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与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
1
作者 马慧蕾(综述) 孙大卫(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76-480,共5页
异常的新生血管会导致多种眼部疾病,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新生血管的发生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VEGF-B作为VEGF家族的一员,对血管生成和血管通透性无显著影响,但可通过血管生存作用和细胞凋亡作用对新生血管的生长进行调控,从而... 异常的新生血管会导致多种眼部疾病,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新生血管的发生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VEGF-B作为VEGF家族的一员,对血管生成和血管通透性无显著影响,但可通过血管生存作用和细胞凋亡作用对新生血管的生长进行调控,从而抑制新生血管的发生和发展.同时,VEGF-B对心脏和神经元等具有保护作用.抗VEGF治疗作为目前明确有效的治疗新生血管的方法,一直受到广泛关注,而因VEGF-B的两面性,对于抗VEGF-B的药物在治疗眼科新生血管性疾病方面的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就VEGF-B对机体血管、细胞、神经元及心脏所起的作用及其在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 血管性疾病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房水和血浆中VEGF、TGF-β1和IL-6的测定及意义 被引量:34
2
作者 侯艳宏 崔红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24-629,共6页
背景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以虹膜和房角新生血管为主要特征,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证实多个细胞因子和炎性因子与新生血管的形成有关,但这些细胞因子与NVG的关系研究尚不完全清楚。目的探讨NVG患者房水和血浆中血管内皮生长... 背景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以虹膜和房角新生血管为主要特征,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证实多个细胞因子和炎性因子与新生血管的形成有关,但这些细胞因子与NVG的关系研究尚不完全清楚。目的探讨NVG患者房水和血浆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B,(TG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质量浓度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于上海市东方医院确诊的NVG患者8例8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10例10眼及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患者10例10眼。眼部手术前Id收集患者空腹肘静脉血3~4ml,离心后取上清液0.3~0.4ml,于眼部手术时收集房水0.1~0.2ml,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患者房水及血浆中VEGF、TGF-α,和IL-6质量浓度,对检测结果进行组间比较。结果NVG组患者房水和血浆中VEGF质量浓度分别为(2769.85±390.88)pg/ml和(529.93+95.20)pg/ml,明显高于POAG组的(208.12+58.59)pg/ml和(219.28±24.44)pg/ml及ARC组的(158.88±12.35)pg/ml和(172.82+31.91)pg/ml,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房水:F=433.80,P〈0.01;血浆:F=103.84,P〈0.01)。NVG组患者房水和血浆中TGF-α质量浓度分别为(157.94±113.00)pg/ml和(3895.78±2318.00)pg/ml,明显高于POAG组的(54.48±35.58)pg/ml和(2196.13±1185.39)pg/ml以及ARC组的(47.98±17.69)pg/ml和(1937.28_+933.27)pg/ml,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房水:F=7.88,P〈0.01;血浆:F=4.18,P〈0.05)。NVG组房水和血浆中IL-6质量浓度分别为(234.87±41.64)pg/ml和(26.974-8.19)pg/ml,明显高于POAG组的(38.97±19.06)pg/ml和(19.54±5.11)pg/ml以及ARC组的(29.48±14.61)pg/ml和(18.50±3.57)pg/ml,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房水:F=166.27,P〈O.01;血浆:F=5.59,P〈0.05)。结论NVG患者房水及血浆中VEGF、TGF-α、IL-6质量浓度明显高于POAG及ARC患者,提示3种细胞因子均参与NVG的发生及虹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可能成为NVG治疗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青光眼/病因学 病理性新血管/病因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血管内皮生 长因子/代谢 转化长因子β1/代谢 白细胞介素-6/代谢 房水/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哮喘患者血清IL-13、TGF-β1、VEGF表达变化及与气道炎症、重塑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28
3
作者 刘永生 周发春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80-883,共4页
目的:本研究从细胞因子角度出发探讨白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转化生子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factor-β1,TGF-β1)、血管内皮生子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清浓度是否在哮喘患者的气道慢性炎症... 目的:本研究从细胞因子角度出发探讨白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转化生子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factor-β1,TGF-β1)、血管内皮生子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清浓度是否在哮喘患者的气道慢性炎症及重塑的发病机制中起着调控作用及其可能途径。方法:选择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36例(中重度发作20例、轻度发作16例)、缓解期36例、健康体检者36例。取肘静脉血,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IL-13、TGF-β1、VEGF水平;所有入试者均作肺功能检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清IL-13、TGF-β1、VEGF的表达量在哮喘患者中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同时三者血清浓度越高,肺功能检查指标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1st s,FEV1)、第1 s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Ratio of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 to forced vital capacity,FEV1/FVC%)越小,提示哮喘的病情程度越重,血清IL-13、TGF-β1、VEGF的表达量与FEV1、FEV1/FVC%呈负相关性。结论:IL-13、TGF-β1、VEGF网络失衡是哮喘发病的主要机制之一,三者在哮喘发病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参与哮喘的气道炎症与重塑的过程;联合检测血清IL-13、TGF-β1、VEGF水平对判断哮喘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辅助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白介素-13 转化子因子-β1 血管内皮生子因子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30
4
作者 陈放 刘开扬 +3 位作者 徐珊 吕伟红 程宏 张洪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279-1284,共6页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DM)模型组、DM+葛根素低剂量组(Pue1组)、DM+葛根素高剂量组(Pue2组)。给药后4周,行视网膜组织病理学检查,荧光法检测视网膜晚期...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DM)模型组、DM+葛根素低剂量组(Pue1组)、DM+葛根素高剂量组(Pue2组)。给药后4周,行视网膜组织病理学检查,荧光法检测视网膜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含量、Real-time PCR法、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视网膜组织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of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AGE)、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mR-NA表达和蛋白水平。结果 DM组视网膜外核层细胞厚度明显变薄,Pue2组较DM组有所好转。DM大鼠视网膜中VEGF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ue1、Pue2组VEGF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DM大鼠视网膜内AGEs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上调(P<0.05),高剂量葛根素能抑制AGEs形成(P<0.05)。RT-PCR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DM大鼠视网膜中RAGE的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剂量葛根素可使之下调(P<0.05)。结论葛根素可抑制DM大鼠视网膜AGEs形成及RAGE的表达,抑制视网膜VEGF的表达,起到保护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葛根素 干预作用 血管内皮生 长因子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I和cyclo-VEGI抗眼部肿瘤的前景展望 被引量:5
5
作者 丁莉莉 魏锐利 蔡季平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3期226-228,232,共4页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抑制剂(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inhibitor,VEGI)和环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抑制因子(cyclo-VEGI)均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及新生血管形成,产生强大抗肿瘤效应。但两者作用机理不同,VEGI诱导内皮细胞凋亡,激活核转...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抑制剂(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inhibitor,VEGI)和环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抑制因子(cyclo-VEGI)均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及新生血管形成,产生强大抗肿瘤效应。但两者作用机理不同,VEGI诱导内皮细胞凋亡,激活核转录因子NF-κB和维持G0/G1期细胞生长停滞,而cyclo-VEGI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FGF-2)与各自受体结合及VEGF信号转导。将VEGI和cyclo-VEGI应用于以新生血管为靶点的眼部肿瘤治疗中,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就其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长抑制剂 环状血管内皮细胞 长抑制因子 内皮细胞 血管 眼部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