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与食管静脉曲张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友春 马建党 范银忠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45-46,共2页
探讨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及测量门静脉直径在门脉高压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预测中的价值。62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其SAAG均≥11g/L符合门脉高压性腹水。其中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2例,非出血者40例,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 探讨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及测量门静脉直径在门脉高压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预测中的价值。62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其SAAG均≥11g/L符合门脉高压性腹水。其中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2例,非出血者40例,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组之SAAG(21.34g/L±2.46g/L)及门静脉内径(1.43cm±0.12cm)均高于非出血组(15.57g/L±1.7g/L,1.08cm±0.14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因此认为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及门静脉内径对预测门脉高压性食管静脉破裂出血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 肝硬化 门脉高压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门静脉内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检测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和腹水端粒酶对恶性腹水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叶曼玲 李昌平 +2 位作者 邹义君 陈果 邓正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220-221,共2页
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和腹水端粒酶对恶性腹水的诊断价值。病理学诊断作为金标准,腹水标本分为试验组(18例)和对照组(26例),测SAAG(SAAG<11g/L定为阳性)及端粒酶活性,分别计算两组的SAAG均值及端粒酶OD均值、阳性... 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和腹水端粒酶对恶性腹水的诊断价值。病理学诊断作为金标准,腹水标本分为试验组(18例)和对照组(26例),测SAAG(SAAG<11g/L定为阳性)及端粒酶活性,分别计算两组的SAAG均值及端粒酶OD均值、阳性例数、阳性率;如果将任意一项阳性作为诊断标准,灵敏度为88.9%,特异度为65.4%;如果将两项均为阳性作为诊断标准,灵敏度降为50%,但特异度为100%;联合检测SAAG和腹水端粒酶能显著地提高恶性腹水榆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 端粒酶 恶性腹水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8
3
作者 朱小寒 刘斌 程宗勇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8-280,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清 腹水白蛋白梯度 (SAAG)的诊断价值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腹水患者 1 36例。其中肝硬化 (A组 ) 4 2例 ,原发性肝癌 (B组 ) 2 0例 ,自发性腹膜炎 (C组 ) 1 0例 ,结核性腹膜炎 (D组 ) 4 0例 ,腹膜转移癌 (E组 )2 4例。A ,B ,... 目的 :探讨血清 腹水白蛋白梯度 (SAAG)的诊断价值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腹水患者 1 36例。其中肝硬化 (A组 ) 4 2例 ,原发性肝癌 (B组 ) 2 0例 ,自发性腹膜炎 (C组 ) 1 0例 ,结核性腹膜炎 (D组 ) 4 0例 ,腹膜转移癌 (E组 )2 4例。A ,B ,C三组均具有门静脉高压的病理学基础。分别于治疗前穿刺取腹水送检相应指标。结果 :A ,B和C组的腹水总蛋白的浓度均 <2 5g/L ,而D和E组均 >2 5g/L。A ,B和C组的SAAG均≥ 1 1g/L ,D和E组SAAG则均 <1 1g/L。合并A ,B ,C组为高SAAG(≥ 1 1 .0g/L)组和合并D ,E为低SAAG(<1 1 .0g/L)组后进行组间比较 ,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1 )。A ,B和E组的多形核白细胞计数 (PMN)均 <2 5 0× 1 0 6/L ,C和D组均 >2 5 0× 1 0 6/L ,但C组和D组比较 ,差异没有显著性 (P =0 .6 6 2 )。结论 :SAAG能反映腹水患者是否存在门静脉高压的病理学基础 ,PMN计数能反映是否存在感染。结合SAAG和PMN两种指标 ,能有效提高腹水检测的诊断价值。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腹水 蛋白梯度 诊断 门静脉高压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及腹水胆固醇测定在鉴别良恶性腹水中的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高玲 柯培锋 +1 位作者 黄恩芳 姜傥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B09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 腹水白蛋白梯度 (SAAG)、腹水血清白蛋白比值 (A/S)、腹水胆固醇 (CHOL)对良恶性腹水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收集 5 3例腹水患者的腹水及血清 ,按最终诊断分为四组 ,分别测定血清白蛋白、腹水白蛋白及腹水胆固醇 ,... 【目的】探讨血清 腹水白蛋白梯度 (SAAG)、腹水血清白蛋白比值 (A/S)、腹水胆固醇 (CHOL)对良恶性腹水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收集 5 3例腹水患者的腹水及血清 ,按最终诊断分为四组 ,分别测定血清白蛋白、腹水白蛋白及腹水胆固醇 ,并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恶性腹水SAAG( 14 0 2± 8 2 9) g/L与良性腹水SAAG( 18 78± 7 31)g/L有显著性差异 ( P <0 0 5 ) ;恶性腹水CHOL浓度 ( 1 5 9±1 0 7)mmol/L与良性腹水CHOL浓度 ( 0 86± 0 6 9)mmol/L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腹水CHOL、SAAG、A/S在鉴别良恶性腹水中的敏感性分别为 83 3%、5 0 %、83 3 % ,特异性为 71 4%、94 3 %、74 3% ,准确性为 75 5 %、79 2 %、77 4%。【结论】SAAG在鉴别良恶性腹水方面有重要参考价值 ,尤其是其特异性较高 ;但在区分肝癌腹水和肝硬化腹水不如腹水胆固醇的敏感 ;SAAG和腹水胆固醇联合检测能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及准确性 ,可作为临床鉴别良恶性腹水的特异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腹水蛋白梯度 腹水 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张辉 徐有青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269-274,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之间的关系。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万方、维普及CNKI数据库于2001年1月-2015年6月发表的所有有关SAAG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 目的探讨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之间的关系。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万方、维普及CNKI数据库于2001年1月-2015年6月发表的所有有关SAAG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中文文献,每篇文献均需设立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应用加强观察性流行病学研究报告质量为参考标准评价文献质量。合并各文献出血组和未出血组SAAG均数及标准差。采用Meta-Analyst软件计算每篇文献中出血组和未出血组SAAG标准化均值差(SMD)并进行Meta分析,多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行×列χ2检验。结果共有13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出血组SAAG为(22.54±4.69)g/L,未出血组SAAG为(15.91±4.20)g/L。异质性检验提示存在显著的异质性(Q=100.735,I2=89.065,P〈0.001),出血组SAAG值显著高于未出血组,两组SAAG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1.970,95%可信区间:1.425~2.515,P〈0.001)。根据SAAG水平分为SAAG〈15 g/L、15 g/L≤SAAG≤19.9 g/L和SAAG≥20 g/L 3组,随着SAAG水平的升高,3组发生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的比例也逐渐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702,P〈0.001)。结论 SAAG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存在密切关系。出血组SAAG水平显著高于未出血组。SAAG有望成为预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一种有价值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 血清腹水蛋白梯度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在腹水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6
作者 廖克军 徐建仙 梁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4期2769-2770,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在腹水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和有效性以及其最适临界值。方法:选取住院的腹水患者66例,均于同日抽取血液和腹水,采用溴甲酚绿比色法,分别测得血和腹水中的白蛋白含量,计算出SAAG,再根据有无门脉高压,将... 目的:探讨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在腹水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和有效性以及其最适临界值。方法:选取住院的腹水患者66例,均于同日抽取血液和腹水,采用溴甲酚绿比色法,分别测得血和腹水中的白蛋白含量,计算出SAAG,再根据有无门脉高压,将病人分为门脉高压组和非门脉高压组,比较两组间腹水白蛋白和SAAG的差别,并以SAAG的不同临界值,探讨判断门脉高压性腹水的有效性和最适临界值。结果:门脉高压性腹水的白蛋白(3.52±4.09)g/L、SAAG(21.97±6.76)g/L和非门脉高压性腹水的白蛋白(21.91±8.64)g/L、SAAG(8.40±3.69)g/L间差异均存在非常显著性(P<0.001);以SAAG≥12g/L作为最佳临界值来判断是否为门脉高压性腹水,其诊断符合率、似然比、正确诊断指数均可达最大值。结论:腹水白蛋白含量的多少可作为区别门脉高压性腹水和非门脉高压性腹水的重要参考资料,尤其是SAAG可为临床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以SAAG≥12g/L作为判断门脉高压性腹水的临界值较SAAG≥11g/L更具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水 蛋白梯度 门脉高压 鉴别诊断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腹水清蛋白浓度梯度与腹水胆固醇在腹水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唐世刚 杨兵厂 刘莉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9-10,共2页
目的研究血清-腹水清蛋白浓度梯度(SAAG)及腹水胆固醇在肝性腹水和非肝性腹水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腹水患者86例,其中肝性腹水52例,非肝性腹水34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和腹水清蛋白及胆固醇,SAAG值为血清清蛋白与腹水... 目的研究血清-腹水清蛋白浓度梯度(SAAG)及腹水胆固醇在肝性腹水和非肝性腹水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腹水患者86例,其中肝性腹水52例,非肝性腹水34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和腹水清蛋白及胆固醇,SAAG值为血清清蛋白与腹水清蛋白值之差。结果肝性腹水组SAAG为(18.46±8.67)g/L,非肝性腹水组为(8.33±3.61)g/L,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92.31%的肝性腹水患者SAAG>11g/L,而非肝性腹水患者均<11 g/L。肝性腹水组腹水胆固醇为(0.34±0.23)g/L,非肝性腹水组为(0.82±0.31)g/L,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肝性腹水组腹水胆固醇<0.55 g/L者占88.46%,而非肝性腹水组均>0.55 g/L。结论SAAG及腹水胆固醇检测在肝性和非肝性腹水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水 胆固醇 蛋白 诊断 鉴别 血清.腹水蛋白浓度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在腹水病因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梁奕志 房太勇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在腹水病因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以腹水原因待查入院,最后诊断明确的腹水患者89例,其中门脉高压组47例、非门脉高压组42例,分别测定其血清与腹水中总蛋白和白蛋白的量并作比较。结果:门脉高压组患... 目的:探讨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在腹水病因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以腹水原因待查入院,最后诊断明确的腹水患者89例,其中门脉高压组47例、非门脉高压组42例,分别测定其血清与腹水中总蛋白和白蛋白的量并作比较。结果:门脉高压组患者SAAG为(18.42±5.48)g/L,非门脉高压组患者SAAG为(8.07±3.25)g/L,门脉高压组明显高于非门脉高压组(P<0.001)。SAAG对门脉高压相关性腹水诊断的敏感性为93.6%(44/47),特异性97.6%(41/42),准确性为95.5%(85/89),阳性预测值97.8%(44/45),阴性预测值93.2%(41/44),与腹水总蛋白(AFTP)诊断渗、漏出液传统分类方法相比,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在鉴别门脉高压相关性腹水和非门脉高压相关性腹水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高SAAG腹水大多与门脉高压有关,而低SAAG腹水患者,应努力寻找恶性肿瘤、结核性腹膜炎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诊断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 腹水 门脉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光谱法、热动力学分析法和分子对接技术的丁香酸甲酯和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
9
作者 朱鑫麗 张晶晶 +2 位作者 胡童霞 吴帆 李红亮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85-891,共7页
丁香酸甲酯作为特定蜂蜜的特征性标志物,在进入人体后可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结合并通过血液循环实现全身运输,但目前对二者的相互作用机制尚缺乏系统研究。为此,采用题示方法系统考察了丁香酸甲酯与HSA相互作用的荧光猝灭特性、分子间... 丁香酸甲酯作为特定蜂蜜的特征性标志物,在进入人体后可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结合并通过血液循环实现全身运输,但目前对二者的相互作用机制尚缺乏系统研究。为此,采用题示方法系统考察了丁香酸甲酯与HSA相互作用的荧光猝灭特性、分子间作用力类型、能量转移机制及特异性结合模式。采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热动力学分析法分析,结果显示,丁香酸甲酯与HSA以5.82 nm的结合距离通过氢键、范德华力和疏水相互作用力相结合,引发非辐射能量转移,导致HSA发生动态荧光猝灭并伴随最大发射波长红移;同步荧光光谱法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丁香酸甲酯浓度的增大,色氨酸(Trp)残基和酪氨酸(Tyr)残基的特征荧光强度逐渐降低,提示HSA微环境疏水性下降,肽链伸展程度增加,蛋白质构象发生改变;分子对接模型显示,丁香酸甲酯可进入HSA结合口袋,与氨基酸残基,如Tyr残基Tyr-138和组氨酸(His)残基His-146等形成氢键,这一特异性结合模式可能是产生上述现象的结构基础。研究阐明了丁香酸甲酯与HSA的动态相互作用机制,可为深入理解蜂蜜特征成分的体内运输过程及其潜在生理功能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谱法 热动力学分析法 分子对接技术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丁香酸甲酯 血清蛋白 相互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对腹水病因的鉴别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艳彩 赵新颜 贾继东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460-463,共4页
目的将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与渗漏出液分类方法进行比较,认识其在腹水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腹水患者123例,将其按腹水发生机制是否与门静脉高压相关及渗漏出液概念2种方法进行分类,同日测定SAAG、腹水总蛋白(AFTP)、腹水总蛋... 目的将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与渗漏出液分类方法进行比较,认识其在腹水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腹水患者123例,将其按腹水发生机制是否与门静脉高压相关及渗漏出液概念2种方法进行分类,同日测定SAAG、腹水总蛋白(AFTP)、腹水总蛋白/血清总蛋白比值(A/S)、腹水乳酸脱氢酶(LDH)。判断标准为:AFTP≥25 g/L、A/S≥0.5、LDH≥200U/L腹水为渗出性,AFTP<25 g/L、A/S<0.5、LDH<200 U/L为漏出性;SAAG≥11 g/L腹水为门静脉高压性,SAAG<11g/L为非门静脉高压性。结果门静脉高压组SAAG值为(19.32±4.39)g/L,非门静脉高压组SAAG值为(7.11±2.73)g/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6.4,P<0.01)。SAAG对门静脉高压诊断的准确性为94.31%,AFTP、A/S、LDH诊断的准确性分别为62.60%、67.48%和75.61%,均明显低于SAAG。结论SAAG对鉴别门静脉高压性和非门静脉高压性腹水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是一种较传统的渗漏出液概念更准确的分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腹水蛋白梯度 门静脉高压 腹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mTc-DTPA-半乳糖人血清白蛋白在不同小鼠肝损伤模型中肝功能显像的应用 被引量:17
11
作者 毛一雷 董一女 +4 位作者 张现忠 杨文江 杜顺达 童俊翔 王学斌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4-408,I0001,I0002,共7页
目的明确肝显像剂99mTc-DTPA-半乳糖人血清白蛋白(99mTc-GSA)在3种不同类型肝细胞损伤小鼠模型中不同的摄取和生物分布情况。方法3种小鼠模型分别为肝硬化、淤胆性肝损伤和肝肿瘤模型。肝硬化模型用腹腔内注射CCl4完成(每48小时腹腔注射... 目的明确肝显像剂99mTc-DTPA-半乳糖人血清白蛋白(99mTc-GSA)在3种不同类型肝细胞损伤小鼠模型中不同的摄取和生物分布情况。方法3种小鼠模型分别为肝硬化、淤胆性肝损伤和肝肿瘤模型。肝硬化模型用腹腔内注射CCl4完成(每48小时腹腔注射0.4 ml 10%CCl4,共48 d);淤胆性肝损伤模型以结扎胆总管72 h建立;肝肿瘤模型用H22肿瘤细胞株种植肝包膜下10 d建立。各模型组小鼠和正常对照组小鼠均以0.1 ml(0.37 MBq)99mTc-GSA(2μg)注射尾静脉,5 min后断头处死,取出各重要器官或组织(肝脏、心脏、肺脏、肾脏、脾脏、胃、血液、骨骼、肌肉、肠道)称量,测定其放射性计数。同时血清学及肝脏病理学检查验证肝脏损伤。结果3个模型组和对照组中99mTc-GSA在小鼠肝脏均有显著浓聚(均>40%ID.g-1),但与对照组(90.05±10.55)%ID.g-1相比,肝损伤模型组的浓聚度均显著下降(P<0.001)。病理检查结果和建立模型时预期的病变相符;血清肝功能显示肝硬化模型组的损伤[天冬氨酸转氨酶为(235.3±14.7)U/L]轻于淤胆性肝损伤模型以及肝肿瘤模型[天冬氨酸转氨酶分别为(841.3±68.7)和(1 060.3±208.3)U/L];但肝硬化模型的浓聚度(72.20±2.13)%ID.g-1较淤胆性肝损伤模型(56.72±5.92)%ID.g-1及肝肿瘤模型(42.80±6.05)%ID.g-1显著增高(P<0.001)。结论99mTc-GSA在肝脏有显著浓聚,其浓聚程度与肝功能受损情况呈负相关。99mTc-GSA可能成为临床上反映肝功能的显像剂,如与三维扫描技术相结合,有希望建立评估肝脏区段功能的三维成像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显像 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显像剂 ^99mTc-DTPA半-乳糖人血清蛋白 肝损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血清白蛋白与3-氨甲基吡啶相互作用的拉曼光谱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郭建宇 孙真荣 +2 位作者 吴良平 李荣秀 王祖赓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60-462,共3页
测量人血清白蛋白和一种新型仿生配基3-氨甲基吡啶与人血清白蛋白复合物的拉曼光谱。Raman光谱表明3-氨甲基吡啶与人血清白蛋白结合导致人血清白蛋白的构象及其结构的变化。人血清白蛋白的主链构象主要是α-螺旋结构,3-氨甲基吡啶结合... 测量人血清白蛋白和一种新型仿生配基3-氨甲基吡啶与人血清白蛋白复合物的拉曼光谱。Raman光谱表明3-氨甲基吡啶与人血清白蛋白结合导致人血清白蛋白的构象及其结构的变化。人血清白蛋白的主链构象主要是α-螺旋结构,3-氨甲基吡啶结合不改变其二级结构,但二硫键的构象产生改变,唯一的色氨酸残基外环境由亲水变为疏水,酪氨酸所处的外环境也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光谱 血清蛋白 3-氨甲基吡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羟基-2,4-二溴二苯醚与人血清白蛋白作用机制的光谱研究与计算模拟 被引量:18
13
作者 董露 易忠胜 +2 位作者 伍智蔚 王海洋 张爱茜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16-522,共7页
采用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光谱法研究了2'-羟基-2,4-二溴二苯醚(2'-OH-BDE-7)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同步荧光光谱研究表明,2'-OH-BDE-7诱导HSA的构象产生变化,并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结果相吻合.荧光光谱表明,... 采用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光谱法研究了2'-羟基-2,4-二溴二苯醚(2'-OH-BDE-7)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同步荧光光谱研究表明,2'-OH-BDE-7诱导HSA的构象产生变化,并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结果相吻合.荧光光谱表明,2'-OH-BDE-7能引起HSA荧光猝灭,且其作用机制为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热力学分析得出ΔG<0,ΔH<0和ΔS<0,表明氢键和范德华力在HSA-2'-OH-BDE-7的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竞争实验和分子对接结果表明2'-OH-BDE-7主要结合在HSA的位点Ⅰ.将计算模拟和光谱实验研究相结合,为研究小分子和蛋白质相互作用机制提供更多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蛋白 2'-羟基-2 4-二溴二苯醚 荧光光谱法 分子对接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胸(腹)腔积液白蛋白梯度对胸(腹)腔积液性质的诊断价值
14
作者 吴凯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1024-1024,共1页
目的比较血清-胸(腹)腔积液白蛋白梯度法和传统的渗、漏出液分类法对胸(腹)腔积液性质判断的准确率。方法分别按照血清-胸(腹)腔积液白蛋白梯度法和传统的渗、漏出液的分类方法检测并判断胸(腹)腔积液的性质,对比两种方法的准确率。结... 目的比较血清-胸(腹)腔积液白蛋白梯度法和传统的渗、漏出液分类法对胸(腹)腔积液性质判断的准确率。方法分别按照血清-胸(腹)腔积液白蛋白梯度法和传统的渗、漏出液的分类方法检测并判断胸(腹)腔积液的性质,对比两种方法的准确率。结果依据血清-胸(腹)腔积液白蛋白梯度法23例漏出液患者被正确诊断(23/25),17例渗出液患者被正确诊断(17/21),总准确率为87.0%。依据传统的渗、漏出液分类法,18例漏出液患者被正确诊断(18/25),13例渗出液患者被正确诊断(13/21),总准确率为67.4%。两种方法准确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应用血清-胸(腹)腔积液白蛋白梯度法对胸(腹)腔积液性质的准确诊断率优于传统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水 腹水 血清-胸(腹)腔积液蛋白梯度 渗出液 漏出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干扰素α-2b 融合蛋白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活性评价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伟 代晓朋 +5 位作者 王鲁燕 武福军 祁碧玉 刘志敏 李军锋 周育森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50-555,共6页
目的检测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干扰素α-2b融合蛋白(HSA-IFNα-2b)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活性。方法构建含1.6倍HBV基因组及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腺病毒(AdGFP-HBV),感染人肝细胞系HepG2细胞,构建HBV复制细胞模型;ELISA法检测HBV乙肝病... 目的检测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干扰素α-2b融合蛋白(HSA-IFNα-2b)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活性。方法构建含1.6倍HBV基因组及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腺病毒(AdGFP-HBV),感染人肝细胞系HepG2细胞,构建HBV复制细胞模型;ELISA法检测HBV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病毒e抗原(HBeAg)表达;MTT法检测HSA-IFNα-2b对HepG2细胞的毒性作用;定量PCR法检测细胞内HBV RNA的相对表达以及细胞上清中HBV DNA绝对表达水平;双报告基因法检测HSA-IFNα-2b对HBV增强子Ⅰ活性的影响。结果 AdGFP-HBV感染HepG2细胞后可以复制表达HBV。HSA-IFNα-2b 500 kU·L-1加入AdGFP-HBV感染的HepG2细胞,使HBsAg表达降低51.32%(P<0.01),HBeAg降低50.26%(P<0.01),而相同浓度的HSA-IFNα-2b并不抑制细胞的增殖。随HSA-IFNα-2b浓度增加,其对HBsAg表达的抑制作用逐渐升高,HSA-IFNα-2b对HBsAg表达的抑制率(Y)与其浓度(X)的回归方程是Y=21.11 lgX+11.91(r2=0.954),IC50为63.76 kU·L-1。HSA-IFNα-2b 500 kU·L-1使细胞中HBV RNA下降52.83%(P<0.01),培养上清中HBV DNA降低53.07%(P<0.01)。HSA-IFNα-2b 500 kU·L-1使HBV增强子Ⅰ活性下降40.04%(P<0.01)。结论构建了可用于药物评价的HBV复制细胞模型,HSA-IFNα-2b体外具有抗HBV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血清蛋白 干扰素Α-2B 融合蛋白 乙型肝炎病毒增强子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硝基苯胺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梁彦秋 邓斌 +2 位作者 刘婷婷 孙鹏 臧树良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45-849,共5页
通过荧光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4-硝基苯胺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作用.结果表明,4-硝基苯胺对HSA的内源荧光具有强烈的猝灭作用.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同时伴随有非辐射能量转移的发生.根据双对数方程计算其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确定4-硝基... 通过荧光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4-硝基苯胺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作用.结果表明,4-硝基苯胺对HSA的内源荧光具有强烈的猝灭作用.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同时伴随有非辐射能量转移的发生.根据双对数方程计算其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确定4-硝基苯胺与HSA有一类结合部位.根据热力学参数得出4-硝基苯胺与HSA之间的主要作用力为氢键和疏水作用力.同步荧光的结果表明,作用点位靠近色氨酸,并且使色氨酸的疏水环境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硝基苯胺 血清蛋白 荧光光谱 紫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融合人血清白蛋白-人白介素-2 C125A突变体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被引量:13
17
作者 金光泽 段作营 +2 位作者 张莲芬 金坚 李华钟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95-601,共7页
构建编码人血清白蛋白-人白介素-2 C125A的重组表达质粒,在Pichia pastorisGS115中表达,获得具有较高IL-2活性的融合蛋白。设计并合成符合P.pastoris密码子偏好,且含有C125A突变的IL-2编码基因IL-2m,通过酶切连接方法将其与人血清白蛋白... 构建编码人血清白蛋白-人白介素-2 C125A的重组表达质粒,在Pichia pastorisGS115中表达,获得具有较高IL-2活性的融合蛋白。设计并合成符合P.pastoris密码子偏好,且含有C125A突变的IL-2编码基因IL-2m,通过酶切连接方法将其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编码基因连接为融合蛋白HSA-IL2m的编码基因。克隆到表达质粒pPIC9K中,电击转化P.pastorisGS115感受态细胞,获得重组P.pastorisGS115/pPHIm基因工程菌。摇瓶发酵获得分泌表达产物。结果:Western blot鉴定结果显示该融合蛋白与IL-2、HSA的抗体都能发生免疫反应。经脱盐、冻干制备的粗蛋白的IL-2生物学活性为1.51×10^(6)IU/mg。结论:在P.pastorisGS115中成功表达了具有人白介素-2生物学活性的HSA-IL2m融合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变型人介素-2 血清蛋白 毕赤酵母 融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硫胸苷的合成及其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银鸿雁 郑学仿 +1 位作者 曹洪玉 张晓辉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4-110,共7页
基于含硫核苷类化合物的光敏性和核苷类化合物对肿瘤细胞有特殊的亲和力以及核苷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设计合成了4-硫胸苷,并通过NMR、UV、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荧光光谱考察了4-硫胸苷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 基于含硫核苷类化合物的光敏性和核苷类化合物对肿瘤细胞有特殊的亲和力以及核苷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设计合成了4-硫胸苷,并通过NMR、UV、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荧光光谱考察了4-硫胸苷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4-硫胸苷对人血清白蛋白(HSA)体系的猝灭是由于他们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而导致的静态猝灭。通过计算得出其结合常数分别为3.46×104,3.91×104,4.31×104L·mol-1,并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的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4-硫胸苷与人血清白蛋白之间的主要作用力类型为疏水作用力。另外,通过圆二色光谱考察了4-硫胸苷对人血清白蛋白二级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4-硫胸苷对人血清白蛋白的二级结构基本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硫胸苷 血清蛋白 核苷 荧光光谱 圆二色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香豆酸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荧光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申炳俊 金丽虹 +5 位作者 张佳佳 刘荣娟 刘占伟 刘昱鑫 柴浩 田坚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59-1266,共8页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应用荧光光谱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对对-香豆酸(p-CA)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CA对HSA的荧光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并伴有非辐射能量转移。荧光光谱显示,在298,304,310 K下,p-CA与HSA的...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应用荧光光谱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对对-香豆酸(p-CA)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CA对HSA的荧光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并伴有非辐射能量转移。荧光光谱显示,在298,304,310 K下,p-CA与HSA的结合常数(KA)分别为3.41×10~4,2.09×10~4,1.38×10~4L/mol,结合位点数(n)近似为1。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揭示,p-CA的酚基与HSA有效结合。标记竞争实验指出,p-CA在HSA上的结合位点主要在SiteⅠ。反应过程热力学参数表明,二者间的作用主要为静电引力,且根据Frster能量转移理论求得p-CA与HSA间的距离为5.11 nm。同步荧光光谱显示,p-CA的结合没有导致HSA构象发生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谱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香豆酸 血清蛋白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硫-5-碘尿苷的合成及其与人血清白蛋白间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健 郑学仿 +1 位作者 曹洪玉 张晓辉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1-368,共8页
基于硫碱基(thio-base)的易烷基化、易氧化、强紫外长波(UVA)吸收等独特的性质,以及核苷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化合物4-硫-5-碘尿苷,通过NMR、IR、UV、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在模拟生理条件下,利用荧光光谱法、紫外-... 基于硫碱基(thio-base)的易烷基化、易氧化、强紫外长波(UVA)吸收等独特的性质,以及核苷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化合物4-硫-5-碘尿苷,通过NMR、IR、UV、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在模拟生理条件下,利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以及圆二色谱法研究了4-硫-5-碘尿苷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4-硫-5-碘尿苷对HSA荧光具有静态猝灭作用。运用Stern-Volmer方程计算了体系的猝灭常数,利用Lineweaver-Burk方程计算了二者的结合常数,并且确定了4-硫-5-碘尿苷与HSA之间的主要作用力类型为疏水作用力,根据能量转移理论求得4-硫-5-碘尿苷与HSA的结合距离及能量转移率。此外,通过圆二色谱法考察了4-硫-5-碘尿苷对HSA作用前后的构型结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5-碘尿苷 血清蛋白 核苷 荧光光谱 圆二色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