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锐器伤致血源性传播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6
1
作者 张玉芝 周俊卿 +1 位作者 梁霞 曾娟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13,共3页
关键词 锐器伤 血源性传播疾病 医院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性针刺伤患者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及其防护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2
作者 江会 李武平 付菊芳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年第7期40-42,共3页
介绍国外有关针刺伤的职业安全法规、国内外职业性针刺伤的发生概况、针刺伤后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影响因素,判定职业性感染的条件和因素、针刺后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危害和防护措施。强调加强有效的防护措施,以减少职业性针刺伤的发生。
关键词 医务人员 针刺伤 血源性传播疾病 职业暴露 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室护士受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危害和对策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润梅 张秀萍 何海燕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7期152-152,共1页
关键词 血源性传播疾病 手术室护士 传播疾病患者 危害 医务人员感染 术中防护 传染性疾病 直接接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源性传播疾病与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 被引量:221
4
作者 曹明霞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1-52,共2页
当前,经血源传播疾病的流行趋势日益严重,已引起各级卫生部门的高度重视。在医疗保健环境中与感染血源性疾病的患者直接接触而感染的潜在危险,已成为医疗领域中一个重大的职业性问题,因此,加强医务人员血源性疾病感染的研究及预防... 当前,经血源传播疾病的流行趋势日益严重,已引起各级卫生部门的高度重视。在医疗保健环境中与感染血源性疾病的患者直接接触而感染的潜在危险,已成为医疗领域中一个重大的职业性问题,因此,加强医务人员血源性疾病感染的研究及预防是非常必要的。1血源性传播疾病血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源性传播疾病 医务人员 职业防护 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生实习前职业防护知识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3
5
作者 江会 李武平 +2 位作者 徐皎皎 付菊芳 杨群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年第5期20-21,共2页
目的了解护生实习前对职业防护知识的了解情况。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270名护生实习前职业防护知识进行调查,每人独立完成调查问卷。结果85.6%的护生在学校学习过职业防护知识,95.9%的护生实习前注射过乙肝疫苗,85.8%的护生表示为患... 目的了解护生实习前对职业防护知识的了解情况。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270名护生实习前职业防护知识进行调查,每人独立完成调查问卷。结果85.6%的护生在学校学习过职业防护知识,95.9%的护生实习前注射过乙肝疫苗,85.8%的护生表示为患者抽血、注射时关注患者是否患有血源性传播疾病;对针刺伤、抗肿瘤药物、艾滋病防护知识了解的愿望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0);对三者的学习兴趣程度差异无显著意义(P=0.103)。结论护生实习前职业防护培训的深度和广度仍需要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护知识 实习前 调查与分析 护生 血源性传播疾病 职业防护培训 调查问卷 抗肿瘤药物 自行设计 乙肝疫苗 知识了解 学习兴趣 针刺伤 艾滋病 程度差 注射 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习医护人员锐器伤的调查及预防措施 被引量:56
6
作者 李希兰 王云琼 周刚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3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锐器伤的危害及相应预防措施。方法对186名实习医护人员锐器伤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回 顾性调查。结果被调查的实习医护人员中受伤人数占74.19%,受伤2次以上者占75.36%,186名实习生在实习 过程中共受伤346次。结论临床实... 目的探讨锐器伤的危害及相应预防措施。方法对186名实习医护人员锐器伤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回 顾性调查。结果被调查的实习医护人员中受伤人数占74.19%,受伤2次以上者占75.36%,186名实习生在实习 过程中共受伤346次。结论临床实习医护人员缺少锐器损伤相关知识的岗前培训,职业防护意识淡薄,操作不熟 练,锐器伤发生率高,应加强全面性防护意识的教育,建立并执行全面性防护措施,以减少医护人员职业性、血源性 疾病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锐器伤 实习医护人员 血源性传播疾病 预防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护人员锐器伤害与职业安全 被引量:28
7
作者 高凤莉 《中国护理管理》 2010年第7期16-18,共3页
锐器伤是指由各种注射针、穿刺针、缝钒剪刀、刀片等锐器,造成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皮肤损伤。研究显示,锐器伤是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的主要途径。随着医学不断发展,医院危重病人增多以及有创诊疗操作增多,... 锐器伤是指由各种注射针、穿刺针、缝钒剪刀、刀片等锐器,造成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皮肤损伤。研究显示,锐器伤是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的主要途径。随着医学不断发展,医院危重病人增多以及有创诊疗操作增多,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风险日益突出,由此带来医务人员身心损害、医疗机构负担加大等问题,引起卫生行政部门高度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锐器伤害 职业安全 医护人员 血源性传播疾病 职业暴露感染 医务人员 卫生行政部门 皮肤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习护士工作中被针刺伤情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徐向红 《浙江临床医学》 2006年第10期1120-1120,共1页
关键词 实习护士 护士工作 针刺伤 伤情 血源性传播疾病 职业性损伤 注射器针头 输液针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泡沫块在预防针刺伤中的妙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占彩华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9期675-675,共1页
关键词 针刺伤 聚乙烯 血源性传播疾病 妙用 预防 泡沫 职业损伤 职业危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护士针刺伤的危害及对策 被引量:1
10
作者 席云 《中国民间疗法》 2012年第10期67-67,共1页
针刺伤不仅引起皮肤黏膜损伤,还为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打开了门户。针刺伤传播职业性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几率远远大于其他途径,约占80%,目前已证实有20多种病原体可以通过针刺伤接种传播。其中最常见危害最大的是HBV、HCV、HIV,乙型肝炎... 针刺伤不仅引起皮肤黏膜损伤,还为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打开了门户。针刺伤传播职业性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几率远远大于其他途径,约占80%,目前已证实有20多种病原体可以通过针刺伤接种传播。其中最常见危害最大的是HBV、HCV、HIV,乙型肝炎较HIV的致病性强,针刺伤时一般只需0.004微升血就可使受伤者感染HBV,被携带HBV的针头刺伤而感染乙肝的危险性为1/5,一次随时发生的针刺伤而感染乙型肝炎的危险性为1/5000。另外,针刺伤病原体经伤口而进入机体可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任何针刺伤口都可能有破伤风杆菌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伤 临床护士 血源性传播疾病 危害 血源性疾病 全身感染 乙型肝炎 破伤风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