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南方汉族人群特殊O型个体的血清学特征和分子背景 被引量:2
1
作者 骆宏 张润青 +4 位作者 魏玲 廖志坚 莫春妍 王贞 罗广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21-525,共5页
【目的】探讨特殊O型个体的血清学特征和分子背景。【方法】收集ABO正反定型结果不一致的O型标本12例,采用试管法进行正反定型、H抗原物质检测、吸收放散等实验;PCR扩增ABO基因编码区外显子1-7,并进行直接测序;对于新发现的突变位点进... 【目的】探讨特殊O型个体的血清学特征和分子背景。【方法】收集ABO正反定型结果不一致的O型标本12例,采用试管法进行正反定型、H抗原物质检测、吸收放散等实验;PCR扩增ABO基因编码区外显子1-7,并进行直接测序;对于新发现的突变位点进行克隆测序;利用PDBviewer软件构建GTB酶蛋白突变体的3D模型,并对突变引发的GTB酶结构和功能变化进行分析。【结果】12例标本正定型均为O型,反定型抗-A减弱的2例、完全消失的3例,抗-B减弱的5例、完全消失的2例;红细胞与抗-H的凝集强度均≥3+;所有标本均不能吸收放散抗-A和抗-B;等位基因ABO*O01、ABO*O02、ABO*O06、ABO*O13在该类人群中出现频率较高;发现2例Ael02/O02基因型的个体;1条等位基因所含c.563G>A(p.R188H)为新的突变位点,3D模型表明该突变位于GTB酶的底物结合区,突变引起R188的氢键数目减少。【结论】特殊O型的血清学特征以血浆中的单个抗体减弱或消失为主;ABO*O01、ABO*O02、ABO*O06、ABO*O13是这类血型个体的主要等位基因;新的等位基因ABO*O77可通过影响GTB酶的活性导致B抗原的生成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 血清学实验 分子背景 3D模型 糖基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Ku及其他高频抗原抗体的鉴定思路
2
作者 张飞飞 李婧薇 +4 位作者 沈伟 何屹 袁红 田力 叶志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75-882,共8页
目的:通过对一例女性高频抗原抗体(抗-Ku)病例进行血清学鉴定及血型基因测序分析,为高频抗原抗体的鉴定提供一定思路。方法:运用血型鉴定、患者红细胞抗原鉴定、抗体筛选、抗体鉴定等方式检测该患者的血型及抗体。以巯基试剂处理后的血... 目的:通过对一例女性高频抗原抗体(抗-Ku)病例进行血清学鉴定及血型基因测序分析,为高频抗原抗体的鉴定提供一定思路。方法:运用血型鉴定、患者红细胞抗原鉴定、抗体筛选、抗体鉴定等方式检测该患者的血型及抗体。以巯基试剂处理后的血清与筛选细胞反应、患者血清与酶或巯基试剂处理的筛选细胞反应的方式来判断该抗体的类型及特点,采用基因测序的方法确定患者血型的基因型。结果:该患者血型为O型RhD^(+),其血清与抗体筛选细胞及抗体鉴定细胞在间接抗人球及盐水介质中的反应呈强反应性,且强度一致,自身阴性,直接抗人球蛋白弱阳性;其他血型为CcEe、Jk(a+b-)、P1-、Le(a-b-)、Lu(a-b+)、K-、k-、Kp(a-b-)。血清经2-ME处理后,在间接抗人球介质中仍与3组筛选细胞反应;血清与经木瓜酶、菠萝酶修饰后的筛选细胞反应强度不变,与巯基试剂DTT、2-ME处理后的筛选细胞反应为阴性。基因测序显示该患者KEL基因型为KEL*02N.24,为罕见的K0表型。结论:血清学试验和分子生物学实验鉴定出该患者为罕见的Kell-null血型(又称K0),该患者体内产生了IgG及IgM性质的高频抗原抗体抗-Ku。血清学方法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在此类稀有血型及高频抗原抗体的鉴定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抗原抗体 K0 抗-Ku 血清学实验 基因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疱疹病毒2型感染与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病因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万卷 王颖娟 +3 位作者 王秀莹 李红敏 王晓鹏 陈丽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69-470,共2页
目的探讨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感染的流行病学状况及实验室诊断方法。方法实验分为NGU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免疫快速测定法(C-C快速法)检测沙眼衣原体(CT),培养法检测解脲支原体(UU),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目的探讨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感染的流行病学状况及实验室诊断方法。方法实验分为NGU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免疫快速测定法(C-C快速法)检测沙眼衣原体(CT),培养法检测解脲支原体(UU),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清HSV2抗体,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尿道分泌物HSV2。结果NGU患者组的CT、UU感染率分别为23.27%和30.91%。NGU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的HSV2IgGI、gM、HSV2DNA阳性率分别为38.18%/18.03%、10.91%/1.64%、19.63%/4.92%,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GU患者组无CT、UU、阴道毛滴虫、念珠菌感染的HSV2阳性率为33.3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V2是NGU的重要病原体之一。FQ-PCR法作为HS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技术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淋菌性尿道炎 单纯疱疹病毒2型 血清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草原黄牛携带布鲁氏杆菌病调查及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克 王军富 《吉林畜牧兽医》 2018年第12期50-51,55,共3页
目的:通过对牛群秋季例行检疫,检出来一头公牛携带布鲁氏杆菌,检验过程及讨论分析,说明在布病稳定控制区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才能有效控制布鲁氏菌病,为降低动物及人的感染风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方法:遵照《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 目的:通过对牛群秋季例行检疫,检出来一头公牛携带布鲁氏杆菌,检验过程及讨论分析,说明在布病稳定控制区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才能有效控制布鲁氏菌病,为降低动物及人的感染风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方法:遵照《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国家标准方法 (GB/T 18646-2002):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试管凝集试验(SAT)和补体结合试验(CFT)复合。结果:(1)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方法结果示(+);(2)布鲁氏菌血和淋巴液涂片检验,淋巴液片中检出布鲁氏杆菌(+),呈红色多数集结细胞内短小杆菌,只有少数在细胞外;(3)试管凝集试验SAT方法结果显示:1:100(++);结论:该牛确诊患布鲁氏杆菌病。根据目前松原地区布病发展趋势,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予以控制。牛应该预防接种布氏杆菌19号活菌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杆菌病 波状热 网状内皮细胞 血清检查凝集实验效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