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淀粉酶、血清胰蛋白酶原-2、血小板活化因子及IL-10在ERCP术后胰腺炎患者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迪 李雪松 蔡朋朋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1期1093-1096,1100,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酶、血清胰蛋白酶原-2、血小板活化因子、IL-10在ERCP术后胰腺炎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消化内科住院的ERCP患者25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ERCP术后不同的症状、体征、血清淀粉酶和胰腺CT检查结果,将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酶、血清胰蛋白酶原-2、血小板活化因子、IL-10在ERCP术后胰腺炎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消化内科住院的ERCP患者25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ERCP术后不同的症状、体征、血清淀粉酶和胰腺CT检查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高淀粉酶血症组及PEP组3组,检测其血清淀粉酶、血清胰蛋白酶原-2、血小板活化因子、IL-10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3组血清淀粉酶、血清胰蛋白酶原-2、血小板活化因子、IL-1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269.578、139.492、145.637、126.891,均P=0.000),PEP组均为最高值。各个时间点的血清淀粉酶、血清胰蛋白酶原-2、血小板活化因子、IL-10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602.506、494.375、462.512、239.564,均P=0.000),高淀粉酶血症组的血清淀粉酶术后4h达到最高值,术后24h已经降低但仍高于正常水平,PEP组的血清淀粉酶术后4h急剧升高,到术后24h仍在升高;高淀粉酶血症组及PEP组血清胰蛋白酶原-2、血小板活化因子、IL-10均在术后4h达到最高值且术后24h均降低。PEP组血清淀粉酶、血清胰蛋白酶原-2、血小板活化因子、IL-10术后4h、术后24h较术前的增高幅度均高于高淀粉酶血症组及对照组(F交互=28.492、22.614、16.573、7.819,均P=0.000)。PEP组血清淀粉酶与血清胰蛋白酶原-2、血小板活化因子、IL-10均有正相关关系(r=0.591、0.662、0.681,均P〈0.05)。结论 :血清淀粉酶、血清胰蛋白酶原-2、血小板活化因子、IL-10在ERCP术后胰腺炎患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淀粉酶 血清胰蛋白酶原-2 血小板活化因子 IL-10 ERCP ERCP术后胰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活化因子在急性肝肾衰竭动物模型中对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谢德胜 谢玉桃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4期1499-1501,共3页
目的:了解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在急性肝、肾衰竭动物模型中对肾功能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设4组大鼠,分别注射D-氨基半乳糖(D-GaLN)加内毒素(LPS),D-GaLN加PAF,D-GaLN加LPS加PAF受体拮抗剂及生理盐水,诱导急性肝、肾衰竭动物模... 目的:了解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在急性肝、肾衰竭动物模型中对肾功能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设4组大鼠,分别注射D-氨基半乳糖(D-GaLN)加内毒素(LPS),D-GaLN加PAF,D-GaLN加LPS加PAF受体拮抗剂及生理盐水,诱导急性肝、肾衰竭动物模型,测肝、肾功能指标并观察肝、肾组织病理改变。结果:注射D-GaLN大鼠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比生理盐水组升高10倍以上,差异有显著性,病检有肝细胞坏死。注射PAF或LPS组与PAF受体拮抗剂组或生理盐水组比,肾功能指标差异有显著性。肾组织病检可见部分肾小管坏死。结论:PAF与急性肝、肾衰竭动物模型中的急性肾衰有关;PAF可能参与了内毒素相关的肝肾综合征(HRS)的形成;PAF受体拮抗剂对HRS可能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肾衰竭 急性肝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 PAF受体拮抗剂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D-GALN D-氨基半乳糖 肾功能指标 生理盐水组 组织病理改变 肝细胞坏死 肾小管坏死 肝肾综合征 作用机制 总胆红素 急性肾衰 治疗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素治疗紫癜性肾炎时细胞间粘附分子、血小板源生长因子水平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朱慧娟 蒋玉红 何威逊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75-276,共2页
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免疫复合物的沉积、白细胞的浸润、系膜细胞的增殖等过程有关,这与细胞粘附分子(CAMs)、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的参与密切相关。为此我们检测了30例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血清sICAM-1、PDGF水平,并观察了... 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免疫复合物的沉积、白细胞的浸润、系膜细胞的增殖等过程有关,这与细胞粘附分子(CAMs)、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的参与密切相关。为此我们检测了30例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血清sICAM-1、PDGF水平,并观察了肝素的治疗作用,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紫癜性肾炎 肝素治疗 水平变化 细胞间粘附分子 血清SICAM-1 细胞粘附分子 免疫复合物 发生发展 肾脏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胆红素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和一氧化氮相互作用的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劳永光 刘华荣 +1 位作者 黎以斌 钱耀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3期1406-1407,共2页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与血脂及一氧化氮的关系,探讨它们在冠心病发病机制中的相互作用。方法:冠心病组及健康对照组各30例,通过实验室测定它们的血清胆红素、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一氧化氮(N...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与血脂及一氧化氮的关系,探讨它们在冠心病发病机制中的相互作用。方法:冠心病组及健康对照组各30例,通过实验室测定它们的血清胆红素、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一氧化氮(NO),并通过统计学进行对比。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浆TC、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N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可能由于血清胆红素浓度降低,机体抗氧化能力减弱,LDL氧化修饰形成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增多,使NO水平降低,致血管收缩,血小板聚集,从而促使冠心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患者 一氧化氮 相互作用 血脂 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甘油三酯(TG) 血清胆红素水平 血清胆红素浓度 机体抗氧化能力 LDL氧化修饰 NO水平 病发病机制 健康对照组 实验室测定 LDL-c 血小板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锌值与血清锌值的比对研究
5
作者 陈维杰 赵承易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83年第4期40-,39,共2页
人体内锌的营养水平大多通过血液、头发、尿和肌体组织等样品的锌值反映,其中以血液为主。自从Fuwa(1964)首次报导用原子吸收光谱(AAS)法测定血清锌以来,血浆或血清锌值的AAS测定便因其便利而日益多见,二者中又以血清更多些。主张用血... 人体内锌的营养水平大多通过血液、头发、尿和肌体组织等样品的锌值反映,其中以血液为主。自从Fuwa(1964)首次报导用原子吸收光谱(AAS)法测定血清锌以来,血浆或血清锌值的AAS测定便因其便利而日益多见,二者中又以血清更多些。主张用血清作样本者认为血清透亮,易于观察,且血浆在抗凝过程中难免受抗凝剂污染,引进偏差;而主张用血浆作样本者却认为,血浆更符合在肌体内流动的血液液体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对研究 血清 抗凝剂 液体成分 凝血过程 肌体组织 原子吸收光谱 营养水平 血小板释放 可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姜灸配合中药离子导入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郭洁丽 于恬 +3 位作者 代凤超 杜美容 刘秀敏 邢秀玲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22期1731-1735,1739,共6页
目的:观察隔姜灸配合中药离子导入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症状改善、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及子宫动脉搏动指数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相关治疗的114例原发性痛经患者,依据自愿接受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7例接受布洛... 目的:观察隔姜灸配合中药离子导入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症状改善、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及子宫动脉搏动指数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相关治疗的114例原发性痛经患者,依据自愿接受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7例接受布洛芬胶囊治疗,研究组57例接受隔姜灸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在为期3个月经周期的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统计症状改善情况,比较PAF、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AF-AH)、血小板黏附率,测定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不同症状积分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且研究组治疗后不同症状积分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PAF、血小板黏附率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AF-AH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上升,且研究组治疗后PAF、血小板黏附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AF-AH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研究组搏动指数、阻力指数、收缩舒张峰值比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且研究组治疗后搏动指数、阻力指数、收缩舒张峰值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血清hs-CRP与IL-6水平测定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且研究组治疗后血清hs-CRP与IL-6水平测定结果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隔姜灸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有助于确切提高原发性痛经治疗总有效率,降低不同症状积分水平,合理改善PAF、PAF-AH、血小板黏附率,搏动指数、阻力指数、收缩舒张峰值比下降明显,血清hs-CRP与IL-6水平趋于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姜灸 中药离子导入 原发性痛经 症状改善 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 子宫动脉搏动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