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种血清型登革病毒多表位重组抗原的表达及血清学初步评价 被引量:4
1
作者 易方浩 张俊爱 +8 位作者 黎四平 贾岩 陈晨 余诗炎 王鑫 代友超 庄泽岗 郑碧英 徐军发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2-37,共6页
目的在原核表达系统中对登革病毒包膜蛋白(E蛋白)和非结构蛋白1(NS1)融合的B细胞抗原表位进行表达、纯化及血清学评价。方法将B细胞抗原表位用形成α螺旋的连接肽(EAAAK)2作为接头,串联合成1条全新的多表位融合重组基因rE,将其克隆到原... 目的在原核表达系统中对登革病毒包膜蛋白(E蛋白)和非结构蛋白1(NS1)融合的B细胞抗原表位进行表达、纯化及血清学评价。方法将B细胞抗原表位用形成α螺旋的连接肽(EAAAK)2作为接头,串联合成1条全新的多表位融合重组基因rE,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后经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用镍柱对重组蛋白纯化,并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方法鉴定表达产物。以融合蛋白为抗原,用间接ELISA检测登革热病人血清IgM抗体。结果重组表达载体pET28a-rE构建成功,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成功表达。融合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用镍柱纯化获得高纯度的目的蛋白,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蛋白分子量大小与预期结果相符,建立的间接ELISA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结论原核表达的登革病毒多表位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血清学检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病毒 抗原蛋白 原核表达 血清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貂细小病毒VP2基因的可溶性表达优化及包涵体蛋白复性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朱翔宇 蔡熙姮 +8 位作者 史宁 王洋 由海波 鲁荣光 闫喜军 侯金利 李滋睿 胡博 徐超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共6页
为探究水貂细小病毒(MEV)VP2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对MEV VP2蛋白进行原核表达并纯化,用ELISA初步评价重组蛋白在血清学诊断中的价值。通过大肠埃希菌表达外源基因的方法构建MEV VP2原核表达体系,经诱导表达得到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的目的蛋白... 为探究水貂细小病毒(MEV)VP2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对MEV VP2蛋白进行原核表达并纯化,用ELISA初步评价重组蛋白在血清学诊断中的价值。通过大肠埃希菌表达外源基因的方法构建MEV VP2原核表达体系,经诱导表达得到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的目的蛋白,对蛋白进行纯化、透析复性并鉴定;加入分子伴侣pTf16质粒构建共表达系统,优化表达条件以提升可溶性目的蛋白的表达量,对表达产物进行纯化及鉴定。将纯化后的可溶性蛋白、复性后的包涵体蛋白及纯化后的全病毒蛋白作为抗原包被酶标板,用间接ELISA方法对MEV标准阴、阳性血清进行检测,初步对比评价3种抗原的血清学诊断价值。结果表明,经过双酶切和测序鉴定,成功构建重组蛋白原核表达载体;重组VP2蛋白的分子质量约为67 ku;优化诱导温度和诱导试剂浓度未能解决包涵体表达问题;构建了共表达系统,优化表达条件后可溶性目的蛋白的表达量得到明显提高;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结果表明,两种重组蛋白皆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间接ELISA结果表明可溶性表达蛋白更适合作为MEV的候选诊断抗原。通过分子伴侣共表达和包涵体蛋白复性的方法获得了大量有活性的目的蛋白,为建立水貂细小病毒血清学诊断方法和制备MEV病毒样颗粒(VLPs)及VP2蛋白多克隆抗体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貂细小病毒 VP2基因原核表达 可溶性蛋白 包涵体复性 血清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