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1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与血清阴性的类风湿关节炎的因果关系:一项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1
作者 凌益 任妮娜 +2 位作者 王秋燚 姚血明 马武开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25年第9期2081-2086,共6页
目的:应用孟德尔随机化方法探索41种血清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与血清阴性的类风湿关节炎(SNRA)风险的相关性。方法:从8293例欧洲参与者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中获取41种血清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的遗传工具变量。SNRA的汇总统计数据来自... 目的:应用孟德尔随机化方法探索41种血清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与血清阴性的类风湿关节炎(SNRA)风险的相关性。方法:从8293例欧洲参与者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中获取41种血清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的遗传工具变量。SNRA的汇总统计数据来自芬兰数据库,包括3877例SNRA病例和285035例欧洲血统的对照。采用逆方差加权(IVW)方法作为主要分析,加权中位数法(WM)、MR-Egger回归共同进行MR分析。以异质性检验、水平多效性检验和留一法检验进行敏感性分析,判断检验结果的可靠性。结果:在IVW方法中,TNF-α[OR=1.470,95%CI(1.1331~1.910),P=0.004]、IP-10[OR=0.794,95%CI(0.660~0.955),P=0.015]和IL-2rα[OR=0.049,95%CI(0.856~0.999),P=0.049]。敏感度分析显示不存在异质性和水平多效性。结论:TNF-α、IP-10和IL-2rα与SNRA存在因果关系。TNF-α增加SNRA发生的风险,IP-10和IL-2rα减少SNRA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细胞因子 血清阴性的类风湿关节炎 孟德尔随机化 因果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地区血清阴性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特点及传统抗风湿药治疗1年的转归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罗静 王妍华 +5 位作者 俱博苗 吕晓虹 蒲丹 孙怡宁 郝志明 何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8-91,共4页
目的通过系列分析西部地区血清阴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传统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治疗1年的转归,为进行有效治疗提供思路。方法在2013年5月-2014年6月我科收治的240例RA患者资料中,选取随访资料完整的47例血清阳性RA... 目的通过系列分析西部地区血清阴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传统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治疗1年的转归,为进行有效治疗提供思路。方法在2013年5月-2014年6月我科收治的240例RA患者资料中,选取随访资料完整的47例血清阳性RA及25例血清阴性RA,比较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特点,并对传统DMARDs治疗1年的转归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清阴性RA比例为10.4%(25/240),小关节肿胀数较血清阳性RA患者显著减少(P<0.01),血红蛋白水平更低、血小板水平更高(P<0.05),碱性磷酸酶水平更低(P<0.05)。接受传统DMARDs治疗1年,血清阴性RA组患者缓解率明显高于血清阳性RA组患者(P<0.05)。结论血清阴性RA在临床上并不少见,虽然其小关节肿胀数较少,但从临床特征上不易与血清阳性RA区分,部分血清阴性RA患者的血液系统损害更重。仅采用传统DMARDs治疗1年,血清阴性RA患者临床缓解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血清阴性 临床特点 碱性磷酸酶 治疗转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学阴性类风湿关节炎关节液中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抗体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3
作者 曲世晶 叶华 +1 位作者 贾汝琳 栗占国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33-936,共4页
目的:检测血清学阴性类风湿关节炎(serum negative rheumatoid arthritis,SNRA)患者的关节液中抗环瓜氨酸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抗体、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mutated citrullinated vimentin,MCV)抗体水平,了解关节液... 目的:检测血清学阴性类风湿关节炎(serum negative rheumatoid arthritis,SNRA)患者的关节液中抗环瓜氨酸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抗体、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mutated citrullinated vimentin,MCV)抗体水平,了解关节液中这两种抗体对诊断SNRA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膝关节液中抗CCP抗体和抗MCV抗体,实验组为SNRA患者,共29例,对照组为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共28例,并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结果:实验组29例SNRA患者膝关节液中抗CCP抗体阳性者10例(34.5%),测定值为(114.5±62.6)U/m L;抗MCV抗体阳性者6例(20.7%),测定值为(32.0±11.3)U/m L;对照组28例OA患者膝关节液中3例抗CCP抗体阳性(10.7%),测定值为(20.6±0.1)U/m L,2例抗MCV抗体阳性(7.1%),测定值为(22.1±1.7)U/m L。SNRA组关节液抗CCP抗体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4.5%vs.10.7%,χ2=4.571,P<0.05);SNRA组关节液抗MCV抗体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20.7%vs.7.1%,χ2=2.167,P>0.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CCP抗体在SNRA中的敏感性为34.5%,特异性为89.3%,阳性预测值为76.9%,阴性预测值为56.8%;抗MCV抗体敏感性为20.7%,特异性为92.9%,阳性预测值为75.0%,阴性预测值为53.1%;膝关节液中抗CCP抗体和抗MCV抗体两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48.0%,特异性为82.8%,SNRA关节液抗CCP抗体阳性组、抗MCV抗体阳性组与各自阴性组相比较,在年龄、病程和晨僵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膝关节液抗CCP抗体阳性组和抗MCV抗体阳性组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28个关节的疾病活动评分(the disease activity score in 28 joints,DAS28)均比各自阴性组高(P均<0.01)。抗CCP抗体与ESR和CRP之间呈正相关(r=0.567,P<0.01;r=0.664,P<0.01);抗MCV抗体与ESR和CRP之间呈正相关(r=0.344,P<0.01;r=0.749,P<0.01)。结论:SNRA关节液抗CCP抗体和抗MCV抗体联合检测有助于SNRA诊断和疾病活动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血清 类风湿因子 抗体 抗环瓜氨酸肽 抗体 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 滑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LR、PTX3及14-3-3η蛋白对类风湿关节炎并发骨质疏松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姬森国 刘芳 张徐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94-1598,共5页
目的探讨患者血清中NLR、PTX3及14-3-3η蛋白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根据其是否并发骨质疏松将其分为并发组及非并发组,其中并... 目的探讨患者血清中NLR、PTX3及14-3-3η蛋白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根据其是否并发骨质疏松将其分为并发组及非并发组,其中并发组43例(33.08%),非并发组87例(66.92%),收集两组患者相关资料,对其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并构建风险列线图模型,另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55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验证组,收集其相关资料,对风险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的因素分析显示IL-17、CRP、NLR、PTX3及14-3-3η蛋白是独立危险因素,Logit(P)=0.181×IL-17+0.174×CRP+2.890×NLR+3.406×PTX3+0.632×14-3-3η蛋白-50.616。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907,95%CI(0.975~1.000),灵敏度为93.0%,特异度为97.7%。结论血清中NLR、PTX3及14-3-3η蛋白等指标在并发或不并发骨质疏松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具有显著差异,其中IL-17、CRP、NLR、PTX3及14-3-3η蛋白联合预测时具备更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骨质疏松 免疫细胞 血清蛋白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蛋白电泳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王金行 周立平 +1 位作者 阎莉莉 张丽霞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29-731,共3页
目的分析血清蛋白电泳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86例RA患者(实验组)和75例健康成人(对照组)的血清进行血清蛋白电泳;同时进行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RF、CRP及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含量检测;并对186... 目的分析血清蛋白电泳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86例RA患者(实验组)和75例健康成人(对照组)的血清进行血清蛋白电泳;同时进行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RF、CRP及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含量检测;并对186例RA患者进行一年的随访,分为活动期和非活动期2组,比较2组血清蛋白电泳和免疫球蛋白含量变化。结果 RA组和对照组血清蛋白电泳谱比较:白蛋白显著降低,a1球蛋白、a2球蛋白和γ球蛋白显著增高,RA患者血清RF、CRP及免疫球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间RA活动期较RA非活动期患者血清蛋白电泳谱为白蛋白明显降低,α1球蛋白、α2球蛋白及γ球蛋白均明显增高和免疫球蛋白含量均有显著性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对于RA患者,应进行血清蛋白电泳与血清蛋白含量及免疫球蛋白联合测定,对其诊断、治疗、监测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蛋白电泳 血清蛋白 血清免疫球蛋白 类风湿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托法替布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安全性分析及对血清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2
6
作者 张艳 王明杰 +1 位作者 薛燕 徐风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4-118,共5页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剂量托法替布联合甲氨蝶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疗效和血清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4月在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诊治的90例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的方法按1∶1比...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剂量托法替布联合甲氨蝶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疗效和血清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4月在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诊治的90例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的方法按1∶1比例将患者分为低剂量联合组(n=45)和高剂量联合组(n=45)。两组患者均固定给予甲氨蝶呤治疗(10 mg,每周1次),低剂量联合组患者额外给予低剂量托法替布治疗(5 mg,每天1次),高剂量联合组患者额外给予高剂量托法替布治疗(5 mg,每天2次)。两组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指标VAS、疾病活动性指标DAS28、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血清因子(IL-35、IL-17、IL-6和IFN-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DAS28评分、CRP和ESR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高剂量联合组上述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低剂量联合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的IL-17、IL-6和IFN-γ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而IL-35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高剂量联合组除IL-35外,其他血清因子(IL-17、IL-6和IFN-γ)水平均明显低于低剂量联合组。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腹泻和白细胞减少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托法替布联合甲氨蝶呤相比较低剂量托法替布联合甲氨蝶呤能更有效的改善RA患者临床症状,降低CRP和ESR水平,上调IL-35水平而下调IL-17、IL-6和IFN-γ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法替布 剂量 类风湿关节炎 血清因子 甲氨蝶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并发间质性肺疾病患者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武艳梅 彭守春 +1 位作者 沈健 吴晶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6-239,共4页
目的:应用表面加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筛选出类风湿关节炎并发间质性肺疾病(RA-ILD)患者血清中的差异蛋白,并对其临床价值进行初步分析。方法:用WCX2(弱阳离子交换芯片)蛋白芯片结合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urface enh... 目的:应用表面加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筛选出类风湿关节炎并发间质性肺疾病(RA-ILD)患者血清中的差异蛋白,并对其临床价值进行初步分析。方法:用WCX2(弱阳离子交换芯片)蛋白芯片结合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urface 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um,SELDI-TOF-MS)检测19例RA-ILD患者,15例单纯RA、未合并间质性肺疾病患者,13例相对健康的对照组患者的血清样本,应用Biomarker Wizard软件、Biomarker Pattern软件以及SPSS13.0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初步构建分类树模型并随机选取部分病例进行验证。结果:患者血清中共检测出142个蛋白峰,经方差分析,发现了4个蛋白质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质荷比分别为3382.59、3453.39、11886.0、5825.48,Biomarker Pattern软件对所检测的所有数据分析后,发现以质荷比11689.4、2266.49、1020.22、4392.28、5074.38、2764.69为最适合建立分类树模型,灵敏度为92.31%(12/13),特异度为91.18%(31/34)。随机选取RA-ILD、RA、相对健康的对照组患者的血清样本各10例进行模型验证,灵敏度为90%(9/10),特异度为90%(18/20)。结论:SELDI-TOF-MS技术可筛选出RA-ILD患者血清中差异性表达蛋白,作为生物标志物,其诊断敏感度高,特异度好,对其测定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 健康成人 血清 SELDI-TOF-MS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α及其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易感性和血清学指标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郭心灵 尤崇革 +5 位作者 王丽萍 马克君 周雅丽 施鑫鹤 李菲菲 郜莉娜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5-159,共5页
目的探讨TNF-α及其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中国西北地区汉族人群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易感性及其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利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igh resolution melting,HRM)技术对452例RA患者和匹配的356例正常对照人群... 目的探讨TNF-α及其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中国西北地区汉族人群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易感性及其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利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igh resolution melting,HRM)技术对452例RA患者和匹配的356例正常对照人群的TNF-α及其受体6个SNP位点(TNFA-857C>T、TNFA-863C>A、TNFA-308G>A、TNFA-238G>A、TNFR1-383A>C、TNFR2-exonT>G)的基因多态性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此外,采用临床常规方法测定RA患者的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和类风湿因子(RF),分析其与6个SNP位点的相关性。结果 TNFA-308GA和-863CA基因型在RA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中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2),TNFA-238GA、TNFA-238AA及TNFR2-exonTG、TNFR2-exonGG基因型在两组间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1,P=0.999,P=0.825,P=0.330)。由TNFA 3个位点构成的单倍型-238G/-308A/-863C(GAC)、-238G/-308G/-863A(GGA)和-238G/-308G/-863C(GGC)在两组间的频率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P=0.033,P=0.023)。TNF-α及其受体基因多态性与RA血清学指标(RF、anti-CCP)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 TNFA-308GA和TNFA-863CA与中国西北地区汉族人群RA易感性相关;TNFA单倍型GAC、GGA和GGC与RA易感性相关;TNF-α及其受体基因多态性与RA患者血清学指标未见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肿瘤坏死因子α 单核苷酸多态性 疾病易感性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自身抗体水平的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刘飞 王前 +1 位作者 裘宇蓉 李珉珉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72-473,476,共3页
目的测定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自身抗体(ANA、抗ds-DNA、抗ENA)水平,并探讨两者与RA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速率散射比浊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等对40例初诊RA患者和30例正常人血清IgG、Ig... 目的测定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自身抗体(ANA、抗ds-DNA、抗ENA)水平,并探讨两者与RA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速率散射比浊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等对40例初诊RA患者和30例正常人血清IgG、IgM、IgA和类风湿因子(RF)及自身抗体水平进行检测。用t检验和字2检验分析这些自身抗体与Ig水平的关系。结果RA患者血清IgA、IgG、IgM水平升高,与正常人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40例患者中有26例检出1种或多种自身抗体或RF,其中以RF检出率最高,为8例。患者中自身抗体或RF阳性组IgA水平高于阴性组(P<0.01);IgA水平高于正常参考范围上限组自身抗体阳性率(83.3%,15/18)高于IgA水平在正常参考范围以内组(50%,11/22;P<0.05)。结论RA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升高与自身抗体阳性关系密切,血清IgA水平升高者自身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IgA水平在参考范围以内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诊断 血清 自身抗体 免疫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瘀通痹方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及血清内TNF-α、IL-1β、CRP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2
10
作者 赵美 范福玲 杨丹丹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4-107,共4页
目的分析化瘀通痹方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及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0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 目的分析化瘀通痹方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及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0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和观察组(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化瘀通痹方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1%(48/52),对照组为76.92%(40/52),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症状、体征情况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晨僵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关节压痛和关节肿胀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TNF-α、IL-1β、CRP、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类风湿因子(RF)、血肿瘤坏死因子样配体1A(TL1A)水平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1β、CRP、GPI、RF、TL1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28处关节疾病活动度(DAS28)积分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DAS28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瘀通痹方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TNF-α、IL-1β、CRP、GPI的表达水平,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瘀通痹方 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穴位照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及对血清IL-1、TNF_α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武宏 李大可 王振华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87-88,共2页
目的 :研究CaAIAs激光对类风湿关节炎 (RA)患者血清中白介素IL - 1、肿瘤坏死因子TNFα 的影响 ,探讨激光照射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用波长 810nm ,输入功率 35 0 - 40 0mW的激光照射相关穴位 ,每穴位照射 3分钟 ,再用脉冲... 目的 :研究CaAIAs激光对类风湿关节炎 (RA)患者血清中白介素IL - 1、肿瘤坏死因子TNFα 的影响 ,探讨激光照射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用波长 810nm ,输入功率 35 0 - 40 0mW的激光照射相关穴位 ,每穴位照射 3分钟 ,再用脉冲的方式输出功率 80 0mW激光 ,通断时间 2 - 6秒 ,点击各穴位。结果 :各指标均下降 ,与治疗前相比P <0 .0 5 ,总有效率 86 .6 %。结论 :激光穴位照射可改善血清IL - 1、TNFα 的水平 ,对类风湿关节炎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穴位照射 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 血清 IL-1、TNFα 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与血清学指标评估兔类风湿关节炎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树强 叶真 +3 位作者 郑擎 曾锦树 许翔 刘晖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60-1164,共5页
目的 探讨超声与血清学指标评估兔类风湿关节炎(RA)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25只)和对照组(5只)。对模型组采用卵蛋白诱导法,建立兔RA模型,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进行超声检查及血清C-反应蛋白(CR... 目的 探讨超声与血清学指标评估兔类风湿关节炎(RA)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25只)和对照组(5只)。对模型组采用卵蛋白诱导法,建立兔RA模型,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进行超声检查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1(IL-1)检测。对滑膜血流信号、滑膜厚度进行分级,对滑膜炎症的严重程度进行病理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模型组中23只兔完成实验,共46个关节。模型组于2-3周发生关节腔积液及滑膜增生,随后增生加剧,第8周达到高峰并进入平台期;对照组均无滑膜增生。模型组46个关节中,血流为0级1个,Ⅰ级4个,Ⅱ级22个,Ⅲ级19个;对照组滑膜血流均为0级。模型组TNF-α、CRP、IL-1自第5周起开始缓慢上升,至第8周到达高峰期,并保持相对稳定;对照组TNF-α、CRP、IL-1均呈现稳定低水平。模型组轻、重度滑膜炎的滑膜厚度和血流分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滑膜厚度与病理评分呈正相关(r=0.798,P〈0.05),血流分级与病理评分呈正相关(r=0.557,P〈0.05),TNF-α、IL-1、CRP与滑膜病理评分均呈正相关(r=0.450、0.503、0.529,P〈0.05)。结论 超声可较血清学指标更早、更准确诊断关节滑膜炎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超声检查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卿之驹 秦立新 蒋春洁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59-360,共2页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血清细胞因子 RA 生物技术 免疫调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TNF-α、IL-6和EPO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伴贫血患者中的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黄志勇 谭志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5期1640-1641,共2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伴慢性病贫血(AC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全自动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62例RA患者血清中TNF-α、IL-6、EPO及铁代谢指标,并与30例门诊...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伴慢性病贫血(AC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全自动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62例RA患者血清中TNF-α、IL-6、EPO及铁代谢指标,并与3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对照分析。结果:RA伴ACD组血清中TNF-α、IL-6与对照组及RA伴缺铁性贫血组(IDA)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TNF-α、IL-6与血清铁(SI)呈负相关,RA伴ACD组EPO水平高于对照组但低于RA伴IDA组。结论:RA伴ACD组体内EPO相对不足,TNF-α、IL-6在RA伴ACD发病中的作用与其影响铁代谢和EPO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TNF-Α IL-6 EPO 检测 类风湿关节炎 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8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曹建平 姜志明 +1 位作者 蒲菲菲 刘亚革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04-305,共2页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的主要特征是,免疫调节功能紊乱导致关节、肌腱、软骨、韧带的侵蚀性破坏[1]。目前许多研究显示,细胞因子是RA发病过程中的重要介质。TNF-α,IL-6和I...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的主要特征是,免疫调节功能紊乱导致关节、肌腱、软骨、韧带的侵蚀性破坏[1]。目前许多研究显示,细胞因子是RA发病过程中的重要介质。TNF-α,IL-6和IL-8既参与RA免疫应答中B细胞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血清 TNF-γ IL-6 IL-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93和TLR4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光月 杜国庆 +1 位作者 潘富伟 杨宗睿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66-1170,共5页
目的Toll样受体(TLR)4是NF-kB信号通路的重要调节因子,被认定为miRNA-93的直接靶标。文章探究MicroRNA-93(miRNA-93)和TLR4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 目的Toll样受体(TLR)4是NF-kB信号通路的重要调节因子,被认定为miRNA-93的直接靶标。文章探究MicroRNA-93(miRNA-93)和TLR4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风湿免疫科诊治的82例RA患者临床资料。依据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将RA患者进一步分组。DAS28>5.1者纳入高活动组(n=42),2.6<DAS28≤5.1分者纳入中低活动组(n=40);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外周血miRNA-93和TLR4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表达水平,分析血清miRNA-93、TLR4、IL-6、TNF-α、MMP-3之间的关系,评价血清miRNA-93、TLR4在RA疾病诊断中的效能。结果高活动组、中低活动组患者血清miRNA-93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LR4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活动组患者血清miRNA-93表达水平低于中低活动组,TLR4表达水平高于中低活动组(P<0.05)。高活动组、中低活动组的IL-6、TNF-α、MMP-3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高活动组患者IL-6、TNF-α、MMP-3表达水平均高于中低活动组(P<0.05)。RA患者血清miRNA-93和TLR4表达呈负相关(r=-0.0.518,P=0.000)。血清miRNA-93与IL-6、TNF-α、MMP-3水平均呈负相关(r=-0.437、-0.329、-0.541,P<0.05);血清TLR4与IL-6、TNF-α、MMP-3水平均呈正相关(r=0.543、0.437、0.462,P<0.05)。血清miRNA-93诊断RA的AUC为0.72,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79.27%和68.42%;血清TLR4诊断RA的AUC为0.723,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47.56%和92.11%;血清miRNA-93联合TLR4诊断RA的AUC为0.81,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1.60%和65.34%,两者联合诊断的效能均优于单独血清miRNA-93、TLR4诊断(Z=2.137、2.458,P=0.032、0.029)。IL-6、TNF-α、MMP-3诊断RA的AUC分别为0.785、0.797、0.756(P<0.05)。结论RA患者血清miRNA-93表达降低,TLR4表达升高。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RA疾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微小RNA-93 TOLL样受体 血清 炎性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7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和滑膜液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程佳 张晶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5期42-44,共3页
目的分析白细胞介素17(IL-17)在早期未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和滑膜液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门诊或住院部就诊的早期未经治疗的RA患者的血清和滑膜液标本,以同期就诊骨关节炎(OA... 目的分析白细胞介素17(IL-17)在早期未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和滑膜液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门诊或住院部就诊的早期未经治疗的RA患者的血清和滑膜液标本,以同期就诊骨关节炎(OA)患者为对照,共纳入30例未经治疗的RA患者和3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OA患者作为对照。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RA患者各标本中IL-17表达水平,同时分析IL-17表达水平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类风湿因子(RF)以及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的关系。结果在本组病例中,RA患者不仅血清中的IL-17水平明显高于OA患者[(289.5±103.2)ng/L∶(86.4±30.3)ng/L,P<0.05],而且滑膜液中的IL-17水平亦显著高于OA患者[(336.4±105.3)pg/ml∶(95.7±22.5)pg/ml,P<0.05]。RA患者血清中hs-CRP和RF水平分别为(44.6±12.3)mg/L和(215.7±56.2)U/L,DAS28评分为(5.6±1.5)分;直线回归分析显示RA患者血清和滑膜液中IL-17水平与hs-CRP、RF及DAS28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IL-17水平在早期未治疗RA患者血清及滑膜液中明显增高,IL-17可作为RA患者病情活动的监测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白细胞介素17 血清 滑膜液 病情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藤麻黄方敷贴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疗效、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于文宁 刘新艳 张葆花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10期84-87,共4页
目的 探究金藤麻黄方敷贴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疗效、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8年5月—2020年5月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常规西医治疗(塞来昔布胶囊、来氟米特片、... 目的 探究金藤麻黄方敷贴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疗效、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8年5月—2020年5月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常规西医治疗(塞来昔布胶囊、来氟米特片、白芍总苷胶囊、甲氨蝶呤片),观察组患者治疗同对照组,同时结合金藤麻黄方敷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疼痛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关节炎指数(AI)评分、血清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水平、健康评定量表(HAQ)评分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观察组95.12%(39/41)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80.49%(33/41)较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及AI评分、CRP及RF、ESR水平、HAQ评分比较,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VAS及AI评分、CRP及RF、ESR水平、HAQ评分均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AS及AI评分、CRP及RF、ESR水平、HAQ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3例(7.32%),观察组不良反应2例(4.88%),P>0.05。结论 金藤麻黄方敷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效果良好,患者症状显著改善,恢复较好,且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本次治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金藤麻黄方 敷贴 疗效 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外泌体miR-223、miR-155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3
19
作者 孙广 候贻莉 +1 位作者 吴辉 王萍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2644-2647,2650,共5页
目的:检测miR-223和miR-155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外泌体中表达,探究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5年4月~2017年8月在本院就诊的RA患者77例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75例为对照。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法检测血清外... 目的:检测miR-223和miR-155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外泌体中表达,探究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5年4月~2017年8月在本院就诊的RA患者77例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75例为对照。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法检测血清外泌体中miR-223、miR-155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检测血清肿瘤免疫因子(TNF)-α、IL-6、IL-17、IL-1β等炎症因子水平,ROC分析miR-223、miR-155对RA疾病的诊断价值,Pearson检验分析miR-223、miR-155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结果:RA患者血清外泌体miR-223、miR-155水平显著高于对照者(P<0.05);miR-223、miR-155对RA疾病诊断的AUC为0.842、0.764(95%CI:0.754~0.931、95%CI:0.635~0.857,P<0.05);RA患者血清TNF-α、IL-6、IL-17、IL-1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者(P<0.05);血清外泌体miR-223、miR-155水平与RA患者DAS28评分、血清抗CCP抗体、CRP、ESR、RF水平、TNF-α、IL-6、IL-17、IL-1β正相关。结论:miR-223、miR-155在RA患者血清外泌体中表达上调,与RA疾病发生和严重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血清外泌体 miR-223 MIR-155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IgG4水平对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及共病发生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子铭 周莹 +1 位作者 李晓军 虞伟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61-1166,共6页
目的IgG4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尚不明确。文中旨在探讨血清IgG4水平与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分析其在RA共病(多系统受累)发生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3年9月-2017年5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确诊为RA患者123例,并按... 目的IgG4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尚不明确。文中旨在探讨血清IgG4水平与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分析其在RA共病(多系统受累)发生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3年9月-2017年5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确诊为RA患者123例,并按照性别、年龄1∶1匹配原则设定同期体检健康者及疾病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IgG4水平。依据DAS28-CRP将RA患者分为缓解组、低活动度组、中活动度组、高活动度组,比较血清IgG4水平,评估IgG4高值RA患者实验室检查及临床特征,分析其与疾病活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法研究影响RA合并骨骼肌肉系统受累的危险因素。结果RA患者血清IgG4水平[480.0(257.0~965.0)mg/L]高于健康对照组[357.0(240.0~704.0)mg/L,P<0.05]及疾病对照组[330.0(167.0~624.0)mg/L,P<0.01];但RA患者不同疾病活动度组间IgG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患者IgG4高值组(IgG4≥1832 mg/L)和IgG4水平正常组(IgG4<1832 mg/L)C3、C4、CRP、ESR、RDW、PLT、PLR、DAS28-CRP、RF、A-CC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gG4水平与C3、C4、CRP、ESR、RDW、PLT、PLR、DAS28-CRP、RF、A-CCP均无显著相关性(P均>0.05);RA合并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发生率为55.3%,合并组较不合并组患者具有年龄大,病程长,IgG4、IgE、RF、CRP、PLT、DAS28-CRP、循环系统及消化系统受累发生率高等特点(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5岁[OR=4.437,95%CI(1.723,11.424),P=0.002],病程≥72个月[OR=3.776,95%CI(1.384,10.305),P=0.009],IgG4≥1832 mg/L[OR=4.650,95%CI(1.064,20.317),P=0.041]是RA患者合并骨骼肌肉系统受累的危险因素。结论RA患者血清IgG4升高普遍存在,且IgG4升高是RA合并骨骼肌肉系统的危险因素;但与疾病活动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血清IgG4 骨骼肌肉系统受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