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2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慢性失眠患者认知功能与失眠严重程度和血清25-羟维生素D3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吴子幸 胡欣 +3 位作者 陶诗萌 何友军 蔡传云 江伟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8-334,共7页
背景慢性失眠是老年人群常见的疾病之一,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而关于老年慢性失眠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生物学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失眠患者认知功能与失眠严重程度、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 背景慢性失眠是老年人群常见的疾病之一,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而关于老年慢性失眠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生物学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失眠患者认知功能与失眠严重程度、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诊治的老年慢性失眠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入组前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老年抑郁量表(GDS-15)、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测试,并根据PSQI评分将患者按照失眠严重程度进行分组,其中轻度失眠组32例、中度失眠组38例、重度失眠组35例。运用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PPG)评估患者客观睡眠质量,监测总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睡眠效率及觉醒次数;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患者血清25(OH)D3、TNF-α水平。结果重度失眠组睡眠潜伏期长于轻度失眠组和中度失眠组,觉醒次数高于轻度失眠组和中度失眠组,总睡眠时间少于轻度失眠组,睡眠效率低于轻度失眠组和中度失眠组;中度失眠组睡眠潜伏期长于轻度失眠组,睡眠效率低于轻度失眠组(P<0.05)。重度失眠组MMSE、MoCA评分均低于轻度失眠组和中度失眠组,中度失眠组MMSE、MoCA评分均低于轻度失眠组(P<0.05)。重度失眠组血清TNF-α水平高于轻度失眠组和中度失眠组,25(OH)D3水平低于轻度失眠组和中度失眠组(P<0.05);中度失眠组血清TNF-α水平高于轻度失眠组,25(OH)D3水平低于轻度失眠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MSE、MoCA评分与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和25(OH)D3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失眠严重程度、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和TNF-α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慢性失眠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可能与失眠严重程度及血清25(OH)D3水平降低、TNF-α水平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睡和睡眠障碍 老年人 认知 25-维生素d3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对帕金森病伴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障碍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宋晓贇 杨改清 张晓艺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对帕金森病(PD)伴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认知障碍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PD伴CSVD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测定血清25-(OH)D_(3)、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等指标...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对帕金森病(PD)伴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认知障碍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PD伴CSVD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测定血清25-(OH)D_(3)、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等指标,同时记录基线资料及MoCA评分。根据MoCA评分,将患者分为非认知障碍组(65例)和认知障碍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对患者认知障碍的预测价值。结果:Cys-C(OR=4.714,95%CI为2.456~9.047)是患者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中专:OR=0.004,95%CI为0.000~0.194;大专及以上:OR=0.002,95%CI为0.000~0.081]和25-(OH)D_(3)(OR=0.237,95%CI为0.126~0.447)是患者认知功能的保护因素。血清25-(OH)D_(3)和Cys-C预测PD伴CSVD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截断值分别为10.38μg/L和0.96 mg/L。建立25-(OH)D_(3)预测PD伴CSVD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模型(AUC=0.934,95%CI为0.886~0.983,P<0.001),其敏感度86.7%,特异度98.5%。25-(OH)D_(3)模型预测PD伴CSVD患者认知障碍的AUC大于25-(OH)D_(3)、Cys-C(P<0.001);而25-(OH)D_(3)与Cys-C的预测效果相似(P=0.129)。结论:血清25-(OH)D_(3)水平可能会成为预测PD伴CSVD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一种便捷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脑小血管病 认知障碍 25-维生素d_(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山地区健康人群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 被引量:8
3
作者 郑贺 彭英明 +1 位作者 沈志霞 李宏芬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74-481,共8页
目的了解唐山地区健康人群维生素D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本地区人群合理补充维生素D及临床治疗维生素D缺乏症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在开滦总医院进行体检的唐山各企业员工及本地居民自发查体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其血清25-羟维... 目的了解唐山地区健康人群维生素D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本地区人群合理补充维生素D及临床治疗维生素D缺乏症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在开滦总医院进行体检的唐山各企业员工及本地居民自发查体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其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浓度,评价人体维生素D水平。结果唐山地区健康人群血清25OHD平均浓度为(46.63±18.23)nmol/L,缺乏率达52.96%。女性25OHD浓度明显低于男性[(42.05±13.13)nmol/L vs.(47.88±18.38)nmol/L,t=26.512,P<0.01]。随年龄增长血清25OHD浓度逐渐增高,各年龄组血清25OHD浓度比较,差异有统学计意义(F=99.409,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户外活动时间、饮食中添加蛋奶海鲜肉类、使用保健品(不含维生素D或其他类似物)及防晒护肤用品是维生素D浓度充足与否的相关因素,维生素D浓度充足与年龄增长、饮食中经常添加蛋奶海鲜肉类及使用保健品(不含维生素D或其他类似物)呈正相关(B=2.565、0.396、0.824,P<0.01),而与较少户外活动时间和经常使用防晒护肤品负相关(B=-1.227、-1.817,P<0.01)。结论唐山地区健康人群维生素D浓度处于缺乏水平,年龄、户外活动时间、饮食中添加蛋奶海鲜肉类、使用保健品(不含维生素D或其他类似物)及防晒护肤用品是影响维生素D浓度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25-羟维生素d 维生素d缺乏 健康人群 影响因素 唐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胰岛α细胞及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64
4
作者 刘宁 叶小珍 +3 位作者 卢斌 臧璞 雷海燕 王坚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7-61,共5页
目的近年研究发现,维生素D缺乏与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关系。文中旨在初步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胰岛α细胞、β细胞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5年7月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就诊的初诊2型... 目的近年研究发现,维生素D缺乏与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关系。文中旨在初步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胰岛α细胞、β细胞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5年7月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就诊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16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其血清25(OH)D水平。根据不同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即维生素D缺乏组:25(OH)D<20ng/m L(n=34);维生素D不足组:20ng/m L≤25(OH)D<30ng/m L(n=55);维生素D充足组:25(OH)D≥30 ng/m L(n=27)。所有患者均行馒头餐-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比较3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空腹胰高血糖素、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早期相胰岛素分泌指数(△I_(30)/△G_(30))、馒头餐-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30 min内C肽曲线下面积(AUC_(CP30))、180 min内C肽曲线下面积(AUC_(CP180))、葡萄糖曲线下面积(AUC_(PG))和胰高血糖素曲线下面积(AUC_(胰高血糖素))。结果 13组患者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空腹胰高血糖素、HOMA-IR、HOMA-β、AUC_(胰高血糖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3组患者△I_(30)/△G_(30)、AUC_(CP30)、AUC_(CP180)、AUC_(P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缺乏组患者△I_(30)/△G_(30)、AUC_(CP30)、AUC_(CP180)均低于不足组、充足组,而AUC_(PG)(52.57±7.45)则高于不足组(48.18±10.32)、充足组(44.39±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足组患者△I_(30)/△G_(30)、AUC_(CP30)、AUC_(CP180)均低于充足组[(3.07±1.60)vs(4.03±1.81)、(2.11±1.22)vs(3.14±1.93)、(15.18±5.24)vs(20.55±12.97),P<0.05],而AUC_(PG)则高于充足组(48.18±10.32 vs 44.39±9.05,P<0.05)。3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5(OH)D与△I_(30)/△G_(30)、AUC_(CP30)、AUC_(CP180)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0.268、0.255,P<0.01),与AUC_(PG)呈负相关(r=-0.403,P<0.05);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进一步校正年龄、性别、BMI、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后,25(OH)D依然与△I_(30)/△G_(30)、AUC_(CP30)、AUC_(CP180)正相关(r值分别为0.416、0.292、0.274,P<0.01);与AUC_(PG)呈显著负相关(r=-0.39,P<0.01);Pearson相关分析及偏相关分析结果均显示25(OH)D与HOMA-IR、HOMA-β、空腹胰高血糖素、AUC_(胰高血糖素)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25-羟维生素D缺乏与早期相胰岛素分泌和总体胰岛素分泌下降有关,与基础胰岛素分泌无关。25-羟维生素D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α细胞功能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25-维生素d α细胞功能 Β细胞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1
5
作者 王菊 王海燕 +7 位作者 张桂霞 朱福海 王雪荣 袁亮 王德光 何衡杰 刘桂凌 郝丽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6-109,共4页
目的了解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缺乏的发生率,分析25(OH)D缺乏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CKD患者213例,176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人口学资料、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分析CKD组和对照组25(OH)D水平、缺乏率... 目的了解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缺乏的发生率,分析25(OH)D缺乏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CKD患者213例,176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人口学资料、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分析CKD组和对照组25(OH)D水平、缺乏率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影响CKD患者25(OH)D缺乏的因素。结果 CKD组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10.8±8.3)ng/ml vs(14.7±6.5)ng/ml,P<0.01],CKD组25(OH)D缺乏率高于对照组(77.9%vs 54.6%,P<0.01)。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25(OH)D与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 PTH)、碱性磷酸酶(ALP)、估算肾小球率过滤(e GFR)呈正相关性(P<0.05),与收缩压(SBP)、总胆固醇(TC)呈负相关性(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Alb与ALP水平的下降以及TC水平的增加是25(OH)D缺乏的独立影响因素(β=0.273,P<0.01;β=0.335,P<0.05;β=-0.209,P<0.05)。结论 CKD患者及健康者普遍存在25(OH)D缺乏,CKD患者较健康者更为严重。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骨代谢紊乱和脂质代谢紊乱可能会纠正25(OH)D缺乏状态,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而能否降低CKD患者死亡率则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25-维生素d 骨代谢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存在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下降 被引量:13
6
作者 陈伟 方洁 +5 位作者 舒良 吴菁 潘辉 孙旭红 董幼镕 刘建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61-1365,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发生、复发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部分BPPV患者,根据1年随访结果,分为BPPV未复发组(n=207)... 目的初步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发生、复发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部分BPPV患者,根据1年随访结果,分为BPPV未复发组(n=207)及复发组(n=42),并将同期收治的其他眩晕病患者作为对照(n=43),比较3组患者血清25(OH)D水平的差异,并分析影响所有受试者血清25(OH)D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与眩晕对照组相比,BPPV未复发组、复发组血清25(OH)D水平均下降(P均<0.01),而复发组与未复发组血清25(OH)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PPV复发组女性比例较其余两组略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3)。所有入组患者中女性血清25(OH)D水平低于男性[(18.7±7.5)ng/mL vs(21.7±8.3)ng/mL,P=0.002]。多因素逐层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女性(β=-2.6,P=0.005)、BPPV(β=-5.5,P<0.001)是患者血清25(OH)D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人血清25(OH)D水平存在性别差异,BPPV患者25(OH)D水平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复发 25-维生素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曾玉红 潘明明 +4 位作者 张银萍 张斌 李青梅 冯燕 郭雄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43-1346,共4页
目的调查了解西安地区骨质疏松症患者体内维生素D水平的状况。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1月我科44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采集其清晨空腹静脉血,用Cobase6000型电化学发光仪(瑞士罗氏诊断)检测血中25(OH)D的水平,按照2012年12月-2013... 目的调查了解西安地区骨质疏松症患者体内维生素D水平的状况。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1月我科44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采集其清晨空腹静脉血,用Cobase6000型电化学发光仪(瑞士罗氏诊断)检测血中25(OH)D的水平,按照2012年12月-2013年5月为冬春季和2013年6月-2013年11月为夏秋季进行分组,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调查了44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其中女性患者数量远大于男性患者,这些患者普遍存在着维生素D水平不足现象,其中维生素D严重缺乏和缺乏所占比例较大,男女两组在年龄和血清25(OH)D水平上均无统计学差异,而且冬春季患者体内维生素D的水平要低于夏秋季的患者。结论本研究显示西安地区骨质疏松症患者维生素D不足现象比较普遍,男性女性之间无明显差别,而且体内维生素D水平与季节的变化有关,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25-维生素d 维生素d缺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早期肾损害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陈玉岚 孙丽 +4 位作者 珠勒皮亚.司马义 徐新娟 张向阳 靳晨晨 张俊仕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4期4052-4054,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早期肾损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血压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280例。以25-羟维生素D<20μg/L界定为维生素D缺乏,根据血清25-羟...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早期肾损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血压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280例。以25-羟维生素D<20μg/L界定为维生素D缺乏,根据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将其分为两组:维生素D缺乏组(病例组)174例,非维生素D缺乏组(对照组)106例。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血糖、血脂、血压及肾功能指标等,分析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各临床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平均脉压〔(49±10)mm Hg〕高于对照组〔(46±8)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尿素、肌酐、尿酸及血清胱抑素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24 h尿微量清蛋白〔13.8(3.4,38.2)mg/24 h〕高于对照组〔9.0(1.7,19.3)mg/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25-羟维生素D与24 h尿微量清蛋白呈负相关(r=-0.135,P=0.032);血清25-羟维生素D与脉压呈负相关(r=-0.174,P=0.004)。结论血清25-羟维生素D缺乏与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早期肾损害有相关性,可能对肾小球的影响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25-维生素d 肾损害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丁怡 丁国宪 +4 位作者 钱珂 唐暎 汪心水 张俊 刘息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51-1454,1470,共5页
目的:比较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T2DM)血清维生素D、人体参数、生化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分析维生素D与人体参数、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探讨维生素D在早期2型糖尿病发生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择初诊T2DM患者65例,同期健康体检者32例,比... 目的:比较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T2DM)血清维生素D、人体参数、生化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分析维生素D与人体参数、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探讨维生素D在早期2型糖尿病发生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择初诊T2DM患者65例,同期健康体检者32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25(OH)D水平以及人体参数和生化指标;比较T2DM伴低25(OH)D组和T2DM不伴低25(OH)D组的腰围、BMI、FBS、HbA1C、血压、生化指标及PTH水平。结果:初发T2DM患者血清25(OH)D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在维生素D的相关性分析中,25(OH)D与BMI、TG、Apo-A1呈负相关,与HDL-C呈正相关,与血压、血糖、HbA1C无明显的相关性。T2DM患者的PTH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且与维生素D水平呈负相关。结论:初发T2DM患者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降低,尤其是伴有肥胖、血脂异常者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降低更明显。但是初发T2DM患者的维生素D水平与血压、空腹血糖、钙离子、糖化血红蛋白无明显相关性。T2DM患者更易并发高血压的原因可能与PTH的增高有关,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发2型糖尿病 维生素d 25维生素d 糖化血红蛋白 甲状旁腺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及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沈波 张立元 +5 位作者 邹建洲 刘中华 徐少伟 滕杰 钟一红 丁小强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5-140,171,共7页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 vitamin D,25(OH)D]水平,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分析2010年6月至7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透析患者224例。其中男性132例,女性92例,平均年龄(56.94±14...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 vitamin D,25(OH)D]水平,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分析2010年6月至7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透析患者224例。其中男性132例,女性92例,平均年龄(56.94±14.47)岁,透析龄(54.20±43.39)个月。所有患者均收集临床病史,并于周中透析前检测25(OH)D、甲状旁腺素(parathyaid hormone,iPTH)、血钙、血磷和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in T,cTnT)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结果整组患者的血清25(OH)D水平为(58.53±18.33)nmol/L,其中25(OH)D水平正常36例(16.1%)、不足163例(72.8%)、缺乏25例(11.2%)。男性组25(OH)D水平显著高于女性组[(61.94±19.84)nmol/L vs.(55.12±15.37)nmol/L,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25(OH)D与年龄因素呈负相关(P<0.05),与cTnT、NT-proBNP、hs-CRP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血红蛋白、血清肌酐和白蛋白呈显著正相关(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提示血清白蛋白和25(OH)D浓度相关(P<0.05)。结论血液透析人群中25(OH)D缺乏和不足十分常见,且可能与心脏疾病、炎症、贫血的发生发展相关。年龄增长、女性、营养不良等是导致的25(OH)D缺乏和不足的因素。25(OH)D缺乏和不足在透析人群中的意义以及合理的干预措施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维生素d[25(OH)d] 血液透析 横断面调查 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维生素D3对维生素D不足绝经后妇女血清25-羟维生素D、骨密度和下肢肌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黄琪仁 李水军 +6 位作者 张浩 蒋建新 虞申 樊家珠 胡云秋 刘玉娟 章振林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5年第2期119-125,共7页
目的给予不同年龄、维生素D不足的绝经后妇女口服1 325 U维生素D3,观察其对血清总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骨密度(BMD)和下肢肌力(行走八步计时)的影响。方法上海市某社区67名绝经后妇女纳入本研究,按年龄将受试者分成2组:<70岁组[... 目的给予不同年龄、维生素D不足的绝经后妇女口服1 325 U维生素D3,观察其对血清总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骨密度(BMD)和下肢肌力(行走八步计时)的影响。方法上海市某社区67名绝经后妇女纳入本研究,按年龄将受试者分成2组:<70岁组[n=35,(63.6±5.1)岁],≥70岁组[n=32,(75.2±3.4)岁]。受试者口服1 200 U/d维生素D3制剂加1片钙尔奇D(每片含维生素D3125 U和钙600 mg),为期1年。在0、3、6、9和12个月检测血清25OHD,干预前和研究结束时测定BMD及下肢肌力。结果干预1年后,2组平均血清25OHD水平均较基线值显著升高:<70岁组从(17.8±6.7)ng/mL升至(33.8±5.8)ng/mL(P<0.001);≥70岁组从(18.3±6.7)ng/mL升至(34.1±5.7)ng/mL(P<0.001),但2组间增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25%受试者(<70岁组9名,≥70岁组6名)平均血清25OHD仍低于30 ng/mL。<70岁组血清甲状旁腺素(PTH)明显降低,从(46.0±14.7)pg/mL降至(37.9±10.0)pg/mL(P<0.01),各部位BMD较基线值无统计学差异。≥70岁组腰椎BMD提高1.37%(P=0.005),全髋部位BMD提高1.28%(P=0.028)。2组干预后下肢肌力均较干预前改善(P<0.05)。2组均未出现高钙血症及过高的血清25OHD浓度。结论 2组维生素D不足的绝经后妇女每日口服1 325 U维生素D3可将血清25OHD升至理想水平,可改善下肢肌力,≥70岁组腰椎及全髋部BMD均有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妇女 维生素d3 血清25-维生素d 骨密度 下肢肌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及其与骨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12
12
作者 原晶 贾璞 +2 位作者 唐海 刘薇 杨金奎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9-154,共6页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lvitamin D,25OHD)营养状况及其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3月在北京同仁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716例(男性410例,女性306例),年龄32~93岁...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lvitamin D,25OHD)营养状况及其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3月在北京同仁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716例(男性410例,女性306例),年龄32~93岁,平均年龄(58.78±11.31)岁,检测血清25OHD水平,应用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测定腰1-4、全髋及股骨颈的BMD。结果在71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维生素D严重缺乏者为230例(32.1%),缺乏357例(49.9%),不足97例(13.5%),充足仅32例(4.5%)。不同年龄组别中,血清25OHD水平以及缺乏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长、女性及维生素D缺乏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缺乏严重,女性更为明显。血清25OHD缺乏程度越重,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25维生素d 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中期血清25-羟维生素D_3及血脂水平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周晔 顾玮 林婧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4-268,共5页
目的探讨孕中期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和血脂水平对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影响。方法以行产前检查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妊娠组(对照组,n=6 796)和GDM组(n=977),于孕中期(孕12~16周)检测血清25(OH)D3及总胆固醇(... 目的探讨孕中期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和血脂水平对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影响。方法以行产前检查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妊娠组(对照组,n=6 796)和GDM组(n=977),于孕中期(孕12~16周)检测血清25(OH)D3及总胆固醇(TCh)、三酰甘油(TAG)、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等血脂指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25(OH)D3和血脂水平在GDM发病中的作用。结果GDM组25(OH)D3和HD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TAG、TCh、LDL均高于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除LDL外的所有指标均与GDM致病有关,其中TAG(OR=1.54)和TCh(OR=1.63)是危险因素,而25(OH)D3(OR=0.995)和HDL(OR=0.392)是保护因素。结论孕中期血清25(OH)D3和血脂水平对GDM的发病有重要作用,其中TAG和TCh是GDM发病的危险因素,而25(OH)D3和HDL是保护因素;可尝试通过调脂及降糖综合治疗降低GDM的患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25-维生素d3 血脂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特应性皮炎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及其与免疫球蛋白E和白细胞介素-17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周顺龙 卢宏昌 +1 位作者 许恩超 李荣珍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9-180,共2页
特应性皮炎(AO)是一种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疾病。皮疹呈多形性,可伴有渗出倾向。AD多自婴儿期起病,约50%患儿〈1岁前发病。AD病情迁延反复.发病与环境、遗传及免疫关系密切。免疫调节功能异常是AD的主要特点,目前认为主... 特应性皮炎(AO)是一种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疾病。皮疹呈多形性,可伴有渗出倾向。AD多自婴儿期起病,约50%患儿〈1岁前发病。AD病情迁延反复.发病与环境、遗传及免疫关系密切。免疫调节功能异常是AD的主要特点,目前认为主要是辅助性T细胞(Th)1及Th2之间平衡失调。AD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层可见CD4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CD4淋巴细胞可分化为Th1和Th2,但主要转化为Th2。而Th2反应占优势时,免疫球蛋白(Ig)E生成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25-维生素d3 免疫球蛋白E 白细胞介素-17 婴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郏蓉 苗懿德 +3 位作者 陈陵霞 刘杰 褚琳 魏雅楠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20-523,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入选2010年9月—2012年10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的年龄≥60岁的MS患者167例(MS组)及同时期非MS对照者187例(对照组)。测量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老年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入选2010年9月—2012年10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的年龄≥60岁的MS患者167例(MS组)及同时期非MS对照者187例(对照组)。测量两组患者的血压、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指数(BMI),并检测空腹血糖(FBG)、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25(OH)D3水平。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上述指标间的差异及血清25(OH)D3与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MS组患者血清25(OH)D3水平较对照组降低〔(29.9±6.6)nmol/L与(32.7±7.1)nmol/L,P<0.05〕,两组血清25(OH)D3水平分级(充足、不足与缺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25(OH)D3与MS患者的BMI、三酰甘油、FBG及HbA1c呈负相关(r=-0.116、-0.110、-0.118、-0.143,P<0.05)。结论老年MS患者血清25(OH)D3水平较低,且与BMI、血脂、血糖等指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X 老年人 25-维生素d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癜风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检测及卡泊三醇治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6
作者 顾文涛 许辉 +1 位作者 马红 李遇梅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72-574,共3页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色素脱失性皮肤病,其发病原因和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明确,多项研究表明白癜风的发病与自身免疫有关,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来研究表明维生素D受体参与了T细胞的功能调节,并影响黑素细胞生物学功能。我科自2013年10月...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色素脱失性皮肤病,其发病原因和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明确,多项研究表明白癜风的发病与自身免疫有关,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来研究表明维生素D受体参与了T细胞的功能调节,并影响黑素细胞生物学功能。我科自2013年10月—2014年9月对本院皮肤科门诊50例白癜风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进行检测,并使用卡泊三醇乳膏治疗白癜风患者,探讨25-羟维生D水平与白癜风治疗预后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25-维生素d 卡泊三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急性胰腺炎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瑜 黄方 +3 位作者 严妤函 童智慧 张兴虎 万文辉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06-711,共6页
目的VD缺乏与多种疾病风险和(或)严重程度增加相关。文中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及其与AP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收治AP患者508例。采用ELISA方法对AP诊断... 目的VD缺乏与多种疾病风险和(或)严重程度增加相关。文中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及其与AP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收治AP患者508例。采用ELISA方法对AP诊断2 d内的血清25(OH)D水平进行检测。同时收集入组对象的一般人口学、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临床转归等资料,基于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对AP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分析25(OH)D水平与AP严重程度的关系。依据预后对AP患者进行分组,校正年龄、性别、吸烟饮酒状态、既往史后,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维生素D(VD)缺乏[25(OH)D<20 ng/mL]与AP患者不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7例患者25(OH)D检测失败。501例AP患者中VD缺乏303例(60.48%),VD不足[20 ng/mL≤25(OH)D<30 ng/mL]171例(34.13%)。VD缺乏和不足组重型和危重型AP患者比例明显偏高(P<0.01)。25(OH)D水平与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住院总时间、住ICU时间、降钙素原、白介素-6和C反应蛋白水平呈负相关(P<0.01)。VD缺乏是AP患者进展为脓毒症(P<0.01)、重症AP(P<0.01)、死亡(P=0.018)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25(OH)D水平与AP严重程度和预后相关,VD缺乏是AP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25-维生素d 严重程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梁慧开 周建华 +3 位作者 仇丽茹 程黎明 鲍春 李辉军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3期201-205,共5页
目的了解肾病综合征(NS)患儿维生素D营养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以201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收治的初诊或复诊NS患儿为NS组,体检儿童为对照组。根据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判断维生素... 目的了解肾病综合征(NS)患儿维生素D营养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以201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收治的初诊或复诊NS患儿为NS组,体检儿童为对照组。根据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判断维生素D营养状态,≤20 ng·mL-1为维生素D缺乏。从NS患儿病史中截取可能影响25(OH)D的因素行维生素D缺乏的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同时对25(OH)D的影响因素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NS组139例,男103例,女36例,年龄(6.1±3.7)岁;对照组83例,男49例,女34例,年龄(3.1±2.0)岁。①NS组和对照组血清25(OH)D水平分别为(10.3±7.5)和(29.4±9.9)ng·m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维生素D缺乏检出率NS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6.3%和1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S病程、24 h尿蛋白定量、糖皮质激素累积剂量和使用时间、血清钙在维生素D缺乏和不缺乏NS患儿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重Z评分(OR=0.151,95%CI:0.035~0.649)、NS病程(OR=0.143,95%CI:0.035~0.592)和大量24 h蛋白尿(OR=28.177,95%CI:3.295~240.970)与维生素D缺乏相关。③多元线性回归显示,男性、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钙和每公斤体重糖皮质激素累积剂量与血清25(OH)D水平相关(P<0.05)。④27例NS患儿服用阿法骨化醇前和3个月后均行血清25(OH)D水平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为(7.2±5.0)和(14.9±11.0)ng·m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NS患儿血清25(OH)D低于健康儿童,有部分可能与蛋白尿水平、NS病程和糖皮质激素累积剂量等因素相关,口服阿法骨化醇可提高血清25(OH)D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肾病综合征 25-维生素d 阿法骨化醇 蛋白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家庄市夏季汉族4月龄至14岁健康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和甲状旁腺素的关系 被引量:5
19
作者 韩笑 阎雪 +3 位作者 张亚男 徐佳琛 皮亚雷 张会丰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2-205,共4页
目的探讨汉族儿童青少年夏季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和甲状旁腺素(PTH)水平的关系,以及儿童青少年是否存在PTH进入平台期的血清25OHD拐点值。方法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生长发育门诊于2011年6~8月及2012年6~8月向社会招募4月龄... 目的探讨汉族儿童青少年夏季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和甲状旁腺素(PTH)水平的关系,以及儿童青少年是否存在PTH进入平台期的血清25OHD拐点值。方法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生长发育门诊于2011年6~8月及2012年6~8月向社会招募4月龄至14岁健康儿童青少年。分为〈1岁、~3岁、~6岁、~10岁和~14岁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25OHD和全段PTH水平。对血清25OHD与PTH水平的关系分别行直线、二次多项式、指数和对数拟合等,计算血清PTH水平进入平台期的血清25OHD阈值。结果共招募632名健康儿童青少年,男童372名,女童260名。1血清25OHD和PTH水平的中位数(P25,P75)分别为56.7(42.2,76.4)nmol·L-1和2.5(2.0,3.3)pmol·L-1。2血清25OHD与PTH在除~10岁组外的其余年龄组中均呈负相关。3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能较好反映血清25OHD和PTH之间的曲线关系。回归方程为PTH(pmol·L-1)=4.2698-0.0352·25OHD+0.0002·25OHD2,R2=0.0684。PTH进入平台期时血清25OHD的拐点值为88 nmol·L-1,对应的PTH值为2.72 pmol·L-1。结论 4月龄至14岁汉族儿童青少年的血清25OHD和PTH水平呈负相关,且理想的血清25OHD水平可能为88 n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维生素d 维生素d 甲状腺旁素 儿童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地区人群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的季节性变化 被引量:10
20
作者 韦丽娅 陈庆瑜 甘小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5期4217-4219,共3页
目的探讨季节因素对广州地区人群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Vit 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广州地区居住人群2 205例,均空腹采集静脉血5 ml,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25(OH)V... 目的探讨季节因素对广州地区人群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Vit 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广州地区居住人群2 205例,均空腹采集静脉血5 ml,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25(OH)Vit D水平。将体检者按照体检月份进行分析,统计每个月体检者血清25(OH)Vit D水平,用性别、年龄和BMI进行校正,结合广州地区2013年1—12月太阳辐射、日照时数和降雨量进行分析。并计算每个月体检者Vit D充足〔25(OH)Vit D≥75 nmol/L〕、Vit D不足〔50≤25(OH)Vit D<75nmol/L〕、Vit D缺乏〔25(OH)Vit D<50 nmol/L〕所占的比例。结果以血清25(OH)Vit D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BMI为自变量,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和BMI对血清25(OH)Vit D没有影响(P>0.05)。各月份体检者的性别、年龄、BMI、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检者血清25(OH)Vit D平均水平为(53.7±19.0)nmol/L。血清25(OH)Vit D最小值为(47.5±17.4)nmol/L,出现在4月份;最大值为(59.8±20.2)nmol/L,出现在10月份。太阳辐射最小值为(202.0±105.0)Wh/m2,出现在4月份;最大值为(507.0±108.1)Wh/m2,出现在9月份。日照时数最小值为(41.0±31.4)h,出现在4月份;最大值为(203.7±58.9)h,出现在9月份。所有体检者Vit D缺乏检出率为49.16%(1 084/2 205)。各月份体检者Vit D缺乏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342,P<0.010),其中4月份Vit D缺乏检出率均高于其他月份,10月份Vit D缺乏检出率均低于其他月份(P<0.05)。所有体检者Vit D充足检出率为16.92%(373/2 205),各月份Vit D充足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91,P=0.021),其中10月份Vit D充足检出率均高于其他月份(P<0.05)。结论广州地区体检者Vit D缺乏情况普遍存在,季节性变化对血清25(OH)Vit D的水平有影响,在制定补充方案时应按照季节调整补充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维生素d 季节 辐射 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