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病人的护理 被引量:13
1
作者 赵继明 董泗芹 赵虹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4年第20期23-24,共2页
总结 12例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病人的护理。提出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术后加强病情观察 ,做好抗凝期间的护理 ,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
关键词 颅内动脉狭窄 血管内支架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患者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的护理 被引量:3
2
作者 贾艳红 华艳杰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2年第5期46-47,共2页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superior yen2 cava syndrome,SVCS)是指由各种病因引起的完全或不完全性上腔静脉阻塞,致使血液回流受阻,从而导致呼吸困难、头昏头痛、颜面潮红及浮肿、上肢浮肿、浅表皮下侧支循环形成及颈静脉怒张等综合病征.
关键词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血管内支架 治疗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血管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试验研究
3
作者 马宁 蒋世良 +4 位作者 黄连军 赵世华 徐仲英 阮英茆 孟亮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6期435-440,共6页
目的 :研究在正常小型猪主动脉置入自膨式血管内支架 (ES)后再狭窄形成的机制及行经皮血管成形术 (PTA)的可行性。材料和方法 :中华小型猪 7只。 1只为预实验组 ,行血管造影后处死。 6只为实验组并随机分为 3组 ,均于主动脉弓降部置入... 目的 :研究在正常小型猪主动脉置入自膨式血管内支架 (ES)后再狭窄形成的机制及行经皮血管成形术 (PTA)的可行性。材料和方法 :中华小型猪 7只。 1只为预实验组 ,行血管造影后处死。 6只为实验组并随机分为 3组 ,均于主动脉弓降部置入血管内支架。组 1和组 2、3分别于术后 3个月及 3、6个月行血管造影 ;其中组 3术后 6个月对狭窄行经皮血管成形术。结果 :血管内支架均成功置入实验组主动脉弓降部。术后 6个月生长发育所致平均狭窄百分面积为 6 .6 0± 3 .5 5 %,内膜增殖所致平均狭窄百分面积为 1 4.6 1± 0 .3 7%。术后第 6个月血管内支架置入处前后收缩期压差为 1 .76± 0 .3 7kPa ,行球囊扩张术后压差消失。结论 :自膨式血管内支架置入小型动物主动脉可因其生长发育造成再狭窄 ,并随时间推移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 主动脉 入术 经皮血管成形术 狭窄 血管内支架 血管支架 平均 消失 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在主动脉及外周动脉狭窄梗阻性病变中的应用
4
作者 黄连军 蒋世良 +3 位作者 赵世华 徐仲英 金敬琳 戴汝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 :评价血管内支架在治疗主动脉及外周动脉狭窄梗阻性病变中的作用。  方法 :对 2 7例主动脉及外周动脉狭窄梗阻性病变的患者实施了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其中腹主动脉 5例 ,锁骨下动脉5例 ,无名动脉 1例 ,肾动脉 2例 ,髂股动脉 14例 ... 目的 :评价血管内支架在治疗主动脉及外周动脉狭窄梗阻性病变中的作用。  方法 :对 2 7例主动脉及外周动脉狭窄梗阻性病变的患者实施了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其中腹主动脉 5例 ,锁骨下动脉5例 ,无名动脉 1例 ,肾动脉 2例 ,髂股动脉 14例 ,共 3 1支病变血管置入血管内支架 3 6枚。  结果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均取得满意效果。随访 1~ 3 6个月 (平均 8个月 ) ,2例髂动脉分别于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6个月及 12个月发生再狭窄。余动脉均保持通畅。  结论 :采用血管支架治疗主动脉及外周动脉狭窄梗阻性病变 ,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狭窄 血管内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术中护理配合
5
作者 郝蔓春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41-41,共1页
关键词 颅内宽颈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术中观察 护理配合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 血管内支架置人 栓塞动脉瘤 弹簧圈栓塞 心理护理 材料准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