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和脑脊液VCAM-1、TNF-α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田向阳 孙兴珍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27-1029,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病毒性脑炎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68例病毒性脑炎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及脑脊液VCAM-1、TNF-α水平,对照组为15例先天性畸... 目的探讨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病毒性脑炎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68例病毒性脑炎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及脑脊液VCAM-1、TNF-α水平,对照组为15例先天性畸形需外科手术患儿。结果病毒性脑炎患儿急性期血清、脑脊液VCAM-1和TNF-α分别为(15.68±2.90)μg/L、(17.18±3.67)μg/L和(2.09±0.45)μg/L、(2.25±0.54)μg/L,均高于对照组的(4.48±1.28)μg/L、(4.17±1.12)μg/L和(0.78±0.57)μg/L、(0.79±0.3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6~14.38,P均<0.01);恢复期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脑脊液VCAM-1和TNF-α水平分别为(7.54±1.06)μg/L、(7.72±1.22)μg/L和(0.87±0.41)μg/L、(0.96±0.35)μg/L,与急性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43~22.21,P均<0.01);脑脊液VCAM-1、TNF-α水平与血清VCAM-1、TNF-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28、0.716,P均<0.01),病毒性脑炎组血清及脑脊液VCAM-1与TNF-α也成显著正相关(r=0.747、0.729,P均<0.01)。结论 VCAM-1、TNF-α可能参与病毒性脑炎发病的病理过程,血清及脑脊液中VCAM-1、TNF-α水平检测对儿童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脑炎 血清、脑脊液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天疱疮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测定
2
作者 陈向东 刘健航 +2 位作者 陈洪 汪蓓青 钱晖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38-438,共1页
关键词 类天疱疮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血清 疱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荷瘤淋巴结切除促进肺内跨内皮迁移相关分子CCL4、ICAM-1和VCAM-1的表达 被引量:4
3
作者 贺志金 贾立敏 +3 位作者 吕岩红 董国刚 姜佑荣 郑金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99-703,共5页
目的检测切除小鼠荷瘤淋巴结后肺组织中与白细胞跨内皮迁移相关的趋化因子和黏附分子的表达,同时观察网状纤维改变以及波形蛋白(vimentin)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情况,揭示它们在肺内预转移微环境形成中的变化及作用。方法将B16F1... 目的检测切除小鼠荷瘤淋巴结后肺组织中与白细胞跨内皮迁移相关的趋化因子和黏附分子的表达,同时观察网状纤维改变以及波形蛋白(vimentin)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情况,揭示它们在肺内预转移微环境形成中的变化及作用。方法将B16F10黑素瘤细胞接种至小鼠髂下淋巴结,20只小鼠被平均分为手术切除荷瘤淋巴结和未切除荷瘤淋巴结组(对照组)。15 d后手术切除荷瘤淋巴结;切除3 d后,收集小鼠肺组织。应用镀银染色观察肺网状纤维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C趋化因子配体4(CCL4)、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vimentin及MMP9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切除荷瘤淋巴结组肺组织内MMP9、vimentin表达明显增高;网状纤维断裂明显,其面积百分比降低,CCL4、ICAM-1、VCAM-1表达均显著增加。结论切除小鼠荷瘤淋巴结促使肺组织内ICAM-1、VCAM-1、CCL4、MMP9和vimentin的蛋白表达显著增加,有利于炎细胞黏附、跨越血管内皮进而形成炎性微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瘤淋巴结 肺预转移微环境 跨内皮迁移 CC趋化因子配体4(CCL4) 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 波形蛋白(vimentin) 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痫前期孕妇血清中血管炎性蛋白的表达与潜在生物标志物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杨婷婷 程希希 +3 位作者 刘海燕 王诚洁 唐瑶 顾蔚蓉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3-551,共9页
目的通过测定子痫前期血清中相关血管炎性蛋白的表达特征以发掘子痫前期潜在预测标志物。方法首先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募集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的子痫前期孕妇和同期血压正常的对照组孕妇,基于多因子流式检... 目的通过测定子痫前期血清中相关血管炎性蛋白的表达特征以发掘子痫前期潜在预测标志物。方法首先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募集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的子痫前期孕妇和同期血压正常的对照组孕妇,基于多因子流式检测技术测定孕妇血清中12种相关血管炎性蛋白的浓度。通过非参数t检验进行差异性分析以寻找子痫前期相关血管炎性蛋白。然后,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组织库中获取具有子痫前期高危因素的孕早期孕妇血清标本,并测定子痫前期相关血管炎性因子的血清浓度,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评估子痫前期相关血管炎症因子的预测价值。结果39例子痫前期和43例对照孕妇血清测定了10个血管炎症蛋白的浓度。结果显示,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和肌红蛋白在子痫前期孕妇血清中显著升高,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显著降低。在96例具有子痫前期高危因素的孕早期孕妇血清中测定上述分子的浓度并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VCAM-1预测孕晚期子痫发生的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the curve,AUC)达到了0.802,而肌红蛋白和MMP-9不能显著预测子痫前期的发生。结论子痫前期患者中部分血管炎性蛋白表达异常,VCAM-1可能是孕早期子痫前期风险预测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血清 生物标志物 血管炎性蛋白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伐他汀对醛固酮诱导的系膜细胞SGK1及CT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李彩蓉 蔡飞 +2 位作者 黎荣 赵辛元 李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56-960,共5页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醛固酮(Ald)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HBZY-1)血清与糖皮质激素诱导蛋白激酶1(SGK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大鼠系膜细胞为实验对象,分为:(1)对照组;(2)不同浓度及时间Ald组;(3)Ald(10-7mol/L...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醛固酮(Ald)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HBZY-1)血清与糖皮质激素诱导蛋白激酶1(SGK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大鼠系膜细胞为实验对象,分为:(1)对照组;(2)不同浓度及时间Ald组;(3)Ald(10-7mol/L)+SPI(安体舒通10-9mol/L)组;(4)Ald(10-7mol/L)+LY294002(PI3K抑制剂20μmol/L)组;(5)Ald(10-7mol/L)+SB203580(P38MAPK抑制剂20μmol/L);(6)Ald(10-7mol/L)+F(氟伐他汀10-7、10-6、10-5mol/L)组;(7)Ald(10-7mol/L)+F(氟伐他汀10-5mol/L)+MVA(甲羟戊酸10-4mol/L)组;(8)Ald(10-7mol/L)+F(氟伐他汀10-5mol/L)+FPP(法尼酯焦磷酸10-5mol/L)组;(9)Ald(10-7mol/L)+F(氟伐他汀10-5mol/L)+GGPP(焦磷酸牛儿基牛儿酯10-5mol/L)组。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SGK1、CTGF蛋白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细胞外基质成分纤维连接蛋白(FN)、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蛋白含量。结果:Ald呈剂量依赖性上调SGK1和CTGF蛋白表达(P<0.05)。醛固酮刺激6h即可增加SGK1蛋白表达(P<0.05),12h达高峰,CTGF蛋白水平呈时间依赖性增加。安体舒通和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可阻断Ald对SGK1的激活作用(P<0.01)。氟伐他汀可呈剂量依赖性下调Ald诱导的系膜细胞内SGK1和CTGF蛋白表达,以及其下游趋化因子MCP-1和ICAM-1表达(P<0.05)。甲羟戊酸和GGPP可逆转氟伐他汀的作用(P<0.05)。结论:醛固酮可通过抑制盐皮质激素受体(MR)和PI3K信号转导通路诱导大鼠系膜细胞内SGK1和CTGF蛋白的表达,氟伐他汀可通过SGK1信号转导通路缓解Ald的致纤维化作用。甲羟戊酸可部分逆转氟伐他汀的作用,可能与甲羟戊酸通路中的Rho蛋白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伐他汀 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蛋白激酶1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单核细胞化学吸引蛋白质1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巴斯汀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作用观察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媚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0期1035-1036,1040,共3页
目的:观察依巴斯汀治疗过敏性鼻炎(AR)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3月~2015年1月于我科治疗的AR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雷诺考特喷鼻治疗,研究组在上述... 目的:观察依巴斯汀治疗过敏性鼻炎(AR)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3月~2015年1月于我科治疗的AR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雷诺考特喷鼻治疗,研究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巴斯汀口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黏附因子(VCAM-1)、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清VCAM-1、IL-4、IL-10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血清VCAM-1、IL-4、IL-10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VCAM-1、IL-4、IL-10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巴斯汀能明显降低AR患者炎性反应,缓解AR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巴斯汀 布地奈德 过敏性鼻炎(AR) 血清黏附因子(vcam-1) 白细胞介素-4(IL-4) 白细胞介素-10(IL-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滋水通脉饮治疗2型糖尿病颈动脉硬化患者30例
7
作者 范代丽 谢吟灵 +1 位作者 汪玲羽 陈咸川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1617-1619,共3页
目的:观察滋水通脉饮治疗2型糖尿病颈动脉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理。方法:60例2型糖尿病颈动脉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服用辛伐他汀片40mg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滋水通脉饮治疗,疗程8周。结果... 目的:观察滋水通脉饮治疗2型糖尿病颈动脉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理。方法:60例2型糖尿病颈动脉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服用辛伐他汀片40mg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滋水通脉饮治疗,疗程8周。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降低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减少斑块总积分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滋水通脉饮可能通过降低sICAM-1水平来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颈动脉硬化 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 滋水通脉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