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
作者 杨阳 张文华 王万祥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3-712,共10页
目的分析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胆囊癌中的表达情况,探究3种标志物对于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收集2017年12月—2019年9月于内蒙古医... 目的分析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胆囊癌中的表达情况,探究3种标志物对于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收集2017年12月—2019年9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胆囊癌根治术,且术后病理证实为胆囊癌的55例患者术后标本及临床资料。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HER-2、VEGF-A、PD-L1的表达情况,分析3种标志物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Cox回归模型对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使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患者的预后情况,并通过Log-rank检验比较差异。结果55例患者的癌组织中HER-2高表达15例(27.2%)、VEGF-A高表达23例(41.8%)、PD-L1高表达18例(32.7%),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HER-2表达组在肿瘤位置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VEGF-A表达组在肿瘤最大直径、肿瘤分化度、肿瘤位置、N分期、周围器官侵犯、脉管侵犯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PD-L1表达组在周围器官侵犯、脉管侵犯、疾病分期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CA19-9水平、HER-2表达为影响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术前CA19-9水平、肿瘤最大直径、N分期、VEGF-A、PD-L1表达为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P值均<0.05)。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HER-2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相比于HER-2低表达患者均有显著差异(P值均<0.05)。结论HER-2、VEGF-A、PD-L1对于胆囊癌患者的临床意义重大,是潜在的靶向治疗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原发灶及复发转移灶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治宽 孟海燕 +1 位作者 韩春 杨俊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03-406,共4页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原发灶及复发转移灶中的表达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检测60例乳腺癌原发灶及复发转移灶中Her-2、VEGF的表达变化,分析Her-2与VEGF之间的关系。结果在复发转移灶中He...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原发灶及复发转移灶中的表达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检测60例乳腺癌原发灶及复发转移灶中Her-2、VEGF的表达变化,分析Her-2与VEGF之间的关系。结果在复发转移灶中Her-2、VEGF的阳性率分别为40.00%、53.33%,显著高于原发灶(18.33%、31.67%)(P<0.05);Her-2总的变化率为28.33%,VEGF总的变化率为35.00%。在乳腺癌原发灶和复发转移灶中Her-2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Her-2与VEGF可能发挥协同作用,提示乳腺癌患者预后差,两者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及指导治疗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原发灶 复发转移灶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mRNA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马璟曦 罗勇 蔡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4-118,共5页
目的观测电针大鼠双侧合谷穴(LI 4)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mRNA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神经发生和血管生成间可能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 目的观测电针大鼠双侧合谷穴(LI 4)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mRNA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神经发生和血管生成间可能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9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模型组(n=42)和电针组(n=42)。观察局灶性脑缺血1 h后再灌注2 h、12 h、24h、3 d、7 d、14 d、21 d共7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6只大鼠。采用反转录酶-聚合酶链锁反应(RT-PCR)法检测VEGFR-2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BDNF蛋白的表达。结果再灌注后12 h、24 h,电针组VEGFR-2 mRNA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3 d也高于模型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海马区BDNF蛋白在再灌注后2 h开始增加(P<0.05),24 h达高峰(P<0.01),3 d后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呈现增加幅度降低的趋势。结论电针能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后VEGFR-2 mRNA、BDNF蛋白的表达;神经血管因子可能是神经发生与血管生成联系与作用的分子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再灌注 神经血管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电针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檗碱对HL-60细胞增殖、凋亡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林少珠 陈铭珍 黄秀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2-267,共6页
本研究旨在观察小檗碱对人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的增殖、凋亡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表达的影响。选用HL-60细胞体外培养,在不同浓度的小檗碱(6-96μg/ml)作用下,应用CCK-8法检测小檗碱对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应用流式... 本研究旨在观察小檗碱对人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的增殖、凋亡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表达的影响。选用HL-60细胞体外培养,在不同浓度的小檗碱(6-96μg/ml)作用下,应用CCK-8法检测小檗碱对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L-60细胞的凋亡水平及细胞周期的分布;用RT-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VEGFR2 mRNA及VEGFR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小檗碱能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呈浓度和时间依赖关系。随着小檗碱浓度增加,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同时VEGFR2 mRNA和VEGFR2蛋白表达减少。结论:小檗碱可抑制HL-60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改变HL-60细胞周期,下调VEGFR2 mRNA及VEGFR2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HL-60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l-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在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与普通型平滑肌瘤中的表达差异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文泽 马国涛 +6 位作者 肖雨 梁智勇 楼伟珍 李霁 赵大春 吴焕文 刘彤华 《协和医学杂志》 2014年第3期297-301,共5页
目的探索bcl-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在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ntravenous leiomyomatosis,IVL)及普通型平滑肌瘤(leiomyoma,LM)中表达的区别。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IVL,并匹... 目的探索bcl-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在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ntravenous leiomyomatosis,IVL)及普通型平滑肌瘤(leiomyoma,LM)中表达的区别。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IVL,并匹配10例LM作为对照,挑选存档组织块进行bcl-2和VEGFR-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肿瘤细胞的表达情况并与LM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例IVL病例bcl-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全部呈中-强着色,阳性率100%;VEGFR-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19例呈中-强着色,1例阴性,阳性率95%。10例LM的bcl-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呈弱-中等着色,阳性率100%;而VEGFR-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则均为阴性,阳性率为0。结论 Bcl-2和VEGFR-3在IVL中均呈高表达,尤其VEGFR-3表达与LM有明显差异,提示IVL具有与LM不同的分子改变,而这些分子改变可能在IVL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 BCL-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抑制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晓静 葛银林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3-88,共6页
应用化学修饰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抑制裸鼠乳腺癌移植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基因(VEGFR2,又称kinase insert domain-containing receptor,KDR)的表达,探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对人乳腺癌(MCF-7)裸鼠移植瘤生长的... 应用化学修饰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抑制裸鼠乳腺癌移植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基因(VEGFR2,又称kinase insert domain-containing receptor,KDR)的表达,探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对人乳腺癌(MCF-7)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雌裸鼠皮下种植MCF-7细胞,肿瘤长至一定大小时,随机分为对照组(A)、转染试剂对照组(B)、小剂量治疗组(C)及大剂量治疗组(D).肿瘤局部分别注射葡萄糖溶液、Invivo jetPEITM转染试剂和Invivo jetPEITM转染试剂包裹的KDRsi RNA.22d后处死全部动物,取肿瘤,测其大小及重量,HE及免疫组化染色,微血管密度计数,同时用RT-PCR检测KDR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siRNA治疗组瘤组织的增长受到明显抑制;HE染色显示,治疗组肿瘤中心区出现大面积细胞坏死;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染色阳性血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RT-PCR结果表明,治疗组KDR表达下调.对照组各指标无显著变化.因此,化学修饰的siRNA介导的RNAi可以降低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血管中KDR表达,抑制血管生成进而抑制肿瘤的生长,是潜在的肿瘤治疗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SIRNA MCF-7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吲哚酮类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7
作者 李卡 朱驹 +2 位作者 宋云龙 张万年 陈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334-1337,共4页
目的:建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十站:从报道的2一叫咪酮类***F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中选取35个化合物,采用分子全局最低能量构象以最小二乘匹配法叠合分子建立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 目的:建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十站:从报道的2一叫咪酮类***F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中选取35个化合物,采用分子全局最低能量构象以最小二乘匹配法叠合分子建立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模型。结果:模型的交叉验证系数 Q’一0.625,传统相关系数 r’一0.968,F;。。一175.475,标准误 S。一0.124。结论:利用COMFA方法建立的化合物三维定量构效关系模型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可以指导新的活性更优的抑制剂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吲哚酮类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血管生成 肿瘤 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糖类抗原199及癌胚抗原对结肠癌诊断和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8
8
作者 毛海波 朱国栋 +3 位作者 方润娅 李宝秀 方喜生 刘国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28-432,共5页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血清中血管生成素-2(Ang-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糖类抗原199、癌胚抗原(CEA)对结肠癌患者的诊断及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作用。方法收集结肠癌患者100例,结肠良性病变100例,健康体检者100例;检测患者血清中Ang-2...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血清中血管生成素-2(Ang-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糖类抗原199、癌胚抗原(CEA)对结肠癌患者的诊断及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作用。方法收集结肠癌患者100例,结肠良性病变100例,健康体检者100例;检测患者血清中Ang-2、VEGF、CA19-9、CEA的水平,并探讨其对结肠癌诊断及术后复发转移的评估价值。结果结肠癌组血清Ang-2、VEGF、CA19-9、CEA水平较结肠良性病变组和健康对照组均升高(P <0.05);联合检测Ang-2、VEGF、CA19-9、CEA水平较各项指标单独检测对结肠癌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均升高;术前Ang-2、VEGF、CA19-9、CEA阳性患者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率分别高于各自阴性患者,生存分析显示不同表达状态其远处转移出现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检测血清中Ang-2、VEGF、CA19-9、CEA的水平对诊断结肠癌具有临床意义,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效能;术前血清中Ang-2、VEGF、CA19-9、CEA的水平与结肠癌术后复发转移发生相关,联合检测有助于评估肿瘤转移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素-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糖类抗原199 癌胚抗原 结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在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彦尧 彭惠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27-1531,共5页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et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wAMD)是60岁以上老年人致盲性眼病最主要的病因之一。眼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et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wAMD)是60岁以上老年人致盲性眼病最主要的病因之一。眼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结合,与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和wAMD病理过程密切相关。当前wAMD的一线治疗方式为抗VEGF治疗,但该方法存在药物浓度维持时间短,需频繁眼内注药,部分患者接受反复抗VEGF治疗后视力无法提高或提高后不能稳定维持。随着基础与临床对wAMD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VEGFR-2)与该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近年来有关VEGFR-2的分子结构、病理生理学功能、在wAM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相关的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对人胃癌裸鼠移植瘤血管生成素-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肖延风 刘陕西 +2 位作者 邬德东 陈玺 任利芬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2-55,88,共5页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对肿瘤血管生成素-2(Ang-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人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接种30只裸鼠皮下,建立实体瘤模型;然后随机分为As2O3高剂量(5mg/kg)、低剂量(2.5mg/kg)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对肿瘤血管生成素-2(Ang-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人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接种30只裸鼠皮下,建立实体瘤模型;然后随机分为As2O3高剂量(5mg/kg)、低剂量(2.5mg/kg)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只。治疗组接受As2O3腹腔注射10d,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测量肿瘤体积并计算抑瘤率;免疫荧光标记CD31并计算血管密度;免疫组化方法测定Ang-2的表达;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检测VEGF的表达。结果砷剂治疗可抑制瘤块生长,2.5mg/kg和5mg/kgAs2O3治疗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0.33%和50.85%。As2O3治疗组的微血管密度(MVD)、VEGF荧光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Ang-2主要在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浆中呈强阳性表达,可清晰标记肿瘤内的血管;对照组和As2O3治疗组血管内皮细胞Ang-2表达强度无明显差异。结论As2O3对Ang-2表达无明显影响,在As2O3治疗抑制瘤细胞VEGF表达的情况下,Ang-2表达可促进血管的退化。Ang-2主要在新生的内皮细胞表达,故可能作为新生血管的标记物,成为肿瘤新生血管研究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血管生成素-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 胃癌 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在痔黏膜中的分布特征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1
作者 梁文龙 曹杰 +5 位作者 杨平 李旺林 孙政 陈熙文 王强 刘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2830-2832,共3页
目的:观察血管密度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在痔黏膜及黏膜下组织的表达,探讨VEGFR2在痔病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痔患者组随机选取60例,正常对照组20例。测定痔患者和对照组的肛管静息压(RASP)、肛管收缩压(MASP)、直肠感知阈... 目的:观察血管密度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在痔黏膜及黏膜下组织的表达,探讨VEGFR2在痔病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痔患者组随机选取60例,正常对照组20例。测定痔患者和对照组的肛管静息压(RASP)、肛管收缩压(MASP)、直肠感知阈值(RSTV)、直肠最大容量阈值(RMTV),免疫组化检测组织中VEGFR2蛋白表达水平和微血管密度(MVD),RT-PCR方法检测组织中VEGFR2 m RNA的表达丰度。结果:痔组织与正常肛垫相比存在着明显的新生血管形成,痔组织与对照组中的MVD均值分别为5.59±0.98、3.92±0.81(P<0.05);VEGFR2染色评分分别为5.95±1.01、2.32±0.72(P<0.05),痔组织中VEGFR2 m RNA表达丰度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结论:VEGFR2在痔垫的微血管生成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能与痔病的发生及临床症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融合素-2对裸鼠移植瘤Ki-6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夏耘 罗智勇 +2 位作者 郑启昌 龚建平 吴亚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751-1753,共3页
目的:探讨瘤内注射vivo-jetPEITM/pEGFP Mfn2复合物对裸鼠移植瘤增殖的影响。方法:质粒pEGFPMfn2的构建及检测,将MCF-7细胞异种移植到裸鼠体内,建立人乳腺癌移植瘤模型,用vivo-jetPEITM试剂制备vivo-jetPEITM/DNA复合物,实验共分为实验... 目的:探讨瘤内注射vivo-jetPEITM/pEGFP Mfn2复合物对裸鼠移植瘤增殖的影响。方法:质粒pEGFPMfn2的构建及检测,将MCF-7细胞异种移植到裸鼠体内,建立人乳腺癌移植瘤模型,用vivo-jetPEITM试剂制备vivo-jetPEITM/DNA复合物,实验共分为实验组、空载体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瘤内多点注射,RT-PCR检测肿瘤组织线粒体融合素-2(Mfn2)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Ki-6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pEGFPMfn2构建成功并测序证实,实验组的相对平均吸光度值为(1.12±0.05)高于空载体对照组的(0.16±0.05)和空白对照组(0.17±0.07)(P<0.05),Ki-67在实验组的相对平均吸光度为(0.25±0.06)高于空载体对照组的(0.11±0.02)和空白对照组(0.12±0.03)(P<0.05),而VEGF在实验组的相对平均吸光度为(0.09±0.01)低于空载体对照组的(0.14±0.08)和空白对照组的(0.13±0.03)(P<0.05)。结论:vivo-jetPEITM试剂能成功将Mfn2基因转染进瘤体细胞,Mfn2基因对人乳腺癌裸鼠移植成瘤后的Ki-67和VEGF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线粒体融合素基因-2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化酶-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激光诱导的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中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7
13
作者 蔡岩 王雨生 +3 位作者 徐建锋 杨秀梅 石圆圆 张朝霞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41-245,共5页
目的探讨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生成过程中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532nm激光诱导棕色挪威(Brown-Norway,BN... 目的探讨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生成过程中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532nm激光诱导棕色挪威(Brown-Norway,BN)大鼠实验性CNV。光凝后7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OX-2和VEGF在CNV中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方法检测光凝后1d、3d、7d和14d CNV中COX-2和VEGF蛋白与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CNV区域的血管内皮细胞和基质细胞均有COX-2和VEGF蛋白的表达,主要表达于胞浆中。COX-2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在光凝后3d时达高峰,VEGF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在光凝后7d时达高峰。COX-2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早于VEGF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结论COX-2在CNV生成早期表达上调,且其表达先于VEGF的表达,提示COX-2可能通过调控VEGF的表达在CNV生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新生血管 环氧化酶-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穴围刺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血管生成素-2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师帅 栾凯迪 +7 位作者 李虹霖 王玉珏 夏昆鹏 张金朋 马祺昊 孙琦月 佟晓薇 韩盛旺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8期1129-1132,1136,共5页
目的:观察头穴围刺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血管生成素-2(Ang-2)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围刺组,参照Zea-Longa报道的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围刺组给予... 目的:观察头穴围刺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血管生成素-2(Ang-2)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围刺组,参照Zea-Longa报道的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围刺组给予头穴围刺治疗,3组分别于21 d取大鼠脑组织,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缺血结构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大鼠脑缺血阳性细胞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检测Ang-2、VE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针刺21 d后mNSS评分围刺评分优于模型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脑组织病理细胞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21 d后与模型组比较,大鼠脑组织缺血区域Ang-2、VEGF阳性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21 d后与模型组比较,大鼠脑组织Ang-2、VEGF蛋白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穴围刺可上调大鼠缺血再灌注区脑组织Ang-2、VEGF蛋白的表达,促进梗死区血管新生,帮助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脑神经修复,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穴围刺 脑缺血再灌注 神经功能缺损 血管生成素-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脑神经修复 血管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氨酸激酶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农晓琳 夏勇 +6 位作者 杨亦萍 卿海云 李佳荃 黎燕宁 曹阳 李昊 陈琦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20-424,429,共6页
目的通过检测酪氨酸激酶A(TrkA)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的表达情况,探讨TrkA与VEGFR2在SACC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7例SACC患者组织病理切片中TrkA与VEGFR2的表达情况,结合临... 目的通过检测酪氨酸激酶A(TrkA)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的表达情况,探讨TrkA与VEGFR2在SACC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7例SACC患者组织病理切片中TrkA与VEGFR2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资料统计分析,评价TrkA、VEGFR2与SACC侵袭转移特性的相关性。结果 TrkA、VEGFR2在SACC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是87.23%(41/47例)和85.11%(40/47例),在有神经侵袭、有复发/转移的SACC患者组织切片中TrkA和VEGFR2的表达率均高于无神经侵袭、未复发/转移者,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内微血管密度(MVD)计数与VEGFR2的表达率成正相关关系;MVD在神经侵袭组为25.14±2.83,在无神经侵袭组为18.81±1.3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VD在复发/转移组为26.58±2.38,未复发/转移组为19.06±1.39(P<0.05)。结论 TrkA、VEGFR2的表达强弱与SACC的嗜神经侵袭,复发转移成正相关关系,提示该2种受体在SACC的侵袭转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并据此推测TrkA、VEGFR2可以作为评价涎腺腺样囊性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酸激酶A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涎腺腺样囊性癌 神经侵袭 复发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萍 阮林海 赵小强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期11-14,共4页
本研究探讨血管血管生成素-2(Ang-2)和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与急性白血病(AL)血管新生的关系。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24例AL初发未治,18例完全缓解(CR),7例未缓解,13例复发患者血清中Ang-2和VEGF的含量,并与正常对照... 本研究探讨血管血管生成素-2(Ang-2)和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与急性白血病(AL)血管新生的关系。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24例AL初发未治,18例完全缓解(CR),7例未缓解,13例复发患者血清中Ang-2和VEGF的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AL初发未治组、未缓解组、复发组患者血清Ang-2和VEGF的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R组患者血清Ang-2和VEGF的含量较初发未治组明显下降,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缓解组和复发组血清Ang-2、VEGF的含量均明显高于CR组(p<0.01)。结论:Ang-2和VEGF与AL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VEGF可能通过上调Ang-2促进AL的血管新生及发展,阻抗Ang-2和VEGF有望成为白血病治疗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素-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诺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成纤维生长因子-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德玉 孙芳玲 +8 位作者 魏仁平 刘婷婷 程华 艾厚喜 田欣 祝自新 郑文荣 王宇峰 王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41-1244,共4页
目的观察莫诺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皮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成纤维生长因子-2(FGF-2)表达的影响。方法 25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莫诺苷小剂量组(30 mg/kg)、莫诺苷中剂量组(90 mg/kg)和莫... 目的观察莫诺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皮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成纤维生长因子-2(FGF-2)表达的影响。方法 25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莫诺苷小剂量组(30 mg/kg)、莫诺苷中剂量组(90 mg/kg)和莫诺苷大剂量组(270 mg/kg)。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30 min再灌注模型。再灌注7 d后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梗死侧皮层VEGF和FGF-2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7 d后,各组梗死侧大脑皮层VEGF、FGF-2的表达均有增加(P<0.05);莫诺苷小、中、大剂量组VEGF表达进一步增加(P<0.05);莫诺苷大剂量组FGF-2的表达进一步显著增加(P<0.001)。结论莫诺苷可以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VEGF和FGF-2的表达,可能有助于促进缺血性脑损伤后的血管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莫诺苷 血管新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成纤维生长因子-2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单抗的靶向超声造影剂制备及体外评价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红梅 韩小华 +2 位作者 杨莉 纪丽景 李素淑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308-1311,共4页
目的探讨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KDR)单抗的靶向脂质微泡的制备方法,并对其物理特性、生物活性、靶向黏附稳定性进行体外测定。方法采用声振仪制备生物素化脂质微泡(MB-B),再应用生物素-亲和素桥连技术构建携KDR单抗的靶向微泡(MB-BAB... 目的探讨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KDR)单抗的靶向脂质微泡的制备方法,并对其物理特性、生物活性、靶向黏附稳定性进行体外测定。方法采用声振仪制备生物素化脂质微泡(MB-B),再应用生物素-亲和素桥连技术构建携KDR单抗的靶向微泡(MB-BAB-KDR)。荧光显微镜下观察MB-B、单纯单抗微泡(MB-B-KDR)、MB-BAB-KDR与荧光二抗孵育后荧光强度。利用平行板流动腔技术体外模拟生理血流剪切力条件,评价靶向微泡的黏附效能。结果制备的靶向微泡MB-BAB-KDR呈圆球形,粒度分布均匀。与荧光二抗孵育后,MB-BAB-KDR发出明亮的绿色荧光(Ⅱ级),而MB-B-KDR显示微弱的绿色荧光(Ⅰ级)、MB-B无荧光(0级)。体外黏附实验显示,MB-BAB-KDR结合数目随着小鼠KDR Fc包被浓度的增高而增加(P<0.05),相同浓度下,随着时间的增加,MB-BAB-KDR结合数目增加。结论成功构建生物素-亲和素桥连的靶向脂质体微泡MB-BABKDR,体外黏附实验显示MB-BAB-KDR具有黏附稳定性,且与时间、浓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超声造影剂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平行板流动腔 子宫内膜容受性 黏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脑白质损伤新生鼠经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信号通路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袁奇超 蒋犁 +1 位作者 朱丽华 虞大凡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7-221,共5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脑室周围白质损伤中颅内经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影响。方法选取出生后4日龄SD大鼠,采用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分为假手术组、缺氧缺血组和药物干预组。缺氧缺血...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脑室周围白质损伤中颅内经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影响。方法选取出生后4日龄SD大鼠,采用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分为假手术组、缺氧缺血组和药物干预组。缺氧缺血和药物干预组幼鼠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并吸入6%的氮氧混合气体2 h,假手术组幼鼠仅游离右侧颈总动脉。药物干预组脑室内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1次(0.6 IU/g体质量),假手术组和缺氧缺血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术后60、90 min脑组织中的ERK和磷酸化-ERK及术后2、4 d脑组织中的VEGFR2表达情况。结果术后60及90 min,缺氧缺血组磷酸化-ERK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多(P<0.05),促红细胞生成素干预后磷酸化-ERK表达进一步上调(P<0.05)。术后2 d,缺氧缺血组和假手术组大鼠的VEGFR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 d缺氧缺血组VEGFR2表达增加(P<0.05),药物干预组VEGFR2的表达较缺氧缺血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可能通过影响颅内ERK信号通路调节VEGFR2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脑室周围白质损伤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2及肿瘤坏死因子α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孟宪民 庞妩燕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39-842,共4页
背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一种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有研究认为细胞因子增加单核细胞和内皮细胞黏附的过程,进而引起视网膜毛细血管炎症反应是DR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目的检测2型DR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 背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一种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有研究认为细胞因子增加单核细胞和内皮细胞黏附的过程,进而引起视网膜毛细血管炎症反应是DR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目的检测2型DR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质量浓度,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对90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VEGF、IL-2和TNF-α的质量浓度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进行检测。根据散瞳后眼底检查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将实验组分为无DR组30例、单纯性DR组30例、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30例,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30名。结果无DR组、单纯性DR组、PDR组血清中VEGF的质量浓度为(217.35±27.87)、(298.31±49.26)、(341.23±40.18)ng/L,IL-2的质量浓度为(12.12±1.57)、(16.43±2.26)、(21.36±0.86)ng/L,TNF-α的质量浓度为(11.63±0.94)、(17.52±0.65)、(22.01±0.87)ng/L,与对照组VEGF、IL-2和TNF—α的质量浓度(193.46±37.39)、(8.99±0.57)、(7.31±0.52)ng/L比较,4个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6.380,P〈0.01;F=120.370,P〈0.01;F=99.840,P〈0.01)。对照组、无DR组、单纯性DR组与PDR组血清VEGF、IL-2、TNF—α的质量浓度有依次增加的趋势。各组患者血清中的VEGF、IL-2、TNF—α质量浓度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749,P〈0.01;r=0.631,P〈0.01)。无DR组、单纯性DR组、PDR组间病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有明显增加的趋势(F=137.230,P〈0.01);各DR组血清中VEGF、IL-2、TNF-α质量浓度组与病程均呈正相关(r=0.791,P〈0.01;r=0.665,P〈0.01;r=0.632,P〈0.01)。结论VEGF、IL-2及TNF-α存DR的发病和进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白细胞介素-2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