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5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抑制剂相关性高血压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诊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张莉 夏彬凤 +3 位作者 黄慧慧 王茹 孔敏 尹霞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54-863,共10页
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CTR-CVT)逐渐成为影响肿瘤幸存者预后的关键因素。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为靶点研发的VEGF及其受体抑制剂(VEGFIs)作为新型抗肿瘤药物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可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周期,改善患者预后,但VEGFIs诱... 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CTR-CVT)逐渐成为影响肿瘤幸存者预后的关键因素。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为靶点研发的VEGF及其受体抑制剂(VEGFIs)作为新型抗肿瘤药物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可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周期,改善患者预后,但VEGFIs诱导的高血压作为其最常见的CTR-CVT,可能会限制和影响其应用并引起严重心血管疾病(CVD)。对应用VEGFIs治疗的肿瘤患者应密切监测血压,早期评估,优化管理,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抗肿瘤疗效和最低的CTRCVT风险。现就VEGFIs相关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策略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医生更好地管理和应对VEGFIs相关性高血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药物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抑制剂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 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化疗一线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史健 王亚静 +2 位作者 侯冉 黄娅婕 段晓阳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383-1394,共12页
背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的靶向治疗已成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规范治疗方案,但临床发现了不可避免的原发性或继发性耐药最终导致了疾病进展。为此,寻找早期预测有效人群的标志... 背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的靶向治疗已成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规范治疗方案,但临床发现了不可避免的原发性或继发性耐药最终导致了疾病进展。为此,寻找早期预测有效人群的标志物和探索延长或逆转继发性耐药的优化治疗方案成为国内外研究重点。目的依据国内外文献数据系统评价EGFR-TKI联合化疗一线治疗EGFR突变晚期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发布的有关EGFR-TKI联合化疗对比单药EGFR-TKI一线治疗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11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对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以及≥3级不良反应等数据收集和分析。基于基线临床特征进行亚组分析,使用RevMan 5.4.1版本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符合条件的10项研究,共2029例患者,其中EGFR-TKI联合化疗组1049例患者,单纯EGFR-TKI组98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EGFR-TKI组相比,EGFR-TKI联合化疗组可延长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PFS(HR=0.54,95%CI=0.49~0.60,P<0.00001)和OS(HR=0.69,95%CI=0.59~0.79,P<0.00001)。与单纯EGFR-TKI组相比,EGFR-TKI联合化疗组可提高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ORR(OR=1.95,95%CI=1.57~2.42,P<0.00001)和DCR(OR=1.76,95%CI=1.13~2.74,P=0.01)。在伴随脑转移的患者中,与单纯EGFR-TKI治疗相比,EGFR-TKI联合化疗延长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PFS(HR=0.42,95%CI=0.34~0.52,P<0.00001)和OS(HR=0.69,95%CI=0.51~0.94,P=0.02)。在基线无脑转移的患者中,与单纯EGFR-TKI治疗相比,EGFR-TKI联合化疗延长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PFS(HR=0.62,95%CI=0.53~0.72,P<0.00001)。EGFR-TKI联合化疗治疗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单纯EGFR-TKI治疗(OR=4.25,95%CI=2.74~6.61,P<0.00001)。结论EGFR-TKI联合化疗可显著延长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一线PFS及OS,尤其是基线脑转移患者;但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尤其是≥3级血液学相关毒副作用发生率,整体是安全可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 联合治疗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3
作者 杨阳 张文华 王万祥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3-712,共10页
目的分析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胆囊癌中的表达情况,探究3种标志物对于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收集2017年12月—2019年9月于内蒙古医... 目的分析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胆囊癌中的表达情况,探究3种标志物对于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收集2017年12月—2019年9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胆囊癌根治术,且术后病理证实为胆囊癌的55例患者术后标本及临床资料。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HER-2、VEGF-A、PD-L1的表达情况,分析3种标志物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Cox回归模型对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使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患者的预后情况,并通过Log-rank检验比较差异。结果55例患者的癌组织中HER-2高表达15例(27.2%)、VEGF-A高表达23例(41.8%)、PD-L1高表达18例(32.7%),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HER-2表达组在肿瘤位置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VEGF-A表达组在肿瘤最大直径、肿瘤分化度、肿瘤位置、N分期、周围器官侵犯、脉管侵犯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PD-L1表达组在周围器官侵犯、脉管侵犯、疾病分期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CA19-9水平、HER-2表达为影响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术前CA19-9水平、肿瘤最大直径、N分期、VEGF-A、PD-L1表达为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P值均<0.05)。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HER-2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相比于HER-2低表达患者均有显著差异(P值均<0.05)。结论HER-2、VEGF-A、PD-L1对于胆囊癌患者的临床意义重大,是潜在的靶向治疗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在胆管细胞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4
作者 张建芳 孙雪琴 +2 位作者 崔叶谦 陈洋 王绍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554-3560,共7页
胆管细胞癌(cholangiocarcinoma,CCA)是一种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侵袭性高、预后较差。手术为首选治疗,但因多数患者确诊晚,手术效果不佳,通常需依赖化疗等综合治疗,然而中位生存期依然很短,迫切需要新策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胆管细胞癌(cholangiocarcinoma,CCA)是一种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侵袭性高、预后较差。手术为首选治疗,但因多数患者确诊晚,手术效果不佳,通常需依赖化疗等综合治疗,然而中位生存期依然很短,迫切需要新策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作为血管生成的重要因素,常在CCA患者肿瘤细胞中高表达。近年研究表明,VEGF促进血管生成,加剧CCA的侵袭和转移。VEGF抑制剂作为治疗CCA的新兴手段,为实现精准医疗打开了新的窗口。采用VEGF抑制剂靶向治疗联合免疫治疗、化疗等方法可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为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综述了VEGF在CCA中的表达情况和肿瘤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以及VEGF抑制剂在CCA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细胞癌 抑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SU5614对甲苯二异氰酸酯诱导哮喘模型小鼠治疗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姜爱英 于仁志 +1 位作者 吕玉凤 罗海龙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3期269-273,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抑制剂SU5614对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诱导哮喘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和SU5614组。采用TDI制备哮喘小鼠模型,观察SU5614对模型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VEG...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抑制剂SU5614对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诱导哮喘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和SU5614组。采用TDI制备哮喘小鼠模型,观察SU5614对模型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VEGF的表达情况、肺组织病理学变化,气道反应性和气道血浆渗出的变化。结果:免疫细胞学分析结果表明,模型组小鼠BALF中VEGF表达明显增加,而SU5614组VEGF表达则明显降低;病理组织学发现模型组肺组织病理学炎症反应明显,而SU5614组炎症反应则明显减轻;模型组气道反应性明显增高,而SU5614组则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气道血浆渗出明显增加,而SU5614组则明显减少(P<0.05)。结论:SU5614不仅抑制BALF中VEGF活性,也能抑制炎性细胞的迁移,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和减少气道血浆渗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甲苯二异氰酸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 SU56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抑制剂三维药效团模型的构建
6
作者 陈军 黄晶晶 +3 位作者 郑灿辉 吕加国 周有骏 朱驹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59-762,共4页
目的构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抑制剂的三维药效团模型,为设计新型抑制剂建立理论模型。方法应用Discovery Studio 2.5中的Catalyst模块,选取已确证结合于VEGFR-2活性腔、结合模式一致、抑制活性跨度5个数量级、结构具有... 目的构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抑制剂的三维药效团模型,为设计新型抑制剂建立理论模型。方法应用Discovery Studio 2.5中的Catalyst模块,选取已确证结合于VEGFR-2活性腔、结合模式一致、抑制活性跨度5个数量级、结构具有多样性的30个抑制剂,其中21个分子作为训练集,余9个分子作为测试集产生三维药效团模型。结果最优药效团模型由1个氢键受体、2个疏水中心、1个芳环平面和4个排斥体积组成,预测相关性R为0.89。结论交叉验证结果表明药效团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可用于数据库搜索筛选结构新颖的抑制VEGFR-2的先导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抑制 药效团模型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吲哚酮类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7
作者 李卡 朱驹 +2 位作者 宋云龙 张万年 陈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334-1337,共4页
目的:建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十站:从报道的2一叫咪酮类***F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中选取35个化合物,采用分子全局最低能量构象以最小二乘匹配法叠合分子建立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 目的:建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十站:从报道的2一叫咪酮类***F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中选取35个化合物,采用分子全局最低能量构象以最小二乘匹配法叠合分子建立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模型。结果:模型的交叉验证系数 Q’一0.625,传统相关系数 r’一0.968,F;。。一175.475,标准误 S。一0.124。结论:利用COMFA方法建立的化合物三维定量构效关系模型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可以指导新的活性更优的抑制剂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吲哚酮类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抑制 血管生成 肿瘤 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酪氨酸激酶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非热点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一线应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及化疗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檀紫瑞 申青 +2 位作者 刘俊英 陈砚凝 姚继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5期4426-4434,共9页
背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是晚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个体化靶向治疗方案之一,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然而不同类型EGFR的突变对EGFR-TKIs治疗的反应不同。目的比较EGFR非热点... 背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是晚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个体化靶向治疗方案之一,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然而不同类型EGFR的突变对EGFR-TKIs治疗的反应不同。目的比较EGFR非热点突变型NSCLC一线应用EGFR-TKIs及化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9年6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治疗的术后复发或晚期NSCLC患者,并确认为EGFR非热点突变型患者共90例。以患者一线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一线EGFR-TKIs治疗组和一线化疗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EGFR基因突变情况。所有患者通过电话进行随访或复查住院及门诊病例获得患者预后情况,随访截止时间为2024-03-31。观察并比较患者疗效及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结果90例患者中一线EGFR-TKIs治疗组52例,一线化疗组38例。术后复发转移患者16例,初诊分期为ⅢB~Ⅳ期患者74例。EGFR非热点突变患者中,单基因突变51例,复合突变39例。一线EGFR-TKIs治疗进展后二线EGFR-TKIs治疗患者8例,二线化疗患者9例。一线化疗进展后二线EGFR-TKIs治疗患者8例,二线化疗患者16例,免疫治疗患者1例。EGFR非热点突变不同亚型接受一线EGFR-TKIs治疗的患者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26,P<0.001)。一线EGFR-TKIs治疗组与一线化疗组的PFS、O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单突变亚型患者中,一线EGFR-TKIs治疗组与一线化疗组的PFS、O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复合位点突变患者中,一线EGFR-TKIs治疗组与一线化疗组的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线EGFR-TKIs治疗组与一线化疗组的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一线化疗进展后的患者中,二线EGFR-TKIs治疗(8例)与化疗(16例)的中位PFS分别为11.3个月和5.6个月,二线EGFR-TKIs治疗与化疗患者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87,P=0.006)。结论在EGFR非热点突变型术后复发或晚期NSCLC中,EGFR ex20ins和E20 S768I突变患者与其他突变类型患者接受一线EGFR-TKIs治疗后的生存期存在差异。而在各突变亚型中,与一线化疗相比,一线EGFR-TKIs治疗均明显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EGFR非热点突变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 疗效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ROP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蒋可可(综述) 张杰(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69-674,共6页
随着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不断深入。国内外陆续开展了各种抗VEGF药物1/2成人剂量玻璃体腔注射治疗ROP试验并初步取得显著疗效。然而,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抗VEGF药物可以通过玻璃体腔进入... 随着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不断深入。国内外陆续开展了各种抗VEGF药物1/2成人剂量玻璃体腔注射治疗ROP试验并初步取得显著疗效。然而,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抗VEGF药物可以通过玻璃体腔进入全身血液循环,暂时降低患儿的血清VEGF水平,从而给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期的早产儿带来潜在的全身不良反应。目前,国内外专家开始重点关注1/2成人剂量治疗ROP的全身不良反应风险,并相继开展了各种低剂量抗VEGF药物治疗ROP的相关研究。目前,大部分研究为小样本回顾性研究,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前瞻性研究,各剂量抗VEGF药物治疗ROP均属探索阶段。本文就各剂量抗VEGF药物治疗ROP的疗效及问题进行综述,为ROP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抑制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症病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致皮肤不良反应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厉柯轩 蔡媛媛 +2 位作者 谢舒 董佳倩 裘秀月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76-1779,共4页
对癌症病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所致皮肤不良反应评估工具相关内容进行综述,指出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肿瘤科护士的皮肤专业化培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所致皮肤不良反应评估工具的研制与完善、皮肤不良反应的监测和风险预测、... 对癌症病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所致皮肤不良反应评估工具相关内容进行综述,指出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肿瘤科护士的皮肤专业化培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所致皮肤不良反应评估工具的研制与完善、皮肤不良反应的监测和风险预测、智能化数据管理平台的构建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靶向治疗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 皮肤 评估工具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剂对新生儿ALI/ARD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常明 卢红艳 +1 位作者 相虹 兰厚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3543-3546,共4页
目的:研究新生儿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的表达,以及机械通气(MV)联合肺表面活性剂(MV+PS)与MV对VEGF、MIF的影响比较。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诊断ALI/ARD... 目的:研究新生儿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的表达,以及机械通气(MV)联合肺表面活性剂(MV+PS)与MV对VEGF、MIF的影响比较。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诊断ALI/ARDS的新生儿,MV+PS组58例,MV组52例,同期产房健康足月新生儿10例为对照组;检测机械通气0、24、48、72 h血清VEGF、MIF含量。结果:(1)3组在胎龄、出生体重、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VEGF、MIF含量在ALI/ARDS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24、48 h逐渐升高,72 h回落,与0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时间点比较ALI均低于ARD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MV+PS组在ALI/ARDS各时间点比较VEGF、MIF均低于M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ALI/ARDS早期血清VEGF、MIF表达增加,参与ALI/ARDS的发生发展;MV联合PS可减轻新生儿ALI/ARDS炎性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通气 肺表面活性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内皮抑素基因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葛红岩 肖楠 +3 位作者 田霈 王琳 罗鑫 刘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0-24,共5页
背景内皮抑素(ES)是目前已知最强的内源性血管形成抑制因子,能抑制新生血管的发生,而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序列的聚合能增强Es基因的功能。目的探讨改良Es基因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CNV)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VEGF... 背景内皮抑素(ES)是目前已知最强的内源性血管形成抑制因子,能抑制新生血管的发生,而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序列的聚合能增强Es基因的功能。目的探讨改良Es基因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CNV)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VEGF受体2(Flk-1)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102只清洁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pCI空载体组、pCI—ES转染组、pCI—RGDRGD—ES转染组,每组24只;正常组6只。用浸有1mol/LNaOH溶液的直径3mm圆形滤纸片快速贴于大鼠角膜中央40s建立角膜碱烧伤CNV模型,以pCI质粒作为改良前后E5基因的表达载体,每周2次结膜下注射3μg含质粒的转染液进行基因治疗。每日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角膜水肿及CNV生长情况,计算CNV面积。于碱烧伤后1、4、7、14d用过量麻醉法处死模型鼠并获取角膜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NV内皮细胞中CD34的表达以计算CNV密度,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角膜VEGFmRNA及Flk-1在角膜中的表达。结果角膜碱烧伤后7~14d,pCI—ES转染组、pCI—RGDRGD—ES转染组CNV面积均明显小于pCI空载体组和模型组,CNV密度均明显小于pCI空载体组和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CI—RGDRGD—ES转染组CNV面积均明显小于pCI—ES转染组,CNV密度均明显少于pCI—ES转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碱烧伤后4d,pCI—ES转染组、pCI—RGDRGD—ES转染组大鼠角膜Flk-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碱烧伤后4d,pCI—ES转染组、pCI—RGDRGD—Es转染组大鼠角膜VEGF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pCI—RGDRGD—ES转染组大鼠角膜VEGF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pCI—ES转染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膜下注射Es基因或RGDRGD—ES基因均能抑制碱烧伤诱导的CNV,但RGDRGD—ES基因对CNV的抑制作用更强,其作用机制为抑制VEGF及其受体Flk-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抑素 角膜/新生血管 基因疗法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干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对人肺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冠鑫 侯霄雷 +1 位作者 李白翎 黄盛东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153-1156,共4页
目的:观察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RNA干扰重组腺病毒(Ad-VEGFRshRNA)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制备携带人VEGFR的RNA干扰重组腺病毒,转染A549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应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A549细胞V... 目的:观察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RNA干扰重组腺病毒(Ad-VEGFRshRNA)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制备携带人VEGFR的RNA干扰重组腺病毒,转染A549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应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A549细胞VEGFR蛋白的表达,MTT比色法测定活细胞数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细胞周期及集落形成试验测定细胞生长抑制情况。同时,制备裸鼠A549细胞移植瘤模型,观察肿瘤生长情况。结果:Western印迹法显示RNA干扰组VEGFR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细胞生长曲线表明,RNA干扰后细胞生长明显减缓;细胞周期及集落形成试验提示RNA干扰后肿瘤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情况提示RNA干扰可以显著抑制肿瘤生长。结论:RNA干扰重组腺病毒Ad-VEGFRshRNA能有效抑制A549细胞中VEGFR的表达,并能抑制肿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腺病毒 肺腺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内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孟丽珠 陈松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39-1043,共5页
玻璃体内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广泛用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及病理性近视引起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治疗,也用于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视网膜血管阻塞、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及新... 玻璃体内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广泛用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及病理性近视引起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治疗,也用于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视网膜血管阻塞、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的治疗,已取得一定的疗效,但玻璃体内注射VEGF抑制剂也出现了很多并发症。就玻璃体内注射VEGF抑制剂对眼正常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影响以及引起的眼压升高、视网膜色素上皮撕裂(RRPE)、视网膜脱离(RD)、眼内炎、注射相关损伤、全身不良反应等并发症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 并发症 脉络膜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单抗的靶向超声造影剂制备及体外评价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红梅 韩小华 +2 位作者 杨莉 纪丽景 李素淑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308-1311,共4页
目的探讨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KDR)单抗的靶向脂质微泡的制备方法,并对其物理特性、生物活性、靶向黏附稳定性进行体外测定。方法采用声振仪制备生物素化脂质微泡(MB-B),再应用生物素-亲和素桥连技术构建携KDR单抗的靶向微泡(MB-BAB... 目的探讨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KDR)单抗的靶向脂质微泡的制备方法,并对其物理特性、生物活性、靶向黏附稳定性进行体外测定。方法采用声振仪制备生物素化脂质微泡(MB-B),再应用生物素-亲和素桥连技术构建携KDR单抗的靶向微泡(MB-BAB-KDR)。荧光显微镜下观察MB-B、单纯单抗微泡(MB-B-KDR)、MB-BAB-KDR与荧光二抗孵育后荧光强度。利用平行板流动腔技术体外模拟生理血流剪切力条件,评价靶向微泡的黏附效能。结果制备的靶向微泡MB-BAB-KDR呈圆球形,粒度分布均匀。与荧光二抗孵育后,MB-BAB-KDR发出明亮的绿色荧光(Ⅱ级),而MB-B-KDR显示微弱的绿色荧光(Ⅰ级)、MB-B无荧光(0级)。体外黏附实验显示,MB-BAB-KDR结合数目随着小鼠KDR Fc包被浓度的增高而增加(P<0.05),相同浓度下,随着时间的增加,MB-BAB-KDR结合数目增加。结论成功构建生物素-亲和素桥连的靶向脂质体微泡MB-BABKDR,体外黏附实验显示MB-BAB-KDR具有黏附稳定性,且与时间、浓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超声造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平行板流动腔 子宫内膜容受性 黏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阳性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靶向联合治疗研究进展
16
作者 王亚静 段晓阳 +2 位作者 侯冉 黄娅婕 史健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6期3328-3337,共10页
脑转移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其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NSCLC患者中发生率更高。针对EGFR靶点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因其优异的疗效及安全性,已成为EGFR阳性NSCLC稳定脑转移患者的一线治疗用药,... 脑转移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其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NSCLC患者中发生率更高。针对EGFR靶点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因其优异的疗效及安全性,已成为EGFR阳性NSCLC稳定脑转移患者的一线治疗用药,尤其是第三代EGFR-TKI。本文针对EGFR突变NSCLC脑转移患者单药EGFR-TKI及联合治疗的疗效、安全性以及未来挑战做出综述,得出EGFR-TKI联合化疗可能是EGFR阳性NSCLC脑转移患者的潜在替代治疗方案,尤其是对于亚洲患者;而对于EGFR-TKI联合抗血管生成或放疗,联合治疗的额外获益并不明显,后续可根据EGFR突变类型、合并突变、临床病理特征等分层因素开展大型前瞻性研究进一步验证并寻找个体化的治疗方案;EGFR-TKI联合免疫治疗的安全性仍需要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脑转移 酪氨酸激酶抑制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KDR的靶向制剂的制备 被引量:1
17
作者 武婕 张宏斌 +6 位作者 冼江 杨太成 杨传红 王捷 郑文玲 赖晃文 陈惠鹏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22-125,共4页
目的 :研究从噬菌体肽库中筛选到的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Ⅱ (KDR)有特异结合活性的小肽 ,做为KDR靶向药物的先导物质的应用。方法 :从噬菌体肽库中筛选能特异结合KDR的噬菌体克隆 ,挑选结合力最强的克隆测序并化学合成小肽P5 ,梯度EL... 目的 :研究从噬菌体肽库中筛选到的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Ⅱ (KDR)有特异结合活性的小肽 ,做为KDR靶向药物的先导物质的应用。方法 :从噬菌体肽库中筛选能特异结合KDR的噬菌体克隆 ,挑选结合力最强的克隆测序并化学合成小肽P5 ,梯度ELISA、阻断实验和竞争结合实验测定小肽在体外与KDR的结合活性。将P5与生物素 (NHS d Biotin)、BSA化学偶联 ,ELISA法和细胞免疫组化实验检测偶联物与KDR的结合活性。结果 :化学合成的小肽P5在体外能特异结合KDR ,Kd =16 8.6nmol/L ,约是KDR与配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165)亲和力的 1/30 ,P5能阻断VEGF165与KDR的结合活性 ,但不能竞争VEGF165与KDR的结合活性。将P5作为导向物质化学合成的P5 BSA Biotin ,在体外同样具有与KDR和细胞表面KDR分子结合的特性。结论 :化学合成的小肽P5有望作为先导分子 ,在以KDR为靶点的肿瘤靶向治疗中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KDR 靶向制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及其受体对动物肠道脂肪消化吸收的调控作用及机制
18
作者 汪骏峰 张枫琳 +1 位作者 江青艳 王松波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98-804,共7页
提高肠道对脂肪的消化吸收效率可以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及维持机体健康。脂肪被肠道消化吸收后,在细胞内再合成,包括脂肪酸的摄取、甘油三酯的重新合成、乳糜微粒的合成以及乳糜微粒进入乳糜管等过程,其中乳糜微粒进入乳糜管是影响肠道... 提高肠道对脂肪的消化吸收效率可以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及维持机体健康。脂肪被肠道消化吸收后,在细胞内再合成,包括脂肪酸的摄取、甘油三酯的重新合成、乳糜微粒的合成以及乳糜微粒进入乳糜管等过程,其中乳糜微粒进入乳糜管是影响肠道对脂肪消化吸收的关键因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是一种促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调控因子,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结合,从而参与调控机体的多项生理过程。最新的研究表明,VEGFC还参与调控乳糜微粒进入乳糜管这一过程,进而影响动物肠道的脂肪消化吸收。本文主要阐述了VEGFC及其受体VEGFR3在动物机体内的分布情况及其对肠道脂肪消化吸收的调控作用,并初步探讨了VEGFC及VEGFR3对乳糜管结构和淋巴内皮细胞(LECs)连接方式的调控机制,以期深入了解VEGFC及其受体在动物肠道脂肪消化吸收中的作用,并为其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肠道 脂肪消化吸收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嵌合蛋白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惕 韩丽荣 鲍兰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6期432-435,共4页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嵌合蛋白对缺血性视网膜病变小鼠模型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化的抑制作用。方法以高浓度氧诱导C57BL/6J小鼠建立视网膜缺血性病变动物模型,应用不同浓度VEGF受体嵌合蛋白进行玻璃体腔内注射,在组织切片上计...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嵌合蛋白对缺血性视网膜病变小鼠模型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化的抑制作用。方法以高浓度氧诱导C57BL/6J小鼠建立视网膜缺血性病变动物模型,应用不同浓度VEGF受体嵌合蛋白进行玻璃体腔内注射,在组织切片上计数和比较正常和实验条件下以及不同浓度药物注射后视网膜新生血管芽细胞核数。结果视网膜新生血管芽细胞核数:正常对照组(1.06±2.08)个;高氧对照组(128·69±46.07)个,flt-1小剂量治疗组(85.31±35.46)个,flt-1大剂量治疗组(63.13±24.40)个,flk-1小剂量治疗组(90·50±38.03)个,flk-1大剂量治疗组(67.13±23.13)个,flt-1+flk-1治疗组(42.69±17.75)个。各用药组与高氧对照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嵌合蛋白能有效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新生血管 内皮生长因子 受体嵌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碳五烯酸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包永琴 马景学 +1 位作者 杜颖华 王淑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2066-2070,共5页
目的探讨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k-1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78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碱烧伤0.02mgEPA治疗组(A组,24只... 目的探讨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k-1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78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碱烧伤0.02mgEPA治疗组(A组,24只)、碱烧伤0.03mgEPA治疗组(B组,24只)、碱烧伤对照组(C组,24只)、正常组(D组,6只),除正常组外,均选用右眼制作碱烧伤模型。A、B、C组碱烧伤后立即分别球结膜下注射0.02mg/0.04mlEPA、0.03mg/0.04mlEPA、0.04ml生理盐水。每日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角膜水肿、新生血管情况。碱烧伤后1、4、7、14d,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角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CD34表达,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蛋白印迹法分别检测角膜VEGF的mRNA表达及Flk-1的蛋白表达。结果碱烧伤7d和14d,角膜新生血管相对面积A组:(15.80±6.43)%、(11.06±2.14)%,B组:(16.10±7.41)%、(11.06±2.51)%,均显著少于C组:(84.74±7.77)%、(89.63±7.50)%(P<0.05)。碱烧伤后7d,C组CD34在CNV内皮细胞强阳性表达,A、B组未见CNV内皮细胞,CD34无表达。C组Flk-1蛋白及VEGF的mRNA表达,碱烧伤后1d最高,持续高表达至4d,随后逐渐下降。碱烧伤4d,A、B组VEGF的mRNA表达及Flk-1的蛋白表达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 EPA能通过VEGF途径,抑制VEGF及其受体Flk-1的表达,从而显著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新生血管 二十碳五烯酸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