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界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的超声观测 被引量:6
1
作者 阮骊韬 段云友 +1 位作者 曹铁生 庄磊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2期157-158,共2页
目的 通过高分辨力超声 ,观测临界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是否受到损伤。方法 对照组及临界高血压患者各 10例 ,通过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变化评估血管内皮功能。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临界高血压患者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受损 (5 ... 目的 通过高分辨力超声 ,观测临界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是否受到损伤。方法 对照组及临界高血压患者各 10例 ,通过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变化评估血管内皮功能。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临界高血压患者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受损 (5 .49± 3.78vs 10 .11± 2 .70 ,P <0 .0 5 ) ,而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无明显变化 (14.86± 4.73vs 18.36± 2 .39,P >0 .0 5 ) ,其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与年龄、血糖、血脂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高血压 高分辨力直声 血管内皮功能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与运动对血管内皮功能的调节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昆茹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3-96,共4页
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主要原因是血管内皮一氧化氮(NO)的释放量减少而失去了NO的血管保护作用。研究表明,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和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患高血压大鼠、肥胖大鼠、糖尿病大鼠,都有不同程度的血管内皮... 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主要原因是血管内皮一氧化氮(NO)的释放量减少而失去了NO的血管保护作用。研究表明,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和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患高血压大鼠、肥胖大鼠、糖尿病大鼠,都有不同程度的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运动可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功能紊乱 胰岛素抵抗 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榄香烯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异常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段兰兰 董菁 +4 位作者 范香成 朱俊艺 张逸凡 韩吉春 尚靖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3-339,共7页
研究β-榄香烯是否能改善低剪切力(LSS)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分别采用平行板流动腔和ox-LDL建立血管内皮细胞(ECs)功能紊乱模型和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和迁移... 研究β-榄香烯是否能改善低剪切力(LSS)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分别采用平行板流动腔和ox-LDL建立血管内皮细胞(ECs)功能紊乱模型和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和迁移模型,并检测β-榄香烯对ECs功能紊乱和VSMCs增殖迁移的影响。DHE法检测ECs中ROS的活性,DAF-FM DA法检测ECs中NO的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ECs中Akt和ERK的蛋白磷酸化水平。MTT法检测VSMCs的增殖。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VSMCs的迁移。RT-qPCR法检测VSMCs中MMP-2和MMP-9的基因表达。在ECs中,β-榄香烯可以显著降低LSS诱导的ROS的升高,显著升高LSS诱导的NO的降低,并且降低ERK的磷酸化,并升高Akt的磷酸化。在VSMCs中,β-榄香烯可以显著降低ox-LDL诱导的VSMCs的增殖和迁移,降低MMP-2和MMP-9的基因表达。β-榄香烯可以改善LSS诱导的ECs功能紊乱和ox-LDL诱导的VSMCs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榄香烯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 血管平滑肌细胞 增殖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细胞功能紊乱的跨核被膜调控
4
作者 吴其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930-932,共3页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 真核细胞核被膜 跨核被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郑娟娟 芮家亮 +1 位作者 杨斌 曹蘅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37-637,共1页
关键词 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 心肌缺血大鼠 细胞分泌功能 急性 病理生理表现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活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异黄酮对代谢综合征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刘莉 隋艳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10期2024-2027,共4页
目的:观察大豆异黄酮对膳食诱导代谢综合征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高盐饲料喂养建立大鼠MS模型。测量体重、血压、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血脂、HOMA-IR,筛选MS成模大鼠,予大豆异黄酮高、低剂量灌胃4周,以二甲双胍... 目的:观察大豆异黄酮对膳食诱导代谢综合征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高盐饲料喂养建立大鼠MS模型。测量体重、血压、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血脂、HOMA-IR,筛选MS成模大鼠,予大豆异黄酮高、低剂量灌胃4周,以二甲双胍作为阳性药对照,检测主动脉H染色、血清vWF和eNOSmRNA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主动脉组织病理改变明显,SI高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主动脉病理改变有不同程度改善。SI高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体重、血糖、血清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较模型组均下降(P<0.05);仅SI高剂量组血压下降(P<0.05);SI高剂量组大鼠TG、TC和LDL-C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三组大鼠血清vWF水平均降低(P<0.05),SI高剂量优于低剂量。在eNOS mRNA表达上SI高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均较模型组增高(P<0.05)。结论:大豆异黄酮能改善MS大鼠主动脉组织结构,降低血清vWF水平,上调主动脉eNOS mRNA表达发挥主动脉内皮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大豆异黄酮 血管内皮功能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素在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中的表达 被引量:7
7
作者 王晓 李果 +1 位作者 李纪平 刘赟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检测高浓度葡萄糖对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和泛素表达的变化。方法ECV-304细胞在高糖(25mmol/L)和正常糖浓度(5.5mmol/L)DMEM培养液中分别培养24、48、72h,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细胞凋亡特异性的DNA片段,并用N... 目的检测高浓度葡萄糖对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和泛素表达的变化。方法ECV-304细胞在高糖(25mmol/L)和正常糖浓度(5.5mmol/L)DMEM培养液中分别培养24、48、72h,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细胞凋亡特异性的DNA片段,并用Northernblot检测泛素mRNA的变化。结果高糖24、48、72h组细胞OD值比正常浓度组均显著下降(P<0.05);1.8%琼脂糖凝胶电泳在高糖48、72h组检测到细胞凋亡特异性DNA片段;泛素mRNA在高糖24、48、72h组分别增加25.37%、53.47%和63.93%(P<0.05)。结论高浓度葡萄糖可增加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泛素mRNA在高糖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中表达上调,且发生在凋亡形态学改变之前,泛素参与调节高血糖诱导的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糖 内皮细胞 泛素 细胞凋亡 表达 糖尿病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动力蛋白2在心血管病变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黄聪 郭敏 +2 位作者 陈娟 蔡飞 张又枝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92-894,共3页
心血管疾病是以心脏和血管发生病理性改变的一类疾病。前动力蛋白2(prokineticin 2,PK2)是新近发现的一种分泌型蛋白,通过与受体(prokineticin receptor,PKR)1和2结合,参与机体多种生理功能。研究显示,PK2/PKR1信号通路在心血管疾病方... 心血管疾病是以心脏和血管发生病理性改变的一类疾病。前动力蛋白2(prokineticin 2,PK2)是新近发现的一种分泌型蛋白,通过与受体(prokineticin receptor,PKR)1和2结合,参与机体多种生理功能。研究显示,PK2/PKR1信号通路在心血管疾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该文就PK2/PKR1信号通路在心肌梗死、心衰和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动力蛋白2 PKR1 PKR2 心肌梗死 心衰 血管内皮功能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心绞痛寒凝血瘀证大鼠血ET-1、NO、TXB_2、6-Keto-PGF_(1α)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朋 杨明会 +3 位作者 李绍旦 霍旺 刘毅 张俊修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1049-1050,共2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寒凝血瘀证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垂体后叶素大剂量静脉注射建立冠心病心绞痛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检测模型大鼠血管活性物质ET-1、NO、TXB2、6-Keto-PGF1α水平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血ET-1、NO、T...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寒凝血瘀证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垂体后叶素大剂量静脉注射建立冠心病心绞痛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检测模型大鼠血管活性物质ET-1、NO、TXB2、6-Keto-PGF1α水平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血ET-1、NO、TXB2水平显著升高,6-Keto-PGF1α水平降低,TXB2/6-Keto-PGF1α值显著升高,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血管活性物质失衡参与了冠心病心绞痛寒凝血瘀证的病理变化过程,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主导了寒凝血瘀证的内在病理机制,冠心病心绞痛寒凝血瘀证与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心绞痛 寒凝血瘀证 血管内皮功能紊乱 内皮素-1 一氧化氮 血栓素B2 6-酮-前列腺素F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访1例高龄冠状动脉瘤样扩张伴反复心肌梗死患者3年 被引量:1
10
作者 阿力木江·阿不来提 徐海蓉 +2 位作者 热娜古丽·艾尼 宋泽军 赵璇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2年第9期704-706,共3页
冠状动脉瘤样扩张(coronary artery aneurysm,CAA)指冠状动脉局部或弥漫性扩张、直径超过相邻正常冠状动脉的1.5~2.0倍。CAA发生后,由于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及血流异常,易形成血栓及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发生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等心脏... 冠状动脉瘤样扩张(coronary artery aneurysm,CAA)指冠状动脉局部或弥漫性扩张、直径超过相邻正常冠状动脉的1.5~2.0倍。CAA发生后,由于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及血流异常,易形成血栓及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发生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等心脏急症。本文报道对1例高龄CAA患者随访3年的结果。1病例资料患者男,80岁,2008年7月7日凌晨4时突发心前区疼痛伴大汗,持续不缓解;高血压病史40余年,吸烟史近50年,10支/日。查体未见异常。入院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0.1~0.2mV,I、aVL、V1~V6导联ST段压低0.1~0.4mV,T波倒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瘤样扩张 心肌梗死患者 随访 血管内皮功能紊乱 导联ST段压低 反复 ARTERY 正常冠状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聪霞教授研究团队风采 志在救人操导管 心欲济世通冠脉
11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14-615,共2页
血管内皮损伤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环节。长期慢性暴露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或与之相关的有害循环刺激物,可以破坏血管内皮系统,从而影响内皮完整性,引起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最终发生冠心病血管重构。
关键词 研究团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内皮功能紊乱 血管内皮损伤 血管危险因素 导管 冠脉 济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