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7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穿戴12导联智能心电衣在肺血管介入术后的应用
1
作者 赵甜 王雪纯 +8 位作者 李发久 胡钰 陈莹 刘恩红 周琴 曹琴琴 黄莹 金宵 刘爽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可穿戴12导联智能心电衣在肺血管介入术后患者心电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8例肺血管介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应用传统心电图机进行心电监测,观察组应用无创可穿戴12导联智能心电衣进行心电监测。... 目的探讨可穿戴12导联智能心电衣在肺血管介入术后患者心电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8例肺血管介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应用传统心电图机进行心电监测,观察组应用无创可穿戴12导联智能心电衣进行心电监测。比较两组监测24 h心律失常检出率、患者体验舒适度及护理人员使用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期前收缩、心率变异性异常、房性心动过速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患者体验舒适度及护理人员使用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可穿戴12导联智能心电衣穿着舒适,能及时发现患者心律失常,保障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疾病 血管介入 心电监护 智能心电衣 心律失常 患者体验 内科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医学在外周血管介入手术临床实践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洪婷 胡鸿 +1 位作者 钟立明 魏欣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50-554,共5页
外周血管介入涉及多部位且复杂的血管病变,借助模拟医学技术构建逼真模型并实施手术模拟可应用于介入医师的培养及优化患者个体化的治疗策略。为了适应不同血管的模拟场景并实现所需的模拟效果,目前有多种针对外周血管模型构建及临床应... 外周血管介入涉及多部位且复杂的血管病变,借助模拟医学技术构建逼真模型并实施手术模拟可应用于介入医师的培养及优化患者个体化的治疗策略。为了适应不同血管的模拟场景并实现所需的模拟效果,目前有多种针对外周血管模型构建及临床应用的报道,如动物模型与尸体模型构建、虚拟现实模拟器应用、不同类型3D打印血管模型构建等。该文对这些模型构建的方法及对患者个体化诊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模型 3D打印技术 模拟 血管介入性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介入术后医源性假性动脉瘤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国运 陈黄卓楠 +4 位作者 武志慧 毕梦露 刘核秀 曲妮娜 曹小丽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6-650,共5页
目的分析心血管介入术后发生医源性假性动脉瘤(PSA)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烟台毓璜顶医院接受心血管介入手术后发生PSA的48例患者临床资料。对照组纳入192例无PSA患者,以病例对照1∶4配对,配对条件为年龄... 目的分析心血管介入术后发生医源性假性动脉瘤(PSA)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烟台毓璜顶医院接受心血管介入手术后发生PSA的48例患者临床资料。对照组纳入192例无PSA患者,以病例对照1∶4配对,配对条件为年龄、穿刺部位。对患者基本资料、血液学检查、介入手术情况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BMI(OR=1.324,95%CI=1.097~1.598,P=0.003)、吸烟史(OR=4.477,95%CI=1.599~12.536,P=0.004)、使用抗血小板药(OR=4.861,95%CI=1.018~23.214,P=0.047)、抗血小板和抗凝药联合(OR=26.994,95%CI=2.353~309.686,P=0.008)、介入手术操作者为主治医师(OR=5.817,95%CI=1.139~29.717,P=0.034)、低血红蛋白(OR=0.946,95%CI=0.922~0.971,P<0.01)、D-二聚体增高(OR=2.407,95%CI=1.367~4.239,P=0.002)、介入手术时间长(OR=1.019,95%CI=1.005~1.033,P=0.009)、鞘管>6 F(OR=4.368,95%CI=1.196~15.947,P=0.026)为心血管介入术后PS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BMI、吸烟史、使用抗血小板药、抗血小板和抗凝药联合、介入手术操作者为主治医师、低血红蛋白、D-二聚体增高、介入手术时间长、鞘管>6 F为心血管介入术后PSA发生的高危因素,可为PSA早期预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动脉瘤 医源性 血管介入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微导管血管介入术治疗老年颅内动脉瘤的疗效 被引量:1
4
作者 任成臣 刘涛 王运达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67-1471,共5页
目的探讨双微导管血管介入术调节脑损伤标志物和脑氧代谢治疗老年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4年2月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24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研究组采取双... 目的探讨双微导管血管介入术调节脑损伤标志物和脑氧代谢治疗老年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4年2月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24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研究组采取双微导管技术血管内栓塞,对照组采取自我膨胀型支架结合弹簧圈。比较2组治疗效果、预后、精神状态恢复情况、脑损伤标志物、脑氧代谢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完全栓塞、次全栓塞和不完全栓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完全康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4.2%vs 55.0%,P=0.019)。2组治疗后记忆能力、回忆功能、计算能力、注意力的集中能力、定向功能、语言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研究组治疗后记忆能力、回忆功能、计算能力,注意力的集中能力、定向功能、语言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1 d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颈内动脉静脉球部氧差值、脑氧摄取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颈内静脉氧分压、颈内静脉氧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后1 d比较,2组治疗后6个月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颈内动脉静脉球部氧差值、脑氧摄取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治疗后1 d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颈内静脉氧、颈内动脉静脉球部氧差值、脑氧摄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颈内静脉氧分压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颈内动脉静脉球部氧差值、脑氧摄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颈内静脉氧分压、颈内静脉氧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脑梗死、血管痉挛、血管再狭窄、短暂性脑出血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微导管血管介入术可以通过调节脑损伤标志物和脑氧代谢指标,进一步提升老年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双微导管血管介入 脑损伤标志物 脑氧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腔微球囊导管在血管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5
作者 李龙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28-934,共7页
管径在3F以下的双腔微球囊导管可经迂曲、细小或解剖结构复杂的血管引入至靶病变,临时阻断血流以改变局部血流力学,或辅助实施液体栓塞剂或弹簧圈栓塞术,以提高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本文描述了最新双腔微球囊导管的产品结构,着... 管径在3F以下的双腔微球囊导管可经迂曲、细小或解剖结构复杂的血管引入至靶病变,临时阻断血流以改变局部血流力学,或辅助实施液体栓塞剂或弹簧圈栓塞术,以提高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本文描述了最新双腔微球囊导管的产品结构,着重讨论微球囊阻断下经动脉栓塞术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评价微球囊辅助下液体栓塞术治疗富血供病变和血管性疾病,以及微球囊辅助下弹簧圈栓塞术治疗内脏动脉瘤的临床价值,介绍双腔微球囊导管在球囊阻断逆行经静脉闭塞术治疗胃静脉曲张中的特殊应用,评估微球囊阻断技术提高前列腺动脉栓塞术安全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球囊导管 球囊阻断 治疗性栓塞 外周血管介入 介入放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桡动脉穿刺失败后经同侧尺动脉途径行外周血管介入的安全性与可行性
6
作者 田伟玲 孟小茜 +5 位作者 廖华强 刘洪超 顾亚峰 黄立宇 董伟华 江海林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23-727,共5页
目的 探讨桡动脉穿刺插管(TRA)失败后经同侧尺动脉穿刺插管(TUA)行外周血管介入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TRA外周血管介入手术2 546例次,TRA失败共计37例次,其中转换成同侧TUA 27例次,对TRA失败后... 目的 探讨桡动脉穿刺插管(TRA)失败后经同侧尺动脉穿刺插管(TUA)行外周血管介入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TRA外周血管介入手术2 546例次,TRA失败共计37例次,其中转换成同侧TUA 27例次,对TRA失败后同侧TUA的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及穿刺入路相关并发症予以分析。结果 TRA失败后同侧TUA的成功率为96.3%(26/27),1例因发生尺动脉痉挛而转换成股动脉入路。总的手术成功率为96.3%(26/27)。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轻微并发症发生率为19.2%(5/26)。结论 初步结果表明,对有一定经验的TRA操作者,TRA失败后转换为同侧TUA是一种安全、可行的策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桡动脉途径 经尺动脉途径 外周血管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血管介入技术进展综述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娜 贺建安 +1 位作者 陈阳 周寿军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85-1010,共26页
血管类疾病是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血管介入诊疗作为常用的微创手术面临多种临床负担,亟需计算机辅助技术的支撑.近年来,血管外和血管内的医学影像技术与人工智能方法的快速发展推动了计算机辅助血管介入技术的相关研究.通过回顾和系统... 血管类疾病是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血管介入诊疗作为常用的微创手术面临多种临床负担,亟需计算机辅助技术的支撑.近年来,血管外和血管内的医学影像技术与人工智能方法的快速发展推动了计算机辅助血管介入技术的相关研究.通过回顾和系统分析计算机辅助血管介入的基本内容和关键技术及其应用之间的有机关系,包括多模态医学造影图像分析、导管导丝的位置跟踪、血管关联病灶的特性和形态识别等热点问题,并分析上述内容与手术规划和手术导航的关系,得出该领域的临床应用趋势是结合诊疗一体化的血管介入机器人技术.通过对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分析,得出各类研发内容所面临的挑战:分割模型对血管结构量化的精确性与拓扑提取的完整性、介入路径矢量化与多模态信息融合的准确性、动静脉血管分类和分段与路径导航的关联性以及血管介入的人机交互的水平和评价方式等问题.分析表明,上述问题的解决将不断地推动人工智能诊疗技术,尤其是机器人辅助血管介入的快速发展和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图像分析 计算机辅助血管介入 人工智能 机器人辅助血管介入 诊疗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湿敷对糖尿病足溃疡患者血管介入术后疗效影响 被引量:22
8
作者 邵鑫 冉颖卓 +4 位作者 吴学苏 叶丽芳 李鸣 程大文 杨烨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湿敷干预糖尿病足溃疡脉络瘀热证血管介入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7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9例,对照组28例。2组均给予下肢动脉血管介入术及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湿敷创面,治疗... 目的观察中药湿敷干预糖尿病足溃疡脉络瘀热证血管介入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7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9例,对照组28例。2组均给予下肢动脉血管介入术及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湿敷创面,治疗8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10%和78.5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经血管介入治疗,2组踝肱比(ABI)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减小(P<0.01),组间比较,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组创面面积、伤腔容积均比治疗前明显减小(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创面愈合率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经血管介入治疗后,血供状况得以改善,联合中药湿敷能进一步促进创面愈合,优于单纯接受血管介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中药湿敷 血管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血管介入机器人应用可行性初探 被引量:7
9
作者 陈政 沈毓 +7 位作者 陆清声 陈燕青 张昊 谢永富 孙羽东 陈冰 王坤东 景在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51-654,共4页
目的验证自主研究开发的新型机器人辅助血管腔内介入系统能否有效地完成血管介入治疗及支架植入的复杂操作过程。方法采用石英玻璃模型和成年雌性家猪,分别于体外、体内进行血管介入操作及自膨式支架植入实验,验证该新型机器人血管介入... 目的验证自主研究开发的新型机器人辅助血管腔内介入系统能否有效地完成血管介入治疗及支架植入的复杂操作过程。方法采用石英玻璃模型和成年雌性家猪,分别于体外、体内进行血管介入操作及自膨式支架植入实验,验证该新型机器人血管介入系统应用的有效性。结果体外实验显示,该机器人系统成功完成了远程血管介入操作和支架植入释放操作;体内实验显示,双侧髂动脉支架成形术在机器人辅助下顺利完成,术中及术后未出现夹层、穿孔等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本中心研究开发的机器人血管介入系统可有效地完成远程介入操作及自膨式支架植入释放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介入 机器人 微创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癌的血管介入治疗 被引量:14
10
作者 郑家平 叶强 顾伟中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4期373-375,共3页
关键词 胰腺癌 生存率 血管介入治疗 发病率 根治性手术 预后不良 治愈 患者 生存时间 手术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血管介入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1
作者 陈政 沈毓 陆清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共4页
传统血管介入手术依靠C形臂旋转及对比剂应用成像,存在3D图像信息丢失和加重肾脏负担问题,同时操作者在长期X射线暴露及铅防护围裙负重中承担了较高的职业危害风险。机器人辅助血管介入系统具有明显减少操作者X射线暴露、成像定位精准... 传统血管介入手术依靠C形臂旋转及对比剂应用成像,存在3D图像信息丢失和加重肾脏负担问题,同时操作者在长期X射线暴露及铅防护围裙负重中承担了较高的职业危害风险。机器人辅助血管介入系统具有明显减少操作者X射线暴露、成像定位精准、操作准确稳定的优点,在减少器械与血管壁接触、操作颤抖的同时,增加操作者舒适感。本文旨在总结血管介入机器人系统的发展及其临床应用,并探讨该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血管介入 微创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力反馈的心血管介入虚拟手术模拟器的研发 被引量:6
12
作者 谢叻 神祥龙 +4 位作者 吴朝丽 邓子龙 顾力栩 蔡萍 郝爱民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31-337,共7页
目前我国介入手术医生的总量远远不能满足冠心病患者的治疗需求,运用新的心血管介入手术训练手段来加快医生的培养显得尤为迫切,故开展心血管介入虚拟手术系统的研究有重要意义.针对心血管介入虚拟手术模拟器进行研发,对心血管介入虚拟... 目前我国介入手术医生的总量远远不能满足冠心病患者的治疗需求,运用新的心血管介入手术训练手段来加快医生的培养显得尤为迫切,故开展心血管介入虚拟手术系统的研究有重要意义.针对心血管介入虚拟手术模拟器进行研发,对心血管介入虚拟手术力反馈模拟器进行总体设计,该文设计了心血管介入手术介入导丝、导管的运动功能、力反馈功能模块的机械结构与控制系统,设计了X光透视开关、造影剂注射剂量采集、球囊加压气压采集等辅助介入操作仿真模块.研究表明:集成的心血管介入手术模拟器系统满足医学培训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血管介入手术 虚拟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心血管介入相关的心包填塞1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文渊 王梦洪 +4 位作者 郑泽琪 彭景添 黄俊 张智亮 路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05-207,共3页
目的:总结17例与心血管介入相关的心包填塞病例资料。方法:17例患者均表现为心血管介入术后血压急剧下降、心率增快、颈静脉充盈及奇脉。分析其病因:5例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冠状动脉破裂;1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患者因冠... 目的:总结17例与心血管介入相关的心包填塞病例资料。方法:17例患者均表现为心血管介入术后血压急剧下降、心率增快、颈静脉充盈及奇脉。分析其病因:5例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冠状动脉破裂;1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患者因冠状静脉窦电极插入过深导致其破裂;1例心房扑动和5例心房颤动患者为射频消融损伤左心房;3例行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患者为操作导致;2例由临时心脏起搏电极引起右心室穿孔的心包填塞。17例患者均给予急诊X线透视心包超声检查以明确诊断,有效的治疗手段为立即床边心包穿刺引流,同时辅以静脉扩容与药物升血压治疗。结果:17例患者中心包引流物为200~2000 ml不等,4例患者给予静脉输血。5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立即停用肝素等抗凝药物,3例患者还给予鱼精蛋白中和肝素,2例给予补充血小板。15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好转,2例患者进行了胸外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无一例死亡。结论:介入相关的心包填塞贵在早认识、早发现,心包穿刺引流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介入治疗 心包填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从式遥操作血管介入机器人 被引量:5
14
作者 曹彤 王栋 +1 位作者 刘达 曾玉祥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69-573,共5页
传统的血管介入手术需要医生徒手操控导管,存在医生受辐射和人为因素影响手术质量等弊端.针对该问题,设计了用于辅助医生手术的主从式遥操作血管介入机器人.根据临床手术的要求,基于模块化理念,分别对机器人的从端推进机构、主端操控装... 传统的血管介入手术需要医生徒手操控导管,存在医生受辐射和人为因素影响手术质量等弊端.针对该问题,设计了用于辅助医生手术的主从式遥操作血管介入机器人.根据临床手术的要求,基于模块化理念,分别对机器人的从端推进机构、主端操控装置进行了结构设计,为主从模式的实现做了相关的软、硬件开发;对机器人样机进行了必要的性能测试,证实了该机器人具有小于1 mm的运动控制精度和0.44 ms的主从运动实时性.结果表明:该机器人系统解决了传统手术中的问题,在功能和性能上完全满足血管介入手术的要求,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介入 机器人 临床手术 控制精度 实时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在血管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3
15
作者 李彦豪 曾庆乐 陈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1期59-61,共3页
关键词 平阳霉素碘油乳剂 肿瘤 血管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血管介入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18
16
作者 漆洪波 蔡汉钟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30-132,共3页
关键词 剖宫产 术后 晚期出血 血管介入技术 动脉栓塞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介入评估脑静脉窦与特发性颅内压增高相关性 被引量:6
17
作者 卢振产 张冰 +1 位作者 郑少俊 顾斌贤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脑血管内介入方法评估脑静脉窦与特发性颅内压增高(IIH)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临床诊断IIH患者资料。完善相关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MR静脉成像(MRV)等检查。局部麻醉下作全脑血管DSA造影,同时超选至静脉窦作矢... 目的探讨采用脑血管内介入方法评估脑静脉窦与特发性颅内压增高(IIH)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临床诊断IIH患者资料。完善相关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MR静脉成像(MRV)等检查。局部麻醉下作全脑血管DSA造影,同时超选至静脉窦作矢状窦、横窦、乙状窦、颈静脉分段测压。结果脑血管DSA检查显示,13例患者中静脉窦狭窄或闭塞10例(76.9%),其中横窦6例,乙状窦3例,横窦和乙状窦同时受累1例。静脉窦超选测压显示,10例患者静脉窦狭窄两端压力差达120~580 mm H_2O;8例(61.5%,8/13)静脉窦闭塞/狭窄可能与IIH相关,2例(15.4%,2/13)静脉窦狭窄可能继发于IIH,3例(23.1%,3/13)静脉窦狭窄可能与IIH无关。结论脑血管内介入造影结合静脉窦超选测压,能够良好地辨别IIH与静脉窦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颅内压增高 脑静脉窦 血管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介入教学模拟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依明 王杰 +1 位作者 施海彬 金锡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23-727,共5页
目的建立血管介入教学模拟系统,评价其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不同管径的玻璃管制成与人体相仿的血管模型。将不锈钢管切割、焊接成操作床支架及类C臂结构,与平板组装成操作床模块。固定摄像头,并与脚闸、计算机等组装成影像模... 目的建立血管介入教学模拟系统,评价其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不同管径的玻璃管制成与人体相仿的血管模型。将不锈钢管切割、焊接成操作床支架及类C臂结构,与平板组装成操作床模块。固定摄像头,并与脚闸、计算机等组装成影像模块。将以上三大模块整合成血管介入模拟系统。利用该系统模拟临床血管介入基本操作。结果血管模型为等比例正常人体动脉血管。操作床模块可使血管模型向二维方向移动。影像模块可采集多种像素及不同格式的图片和多尺寸的动态影像,并具有与DSA的图像冻结功能完全相同的LIH功能,且能捕捉动态导管操作过程的任意瞬间的立体平面投影图像。利用该系统可模拟肝动脉插管术、颈动脉插管术及子宫动脉导管成襻术等血管介入的基本操作。结论该模拟系统可模拟多种血管介入的基本操作,并能阐述血管介入操作过程非直视与直视间的投影成像关系,对临床血管介入操作的教学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介入 动脉插管 教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血管介入手术路径规划 被引量:3
19
作者 高明柯 陈一民 +2 位作者 张典华 黄晨 李泽宇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8-205,共8页
血管介入手术难度大,操作要求精确.由于医生手术水平不一,通常选择粗大通径的血管进行手术,而不会考虑其他更优的路径.提出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血管介入手术路径规划方法,辅助外科医生术前路径规划.在综合考虑导管的直径,血管的长度、最... 血管介入手术难度大,操作要求精确.由于医生手术水平不一,通常选择粗大通径的血管进行手术,而不会考虑其他更优的路径.提出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血管介入手术路径规划方法,辅助外科医生术前路径规划.在综合考虑导管的直径,血管的长度、最小直径、最大曲率和最大挠率等因素的基础上,引入端结点因子,改进蚁群算法中的启发式函数和信息素更新机制,最终得到全局最优的规划路径.实验结果表明,术前路径规划合理,证明了算法的可靠性和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介入手术 蚁群算法 路径规划 血管中心线 曲率 挠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推进机构设计及精度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罗彪 曹彤 +1 位作者 和丽 刘达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281-1285,共5页
根据血管介入手术的需求,研制了一种高精度、高可靠性、可远程操作的新型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推进机构,详细论述了其设计理念及机构原理,同时制作出了样机。基于此样机开展了推进机构的精度研究,分析了影响推进机构精度测试实验,实验结... 根据血管介入手术的需求,研制了一种高精度、高可靠性、可远程操作的新型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推进机构,详细论述了其设计理念及机构原理,同时制作出了样机。基于此样机开展了推进机构的精度研究,分析了影响推进机构精度测试实验,实验结果证明了所开发的推进机构满足精度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介入 机器人 推进机构 精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