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5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乳酸脱氢酶检测在小儿Ⅳ期神经母细胞瘤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朱霞 黄东生 +5 位作者 张伟令 王一卓 宋琦 张谊 李萍 洪亮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62-64,7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在Ⅳ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治疗前及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6年10月-2008年8月我科收治的18例Ⅳ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对治...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在Ⅳ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治疗前及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6年10月-2008年8月我科收治的18例Ⅳ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对治疗前、APBSCT治疗前后血清NSE与LDH水平进行比较,分析血清NSE、LDH水平与病情变化的关系,探讨血清NSE与LDH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1)Ⅳ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治疗前血清NSE阳性率高(16/18例),NSE、LDH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有效时(P<0.01);(2)经过化疗、手术切除及放疗等综合治疗,完全缓解期患儿血清NSE、LDH水平与部分缓解期患儿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3)肿瘤进展期患儿血清NSE、LDH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4)APBSCT治疗结束后1个月NSE、LDH水平,移植前完全缓解期8例移植后仍为完全缓解,与移植前相比NSE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但LDH水平显著下降(P<0.05);移植前处于部分缓解期的6例中,3例移植后获得完全缓解,3例获得部分缓解,与移植前相比,NSE、LDH水平均有所下降(P<0.05);移植前处于进展期的4例中,1例死亡未测,3例造血重建后病情稍缓解,NSE、LDH水平与移植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NSE与LDH水平在疾病病程中呈正相关(r=0.55,P<0.01)。结论血清NSE、LDH水平可反映Ⅳ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肿瘤负荷,与肿瘤疗效和复发有关,提示其可作为监测神经母细胞瘤疗效的辅助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酞软胶囊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0
2
作者 崔家辉 白鹰 +1 位作者 唐伟 王怡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第2期21-22,42,共3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常规用疏血通注射液6mL+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丁苯酞组为对照组加用丁苯...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常规用疏血通注射液6mL+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丁苯酞组为对照组加用丁苯酞软胶囊口服200mg,3次/d,连续治疗10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0d后各抽取患者肘静脉血检测NSE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治疗前NSE水平上,治疗组与对照组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0d后NSE水平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33例发病36h入院的患者采用动态观察方法,显示对照组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血清NSE的含量也逐渐升高,其中NSE含量于发病后第72小时达到峰值,而后逐渐下降。而采用丁苯酞的治疗组在发病后72h、120h、168hNSE的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能够减轻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脑缺血及再灌注的损伤,对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软胶囊 急性大面积脑梗死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李经猷 张杜燕 李洁敏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期34-35,共2页
目的探究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21例病毒性脑炎患儿设为观察组,同期上呼吸道感染合并热性惊厥19例患儿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进行检查,提取患儿脑脊液和血样本,分别检测和记录两组患儿的脑脊液... 目的探究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21例病毒性脑炎患儿设为观察组,同期上呼吸道感染合并热性惊厥19例患儿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进行检查,提取患儿脑脊液和血样本,分别检测和记录两组患儿的脑脊液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为(22.15±5.68)μg/L,血清中的水平为(17.79±4.26)μg/L;对照组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为(8.89±1.12)μg/L,其血清水平为(7.76±0.89)μg/L。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病毒性脑炎患儿急性期的脑脊液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显著升高,可作为评价病毒性脑炎脑组织损伤客观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脑炎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临床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表现为精神障碍的尿毒症脑病诊断中的意义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罗俊辉 曹慧 +4 位作者 许军英 洪学敏 刘赛球 刘志群 余红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9年第11期968-970,共3页
目的:研究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在表现为精神障碍的尿毒症脑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01月~2019年01月来我院住院的患者,根据入组标准分为尿毒症脑病组、尿毒症组、功能性精神病组,每组各40例... 目的:研究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在表现为精神障碍的尿毒症脑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01月~2019年01月来我院住院的患者,根据入组标准分为尿毒症脑病组、尿毒症组、功能性精神病组,每组各40例,均抽取外周静脉血送我院生化室行血清NSE检测,并用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对尿毒症脑病组患者的精神症状进行评分。结果:尿毒症脑病患者NSE明显升高,而尿毒症患者、功能性精神病组患者血清NSE均在正常范围,尿毒症脑病组血清NSE与尿毒症组及功能性精神病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尿毒症组与功能性精神病组相比NS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提示尿毒症脑病组NSE升高的水平与患者精神异常的严重程度评分PANS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尿毒症脑病患者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明显升高,其升高的水平与患者精神异常的严重程度评分PANS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或可作为尿毒症脑病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判断脑病的严重程度的特异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尿毒症 尿毒症脑病 功能性精神病 PANS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6
5
作者 丁秋蕾 赵明哲 +3 位作者 吴海燕 郝小军 安翠平 周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40例ACI患者(观察组)血清NSE水平,并分析其与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SSS)评分分型]及梗...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40例ACI患者(观察组)血清NSE水平,并分析其与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SSS)评分分型]及梗死部位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NS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30例健康人),P<0.01;NSE水平与梗死灶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NSE是反映脑内神经元损伤或坏死的客观指标;可作为ACI早期诊断、判断病情转归和预后的综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神经元异性烯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与梗死部位、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 被引量:33
6
作者 蔡楠 何飞 +4 位作者 王芳 顾双双 张秋灵 王军 蒋敏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1期73-75,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变化与梗死灶部位、体积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103例ACI患者(观察组)及97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依据梗死部位将观察组分为皮层梗死组25例及皮层下梗死组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变化与梗死灶部位、体积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103例ACI患者(观察组)及97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依据梗死部位将观察组分为皮层梗死组25例及皮层下梗死组78例,依据梗死体积分为小梗死组69例、中梗死组16例、大梗死组18例,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型组68例、中型组32例、重型组3例,检测各组血清NSE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NSE水平[(17.56±5.88)ng/m L]明显高于对照组[(10.95±2.13)ng/m L](P<0.05);皮层梗死组血清NSE水平[(22.16±6.17)ng/m L]明显高于皮层下梗死组[(16.09±4.99)ng/m L](P<0.05);大梗死组患者的血清NSE水平[(23.65±6.13)ng/m L]要明显高于中梗死组[(19.27±6.19)ng/m L]及小梗死组[(15.58±4.42)ng/m L](P均<0.05);中梗死组患者的血清NSE水平要明显高于小梗死组(P<0.05);轻型组血清NSE水平为[(17.08±5.43)ng/m L],中型组[(18.36±6.92)ng/m L],重型组[(19.90±3.01)ng/m L],三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梗死体积的大小与血清中NSE水平存在正相关(r=0.386,P<0.05)。结论 ACI患者血清NSE水平明显升高,尽管不能反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但其升高水平与梗死部位、梗死体积大小显著相关,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神经元异性烯醇 神经功能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曲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孙良伟 李强 +5 位作者 许延路 刘敏 赵修敏 陈兴旺 苗莉莉 冯肖亚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3期71-72,共2页
目的观察巴曲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探讨其对脑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102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巴曲酶治疗。观察治疗前后... 目的观察巴曲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探讨其对脑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102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巴曲酶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清NSE浓度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结果巴曲酶治疗组第7天血液中NSE浓度明显下降,低于对照组(P<0.05),第14、28天神经功能评分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巴曲酶可减轻脑梗死患者神经元损伤,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曲 神经元异性烯醇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C反应蛋白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关系 被引量:6
8
作者 张兴国 谷燕 +1 位作者 刘尊齐 王海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9期48-49,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C反应蛋白(CRP)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的关系。方法测定48例DEACMP患者和30例对照组血清NSE和CRP浓度,观察比较DEACMP患者在不同病情时血清NSE和CRP浓度变化。结果DEACMP组血...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C反应蛋白(CRP)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的关系。方法测定48例DEACMP患者和30例对照组血清NSE和CRP浓度,观察比较DEACMP患者在不同病情时血清NSE和CRP浓度变化。结果DEACMP组血清NSE和CR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并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P均<0.01),血清NSE和CRP浓度呈正相关(r=0.64,P<0.01)。结论DEACMP患者血清NSE和CRP浓度明显增高,血清NSE和CRP浓度可以为判断脑神经元损伤程度提供量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碳中毒 急性 迟发性脑病 神经元异性烯醇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性轴突损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8
9
作者 成惠林 王汉东 +1 位作者 谭启富 史继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0年第3期152-153,,175,,共3页
目的 :探讨弥漫性轴突损伤 ( 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 neuron specificenolase,NSE)浓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符合 DAI诊断标准的脑外伤患者 13例 ,均行 CT扫描。于入院时或损伤后 12 h左... 目的 :探讨弥漫性轴突损伤 ( 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 neuron specificenolase,NSE)浓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符合 DAI诊断标准的脑外伤患者 13例 ,均行 CT扫描。于入院时或损伤后 12 h左右采血检测血清中 NSE浓度。 结果 :13例 DAI患者中 ,CT扫描显示颅内有组织撕裂出血改变者 7例 ,脑肿胀者 3例 ,阴性者 3例。 DAI患者血清 NSE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分别为 ( 46 .5 3± 2 4.2 5 )μg/ L和 ( 6 .96± 2 .5 2 )μg/ L。在死亡或植物生存患者 NSE值升高更明显。 结论 :DAI患者血清 NSE值明显升高 ,血清NSE检测有望成为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CT扫描 神经元异性烯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对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进展至血管性痴呆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艳丽 李婷婷 +1 位作者 王艳 宋亚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4期106-109,122,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对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患者进展至血管性痴呆(Va D)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连续性队列研究,纳入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于2014年6月14日~2015年10月1日期间初次收治、尚处于VC...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对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患者进展至血管性痴呆(Va D)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连续性队列研究,纳入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于2014年6月14日~2015年10月1日期间初次收治、尚处于VCIND阶段的患者为观察队列,对其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以确认预后转归,确诊Va D后,采用修订版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R)评定痴呆程度。分析进展至Va D与未进展至的Va D患者各项临床资料差异性;按基线NSE水平对其进行四分位数分组,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NSE水平对于进展至Va D的预测价值;以随访时MMSE-R量表为因变量,以NSE等其他临床指标为自变量,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基线NSE水平对进展至Va D的影响。结果 (1)观察队列中所有患者均至少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最终纳入66患者的临床资料,16例患者于随访期内进展至Va D(实验组)、50例患者于随访期未见病情进展(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年龄、BMI、吸烟史所占比、TC、NSE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Peptide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依照基线NSE水平行四分位分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最高四分位分组进展至Va D的风险是最低四分位分组的1.43倍;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其他危险因素后,最高四分位分组进展至VCIND的风险依然为最低四分位分组的1.21倍。(3)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基线NSE水平与随访时MMSE-R评分存在显著相关性,依据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以一年为随访周期,NSE含量每升高1ng/m L,Va D患者的MMSE-R评分降低0.368分。结论VCIND患者的NSE水平增加是其进展至Va D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水平与病情程度存在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认知功能 神经元异性烯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淑贞 马驰骋 +2 位作者 曹丽丽 魏汝云 迟兆富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8-29,共2页
用免疫学方法测定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 SE)水平,并与正常健康者进行对照。结果显示,脑梗死患者血清N SE(30.54±12.66)ng/m l,脑出血患者(31.30±13.78)ng/m 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89±6.76)... 用免疫学方法测定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 SE)水平,并与正常健康者进行对照。结果显示,脑梗死患者血清N SE(30.54±12.66)ng/m l,脑出血患者(31.30±13.78)ng/m 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89±6.76)ng/m l(P<0.05);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发病后不同时期血清N SE有明显变化,N SE水平与脑损伤程度呈正相关,与病情转归及患者预后有明显关系。提示血清N SE水平是急性脑血管病所致脑损害较敏感的生化指标,可较早反映脑损伤程度,并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关系密切,有助于其早期诊断、指导临床和评价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异性烯醇 脑梗死 脑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性惊厥患儿白细胞介素-6基因多态性分析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吴晖 章武强 +2 位作者 李军 徐南平 柯江维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33期51-53,共3页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多态性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与小儿热性惊厥(FS)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1年6月~2013年4月江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FS患儿90例为FS组,同期门诊健康体检儿童70例为对照组.采用PCR/RFLP对F...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多态性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与小儿热性惊厥(FS)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1年6月~2013年4月江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FS患儿90例为FS组,同期门诊健康体检儿童70例为对照组.采用PCR/RFLP对FS组与对照组小儿的IL-6基因的-572位点基因进行分析;同时采用ELISA法对患儿的NSE进行测定.结果 IL-6基因-572位启动区-572位点存在C→G单核苷酸替换多态性,在FS组与对照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S组-572位点G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FS组NS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IL-6基因-572C/G多态性可能是儿童FS发病的遗传危险因素之一;惊厥患儿易发生脑损伤,应尽早检测血清NSE,且尽早进行干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性惊厥 白细胞介素-6 基因多态性 神经元异性烯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林航 徐格林 林敏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7期607-609,共3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5例脑梗死患者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过程中血清中NSE浓度,记录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临...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5例脑梗死患者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过程中血清中NSE浓度,记录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临床疗效。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第3 d时,治疗组患者血液中NSE浓度即明显下降,低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亦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21 d时依达拉奉组神经功能改善的总有效率为62.86%,常规治疗组为34.29%。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元有保护作用,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神经元异性烯醇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S100B蛋白水平在早期评价窒息新生儿脑损伤中的意义 被引量:14
14
作者 史军然 毕长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血清S100B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动态变化对诊断新生儿窒息和判断窒息后脑损伤的价值。方法:30例临床诊断为窒息的新生儿,分别于生后12h、72h、7d取外周静脉血血清-70℃低温保存。用酶联免疫吸附(EL...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血清S100B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动态变化对诊断新生儿窒息和判断窒息后脑损伤的价值。方法:30例临床诊断为窒息的新生儿,分别于生后12h、72h、7d取外周静脉血血清-70℃低温保存。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分别检测S100B、NSE的血清浓度。以20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结果:轻、重度窒息新生儿生后12h血清NSE、S100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重度窒息新生儿组间血清NS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100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窒息新生儿组内各时间点(12h、72h、7d)血清NSE水平比较,只有12h和72h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100B蛋白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窒息新生儿30例中有14例(重度窒息5例,轻度窒息9例)生后5~7d头颅CT示不同程度的缺氧缺血性改变。结论:S100B蛋白、NSE在窒息新生儿血清中显著升高。NSE、S100B蛋白血清浓度升高持续时间越长,预示发生新生儿窒息后颅脑损伤的可能性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00B蛋白 神经元异性烯醇 新生儿窒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出血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中原 陈光辉 +2 位作者 周国庆 高志强 冯根宝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0年第3期148-151,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 NSE)对自发性幕上出血患者出血量和预后的评估价值。 方法 :采用 EL ISA法检测 5 4例自发性幕上出血患者发病第 1、2、3、4、7、14天的血清 NSE水平。计算脑实质内血肿体积 ,评定脑室出血积分以... 目的 :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 NSE)对自发性幕上出血患者出血量和预后的评估价值。 方法 :采用 EL ISA法检测 5 4例自发性幕上出血患者发病第 1、2、3、4、7、14天的血清 NSE水平。计算脑实质内血肿体积 ,评定脑室出血积分以及发病第 30天时的 Glasgow预后 ( GOS)。 结果 :血清 NSE峰值与血肿体积呈正相关 ( r=0 .5 6 ,P<0 .0 1) ,与 GOS呈显著负相关 ( r=- 0 .5 9,P<0 .0 1) ,与脑室出血积分无相关性 ( r=0 .0 6 ,P=0 .6 7)。不同血肿体积组 NSE在发病第 3天差异显著 ( P<0 .0 1)。 NSE动态曲线在发病 2 4~ 48h时骤升预示死亡。病程中NSE>2 5μg/ L的患者全部死亡。 结论 :血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异性烯醇 预后 血肿体积 脑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健康成人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调查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广宏 周和平 +1 位作者 田亚平 朱智全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78-278,共1页
关键词 神经元异性烯醇 参考值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变化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瑜 曹玉杰 +3 位作者 刘秀霞 蔡文仙 牛峰海 朱萍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250-251,275,共3页
目的研究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变化,为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4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40例,单纯隐睾或斜疝儿童20例。分为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组20例,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手... 目的研究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变化,为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4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40例,单纯隐睾或斜疝儿童20例。分为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组20例,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组出现神经系统受累,但无心肺功能损害。入院第1天及第2天分别予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IVIG)1 g/(kg.d)。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组入院第1天行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结果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组,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组治疗前,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组治疗后,对照组NSE含量分别为6.95±1.57 ng/ml,8.80±2.24 ng/ml,8.00±1.97 ng/ml,6.60±1.70 ng/ml。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组血清NSE含量高于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组和对照组。IVIG治疗前后血清NSE水平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S与NSE水平明显相关(r=0.530,P<0.05)。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清NSE水平与可反映疾病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神经元异性烯醇 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 小儿危重病例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心肌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8
作者 邓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5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心肌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90例,按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分为重度损伤组28例,...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心肌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90例,按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分为重度损伤组28例,中度损伤组28例,轻度损伤组34例;另选则同期在我院行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观察颅脑损伤各组伤后1、3、7 d血清NSE、心肌酶谱水平变化情况;分析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SE水平与心肌酶谱各指标关系。结果 1轻度损伤组、中度损伤组、重度损伤组患者伤后第1、3天血清NSE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中度损伤组、重度损伤组患者血清NSE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2伤后第1天轻度损伤组、中度损伤组、重度损伤组患者心肌酶谱谷草转氨酶(AST)、肌酸磷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项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伤后第3天,中度损伤组、重度损伤组患者心肌酶谱AST、CPK、LDH、CKM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轻度损伤组CPK、LDH、CKM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伤后第7天,重度损伤组患者CPK、CKM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颅脑损伤患者伤后血清NSE水平和心肌酶谱各指标水平相关(P〈0.01),NSE与AST、CPK、LDH和CKMB呈正相关(r=0.688、0.722、0.509、0.731,P〈0.01)。结论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SE及心肌酶谱动态反映患者的颅脑损伤及心脏病变程度,并指导临床给予积极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神经元异性烯醇 心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酚麻醉对急性颅脑外伤手术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髓鞘碱性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任杰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12期171-172,共2页
目的研究异丙酚麻醉对急性颅脑外伤手术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髓鞘碱性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需进行急诊手术的颅脑外伤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异丙酚进行麻醉维持;对照组采用异氟醚进行麻... 目的研究异丙酚麻醉对急性颅脑外伤手术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髓鞘碱性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需进行急诊手术的颅脑外伤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异丙酚进行麻醉维持;对照组采用异氟醚进行麻醉维持,分别在术前、手术1h和术后1h测定患者的血清NSE和MBP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颅脑外伤患者术前血清NSE和MBP含量都无显著差异。手术1 h和术后1 h,患者的两个指标都显著增加,与术前有显著差异,且异丙酚组患者两指标的升高幅度都显著低于异氟醚组,P<0.05。结论急性颅脑外伤手术的患者采用异丙酚进行麻醉可以有效抑制血清NSE和MBP含量的升高,降低对患者颅脑的继发性损伤,脑保护效果好,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颅脑外伤 神经元异性烯醇 髓鞘碱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血尿酸及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静岩 赵继学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8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血尿酸及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7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选取7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研究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血尿酸及同型半胱氨...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血尿酸及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7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选取7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研究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血尿酸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将治疗前上述指标水平与对照组及本组治疗后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研究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别是(23.1±6.2)μg/L、(488.7±69.4)μmol/L、(18.8±6.5)μmol/L;对照组分别为(9.8±2.6)μg/L、(290.5±51.3)μmol/L、(9.7±3.5)μmol/L;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研究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别为(23.1±6.2)μg/L、(488.7±69.4)μmol/L、(18.8±6.5)μmol/L;治疗后分别为(10.3±2.9)μg/L、(344.2±46.8)μmol/L、(10.2±3.1)μmol/L;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血尿酸及同型半胱氨酸检测有助于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可在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血尿酸 同型半胱氨酸 急性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