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丙泊酚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期血清白细胞介素-8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林健清 林财珠 蔡宏达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402-404,共3页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期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的合成和释放的影响,并探讨其肾保护机制。方法选用12~14周雄性大鼠75只,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5只,以无创动脉夹夹闭双侧肾蒂60min制备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模型。A组为肾缺血-再...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期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的合成和释放的影响,并探讨其肾保护机制。方法选用12~14周雄性大鼠75只,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5只,以无创动脉夹夹闭双侧肾蒂60min制备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模型。A组为肾缺血-再灌注组,B组为丙泊酚处理组,C组为假手术组。各组设立五个时间观察点:缺血前10min(T0),缺血60min(T1),再灌注1h(T2)、3h(T3)、6h(T4),每个时间点5只大鼠。C组:肾脏缺血60min,缺血前5min从股静脉注射丙泊酚20mg/kg,继之经微量泵持续输入丙泊酚(0·5mg/ml)50mg·kg-1·h-1,持续60min;A、B组以等容生理盐水取代丙泊酚,但A组不夹闭双侧肾蒂,术中保持大鼠呼吸、循环稳定。各组大鼠存活至预定时间后再次麻醉取标本,测定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IL-8,同时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肾组织形态学改变及肾小管损伤情况。结果血浆MDA在C组T1~T4时无明显变化,同A组相似,较B组相应时点显著降低,而B组T1~T4时较T0时及A组各时点显著升高;SOD则呈相反变化;C组T1~T3时血清IL-8无明显变化,仅在T4时较T0时和A组有显著升高,而B组在T1~T4时分别增加1·73、2·50、2·76、2·89倍,同C组和A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光镜下观察发现B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细胞脱落,肾小管管腔变窄,肾间质水肿、充血伴炎性细胞浸润明显;而C组以肾小管肿涨为主,个别呈坏死样改变,肾间质水肿、充血、炎性细胞浸润不明显。结论丙泊酚除了有抗氧作用外,还能有效地抑制血清IL-8合成和释放,这可能是丙泊酚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大鼠 肾缺血-再灌注期 血清细胞介素-8 IL-8 肾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分子CD35和趋化因子受体的变化 被引量:12
2
作者 郭峰 张乐之 +5 位作者 钱宝华 花美仙 许育 薛春燕 张军 王雅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971-972,共2页
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红细胞CD35 (RBC CD35 ) ,用免疫酶联法测定红细胞趋化因子受体 (ECKR) ,研究肿瘤患者红细胞CD35与趋化因子受体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 ,2 5例肿瘤患者红细胞CD35数量 (41 0 2± 14 86 )、ECKR活性 (46 0 5±... 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红细胞CD35 (RBC CD35 ) ,用免疫酶联法测定红细胞趋化因子受体 (ECKR) ,研究肿瘤患者红细胞CD35与趋化因子受体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 ,2 5例肿瘤患者红细胞CD35数量 (41 0 2± 14 86 )、ECKR活性 (46 0 5± 13 33)明显低于 2 9例正常人的相应指标水平 (5 3 39± 39 2 2和 5 3 5 8± 10 2 6 ,P <0 0 5 )。肿瘤患者血清细胞介素 8(sIL 8)含量 (3 37± 2 5 9)高于正常人(2 92± 1 0 7) ,鼻咽癌患者RBC CD35数量 (2 6 0 6± 3 0 0 )明显低于其他肿瘤患者 (38 90~ 5 2 4 7,P <0 0 5 )。提示肿瘤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分子与sIL 8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细胞CD35 细胞趋化因子受体 天然免疫分子 血清细胞介素8 细胞因子 免疫功能 流式细胞 免疫酶联竞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