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NSCLC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630
1
作者 王金万 孙燕 +26 位作者 刘永煜 于起涛 张沂平 李凯 朱允中 周清华 侯梅 管忠震 李维廉 庄武 王东林 梁后杰 秦凤展 卢辉山 刘晓晴 孙红 张燕军 王杰军 罗素霞 杨瑞合 涂远荣 王秀问 宋恕平 周静敏 游丽芬 王竞 姚晨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283-290,共8页
背景与目的EndostarTM(YH-16)是中国烟台麦得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新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rh-endostatin),临床前研究结果显示该药能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Ⅰ、Ⅱ期临床结果证明该药单药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背景与目的EndostarTM(YH-16)是中国烟台麦得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新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rh-endostatin),临床前研究结果显示该药能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Ⅰ、Ⅱ期临床结果证明该药单药临床应用安全有效.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YH-16联合长春瑞滨和顺铂(N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3年4月~2004年6月,493例一般状况评分为0~2,经病理和细胞学确诊的Ⅲ/Ⅳ期NSCLC患者进入NP联合YH-16与NP联合安慰剂的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研究的终点目标是有效率(RR)、临床受益率(CBR)、肿瘤进展时间(TTP)、生活质量(QOL)以及安全性.结果486例可评价疗效的患者中,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RR分别为35.4%和19.5%(P=0.0003),总CBR分别为73.3%和64.0%(P=0.035),总的中位TTP分别为6.3个月和3.6个月(P=0.0000).对初治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的RR分别为40.0%和23.9%(P=0.003),CBR分别为76.5%和65.0%(P=0.023),中位TTP分别为6.6个月和3.7个月(P=0.0000);对复治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的RR分别为23.9%和8.5%(P=0.034),CBR分别为65.2%和61.7%(P=0.68),中位TTP分别为5.7个月和3.2个月(P=0.0002).试验组的临床症状缓解率较对照组略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疗后QOL评分比较有明显提高(P=0.0155).试验组与对照组在血液学及非血液学毒性方面,中、重度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YH-16与NP方案联合,能明显提高晚期NSCLC的RR及中位TTP,且安全性较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NP方案 随机双盲对照 晚期和复发非小细胞肺癌 Ⅲ期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疗效比较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42
2
作者 曹德东 戈伟 +3 位作者 王慧敏 张令 郑永法 张金忠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404-413,共10页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已有大量有关抗血管生成药物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rh-endostatin)在肺癌治疗中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与报道,真实评价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对肺癌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系统评价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与...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已有大量有关抗血管生成药物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rh-endostatin)在肺癌治疗中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与报道,真实评价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对肺癌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系统评价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Embase、Medline、SCI、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进行计算机检索,检索时间截止至2010年3月。纳入标准为研究对象为晚期NSCLC病例,实验组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对照组为单独使用化疗,研究内容为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纳入研究的质量由两名研究者评估。采用RevMan5.0软件对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按照标准共纳入15篇文献,1,326例病例。15项研究均为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其中2项对随机方法进行了详细描述,13项未对盲法进行描述。Meta分析表明,长春瑞滨+顺铂+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方案(NPE)与长春瑞滨+顺铂方案(NP)比较反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16,95%CI:1.57-2.99),NPE方案治疗后重度白细胞减少(OR=0.94,95%CI:0.66-1.32)、重度血小板下降(OR=1.00,95%CI:0.64-1.57)和恶心呕吐(OR=0.85,95%CI:0.61-1.20)发生率均与NP方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NPE+放疗方案与NP+放疗方案的反应率相似(OR=2.39,95%CI:0.99-5.79),NPE+放疗方案治疗后白细胞减少(OR=0.83,95%CI:0.35-1.94)、血小板下降(OR=0.78,95%CI:0.19-3.16)和放射性食管炎(OR=1.00,95%CI:0.40-2.49)发生率均与NP+放疗方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晚期NSCLC的治疗中,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与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联用可提高治疗反应率,同时毒副作用增加不明显,但在此基础上再与放疗联用并不能提高治疗反应率。由于本文纳入的研究较少,发生偏倚可能性较大,从而影响到结论的论证强度,尚需更多高质量的双盲随机对照研究提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化疗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心脏毒性的分析 被引量:24
3
作者 覃晶 张鹏海 +3 位作者 钱新宇 李爱民 罗荣城 许顶立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的心脏不良反应。方法:收集12例应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治疗过程中患者有无心慌、胸闷、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谱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改变,筛...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的心脏不良反应。方法:收集12例应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治疗过程中患者有无心慌、胸闷、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谱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改变,筛选心脏毒性的早期诊断的指标。结果:治疗1周和治疗结束时与治疗前相比CK-MB升高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与治疗前相比心电图改变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LVEF值的改变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初步认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存在轻度的心脏不良反应,对心肌有一定的损伤,但是心功能未受到明显改变。CK-MB和心电图可作为早期监测心脏毒性的检查指标。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的过程中应该警惕心脏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心脏毒性 早期诊断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对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管生成的抑制及对循环肿瘤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尚立群 赵皆 +7 位作者 王伟 肖旺 李军 李学昌 宋伟安 刘军强 文锋 岳彩迎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22-729,共8页
背景与目的血管内皮抑素可以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但对肿瘤微淋巴管的形成与发展是否存在抑制效应引起我们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recombinant human endostatin injection)对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 背景与目的血管内皮抑素可以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但对肿瘤微淋巴管的形成与发展是否存在抑制效应引起我们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recombinant human endostatin injection)对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C、VEGF-D和VEGF受体(VEGFR)-3表达及对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数目的影响。方法荷瘤裸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顺铂组、不同浓度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组及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顺铂组,连续给药2周。1周后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C、VEGF-D、VEGFR-3的表达水平和微淋巴管密度。免疫荧光染色诊断和计数循环肿瘤细胞。结果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组与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顺铂组的表达阳性率、微淋巴管密度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与顺铂组(P<0.05);较高浓度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顺铂组与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组表达阳性率和微淋巴管密度低于相应较低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浓度的组别(P<0.05)。各组微淋巴管密度与VEGF-C、VEGF-D、VEGFR-3表达阳性率存在正相关。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顺铂各组的循环肿瘤细胞数目明显低于单独使用顺铂或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可以抑制肿瘤新生淋巴管生成,减少循环肿瘤细胞,作用大小与浓度有关。与顺铂联合使用能够更有效的减少循环肿瘤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荷瘤模型 微淋巴管密度 表达阳性率 循环肿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体外对肝癌HCCLM6细胞转移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鹏海 覃晶 +3 位作者 李爱民 丁雪梅 杜阳峰 罗荣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58-661,共4页
目的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在体外对人肝癌HCCLM6细胞粘附、迁移及侵袭的抑制作用。方法分别以25、50、100、200、400μg/ml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在体外处理HCCLM6细胞,采用MTT法检测药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transwell小室及matrige... 目的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在体外对人肝癌HCCLM6细胞粘附、迁移及侵袭的抑制作用。方法分别以25、50、100、200、400μg/ml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在体外处理HCCLM6细胞,采用MTT法检测药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transwell小室及matrigel胶体外检测药物对细胞迁移、侵袭及粘附的影响。结果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作用HCCLM6细胞72h后对细胞增殖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可明显抑制HCCLM6细胞与matrigel的黏附、对人工基底膜的侵袭力和迁移力,且抑制作用均呈剂量依赖性。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具有直接抑制人肝癌细胞体外侵袭转移和增殖作用,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肝癌 HCCLM6细胞 转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滴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革芳 程永德 +6 位作者 王咏梅 杜爱民 毛勇 陆海宇 姜程远 陆海洲 王蕾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70-273,共4页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41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入组研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相应的肿瘤供血动脉灌注化疗,治疗组在灌注化疗后当天开始给予重组人血管内皮...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41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入组研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相应的肿瘤供血动脉灌注化疗,治疗组在灌注化疗后当天开始给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静脉滴注治疗,连用14d,间隔7d为1个周期,对照组仅行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于2个治疗周期后比较疗效和生活质量评分,同时比较不良反应。结果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治疗组治疗后疾病控制率、K氏评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和不良反应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静脉滴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和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提高,而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不大,值得临床推广及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动脉灌注化疗 晚期恶性肿瘤 抗肿瘤血管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TP方案术后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杨彦卓 潘乐康 +3 位作者 齐大亮 辛亮 崔焱 安广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多西紫杉醇和卡铂(TP)方案术后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中、长期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搜集2006年10月-2008年7月经病理确诊为NSCLC且行完全性手术切除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n=38):试验...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多西紫杉醇和卡铂(TP)方案术后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中、长期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搜集2006年10月-2008年7月经病理确诊为NSCLC且行完全性手术切除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n=38):试验组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联合TP方案治疗,对照组单用TP方案治疗。术后随访40个月,评估两组患者无病生存时间(DFS)和总生存率(OS)的差异,检测外周血中血管内皮细胞(CEC)数量的变化及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的差异。结果试验组中位无病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39.4 vs 27.6个月,P<0.05),且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89.4%vs 57.9%,P<0.05)。治疗后两组CEC均有下降,第4周期化疗后试验组的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Ⅰ、Ⅱ及Ⅲ期患者的MVD有统计学差异(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MVD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低分化组MVD高于中、高分化组(P<0.05)。结论与单纯化疗比较,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TP方案术后辅助治疗NSCLC能延长患者的无病生存期,提高3年生存率。CEC是一个较好的预测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效果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抑素 重组 非小细胞肺 无病生存 存活率 循环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靶向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穆海玉 沈春燕 冯义伶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9年第7期780-784,共5页
背景与目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化疗处于瓶颈,抗血管靶向治疗逐渐显示优势。本文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rh-Endostin,恩度YH-16)联合化疗靶向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毒性反应和对生活质量的... 背景与目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化疗处于瓶颈,抗血管靶向治疗逐渐显示优势。本文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rh-Endostin,恩度YH-16)联合化疗靶向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毒性反应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6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血管内皮抑素组32例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加一线化疗方案,对照组30例仅选用一线化疗方案。2个周期后评价近期临床有效率、临床受益率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同时观察毒副作用。结果血管内皮抑素组临床有效率为46.87%,临床受益率为81.25%,而对照组分别为26.66%和53.33%。两组有效率尚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12,P=0.166),但两组受益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185,P=0.0377)。对照组和血管内皮抑素组进行治疗后生活质量(QoL)均有所改善,血管内皮抑素组则更为明显,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233,P=0.0008)。治疗后患者所发生的毒性反应为恶心、呕吐,骨髓抑制,周围神经毒性,主要为化疗所致的副反应,两组在这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内皮抑素组有3例感觉心前胸不适,出现心电图改变,表现为ST-T轻微下移,给予对症治疗后消失,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701,P=0.2597)。结论血管内皮抑素未增加化疗的毒副作用,临床应用安全,耐受性良好;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药物对晚期NSCLC具有较好的疗效,尤其在改善病人生存质量方面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靶向治疗 肺肿瘤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CE联合血管内皮抑素治疗兔VX2肝癌CT灌注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刘新献 龙清云 +2 位作者 胡金香 周军 方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93-897,共5页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血管内皮抑素(Rh-endostatin)治疗兔VX2肝癌的疗效,并分析治疗前后肿瘤周边的CT灌注参数与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建立30只兔VX2肝癌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血管内皮抑素(Rh-endostatin)治疗兔VX2肝癌的疗效,并分析治疗前后肿瘤周边的CT灌注参数与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建立30只兔VX2肝癌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A组:单纯TACE组;B组:TACE+内皮抑素组;C组:对照组,灌注生理盐水。3组于治疗前后均行CT灌注扫描,获取灌注参数肝血流量(HBF)、血容量(HBV)、肝动脉指数(HAF)、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各组于第1次灌注扫描后分别处死1只肿瘤兔,介入治疗后10d行第2次灌注扫描,并处死所有肿瘤兔。利用免疫组化检测MVD、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治疗前3组肿瘤周边CT灌注参数HBF、HBV、HAF、P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B两组均有明显降低,B组较A组明显增高;B组中MVD、VEGF较A、C组显示减低,A组MVD、VEGF较C组稍显增高(P<0.05)。3组中肿瘤VEGF与MVD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B组中HBF、HBV、HAF、PS分别与MVD、VEGF呈正相关(P<0.05),而A、C组中HBF、HBV、HAF、PS与MVD、VEGF无相关性(P>0.05)。结论 TACE联合内皮抑素治疗兔VX2肝癌与单纯TACE比较,可明显降低VEGF的表达,显著地抑制治疗后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从而减慢肿瘤的生长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VX2肿瘤 TACE 血管内皮抑素 CT灌注 肿瘤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沙利铂及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经肝动脉灌注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 被引量:22
10
作者 颜鹏 方志勇 向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及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经肝动脉灌注(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4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TACE术中经肝动脉灌注奥沙利铂及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治疗,并根据肿瘤血管丰富程度分组...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及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经肝动脉灌注(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4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TACE术中经肝动脉灌注奥沙利铂及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治疗,并根据肿瘤血管丰富程度分组,术后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并定期行实验室指标及肝脏CT/MRI/DSA评价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富血管肿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乏血管肿瘤组患者(85.7%比33.3%,P<0.05),临床随访数据表明多数富血管的患者通过联合药物灌注治疗有效,生存时间6个月以上者达57.1%(16/28),对于乏血管肿瘤患者的治疗中病情进展的仅为26.7%(4/15)。结论 TACE术中经肝动脉灌注奥沙利铂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治疗原发性肝癌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奥沙利铂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经肝动脉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生化标志物联合检测评价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心脏毒性 被引量:8
11
作者 覃晶 张鹏海 +3 位作者 钱新宇 康世均 罗荣城 王月刚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30-932,937,共4页
目的评价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和N端B型脑钠肽(NT-proBNP)三种心肌生化标志物以及心电图在监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心脏毒性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48例恶性肿瘤患者分成两组,A组(24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B组(2... 目的评价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和N端B型脑钠肽(NT-proBNP)三种心肌生化标志物以及心电图在监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心脏毒性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48例恶性肿瘤患者分成两组,A组(24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B组(24例)单纯化疗,每治疗周期的d0、d15检测心电图,以及血清CK-MB、cTnT和血浆中NT-proBNP水平,共观察2个治疗周期。结果A组每个治疗周期结束后CK-MB,cTnT和NT-proBNP与治疗前基线相比明显升高(P<0.05),B组组内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基线)CK-MB,cTnT和NT-proBN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每个周期治疗后A组CK-MB,cTnT和NT-proBNP水平与B组相比均有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组内不同治疗时间心电图异常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二周期治疗后心电图异常率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存在确切的心脏毒性。CK-MB、cTnT和NT-proBNP可作为预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心脏毒性的心肌生化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心脏毒性 心肌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经皮肝动脉化学栓塞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 被引量:12
12
作者 吴梨华 吴建兵 +2 位作者 余志宏 廖新根 熊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2539-2541,共3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经皮肝动脉化学栓塞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临床确诊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60例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经皮肝动脉化学栓塞术治疗,治疗组采用血管内皮抑素联合经皮肝动脉化学栓塞...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经皮肝动脉化学栓塞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临床确诊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60例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经皮肝动脉化学栓塞术治疗,治疗组采用血管内皮抑素联合经皮肝动脉化学栓塞术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近期疗效、甲胎蛋白(alpha-fetal protein,AFP)变化和1、2年生存率,同时比较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6,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AFP好转分别为17例、10例,AFP稳定分别为10例、14例。治疗组和对照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4.1个月(6.3~24.0个月)、9.8个月(5.7~24.0个月);治疗组和对照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83.3±3.5)%、(40.0±6.1)%和(60.0±3.4)%、(30.0±7.3)%,两组比较,1年总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两种血管内皮抑素给药方式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差不大。结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经皮肝动脉化学栓塞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近期疗效好,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血管内皮抑素 肝动脉灌注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在非小细胞肺癌与大肠癌复治病人中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7
13
作者 杨雪琴 王东 +5 位作者 仲召阳 金丰 单锦露 王阁 王正波 沈奕播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9年第11期1184-1187,共4页
背景与目的抗血管生成治疗已成为目前肿瘤治疗的第四种模式,但其临床疗效在不同病种之间存在差异。本研究拟通过对非小细胞肺癌和大肠癌复治病例的对比分析,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注射液(YH-16,恩度)在非小细胞肺癌与大肠癌复治病人中... 背景与目的抗血管生成治疗已成为目前肿瘤治疗的第四种模式,但其临床疗效在不同病种之间存在差异。本研究拟通过对非小细胞肺癌和大肠癌复治病例的对比分析,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注射液(YH-16,恩度)在非小细胞肺癌与大肠癌复治病人中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与大肠癌复治病例,其中非小细胞肺癌17例,大肠癌15例。全组病例均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放化疗治疗,剂量为7.5mg/m2,加入生理盐水500mL中缓慢静脉滴注,第1-14天连续给药。按照RECIST标准评价近期客观疗效,参照Karnofsky评分(KPS)变化评价生活质量(QOL)。结果临床疗效方面:17例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率(RR)为11.8%(2/17),疾病控制率(DCR)为41.2%(7/17),15例大肠癌的RR为40%(6/15),DCR为86.6%(13/15),二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生活质量方面:非小细胞肺癌QOL改善和稳定病例占41.2%(7/17),大肠癌改善和稳定病例占86.6%(13/15),二者比较亦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在大肠癌复治病人的疗效优于非小细胞肺癌复治病人,提示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扩大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临床观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大肠癌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 抗肿瘤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治疗小鼠恶性腹腔积液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吴春艳 王伟 +2 位作者 陈鑫 陈冬云 芮景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4年第5期507-511,共5页
目的: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治疗小鼠恶性腹腔积液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用小鼠H22细胞系建立小鼠恶性腹水瘤模型。12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0.9%NS),恩度组1(恩度8mg/kg),恩度组2(造模后24h开始给予恩度8mg/kg),联合组... 目的: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治疗小鼠恶性腹腔积液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用小鼠H22细胞系建立小鼠恶性腹水瘤模型。12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0.9%NS),恩度组1(恩度8mg/kg),恩度组2(造模后24h开始给予恩度8mg/kg),联合组(顺铂1mg/kg+恩度8mg/kg),顺铂组(顺铂1mg/kg),恩度组2从造模后24h开始给药,其余各组从第6天开始给药,顺铂5d,恩度6d,均为1次/d。记录各组小鼠体重、腹水体积、生存期和明显不良反应;测定小鼠腹水伊文思蓝的吸光度值间接反映小鼠腹膜通透性;采用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腹水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均能抑制小鼠腹水生成、延长小鼠生存期,降低小鼠腹膜通透性及小鼠血清、腹水中VEGF、MMP-2水平(P<0.05),以联合组较明显。结论:恩度联合顺铂治疗小鼠恶性腹腔积液疗效优于恩度、顺铂单药,其作用机制可能为联合用药进一步降低了小鼠血清、腹水中VEGF、MMP-2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顺铂 H22细胞腹水瘤 VEGF MMP-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注射液恩度抑制裸鼠非小细胞肺癌淋巴转移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皆 王伟 +4 位作者 尚立群 肖旺 李学昌 宋伟安 刘军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21-625,共5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注射液恩度(endostar)对非小细胞肺癌淋巴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于裸鼠右侧腋窝经皮下注射A549肺癌细胞(1×107/mL,0.2mL)建立裸鼠荷瘤模型,选择建模成功的56只裸鼠随机分为8组(n=7):对照组(生理盐水0.2m...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注射液恩度(endostar)对非小细胞肺癌淋巴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于裸鼠右侧腋窝经皮下注射A549肺癌细胞(1×107/mL,0.2mL)建立裸鼠荷瘤模型,选择建模成功的56只裸鼠随机分为8组(n=7):对照组(生理盐水0.2mL,1次/d),顺铂组(顺铂20μg,隔日1次),3种浓度恩度组(恩度2、4、6mg/kg,1次/d),3种浓度恩度+顺铂(恩度2、4、6mg/kg,1次/d;顺铂20μg,隔日1次)。所有实验用药均经尾静脉注射,连续给药14d。给药结束后观察7d,测量并记录肿瘤直径,统计各组肿瘤大小的变化。处死裸鼠,对肿瘤组织及可疑转移淋巴结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计算各组淋巴转移阳性率、转移淋巴结数目及微淋巴管密度。结果各用药组给药后与给药前肿瘤直径差值均小于对照组(P<0.05),且3种浓度恩度+顺铂组的肿瘤直径差值均小于3种浓度恩度组和顺铂组(P<0.05)。3种浓度恩度组和3种浓度恩度+顺铂组的淋巴转移阳性率、转移淋巴结数目及微淋巴管密度均低于对照组和顺铂组(P<0.05);6mg/kg恩度组和6mg/kg恩度+顺铂组淋巴转移阳性率、转移淋巴结数目及微淋巴管密度均低于2、4mg/kg恩度组和2、4mg/kg恩度+顺铂组(P<0.05)。结论恩度和顺铂均能抑制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生长,恩度与顺铂联合使用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强于两者单独使用;恩度能够抑制肿瘤微淋巴管生成及肿瘤淋巴转移,且作用强度与浓度有关,顺铂未发现类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恩度 非小细胞肺癌 淋巴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和安全性Meta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徐慧琳 戈伟 +4 位作者 曹德东 明平坡 郑永法 宋婧 罗卫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37-1242,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同步放化疗与同步放化疗比较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系统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EMbase、维普数据库、... 目的系统评价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同步放化疗与同步放化疗比较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系统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EMbase、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所收录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间截止至2013年8月。研究对象为NSCLC患者,治疗组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同步放化疗,对照组仅用同步放化疗,比较两组疗效及安全性。使用Cochrane手册5.1.0版的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1.0版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纳入5项研究,共21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有效率提高[OR=2.62,95%CI(1.41,4.86),P=0.002]。在临床获益率[OR=2.08,95%CI(0.92,4.73),P=0.08]、1年生存率[OR=1.18,95%CI(0.53,2.66),P=0.68]、生活质量改善[OR=1.57,95%CI(0.40,6.07),P=0.52]、白细胞减少[OR=1.25,95%CI(0.72,2.17),P=0.43]、放射性食管炎[OR=1.16,95%CI(0.42,3.21),P=0.77]、放射性肺炎[OR=2.47,95%CI(0.34,17.68),P=0.37]等方面,两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仅用同步放化疗比较,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NSCLC可提高疗效,两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毒副反应发生率相当。受纳入研究质量限制和可能存在的发表偏倚影响,上述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肺肿瘤 同步放化疗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内注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对裸鼠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周明 李敏 +1 位作者 杨华平 胡成平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66-271,共6页
背景与目的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MPE)临床预后不佳,胸腔内抗血管治疗可能对恶性胸腔积液具有治疗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胸腔内注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顺铂、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顺铂对裸鼠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作... 背景与目的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MPE)临床预后不佳,胸腔内抗血管治疗可能对恶性胸腔积液具有治疗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胸腔内注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顺铂、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顺铂对裸鼠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作用。方法 BALB/c裸鼠胸膜腔内注射Lewis肺癌细胞(Lewis lung cancer cell,LCC)构建恶性胸腔积液模型,造模后分别胸腔内注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E)、顺铂(P)以及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顺铂(EP)并分析各组裸鼠胸腔积液量、胸膜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 vessel density,MVD)以及血管生成、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及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顺铂胸腔内注射可以使裸鼠MPE量减少,且与裸鼠胸腔肿瘤组织MVD下降呈正相关;且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及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顺铂胸腔内注射后,MPE裸鼠胸腔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scular epidermal growth factor-α,VEGF-α)表达下降、低氧诱导因子-α(hypoxia induced factor-1,HIF1-α)表达升高。结论胸腔内注射LLC细胞可成功制作裸鼠MPE模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裸鼠胸膜腔内注射对MPE裸鼠具有治疗作用,其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VEGF-α,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下调微血管密度而达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胸腔积液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影像引导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4
18
作者 赵晓晖 贾漪涛 +2 位作者 王志敏 耿玮 刘斌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61-664,共4页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抑素(rh-endostain,商品名恩度)联合影像引导放射治疗(image guided radiation therapy,IG-RT)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脑转移患者的近期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收集河北省人民医院肿瘤科自2...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抑素(rh-endostain,商品名恩度)联合影像引导放射治疗(image guided radiation therapy,IG-RT)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脑转移患者的近期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收集河北省人民医院肿瘤科自2008年1月至6月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恩度+IGRT组)22例,采用恩度联合IGRT治疗;对照组(IGRT组)18例,采用单纯IGRT治疗。按照RESICT标准评价近期疗效,按照NCICTC3.0版标准评价毒性反应。结果:恩度+IGRT组和IGRT组NSCLC脑转移患者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77.3%和61.1%(P<0.05),临床受益率(CR+PR+SD)分别为90.9%和72.2%(P<0.05)。所有患者毒性反应主要为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和乏力,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恩度+IGRT组和IGRT组患者中位无进展时间分别为11.6个月和11.3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54.5%和55.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度联合IGRT治疗NSCLC脑转移患者能够提高患者总有效率和临床受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脑转移 血管内皮抑素 影像引导放射治疗 放射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近期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吕传峰 王珊 +4 位作者 袁方 姚佳 弓小雪 梁栋楼 郭玉金 《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5期558-563,共6页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Elsevier、Pubmed、Medlin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筛选有关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顺铂化...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Elsevier、Pubmed、Medlin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筛选有关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顺铂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年限为从建库至2015年12月。使用Rev Man 5.3版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计算相对危险度(RR)及95%可信区间(CI),采用Stata1 2.0版软件进行Egger检验。结果纳入20个随机对照试验,患者共1 330例,单纯顺铂化疗组(对照组)665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顺铂化疗组(治疗组)66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升高[73.53%vs 45.41%,RR=1.62,95%CI(1.47,1.78),P<0.000 01],生活质量改善率显著升高[71.65%vs 46.94%,RR=1.52,95%CI(1.38,1.68),P<0.000 01],心脏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显著性升高(10.38%vs 5.77%,RR=1.73,95%CI(0.99,3.03),P=0.06]。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顺铂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效果优于单独顺铂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顺铂 胸腔积液 恶性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7
20
作者 胡广原 张路 +1 位作者 梅齐 胡国清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91-393,共3页
目的观察抗肿瘤新药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经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31例接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加常规化疗药物联合治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剂量为8.3~10.0mg/m2,总... 目的观察抗肿瘤新药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经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31例接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加常规化疗药物联合治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剂量为8.3~10.0mg/m2,总量15mg,加入生理盐水500ml中缓慢静脉滴注3~4h,滴注过程中给予心电监护,第1~14天连续给药;同时联合给予NCCN指南推荐的化疗药物治疗,每3周重复1次。按照RECIST标准评价近期客观疗效,按照NCICTC3.0版的分级标准评价药物毒性。治疗1周期后评价毒性,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所有31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部分缓解(PR)12例,稳定(SD)11例,疾病进展(PD)8例,临床有效率为38.7%(12/31),临床受益率为74.2%(23/31),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耐受性好,可以提高化疗的有效率,用于一线治疗时疗效提高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结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