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肥胖类型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的关系:基于不同性别的中年居民 被引量:1
1
作者 潘姚佳 傅方琳 +3 位作者 韩正 孙梦 顾怀聪 王为强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2285-2293,共9页
背景 心血管代谢性共病(CMM)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共病聚集模式之一,增加了我国居民致残及死亡的风险。胰岛素抵抗及肥胖与心血管代谢性疾病(CMD)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目前多项研究已经证实了肥胖与多种CMD具有相关性。不同性别、不同肥胖... 背景 心血管代谢性共病(CMM)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共病聚集模式之一,增加了我国居民致残及死亡的风险。胰岛素抵抗及肥胖与心血管代谢性疾病(CMD)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目前多项研究已经证实了肥胖与多种CMD具有相关性。不同性别、不同肥胖类型居民发生CMM是否具有差异,目前尚不明确。目的 基于安徽省不同性别的中年居民,探讨其肥胖类型与CMM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对象来源于2017—2021年在安徽省开展的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共10个项目点,对12个县市的社区居民进行调查,最终纳入70 812名中年(45岁≤年龄<65岁)常住居民作为研究对象,由经过专项培训的调查员对受试者进行调查,主要调查的内容包括一般信息(年龄、性别、吸烟、饮酒、是否在婚、是否为高中及以上学历、是否为农民)、疾病史(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脑卒中、血脂异常)、体格检查(身高、体质量、腰围)、实验室检查(血糖、血脂)。按照性别分为男女两组,再分别分为非肥胖、周围型肥胖、中心型肥胖、复合型肥胖不同肥胖亚组,构建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究男女两组CMM的发生情况及不同肥胖亚组与CMM的关系,采用R软件中的Z检验比较男女两组不同肥胖亚组间的效应值差异。结果 共纳入男26 726例,女44 086例。总人群CMM的患病率为14.6%(10 361/70 812),男、女性人群CMM患病率分别为16.6%(4 445/26 726)、13.4%(5 916/44 086)。安徽省中年居民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脑卒中、血脂异常患病率分别为27.0%、7.8%、0.5%、2.5%、29.5%。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在调整年龄、吸烟、饮酒、是否在婚、是否高中及以上学历、是否为农民后,相较非肥胖亚组,外周型肥胖亚组、中心型肥胖亚组、复合型肥胖亚组发生CMD的高危风险依次增加(OR=1.665,95%CI=1.599~1.734;OR=1.788,95%CI=1.656~1.930;OR=3.020,95%CI=2.913~3.131;P<0.05)。在男性人群中,与非肥胖亚组相比,周围型肥胖、中心型肥胖、复合型肥胖亚组发生CMM的风险增加[OR(95%CI)分别为2.008(1.822~2.213)、2.281(1.875~2.774)、4.137(3.799~4.504)],而在女性人群中分别为1.574(1.443~1.717)、1.727(1.509~1.976)、2.916(2.721~3.1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Z检验结果显示,男女两组在外周型肥胖、中心型肥胖、复合型肥胖3个亚组之间OR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调整了血脂等相关指标后,男性与女性人群外周型肥胖、中心型肥胖、复合型肥胖亚组发生CMM的风险依次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与女性人群复合型肥胖亚组发生CMM的风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58,P<0.05)。结论 安徽省中年不同肥胖类型居民发生CMM的风险不同,复合型肥胖居民发生CMM的风险最高,其次为中心型肥胖。男性人群中年复合型肥胖居民发生CMM的风险较女性更高,应该重点关注此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疾病 肥胖症 血管代谢性共病 血管代谢性疾病 肥胖类型 性别因素 安徽省 复合型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力活动经年变化对中老年人体质健康和心血管代谢风险的影响——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数据分析
2
作者 赵晓光 刘冬雪 +1 位作者 王进 张洪军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64,共9页
目的:探究体力活动经年变化对中老年人体质健康和心血管代谢风险的影响,以期为体力活动促进健康老龄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831名中老年人受试者,使用体力活动问卷调查他们的体力活动情况,并根据4年间的体力活动变化情况将... 目的:探究体力活动经年变化对中老年人体质健康和心血管代谢风险的影响,以期为体力活动促进健康老龄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831名中老年人受试者,使用体力活动问卷调查他们的体力活动情况,并根据4年间的体力活动变化情况将其分为持续活跃组(AA组,n=1367)、开始活跃组(IA组,n=455)、开始不活跃组(AI组,n=553)和持续不活跃组(II组,n=456)。使用呼气流量峰值、握力、2.5米步行时间和5次坐椅站立测试来反映体质健康水平。通过测量身体质量指数、腰围、血压、甘油三酯(TG)、血糖(Glu)、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来反映心血管代谢风险。结果:(1)AA组、IA组和AI组的呼气流量峰值、2.5米步行时间和5次坐椅站立均优于II组(P<0.05),AA组的所测体质健康指标值全部优于AI组(P<0.05),未观测到IA组和AI组的体质健康指标有显著差异;(2)AA组的腰围、收缩压、HDL-C、LDL-C和Glu测量值优于II组(P<0.05),AI组的腰围、LDL-C和Glu测量值优于II组(P<0.05),未发现任何心血管代谢风险指标在IA组与II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3)体力活动经年变化是心血管代谢指标聚集的独立影响因素。AA组中老年人心血管代谢指标聚集的风险低于II组(OR=0.59,95%CI:0.42-0.83,P<0.05)。结论:(1)体力活动持续活跃有助于中老年人保持较高的体质健康水平和较低的心血管代谢风险;(2)体力活动由不活跃到开始活跃后,中老年人体质健康各项指标全面改善,但心血管代谢风险指标变化不显著;(3)体力活动由活跃到开始不活跃后,由于前期体力活动促健康效应的存续,虽然中老年人体质健康水平开始下降以及心血管代谢风险增加,但都明显优于持续不活跃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人 体力活动 体质健康 血管代谢风险 血管代谢指标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心血管代谢性疾病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发展轨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范佳宁 陈洁婷 +2 位作者 王梓琪 范津赫 井明霞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23-932,共10页
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我国慢性病负担明显加剧,其中大部分患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血管代谢性疾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作为主观评价指标,能够反映慢性病患者生理健康水平与心理健康状态。目前有关心血管代谢性疾... 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我国慢性病负担明显加剧,其中大部分患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血管代谢性疾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作为主观评价指标,能够反映慢性病患者生理健康水平与心理健康状态。目前有关心血管代谢性疾病患者的HRQoL研究主要集中在影响因素及其现状评估,然而,相较于对HRQoL静态现状的研究,对其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趋势的研究稍显不足。目的分析中老年心血管代谢性疾病患者HRQoL的发展轨迹及其影响因素,并探讨各影响因素的贡献程度,为提高心血管代谢性疾病患者HRQoL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现场调查的时间序列数据,本研究于2016年(T0)采用典型抽样方法选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某师3个城市社区和周边的2个团场社区进行基线调查,随机抽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或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并分别在2017年(T1)、2018年(T2)、2019年(T3)和2021年(T4)进行4轮随访调查。基线时期共调查1599例,完成后期4轮随访过程的共有565例,其中高血压389例、糖尿病176例。在排除HRQoL和人口学特征等关键指标缺失的样本后,最终有563例研究对象的数据纳入分析。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个人基本情况、社会心理状况、生活方式、疾病情况以及卫生服务利用5部分内容。采用五级的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5L)对患者的HRQoL进行测量。运用增长混合模型探索异质化HRQoL发展轨迹,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和Shapley值分解进行发展轨迹的影响因素分析和评估。结果本研究共识别3类异质化发展轨迹:显著增长组452例(80.28%)、适度下降组81例(14.39%)和显著衰减组30例(5.33%)。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显著增长组为参照,不进行体育锻炼、生活自理能力受损、健康状况恶化、非城镇职工医保以及对门诊慢性病政策不满意的患者更容易进入适度下降组(P<0.05);不进行体育锻炼以及对门诊慢性病政策满意程度一般的患者更容易进入显著衰减组(P<0.05)。Shapley值分解结果显示,各影响因素对患者HRQoL的预测贡献程度在各类别轨迹组间不同。在显著增长组中,贡献程度较大的影响因素为健康状况变化和生活自理能力;在适度下降组中,贡献程度较大的影响因素为体育锻炼和生活自理能力;在显著衰减组中,对门诊慢性病政策的满意程度在贡献程度分析中排名第一,其次则是体育锻炼。结论心血管代谢性疾病患者HRQoL存在不同的变化轨迹,且不同轨迹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可根据心血管代谢性疾病患者HRQoL变化轨迹及影响因素动态调整干预措施,为其提供更为精准的医疗卫生服务。应重点关注健康状况恶化、生活自理能力受损以及不进行体育锻炼的CMD患者。同时,应开展有关慢性病政策和医疗保险等养老政策的宣传,持续提高门诊慢性病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患者对门诊慢性病政策的满意度,从而进一步改善HRQ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相关生命质量 血管代谢性疾病 EQ-5D-5L量表 中老年人 增长混合模型 影响因素分析 SHAPLEY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八要素评分与心血管代谢疾病发病风险相关性的城乡差异
4
作者 陈占超 刘岩 +3 位作者 房绍红 田伟 王善杰 于波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9-276,共8页
目的:探讨中国成年人生命八要素(LE8)评分与心血管代谢疾病(CMD)发病风险相关性的城乡差异。方法:选取2009~2015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队列18岁以上无CMD的成年人4719名,其中城市地区1909名,农村地区2810名。根据LE8评分的三分位... 目的:探讨中国成年人生命八要素(LE8)评分与心血管代谢疾病(CMD)发病风险相关性的城乡差异。方法:选取2009~2015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队列18岁以上无CMD的成年人4719名,其中城市地区1909名,农村地区2810名。根据LE8评分的三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较低组(<67.5分)、中等组(67.5~77.5分)和较高组(>77.5分)。城市地区的较低组、中等组、较高组分别为780例、564例、565例,农村地区的较低组、中等组、较高组分别为838例、934例、1038例。主要结局为随访期间新诊断的糖尿病、脑卒中和(或)心肌梗死。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LE8与新发CMD风险相关性的城乡差异。结果:LE8评分总分农村地区略高于城市地区(72.9分vs.70.2分,P<0.01)。平均随访(5.86±0.74)年期间,新发CMD176例,其中城市地区67例,农村地区109例。多因素Cox分析显示,在完全调整模型中,相对于城市地区的较高组,农村地区的较低组(HR=1.65,95%CI:1.27~2.15,P=0.001)新发CMD风险增加最多,其次是城市地区的较低组(HR=1.49,95%CI:1.01~2.21,P=0.046)、农村地区的中等组(HR=1.42,95%CI:1.06~1.90,P=0.020)和农村地区的较高组(HR=1.16,95%CI:1.01~1.33,P=0.032)。多变量Cox回归结果显示,城市地区中,与LE8各指标≥70分人群相比,<70分的体重指数(BMI)评分(HR=2.70,95%CI:1.51~4.84,P<0.01)、血糖评分(HR=2.09,95%CI:1.24~3.51,P<0.01)、血压评分(HR=3.73,95%CI:1.69~8.24,P<0.01)增加新发CMD风险;在农村地区中,与≥70分人群相比,<70分的BMI评分(HR=3.92,95%CI:2.43~6.30,P<0.01)、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评分(HR=2.96,95%CI:1.94~4.52,P<0.01)、血糖评分(HR=2.59,95%CI:1.71~3.94,P<0.01)和血压评分(HR=1.85,95%CI:1.18~2.92,P<0.01)增加新发CMD风险。<70分的BMI、血糖、non-HDL-C评分相关的CMD发病风险,在农村地区高于城市地区。结论:尽管农村地区LE8评分略高于城市地区,但较低LE8评分相关的CMD发病风险在农村地区尤其显著。加强农村地区居民心血管健康水平监测和一级预防,对降低我国CMD负担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健康 生命八要素 血管代谢疾病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岁及以上人群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韩正 孙梦 +2 位作者 傅方琳 潘姚佳 王为强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2278-2284,共7页
背景 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加快及多病共存人群的增加,心血管代谢性共病(CMM)的高风险性使其成为研究重点。目前,大部分研究集中于单个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缺乏对CMM整体相关性的探讨。目的 探讨我国中老年人群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TyG)与CM... 背景 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加快及多病共存人群的增加,心血管代谢性共病(CMM)的高风险性使其成为研究重点。目前,大部分研究集中于单个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缺乏对CMM整体相关性的探讨。目的 探讨我国中老年人群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TyG)与CMM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并评估TyG在CMM防治中的作用。方法 研究对象来源于2017—2021年安徽省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人群,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纳入94 455例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计算TyG。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分别探究TyG连续变量和不同四分位数对CMM的影响因素,采用Z检验比较组间的OR值差异。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分析评估潜在的非线性联系,绘制RCS曲线并计算OR=1的分界点。结果 纳入研究对象中CMM组共1 456例(男664例,女792例),非CMM组共92 999例(男38 313例,女54 686例)。男性群体中CMM患者年龄、BMI、平均动脉压(MAP)、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高中及以上学历、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卒中、高血压比例、TyG高于非CMM组,吸烟、饮酒、农民比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非CMM组(P<0.05);女性群体中CMM组年龄、BMI、MAP、FPG、TG、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卒中、高血压比例高于非CMM组,在婚、农民比例、TC、LDL-C、HDL-C低于非CMM组(P<0.05)。分别将男性人群和女性人群按照TyG四分位间距进行分组,男性T1组(TyG 6.90~8.33,n=9 745)、T2组(TyG 8.34~8.67,n=9 744),T3组(TyG 8.68~9.08,n=9 744),T4组(TyG 9.09~11.6,n=9 744);女性F1组(TyG 7.07~8.49,n=13 870),F2组(TyG 8.50~8.82,n=13 870),F3组(TyG 8.83~9.21,n=13 869),F4组(TyG 9.22~11.6,n=13 869)。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了年龄、婚姻、吸烟、饮酒、高中及以上学历、农民、TC、HDL-C、LDL-C、BMI、高血压和MAP后,T4组患者CMM患病为T1组的9.045倍(OR=9.045,95%CI=6.372~13.169,P<0.001),F4组患者CMM患病为F1组的7.442倍(OR=7.442,95%CI=5.576~10.080,P<0.001),Z检验结果显示不同性别OR值的升高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24,P=0.410)。男性TyG每升高1个单位,CMM患病风险升高3.960倍(OR=3.960,95%CI=3.388~4.620,P<0.001),女性TyG每升高1个单位,CMM患病风险升高4.447倍(OR=4.447,95%CI=3.845~5.137,P<0.001)。Z检验结果显示不同性别OR值的升高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16,P=0.224)。RCS结果显示,调整了年龄、婚姻、吸烟、饮酒、高中及以上学历、农民、TC、HDL-C、LDL-C、BMI、高血压和MAP后,不同性别中TyG指数与CMM风险的非线性关系仍然显著(P_(非线性)<0.05),在不同性别中,TyG>8.82时,CMM风险增加,且曲线斜率显著上升。结论 TyG指数与CMM发生风险在不同性别中均密切相关,并具有相似的预测效力。应特别关注TyG>8.82的个体,并采取积极的预防和干预措施,以降低CMM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疾病 慢性病共病 血管代谢性共病 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 胰岛素抵抗 安徽省 横截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重正常人群中身体圆度指数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的相关性研究:三酰甘油葡萄糖乘积指数的中介作用
6
作者 杨菲 韩正 +3 位作者 付晓雅 顾瀚东 顾可羿 王为强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2期2798-2805,共8页
背景由于全球肥胖率的上升,心血管代谢性共病(CMM)的患病率逐年升高。身体圆度指数(BRI)是一种衡量内脏脂肪组织的新型肥胖指标,目前少有学者研究在体重正常人群中BRI与CMM的患病风险。目的探讨在体重正常人群中BRI与CMM高危风险的关系... 背景由于全球肥胖率的上升,心血管代谢性共病(CMM)的患病率逐年升高。身体圆度指数(BRI)是一种衡量内脏脂肪组织的新型肥胖指标,目前少有学者研究在体重正常人群中BRI与CMM的患病风险。目的探讨在体重正常人群中BRI与CMM高危风险的关系,探究三酰甘油葡萄糖乘积(TyG)指数在这种关联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2021年参与安徽省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中BMI处于18.5~23.9 kg/m2的42437名研究对象,经统一培训人员收集人群的一般资料、疾病史和相关生化指标。根据性别和是否患有CMM将研究对象分为男性非CMM组(n=14546)、男性CMM组(n=2741)、女性非CMM组(n=20901)和女性CMM组(n=4249),分别根据不同性别BRI四分位数将其分为4个水平(男,M1、M2、M3、M4;女,F1、F2、F3、F4)。采用Bonferroni法比较不同性别及年龄段人群CMM患病率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BRI四分位水平与CMM患病风险的关系。采用R 4.4.2软件的mediate函数探究在调整协变量后的TyG指数、残余胆固醇(RC)、收缩压在BRI与CMM之间关联的中介效应,并通过medsens函数对TyG指数的中介效应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男性群体中CMM组年龄、学历在高中及以上比例、BMI、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RC、空腹血糖(FPG)、TyG指数、BRI、收缩压、舒张压及患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脏病、脑卒中比例高于非CMM组(P<0.05),吸烟比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非CMM组(P<0.05)。女性群体中CMM组年龄、BMI、TC、TG、LDL-C、RC、FPG、TyG指数、BRI、收缩压、舒张压及患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脏病、脑卒中比例高于非CMM组(P<0.05),学历在高中及以上比例、HDL-C低于非CMM组(P<0.05)。不同性别的BRI四分位水平中CMM患病率、饮酒比例、TC、TG、LDL-C、RC、FPG、TyG指数、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MM的患病率随BRI水平的升高而增加(男P_(趋势)<0.001,女P_(趋势)<0.001)。不同性别和年龄段CMM患病率不同(P<0.001),且CMM人群中≥50岁占比(男89.4%,女91.2%)远高于<50岁(男10.6%,女8.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无论是否调整混杂因素,与BRI M1/F1水平相比,M2/F2、M3/F3、M4/F4水平的CMM患病风险均增加(P<0.001)。在BRI与CMM患病之间关联的中介分析中,调整性别、年龄、学历、吸烟及饮酒等协变量后,TyG指数介导占比(54.62%,95%CI=50.19%~60.00%)高于RC(22.98%,95%CI=20.70%~26.00%)和收缩压(24.05%,95%CI=22.05%~27.00%),明显介导了BRI与CMM患病之间的关联。结论在体重正常的人群中,BRI水平与CMM的患病风险呈正相关,而TyG指数对这种关联起明显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重指数 身体圆度指数 血管代谢性共病 三酰甘油葡萄糖乘积指数 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病人生活方式护理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7
作者 力娜 曾婧晖 +3 位作者 宋凯 张静 杨龙辉 朱瑞芳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646-1653,共8页
目的:探讨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病人生活方式护理领域研究的趋势和热点。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以及Scopus数据库中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病人生活方式护理相关的研究,检索时限为2014年1月1日-2024年8月31日。采用CiteSpace软件分析... 目的:探讨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病人生活方式护理领域研究的趋势和热点。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以及Scopus数据库中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病人生活方式护理相关的研究,检索时限为2014年1月1日-2024年8月31日。采用CiteSpace软件分析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病人生活方式护理领域年发文量变化趋势,采用合作网络共现图分析作者合作情况,采用双图叠加展示期刊间的引用关系,采用文献的共被引分析探讨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病人生活方式影响的知识发展脉络。采用VOSviewer和Pajek软件进行关键词分析,进一步发掘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病人生活方式护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结果: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病人生活方式护理相关文献年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美国是发文量最多的国家,Chang W是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期刊双图叠加展现了在护理和健康2个学科领域的轨迹关系。关键词分析结果表明,cardiovascular diseases、obesity、physical activity、diabetes mellitus、female和middle aged为研究人员的主要研究目标,risk factors、incidence、body mass index为研究人员的主要研究方向,多数研究采用controlled study和cross‐sectional studies的研究方法。结论: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病人生活方式护理研究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今后研究应加强各国和学科间的融合和发展,研究重点正逐渐转向孕妇和青少年等不同人群的身心健康协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代谢性共病 生活方式护理 文献计量学 研究热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代谢性共病患者多重用药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8
作者 杨佳乐 赵华 +3 位作者 徐加 刘宇丹 侯嘉宁 刘星语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06-111,共6页
目的 整合心血管代谢性共病患者多重用药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国内外决策支持系统、指南网站、数据库、专业机构网站中关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患者多重用药管理的证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5年1月20日。... 目的 整合心血管代谢性共病患者多重用药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国内外决策支持系统、指南网站、数据库、专业机构网站中关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患者多重用药管理的证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5年1月20日。由研究者对符合标准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证据提取及汇总。结果 共纳入14篇文献,其中指南2篇、专家共识7篇、系统评价4篇、证据总结1篇,总结了团队建设、用药评估、处方精简、个体化用药策略、居家管理、健康教育、监测与随访7个方面的23条心血管代谢性共病患者多重用药管理的最佳证据。结论 总结的心血管代谢性共病患者多重用药管理的最佳证据,可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依据,建议证据使用者在证据转化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应用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代谢性共病 慢性病共病 多重用药 用药管理 安全用药 证据总结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代谢性共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用药特点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郑晓梦 周旋 +3 位作者 孙雨 范苗 金依依 朱素燕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61-1064,1071,共5页
背景心血管代谢性共病(CMM)是不同地区和人群中主要的共病聚集模式之一,具有较高的死亡风险,目前有关CM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用药特点的研究较少。目的 研究真实世界中CM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用药规律,为CMM的预防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 背景心血管代谢性共病(CMM)是不同地区和人群中主要的共病聚集模式之一,具有较高的死亡风险,目前有关CM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用药特点的研究较少。目的 研究真实世界中CM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用药规律,为CMM的预防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基于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取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3年1—6月医院信息系统中诊断为CMM的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其疾病诊断与处方基本信息,使用频数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7 059例CMM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 960例(56.1%),女性患者3 099例(43.9%);年龄18~97岁,平均年龄(58.1±13.7)岁。患者用药品种数<5种的3 910例次(占55.4%),用药品种数5~9种的2 740例次(占38.8%),用药品种数≥10种的409例次(占5.8%)。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是CMM的核心疾病,除此之外,又以慢性胃炎、肾功能不全以及高尿酸血症等疾病较常见。CMM药物处方中,以他汀类药物、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二甲双胍、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为核心用药。结论 CMM患者中慢性胃炎、肾功能不全以及高尿酸血症等疾病较常见,应加强对其筛查和预防。CMM药物处方中,以降脂、降压、降糖药物为核心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疾病 代谢性心血管综合征 药物处方 多种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生青春发动时相与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祖洪 陈天娇 马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8-423,共6页
目的:探索北京市中小学生青春发动时相与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及存在的性别差异。方法:分层整群抽取3067名来自北京市房山区16所中小学校的学生,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清实验室检测,采用多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 目的:探索北京市中小学生青春发动时相与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及存在的性别差异。方法:分层整群抽取3067名来自北京市房山区16所中小学校的学生,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清实验室检测,采用多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小学生青春发动时相与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男生青春发动时相提前和延迟检出率分别为14.73%和9.46%,女生为12.89%和10.99%。学生中心性肥胖、高血压、高血糖和血脂异常检出率分别为35.87%、19.95%、2.54%和26.31%,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聚集1项、2项和3项及以上的检出率分别为29.21%、16.17%和9.36%。调整学段、地区、出生体质量、喂养方式、是否独生子女、父母最高文化程度和家庭月收入后,相较于青春发动适时组,青春发动提前组女生发生1个危险因素聚集、2个危险因素聚集和3个及以上危险因素聚集的风险分别提高1.94倍(95%CI=1.29~2.91)、2.97倍(95%CI=1.89~4.67)和2.02倍(95%CI=1.13~3.63);男生青春发动时相与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聚集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春发动时相提前是女生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聚集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实施一级预防策略以减轻人群心血管代谢疾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代谢危险因素 青春期发育 中小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方式与家族史对心血管代谢疾病的交互作用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梦芬 唐晓君 +3 位作者 王绍梅 彭娟 李霞 段华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6,共6页
目的:探讨生活方式与心血管代谢疾病家族史(以下简称家族史)对心血管代谢疾病患病的影响及两者的交互作用,指导疾病防控。方法: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取合川区3 009例30~79岁常住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测。运... 目的:探讨生活方式与心血管代谢疾病家族史(以下简称家族史)对心血管代谢疾病患病的影响及两者的交互作用,指导疾病防控。方法: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取合川区3 009例30~79岁常住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测。运用SPSS 26.0进行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相乘模型和相加模型分析生活方式与家族史对心血管代谢疾病患病的交互作用。结果:生活方式和家族史对心血管代谢疾病患病,既不存在相乘交互作用(ORint=1.22,95%CI=0.86~1.73),也不存在相加交互作用,相对超危险度比(the relative excess risk due to interaction,RERI)、归因比(attributable risk percent,AP)、交互作用指数(S)分别为0.69(95%CI=-3.98~5.36)、0.21(95%CI=-0.95~1.37)、1.44(95%CI=0.16~13.03)。生活方式不健康且有家族史者,患心血管代谢疾病的风险高于生活方式健康且无家族史者(OR=3.26,95%CI=2.52~4.23),男性(OR=5.16,95%CI=3.12~8.52)远高于女性(OR=2.72,95%CI=1.96~3.77)。结论:生活方式和家族史对心血管代谢疾病患病风险不存在交互作用,但存在联合作用。有家族史者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有利于控制心血管代谢疾病患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方式 家族史 血管代谢疾病 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脂素与心血管代谢性疾病及其运动调节
12
作者 邵林林 熊晓玲 +1 位作者 钱帅伟 李春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751-1760,共10页
心血管代谢性疾病(cardiometabolic disease,CMD)是心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的总称。白脂素(asprosin,ASP)作为新型脂肪因子,其循环高水平及其促食欲、升糖和促炎等生物学功能参与肥胖、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非酒... 心血管代谢性疾病(cardiometabolic disease,CMD)是心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的总称。白脂素(asprosin,ASP)作为新型脂肪因子,其循环高水平及其促食欲、升糖和促炎等生物学功能参与肥胖、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等CMD的发生。运动能降低CMD患者血清ASP水平,并可能进一步通过TLR4/NF-κB途径降低炎症反应和脂质沉积、通过PKA调控AMPK/TGF-β途径调节血糖、通过TGF-β-Smad2/3相关通路改善心血管功能。本文从白脂素在CMD中作用及可能机制以及运动调节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脂素 血管代谢性疾病 2型糖尿病 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7在心血管代谢性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
13
作者 李定微 钱帅伟 李春艳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6-132,共7页
心血管代谢性疾病(cardiometabolic disease,CMD)是指代谢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单一或者同时发生、可相互影响的病理改变,是代谢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总称。包括肥胖、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糖尿病以及冠心病等。脂肪因子在CMD的发生发... 心血管代谢性疾病(cardiometabolic disease,CMD)是指代谢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单一或者同时发生、可相互影响的病理改变,是代谢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总称。包括肥胖、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糖尿病以及冠心病等。脂肪因子在CMD的发生发展中发挥关键性作用。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7(complement C1q TNF-related protein 7,CTRP7)是新近发现的脂肪因子,与肥胖、糖尿病及冠心病等CMD密切相关。本文围绕CTRP7生物学特性,综述其在CMD(包括肥胖、2型糖尿病和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如多种途径调控糖脂代谢、降低胰岛素敏感性、促进炎症反应和增加氧化应激等,以期为CTRP7作为CMD的治疗靶标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7 血管代谢性疾病 冠心病 代谢综合征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肥胖程度儿童罹患心血管代谢异常风险的横断面调查 被引量:25
14
作者 侯冬青 赵小元 +12 位作者 段佳丽 孙颖 闫银坤 苏忠剑 黄贵民 程红 刘琴 孟玲慧 陈芳芳 张美仙 杨平 单馨影 米杰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2期101-106,共6页
目的通过对肥胖学生健康评估体检,了解不同肥胖程度儿童青少年罹患高血压、高血糖和血脂异常等心血管代谢异常风险现况。方法采用现况调查方法,对北京市西城区、海淀区和密云县17所中小学2012至2013年度参加学校常规年度体检并以BMI为... 目的通过对肥胖学生健康评估体检,了解不同肥胖程度儿童青少年罹患高血压、高血糖和血脂异常等心血管代谢异常风险现况。方法采用现况调查方法,对北京市西城区、海淀区和密云县17所中小学2012至2013年度参加学校常规年度体检并以BMI为评价指标筛查为肥胖的学生,进行以健康风险评估为目的的临床体检,体检内容包括体量(身高、体重及体质成分),血压,空腹血糖,血脂(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采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制定的BMI超重、肥胖筛查标准判定肥胖状态;采用中国儿童青少年血压参照标准评定儿童高血压;采用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共识推荐的中国2岁以上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诊断标准判断血脂异常;以空腹血糖作为评价指标,采用美国糖尿病联盟推荐糖尿病诊断和分类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1 809/3 227名(56.1%)肥胖学龄儿童青少年完成了现况调查且具有完整体检数据,平均年龄12.2岁。肥胖学生心血管代谢异常指标检出率分别为:高血压30.8%,血脂异常43.3%,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受损66.6%,肝功能异常11.6%,脂肪肝16.0%,黑棘皮症21.9%。肥胖男生高血压、空腹血糖受损、肝功能异常、脂肪肝和2项及以上心血管代谢异常检出率均高于肥胖女生。重度肥胖占总肥胖人数的29.9%,协方差分析调整年龄和性别后,重度肥胖学生高血压、肝功能异常、脂肪肝、黑棘皮症和2项及以上心血管代谢异常检出率均高于轻中度肥胖学生。结论肥胖儿童青少年高血压、高血糖和血脂代谢紊乱等心血管代谢异常高发,心血管代谢异常随肥胖程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儿童肥胖相关心血管代谢异常高发需要得到更广泛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青少年 肥胖 血管代谢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十年随访的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聚集与社区≥55岁人群全因死亡风险关系的队列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马万瑞 马乾凤 +2 位作者 吴竞捷 王立群 王志忠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703-1708,1715,共7页
背景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聚集(CRFC)是老年人常见的健康问题,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流行病学分布特征的描述,有关CRFC与人群全因死亡风险的研究鲜有报道。目的探讨CRFC与社区≥55岁人群全因死亡风险的关系,为开展≥55岁人群社区保健... 背景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聚集(CRFC)是老年人常见的健康问题,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流行病学分布特征的描述,有关CRFC与人群全因死亡风险的研究鲜有报道。目的探讨CRFC与社区≥55岁人群全因死亡风险的关系,为开展≥55岁人群社区保健提供参考。方法于2011年9—11月采用典型抽样法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和银川市5个社区的1046名≥55岁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一般情况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超声检查、实验室检查和CRFC评价〔纳入中心性肥胖、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共计9项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后,控制一般情况变量,通过构建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估计各个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的回归系数β,以回归系数β为权重将所有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的评分相加得出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危险总评分〕,将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危险总评分按照四分位数分为三组:<P_(50)组,P_(50)~P_(75)组,>P_(75)组;分别于2017年,2019年和2021年通过面访和死因监测系统搜索的方式完成随访。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P_(50)组,P_(50)~P_(75)组,>P_(75)组社区老年人全因死亡的生存曲线,生存曲线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一般情况、各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危险总评分、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危险总评分分组、年龄组分层与社区≥55岁人群全因死亡风险的关系。结果研究对象年龄55~88岁,平均年龄(66.4±6.6)岁。共观察到106例死亡案例,10年累计死亡率为10.13%。随着危险评分的增加,个体预期中位生存时间显著缩短,>P_(75)组累积生存率低于P_(50)~P_(75)组和<P_(50)组;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独居、文化程度可能是社区老年人全因死亡风险的影响因素(P<0.05);控制一般情况后,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危险总评分是社区≥55岁人群全因死亡风险的影响因素〔HR=3.04,95%CI(1.55,5.97),P=0.001〕,且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总评分越高死亡风险亦越高,>P_(75)组全因死亡风险高于<P_(50)组〔HR=2.02,95%CI(1.16,3.50),P=0.013〕;以年龄组分层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65岁年龄组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总评分与社区≥55岁人群全因死亡风险显著关联〔HR=2.79,95%CI(1.36,5.74),P=0.005〕;>P_(75)组全因死亡风险高于<P_(50)组〔HR=1.83,95%CI(1.02,3.28),P=0.042〕。结论CRFC与社区≥55岁人群全因死亡风险显著关联,其聚集程度越高全因死亡风险越高,提示早期评价CRFC并给予干预可能对提高社区≥55岁人群保健效果、降低死亡风险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代谢性心血管综合征 血管代谢风险因素 死亡原因 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聚集 全因死亡风险 老年人 队列研究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某农村地区老年人群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与脑卒中的关系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黎明 刘晓田 +5 位作者 张路宁 王高帅 王雪青 张子健 李玉倩 王重建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61-665,共5页
目的:了解河南省某农村地区老年人群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的流行特征,探讨其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河南省某农村地区5459名60岁及以上人群进行横断面调查,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和比值比( OR)探... 目的:了解河南省某农村地区老年人群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的流行特征,探讨其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河南省某农村地区5459名60岁及以上人群进行横断面调查,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和比值比( OR)探讨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与脑卒中的关联强度。结果:河南省农村老年人群脑卒中的患病率为5.84%。中心型肥胖、TG升高、HDL-C降低、血压升高、FPG升高的患病率分别为45.91%、18.96%、33.67%、64.54%和44.42%;与非脑卒中人群相比,上述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与脑卒中的关联强度[OR(95%CI)]分别为1.298(1.035~1.628)、1.389(1.065~1.812)、1.607(1.279~2.020)、2.770(2.061~3.725)和1.148(0.915~1.440)。随着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数量的增加,脑卒中的患病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其OR(95%CI)分别为2.050(1.118~3.761)、3.087(1.717~5.549)、3.018(1.660~5.488)、3.550(1.892~6.663)和7.256(3.693~14.257)。不同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在脑卒中和非脑卒中人群中的聚集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在河南农村老年人群中患病率较高,与脑卒中存在较强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 脑卒中 患病率 老年人 农村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海马血管代谢的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姬西团 周敬德 +2 位作者 赵根然 马兆龙 刘勇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3期206-208,共3页
本文用组织化学方法,选择能反映血管壁糖代谢3个途径及平滑肌能量利用的5个关键酶,在同一显微镜下对正常SD系不同月龄组大鼠海马血管的酶代谢进行了半定量研究。结果为乳酸脱氢酶活性随着大鼠月龄及血管口径的增加而增强,琥珀酸脱氢酶... 本文用组织化学方法,选择能反映血管壁糖代谢3个途径及平滑肌能量利用的5个关键酶,在同一显微镜下对正常SD系不同月龄组大鼠海马血管的酶代谢进行了半定量研究。结果为乳酸脱氢酶活性随着大鼠月龄及血管口径的增加而增强,琥珀酸脱氢酶及细胞色素氧化酶示轻度反应,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呈轻度至中度活性,钙激活三磷酸腺苷酶在动脉及微动脉示极强阳性,静脉示强阳性,毛细血管呈中度至强阳性。讨论了海马血管壁代谢酶的变化与海马血管病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血管代谢 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心血管代谢性健康风险与身体活动的剂量效应 被引量:6
18
作者 关尚一 朱为模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0-125,共6页
为阐明中高强度身体活动与青少年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和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剂量效应,以确定预防青少年心血管代谢性健康风险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推荐量。选取2003-2004、2005-2006年美国健康营养调查中3162名6~17岁的青少年作为研究... 为阐明中高强度身体活动与青少年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和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剂量效应,以确定预防青少年心血管代谢性健康风险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推荐量。选取2003-2004、2005-2006年美国健康营养调查中3162名6~17岁的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测量受试者的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血糖、血脂、膳食摄入情况以及身体活动水平,采用分数多项式模型分别分析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与心血管代谢性健康风险(肥胖风险、高血压风险、血脂异常风险和代谢综合征风险)之间的关系,并拟合出它们之间的剂量效应曲线。结果显示: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与青少年肥胖风险、高血压风险、低高密度脂蛋白风险、高甘油三酯风险和代谢综合征风险之间存在着剂量效应,这些心血管代谢性健康风险随着每天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的增加而呈曲线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医学 身体活动 血管代谢性健康 剂量效应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上消化道肿瘤患者合并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帆 肖凡凱 +3 位作者 李平 郭森 赵洛沙 韩战营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60-863,共4页
目的:探讨中老年上消化道肿瘤患者合并心血管代谢性疾病(CMD)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糖尿病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老年上消化道肿瘤患者4 116例的临床资料。患者中合并CMD 1 399例,未合并2 71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采... 目的:探讨中老年上消化道肿瘤患者合并心血管代谢性疾病(CMD)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糖尿病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老年上消化道肿瘤患者4 116例的临床资料。患者中合并CMD 1 399例,未合并2 71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中老年上消化道肿瘤患者合并CMD的影响因素。结果:中老年上消化道肿瘤男性患者合并CMD的比例高于女性;合并CMD患者的年龄、心率、甘油三酯和肌酐水平高于未合并CMD者;HDL-C水平低于未合并CMD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97岁是上消化道肿瘤合并CMD的危险因素(OR=2.389,95%CI为2.092~2.727)。结论:中老年上消化道肿瘤患者合并CMD的比例较高,65~97岁的患者更易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肿瘤 血管代谢性疾病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 被引量:166
20
作者 顾东风 +1 位作者 翁建平 鲁向锋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09-230,共22页
心血管代谢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脑卒中等,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疾病负担持续增长。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和管理心血管代谢疾病的重要基石。本指南主要基于中国人群的研究证据,针对膳食与饮料、身体活动、吸烟... 心血管代谢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脑卒中等,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疾病负担持续增长。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和管理心血管代谢疾病的重要基石。本指南主要基于中国人群的研究证据,针对膳食与饮料、身体活动、吸烟饮酒等方面提出建议,旨在促进我国居民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推动健康中国行动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代谢疾病 生活方式 一级预防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