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狭窄 被引量:27
1
作者 刘建民 邓本强 +4 位作者 洪波 许奕 张永威 赵文元 张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2期82-85,共4页
目的 观察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狭窄的短期疗效。方法 将球囊扩张性支架通过椎动脉狭窄部位 ,扩张球囊释放支架使狭窄部位恢复正常管径。结果  4 5例药物治疗无效的表现为后循环缺血症状的患者 ,4 3例成功的采用支架成形术 ,... 目的 观察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狭窄的短期疗效。方法 将球囊扩张性支架通过椎动脉狭窄部位 ,扩张球囊释放支架使狭窄部位恢复正常管径。结果  4 5例药物治疗无效的表现为后循环缺血症状的患者 ,4 3例成功的采用支架成形术 ,术前术后平均狭窄程度分别为 75 .7%和 10 .3%。临床随访 35例症状完全缓解 ,4例明显好转 ,2例症状无改善。无一例发生内膜撕裂或血栓栓塞形成 ,短期随访未发现有再狭窄及内膜过度增生。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椎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介入治疗 椎动脉狭窄 影像学检查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中期随访结果 被引量:18
2
作者 黄清海 刘建民 +2 位作者 洪波 许奕 张鑫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3期224-227,共4页
目的 总结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中期结果。方法  2 5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应用球囊膨胀型支架行腔内成形术治疗 ,分析影像学及中期随访结果。结果 共治疗颅内狭窄病变 2 8处 (1 3处为后循环狭窄 ,1 5处为前循环狭窄 ) ,... 目的 总结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中期结果。方法  2 5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应用球囊膨胀型支架行腔内成形术治疗 ,分析影像学及中期随访结果。结果 共治疗颅内狭窄病变 2 8处 (1 3处为后循环狭窄 ,1 5处为前循环狭窄 ) ,支架均 1次成功植入。临床随访 1 8~ 39个月 (平均2 4 .3个月 ) ,无短暂性脑缺血再发作或卒中 ;DSA随访 2 0例患者 ,4例血管再狭窄 (狭窄面积在 5 0 %以上 ) ,侧支血管通畅。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颅内动脉狭窄是安全、可行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颅内动脉狭窄 脑缺血 影像学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疾病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希全 凌宝存 +4 位作者 朱伟 潘晓琳 董戈 郭锋 袁磊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9年第4期334-337,共4页
目的评价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PTAS),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127例LEAOD患者接受了PTAS治疗,制订治疗成功标准并疗效随访,对术前术后踝/肱指数(ABI)统计学分析。结果全组治疗成功率97.64%(124/127),除3... 目的评价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PTAS),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127例LEAOD患者接受了PTAS治疗,制订治疗成功标准并疗效随访,对术前术后踝/肱指数(ABI)统计学分析。结果全组治疗成功率97.64%(124/127),除3例LEAOD患者PTAS失败外,其余病例均成功,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踝/肱指数(ABI)由0.37±0.15上升为0.87±0.18(P<0.05)。随访3~60个月,53例髂动脉均血流通畅,临床症状无复发;45例股浅动脉中、上2/3段阻塞和29例股浅动脉下1/3段阻塞,PTAS后6、12、36、60个月的通畅率分别为97.78%、91.11%、84.44%、75.56%及89.66%、79.31%、72.41%、65.52%。结论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支架成形术(PTAS)治疗LEAOD,可使闭塞血管得到长期的有效开通,显著提高血流动力学指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经皮 放射学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 被引量:9
4
作者 黄清海 刘建民 +5 位作者 洪波 许奕 赵文元 张珑 周晓平 张鑫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193-195,共3页
目的 总结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疗效和初步经验。方法 对2 0例药物治疗无效的、反复短暂性缺血发作 (TIA)或有明显脑缺血症状的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术后常规给予抗血小板治疗 ,血管造影及TC... 目的 总结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疗效和初步经验。方法 对2 0例药物治疗无效的、反复短暂性缺血发作 (TIA)或有明显脑缺血症状的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术后常规给予抗血小板治疗 ,血管造影及TCD、SPECT进行影像学随访。结果 狭窄的血管均成功地进行扩张 ,术前术后狭窄程度分别为 (78.3± 4 .7) %与 (15 .6± 4 .4 ) % ,术后残余狭窄程度均小于 3 0 %。临床随访无TIA或脑梗死再发 ,DSA随访无血管再狭窄发生 ,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SPECT检查显示脑血流明显改善。 1例发生大脑中动脉破裂出血。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介入治疗 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 影像学检查 脑卒中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 被引量:6
5
作者 刘建民 黄清海 +3 位作者 洪波 许奕 张珑 赵文元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292-1294,共3页
目的 :总结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及短期疗效。 方法 :自 2 0 0 0年 10月至2 0 0 1年 12月 ,共采用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 2 6例 ,其中 7例为无症状患者。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地植... 目的 :总结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及短期疗效。 方法 :自 2 0 0 0年 10月至2 0 0 1年 12月 ,共采用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 2 6例 ,其中 7例为无症状患者。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地植入支架。术前、术后平均狭窄程度分别为 (82 .3± 5 .1) %、(14 .0± 3.1) %。 1例出现同侧颞叶梗死 ,但恢复良好。其余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短期随访 10~ 2 2个月无 1例缺血再发作 ,影像学检查随访 6~ 18个月无再狭窄。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颈动脉狭窄 可行性 安全性 短期疗效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 被引量:5
6
作者 刘建民 黄清海 +6 位作者 洪波 许奕 张永威 赵文元 张珑 辛涛 周晓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860-862,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自膨胀支架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治颈动脉狭窄 17例 ,疾病症状表现为反复的短暂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预扩张球囊通过狭窄部位扩张后回撤 ,自膨胀支架在导丝支撑下通过狭窄部位 ,回撤外鞘将支架释放 ,对 1... 目的 :探讨血管内自膨胀支架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治颈动脉狭窄 17例 ,疾病症状表现为反复的短暂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预扩张球囊通过狭窄部位扩张后回撤 ,自膨胀支架在导丝支撑下通过狭窄部位 ,回撤外鞘将支架释放 ,对 10例患者应用不可脱卸球囊进行再扩张。 结果 :支架定位准确 ,13例患者狭窄部位恢复正常管径 ,3例狭窄程度减少90 %以上 ,1例减少 70 %,无手术并发症发生。临床随访 5~ 13个月 (平均 9.3个月 ) ,无 1例再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 DSA随访 10例患者均无再狭窄 (6~ 12个月 )。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症状性颈内动脉开口狭窄患者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段金海 徐书雯 +3 位作者 莫建伟 王硕 肖豪 向绍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42-1744,共3页
目的:评估老年症状性颈内动脉开口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和远期疗效。方法:29例颈动脉开口狭窄患者接受了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手术治疗。结果:29例患者共置入支架29枚,技术成功率100%。平均随访24个月,其中2例在半年后行DSA... 目的:评估老年症状性颈内动脉开口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和远期疗效。方法:29例颈动脉开口狭窄患者接受了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手术治疗。结果:29例患者共置入支架29枚,技术成功率100%。平均随访24个月,其中2例在半年后行DSA复查时出现再狭窄,狭窄率均小于50%。1例术后未规律服用他汀类药物及抗血小板药物,半年后出现严重再狭窄,再次行支架植入术,随访2年TIA未再复发。2例术后出现缺血性脑卒中,均为行囊后扩者,其中1例经治疗完全恢复,1例遗留右侧肢体无力,不能行走。所有患者未发生后循环缺血、死亡及心肌梗死。结论: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技术可行,预后较好,可作为其二级预防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症状性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外科高危的颈动脉狭窄 被引量:6
8
作者 孙鹏 彭军 宋和凤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3期218-219,共2页
目的 探讨外科高危的颈动脉狭窄作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7例外科高危的颈动脉狭窄患者接受了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 支架定位准确 ,4例患者狭窄完全消失 ,3例患者狭窄程度减少 90 %以上 ,临床症状改善明显 ... 目的 探讨外科高危的颈动脉狭窄作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7例外科高危的颈动脉狭窄患者接受了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 支架定位准确 ,4例患者狭窄完全消失 ,3例患者狭窄程度减少 90 %以上 ,临床症状改善明显 ,无手术并发症 ,术后随访 3~ 2 3个月 ,均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发生。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外科高危的复杂型颅外颈动脉狭窄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外科手术 颈动脉狭窄 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围手术期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段金海 徐书雯 +2 位作者 莫建伟 肖豪 向绍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57-1459,共3页
目的:观察老年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49例老年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手术围手术期中风、心肌梗死、死亡情况。结果:49例患者.其中80岁以上21例,70~80岁28例。共植入... 目的:观察老年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49例老年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手术围手术期中风、心肌梗死、死亡情况。结果:49例患者.其中80岁以上21例,70~80岁28例。共植入支架66枚,其中颅外支架共55枚,包括锁骨下动脉2枚,无名动脉1枚,椎动脉开口23枚,颈内动脉C1段29枚;颅内支架共11枚,包括大脑中动脉M1段5枚,颈内动脉c3段2枚,椎动脉V3~V4段2枚,小脑后下动脉1枚,基底动脉1枚。技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并发症:2例患者术后第2天出现脑卒中,均为颈内动脉开口支架植入者,其中1例经治疗完全恢复。1例遗留右侧肢体无力,搀扶下可缓慢行走。术后30d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无手术患者死亡。结论: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症状性脑血管狭窄技术可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作为该类患者预防中风的选择,值得进一步研究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弓上颅外动脉狭窄 被引量:2
10
作者 戴炯 李善泉 +7 位作者 万杰清 王勇 施国文 冯智英 徐群 王智樱 董青 陈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63-766,共4页
目的 总结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弓上颅外动脉狭窄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3年2月~2005年8月,应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弓上颅外动脉狭窄46例。结果治疗狭窄动脉共48根,技术上全部成功,狭窄程度由原来的(65.2±... 目的 总结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弓上颅外动脉狭窄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3年2月~2005年8月,应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弓上颅外动脉狭窄46例。结果治疗狭窄动脉共48根,技术上全部成功,狭窄程度由原来的(65.2±10.9)%下降至(9.6±4、6)%,无一例死亡,围手术期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3例(6.5%),随访(8.0±6.1)个月,颈部动脉超声检查无再狭窄发生。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弓上颅外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上颅外动脉狭窄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脑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8
11
作者 周君 周斌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15期46-48,共3页
对66例脑动脉狭窄患者在全脑血管造影(DSA)基础上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术后DSA评价完全成功,血管狭窄明显改善。9例术中、术后出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2例术后穿刺部位皮下血肿,1例发生假性动脉瘤,1例发生脑过度灌注综合征和颅... 对66例脑动脉狭窄患者在全脑血管造影(DSA)基础上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术后DSA评价完全成功,血管狭窄明显改善。9例术中、术后出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2例术后穿刺部位皮下血肿,1例发生假性动脉瘤,1例发生脑过度灌注综合征和颅内出血,均经对症治疗及护理后病情好转,住院12~24d出院。随访无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提出对患者进行术前心理疏导,体位训练和生活技能培训,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加强术中、术后监测和护理,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重视出院指导及随访有助于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狭窄 全脑血管造影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放射治疗 介入性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疗效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蒋世杰 舒亚梅 +1 位作者 李琳琳 帅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1581-1582,共2页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围术期及随访期间血浆炎性因子表达与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连波 刘一娜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4期352-354,共3页
目的观察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接受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围术期及随访期间血浆炎性因子的表达与意义。方法选择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颈内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54例为支架治疗组,分别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另有32例同期住院未接受支架术治... 目的观察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接受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围术期及随访期间血浆炎性因子的表达与意义。方法选择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颈内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54例为支架治疗组,分别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另有32例同期住院未接受支架术治疗的同病患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围术期不同时间点及随访期间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采样时间A期代表造影或导管插入前1d,B期代表术后6h(支架治疗组)或诊断性造影后6h(对照组),C~I期分别代表支架治疗组支架置入后12h、24h、48h、72h、1个月和6个月或对照组造影后相同时段。结果两组患者A期hs-CRP和IL-6水平分布接近(均P>0.05),支架治疗组B~I期采样时间点血浆hs-CRP和IL-6水平均高于A期和对照组同期(P<0.05~0.01)。支架治疗组患者术后6个月经影像学检查证实发生再狭窄患者21例(38.89%),其血浆hs-CRP和IL-6水平分布A~F期与支架术后无再狭窄患者接近(均P>0.05),但G期和I期均高于后者(均P<0.05~0.01)。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可导致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围术期血浆IL-6和hs-CRP水平增高,而且上述指标随访期间高表达是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外动脉狭窄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围术期/随访 白细胞介素-6 高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玲 《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9期25-26,共2页
回顾性总结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3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护理,提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后全面、连续、动态观察神经系统的临床症状,加强体位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放射学 介入性 护理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外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被引量:1
15
作者 贾香丽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540-540,共1页
关键词 颅内外动脉狭窄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护理体会 围手术期 血管内支架成型术 缺血性中风 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英文)
16
作者 刘建民 黄清海 +4 位作者 邓本强 洪波 许奕 张永巍 张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284-1287,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起始段症状性狭窄的可行性和近期疗效。 方法 :将球囊扩张性支架通过椎动脉起始段狭窄部位 ,扩张球囊释放支架使狭窄部位恢复正常管径。结果 :18例药物治疗无效的表现为后循环缺血症状的患者 ,均...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起始段症状性狭窄的可行性和近期疗效。 方法 :将球囊扩张性支架通过椎动脉起始段狭窄部位 ,扩张球囊释放支架使狭窄部位恢复正常管径。结果 :18例药物治疗无效的表现为后循环缺血症状的患者 ,均成功地采用支架成形术 ,术前术后平均狭窄程度分别为 72 .5 %和 13.3%。临床随访 3~ 15个月 ,15例症状完全缓解 ,2例好转 ,1例症状无改善。血管造影随访 3~ 12个月无 1例发生内膜撕裂或血栓栓塞形成 ,未发现有再狭窄及内膜过度增生。结论 :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近期疗效令人满意 ,但需要有长期的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症状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可行性 近期疗效 球囊扩张性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疗效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文广 万里 +7 位作者 任建庄 陈鹏飞 王家兴 毕永华 韩新巍 段旭华 李应敬 许琳惠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18-423,共6页
目的:评价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ISMAD)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经CTA及DSA明确诊断的11例ISMA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Yun分型,其中Ⅱa型5例,Ⅱb型5例,Ⅲ型1例。所有患者均行肠... 目的:评价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ISMAD)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经CTA及DSA明确诊断的11例ISMA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Yun分型,其中Ⅱa型5例,Ⅱb型5例,Ⅲ型1例。所有患者均行肠系膜上动脉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术后继续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结果:11例患者均成功植入支架,其中单层裸支架植入3例,双层裸支架植入7例,覆膜支架植入1例,所有病例术后20 d内症状完全消失。随访时间3~24个月,期间未见症状复发,肠系膜上动脉CTA显示假腔消失,支架内血流通畅;其中2例双层裸支架植入患者出现支架内狭窄,狭窄率均<30%。结论: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ISMAD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夹层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联合溶栓治疗对主髂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踝肱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牛国浩 钱俊甫 李书旺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51-354,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PTA)联合溶栓治疗对主髂动脉狭窄或闭塞(ASOD)患者踝肱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06至2015-06期间我院确诊治疗的ASOD患者10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传统外科手术治疗组和PTA联合溶栓治疗组,每组50例。结...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PTA)联合溶栓治疗对主髂动脉狭窄或闭塞(ASOD)患者踝肱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06至2015-06期间我院确诊治疗的ASOD患者10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传统外科手术治疗组和PTA联合溶栓治疗组,每组50例。结果:PTA联合溶栓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组,传统外科手术治疗组和PTA联合溶栓治疗组术后踝肱指数、步行距离明显高于术前,PTA联合溶栓治疗组术后踝肱指数、步行距离明显高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传统外科手术治疗组和PTA联合溶栓治疗组1、2、3年累积通畅率、保肢率基本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外科手术比较,PTA联合溶栓治疗ASOD也具有良好的远期疗效,且可有效减少患者手术创伤及并发症,有利于患者身体恢复及提高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溶栓 主髂动脉闭塞 踝肱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保护伞在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9
作者 洪波 刘建民 +5 位作者 许奕 赵文元 黄清海 辛涛 张珑 张鑫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295-1297,共3页
目的 :分析血栓保护伞应用于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效果。 方法 :19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时采用血栓保护伞 ,首先将血栓保护伞通过狭窄部位并释放 ,然后进行支架成形术 ,观察手术期脑栓塞发生情况 ,大体观察回收支架。结果 :1... 目的 :分析血栓保护伞应用于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效果。 方法 :19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时采用血栓保护伞 ,首先将血栓保护伞通过狭窄部位并释放 ,然后进行支架成形术 ,观察手术期脑栓塞发生情况 ,大体观察回收支架。结果 :19例血栓保护伞放置及支架成形均成功实施 ,回收的保护伞中 13个发现碎片组织 ,无手术死亡及血栓栓塞并发症 ,临床短期随访无脑缺血事件发生。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 颈动脉狭窄 血栓保护伞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脑卒中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在肝移植(LT)术后静脉流出道阻塞(VOO)患者中的应用并附长期随访报告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华 王建华 +2 位作者 刘嵘 钱晟 路会林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1-116,共6页
目的评估经皮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肝移植(liver transplantation,LT)术后静脉流出道阻塞(venous outflow obstruction,VOO)患者的近期与远期疗效,总结相关介入处理经验。方法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1例L... 目的评估经皮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肝移植(liver transplantation,LT)术后静脉流出道阻塞(venous outflow obstruction,VOO)患者的近期与远期疗效,总结相关介入处理经验。方法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1例LT术后VOO患者的介入处理方式和长期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VOO患者中,下腔静脉狭窄16例次,肝静脉狭窄9例次。21例患者均采用经皮血管球囊扩张联合自膨式支架植入。术前跨狭窄压力梯度为3~31 cmH2O,平均(12.7±8.3)cmH2O,术后压力梯度为0~5 cmH2O,平均(2.2±1.5)cmH2O。技术成功率及临床成功率均为100%,与介入操作相关并发症1例。下腔静脉及肝静脉1、3、5和10年通畅率分别为100%、100%、100%和95%。结论经皮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LT术后VOO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可获得良好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可作为LT术后VOO的首选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LT) 静脉流出道阻塞(VOO) 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介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