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北方健康人群血清25羟维生素D_3和25羟维生素D_2水平 被引量:55
1
作者 方慧玲 禹松林 +8 位作者 韩建华 秦绪珍 李士军 王亮 程倩 侯立安 程歆琦 夏良裕 邱玲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4年第3期199-205,共7页
目的:分析中国北方人群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和25羟维生素D2(25OHD2)水平。方法采用同位素稀释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ID-UPLC/MS/MS)对2013年在北京、大连、乌鲁木齐3个城市征集的1540名表观健康志愿者[男性744人,女性... 目的:分析中国北方人群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和25羟维生素D2(25OHD2)水平。方法采用同位素稀释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ID-UPLC/MS/MS)对2013年在北京、大连、乌鲁木齐3个城市征集的1540名表观健康志愿者[男性744人,女性796人,平均年龄(42.0±14.0岁)]进行血清25OHD3和25OHD2测定。同时分别应用偶氮Ⅲ砷法、磷钼酸紫外比色法、酶化学发光法检测志愿者血清钙(Ca)、磷(P)及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受试人群血清总25OHD平均值为(18.80±6.65)ng/mL。3个城市受试人群血清总25OHD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7.57,P<0.01),大连市受试者血清总25OHD水平[(21.72±6.47)ng/mL]显著高于乌鲁木齐市和北京市受试者[(18.44±6.64)ng/mL、(16.34±6.12)ng/mL](均P<0.01);男性血清25OHD水平[(20.57±6.63)ng/mL]显著高于女性[(17.14±6.24)ng/mL],(P<0.01);30~39岁年龄组25OHD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年龄组(均P<0.05)。3省受试人群血清总25OHD缺乏率为60.06%,大连市受试者血清总25OHD缺乏率(41.51%)显著低于乌鲁木齐市(64.87%)和北京市(73.76%),(均P<0.01)。3个城市57例受试者(3.70%)血清25OHD2检测均值为(6.25±3.76)ng/mL。在57例检测25OHD2受试者中,25OHD2显著提高了血清总25OHD水平,使该人群血清25OHD缺乏率降低43.85%。血清25OHD水平与iPTH相关系数为-0.283(P<0.01)。结论3个城市受试人群血清25OHD含量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别和年龄差异。健康人群中血清25OHD主要为25OHD3。北方地区人群血清25OHD水平普遍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25羟维生素d 血清25羟维生素d3 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25OHd缺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与血清25羟维生素D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9
2
作者 陈小香 谭新 邓伟民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51-855,共5页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与血清25羟维生素D的相关性。方法记录397例50~97岁患者的年龄,检测腰椎1~4、左侧股骨颈、左侧股骨上端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检测骨质疏松4项[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总I型...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与血清25羟维生素D的相关性。方法记录397例50~97岁患者的年龄,检测腰椎1~4、左侧股骨颈、左侧股骨上端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检测骨质疏松4项[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总I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 1 amino-terminal propeptide,P1NP)、β胶原降解产物(beta collagen degradation products,β-CTX)、N端骨钙素(N end of osteocalcin,N-MID)]及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的水平,根据BMD水平将受试者分为骨量正常组(n=118)、骨量低下组(n=153)和骨质疏松组(n=126)。结果 (1)骨量低下组及骨质疏松组的BMD均明显低于正常骨量组(P<0.01),骨质疏松组又明显低于骨量低下组(P<0.01);(2)骨质疏松组25-(OH)D、PTH、P1NP、β-Crosslaps及N-CTX均明显低于正常骨量组(P<0.01);(3)25-(OH)D与腰椎1~4、左侧股骨颈、左侧股骨上端的BMD、PTH、P1NP、β-CTX无相关性(P>0.05),25-(OH)D与N-MID的相关系数为0.193(P<0.01)。不同骨密度组间的25-(OH)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群普遍存在维生素D(vitamin D,VD)水平不足的现象,而骨质疏松症患者更为突出,其中VD严重缺乏和缺乏所占比例较大,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应注意加强宣教及防治。尚未发现25-(OH)D与骨密度之间存在着直接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25羟维生素d 骨密度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合并骨折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王文娇 王亮 +4 位作者 白颖 陈琼 马伟凤 金毅 杨帆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88-790,共3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合并骨折血清25羟维生素D的水平。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5月在解放军第309医院骨内科住院的86例患者,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合并骨折患者42例,年龄(70.38±6.11)岁,不伴骨折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44例,年龄(...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合并骨折血清25羟维生素D的水平。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5月在解放军第309医院骨内科住院的86例患者,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合并骨折患者42例,年龄(70.38±6.11)岁,不伴骨折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44例,年龄(67.32±8.93)岁。采用美国Norland双光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对所有患者进行腰椎L2-L4和左侧股骨近端(包括Neck、Troch、Ward’s三角区)骨密度测量,并测定身高、体重、血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酐(CRE)、尿素氮(BUN)。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比较两组25羟维生素D水平。结果绝经后骨质疏松合并骨折组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12.40±3.7)ng/ml,较绝经后非骨折骨质疏松患者(16.23±4.6)ng/ml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后骨质疏松合并骨折组患者ALT(18.22±8.17)IU/L、AST(20.70±12.67)IU/L、CRE(56.76±11.81)umol/L、BUN(5.20±1.40)mmol/L与骨质疏松组ALT(21.32±12.16)IU/L、AST(22.16±8.36)IU/L、CRE(57.29±13.42)umol/L、BUN(5.2±1.8)mmol/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后骨质疏松合并骨折患者L2-4、Neck、Troch、Ward’s三角区的骨密度分别为(0.75±0.19)g/cm2、(0.61±0.18)g/cm2、(0.50±0.12)g/cm2、(0.40±0.14)g/cm2与对照组(0.81±0.33)g/cm2、(0.67±0.11)g/cm2、(0.52±0.10)g/cm2、(0.45±0.1)g/cm2相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合并骨折患者较未合并骨折骨质疏松维生素D缺乏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妇女 骨质疏松 骨折 骨密度 血清25羟维生素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补充、年龄及性别对上海社区老年人血清25羟维生素D与甲状旁腺素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敏敏 杜艳萍 +4 位作者 洪维 唐雯菁 李慧林 郑松柏 程群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6年第4期339-345,共7页
目的探讨钙补充、年龄及性别对上海社区老年人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与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上海社区自愿参加血清25OHD、PTH检测的4 402位老年人进行生活方... 目的探讨钙补充、年龄及性别对上海社区老年人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与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上海社区自愿参加血清25OHD、PTH检测的4 402位老年人进行生活方式调查,并采用罗氏公司的Cobas诊断体系对其血清25OHD、PTH进行检测。结果本研究人群血清25OHD及PTH的均值分别为(55.8±21.43)nmol/L[(22.32±8.57)ng/m L]和(32.99±18.60)ng/L。血清25OHD与PTH呈负相关;随着年龄增加,血清PTH水平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5);老年女性较老年男性血清PTH水平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67 ng/L vs.32.13 ng/L,P<0.05);补充钙剂者血清PTH水平明显低于不补充钙剂者(31.19 ng/L vs.34.71 ng/L,P<0.05),服用乳制品者血清PTH水平明显低于不服用乳制品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服用乳制品的量无明显相关性。年龄、钙补充参与调控血清25OHD与PTH的关系,而性别不参与调控两者间的关系。结论上海社区老年人血清25OHD与PTH呈负相关,年龄、钙补充参与调控血清25OHD与PTH的关系,未发现性别对两者关系有调控作用。可有效抑制血清PTH的血清25OHD定值(cut-off值)50 nmol/L(20 ng/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25羟维生素d 血清甲状旁腺素 社区 钙补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与血清25羟维生素D及骨密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贺 阳琰 +3 位作者 张国豪 王莲地 刘贝贝 李琪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01-1404,1424,共5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与血清25羟维生素D及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235例,按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采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测定)的数值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下肢血管病变组(PAD组,ABI<0.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与血清25羟维生素D及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235例,按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采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测定)的数值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下肢血管病变组(PAD组,ABI<0.9)115例和非下肢血管病变组(NPAD组,ABI≥0.9)120例。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进行腰椎(L1~4)、左侧股骨颈(Neck)、大转子(Troch)、华氏三角(Ward's)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测定。测定受试者血清25(OH)D的水平,并记录所有受试者的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结果 PAD组血清25(OH)D的平均水平低于NPAD组[(12.89±1.48)ng/mL vs(15.82±2.35)ng/mL,P<0.05];PAD组的Neck、Troch、Ward's的BMD均分别低于NPAD组[(0.706±0.171)g/cm^2vs(0.823±0.133)g/cm^2,(0.501±0.111)g/cm^2vs(0.595±0.125)g/cm^2,(0.455±0.121)g/cm^2vs(0.524±0.210)g/cm^2,P<0.05]。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ABI与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C)、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 A1c)呈负相关,与25(OH)D及Neck、Troch、Ward's的BMD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显示:SBP、Hb A1c、TC、25(OH)D、Neck的BMD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往往同时伴有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低水平的25(OH)D及低下肢骨密度可能共同参与了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下肢血管病变 踝肱指数 血清25羟维生素d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4~5期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左心室肥厚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丽华 任伟 +3 位作者 汪鹏 姜俊 倪力军 黄婷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941-1946,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4~5期(CKD4~5)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 (OH) D]水平与左心室肥厚(LVH)的相关性及影响LVH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收集医院肾内科收治的CKD4~5期223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按照美...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4~5期(CKD4~5)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 (OH) D]水平与左心室肥厚(LVH)的相关性及影响LVH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收集医院肾内科收治的CKD4~5期223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按照美国与欧洲超声心动图学会推荐标准,以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判断LVH。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血清25(OH) D水平与LVMI的相关性,同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探讨LVH的危险因素,并计算各危险因素的优势比(OR)及95%的可信区间(CI)。结果223例CKD4~5患者中,LVH组130例(58. 3%),LVMI(153. 39±32. 72) g/m2,血清25(OH) D水平(8. 62±5. 98)μg/L;非LVH组93例(41. 7%),LVMI(102. 65±14. 92) g/m2,血清25(OH) D水平(12. 83±8. 33)μg/L。LVH组的血清25(OH) D水平明显低于非LVH组(t=4. 163,P <0. 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25(OH) D水平与LVMI呈负相关性,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25(OH) D水平(OR=0. 933,95%CI:0. 885~0. 983,P=0. 010)、左心室射血分数(OR=0. 892,95%CI:0. 843~0. 944,P <0. 001)、体质量指数(OR=1. 143,95%CI:1. 033~1. 246,P=0. 010)为LVH的影响因素。血清25(OH) D水平对左心室肥厚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 672 (95%CI:0. 602~0. 743,P <0. 001)。血清25(OH) D水平为9. 1μg/L时诊断左心室肥厚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最高(敏感度63. 4%,特异度61. 5%)。结论 CKD4~5期患者中普遍存在血清25(OH) D的缺乏,这类患者中同时普遍存在LVH,两者间存在负相关。血清25(OH) D缺乏与CKD4~5期患者LVH的危险性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血清25-维生素d 左心室肥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维生素D3对维生素D不足绝经后妇女血清25-羟维生素D、骨密度和下肢肌力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黄琪仁 李水军 +6 位作者 张浩 蒋建新 虞申 樊家珠 胡云秋 刘玉娟 章振林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5年第2期119-125,共7页
目的给予不同年龄、维生素D不足的绝经后妇女口服1 325 U维生素D3,观察其对血清总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骨密度(BMD)和下肢肌力(行走八步计时)的影响。方法上海市某社区67名绝经后妇女纳入本研究,按年龄将受试者分成2组:<70岁组[... 目的给予不同年龄、维生素D不足的绝经后妇女口服1 325 U维生素D3,观察其对血清总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骨密度(BMD)和下肢肌力(行走八步计时)的影响。方法上海市某社区67名绝经后妇女纳入本研究,按年龄将受试者分成2组:<70岁组[n=35,(63.6±5.1)岁],≥70岁组[n=32,(75.2±3.4)岁]。受试者口服1 200 U/d维生素D3制剂加1片钙尔奇D(每片含维生素D3125 U和钙600 mg),为期1年。在0、3、6、9和12个月检测血清25OHD,干预前和研究结束时测定BMD及下肢肌力。结果干预1年后,2组平均血清25OHD水平均较基线值显著升高:<70岁组从(17.8±6.7)ng/mL升至(33.8±5.8)ng/mL(P<0.001);≥70岁组从(18.3±6.7)ng/mL升至(34.1±5.7)ng/mL(P<0.001),但2组间增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25%受试者(<70岁组9名,≥70岁组6名)平均血清25OHD仍低于30 ng/mL。<70岁组血清甲状旁腺素(PTH)明显降低,从(46.0±14.7)pg/mL降至(37.9±10.0)pg/mL(P<0.01),各部位BMD较基线值无统计学差异。≥70岁组腰椎BMD提高1.37%(P=0.005),全髋部位BMD提高1.28%(P=0.028)。2组干预后下肢肌力均较干预前改善(P<0.05)。2组均未出现高钙血症及过高的血清25OHD浓度。结论 2组维生素D不足的绝经后妇女每日口服1 325 U维生素D3可将血清25OHD升至理想水平,可改善下肢肌力,≥70岁组腰椎及全髋部BMD均有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妇女 维生素d3 血清25-维生素d 骨密度 下肢肌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山地区健康人群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 被引量:8
8
作者 郑贺 彭英明 +1 位作者 沈志霞 李宏芬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74-481,共8页
目的了解唐山地区健康人群维生素D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本地区人群合理补充维生素D及临床治疗维生素D缺乏症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在开滦总医院进行体检的唐山各企业员工及本地居民自发查体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其血清25-羟维... 目的了解唐山地区健康人群维生素D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本地区人群合理补充维生素D及临床治疗维生素D缺乏症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在开滦总医院进行体检的唐山各企业员工及本地居民自发查体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其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浓度,评价人体维生素D水平。结果唐山地区健康人群血清25OHD平均浓度为(46.63±18.23)nmol/L,缺乏率达52.96%。女性25OHD浓度明显低于男性[(42.05±13.13)nmol/L vs.(47.88±18.38)nmol/L,t=26.512,P<0.01]。随年龄增长血清25OHD浓度逐渐增高,各年龄组血清25OHD浓度比较,差异有统学计意义(F=99.409,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户外活动时间、饮食中添加蛋奶海鲜肉类、使用保健品(不含维生素D或其他类似物)及防晒护肤用品是维生素D浓度充足与否的相关因素,维生素D浓度充足与年龄增长、饮食中经常添加蛋奶海鲜肉类及使用保健品(不含维生素D或其他类似物)呈正相关(B=2.565、0.396、0.824,P<0.01),而与较少户外活动时间和经常使用防晒护肤品负相关(B=-1.227、-1.817,P<0.01)。结论唐山地区健康人群维生素D浓度处于缺乏水平,年龄、户外活动时间、饮食中添加蛋奶海鲜肉类、使用保健品(不含维生素D或其他类似物)及防晒护肤用品是影响维生素D浓度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25-维生素d 维生素d缺乏 健康人群 影响因素 唐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市城区部分居民血清维生素D水平评估 被引量:5
9
作者 韩婷 王知笑 +3 位作者 孙敏 杨涛 黄晓萍 何畏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4年第2期138-143,共6页
目的:了解南京市居民血清维生素D水平,为骨质疏松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11年6月至11月招募南京市城区≥40岁居民2786名,其中40~49岁490人(17.6%),50~59岁1084人(38.9%),60~69岁912人(32.7%),70~78岁300人(10.8%)... 目的:了解南京市居民血清维生素D水平,为骨质疏松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11年6月至11月招募南京市城区≥40岁居民2786名,其中40~49岁490人(17.6%),50~59岁1084人(38.9%),60~69岁912人(32.7%),70~78岁300人(10.8%)。采集受试者清晨空腹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25-羟维生素D [25OHD]浓度。以血清25OHD≥50 nmol/L和≥75 nmol/L分别定义为维生素D正常及良好,以血清25OHD<25 nmol/L定义为维生素D缺乏,评估南京城区居民血清维生素D水平。采用超声骨密度仪(QUS),用超声振幅衰减(BUA)值及超声声速(SOS)值推算骨密度(BMD)。结果南京城区部分居民血清25OHD平均水平为(44.71±14.68) nmol/L,维生素D正常及良好者分别占31.7%和2.5%。40~49岁组血清25OHD平均为(43.48±14.23) nmol/L,50~59岁组为(45.33±14.49) nmol/L,60~69岁组为(44.41±14.66) nmol/L,70~78岁组为(45.36±15.97) nmol/L,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25OHD缺乏者男性占4.3%(45例),女性占6.7%(11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BMD水平平均为(0.491±0.112) g/cm^2, BMD和血清25OHD浓度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038, P=0.047)。结论南京市部分居民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女性维生素D水平低于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25-维生素d 维生素d缺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氏盆乐汤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对PFIQ-7、PISQ-31评分及血清25-OHD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5
10
作者 胡凤英 周先韦 +3 位作者 盛少琴 陈学奇 赵阳春 金丽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22-224,共3页
目的探究陈氏盆乐汤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对盆底功能影响问卷(PFIQ-7)、性功能调查问卷(PISQ-31)评分及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10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86例产后PF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究陈氏盆乐汤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对盆底功能影响问卷(PFIQ-7)、性功能调查问卷(PISQ-31)评分及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10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86例产后PF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43例患者进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肉锻炼,观察组43例患者则给予陈氏盆乐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盆底肌肌力、治疗前后PFIQ-7、PISQ-31评分及血清25-OHD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手测盆底肌肌力、盆底Ⅰ类肌纤维肌电压、盆底Ⅱ类肌纤维肌电压、盆底Ⅰ类肌纤维疲劳度均较对照组高,而盆底Ⅱ类肌纤维疲劳度则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FIQ-7评分较对照组降低,而PISQ-31评分及血清25-OHD水平则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陈氏盆乐汤治疗产后PFD的效果显著,可促进盆底功能恢复,降低盆底功能障碍对其生活水平的影响,提高性生活质量,提升血清25-OHD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陈氏盆乐汤 盆底功能影响问卷 性功能调查问卷 血清25羟维生素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29例成年女性维生素D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佳睿 杜丽坤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815-1819,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529例成年女性血清25-羟维生素D[25 hydroxy vitamin D,25 (OH) D]的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及肥胖等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血... 目的回顾性分析529例成年女性血清25-羟维生素D[25 hydroxy vitamin D,25 (OH) D]的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及肥胖等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血清25 (OH) D水平检测的成年女性,共计529人,其中19~28岁135人,29~38岁277人,39~48岁54人,49~58岁42人,59~68岁21人。采集受试者清晨空腹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25 (OH) D浓度。以血清25(OH)D<30 nmol/L为维生素D缺乏;血清25 (OH) D在30~49.9 nmol/L为维生素D不足;血清25 (OH) D≥50 nmol/L为维生素D充足。统计数据并登记受试者性别、年龄以及采集时间等基本信息,分析血清25 (OH) D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529例成年女性25 (OH) D平均水平为(19.98±8.58)ng/mL,其中19~28岁组为(18.14±8.02)ng/mL,29~38岁组为(20.44±8.26)ng/mL,39~48岁组为(20.04±10.14)ng/mL,49~58岁组为(20.94±8.55)ng/mL,59-68岁组为(23.64±10.34)ng/mL。19~28岁人群维生素D水平充足的占比最低。不同年龄组相比较(完全随机方差分析one way ANOVA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8,P<0.05)。经非参数检验,不同季节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α=0.05),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结论哈尔滨市成年女性普遍存在维生素D不足,且与年龄及季节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女性 血清25-维生素d 骨质疏松症 肥胖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近视患者弥漫性脉络膜视网膜萎缩的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敬文 刘妍 郝静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8-122,共5页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HM)患者进展为弥漫性脉络膜视网膜萎缩(DCA)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8年10月至2022年10月于哈尔滨二四二医院眼科收治的169例338眼HM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组时均进行全面眼...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HM)患者进展为弥漫性脉络膜视网膜萎缩(DCA)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8年10月至2022年10月于哈尔滨二四二医院眼科收治的169例338眼HM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组时均进行全面眼科检查,根据近视眼黄斑病变国际摄影分类及分级系统评估HM患者DCA患病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M患者发生DCA的危险因素,基于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构建HM患者发生DCA的预测模型,Hosmer-Lemeshow(H-L)检验预测模型的校准度。结果169例338眼HM患者中34例68眼为DCA组,135例270眼为非DCA组,DCA组和非DCA组患者年龄、性别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DCA组患者眼轴长度(AL)、模式标准差(PSD)、碳酸酐酶2(CAII)抗体阳性比例均大于非DCA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视野平均缺损(MD)、等效球镜度(SE)、视网膜深层微血管密度(MVD)、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均小于非DC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年龄较大、AL较长、CAII抗体阳性均是HM患者发生DCA的危险因素(均为P<0.05),视网膜深层MVD较大、25(OH)D较高均是其保护因素(均为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预测模型预测HM患者发生DCA的曲线下面积为0.864(95%CI:0.802~0.911,P<0.001),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5.29%、88.15%。H-L检验预测模型预测HM患者发生DCA与实际结果具有较好的符合度(P>0.05)。结论HM患者发生DCA受年龄、AL、CAII抗体、视网膜深层MVD和25(OH)D水平影响,通过以上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DCA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弥漫性脉络膜视网膜萎缩 眼轴长度 微血管密度 血清25羟维生素d 视网膜自身抗体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在早产儿代谢性骨病中的意义 被引量:11
13
作者 裘艳梅 侯洪涛 +4 位作者 王炜 李月梅 马素苓 郭文香 鲍昆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5-238,共4页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在早产儿代谢性骨病中的意义。方法收集60例于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病例,生后第2周监测血生化,记录血磷、血钙、碱性磷酸酶的数值,并留取静脉血标本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甲状旁腺素及...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在早产儿代谢性骨病中的意义。方法收集60例于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病例,生后第2周监测血生化,记录血磷、血钙、碱性磷酸酶的数值,并留取静脉血标本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甲状旁腺素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其中20例符合早产儿诊断标准的患儿作为实验组,40例无代谢性骨病早产儿为对照组,实验组经治疗2周后复测以上指标并比较。结果分别比较生后2周两组间血清25羟维生素D3、甲状旁腺素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经治疗2周后两组间血清甲状旁腺素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的代谢性骨病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5羟维生素D3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检测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的水平能够反映早产儿代谢性骨病病情,建议早期充分补充维生素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代谢性骨病 血钙 血清25羟维生素d3 甲状旁腺素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 子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