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淀粉酶、血清胰蛋白酶原-2、血小板活化因子及IL-10在ERCP术后胰腺炎患者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迪 李雪松 蔡朋朋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1期1093-1096,1100,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酶、血清胰蛋白酶原-2、血小板活化因子、IL-10在ERCP术后胰腺炎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消化内科住院的ERCP患者25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ERCP术后不同的症状、体征、血清淀粉酶和胰腺CT检查结果,将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酶、血清胰蛋白酶原-2、血小板活化因子、IL-10在ERCP术后胰腺炎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消化内科住院的ERCP患者25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ERCP术后不同的症状、体征、血清淀粉酶和胰腺CT检查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高淀粉酶血症组及PEP组3组,检测其血清淀粉酶、血清胰蛋白酶原-2、血小板活化因子、IL-10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3组血清淀粉酶、血清胰蛋白酶原-2、血小板活化因子、IL-1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269.578、139.492、145.637、126.891,均P=0.000),PEP组均为最高值。各个时间点的血清淀粉酶、血清胰蛋白酶原-2、血小板活化因子、IL-10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602.506、494.375、462.512、239.564,均P=0.000),高淀粉酶血症组的血清淀粉酶术后4h达到最高值,术后24h已经降低但仍高于正常水平,PEP组的血清淀粉酶术后4h急剧升高,到术后24h仍在升高;高淀粉酶血症组及PEP组血清胰蛋白酶原-2、血小板活化因子、IL-10均在术后4h达到最高值且术后24h均降低。PEP组血清淀粉酶、血清胰蛋白酶原-2、血小板活化因子、IL-10术后4h、术后24h较术前的增高幅度均高于高淀粉酶血症组及对照组(F交互=28.492、22.614、16.573、7.819,均P=0.000)。PEP组血清淀粉酶与血清胰蛋白酶原-2、血小板活化因子、IL-10均有正相关关系(r=0.591、0.662、0.681,均P〈0.05)。结论 :血清淀粉酶、血清胰蛋白酶原-2、血小板活化因子、IL-10在ERCP术后胰腺炎患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淀粉酶 血清胰蛋白酶原-2 血小板活化因子 IL-10 ERCP ERCP术后胰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相关性胰蛋白酶原-2在胰腺癌初筛中的意义
2
作者 王志红 曹建彪 +2 位作者 郭汉斌 崔婷婷 杜囚鹏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35期8855-8857,共3页
为研究胰腺癌患者血清肿瘤相关胰蛋白酶原-2在胰腺癌初筛中的意义,收集北京军区总医院23例胰腺癌住院患者的治疗前血清标本和35例正常对照者(健康体检者)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胰蛋白酶原-2含量。结果血清胰蛋白酶原-2... 为研究胰腺癌患者血清肿瘤相关胰蛋白酶原-2在胰腺癌初筛中的意义,收集北京军区总医院23例胰腺癌住院患者的治疗前血清标本和35例正常对照者(健康体检者)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胰蛋白酶原-2含量。结果血清胰蛋白酶原-2含量在正常对照组中位数为0.8μg/L,四分位间距0.6~1.2μg/L;胰腺癌患者中位数为13.8μg/L,四分位间距2.3~60.7μg/L。胰腺癌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胰蛋白酶原-2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1)。以1.85μg/L为临界值作为诊断胰腺癌界定值的敏感度为91.4%,特异度为95.7%。证明血清胰蛋白酶原-2检测可作为胰腺癌的一种初筛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血清胰蛋白酶原-2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