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氨蝶呤联合艾拉莫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性及对血清学指标水平的影响
1
作者 王小凤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1期91-93,共3页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结合艾拉莫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有效性及对血清学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于2021年9月至2023年10月在兖矿新里程总医院接受治疗的R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均40例。对照组单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结合艾拉莫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有效性及对血清学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于2021年9月至2023年10月在兖矿新里程总医院接受治疗的R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均40例。对照组单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使用甲氨蝶呤联合艾拉莫德治疗,两组均持续用药24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清学指标水平、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学指标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免疫球蛋白A(IgA)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艾拉莫德治疗RA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缓解临床症状,下调CRP、RF、ESR水平,调节免疫功能,且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甲氨蝶呤 艾拉莫德 临床疗效 血清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学指标联合超声心动图参数对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预测价值研究
2
作者 麦尔哈巴·雪热提 吾拉尔·阿德力 +2 位作者 唐雍淇 阿提开木·吾布力 迪丽努尔·买买提依明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310-316,共7页
目的探讨血清学指标联合超声心动图参数对房间隔缺损(ASD)合并肺动脉高压(PAH)的预测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为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房间隔缺损患者293例,根据ASD患者是... 目的探讨血清学指标联合超声心动图参数对房间隔缺损(ASD)合并肺动脉高压(PAH)的预测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为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房间隔缺损患者293例,根据ASD患者是否合并PAH分为不伴PAH组(n=176例)和伴PAH组(n=117例)。分析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血清学指标、超声心动图参数,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ASD合并PAH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特征工作曲线(ROC曲线)下面积评估血清学指标和超声心动图参数单独及联合检测对ASD合并PAH的预测价值。结果与不伴PAH组相比较,伴PAH组患者体重指数(BMI)、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分布宽度、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尿酸、尿酸/肌酐比值、白蛋白、缺损直径、左心房内径、右心室流出道内径、右心房内径、右心室内径、三尖瓣反流压差、肺动脉收缩压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CT、红细胞分布宽度、尿酸/肌酐比值、三尖瓣反流压差均是ASD合并PAH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HCT、红细胞分布宽度、尿酸/肌酐比值、三尖瓣反流压差单独检测及其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04、0.584、0.592、0.633和0.715。结论HCT、红细胞分布宽度、尿酸/肌酐比值和三尖瓣反流压差单独及其联合检测对ASD合并PAH预测均具有一定的价值,且联合检测的预测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肺动脉高压 血清学指标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支镜肺泡灌洗治疗对急诊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3
作者 杨俊英 张伟华 +1 位作者 张春玲 牛瑞兰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12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纤支镜肺泡灌洗技术用在急诊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中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60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资料,随机分成参照组、治疗组(两组各30例),参照组... 目的探讨纤支镜肺泡灌洗技术用在急诊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中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60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资料,随机分成参照组、治疗组(两组各30例),参照组患者单纯采用药物治疗,治疗组联合纤支镜肺泡灌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HMGB-1、sTREM-1、FEV1、PEF、PaO_(2)/FiO_(2)水平均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CD11b阳性的中性粒细胞比例、CRP、PCT、WOB水平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治疗中给予纤支镜肺泡灌洗的效果十分显著,能改善患者血清学指标、肺功能和呼吸功能,减轻患者不适症状,加速其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纤支镜肺泡灌洗 血清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及患者凝血功能、血清学指标变化研究
4
作者 刘泽霖 任天琦 +1 位作者 高鲁 胡海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286-290,共5页
目的研究血府逐瘀汤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及患者凝血功能、血清学指标变化。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9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26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手术组和中药组,各63例。... 目的研究血府逐瘀汤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及患者凝血功能、血清学指标变化。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9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26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手术组和中药组,各63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术后进行常规干预,在此基础上,中药组采用血府逐瘀汤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统计2组治疗3个月后的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中医症状积分、血清学指标、凝血功能及康复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中药组治疗总有效例数为61例,总有效率为96.83%,手术组治疗总有效例数为55例,总有效率为87.30%,中药组总有效率高于手术组(P<0.05)。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疼痛、肿胀、便秘、口渴、视觉模拟评分(VAS)、外周血纤维蛋白原(FIB)水平降低,手术组高于中药组(P<0.05)。2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髋关节功能评分、骨密度升高,手术组低于中药组(P<0.05)。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延长,中药组长于手术组(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可改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中医症状、凝血功能及血清学指标,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及增加骨密度,降低疼痛,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血府逐瘀汤 凝血功能 血清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平扫联合血清学指标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的诊断价值
5
作者 田孟溪 曹玲 +1 位作者 周丹丹 芦长龙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43-144,共2页
目的探讨CT平扫联合血清学指标对小儿支气管肺炎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支气管肺炎患儿8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健康体检儿童73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CT平扫检查和散射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淀粉样蛋白A(S... 目的探讨CT平扫联合血清学指标对小儿支气管肺炎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支气管肺炎患儿8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健康体检儿童73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CT平扫检查和散射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淀粉样蛋白A(SAA),电化学发光法测定降钙素原(PCT)水平。结果观察组CT检查准确率为78.75%,观察组血清CRP、SAA和PC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T联合血清学诊断小儿支气管肺炎灵敏度和特异度高于CT平扫和血清学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平扫联合血清学指标对小儿支气管肺炎诊断可提高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学指标 小儿支气管肺炎 血清学指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苯磺酸芦玛哌酮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及对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6
作者 银贺 马衡 +1 位作者 王琴琴 张露文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甲苯磺酸芦玛哌酮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及对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甲苯磺酸芦玛哌酮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 目的探讨甲苯磺酸芦玛哌酮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及对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甲苯磺酸芦玛哌酮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rTMS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及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β(S100β)、中间丝相关蛋白(Repetin)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ANSS总分及阴性症状、阳性症状、精神病理维度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PANSS总分及阴性症状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S100B、S100β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Repetin水平升高(P<0.05或0.01);观察组患者血清S100B、S100β水平低于对照组,Repetin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苯磺酸芦玛哌酮联合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良好,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血清S100B、S100β和Repetin水平,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磺酸芦玛哌酮 重复经颅磁刺激 精神分裂症 疗效 血清学指标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立哌唑联合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和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7
作者 魏冬冬 邱娜娜 +1 位作者 杨艳 王婷 《天津药学》 2024年第3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患者认知功能和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利培酮治疗,起始剂量为1 ...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患者认知功能和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利培酮治疗,起始剂量为1 mg/d,根据病情发展逐渐增加剂量,最多4~6 mg/d,1次/d;观察组采用阿立哌唑联合利培酮治疗,以1 mg/d利培酮为起始剂量,第3日增加至2 mg/d,1次/d;同时加用阿立哌唑片,初始剂量5 mg/d,2 d后增加至10 mg/d,1次/d,然后根据患者病情逐渐调整至20~25 mg/d。两组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血清学指标[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核心蛋白多糖]、炎症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不良反应。结果:相比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治疗前两组PANSS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NSS各项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认知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各血清学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mTOR水平低于治疗前,核心蛋白多糖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血清p-mTOR低于对照组,核心蛋白多糖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阿立哌唑与利培酮联合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认知能力,调节患者血清学指标,有效抑制机体内炎症反应,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少,值得推广到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阿立哌唑 利培酮 认知功能 血清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凝血功能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8
作者 王秀娟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8期72-74,共3页
目的:探究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对进展性脑梗死(PCI)患者神经功能、凝血功能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9月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PCI患者110例,以随机数表法均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 目的:探究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对进展性脑梗死(PCI)患者神经功能、凝血功能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9月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PCI患者110例,以随机数表法均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凝血功能、血清学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分(70.29±5.43)分,高于对照组的(63.86±4.68)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6.15±1.04)分,低于对照组的(7.52±1.77)分(P<0.05)。治疗后,观察组纤维蛋白原(FIB)(2.71±1.02)g/L、血浆黏度(PV)(1.12±0.31)MPa/s,均低于对照组的(3.19±1.13)g/L、(1.41±0.43)MPa/s(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12.61±3.43)μmol/L、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966.41±98.82)ng/mL、血清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142.14±19.31)ng/L,均低于对照组的(19.72±4.79)μmol/L、(1552.63±110.49)ng/mL、(160.25±20.72)ng/L(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09%)略高于对照组(5.45%),组间差异较小(P>0.05)。结论:对于PCI患者而言,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可有效改善血清学指标、神经功能及凝血功能,提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脑梗死 阿加曲班 阿司匹林 神经功能 凝血功能 血清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比卡因三种剂量对前列腺电切麻醉优良率、血流动力学、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9
作者 余峰 丁春玉 吴燕聪 《北方药学》 2024年第4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布比卡因三种剂量对前列腺电切麻醉优良率、血流动力学、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于我院行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91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患者应用7.50mg布比卡因行麻醉处理,B组患者应用11.25mg布比卡因行麻醉处理,C组患者应... 目的:探讨布比卡因三种剂量对前列腺电切麻醉优良率、血流动力学、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于我院行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91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患者应用7.50mg布比卡因行麻醉处理,B组患者应用11.25mg布比卡因行麻醉处理,C组患者应用15.00mg布比卡因行麻醉处理。比较三组患者麻醉优良率、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与血清学指标水平。结果:A组麻醉优良率为96.77%,与B组、C组麻醉优良率100.0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T1、T2、T3时间点,A组心率、平均动脉压与B、C两组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A组IL-6、CRP均低于B组与C组(P<0.05)。结论:低剂量布比卡因在前列腺电切麻醉中的效用较好,对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性的影响更小,还能缓解手术导致的机体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比卡因 不同剂量 前列腺电切术 血流动力 血清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润燥止痒胶囊联合糠酸莫米松乳膏对慢性湿疹患者皮损面积、瘙痒程度、血清学指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0
作者 郭露薇 欧阳山丹 +1 位作者 文晓丽 朱蒇琳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20期64-67,共4页
目的:探讨润燥止痒胶囊联合糠酸莫米松乳膏对慢性湿疹患者皮损面积、瘙痒程度、血清学指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85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研究组(43例)。对照组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润燥... 目的:探讨润燥止痒胶囊联合糠酸莫米松乳膏对慢性湿疹患者皮损面积、瘙痒程度、血清学指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85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研究组(43例)。对照组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润燥止痒胶囊口服治疗。持续治疗4周,对比两组患者皮损面积、瘙痒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血清学指标[干扰素-γ(IFN-γ)、嗜酸性粒细胞(EOS)、白细胞介素-4(IL-4)、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及生活质量[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皮损面积、VAS评分、DLQI评分及EOS、IL-4、IgE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IFN-γ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润燥止痒胶囊联合糠酸莫米松乳膏可调节慢性湿疹患者免疫功能,减轻皮损面积及瘙痒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湿疹 润燥止痒胶囊 糠酸莫米松乳膏 皮损面积 瘙痒程度 血清学指标 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粮尿素水平对肉羊血液学、血清学指标和消化器官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波 姜成钢 +6 位作者 纪守坤 王黎文 丁健 司丙文 屠焰 张乃锋 刁其玉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49-1456,共8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肉羊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尿素替代天然蛋白质饲料对血液学、血清学指标及消化器官组织病理学的影响,为尿素的安全使用提供依据。试验选取杜寒杂交公羊64只,平均体重为(30.77±0.02)kg,随机分4个处理:对照组、0.5%尿素... 本试验旨在研究肉羊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尿素替代天然蛋白质饲料对血液学、血清学指标及消化器官组织病理学的影响,为尿素的安全使用提供依据。试验选取杜寒杂交公羊64只,平均体重为(30.77±0.02)kg,随机分4个处理:对照组、0.5%尿素组、1.5%尿素组和2.5%尿素组。预试期21d,正式期42d,分别在试验的第1和第42天处理8只羊采血备用,试验结束后进行屠宰,取十二指肠、瘤胃、肝脏、肾脏等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血液学结果表明:1.5%和2.5%组的血小板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5%组(P<0.05);平均血红蛋白浓度2.5%组显著高于0.5%组(P<0.05);2.5%组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试验组(P<0.05)。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5%和2.5%组血清尿素氮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和0.5%组(P<0.05),甘油三酯则1.5%和2.5%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5%组(P<0.05),2.5%组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酐、总胆红素及血氨浓度均最高(P<0.05),2.5%组的碱性磷酸酶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其余血清生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组织切片病理学检查发现2.5%组的肾病变严重性较其余3组差异显著(P<0.05)。结果提示,日粮中1.5%水平以下尿素含量对肉羊血液学、血清学及主要消化器官影响不明显,而尿素水平达到2.5%则会对肉羊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存在安全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羊 尿素 NPN 血液指标 血清学指标 组织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2
作者 董格峰 毕研琴 王素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3期24-24,共1页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血清学指标 慢性肝病 临床意义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黄芪注射液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坚 陈喆 +4 位作者 黄雪强 吕鸣 张珏莹 杨龙 崔杰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5期32-34,共3页
目的 :探讨丹参注射液和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 16 9例肝硬化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 4组 ,对照组静滴甘利欣注射液 ,丹参组、黄芪组、联合组分别给予丹参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及丹参... 目的 :探讨丹参注射液和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 16 9例肝硬化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 4组 ,对照组静滴甘利欣注射液 ,丹参组、黄芪组、联合组分别给予丹参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及丹参、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 ,均以2 8d为 1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肝功能丙氨酸转移酶、血浆白蛋白、血清总胆红素等指标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肽、Ⅳ型胶原、层黏蛋白的含量。结果 :丹参组、黄芪组、联合组患者的肝功能改善均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其中黄芪组和联合组血浆白蛋白明显高于丹参组(P <0 .0 5 ) ;丹参组、黄芪组、联合组患者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均明显降低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其中联合组降低的程度大于丹参组和黄芪组 (P <0 .0 5 )。结论 :丹参注射液和黄芪注射液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联合使用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功能 肝纤维化 血清学指标 丹参注射液 黄芪注射液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灌注成像联合血清学指标对肝纤维化诊断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3
14
作者 谭凡 聂聪科 +3 位作者 王皓 王红 王云玲 贾文霄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12期2158-2161,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灌注成像联合血清学指标对兔肝纤维化进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四氯化碳法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共对46只肝纤维化成模兔及10只对照兔行灌注成像,取得不同肝纤维化级别肝灌注参数,包括:肝动脉灌注量(ALP)、门脉灌注量(PVP... 目的探讨双源CT灌注成像联合血清学指标对兔肝纤维化进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四氯化碳法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共对46只肝纤维化成模兔及10只对照兔行灌注成像,取得不同肝纤维化级别肝灌注参数,包括:肝动脉灌注量(ALP)、门脉灌注量(PV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血流量(BF)、血容量(BV)。检测肝纤维化兔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IV型胶原(IV-C)和层黏连蛋白(LN)值,随后行病检分期分组,分析组间灌注参数值,同时分析灌注参数及血清学指标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随着肝纤维化分期增加,PVP值呈下降趋势(P<0.05);S0、S1期分别与S2、S3、S4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VP、HPI与肝纤维化分期存在一定相关性(r=-0.84,P<0.05;r=0.62,P<0.05)。血清学指标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而逐渐升高,其中,HA、IV-C与肝纤维化分期关系较为密切(P<0.05)。结论双源CT灌注成像与血清学检查在判断肝纤维化程度各有优缺点,联合应用二者有助于临床对肝纤维化进行合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肝纤维化 灌注成像 血清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噻托溴铵治疗对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余维庆 张春来 陈建勇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4期103-104,共2页
目的研究噻托溴铵治疗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150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 目的研究噻托溴铵治疗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150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血清学指标[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和IL-1β]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VC、FEV1、FEV1/FVC水平均明显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IL-6、TNF-α和IL-1β水平分别为(325.56±38.52)pg/ml、(2.23±0.26)ng/ml、(2.53±0.25)μg/L,对照组分别为(324.58±38.76)pg/ml、(2.24±0.28)ng/ml、(2.55±0.16)μg/L;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IL-6、TNF-α和IL-1β水平分别为(152.26±14.48)pg/ml、(1.21±0.21)ng/ml、(1.45±0.24)μg/L,对照组分别为(275.56±41.19)pg/ml、(1.85±0.42)ng/ml、(2.23±0.47)μg/L;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NF-α、IL-6和IL-1β水平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稳定期COPD的临床治疗上,采用噻托溴铵治疗可获得理想效果,可以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稳定血清学指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托溴铵 稳定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功能 血清学指标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球虫中药制剂对肉鸡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超 赵兴涛 +2 位作者 王述柏 单虎 刘浩民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7-140,共4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抗球虫中药制剂对肉鸡血清学指标的影响。720只1日龄健康AA肉仔鸡随机分为6组,第1~5组为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4%中药制剂、0.8%中药制剂、0.4%中药制剂+0.5 mg/kg地克珠利、1 mg/kg地克珠利6、0 mg/kg盐霉素,... 本试验旨在研究抗球虫中药制剂对肉鸡血清学指标的影响。720只1日龄健康AA肉仔鸡随机分为6组,第1~5组为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4%中药制剂、0.8%中药制剂、0.4%中药制剂+0.5 mg/kg地克珠利、1 mg/kg地克珠利6、0 mg/kg盐霉素,对照组(第6组)饲喂基础日粮。结果表明,血清AKP活性第3组和第4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ACP活性、LPL活性、Ca和P含量各试验组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LPS活性,第1~4组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第1、2、3组TC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第4组和第5组(P〈0.05)。血清BUN含量,第2组和第3组极显著低于第4、5组(P〈0.01),第5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OT活性第1~4组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GPT活性各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TAA含量,第1~3组显著低于第4~6组(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球虫中药制剂 肉鸡 血清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对胃癌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7
17
作者 罗亮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7年第4期314-316,共3页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全胃切除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相关血清学指标的影响。选取2008~2012年收治的149例胃癌患者,其中采用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手术的患者(腹腔镜组)72例、传统开腹手术(开腹组)77例。对比两组手术效果、并发症、术后3...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全胃切除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相关血清学指标的影响。选取2008~2012年收治的149例胃癌患者,其中采用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手术的患者(腹腔镜组)72例、传统开腹手术(开腹组)77例。对比两组手术效果、并发症、术后3年复发率及手术前后血清指标变化情况。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两组的清扫淋巴结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腹腔镜组的CEA、CA199水平均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复发率(12.50%)与开腹组(10.3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4,P=0.686)。腹腔镜辅助胃全切术效果可靠、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更快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腹腔镜 全胃切除术 血清学指标 复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豆灵联合驱铜治疗对肝豆状核变性肝纤维化疗效及其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艳昕 周导 +4 位作者 鲍远程 蔡永亮 陈怀珍 许珍晶 徐明安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3年第8期694-697,共4页
目的:探讨肝豆灵和DMPS联合驱铜治疗对肝豆状核变性肝纤维化疗效及其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84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随机分为肝豆灵组48例(DMPS驱铜治疗加肝豆灵治疗)和对照组36例(单纯DMPS驱铜治疗),疗程54d,分别观察肝纤维化的中西... 目的:探讨肝豆灵和DMPS联合驱铜治疗对肝豆状核变性肝纤维化疗效及其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84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随机分为肝豆灵组48例(DMPS驱铜治疗加肝豆灵治疗)和对照组36例(单纯DMPS驱铜治疗),疗程54d,分别观察肝纤维化的中西医疗效、肝功能及其血清学指标的治疗前后变化,并做2组间比较。结果:肝豆灵组中西医治疗肝纤维化有效率56.25%,对照组有效率44.44%,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肝豆灵组治疗组的肝功能指标改善,其中ALT、AST、TBIL治疗前后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ALB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的肝功能虽有改善,但其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方面,肝豆灵组的HA、PⅢNP有明显下降(P<0.05),而C-IV、LN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肝豆灵具有良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但主要对反映肝纤维化炎症和活动性的指标HA和PⅢNP作用较好,但此结论可能与疗程较短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灵 肝豆状核变性 肝纤维化 血清学指标 HA PⅢN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肝炎的预后与血清学指标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陈巧真 《临床医药实践》 2004年第5期341-342,共2页
目的 :探讨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与血清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观察 76例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并与检测的血清学指标相比较。结果 :检测的重型肝炎患者部分血清学指标随病情的加重而有显著改变 (P <0 .0 1)。结论
关键词 重型肝炎 预后 血清学指标 相关性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学指标和HBV-DNA检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红玲 张达衡 谭满胜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10期49-51,共3页
目的观察分析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学指标和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检验结果。方法165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乙型肝炎各项指标,采用全自动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定量分析仪检测HBV-DNA含量,采用比色法检测... 目的观察分析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学指标和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检验结果。方法165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乙型肝炎各项指标,采用全自动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定量分析仪检测HBV-DNA含量,采用比色法检测白蛋白、总胆红素水平,采用循环酶速率法检测总胆汁酸水平。观察免疫指标与HBV-DNA检测结果,e抗原模式与HBV-DNA检测结果以及总胆汁酸、白蛋白、总胆红素水平。结果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定量检测显示HBV-DNA阳性率为38.18%(63/165);其中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的HBV-DNA阳性率为50.00%(28/56);抗-HBc、HBsAg和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阳性患者的HBV-DNA阳性率为33.33%(35/105);抗-HBc、HBsAg阳性患者的HBVDNA阳性率为0(0/4);抗-HBc、HBeAg和HBsAg阳性患者的HBV-DNA阳性率高于抗-HBc、HBsAg和抗-HBe阳性患者、抗-HBc、HBsAg阳性患者,抗-HBc、HBsAg和抗-HBe阳性患者的HBVDNA阳性率高于抗-HBc、HBsAg阳性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抗原阳性患者HBVDNA阳性率50.00%高于e抗原阴性患者的32.11%,eHBV-DNA病毒载量(6.61±1.15)×10^2 copies/ml高于e抗原阴性患者的(4.02±1.00)×10~2 copies/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抗原阳性和阴性患者总胆汁酸、白蛋白、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总胆汁酸水平为(7.28±11.63)μmol/L,白蛋白水平为(47.40±2.70)g/L,总胆红素水平为(19.04±6.54)μmol/L。结论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e抗原模式和其HBV-DNA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与患者的清蛋白、总胆汁酸或总胆红素等不具有相关性,确定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HBV-DNA能够深入了解病情具体情况,最终正确判断乙型肝炎病情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病毒性肝炎 血清学指标 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e抗原模式 总胆汁酸 总胆红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