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龙血竭总黄酮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李昇 梁柳丹 +3 位作者 刘燕 梁根诚 罗文琳 黄照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64-1873,共10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预测龙血竭总黄酮(SDF)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文献检索收集SDF的主要化学成分,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和TargetNet数据库进行关键成分靶点筛选。通过GeneCards、OMI...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预测龙血竭总黄酮(SDF)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文献检索收集SDF的主要化学成分,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和TargetNet数据库进行关键成分靶点筛选。通过GeneCards、OMIM、TTD和PharmGkb数据库进行疾病靶点筛选,将靶点交集并通过Cytoscape构建“药物-关键成分-靶点”网络关系图,通过Cytoscape软件进行可视化并分析得到核心靶点。通过Metascape平台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依据AutoDock Vina软件和PyMol对核心化合物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动物实验进一步探索SDF的药效机制。结果:SDF的活性成分有龙血素A和龙血素B等,映射391个靶点。从数据库共获得MIRI疾病靶点3096个,进行交集后获得172个交集靶点,分析得到核心靶点56个。核心的关联途径包含肿瘤途径以及细胞死亡信号途径等。分子对接证明了关键构成部分与关键靶点的结合活力强。动物实验发现SDF能够有效防治MIRI,显著抑制花生四烯酸15-脂氧合酶的mRNA和蛋白表达,减少MIRI后的心肌梗死面积。结论:SDF可能对MIRI治疗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其机制可能与ALOX15因子的调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竭总黄酮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网络药理学 龙血素B ALOX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血竭总黄酮对动物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2
2
作者 方伟蓉 李运曼 邓嘉元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9期1020-1024,共5页
目的:观察龙血竭总黄酮对大鼠、犬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股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观察心电图变化;结扎麻醉犬冠状动脉致心肌缺血,测定缺血范围、心外膜电图及血清CK、LDH、LD浓度。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360、... 目的:观察龙血竭总黄酮对大鼠、犬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股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观察心电图变化;结扎麻醉犬冠状动脉致心肌缺血,测定缺血范围、心外膜电图及血清CK、LDH、LD浓度。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360、180mg·kg-1龙血竭总黄酮灌胃给药能对抗垂体后叶素所致大鼠心肌缺血心电图J点、T波的变化;120、60、30mg·kg-1龙血竭总黄酮十二指肠给药能缩小冠状动脉结扎所致犬心肌缺血梗死范围,降低心电图的ST段比结扎前抬高≥2mv以上的个数(△NST)和心电图的ST段于结扎前抬高的差值(△ΣST);减少血清中CK、LDH、LD释放。结论:龙血竭总黄酮对大鼠、犬急性心肌缺血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竭总黄酮 心肌缺血 垂体后叶素 冠脉 结扎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竭总黄酮在大孔树脂上的吸附行为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乐薇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264-1268,共5页
以静态和动态两种方式研究了D101大孔树脂对血竭总黄酮的吸附情况,对静态吸附曲线和动态穿透曲线进行了数学拟合,并计算了静态吸附的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1)D101树脂对血竭总黄酮的吸附等温线能用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较好的... 以静态和动态两种方式研究了D101大孔树脂对血竭总黄酮的吸附情况,对静态吸附曲线和动态穿透曲线进行了数学拟合,并计算了静态吸附的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1)D101树脂对血竭总黄酮的吸附等温线能用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较好的拟合,外加KCl或NaCl能提高D101树脂对血竭总黄酮的吸附容量;(2)静态吸附过程ΔH>0,为吸热过程,提高温度有利于吸附的进行;吸附过程ΔG<0,可自发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孔树脂 血竭总黄酮 吸附 等温线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竭总黄酮与人血红蛋白结合的同步荧光特性
4
作者 吴来燕 孙小梅 李步海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709-712,共4页
采用同步荧光法研究了血竭总黄酮(tFSD)与人血红蛋白(HHb)的相互作用,并与血清白蛋白的同步荧光光谱进行比较。tFSD可以猝灭HHb、牛血清白蛋白(BSA)、人血清白蛋白(HSA)的荧光,但只有HHb的峰位因分子构象改变蓝移10 nm。HHb的同步荧光... 采用同步荧光法研究了血竭总黄酮(tFSD)与人血红蛋白(HHb)的相互作用,并与血清白蛋白的同步荧光光谱进行比较。tFSD可以猝灭HHb、牛血清白蛋白(BSA)、人血清白蛋白(HSA)的荧光,但只有HHb的峰位因分子构象改变蓝移10 nm。HHb的同步荧光蓝移表明,tFSD使HHb内部芳香族氨基酸所处微环境的疏水性增强。0.4 mol.L-1的NaCl可阻止两者的结合,说明tFSD与HHb的弱结合力是氢键和静电力,而tFSD-HHb复合物的作用时间、酸度对结果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竭总黄酮 人血红蛋白 牛血清白蛋白 人血清白蛋白 同步荧光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血竭总黄酮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肝脏中TGF-β_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睿 江扬帆 +4 位作者 童琳 马征 王超 罗胜勇 许冬瑞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49-553,共5页
目的研究龙血竭总黄酮对猪血清诱导的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学机制。方法实验通过建立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模拟临床上由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纤维化疾病,大鼠造模第16周后处死,分别取肝脏左叶固定并进行HE染色,显微... 目的研究龙血竭总黄酮对猪血清诱导的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学机制。方法实验通过建立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模拟临床上由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纤维化疾病,大鼠造模第16周后处死,分别取肝脏左叶固定并进行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肝纤维化程度;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连蛋白(LN)和Ⅳ型胶原(CⅣ)的水平;同时用ELISA法测定肝脏组织中环磷腺苷(cAMP)的含量;Western blot法定量分析大鼠肝脏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HA、PCⅢ、LN及CⅣ的含量明显升高(P<0.01),肝组织匀浆中cAMP水平明显下降(P<0.01),TGF-β_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同时肝脏中肝小叶结构被破坏,胶原分泌增加;与模型组比较,龙血竭总黄酮高、中剂量组大鼠血清中HA、PCⅢ、LN及CⅣ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肝组织匀浆中cAMP水平明显升高(P<0.01),TGF-β_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并且肝纤维化程度减轻。结论龙血竭总黄酮可能通过降低肝脏内TGF-β_1蛋白的表达抑制肝星状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及降解,达到减轻肝纤维化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竭总黄酮 免疫性肝纤维化 环磷酸腺苷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