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类黏蛋白1样蛋白3表达与5岁以下儿童喘息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亚琴 卢燕鸣 +2 位作者 薛海燕 曹兰芳 孔宪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824-1828,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类黏蛋白1样蛋白3(ORMDL3)基因表达量与5岁以下儿童喘息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儿科就诊的89例5岁以下喘息患儿,依据哮喘预测指数(API)严格标准分为API^+(过去1年内... 目的探讨血清类黏蛋白1样蛋白3(ORMDL3)基因表达量与5岁以下儿童喘息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儿科就诊的89例5岁以下喘息患儿,依据哮喘预测指数(API)严格标准分为API^+(过去1年内喘息次数≥4)组(n=42)和API-(过去1年内喘息次数1~3次)组(n=47);另设API0(5岁以下健康儿童)对照组(n=51)。检测3组血清ORMDL3基因表达量,分析血清ORMDL3表达水平与API、喘息、鼻炎、总免疫球蛋白E(TIg E)、家族史、湿疹、年龄、尘螨等吸入性过敏原及牛奶等摄入性过敏原的相关性。结果 API^+组患者血清ORMDL3表达水平显著高于API-和API0组。ORMDL3表达水平与API(r=0.405,P=0.000)、喘息(r=0.492,P=0.000)、湿疹(r=0.454,P=0.000)、户尘螨(r=0.298,P=0.000)、狗毛皮屑(r=0.251,P=0.000)和TIg E(r=0.170,P=0.002)存在正相关;与性别、家族史、鼻炎、年龄、屋尘螨、猫毛皮屑、树木、点青/分枝/烟曲/黑曲/交链霉及饮食因素(牛奶、鸡蛋白、牛肉、腰果、蟹、虾)不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ORMDL3基因表达量与儿童API之间呈正相关,提示ORMDL3表达量与API相结合可作为诊断5岁以下儿童哮喘的诊断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类黏蛋白1样蛋白3 喘息 哮喘预测指数 5岁以下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产物调控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介导细胞焦亡抗肿瘤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赫名扬 王成志 +3 位作者 杨振耀 许宇飞 李东东 刘培民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43-1051,共9页
细胞焦亡是近年来发现的新型细胞死亡方式,与炎症小体密切相关,在肿瘤治疗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是最常见的炎症小体,可通过上调胱天蛋白酶-1(Caspase-1)和消皮素D(GSDMD)的表达,启动经典途径激... 细胞焦亡是近年来发现的新型细胞死亡方式,与炎症小体密切相关,在肿瘤治疗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是最常见的炎症小体,可通过上调胱天蛋白酶-1(Caspase-1)和消皮素D(GSDMD)的表达,启动经典途径激活细胞焦亡。天然产物具有来源广泛、结构多样等特点,大量研究证明,天然产物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如皂苷类化合物柴胡皂苷-D、重楼皂苷VI等;黄酮类化合物木犀草素、黄芩苷等;生物碱类化合物苦参碱、紫杉醇等;多糖类化合物香菇多糖、茯苓多糖等;酚类化合物姜黄素、大黄酚;萜类化合物葫芦素B以及天花粉蛋白、黄独素B等均具有通过调节NLRP3抑制肿瘤发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产物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受体蛋白3 细胞焦亡 肿瘤 胱天蛋白酶-1 消皮素D 皂苷 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其结合蛋白3与生长的关系 被引量:5
3
作者 梁立阳 杜敏联 +1 位作者 李燕虹 苏喆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6期131-133,共3页
[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其结合蛋白3与生长的关系。[方法]对31例 单纯性肥胖儿童及48例同龄正常儿童的生长参数及FIns、IGF-1、IGFBP3水平进行测定,并进行相互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 果]肥胖组与对... [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其结合蛋白3与生长的关系。[方法]对31例 单纯性肥胖儿童及48例同龄正常儿童的生长参数及FIns、IGF-1、IGFBP3水平进行测定,并进行相互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 果]肥胖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INS、IGFBP3显著增高,而IGF-1则无显著性差异,血清INS浓度与BMI、IGFBP3呈正相关,而 身高SDS与INS、IGF-1正相关。[结论]肥胖儿童存在有非GH依赖性生长的代偿机制。其中高胰岛素血症参与了这一过程, 它既可以通过增加IGFBP3的合成来间接提高IGF-1的生物活性,又可以直接发挥促生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FBP3 单纯性肥胖 IGF-1 胰岛素生长因子-1 血清胰岛素 结合蛋白 儿童 生物活性 身高 G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淀粉样蛋白A在3T3-L1脂肪细胞的表达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被引量:4
4
作者 叶夏云 薛耀明 +1 位作者 沙建平 李晨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20-1023,共4页
目的了解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在3T3-L1脂肪细胞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用3种不同浓度的地塞米松(10、100、1000nmol/L)建立3种不同程度的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分别称为模型组1、模型组2、模型组3),同时设立空白对... 目的了解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在3T3-L1脂肪细胞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用3种不同浓度的地塞米松(10、100、1000nmol/L)建立3种不同程度的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分别称为模型组1、模型组2、模型组3),同时设立空白对照组。采用2-脱氧-3H-D-葡萄糖摄入法检测葡萄糖的摄入情况,以葡萄糖摄入减少的百分比反映胰岛素抵抗程度;RT-PCR技术检测各组SAA mRNA的表达,ELISA检测SAA蛋白的表达。结果各组基础状态下葡萄糖的摄取率无明显差异(P>0.05);胰岛素刺激后模型组1、模型组2、模型组3的葡萄糖摄取率分别比对照组减少了15%(P<0.05)、40%(P<0.01)、55%(P<0.01);SAA mRNA的表达量分别是对照组的2.5(P<0.01)、3.33(P<0.01)、4.08倍(P<0.01);SAA蛋白表达量分别是对照组的2.05(P<0.05)、3.13(P<0.01)、4.23倍(P<0.01);相关分析显示3T3-L1脂肪细胞SAA mRNA的表达量(r=0.773,P<0.01)和蛋白表达量(r=0.832,P<0.01)与胰岛素抵抗程度均呈正相关。结论采用地塞米松干预3T3-L1脂肪细胞可成功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脂源性炎症因子SAA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它可能是胰岛素抵抗的一个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淀粉蛋白A 3T3-L1脂肪细胞 地塞米松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结合蛋白3在儿童近视眼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史彩平 李毓敏 +2 位作者 金姬 谢华英 朱慧慧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16-619,共4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在近视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比较近视儿童和正常儿童血清中IGF1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水平,研究其与近视眼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79例近视儿童与40例正常儿童,运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血清...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在近视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比较近视儿童和正常儿童血清中IGF1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水平,研究其与近视眼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79例近视儿童与40例正常儿童,运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血清中IGF1及IGFBP3的质量浓度,分析它们与近视及近视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近视组中IGF1的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IGFBP3质量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GF1与近视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血清中IGF1的质量浓度与近视的发生发展有关,而IGFBP3与近视无关。血清IGF1的检测简便,临床上可作为儿童近视程度进展观察的一种方法和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胰岛素生长因子1 血清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近视眼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格列酮对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3T3-L1脂肪细胞急性血清淀粉样蛋白A表达的影响
6
作者 叶夏云 宋锦文 +1 位作者 葛秀洁 赵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22-924,共3页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3T3-L1脂肪细胞急性血清淀粉样蛋白A(A-SA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TNF-α(5、10、20μg/mL)处理3T3-L1脂肪细胞48h,20μg/mLTNF-α处理不同时间(6、12、24、48h)及罗格列酮预处理...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3T3-L1脂肪细胞急性血清淀粉样蛋白A(A-SA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TNF-α(5、10、20μg/mL)处理3T3-L1脂肪细胞48h,20μg/mLTNF-α处理不同时间(6、12、24、48h)及罗格列酮预处理的3T3-L1脂肪细胞与20μg/mLTNF-α作用48h后,用ELISA法检测各组A-SAA的表达。结果:TNF-α能显著促进3T3-L1脂肪细胞A-SAA的表达,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方式;罗格列酮能部分减低TNF-α对3T3-L1脂肪细胞A-SAA表达的促进作用。结论:TNF-α可以通过促进3T3-L1脂肪细胞A-SAA的表达和分泌,参与胰岛素抵抗及血管并发症的形成;罗格列酮可部分减低TNF-α对3T3-L1脂肪细胞A-SAA表达的促进作用而发挥其抗炎、抗胰岛素抵抗及抗动脉粥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罗格列酮 3T3-L1脂肪细胞 血清淀粉蛋白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淀粉样蛋白A1对头颈部鳞状癌细胞HN4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杨心怡 孙磊 钱峰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85-490,共6页
目的探究人血清淀粉样蛋白A1(SAA1)通过调控趋化因子受体3A(CXCR3A)增强人头颈部鳞状癌细胞HN4增殖迁移能力的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通过MTT法以及划痕实验验证SAA1对头颈部鳞状癌细胞HN4的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 目的探究人血清淀粉样蛋白A1(SAA1)通过调控趋化因子受体3A(CXCR3A)增强人头颈部鳞状癌细胞HN4增殖迁移能力的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通过MTT法以及划痕实验验证SAA1对头颈部鳞状癌细胞HN4的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SAA1对CXCR3A表达量的影响;用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Erk1/2,p38 MAPK的磷酸化水平。结果SAA1组(5μmol·L-1和10μmol·L-1)能够明显促进HN4细胞的增殖,且明显提高其迁移能力;SAA1能够诱导HN4细胞表达CXCR3A,且能够诱导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中Erk1/2和p38 MAPK的磷酸化。结论SAA1通过诱导CXCR3A的表达促进头颈部鳞状癌细胞HN4的增殖和迁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Erk1/2和p38 MAPK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淀粉蛋白A1 CXCR3A 头颈部鳞状癌细胞 MAP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IGF-1、E-cad蛋白的表达以及IGF-1对卵巢癌SKOV3细胞E-cad表达和侵袭力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薛景戈 任琛琛 +4 位作者 杨立 刘泇希 白杨 李倩 李飞燕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96-401,共6页
目的:检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上皮性钙黏连蛋白(E-cad)的表达以及IGF-1作用于卵巢癌SKOV3细胞后E-cad蛋白的表达和细胞侵袭力的改变,探讨IGF-1在上皮间质转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卵巢... 目的:检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上皮性钙黏连蛋白(E-cad)的表达以及IGF-1作用于卵巢癌SKOV3细胞后E-cad蛋白的表达和细胞侵袭力的改变,探讨IGF-1在上皮间质转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卵巢上皮性癌、10例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10例卵巢良性肿瘤及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IGF-1及E-cad蛋白的表达。以不同质量浓度(0、25、50、100、200μg/L)的IGF-1刺激SKOV3细胞,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E-cad mRNA和蛋白的表达,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力的变化。结果:卵巢上皮性癌、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卵巢良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中IGF-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3%、30.0%、20.0%和10.0%,E-cad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7%、60.0%、70.0%和90.0%;与其他3种组织比较,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IGF-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升高,E-cad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降低(P均<0.05);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IGF-1和E-cad的表达均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两级分级系统有关(P均<0.05),而与年龄、组织学类型无关(P均>0.05),且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IGF-1与E-cad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P=-0.396,P=0.018)。不同质量浓度的IGF-1作用于SKOV3细胞后,E-cad的表达逐渐降低,SKOV3细胞侵袭力增强,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IGF-1、E-cad可能与上皮性卵巢癌的上皮间质转化、侵袭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胰岛素生长因子-1 上皮性钙蛋白 侵袭 SKOV3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TIM3、PD-1、PD-L1的表达及意义
9
作者 高玉霞 王文翔 +2 位作者 何乾 韩琛 李章欢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9-833,共5页
目的:探讨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TIM3)、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与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行手术切除的5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的癌、癌旁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 目的:探讨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TIM3)、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与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行手术切除的5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的癌、癌旁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检测TIM3、PD-1和PD-L1蛋白的表达,qRT-PCR法检测TIM3、PD-1和PD-L1 mRNA的表达,分析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TIM3、PD-1和PD-L1 mRNA表达的相关性。比较不同临床特征的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癌组织中TIM3、PD-1和PD-L1表达的差异。结果:3种组织中TIM3、PD-1、PD-L1蛋白和mRNA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高于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组织(P<0.05);TIM3 mRNA与PD-1、PD-L1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r P=0.471和0.512,P<0.001);有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Ⅲ期和中、低分化程度的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癌组织中TIM3、PD-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较高(P<0.05)。结论:TIM3、PD-1、PD-L1可能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腺癌 T细胞免疫球蛋白蛋白3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DCLK1、sTim-3对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6
10
作者 黄敏玉 吴军 +4 位作者 覃天资 周威 苏立泽 邱荣 黄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368-2372,2378,共6页
目的 探讨血清双皮质素样激酶1(DCLK1)、可溶性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sTim-3)对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评估。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附属医院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80例健康... 目的 探讨血清双皮质素样激酶1(DCLK1)、可溶性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sTim-3)对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评估。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附属医院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DCLK1、sTim-3水平;分析血清DCLK1、sTim-3与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病理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血清DCLK1、sTim-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血清DCLK1、sTim-3水平呈正相关(P <0.05)。二者与PSA水平、Gleason评分均呈正相关(P <0.05)。血清DCLK1、sTim-3表达水平与PSA水平、Gleason评分以及TNM分期有关(P <0.05)。预后死亡组血清DCLK1、sTim-3水平显著高于预后生存组(P <0.05)。DCLK1和sTim-3高表达患者生存率低于低表达患者。根据Cox回归分析表明,DCLK1、sTim-3高表达是影响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 <0.05)。根据ROC曲线得知,二者联合预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AUC优于DCLK1、sTim-3各自单独预测。结论 DCLK1、sTim-3在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显著升高,二者联合可以更好对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预后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皮质素激酶1 可溶性T细胞免疫球蛋白蛋白分子3 前列腺癌根治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IGF-1、IGFBP-3、VEGF及多项白介素在结直肠癌转移监测中的意义 被引量:8
11
作者 戚红霞 李晓虹 胡海强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176-179,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多项白介素在结直肠癌转移中的监测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1年10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6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观察组,同... 目的:探讨血清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多项白介素在结直肠癌转移中的监测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1年10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6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60例健康人员为对照组,将两组人员的血清IGF-1、IGFBP-3、VEGF及白介素中的促炎性细胞因子、抗炎性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检测及比较,并将观察组中复发、转移患者的上述检测指标与未复发、转移者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血清IGF-1、VEGF-C及VEGF-D高于对照组,IGFBP-3低于对照组,血清IL-2低于对照组,其他白介素均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中存在复发、转移者则变化幅度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血清IGF-1、IGFBP-3、VEGF及多项白介素在结直肠癌转移中的监测价值较高,有助于了解肿瘤复发转移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 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 血管内皮细胞 生长因子(VEGF) 多项白介素 结直肠癌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预NRG-1/ErbB通路对大鼠脂肪干细胞向类窦房结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勇 李宾公 +2 位作者 肖坚 李哲 张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37-942,共6页
目的探讨在大鼠脂肪干细胞(AD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一定时期内,通过干预NRG-1/ErbB通路是否可调控其向类窦房结样细胞或工作肌样细胞分化。方法分离培养大鼠ADSCs,免疫荧光测定细胞相关表面抗原鉴定其干细胞特性。取3代ADSCs加入含10... 目的探讨在大鼠脂肪干细胞(AD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一定时期内,通过干预NRG-1/ErbB通路是否可调控其向类窦房结样细胞或工作肌样细胞分化。方法分离培养大鼠ADSCs,免疫荧光测定细胞相关表面抗原鉴定其干细胞特性。取3代ADSCs加入含10μmol.L-15-氮胞苷(5-Aza)和10μg.L-1bFGF的培养基处理24 h后分3组向心肌样细胞诱导分化,包括对照组、AG1478组、神经调节蛋白-1(NRG-1)组,取正常培养的为ADSCs组。诱导3周后,通过RT-PCR检测各组NKx2.5、HCN4、TBX3、TBX2基因,Westernblot检测TBX3蛋白,膜片钳检测各组动作电位的表达差异。结果 ADSCs加5-Aza诱导3周后表达心脏早期转录因子Nkx2.5及肌钙蛋白,证明5-Aza可以将ADSCs诱导成心肌样细胞。而AG1478组起搏相关基因(HCN4、TBX3、TBX2)的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及NRG-1组(P<0.05),TBX3蛋白也强于对照组(P<0.05),并能产生窦房结样动作电位。而NRG-1组Nkx2.5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及AG1478组(P<0.05),亦能检测到心室肌样动作电位。结论在大鼠AD-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一定时间内通过干预NRG-1/ErbB通路可使其定向分化为起搏样细胞或工作肌样细胞,这为今后干细胞生物起搏研究做了有益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神经调节蛋白-1 窦房结细胞 TBX3 生物起搏 5-氮胞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rf2-NLRP3-GSDMD信号通路探讨肾消解毒通络方含药血清抑制高糖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晓霞 马国平 +6 位作者 刘坤 丁宝珠 钟意 肖郁朋 田曦杰 梁文杰 杨帆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0-104,I0044-I0046,共8页
目的基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 related factor2,Nrf2)-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消皮素D(gasdermin D,GSDMD)信号通路,探究肾消解毒通络方(Shenxiao Jiedu Tongluo Recipe,SJTR)含... 目的基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 related factor2,Nrf2)-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消皮素D(gasdermin D,GSDMD)信号通路,探究肾消解毒通络方(Shenxiao Jiedu Tongluo Recipe,SJTR)含药血清对高糖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HBZY-1焦亡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金黄地鼠灌胃给药制备SJTR含药血清。体外常规培养HBZY-1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抑制剂组及中药低中高剂量6组。对照组细胞加入正常血清在低糖培养液中培养,模型组加入正常血清在高糖培养液中培养,抑制剂组加入正常血清及MCC950在高糖培养液中培养,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加入SJTR含药血清在高糖培养液中培养,干预24 h后收集细胞及上清液,ELISA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白介素-1β(Interleukin,IL-1β)、IL-18(Interleukin,IL-18)、IL-6(Interleukin,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RT-PCR检测HBZY-1细胞Nrf2、NLRP3、Caspase-1、GSDMD、IL-1β分子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各分子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NLRP3分子蛋白的表达及分布;LDH释放实验检测细胞膜损伤情况;TUNEL染色检测DNA损伤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上清液各炎症因子水平升高,MDA表达升高,SOD表达降低(P<0.05);细胞Nrf2分子呈低表达,IL-1β分子mRNA表达升高,NLRP3、Casepase-1、GSDMD分子mRNA及蛋白表达增强(P<0.05);上清液LDH含量增高(P<0.05);TUNEL阳性细胞增多。与模型组比较,中药中高剂量组及抑制组细胞上清液炎症因子含量下降,MDA水平降低而SOD升高(P<0.05);细胞Nrf2分子表达上调,而NLRP3、Caspase-1、GSDMD等分子表达明显降低(P<0.05);上清液LDH含量下降(P<0.05);TUNEL阳性细胞减少。结论SJTR含药血清可通过调控Nrf2-NLRP3-GSDMD信号通路各分子表达,抑制高糖诱导的HBZY-1细胞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拮抗细胞焦亡,发挥细胞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消解毒通络方含药血清 HBZY-1细胞 焦亡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Nod受体蛋白3 消皮素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戊酸钠对哮喘相关基因ORMDL3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章素芬 金蕊 周国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587-1590,共4页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对人血清类黏蛋白1样蛋白3(ORMDL3)转录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利用PT-PCR测定丙戊酸钠对人ORMDL3 mRNA表达的影响通过点突变、双光荧素酶报告基因分析方法确定丙戊酸钠对ORMDL3启动子活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对人血清类黏蛋白1样蛋白3(ORMDL3)转录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利用PT-PCR测定丙戊酸钠对人ORMDL3 mRNA表达的影响通过点突变、双光荧素酶报告基因分析方法确定丙戊酸钠对ORMDL3启动子活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在人胚肾293细胞(HEK293)中,丙戊酸钠(终浓度2 mmol/L)可明显降低哮喘ORMDL3基因的表达量。荧光素酶分析结果显示:丙戊酸钠能够明显抑制ORMDL3基因的启动子活性;对人ORMDL3核心启动子区正间调控OR-MDL3达的p300、CREB位点逐个突变后,丙戊酸纳对突变质粒的降低作用较野生型质粒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丙戊酸钠可下调HEK293细胞ORMDL3转录表达水平,此调节作用并非通过降低与ORMDL3核心启动子区p300和CREB位点的结合而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类黏蛋白1样蛋白3 丙戊酸钠 启动子 哮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法国梧桐花粉过敏原2(rPla a2)通过GATA3上调NIH3T3细胞ORMDL3表达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慧文 庄丽丽 +2 位作者 金蕊 李楠楠 周国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7-32,38,共7页
目的探索重组法国梧桐花粉过敏原2(rPla a2)对小鼠NIH3T3细胞血清类黏蛋白1样蛋白3(ORMDL3)表达的影响及相关调控机制。方法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rPla a2对NIH3T3细胞ORMDL3和GATA3 mRNA和蛋白水平的影响;通过干扰和过... 目的探索重组法国梧桐花粉过敏原2(rPla a2)对小鼠NIH3T3细胞血清类黏蛋白1样蛋白3(ORMDL3)表达的影响及相关调控机制。方法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rPla a2对NIH3T3细胞ORMDL3和GATA3 mRNA和蛋白水平的影响;通过干扰和过表达观察GATA结合蛋白3(GATA3)在rPla a2调节ORMDL3表达中的作用;通过双荧光素酶活性分析检测rPla a2和GATA3对ORMDL3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结果 rPla a2增强NIH3T3细胞ORMDL3基因启动子活性,并增加其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同时增加GATA3 mRNA和蛋白表达。敲低GATA3抑制rPla a2对ORMDL3基因的诱导作用,过表达GATA3则可增强该诱导作用。结论 GATA3可介导rPla a2对NIH3T3细胞ORMDL3基因的转录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传过敏原 法国梧桐花粉重组过敏原2(r PLA a2) 小鼠血清类黏蛋白1样蛋白3(ORMDL3) GATA结合蛋白3(GATA3) 转录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信号转导通路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6
作者 赵静 李晓峰 +1 位作者 陈忠云 杨旭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8-220,共3页
短暂或持久的局灶性脑缺血可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而导致脑损伤,且随时问和缺血程度增加而加重。由此引发的缺血性脑卒中,其发病机制复杂,能量代谢障碍、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炎性反应、半暗带去极化及细胞凋亡等共同参与了其病... 短暂或持久的局灶性脑缺血可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而导致脑损伤,且随时问和缺血程度增加而加重。由此引发的缺血性脑卒中,其发病机制复杂,能量代谢障碍、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炎性反应、半暗带去极化及细胞凋亡等共同参与了其病理生理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 1-磷脂酰肌醇3激酶 信号传导 TOLL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酞通过下调NF-κB信号通路抑制细胞焦亡减轻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瑞波 申开文 +2 位作者 王强 袁强 沈俊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39-546,共8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IRI组)、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组、丁苯酞低剂量组(NBP-L组)及丁苯酞高剂量组(NBP-H组),每组8只。检...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IRI组)、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组、丁苯酞低剂量组(NBP-L组)及丁苯酞高剂量组(NBP-H组),每组8只。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肌酐(Scr)、血清胱抑素C(Cys-C)、血尿素氮(BUN)和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18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肾组织病理损伤情况,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中炎症因子、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及细胞焦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IRI组肾组织损伤较为严重,Scr、Cys-C、BUN和血清IL-1β、IL-18水平均升高,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NOD样受体蛋白(NLRP3)、Gasdermin D(GSDMD)、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1、IL-18、IL-1β、NF-κB p65、p-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增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NF-κB p65、p-NF-κB p65、IL-1β、IL-18和NLRP3蛋白表达均增多。与IRI组比较,PDTC组、NBP-L组和NBP-H组肾组织的损伤程度均减轻,Scr、Cys-C、BUN和血清IL-18、IL-1β水平均下降,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NLRP3、GSDMD、Caspase-1、IL-1β、IL-18、NF-κB p65、p-NF-κB p65蛋白表达均减少,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NF-κB p65、p-NF-κB p65、IL-1β、IL-18和NLRP3蛋白表达均下降。与NBP-L组比较,NBP-H组肾组织的损伤程度减轻,Scr、Cys-C、BUN和血清IL-18、IL-1β水平均下降,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NLRP3、GSDMD、Caspase-1、IL-1β、IL-18、NF-κB p65、p-NF-κB p65蛋白表达均减少,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NF-κB p65、p-NF-κB p65、IL-1β、IL-18和NLRP3蛋白表达均下降。结论丁苯酞可下调NF-κB/NLRP3信号通路的活性,降低肾IRI后焦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及炎症因子水平,进而抑制细胞焦亡,减轻肾I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缺血-再灌注损伤 急性肾损伤 细胞焦亡 炎症 NOD受体蛋白3(NLRP3) 血清肌酐 血尿素氮 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 血清胱抑素C(Cys-C)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