEGFmRNA表达呈强阳性,并可见明显血管增生,血管密度显著增高,大量新骨形成。结论活血补肾的丹仙康骨胶囊能促进股骨头缺血坏死修复过程中VEGFmRNA的表达、血管的再生和新骨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股骨头缺血坏死 丹仙康骨胶囊 VEGF MRNA表达 中药 活血补肾 影响 模型 法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多态性与陕西汉族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耿晓英 张爱香 +3 位作者 骞健 郭刚 张璐璐 王静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58-362,共5页
目的旨在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因8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与陕西汉族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陕西汉族AD患者214... 目的旨在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因8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与陕西汉族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陕西汉族AD患者214名(疾病组)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249名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9个SNP的基因型进行分型,采用SPSS 16.0及Haploview 4.2软件统计分析各基因型、等位基因及单倍型频率在病例组及对照组中的差异。结果 VEGF基因rs3025039(3非翻译区)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AD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8,OR=1.527,95%CI=1.116~2.088)。连锁不平衡分析发现2个单倍型高度连锁(单倍型1:rs699947-rs1570360-rs2010963;单倍型2:rs3024997-rs3024998-rs3025006)(D〉0.9)。然而,其单倍型频率在AD组及正常对照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VEGF基因功能区rs3025039位点可能与AD有关,携带有rs3025039T等位基因的个体可能更容易患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单核苷酸多态性 陕西汉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治疗促进球囊损伤后内皮细胞再生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少萍 顾洪 +1 位作者 秦永文 张国元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67-68,共2页
关键词 血管损伤 基因治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成骨细胞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整合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晓华 颉玉欣 +1 位作者 张牧霞 赵驻军 《临床荟萃》 CAS 2010年第24期2129-2131,F0003,共4页
目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药物诱导下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对其进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片段转染,观察其生物学特性的变化。方法选择MSCs体外培养的第2代细胞诱导其向成骨细胞分化,实验分为对照组和地塞米松浓度1... 目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药物诱导下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对其进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片段转染,观察其生物学特性的变化。方法选择MSCs体外培养的第2代细胞诱导其向成骨细胞分化,实验分为对照组和地塞米松浓度1×10-8mol/L诱导组。对诱导分化后的成骨细胞进行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和活性测定及I型胶原的免疫组化染色、茜素红钙节结染色的鉴定。对诱导后的成骨细胞进行已构建的VEGF基因片段(ad5-h-VEGF)的人5型腺病毒载体进行转染,并进行免疫组化鉴定。结果诱导培养第3、6、9、12天的ALP活性(A405)测定,地塞米松浓度1×10-8mol/L组测定值(A值)分别为0.144±0.004、0.175±0.003、0.207±0.010、0.224±0.004;对照组分别为0.101±0.003、0.124±0.016、0.133±0.005、0.139±0.005。两组在组间、不同时点以及组间和不同时点的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s经地塞米松的成骨诱导剂诱导7~9天可出现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连续培养20天后可出现茜素红钙节结染色阳性。转染后细胞VEGF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结论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成骨细胞作ad5-h-VEGF基因转染,可使诱导的成骨细胞胞浆中VEGF阳性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因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cDNA的克隆及其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
11
作者 郑毅雄 陈力 +2 位作者 徐少明 彭佳萍 曹江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16-320,共5页
目的 :克隆和在 COS- 7细胞中表达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16 5 (VEGF16 5 )。方法 :利用 RT- PCR方法 ,从新鲜卵巢癌组织中扩增得到人 VEGF16 5的全长 c DNA,并测定其核酸序列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 VEGF16 5的真核表达载体 pc DNA3.1- VE... 目的 :克隆和在 COS- 7细胞中表达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16 5 (VEGF16 5 )。方法 :利用 RT- PCR方法 ,从新鲜卵巢癌组织中扩增得到人 VEGF16 5的全长 c DNA,并测定其核酸序列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 VEGF16 5的真核表达载体 pc DNA3.1- VEGF16 5 ;应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移技术将这一表达载体导入 COS- 7细胞后 ,免疫组化 (SP法 )检测瞬时表达的产物。结果 :经酶切鉴定和基因测序证实 ,克隆的基因片段为人 VEGF16 5 c DNA,重组质粒 pc DNA3.1- VEGF16 5转染 COS- 7细胞后 ,免疫组化检测有 VEGF表达。结论 :成功克隆人 VEGF 16 5基因 ,并在 COS- 7细胞中获得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生长因子 分子克隆 基因表达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_(165)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影响
12
作者 杨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32-432,共1页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腺病毒介导 BMSCS 缺血性心脏病 细胞移植治疗 联合基因治疗 体外培养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塞性血管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治疗
13
作者 肖军 杨庭树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61-63,共3页
关键词 闭塞性血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移预防再狭窄的实验研究
14
作者 周明 杨桂元 +2 位作者 王家宁 黄永章 李庚山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2年第4期11-13,共3页
目的 观察腺病毒介导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移对大鼠颈总动脉损伤后新生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 将颈总动脉球囊损伤的大鼠分为3组,用局部灌注法将50μl溶液注射至颈总动脉。20min后恢复血流。分别于14d和28d处死大鼠。观察VEGF... 目的 观察腺病毒介导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移对大鼠颈总动脉损伤后新生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 将颈总动脉球囊损伤的大鼠分为3组,用局部灌注法将50μl溶液注射至颈总动脉。20min后恢复血流。分别于14d和28d处死大鼠。观察VEGF基因转移对再内皮化及内膜增厚的影响。结果 与两对照组比较,动脉损伤后14d和28d时,VEGF基因转移加速血管再内皮化,减少内皮缺失区域(P<0.05);且显著抑制动脉损伤后新生内膜增厚(P<0.01)。结论 重组腺病毒介导VEGF基因转移对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因转移 预防 颈总动脉损伤 血管再狭窄 腺病毒介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慢病毒干扰载体的构建
15
作者 戴研平 王平 高晓勤 《解剖学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445-448,共4页
目的: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mRNA为靶点,设计、构建VEGF的RNA干扰慢病毒载体,并对其在大鼠附睾的沉默效果进行验证。方法:构建3种附睾VEGF-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VEGF-shRNA-1、VEGF-shRNA-2、VEGF-shRNA-3,提取3种阳性克隆质粒测序... 目的: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mRNA为靶点,设计、构建VEGF的RNA干扰慢病毒载体,并对其在大鼠附睾的沉默效果进行验证。方法:构建3种附睾VEGF-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VEGF-shRNA-1、VEGF-shRNA-2、VEGF-shRNA-3,提取3种阳性克隆质粒测序,转染HEK293-T细胞后产生慢病毒质粒。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C-shRNA阴性感染组、VEGF-shRNA-1感染组、VEGF-shRNA-2感染组、VEGF-shRNA-3感染组,将病毒液分别注射到各组大鼠双侧附睾;实时荧光定量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检测各组大鼠附睾VEGF的mRNA及蛋白沉默效果。结果:测序结果证明3种慢病毒载体被包装成功。感染大鼠附睾后,VEGF感染组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较阴性感染组和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其中以VEGF-shRNA-3感染组干扰效果更为有效。结论:成功设计了VEGF基因的RNA干扰靶点和制备了VEGF基因的慢病毒载体,VEGF-shRNA-3能有效抑制附睾VEGF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病毒干扰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因沉默 附睾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人咽、喉乳头状瘤的临床特征与人乳头状瘤病毒、缺氧诱导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相关性
16
作者 郭奕荟 马丽晶 +1 位作者 肖洋 王军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25年第1期42-47,共6页
目的探讨咽、喉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特征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及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HI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关系。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2022年10月~2024年2月收治的成年人咽、喉... 目的探讨咽、喉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特征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及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HI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关系。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2022年10月~2024年2月收治的成年人咽、喉乳头状瘤患者作为试验组,成年人非炎症非肿瘤咽喉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其临床资料和病变组织样本,比较咽、喉乳头状瘤患者在症状、年龄、性别、吸烟、饮酒、病变累及部位数量和手术次数等方面的差异,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病变组织中HPV DNA、HIF cDNA、VEGF cDNA的表达。结果咽乳头状瘤患者症状轻于喉乳头状瘤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饮酒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吸烟、病变累及部位数量和手术次数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累及部位数量与HIF、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3553、r=0.2693,P<0.05),手术次数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2515,P<0.05),HIF、VEGF在喉乳头状瘤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咽乳头状瘤和对照组(F=9.174、H=23.737,P<0.001),HIF、VEGF在HPV阳性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HPV阴性组织(t=3.899、t=6.463,P<0.001),喉乳头状瘤的HPV阳性率(97.9%,46/47)高于咽乳头状瘤(21.7%,10/46)和对照组(13.6%,3/22)(χ^(2)=53.114、χ^(2)=46.647,P<0.001)。结论HPV感染是咽乳头状瘤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低感染状态可能导致瘤体HIF、VEGF低表达,从而使其临床特征不同于喉乳头状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瘤 人乳头状瘤病毒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缺氧诱导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过敏性紫癜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的相关性分析
17
作者 何扬 王大燕 +1 位作者 吴绿仙 傅海东 《浙江临床医学》 2025年第1期96-98,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与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22年1~12月本院139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过敏性紫癜81例,过敏性紫癜肾炎58例。另选择同期37例体检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VEGFR3水...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与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22年1~12月本院139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过敏性紫癜81例,过敏性紫癜肾炎58例。另选择同期37例体检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VEGFR3水平。结果过敏性紫癜肾炎组与过敏性紫癜组血清VEGFR3低于健康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过敏性紫癜儿童血清VEGFR3降低,VEGFR3/VEGFR2/VEGF通路在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膜瘤磁共振成像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关系
18
作者 王晓宁 焦红亮 肖新广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探索不同级别脑膜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MRI的关系,研究不同级别脑膜瘤的发生和进展中的临床病理生物学特征,为临床诊疗及评估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22年9月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郑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手... 目的探索不同级别脑膜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MRI的关系,研究不同级别脑膜瘤的发生和进展中的临床病理生物学特征,为临床诊疗及评估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22年9月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郑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并病理证实的38例脑膜瘤患者。采用德国SIEMENS超导3.0 T磁共振成像系统行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肿瘤组织标本应用Western-blot、免疫组化和RT-PCR等技术,对不同级别脑膜瘤标本中的VEGF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Western-blot、免疫组化和RT-PCR结果提示,在不同级别脑膜瘤中,VEGF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Ⅲ级脑膜瘤组表达最高,Ⅰ级脑膜瘤组表达较Ⅱ级降低,Ⅱ级脑膜瘤组表达较Ⅲ级降低(P<0.05),但正常脑膜和Ⅰ级脑膜瘤相比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表达量与MRI信号增强程度、T_(2)加权成像(T_(2)WI)、T_(1)加权成像(T_(1)WI)信号强度及瘤周水肿(PTBE)呈正相关(P<0.05),但是与瘤周侵犯的范围及硬膜鼠尾征无相关(P>0.05)。结论VEGF表达量与脑膜瘤的级别呈正相关,在Ⅲ级脑膜瘤组中表达量最高,此外,脑膜瘤中的VEGF表达与T_(1)WI信号强度、T_(2)WI信号强度、PTBE和增强程度等保持一定的关联性,然而却与瘤周侵犯范围及脑膜尾征无关联。Ⅲ级脑膜瘤表达VEGF最高,VEGF的表达直接关联到脑膜瘤级别,高水平表达的VEGF可协同作用于肿瘤的浸润、增殖,同时让PTBE的形成变得更加容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磁共振成像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波弹性成像弹性模量值对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及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的相关性
19
作者 陈恺蓓 刘玲玉 +1 位作者 杨婧 汤佳美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25年第2期109-115,共7页
目的分析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wave elastograghy,SWE)弹性模量值对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及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VEGF-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经上海长海医院超声诊断科诊断为甲状腺癌患者120例,依据... 目的分析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wave elastograghy,SWE)弹性模量值对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及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VEGF-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经上海长海医院超声诊断科诊断为甲状腺癌患者120例,依据颈淋巴结是否转移分为转移组(n=37)和未转移组(n=83),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SWE弹性模量值进行比较,分层回归分析临床特征对SWE弹性模量值的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SWE弹性模量值与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风险的独立关联性及各因素亚组分析。限制性立方条分析SWE弹性模量值与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Logistic回归调整因素后分析SWE弹性模量值与VEGF-C、D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转移组男性比例、体重指数(BMI)、临床分期、病灶直径、促甲状腺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阳性率、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阳性率、VEGF-C、VEGF-D高于未转移组。不同临床特征下转移组的SWE参数弹性最大值(elastic maximum,Emax)、弹性平均值(elastic mean,Emean)、弹性比值(elastic ratio,Eratio)高于未转移组。分层回归分析中,患者性别、临床分期、病灶直径、生化指标(TSH、FT4、TgAb、TPOAb)对SWE参数产生显著正向影响。SWE参数与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风险具有独立关联性,亚组分析显示,各亚组中SWE参数与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风险的关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限制性立方条分析表明,SWE参数与甲状腺癌风险的关联强度不存在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0.05)。调整混杂因素后,Emax、Emean、Eratio与VEGF-C、VEGF-D均存在明显线性相关关系(P<0.05)。结论SWE弹性模量值对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SWE参数与VEGF-C和VEGF-D具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弹性成像技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 弹性模量值 颈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前后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2的表达意义
20
作者 冯华南 陈亚敏 《中国医学工程》 2025年第3期102-105,共4页
目的 探讨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前后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2 (MCM2)的表达意义。方法 该研究共纳入2022年10月至2023年8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82例宫颈癌患者,将其作为研究组,并对患者化疗开始前... 目的 探讨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前后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2 (MCM2)的表达意义。方法 该研究共纳入2022年10月至2023年8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82例宫颈癌患者,将其作为研究组,并对患者化疗开始前宫颈活检和化疗结束手术切除标本石蜡包埋组织予以采集,另纳入50例由于子宫肌瘤手术切除后的正常宫颈组织,将其作为参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对VEGF、MCM2表达进行检测。比较宫颈癌组织与正常宫颈组织中VEGF、MCM2表达情况,分析新辅助化疗前后VEGF、MCM2表达的变化,新辅助化疗疗效与宫颈癌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不同化疗疗效组VEGF、MCM2的表达情况。结果 宫颈癌组织中VEGF、MCM2的高表达率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均P<0.05);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组织中VEGF、MCM2的高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2例宫颈癌患者中,完全缓解的患者有7例,部分缓解的患者有42例,稳定的患者有21例,进展的患者有12例,不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宫颈癌患者年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及FIGO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有效组VEGF高表达率低于无效组(P<0.05),有效组和无效组MCM2高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宫颈癌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前,需密切监测VEGF的表达情况,VEGF表达的变化可用于对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 新辅助化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