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参配伍贯叶金丝桃对抑郁症模型大鼠行为学及海马组织GR、SGK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雷昌 凌成利 +7 位作者 黄丹 邹蔓姝 赵洪庆 张秀丽 刘建军 苏捷 王宇红 向韵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73-78,共6页
目的筛选人参-贯叶金丝桃发挥抗抑郁功效的最佳配伍比例,并探讨其抗抑郁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基线等比增减设计法将80只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人参组、贯叶金丝桃组及人参-贯叶金丝桃不同配比组,共10组,每组8只。除... 目的筛选人参-贯叶金丝桃发挥抗抑郁功效的最佳配伍比例,并探讨其抗抑郁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基线等比增减设计法将80只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人参组、贯叶金丝桃组及人参-贯叶金丝桃不同配比组,共10组,每组8只。除空白组外,其余9组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法制备抑郁症大鼠模型。采用旷场实验和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行为学变化,ELISA检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含量,优选人参-贯叶金丝桃最佳配比;Western blot检测最佳配比组大鼠海马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GR)、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调节蛋白激酶1(SGK1)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旷场实验水平穿格次数和垂直活动次数明显减少(P<0.01),水迷宫实验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1),血清IL-6、TNF-α、ACTH、CORT含量明显增加(P<0.01),海马组织GR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SGK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人参、贯叶金丝桃不同配比能增加大鼠旷场实验水平穿格次数和垂直活动次数,缩短水迷宫实验逃避潜伏期,减少血清IL-6、TNF-α、ACTH、CORT含量,其中以人参-贯叶金丝桃1∶1配比效果最佳(P<0.05,P<0.01),且最佳配比能明显升高大鼠海马组织GR蛋白表达(P<0.01),降低SGK1蛋白表达(P<0.01)。结论人参配伍贯叶金丝桃能改善抑郁症模型大鼠抑郁样行为,且配比为1∶1时作用最显著,其抗抑郁作用可能与调控海马GR/SGK1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人参 贯叶金丝桃 基线等比增减设计 海马 糖皮质激素受体 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调节蛋白激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事乐胶囊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海马磷脂酰肌醇-3激酶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孟盼 杜青 +4 位作者 张秀丽 柳卓 向韵 刘林 王宇红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8期41-45,共5页
目的观察百事乐胶囊对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大鼠海马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信号通路关键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氟西汀组和百事乐胶囊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C... 目的观察百事乐胶囊对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大鼠海马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信号通路关键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氟西汀组和百事乐胶囊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CUMS加孤养的方式建立抑郁模型,造模同时灌胃给药,连续21 d。采用新奇摄食实验和Open-field实验评价行为学变化,ELISA检测血清单胺神经递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PI3K、蛋白激酶B(AKT)、血清糖皮质激素调节蛋白激酶1(SGK1)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摄食潜伏期显著延长,水平和垂直活动次数明显减少(P<0.01),血清单胺神经递质含量下降(P<0.01),海马PI3K、AKT表达显著降低且SGK1表达显著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百事乐胶囊高、中剂量组大鼠摄食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水平和垂直活动次数显著增加(P<0.01),血清单胺神经递质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海马PI3K、AKT显著增加且SGK1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百事乐胶囊可通过缓解模型大鼠抑郁样行为,调控海马PI3K信号通路关键因子,发挥其抗抑郁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事乐胶囊 抑郁症 海马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血清糖皮质激素调节蛋白激酶1 单胺神经递质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盐刺激嗜碱性粒细胞产生促炎因子及其分子机制 被引量:2
3
作者 钟菁华 王中亮 +2 位作者 武涌 高金燕 陈红兵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0-126,共7页
本研究以食物过敏重要的效应细胞嗜碱性粒细胞(KU812)为对象,探究高盐条件对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以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分子机制。首先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 本研究以食物过敏重要的效应细胞嗜碱性粒细胞(KU812)为对象,探究高盐条件对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以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分子机制。首先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分析高盐条件下KU812细胞脱颗粒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和促炎细胞因子的变化;并用q PCR分析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调节蛋白激酶1(serum and glucocorticoid-regulated kinase 1,SGK1)抑制剂和P38抑制剂对高盐条件下KU812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盐条件并不能促进KU812细胞脱颗粒释放生物活性介质组胺和β-氨基己糖苷酶,但能促进其产生促炎因子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高盐条件也可以促进KU812细胞产生IL-4,同时伴随着SGK1基因的高表达,并且使用SGK1抑制剂和P38抑制剂都可以显著抑制高盐条件下KU812细胞表达SGK1和IL-4。综上,高盐条件会通过P38-SGK1信号通路促进KU812细胞产生IL-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U812细胞 白细胞介素4 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调节蛋白激酶1抑制剂 P38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