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卒中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动态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俞芃 宿英英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25-126,共2页
目的 探讨重症脑卒中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4例重症卒中患者血清TNF-α在发病后24h、3d、7d、14d的动态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30名健康人进行了比较。 结果 34例患者血清TNF-α含量... 目的 探讨重症脑卒中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4例重症卒中患者血清TNF-α在发病后24h、3d、7d、14d的动态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30名健康人进行了比较。 结果 34例患者血清TNF-α含量于24h内显著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1。卒中患者TNF-α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7d达到高峰。 结论 TNF-α等细胞因子在脑源性多脏器功能紊乱综合征(MODS)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TNF-α水平的变化对MODS的早期预测和干预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卒中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动态变化 脑血管意外 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室功能受损程度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5
2
作者 刘晓宇 沈玉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9-89,共1页
研究表明,老年人群心房颤动发生率为2%~4%,高龄可达8%。其中绝大多数系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同时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室功能受损较为常见。因此,我们推测在心房颤动和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共同的影响... 研究表明,老年人群心房颤动发生率为2%~4%,高龄可达8%。其中绝大多数系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同时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室功能受损较为常见。因此,我们推测在心房颤动和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共同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患者 左心室功能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非瓣膜性 老年人群 受损程度 功能受损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二醇皂苷对“失血-内毒素双打击”大鼠肺的保护作用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
3
作者 于振香 李璐 +2 位作者 计国义 凉爽 赵雪俭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662-1662,共1页
目的:研究失血-内毒素双打击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的变化,以及人参二醇皂苷(PDS)对其的影响,探讨人参二醇皂苷对"双打击"大鼠肺的保护作用,为人参二醇皂苷临床治疗的应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人参二醇皂苷 白细胞介素-6 失血性休克 保护作用 内毒素 肿瘤坏死因子(TNF-α) 鼠肺 WISTAR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4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胡翔稳 张先林 +2 位作者 宣玲 陈濛濛 张恒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338-343,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4(CTRP4)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心病(CHD)的关系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于本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共128例,男性63例,女性65例,根据血糖水平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单纯冠心病(... 目的:探讨血清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4(CTRP4)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心病(CHD)的关系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于本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共128例,男性63例,女性65例,根据血糖水平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单纯冠心病(CHD)组62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DM+CHD)组66例,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者126例为对照组,男性65例,女性61例,检测血清中CTRP4及hs-CRP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Gennisi评分与CTRP4、hs-CRP的相关性,分析各组生化指标、CTRP4、hs-CR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结果:DM+CHD组CTRP4、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HD组(P<0.05)。实验组中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组CTRP4、hs-CRP水平高于双支病变及单支病变组(P<0.05),双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CHD组及DM+CHD组CTRP4、hs-CRP水平均与Gennisi评分间存在明显正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CTRP4及hs-CRP水平对冠心病具有一定预测价值(CHD组:AUC=0.940、0.934,DM+CHD组:AUC=0.980、0.964),且2项联合(CHD组:AUC=0.961,P<0.001,DM+CHD组:AUC=0.982,P<0.001)预测价值较高。结论:血清CTRP4及hs-CRP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且预测冠心病的敏感度、特异度均较高,有助于冠心病的识别及早期预防,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糖尿病 血清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4 超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瘀解毒汤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赵文颖 李瑞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947-948,共2页
目的:观察化瘀解毒汤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的疗效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UA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服化瘀解毒汤,观察治疗效果,以及炎症因子治疗前后的水平变化... 目的:观察化瘀解毒汤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的疗效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UA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服化瘀解毒汤,观察治疗效果,以及炎症因子治疗前后的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无论在心绞痛的缓解率,硝酸甘油停减率还是在炎症因子水平的降低方面,都较对照组明显,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化瘀解毒法可有效的缓解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并能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C反应蛋白(CRP) 不稳定性心绞痛 化瘀解毒汤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瘀通痹方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及血清内TNF-α、IL-1β、CRP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2
6
作者 赵美 范福玲 杨丹丹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4-107,共4页
目的分析化瘀通痹方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及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0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 目的分析化瘀通痹方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及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0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和观察组(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化瘀通痹方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1%(48/52),对照组为76.92%(40/52),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症状、体征情况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晨僵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关节压痛和关节肿胀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TNF-α、IL-1β、CRP、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类风湿因子(RF)、血肿瘤坏死因子样配体1A(TL1A)水平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1β、CRP、GPI、RF、TL1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28处关节疾病活动度(DAS28)积分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DAS28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瘀通痹方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TNF-α、IL-1β、CRP、GPI的表达水平,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瘀通痹方 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苓白术散对肿瘤恶病质患者TNF-α、TWEAK、Fn1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6
7
作者 胡成琳 胡陵静 +1 位作者 叶海英 张国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50-953,共4页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对肿瘤恶病质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肿瘤坏死因子弱凋亡诱导剂(tumor necrosis factor-like weak inducer of apoptosis,TWEAK)、成纤维细胞生长诱导因子-14(fibroblast growt...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对肿瘤恶病质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肿瘤坏死因子弱凋亡诱导剂(tumor necrosis factor-like weak inducer of apoptosis,TWEAK)、成纤维细胞生长诱导因子-14(fibroblast growth factor-inducible 14,Fn1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4例诊断符合肿瘤恶病质,辨证属于脾气虚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予以复方氨基酸等营养支持治疗;治疗组32例,在营养支持治疗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散汤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温服,共用4周。观察治疗前后中医临床证候、生存质量评定(Kanrofsky score,KPS)、TNF-α、TWEAK及其受体早期反应蛋白Fn14。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脾气虚证患者治疗后比较,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40.62%和15.62%,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KPS评分改善率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TNF-α、TWEAK、Fn14均降低,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治疗后治疗组TNF-α、TWEAK、Fn14降低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与营养支持相联合,可改善肿瘤恶病质患者中医证候,提高患者体力状况,降低患者体内TNF-α、TWEAK、Fn14表达,提示参苓白术散可能通过该途径起到控制肿瘤恶病质发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苓白术散 肿瘤恶病质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弱凋亡诱导剂 成纤维细胞生长诱导因子-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肾降脂胶囊对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IL-6和TNF-α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孙万森 吴喜利 +2 位作者 刘润侠 乔成林 杨成志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8-190,共3页
目的 观察益肾降脂胶囊对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检测了50 例健康查体者和75例患者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脂(TG、TC、LDL C、HDL C)及血清IL 6、TNF α的变化。结果 肾病综合征患者经过3个月的治... 目的 观察益肾降脂胶囊对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检测了50 例健康查体者和75例患者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脂(TG、TC、LDL C、HDL C)及血清IL 6、TNF α的变化。结果 肾病综合征患者经过3个月的治疗,患者24 h尿蛋白,血脂(TG、TC、LDL C)及血清IL 6、TNF 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而HDL C明显升高(P<0.05)。结论 益肾降脂胶囊可能是通过其调脂作用降低了血清IL 6、TNF α的水平起到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益肾降脂胶囊 血脂 血清白介素6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C反应蛋白和肌钙蛋白与严重心功能不全患者住院期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9
作者 牛振霞 张瑞岩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S2期178-179,共2页
关键词 肌钙蛋白 心功能不全患者 血清C反应蛋白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住院期 白细胞介素 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 心肌细胞凋亡 急性反应蛋白 心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哮喘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清TNF-α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仁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2652-2653,共2页
目的:探索中医方剂定喘汤加减结合西医对症治疗对哮喘患者临床症状以及血清TNF-α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4月—2014年4月间收治的哮喘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其中,对照组... 目的:探索中医方剂定喘汤加减结合西医对症治疗对哮喘患者临床症状以及血清TNF-α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4月—2014年4月间收治的哮喘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对症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给予西医对症治疗外加用七味都气丸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和白介素-10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8.67%。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白介素-6和TNF-α均降低(P<0.05),血清白介素-10升高(P<0.05),且观察组白介素-6和TNF-α低于对照组(P<0.05),白介素-10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对哮喘患者体内TNF-α、白介素-6和白介素-10水平有很好的改善作用,且治疗作用亦十分突出,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喘汤加减 哮喘 临床症状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sTWEAK和MMP-9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8
11
作者 段秋艳 杜秋红 +2 位作者 宋文玲 苏嘉利 徐萍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33-836,851,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弱诱导因子(sTWEAK)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120例,包括急性STEMI(STEMI组)40例,不...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弱诱导因子(sTWEAK)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120例,包括急性STEMI(STEMI组)4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4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40例;收集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中sTWEAK及MMP-9浓度,并门诊或电话随访出院后3个月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STEMI组sTWEAK、MMP-9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UAP组、SAP组及对照组sTWEAK、MMP-9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WEAK、MMP-9可能是STEMI的危险因素(P<0.05);高水平sTWEAK和MMP-9组MACE发生率均高于低水平组(P<0.05)。结论血清sTWEAK、MMP-9表达水平在STEMI患者中较高,可帮助临床医生判断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弱诱导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9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黄建勇 马清涌 +2 位作者 孙青 刘学民 徐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3-165,共3页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炎症介质的作用。方法 应用逆行胰胆管穿刺注射牛黄胆酸钠制备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90 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组(SAP)、白藜芦醇治疗组I(RES1,5mg/kg)、白藜芦醇治疗...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炎症介质的作用。方法 应用逆行胰胆管穿刺注射牛黄胆酸钠制备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90 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组(SAP)、白藜芦醇治疗组I(RES1,5mg/kg)、白藜芦醇治疗组II(RES2,10mg/kg)、白藜芦醇治疗组III(RES3,20mg/kg)等5 组,每组18 只。术后3、6、12h各剖杀6只,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腹水的性质、量,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 的水平,观察治疗组和模型组生存率的变化。结果 白藜芦醇治疗组与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组相比,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的水平明显下降,死亡率降低,腹水量减少(P<0.05)。结论 白藜芦醇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死亡率,减少腹水量可能与抑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及白细胞介素6的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白藜芦醇 实验研究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6 大鼠模型 逆行胰胆管 治疗组 炎症介质 穿刺注射 死亡率 腹水量 胆酸钠 水平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愈宁颗粒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部分免疫机制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海强 王瑶 +5 位作者 李国庆 刘朝霞 王琳晶 田延昭 栾凤 艾宗雄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7期2570-2574,2578,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肠愈宁颗粒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结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4(IL-4)表达的影响,阐述其抗UC的免疫机制。方法:48只雄性Wistar大鼠平均随机分成6组:空白对照组、模...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肠愈宁颗粒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结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4(IL-4)表达的影响,阐述其抗UC的免疫机制。方法:48只雄性Wistar大鼠平均随机分成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肠愈宁高剂量组、肠愈宁中剂量组、肠愈宁低剂量组、美沙拉嗪对照组。应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复合灌肠法诱导UC大鼠模型,评估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并进行组织损伤指数(TDI)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IL-1β、TNF-α、IL-4的变化。结果:注入5%TNBS 50 mg/kg+50%乙醇0.25 mL连续1周可成功导致大鼠患上溃疡性结肠炎(UC),肠愈宁颗粒可对抗5%TNBS 50 mg/kg+50%乙醇所致的大鼠UC,与模型组比较,加入肠愈宁高剂量组、肠愈宁中剂量组的DAI、CMDI和TDI评分均降低,IL-1β、TNF-α表达下调,IL-4表达上调。结论:肠愈宁颗粒抵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显著,其机制可能与下调促炎因子TNF-α以及白细胞介素IL-1β的表达,上调促炎因子IL-4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愈宁颗粒 溃疡性结肠炎 血清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