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9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的诊疗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陈一天 陈龙邦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207-209,214,共4页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罕见亚型,以血管腔内淋巴瘤细胞异常增殖、高度侵袭性、致死率高为主要特点。其临床表现在东西方不同地区间是有差别的。免疫表型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起重要作用。CHOP方案化疗联合利妥昔单抗(r...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罕见亚型,以血管腔内淋巴瘤细胞异常增殖、高度侵袭性、致死率高为主要特点。其临床表现在东西方不同地区间是有差别的。免疫表型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起重要作用。CHOP方案化疗联合利妥昔单抗(rituximab)治疗可以提高生存率,大剂量化疗(HDC)并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的强化治疗可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炳权 罗丽花 +1 位作者 张婉仪 罗枫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10期223-225,共3页
通过1例血管大B细胞淋巴瘤的病例中的经验教训,探讨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的诊断及治疗的v现状。分析我科室1例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病例,并结合相关资料总结目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患者在获取病理学检查报告后,未及时进行治疗,半月... 通过1例血管大B细胞淋巴瘤的病例中的经验教训,探讨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的诊断及治疗的v现状。分析我科室1例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病例,并结合相关资料总结目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患者在获取病理学检查报告后,未及时进行治疗,半月内在家中死亡。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上较为罕见,发病隐匿,病情进展较快,需要加强重视,提高该病的诊疗水平,局部组织活检可以做出准确诊断,及时治疗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 病理学 治疗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1例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红华 王全顺 +4 位作者 王书红 赵瑜 黄文荣 李向红 于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5-16,32,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VLBCL)的诊治。方法报告经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1例女性IVLBCL患者的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经肺活检及肾脏活检病理诊断为IVLBCL。经过R-CHOP方案6个疗程治疗后取得完全缓解,再经R-CHOPE... 目的探讨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VLBCL)的诊治。方法报告经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1例女性IVLBCL患者的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经肺活检及肾脏活检病理诊断为IVLBCL。经过R-CHOP方案6个疗程治疗后取得完全缓解,再经R-CHOPE方案1个疗程并动员采集自体外周血干细胞,行R-CBV方案为预处理方案的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之后用利妥昔单抗巩固及维持治疗。术后随访25个月,患者持续完全缓解状态。结论本例IVLBCL患者采用R-CHOP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及利妥昔单抗巩固维持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b细胞 诊断 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的诊治
4
作者 魏小娟 李文瑜 《循证医学》 CSCD 2012年第5期317-320,共4页
疾病的正确诊断和合理治疗是患者和医务工作者共同的心愿。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中心,吴一龙教授指导临床医生应用循证医学理论进行肿瘤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开展临床病例讨论。讨论会上各学科共同围绕一个病例或一个病种进行会诊,临床... 疾病的正确诊断和合理治疗是患者和医务工作者共同的心愿。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中心,吴一龙教授指导临床医生应用循证医学理论进行肿瘤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开展临床病例讨论。讨论会上各学科共同围绕一个病例或一个病种进行会诊,临床、病理、B超、放射影像等资料齐全,除相关科室提前准备的中心性发言外,到会人员各抒己见,气氛热烈。参会人员受益匪浅,提高了对疑难病例的诊治水平。为了将他们的诊治经验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临床医生获益,我刊开辟“循证病例讨论”栏目,希望广大医务工作者关注此栏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 循证医学 病例讨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脊髓病变为首发表现的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5
作者 于一娇 杜娟 +4 位作者 李薇 蔡艺灵 朱琳 路冬煦 刘丽 《临床荟萃》 CAS 2020年第8期740-744,共5页
我院收治以脊髓病变为首发表现,并经立体定向脑穿刺活检明确的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ntravascular large B-cell lymphoma,IVLBCL)患者1例,诊断过程复杂,早期经甲基泼尼松龙及丙种球蛋白治疗后脊髓病灶缩小,颅内病灶变化多端,症状反复,... 我院收治以脊髓病变为首发表现,并经立体定向脑穿刺活检明确的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ntravascular large B-cell lymphoma,IVLBCL)患者1例,诊断过程复杂,早期经甲基泼尼松龙及丙种球蛋白治疗后脊髓病灶缩小,颅内病灶变化多端,症状反复,进行性加重,最终行脑穿刺活检明确诊断,在病程4个月时死亡。对诊断不明确及治疗效果不佳的脊髓病变,需保持较高警醒,最大限度地进行组织活检,以防进入诊断陷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炎 淋巴 b细胞 中枢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患者继发心力衰竭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的建立
6
作者 王娜 张飞彦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98-102,共5页
目的:构建个体化预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患者继发心力衰竭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2年7月于江苏省人民医院化疗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统计患者化疗期间的心力衰竭发生情况,采用单因... 目的:构建个体化预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患者继发心力衰竭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2年7月于江苏省人民医院化疗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统计患者化疗期间的心力衰竭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相关影响因素,并建立列线图模型。结果:379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有41例在化疗期间发生心力衰竭,发生率10.8%。化疗总周期≥5期、低血红蛋白水平和BNP≥100 pg/mL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患者继发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P<0.05),使用多柔比星脂质体和右丙亚胺是其保护因素(P<0.05)。模型验证结果显示,C-index为0.870(95%CI:0.845~0.895),校准曲线趋近于理想曲线,AUC为0.876(95%CI:0.842~0.901)。结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患者继发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较多,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有助于优化护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化疗 心力衰竭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力辨治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经验
7
作者 苏雪雪 徐力 《国医论坛》 2025年第2期56-59,共4页
徐力教授认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病机为本虚标实,脾肾亏虚为本,湿热痰瘀毒为标。提出“三段六辨”抗癌模式。治疗上采用三段分期,即辅助治疗期、维持治疗期、姑息治疗期,根据疾病的各个阶段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结合六辨原则,... 徐力教授认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病机为本虚标实,脾肾亏虚为本,湿热痰瘀毒为标。提出“三段六辨”抗癌模式。治疗上采用三段分期,即辅助治疗期、维持治疗期、姑息治疗期,根据疾病的各个阶段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结合六辨原则,即识别病变部位、病理类型、指标水平、病机特点、证候虚实及兼夹症状,进行精确的DLBCL治疗,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化疗和放疗的不良反应,延长生存期,有效控制病情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三段六辨 徐力 名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泽布替尼一线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观察
8
作者 李俊 胡丽娜 +2 位作者 邱骁 孙熊滨 周继豪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3期156-158,164,共4页
目的 探讨以泽布替尼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深圳市人民医院2020年8月至2024年6月接受泽布替尼联合化疗一线治疗的10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反应、预后以及安全性。... 目的 探讨以泽布替尼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深圳市人民医院2020年8月至2024年6月接受泽布替尼联合化疗一线治疗的10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反应、预后以及安全性。结果 10例患者中位年龄61.5岁(39~86岁),女性为主(8例),8例(80%)起病时存在结外侵犯。所有患者接受泽布替尼联合化疗的一线治疗,10例患者治疗中期评估显示,8例CR,1例PR,1例PD。一线治疗结束评估显示:9例CR,1例原中期评估PD患者因新冠死亡。所有患者CR率和ORR率均为90%。中位随访15.7(95%CI 11.5~19.9)个月,9例CR患者中,1例患者在缓解状态下因感染新冠死亡;其他8例患者仍持续无病生存中。安全性可控且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 泽布替尼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疗效肯定且安全性好,值得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泽布替尼 一线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和血小板计数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关系分析
9
作者 余桂芝 《中国医学工程》 2025年第1期112-115,共4页
目的 分析血小板计数(PLT)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23年6月在河南省信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78例患有DLBCL的患者作为病例组,招募同期同年龄段且性别匹配的100例健康... 目的 分析血小板计数(PLT)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23年6月在河南省信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78例患有DLBCL的患者作为病例组,招募同期同年龄段且性别匹配的100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确定RDW和PLT的最佳临界值,根据临界值对病例组进行分组,比较两组之间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前向选择法的Cox分析对病例组的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的独立临床因素进行多变量分析。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DLBCL患者的RDW和单核细胞绝对计数升高,淋巴细胞绝对计数、血红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降低(P<0.05)。RDW>14.36%与东部合作肿瘤学组表现状态较差、淋巴结外疾病部位较多、B症状、骨髓受累、Ann Arbor分期较高、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升高和国际预后指数评分(IPI)升高显著相关。PLT≤126.61×10^(9)/L的患者与Ann Arbor分期较高、淋巴结外疾病部位较多、LDH升高和B症状之间有相关性。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Ann Arbor分期较晚、RDW较高和PLT较低是DLBCL患者OS和P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高RDW和低PLT水平是DLBCL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细胞分布宽度 血小板计数 血液学指标 预后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表面CD3^(-)CD20^(+)血管免疫母细胞T淋巴瘤1例
10
作者 柯娟玉 陈雷 +5 位作者 李少波 余晓红 黄婷婷 李清 陈思平 汤希 《临床检验杂志》 2025年第3期238-240,共3页
该文报道了1例特殊免疫表型的血管免疫母细胞T淋巴瘤患者的诊疗过程。患者74岁,男性,因“下肢水肿”就诊,外周血涂片可见胞浆空泡状的异常淋巴细胞,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显示,异常T淋巴细胞跨系表达B淋巴细胞标志——CD20,且丢失T淋巴细胞... 该文报道了1例特殊免疫表型的血管免疫母细胞T淋巴瘤患者的诊疗过程。患者74岁,男性,因“下肢水肿”就诊,外周血涂片可见胞浆空泡状的异常淋巴细胞,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显示,异常T淋巴细胞跨系表达B淋巴细胞标志——CD20,且丢失T淋巴细胞标志——膜表面CD3(mCD3)。后续结合病理活检、染色体分析及分子生物学分析等综合检查,确诊为血管免疫母细胞T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T淋巴瘤少见且预后差,病理活检为诊断金标准,但存在局限性。该案例证实,外周血形态学联合流式细胞学适用于早期、低创伤性筛查血管免疫母细胞T淋巴瘤,针对如跨系表达CD20这类特殊免疫表型开展靶向治疗,有望为该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免疫母细胞T淋巴 CD3 CD20 诊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对乙肝病毒再激活的影响
11
作者 王梦洁 胡建达 《北方药学》 2025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对乙肝病毒再激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228例B-NHL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R-CHOP方案化疗。其中,105例患者接受恩替卡韦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对乙肝病毒再激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228例B-NHL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R-CHOP方案化疗。其中,105例患者接受恩替卡韦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预防组),123例患者仅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未预防组)。比较两组患者乙肝病毒再激活的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ALT、AST、GGT、TBIL)的变化。结果:228例B-NHL患者中,有86.8%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HBV)。其中,7.89%曾感染乙肝病毒患者出现病毒再激活。预防性抗病毒治疗患者的再激活率为5.71%,显著低于未预防组的12.90%(P<0.05)。抗病毒治疗2周后,患者肝功能指标(ALT、AST、GGT、TBIL)显著改善(P<0.05)。结论:B-NHL患者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存在乙肝病毒再激活的风险,而在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前预防性应用抗病毒治疗方法可降低乙肝病毒再激活风险,且乙肝病毒再激活后抗病毒干预也有利于改善患者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 利妥昔单抗 乙肝病毒再激活 抗病毒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参数MRI鉴别鼻腔鼻窦嗅神经母细胞瘤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价值
12
作者 王媛 于文玲 +1 位作者 李婷 杨本涛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7期426-430,共5页
目的探讨MRI多参数在鉴别嗅神经母细胞瘤(olfactory neuroblastoma,ONB)和鼻腔鼻窦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ion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中的价值。方法34例鼻腔鼻窦ONB和29例DLBCL患者治疗前行MRI检查。MRI评估指标包括常规征像... 目的探讨MRI多参数在鉴别嗅神经母细胞瘤(olfactory neuroblastoma,ONB)和鼻腔鼻窦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ion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中的价值。方法34例鼻腔鼻窦ONB和29例DLBCL患者治疗前行MRI检查。MRI评估指标包括常规征像和半定量参数。连续变量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秩和检验,分类变量比较采用χ^(2)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用于识别最有诊断能力的MRI指标。结果ONB T2WI呈等稍高信号,累及嗅裂,易形成颅内肿块(P=0.004);DLBCL T2WI呈等略低信号(P<0.001),常累及上颌窦、眼眶(P<0.001,P=0.024)。ONB的鼻甲外移、边缘分叶征较DLBCL多见(P=0.001,P=0.004)。ONB的ADC_(ave)值更高(P<0.001),CI_(max)、WR更大(P<0.001、P=0.011),TTP小(P=0.003),TIC曲线流出型更多(P=0.022)。Logistic回归显示部位(累及嗅裂或上颌窦)、T2WI信号、ADC0.82值及以TTP52是鉴别ONB和DLBCL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MRI的多参数联合有助于鉴别鼻腔鼻窦ONB和DLB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大b细胞 磁共振成像 嗅神经母细胞 鼻腔鼻窦淋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
13
作者 李丛辉 罗红缨 +1 位作者 王健 邝学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4期169-170,共2页
患者女,54岁。右上腹疼痛伴肩背部放射疼5个月。外院CT检查提示肝右叶恶性肿瘤。腹部检查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乳酸脱氢酶589.9 U/L,C反应蛋白123.1 mg/L,血沉53 mm/h。超声检查显示右肝体积增大,包膜完整,表面光滑,肝S5、8段可见低回... 患者女,54岁。右上腹疼痛伴肩背部放射疼5个月。外院CT检查提示肝右叶恶性肿瘤。腹部检查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乳酸脱氢酶589.9 U/L,C反应蛋白123.1 mg/L,血沉53 mm/h。超声检查显示右肝体积增大,包膜完整,表面光滑,肝S5、8段可见低回声占位,大小约107 mm×81 mm×89 mm,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边界清晰,边缘光滑,内部可见不规则斑片状低回声及条索状强回声,呈网格状(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超声检查 超声微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PLT、ALC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的关系研究
14
作者 邹思平 王畅 林剑扬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10期131-132,共2页
目的分析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淋巴细胞绝对值(absolute lymphocyte count,ALC)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3月-2023年2月收治的DLBCL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DLBCL组)... 目的分析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淋巴细胞绝对值(absolute lymphocyte count,ALC)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3月-2023年2月收治的DLBCL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DLBCL组),另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人群7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DLBCL组和对照组血清PLT、ALC水平;根据1年随访结果将85例DLBCL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并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和血清PLT、ALC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DLBCL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DLBCL组PLT、A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5例DLBCL患者1年预后中,预后良好者62例、预后不良者23例,不同预后者性别、年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临床Ⅲ/Ⅳ期者占比、IPI评分≥2分者占比、PLT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患者ALC水平均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临床Ⅲ/Ⅳ期、IPI评分≥2分、PLT水平上升、ALC水平下降均是影响DLBCL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PLT、ALC水平变化与DLBCL患者预后密切,通过检测PLT、ALC水平,能为临床评估DLBCL预后不良提供可靠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计数 淋巴细胞绝对值 弥漫大b细胞淋巴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SIRT1、sICAM-1及PD-L1联合检测对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的评估效能
15
作者 刘帅 宋海容 段昱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6期2922-2926,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及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联合检测对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评估效能。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 目的探讨血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及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联合检测对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评估效能。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84例难治DLBC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后1个月的疾病状态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57例)和预后不良组(27例),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SIRT1、sICAM-1及PD-L1水平;分析血清SIRT1、sICAM-1及PD-L1水平与患者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血清SIRT1、sICAM-1及PD-L1水平对难治DLBCL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结果预后不良组血清SIRT1、sICAM-1及PD-L1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SIRT1、sICAM-1及PD-L1水平是影响难治性DLBCL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结果显示,血清SIRT1、sICAM-1及PD-L1单独及三者联合预测难治性DLBCL患者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851、0.843、0.924、0.980,且三者联合的预测价值高于单独预测(P<0.05)。结论血清SIRT1、sICAM-1及PD-L1水平可作为难治DLBCL患者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且三者联合检测的效能优于单项检测,对指导临床治疗及监测疾病进展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 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CRP、TNF-α水平的影响探讨
16
作者 刘冬梅 于富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7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92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治疗,观察组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92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治疗,观察组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验指标[CRP、TNF-α、糖类抗原125(CA125)]、生活质量、免疫功能(CD^(3+)、CD^(4+)、CD^(8+)以及CD^(4+)/CD^(8+))。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1.74%,高于对照组的50.00%(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4.01±2.36)mg/L、TNF-α(18.54±8.32)pg/ml、CA125(26.41±2.25)U/ml均低于对照组的(6.25±2.36)mg/L、(26.93±7.25)pg/ml、(34.21±3.58)U/ml(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74%,与对照组的30.43%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卡氏功能状态量表(KPS)评分(83.79±7.84)分高于对照组的(73.78±6.89)分,美国东部肺肿瘤协会组体力状况量表(ZPS)评分(0.93±0.27)分低于对照组的(1.43±0.31)分(P<0.05)。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CD^(3+)、CD^(4+)以及CD^(4+)/CD^(8+)水平均更高,CD^(8+)水平更低(P<0.05)。结论弥散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能够获得更显著的疗效,可促进CRP、TNF-α、CA125水平降低,保护患者免疫功能,且有着较高的用药安全性,可以在临床推广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化疗 弥漫大b细胞淋巴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17
作者 吴春农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8期26-28,共3页
目的:分析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DLBCL患者127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预后结果,比较患者相关资料,分析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随访2年... 目的:分析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DLBCL患者127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预后结果,比较患者相关资料,分析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随访2年,127例DLBCL患者存活92例(72.44%),死亡35例(27.56%),分别纳入存活组和死亡组。死亡组合并症>2种、结外器官受累数量≥2处、骨髓受累、Ann Arbor分期Ⅲ~Ⅳ期、化疗后未达完全缓解占比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症>2种、结外器官受累数量≥2处、骨髓受累、Ann Arbor分期Ⅲ~Ⅳ期、化疗后未达完全缓解为DLBC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影响DLBCL患者预后的因素较为复杂,临床应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预后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前^(18)F-FDG PET/CT影像组学特征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评估中的增益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孟晓琳 潘越 +3 位作者 崔景景 孙树伟 周晖 王瑞民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9-276,共8页
目的探讨治疗前^(18)F-FDG PET/CT影像组学特征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的预后评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经病理证实为DLBCL且治疗前行^(18)F-FD... 目的探讨治疗前^(18)F-FDG PET/CT影像组学特征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的预后评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经病理证实为DLBCL且治疗前行^(18)F-FDG PET/CT的135例患者,以8∶2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再以8∶2将训练集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进行模型构建。半自动勾画患者淋巴瘤病灶作为感兴趣区并提取特征,利用单因素COX及最小绝对收缩选择算子回归进行特征筛选,获得系数非零的影像组学特征并用其权重系数计算每例患者的影像组学得分(Radscore),分析Radscore对PFS和OS的预测价值。使用传统预后指标(代谢参数和临床因素)、Radscore及两者联合分别建立3种模型。通过C-index、时间依赖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决策曲线评估各模型预测效能。最后基于最佳模型绘制列线图,利用校准曲线验证列线图效能。结果联合模型对3、5年PFS及OS预测效能优于传统预后指标模型和Radscore模型(Z=0.9621~2.2539,P均<0.05)。决策曲线显示,联合模型获得最大临床净增益。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的预测值与实际观察值一致性均良好。结论Radscore是预测DLBCL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联合模型对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方案制订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 氟脱氧核糖F18 影像组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血管瘤组织中微小RNA-130a、B淋巴细胞瘤-2的表达观察 被引量:4
19
作者 高培培 张兰成 +2 位作者 朱光辉 卢彬 张数青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18期19-22,共4页
目的观察婴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组织中微小RNA(micro RNA,miR)-130a、B淋巴细胞瘤-2(Bcl-2)的表达变化。方法 33例IH患者,其中增殖期17例、退化期16例,留取IH组织、瘤旁正常皮肤组织。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IH组织、... 目的观察婴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组织中微小RNA(micro RNA,miR)-130a、B淋巴细胞瘤-2(Bcl-2)的表达变化。方法 33例IH患者,其中增殖期17例、退化期16例,留取IH组织、瘤旁正常皮肤组织。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IH组织、瘤旁正常皮肤组织中miR-130a和Bcl-2 mRNA,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H组织、瘤旁正常皮肤组织BCl-2蛋白,分析IH组织miRNA-130a、Bcl-2 mRNA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IH组织、瘤旁正常皮肤组织中miR-130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71±1.23、 0.87±0.21,退化期、增殖期IH组织miRNA-130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68±1.40 、3.72±1.63;IH组织及瘤旁正常皮肤组织Bcl-2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213±0.272 、0.614±0.22,退化期、增殖期IH组织Bcl-2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分别为3.68±1.40 、 3.72 ±1.63,与瘤旁正常皮肤组织比较,退化期、增殖期IH组织miRNA-130a及Bcl-2 mRNA相对表达量均升高( P 均<0.05)。与瘤旁正常皮肤组织比较,IH组织Bcl-2蛋白光密度值和阳性面积率均升高( P 均<0.05);与退化期IH组织、瘤旁正常皮肤组织比较,增殖期IH组织Bcl-2蛋白光密度值和阳性面积率均升高( P 均<0.05)。IH组织中miR-130a 与Bcl-2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 r =0.451, P =0.008)。结论IH组织miR-130a、Bcl-2 mRNA及蛋白表达均升高,增殖期IH组织Bcl-2蛋白表达高于退化期。miR-130a、Bcl-2可能协同促进IH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微小RNA-130a b淋巴细胞-2 血管 婴儿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CR模式护理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患者遵医行为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晓 张聪丽 张霞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562-565,共4页
目的 观察延续性护理和随访管理(4CR)模式护理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化疗患者遵医行为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DLBCL化疗患者,用随机数表法纳为研究组(50例)与对照组(50... 目的 观察延续性护理和随访管理(4CR)模式护理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化疗患者遵医行为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DLBCL化疗患者,用随机数表法纳为研究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接受4CR模式护理。比较两组遵医行为、焦虑量表(SDS)、抑郁量表(SAS)、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分,并统计干预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遵医行为、QLQ-C30评分较干预前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SAS、SDS评分较干预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00%,低于对照组的28.00%(P<0.05)。结论 4CR模式护理能显著提高DLBCL化疗患者的遵医行为,同时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降低化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性护理 随访管理 弥漫大b细胞淋巴 遵医行为 心理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