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剂量水剂青霉素联合匹多莫德片治疗HIV阴性的血清固定梅毒 被引量:8
1
作者 何彩凤 常小丽 +3 位作者 王军 唐彪 王菁菁 慈超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255-258,共4页
目的:评估大剂量水剂青霉素联合匹多莫德片治疗HIV阴性的血清固定梅毒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159例"血清固定"梅毒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3组,A组58例:给予大剂量水剂青霉素联合匹多莫德片治疗;B... 目的:评估大剂量水剂青霉素联合匹多莫德片治疗HIV阴性的血清固定梅毒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159例"血清固定"梅毒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3组,A组58例:给予大剂量水剂青霉素联合匹多莫德片治疗;B组40例:给予大剂量水剂青霉素治疗;C组61例:随访期间未接受任何驱梅治疗的血清固定患者;比较3组患者1年后的RPR滴度变化。结果:治疗过程中无1例产生不良反应。98例住院患者中60例治疗前均接受脑脊液检查,确诊无症状神经梅毒5例,疑似神经梅毒15例。随访1年,A组58例中治疗有效19例,其中2例转阴,无效39例;B组40例中治疗有效8例,无效32例;C组5例下降2个滴度,54例血清固定,2例复发。A、B、C组1年后RPR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33,P〈0.01),其中A组的高滴度组(RPR≥1∶8)中14例治疗有效,17例血清固定,低滴度组(RPR〈1∶8)中5例治疗有效,22例血清固定,两组1年后RPR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水剂青霉素联合匹多莫德片联合治疗血清固定患者安全有效,尤其是RPR≥1∶8血清固定患者应积极行脑脊液检查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HIV 血清固定 脑脊液 神经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毒血清固定患者血清IL-10和IL-12水平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强娣 季必华 +3 位作者 慈超 杭守云 王军 常小丽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正常人群、梅毒未治疗患者、梅毒治疗后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转阴患者和梅毒血清固定患者血清IL-10、IL-12水平,并对梅毒血清固定患者血清IL-10和IL-12作相关性分析。以探讨细胞免疫与梅毒血清固定的关系,为有效治疗... 目的:通过检测正常人群、梅毒未治疗患者、梅毒治疗后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转阴患者和梅毒血清固定患者血清IL-10、IL-12水平,并对梅毒血清固定患者血清IL-10和IL-12作相关性分析。以探讨细胞免疫与梅毒血清固定的关系,为有效治疗梅毒血清固定患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检测正常人群组、梅毒未治疗组、梅毒治疗转阴组和梅毒血清固定组的IL-10和IL-12水平,将各组IL-10和IL-12水平行统计学分析。对梅毒血清固定组中IL-10与IL-12作相关性分析。结果:梅毒血清固定组患者IL-10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阴转组(P<0.01)及梅毒未治疗组(P<0.05);梅毒血清固定组患者IL-12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治疗后阴转组及梅毒未治疗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梅毒血清固定组患者IL-10与IL-12水平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417,P>0.05)。结论:梅毒血清固定组患者机体内细胞免疫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发生了免疫不平衡,这种免疫抑制和不平衡可能造成了梅毒螺旋体能够逃脱机体的免疫监视而残存,成为引起血清固定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血清固定 细胞免疫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毒血清固定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3
作者 龚爱红 王绘翔 +1 位作者 李彩虹 张振国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514-515,共2页
目的观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对及绝对计数水平,探讨其与梅毒患者产生血清固定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1月大连市皮肤病医院梅毒血清固定患者48例、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滴度转为阴性的梅毒治疗有... 目的观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对及绝对计数水平,探讨其与梅毒患者产生血清固定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1月大连市皮肤病医院梅毒血清固定患者48例、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滴度转为阴性的梅毒治疗有效患者29例及体检健康者30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各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对计数及绝对计数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清固定组、梅毒治疗有效组外周血中的B淋巴细胞相对计数和绝对计数较健康人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人对照组比较,梅毒血清固定患者淋巴细胞计数、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B细胞计数均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固定组与梅毒治疗有效组各细胞相对计数及绝对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梅毒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的减少特别是绝对计数水平的降低可能与梅毒患者发生血清固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血清固定 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疗法对梅毒血清固定女性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鲁东平 付敏 +4 位作者 鲁菊香 张荣 梁冬梅 李湘辉 陈卓英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4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认知疗法对梅毒血清固定女性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梅毒血清固定女性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治疗前均予以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其焦虑抑郁情绪,对照组常规青霉素驱梅治疗... 目的:探讨认知疗法对梅毒血清固定女性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梅毒血清固定女性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治疗前均予以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其焦虑抑郁情绪,对照组常规青霉素驱梅治疗3周,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认知疗法,3周后对患者重新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79、13.86,P值均<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80、0.65,P值均>0.01)。结论:认知疗法对改善女性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疗法 梅毒血清固定 焦虑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毒血清固定患者10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9
5
作者 黎志刚 曾仁山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0年第3期204-206,共3页
目的:探讨梅毒血清固定现象的临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近5年366例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各期梅毒血清固定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366例中,103例发生血清固定,占28.14%。103例血清固定患者中,曾有一期和二期临床表现的... 目的:探讨梅毒血清固定现象的临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近5年366例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各期梅毒血清固定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366例中,103例发生血清固定,占28.14%。103例血清固定患者中,曾有一期和二期临床表现的显性梅毒病人占20例(19.42%),属潜伏梅毒的占83例(80.58%),潜伏梅毒与显性梅毒患者血清固定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8.79,P<0.05)。使用苄星青霉素治疗80例,另外23例因青霉素过敏使用四环素、红霉素、阿奇霉素及头孢曲松治疗,使用青霉素与非青霉素治疗患者的血清固定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2=38.05,P<0.05)。结论:梅毒血清固定发生与梅毒分期有关,病期不明的潜伏梅毒血清固定的发生率较高,加强对潜伏梅毒的早期筛查及早治疗是防止梅毒血清固定发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血清固定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毒血清固定的研究进展与现状 被引量:4
6
作者 朱建明 徐平 郭桂香 《中国医学工程》 2009年第5期355-358,361,共5页
梅毒为我国目前主要的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TD)之一。近年来,梅毒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随其发病率的上升,梅毒治疗后的一种血清学现象日益受到关注,即梅毒经治疗后,少数患者血清反应不阴转。这种现象称之为梅... 梅毒为我国目前主要的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TD)之一。近年来,梅毒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随其发病率的上升,梅毒治疗后的一种血清学现象日益受到关注,即梅毒经治疗后,少数患者血清反应不阴转。这种现象称之为梅毒血清固定(sero-resistance)。下面就其发病情况、概念、导致其发生的可能原因、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血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8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妊娠结局分析
7
作者 莫友 方锐华 +1 位作者 吴江 杨捷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7年第3期191-193,共3页
目的:探讨孕前规范驱梅治疗的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在孕期是否需要驱梅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2013年无系统感染的梅毒血清固定育龄妇女的临床资料,按妊娠期是否接受驱梅治疗分为治疗组(A组)和未治疗组(B组),比较其妊娠结局的差异... 目的:探讨孕前规范驱梅治疗的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在孕期是否需要驱梅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2013年无系统感染的梅毒血清固定育龄妇女的临床资料,按妊娠期是否接受驱梅治疗分为治疗组(A组)和未治疗组(B组),比较其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共收集了68例患者,A组46例,B组22例,两组患者足月产分别有44例(95.65%)和21例(95.45%),早产分别有2例(4.35%)和1例(4.55%),低体重儿两组各有1例(2.2%、4.5%),两组均无先天梅毒儿出生。两组在足月产、早产、低体重儿、先天梅毒儿发生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孕前经过规范驱梅治疗的育龄妇女,如果没有合并系统感染,妊娠期在密切随访下可能无需予驱梅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妊娠 血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驱梅饮对早期梅毒血清固定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陆原 陈信生 +4 位作者 李文红 莫衍石 胡梦衡 李清 陈达灿 《现代医院》 2011年第5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扶正祛邪中药驱梅饮对早期梅毒血清固定的影响,并试图从免疫学等方面为中医药治疗本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单纯随机化方法,将68名早期梅毒血清固定受试者分配到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服中药免煎颗粒驱梅饮(由生北芪、土茯... 目的探讨扶正祛邪中药驱梅饮对早期梅毒血清固定的影响,并试图从免疫学等方面为中医药治疗本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单纯随机化方法,将68名早期梅毒血清固定受试者分配到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服中药免煎颗粒驱梅饮(由生北芪、土茯苓、公英、灵脂等组成),1次/天,60天为1疗程;对照组头孢曲松钠1.0 g,静滴或肌注,每天1次,15天为1疗程;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在治疗前、治疗后及纳入观察1年后各检测一次,同时外周血T细胞亚群在治疗前后及纳入观察后1年各检测一次。结果治疗结束后3个月及一年后查血清RPR,两组均未见有转阴者;两组在痊愈率、有效率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1年,两组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T细胞CD3、CD4、CD8及NK细胞百分率、CD4/CD8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在治疗结束时前后自身对比外周血T细胞CD3、CD4、CD8及NK细胞百分率、CD4/CD8有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在治疗结束时前后自身对比则无显著性差异;组间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①梅毒血清固定者可不需要治疗。运用中、西药对梅毒血清固定患者进行治疗,效果均不好。②驱梅饮可以有效地提高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外周血CD3、CD4T细胞及NK细胞的百分比,可以作为早期梅毒血清固定的辅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血清固定 驱梅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孢曲松钠联合胸腺五肽配合护理治疗早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9
作者 黄明珠 王卫亮 +2 位作者 赵冬梅 陈玉芬 姚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11期101-102,共2页
目的观察头孢曲松钠联合胸腺五肽配合护理治疗早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门诊早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1例)和治疗组(31例),对照组采用青霉素钠和苄星青霉素治疗,治疗组采用头孢曲松钠联合胸腺五肽配合护... 目的观察头孢曲松钠联合胸腺五肽配合护理治疗早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门诊早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1例)和治疗组(31例),对照组采用青霉素钠和苄星青霉素治疗,治疗组采用头孢曲松钠联合胸腺五肽配合护理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12个月和24个月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0.6%、96.8%,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54.8%、74.2%,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曲松钠联合胸腺五肽配合护理治疗早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远期疗效明显,提高了血清RPR滴度转阴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曲松钠 胸腺五肽 早期梅毒 血清固定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毒孕妇产后血清固定者5年随访结果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永双 张志云 张晓丽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16期65-66,共2页
目的了解梅毒孕妇产后血清固定者的临床、梅毒血清学、细胞免疫及心理状况的情况。方法以梅毒产妇为研究对象,将经规范治疗后血清固定者80例作为实验组,将经治疗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转阴者8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完成5 a... 目的了解梅毒孕妇产后血清固定者的临床、梅毒血清学、细胞免疫及心理状况的情况。方法以梅毒产妇为研究对象,将经规范治疗后血清固定者80例作为实验组,将经治疗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转阴者8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完成5 a随访,对随访期间内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梅毒血清学检查结果、细胞免疫情况、心理状况及不良妊娠结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梅毒血清学检查、不良妊娠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细胞免疫和心理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毒孕妇产后血清固定者存在细胞免疫抑制和心理状况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血清固定 细胞免疫 心理状况 孕妇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不良心理状态调查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天文 李永双 +1 位作者 张志云 张晓丽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19期130-132,共3页
目的调查女性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10月于深圳市光明新区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41例女性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为研究对象,将41例患者分别采用SCL-90量表和PA... 目的调查女性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10月于深圳市光明新区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41例女性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为研究对象,将41例患者分别采用SCL-90量表和PANAS量表进行评估,比较不同文化程度、血清固定时间及社会支持程度者的两个量表评分。结果 41例女性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SCL-90量表各个项目评分分别为(1.93±0.22)、(2.09±0.23)、(2.15±0.21)、(2.16±0.27)、(2.10±0.22)、(1.98±0.20)、(2.13±0.25)、(2.05±0.26)及(1.93±0.23)分,PANAS量表评分分别为(33.1±4.1)及(23.7±3.9)分,其均差于国内常模(P〈0.05);且其中低文化程度、血清固定时间较长及低社会支持程度患者的SCL-90量表和PANAS量表评分均差于高文化程度、血清固定时间较短及高社会支持程度的患者(均P〈0.05)。结论女性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存在明显的不良心理及消极情绪,预后信心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患者 梅毒血清固定 不良心理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孢曲松治疗梅毒血清固定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2
作者 莫文件 《华夏医学》 CAS 2009年第3期461-462,共2页
目的:了解头孢曲松对梅毒血清固定的治疗价值。方法:45例出现血清固定的早期梅毒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3例,以头孢曲松1.0静脉滴注,1次/d,共15d复治;对照组22例,以苄星青霉素240万U肌肉注射,1次/周,连续3次复治。复治后第3、6个月... 目的:了解头孢曲松对梅毒血清固定的治疗价值。方法:45例出现血清固定的早期梅毒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3例,以头孢曲松1.0静脉滴注,1次/d,共15d复治;对照组22例,以苄星青霉素240万U肌肉注射,1次/周,连续3次复治。复治后第3、6个月均复查RPR。以RPR转阴为痊愈,RPR下降2个或2个以上滴度为有效,RPR下降不到2个滴度为无效。结果:复治6个月后,治疗组痊愈22例,有效1例,痊愈率为95.65%;对照组痊愈15例,有效5例,痊愈率为68.1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78,P<0.05)。结论:治疗梅毒血清固定,头孢曲松优于苄星青霉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曲松 苄星青霉素 梅毒 血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中IL-12与IL-10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施静 向华国 +2 位作者 刘晓鸽 王金生 曾锦婷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7期96-97,共2页
目的分析早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IL)-12与IL-10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60例早期梅毒患者,依据疾病诊断和病理分期不同分为一期组和二期组,每组30例;另选取同期30例体检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血清IL-12与IL-10水平... 目的分析早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IL)-12与IL-10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60例早期梅毒患者,依据疾病诊断和病理分期不同分为一期组和二期组,每组30例;另选取同期30例体检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血清IL-12与IL-10水平。结果一期组IL-12、IL-10水平分别为(56.91±12.54)、(158.62±8.64)pg/ml,二期组IL-12、IL-10水平分别为(39.61±5.87)、(183.74±4.92)pg/ml,对照组IL-12、IL-10水平分别为(87.06±8.64)、(20.62±7.91)pg/ml。三组IL-12、IL-10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患者随疾病严重程度加重, IL-12水平持续降低,IL-10水平持续升高。结论为早期梅毒血清患者进行检测时,外周血中IL-12与IL-10的表达有显著变化,可依据临床诊断水平判定患者疾病发展,辅助疾病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梅毒 血清固定 外周血 白细胞介素-12 白细胞介素-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匹多莫德联合米诺环素治疗梅毒血清固定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4
作者 谢博 《中国医学工程》 2013年第7期95-96,共2页
目的探讨梅毒血清固定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对150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分成治疗组(口服匹多莫德和盐酸米诺环素);对照组1(单纯口服匹多莫德);对照组2(单纯口服盐酸米诺环素),所有患者疗程均为4周,停药2周后静脉血查RPR,判定疗效。结果治... 目的探讨梅毒血清固定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对150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分成治疗组(口服匹多莫德和盐酸米诺环素);对照组1(单纯口服匹多莫德);对照组2(单纯口服盐酸米诺环素),所有患者疗程均为4周,停药2周后静脉血查RPR,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阴转率为17.5%,有效率为77.5%;对照组1阴转率为14.28%;有效率为37.14%;对照组2阴转率为11.42%,有效率为34.28%;治疗组与对照1组、2组比较阴转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匹多莫德联合米诺环素治疗梅毒血清固定有一定疗效,但对血清阴转率疗效不明显,提示梅毒血清固定病因复杂,目前没有比青霉素疗效更好的药物,免疫调节剂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血清固定 匹多莫德 米诺环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固定的隐性梅毒患者Treg细胞表达CD28/CD152分子的探讨 被引量:2
15
作者 梁远飞 陈晓燕 张允奇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0年第4期271-273,共3页
目的:检测血清固定的隐性梅毒患者Treg细胞上共刺激分子CD28/CD152的表达,探讨其免疫机制。方法:用流式细胞仪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固定的隐性梅毒患者组32例和健康对照组25例外周血CD28、CD152在Treg细胞上的表达情况。结果:血... 目的:检测血清固定的隐性梅毒患者Treg细胞上共刺激分子CD28/CD152的表达,探讨其免疫机制。方法:用流式细胞仪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固定的隐性梅毒患者组32例和健康对照组25例外周血CD28、CD152在Treg细胞上的表达情况。结果:血清固定的隐性梅毒患者CD4+CD25+Treg细胞表达CD28/CD152分子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固定的隐性梅毒患者Treg细胞功能保持正常的抑制活性,未见异常活化,这是它维持自身免疫耐受,保持免疫自稳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梅毒 血清固定 TREG细胞 CD28 CD15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Th9细胞的检测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敏 张君 +7 位作者 蔡茂强 薛耀华 吴宜泉 麦志达 赵培祯 吕萍 郑和平 杨斌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7年第6期373-376,共4页
目的:检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Th9细胞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血清固定免疫机制的关系。方法:收集梅毒血清固定患者(15例)、正规驱梅治疗后血清转阴者(8例)及正常对照者(15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h9细胞比例。结果:血... 目的:检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Th9细胞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血清固定免疫机制的关系。方法:收集梅毒血清固定患者(15例)、正规驱梅治疗后血清转阴者(8例)及正常对照者(15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h9细胞比例。结果:血清固定组Th9细胞比例较血清转阴组和正常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9,P<0.001;Z=-3.40,P=0.001);血清转阴组Th9细胞比例较正常对照组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3,P=0.301)。结论:Th9细胞可能通过一系列免疫过程参与了血清固定的发生发展,具体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血清固定 TH9细胞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苄星青霉素联合匹多莫德治疗梅毒血清固定的疗效分析
17
作者 李伟斌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18期126-128,共3页
目的:研究苄星青霉素联合匹多莫德治疗梅毒血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珠海市人民医院医疗集团高新医院接受治疗的56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患者。对照... 目的:研究苄星青霉素联合匹多莫德治疗梅毒血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珠海市人民医院医疗集团高新医院接受治疗的56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单独用苄星青霉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匹多莫德+苄星青霉素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种用药方案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观察组的血清TRUST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均有所改善,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3^(+)、CD4^(+)、CD4^(+)/CD8^(+)的水平均比对照组更高,CD8^(+)的水平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玫瑰疹消退时间、硬下疳消退时间、扁平湿疣消退时间、掌跖梅毒疹消退时间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苄星青霉素联合匹多莫德治疗梅毒血清固定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提高TRUST转阴率,同时可缩短皮疹消退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苄星青霉素 匹多莫德 梅毒血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毒血清固定者与治疗后阴转者的免疫功能比较研究
18
作者 陈芳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10期125-125,127,共2页
目的:研究梅毒血清固定者与治疗后阴转者免疫功能的差异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经规范治疗后发生血清固定的梅毒患者30例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期治疗后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转阴的梅毒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实施体... 目的:研究梅毒血清固定者与治疗后阴转者免疫功能的差异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经规范治疗后发生血清固定的梅毒患者30例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期治疗后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转阴的梅毒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实施体液检测及细胞免疫功能检测结果。结果:对照组IgM、C3、C4、CD4及CD8水平明显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gG、IgA及CD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毒血清固定者免疫功能存在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固定 梅毒 免疫功能 T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毒血清学固定与细胞免疫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19
作者 张晓辉 梁春梅 +3 位作者 刘晗 杨立刚 陈征宇 柯吴坚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4年第4期343-345,共3页
梅毒血清学固定是梅毒治疗后的一种特殊状态,是临床上研究的热点,其机理尚不明确。现有研究表明NK细胞数量的降低、CD4+T细胞/CD8+T细胞比例失衡、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升高、Th1型和Th2型细胞因子的分泌紊乱均与梅毒血清学固定有关。
关键词 梅毒 细胞免疫 血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免疫固定电泳阴性的肾轻链沉积病1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乐斌 张益民 +3 位作者 柯晓斌 蔡凯鹏 纪玉亮 龚保文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2年第8期739-740,共2页
临床资料患者男,52岁,主因“反复头晕8月余,发现血肌酐升高3月”于2018年8月31日入汕头市中医医院。患者于2018年1月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头晕,伴疲倦,无肢体乏力,自测血压升高,不规律服用降压药控制血压,头晕症状反复。2018年5月前至当... 临床资料患者男,52岁,主因“反复头晕8月余,发现血肌酐升高3月”于2018年8月31日入汕头市中医医院。患者于2018年1月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头晕,伴疲倦,无肢体乏力,自测血压升高,不规律服用降压药控制血压,头晕症状反复。2018年5月前至当地医院就诊,查血压170/90 mmHg,血肌酐300μmol/L,未予系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测血压 头晕症状 控制血压 轻链沉积病 降压药 血肌酐升高 血清免疫固定电泳 汕头市中医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