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鸡肌内脂肪与腹脂差异沉积相关的血清代谢物筛选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旭 刘晓静 +5 位作者 王艳可 王一东 郑麦青 赵桂苹 文杰 崔焕先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0,共20页
研究旨在通过检测肌内脂肪(IMF)与腹脂(AF)差异沉积肉鸡的血清代谢组和脂质组,筛选影响肌内脂肪与腹脂差异沉积的关键代谢物。以快速型黄羽肉鸡广西金陵花鸡的终端父系E系为试验素材,对肌内脂肪与腹脂差异沉积极端个体的血清进行代谢组... 研究旨在通过检测肌内脂肪(IMF)与腹脂(AF)差异沉积肉鸡的血清代谢组和脂质组,筛选影响肌内脂肪与腹脂差异沉积的关键代谢物。以快速型黄羽肉鸡广西金陵花鸡的终端父系E系为试验素材,对肌内脂肪与腹脂差异沉积极端个体的血清进行代谢组学和脂质组学研究,挖掘与之相关的血清关键代谢物。综合运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双向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和随机森林等方法,鉴定到鸡血清中20种体脂差异分布相关的关键候选物质。进一步的文昌鸡血清广靶代谢组验证结果表明,1-硬脂酰-2-花生四烯酰-sn-甘油-3-磷酸丝氨酸是肌内脂肪与腹脂差异沉积的关键代谢物。结果表明,1-硬脂酰-2-花生四烯酰-sn-甘油-3-磷酸丝氨酸,甘油磷脂代谢通路是影响肉鸡肌内脂肪与腹脂差异沉积的关键代谢物和关键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脂差异沉积 代谢组学 脂质组学 血清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血清代谢组学研究不同能量水平饲粮对育肥牦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谢建鹏 何振富 +4 位作者 张文鹏 陈平 王斐 狄亚鹏 马学军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78-1290,共13页
本研究旨在应用代谢组学的方法,研究不同能量水平饲粮对育肥牦牛血清差异代谢物、生长性能、表观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30头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公牦牛进行试验,随机分为Ⅰ、Ⅱ、Ⅲ组,每组10头牦牛,其中Ⅰ、Ⅱ、Ⅲ组对应饲... 本研究旨在应用代谢组学的方法,研究不同能量水平饲粮对育肥牦牛血清差异代谢物、生长性能、表观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30头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公牦牛进行试验,随机分为Ⅰ、Ⅱ、Ⅲ组,每组10头牦牛,其中Ⅰ、Ⅱ、Ⅲ组对应饲粮能量水平分别为6.78、7.73、8.49MJ·kg-1。预试期20d,正试期90d。育肥全期Ⅰ组牦牛平均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粗蛋白(CP)、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粗纤维(CF)、粗脂肪(EE)表观消化率Ⅰ组最高。Ⅲ组牦牛血清中白蛋白(ALB)、碱性磷酸酶(ALP)、无机磷(IP)、总胆固醇(TCHO)的含量显著高于Ⅰ组或Ⅱ组(P<0.05)。试验对前50种差异代谢物进行筛选,Ⅰ组与Ⅱ组牦牛相比,血清中代谢物含量上调的主要有胆酸、3-乙基苯基硫酸盐、3b-羟基-5-胆酸等代谢物,下调的主要有岩藻糖醇3-棕榈酸酯、维生素A、CDP葡萄糖等代谢物。Ⅰ组与Ⅲ组牦牛相比,血清中代谢物含量上调的主要有香叶醛、氨基戊酸甜菜碱、L-精氨酸等代谢物,下调的主要有谷氨酰胺、异吲哚-1-酮、三乙酰白藜芦醇等代谢物。差异代谢物通路分析表明,Ⅰ组与Ⅱ组牦牛血清代谢物的改变最为相关的是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醚脂代谢、甘油磷脂、谷氨酸能突触、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通路。Ⅰ组与Ⅲ组牦牛血清代谢物的改变最为相关的是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精氨酸生物合成、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谷氨酸能突触、氨酰基tRNA生物合成、氮代谢、鞘脂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酰胺代谢、亚油酸代谢、丁酸盐代谢、甘油磷脂代谢通路。综上得出,Ⅰ组牦牛表观消化率最好,Ⅲ组牦牛生长性状较好。运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得出,高能饲粮水平的牦牛血清差异代谢物通过参与牦牛蛋白质、脂质、盐类的代谢通路,对各项代谢物有积极的调控作用。研究结果为牦牛育肥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能量水平 生长性状 生化指标 血清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细胞与冠心病风险——基于血清代谢物介导的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3
作者 朱赟 魏佳明 +4 位作者 林瑞芳 刘泳君 柳岳 李雅 郭志华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08-515,共8页
目的:采用孟德尔随机化(MR)方法,探讨免疫细胞与血清代谢物在冠心病发展中的因果关系。方法:利用来自FinnGen项目的冠心病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数据,以及GWAS目录中1400种代谢物和731种免疫细胞的数据,开展两样本MR分析。针对鉴定出... 目的:采用孟德尔随机化(MR)方法,探讨免疫细胞与血清代谢物在冠心病发展中的因果关系。方法:利用来自FinnGen项目的冠心病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数据,以及GWAS目录中1400种代谢物和731种免疫细胞的数据,开展两样本MR分析。针对鉴定出的关联代谢物,使用中介MR方法评估其在免疫细胞对冠心病影响中的中介作用。结果:MR分析显示,3种免疫细胞(IgD-CD24-%B细胞,CD11b on CD14+单核细胞,HLA DR on DC)与冠心病因果关系更稳定(逆方差加权法P<0.05,且MR-Egger回归法与加权中位数法P均<0.05),并通过4种代谢物(N-乙酰神经氨酸、亚牛磺酸与牛磺酸比率、X-24801、X-18779)与冠心病相关联。结论:本研究揭示了免疫细胞与血清代谢物在冠心病中的因果关系,提供了新的生物标志物,可用于冠心病早期预测和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免疫细胞 血清代谢 中介分析 孟德尔随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海拔藏绵羊瘤胃微生物及宿主血清代谢组特征分析
4
作者 马斌 王磊 +5 位作者 陈小伟 沙玉柱 陈倩玲 杨文鑫 黄薇 刘秀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共11页
为探究不同海拔的藏绵羊瘤胃微生物代谢物及血清代谢组特征,本研究以分布在海拔高度为2500m(LA)、3500m(MA)和4500m(HA)的3.5岁、健康状况良好的藏绵羊母羊各6只为研究对象,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LC-MS/MS)对其瘤胃液和血清进行代谢... 为探究不同海拔的藏绵羊瘤胃微生物代谢物及血清代谢组特征,本研究以分布在海拔高度为2500m(LA)、3500m(MA)和4500m(HA)的3.5岁、健康状况良好的藏绵羊母羊各6只为研究对象,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LC-MS/MS)对其瘤胃液和血清进行代谢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3个海拔的藏绵羊群体中共鉴定出1394个瘤胃微生物代谢物,其中果糖赖氨酸含量3500m组显著高于其他两个海拔组(P<0.05),L-犬尿氨酸含量随海拔升高显著减少(P<0.05)。通过KEGG功能注释分析发现,3500m与4500m组藏绵羊瘤胃微生物的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氨基酸、脂质和碳水化合物代谢途径中,其中3500m组的差异代谢物上调,主要富集在维生素B_(6)代谢通路,4500m组的差异代谢物富集在嘧啶代谢通路。在不同海拔藏绵羊血清中共鉴定出3582个代谢物,3500m和4500m组藏绵羊的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氨基酸代谢、脂质代谢和细胞色素P450介导的外源性物质代谢等通路中。另外,在瘤胃液和血清中鉴定到274个共有代谢物,这些共有代谢物主要富集在代谢相关通路中。综上所述,不同海拔藏绵羊的瘤胃微生物代谢物和血清代谢物在脂质代谢、能量代谢和免疫代谢相关的通路中富集,可能参与了藏绵羊对高原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绵羊 瘤胃 微生物代谢 血清代谢 海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分析母猪饲粮能量水平对哺乳仔猪血清代谢的影响
5
作者 安瑞 杨坤 +2 位作者 王言 梁艳 陈晓晖 《中国猪业》 2025年第4期31-39,共9页
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哺乳仔猪血清代谢物的变化,旨在探讨提高川乡黑猪哺乳母猪饲粮能量水平对哺乳仔猪机体代谢的影响。本研究选择川乡黑猪母猪36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头猪。对照组母猪饲粮消化能水平为13.81MJ/kg、试验Ⅰ组消化能水... 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哺乳仔猪血清代谢物的变化,旨在探讨提高川乡黑猪哺乳母猪饲粮能量水平对哺乳仔猪机体代谢的影响。本研究选择川乡黑猪母猪36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头猪。对照组母猪饲粮消化能水平为13.81MJ/kg、试验Ⅰ组消化能水平为14.43MJ/kg,试验Ⅱ组消化能水平为15.06MJ/kg。试验期为产前7d至产后第28d仔猪断奶结束。断奶结束后采集仔猪血清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主要的代谢通路包括甘油磷脂代谢、维生素消化吸收和花生四烯酸代谢等,参与其代谢通路的主要代谢物有乙酰胆碱,溶血磷脂酸(LPA)(18:1)、(LPA)(22:5),溶血磷脂酸胆碱(LPC)(22:4),血栓素B_(2)和维生素A均显著上调(P<0.05),维生素B_(2)和LPC(18:3)显著下调(P<0.05);哺乳母猪饲粮能量水平升高至15.06MJ/kg时,主要影响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酪氨酸代谢、色氨酸代谢、维生素B_(6)代谢、三羧酸循环和亚油酸代谢,其主要代谢物胍基乙酸、α-甲基多巴和左旋多巴等的相对浓度显著下降(P<0.05),吡哆胺磷酸酯酮戊二酸和12,13-diHOME等浓度显著上升(P<0.05)。综上所述,哺乳母猪饲粮能量水平从13.81MJ/kg增加至14.43MJ/kg时,会引起仔猪脂质代谢异常;当母猪饲粮能量水平增加至15.06MJ/kg时,仔猪蛋白质和脂质分解代谢增强、神经递质代谢紊乱,三羧酸循环增强,其可能导致机体能量代谢异常和神经内分泌系统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粮能量水平 哺乳仔猪 血清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代谢组学特征与心肌梗死风险的相关性分析
6
作者 刘琎 陈皖华 任月如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2-409,共8页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血清代谢组学特征与心肌梗死风险的相关性,为临床防治心肌梗死提供新的思路与靶点。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2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CAS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访情况分为对照组(未发生心肌梗死,n=138...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血清代谢组学特征与心肌梗死风险的相关性,为临床防治心肌梗死提供新的思路与靶点。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2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CAS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访情况分为对照组(未发生心肌梗死,n=138)和观察组(发生心肌梗死,n=42),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进行1∶1匹配,共成功匹配34对。应用代谢组学技术中的质谱芯片检测患者血清样本,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进行组间比较,筛选出差异性代谢物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差异代谢物的诊断价值。凝聚层次聚类对样本进行聚类分析,并对差异代谢物进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两组CAS患者血清样本的质谱图存在显著差异。PCA结果显示,两组血清代谢整体水平存在一定的分离趋势,但趋势不显著(R^(2)X=0.654,Q^(2)Y=0.719)。PLS-DA分析可见两组样本的分离趋势(R^(2)X=0.582,R^(2)Y=0.810,Q^(2)Y=0.675)。进一步OPLS-DA分析可见两组样本分离趋势明显(R^(2)X=0.595,R^(2)Y=0.831,Q^(2)Y=0.742)。以变量重要性投影值(VIP)>1和Wilcoxon-Mann-Whitney检验筛选出12个组间差异代谢物,其中上调3个,下调9个,上调的D-葡萄糖(D-glucose)和下调的甘氨胆酸(glycocholic acid)、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烟酸(nicotinic acid)、烟酰胺(niacinamide)、琥珀酸(succinic acid)作为心肌梗死诊断标志物价值较高。差异代谢物通路分析发现,可能受差异代谢物影响的8条代谢通路中,非酒精性脂肪肝、烟酸和烟酰胺代谢、2型糖尿病相关通路Impact≥0.1,可能是CAS患者心肌梗死病理机制的潜在通路。结论血清中甘氨胆酸、D-葡萄糖、熊去氧胆酸、烟酸、烟酰胺、琥珀酸水平可作为区分CAS患者发生心肌梗死风险的潜在标志物,受干扰的代谢途径主要包括非酒精性脂肪肝、烟酸和烟酰胺代谢和2型糖尿病相关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AS) 血清代谢组学 心肌梗死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对湖羊瘤胃菌群和血清代谢物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宋淑珍 刘俊斌 +1 位作者 刘立山 宫旭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20,共12页
【目的】利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和LC-MS/MS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研究短期和长期饲喂添加枯草芽孢杆菌日粮对育肥湖羊瘤胃内容物菌群和血清代谢物的影响。【方法】选择日龄((60±10)d)相近、体质量((19.51±2.07)kg/头)接近... 【目的】利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和LC-MS/MS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研究短期和长期饲喂添加枯草芽孢杆菌日粮对育肥湖羊瘤胃内容物菌群和血清代谢物的影响。【方法】选择日龄((60±10)d)相近、体质量((19.51±2.07)kg/头)接近的湖羊断奶公羔36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CON)、枯草芽孢杆菌Ⅰ组(BSN)和枯草芽孢杆菌Ⅱ组(BSH),每组12只羊。CON组饲喂基础饲粮,BSN组饲喂基础饲粮+100 mg/kg枯草芽孢杆菌,BSH组饲喂基础饲粮+200 mg/kg枯草芽孢杆菌。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分别在正试期的第30天(短期)和第60天(长期)每组随机选择6只羊取瘤胃内容物和血清进行分析。【结果】①短期和长期饲喂添加枯草芽孢杆菌饲粮对湖羊瘤胃微生物丰富度指数Chao 1指数和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湖羊瘤胃菌群在门水平上,短期饲喂BSN组的螺旋体菌门、迷踪菌门相对丰度较CON组显著降低(P<0.05),长期饲喂BSH组的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在属水平上,短期饲喂BSN组普雷沃氏菌属UCG-003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而瘤胃球菌属1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长期饲喂BSN和BSH组湖羊普雷沃氏菌属UCG-003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②短期饲喂BSN和BSH组湖羊血清代谢物中L-苹果酸、D-2,3-二羟基丙酸、5-氨基水杨酸、2-氮杂环丁烷羧酸、棕榈酰溶血磷脂酸、1-磷酸果糖、核黄素均较CON组显著降低(P<0.05);BSN组5-磷酸脱氧核糖、丙烯酸、甘氨酰异亮氨酸、2-酮丁酸、1,2,4-偏苯三酚、β-D-半乳糖、丁酸乙酯均较CON组显著降低(P<0.05),而3′-磷酸腺苷较CON组显著升高(P<0.05),差异代谢物相关通路为辅因子的生物合成、核黄素代谢、磷酸转移酶系统等。长期饲喂BSH组10E,12Z-共轭亚油酸、N4-乙酰胞嘧啶、吡咯烷酮羧酸、9,10-环氧十八烷酸、肌酸酐均较CON和BSN组显著升高(P<0.05),差异代谢物相关性最高的关键通路为程序性坏死、鞘脂信号通路和鞘脂代谢。③属水平上差异微生物和差异代谢物相关性分析发现,普雷沃氏菌属UCG-003与大豆苷显著负相关(P<0.05),螺旋菌属2与3′-磷酸腺苷显著负相关(P<0.05),而瘤胃球菌属UCG-011与对苯二甲酸、喹啉酸、5,7-二羟基-2-(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4H-色胺-4-酮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枯草芽孢杆菌短期饲喂可调节湖羊瘤胃微生态平衡,使纤维降解有关的细菌相对丰度增加,但长期饲喂不仅调节能力降低,且长期大剂量(200 mg/kg饲粮)饲喂还会引起瘤胃微生物菌群失调;同时,枯草芽孢杆菌可影响湖羊代谢过程,短期饲喂可能调控辅因子的生物合成、核黄素代谢、磷酸转移酶系统等代谢过程,长期饲喂可能调控程序性坏死、鞘脂信号通路和鞘脂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瘤胃菌群 血清代谢 湖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肠道菌群与血清代谢组学联用技术探讨首荟通便胶囊治疗慢性传输型便秘的机制 被引量:3
8
作者 费炳红 边猛 +2 位作者 付智慧 朱春胜 王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2-508,共7页
目的:探讨首荟通便胶囊(SHTB)治疗慢性传输型便秘(STC)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莫沙必利(MOS,10 mg/kg)组,SHTB高(630 mg/kg)、低(210 mg/kg)剂量组,每组16只。模型组和各给药组灌胃复方地芬诺酯片10 mg/k... 目的:探讨首荟通便胶囊(SHTB)治疗慢性传输型便秘(STC)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莫沙必利(MOS,10 mg/kg)组,SHTB高(630 mg/kg)、低(210 mg/kg)剂量组,每组16只。模型组和各给药组灌胃复方地芬诺酯片10 mg/kg以诱导STC大鼠模型,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纯水,1次/d,连续14 d。第15天开始,对照组、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MOS组、SHTB高和低剂量组灌胃相应剂量药物,1次/d,连续7 d。末次给药后,每组6只大鼠灌胃墨汁,测定首粒黑便时间、24 h排便粒数及墨汁推进率;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每组10只大鼠,16S rDNA法检测肠道菌群,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行血清代谢组学分析。结果:与模型组比较,SHTB高剂量组首粒黑便时间缩短,24 h排便粒数与墨汁推进率增加(P<0.05),病理表现改善;肠道菌群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值、疣微菌门丰度减小,Prevotella_9、Prevotellaceae_UCG-001丰度增大(P<0.05)。血清代谢组学分析共筛选出8种差异代谢产物,涉及组氨酸代谢、β-丙氨酸代谢、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胆汁分泌、嘌呤代谢、初级胆汁酸合成传导和其代谢传导等7条代谢通路。结论:SHTB治疗STC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结构,进而调节胆汁酸代谢等相关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荟通便胶囊 慢性传输型便秘 肠道菌群 血清代谢组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粮蛋白质水平对哺乳期犊牛生长性能、血清生化、免疫和抗氧化指标以及血清代谢物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马丽娜 李蕾蕾 +2 位作者 康晓冬 顾亚玲 高海慧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776-5792,共17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蛋白质水平对哺乳期西门塔尔杂交犊牛生长性能、血清生化、免疫和抗氧化指标以及血清代谢物的影响。选择平均体重为(42.00±2.50)kg、日龄相近的30头新生西门塔尔杂交犊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头(公母各占1/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蛋白质水平对哺乳期西门塔尔杂交犊牛生长性能、血清生化、免疫和抗氧化指标以及血清代谢物的影响。选择平均体重为(42.00±2.50)kg、日龄相近的30头新生西门塔尔杂交犊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头(公母各占1/2)。犊牛随母牛哺乳,从7日龄开始补饲颗粒料。3组犊牛分别饲喂高蛋白质水平[高蛋白质组,22%粗蛋白质(CP)、5.40 MJ/kg综合净能(NE_(mf))]、中蛋白质水平(中蛋白质组,20%CP、5.62 MJ/kg NE_(mf))和低蛋白质水平(低蛋白质组,18%CP、5.70 MJ/kg NE_(mf))的颗粒料,并饲喂相同的苜蓿干草。预试期10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高蛋白质组犊牛第60天和第90天体重以及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中蛋白质组和低蛋白质组(P<0.05)。2)高蛋白质组犊牛血清总蛋白(TP)、葡萄糖(GLU)、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显著高于中蛋白质组和低蛋白质组(P<0.05),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中蛋白质组和低蛋白质组(P<0.05);高蛋白质组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含量显著高于低蛋白质组(P<0.05)。3)通过血清代谢组学分析得出,3组间共筛选出124种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的代谢通路为胆固醇代谢、胆汁分泌以及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等,其中6种代谢物肉碱、甘氨鹅脱氧胆酸、胆酸、脱氧胆酸、石胆酸和神经酰胺C18,可以作为主要标志指标来识别犊牛生长发育的血清代谢组学特征。综上所述,高蛋白质水平饲粮可以提高哺乳期犊牛平均日增重,增强免疫和抗氧化能力,并促进胆固醇代谢、胆汁分泌以及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本试验条件下,哺乳期犊牛颗粒料以22%CP和5.40 MJ/kg NE_(mf)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犊牛 蛋白质水平 哺乳期 生长性能 血清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血清代谢产物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段一硕 饶军 +13 位作者 夏菁 马娜丫 蔺诗佳 李甫 唐书翰 周沙 曾韫璟 李炘檑 黄德智 李琼 刘帮洞 赵先兰 魏锦 张曦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2-358,共7页
目的 观察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血清能量代谢产物的变化,从能量代谢角度寻找监测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血清生物标志物。方法 收集2020年11月至2021年1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病医学中心诊治的16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初诊患者,并招... 目的 观察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血清能量代谢产物的变化,从能量代谢角度寻找监测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血清生物标志物。方法 收集2020年11月至2021年1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病医学中心诊治的16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初诊患者,并招募同期1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采用选择性反应/多反应监测技术(selected/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 SRM/MRM)检测其血清中能量相关代谢产物的差异,并结合其临床资料,包括病史、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与健康对照相比,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血清中能量代谢相关产物水平表达谱存在差异,其中环磷腺苷、琥珀酸、柠檬酸和顺乌头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6-磷酸葡萄糖水平升高(P<0.05),且患者血清中的柠檬酸和琥珀酸水平与疾病危险度分级(低危、中危、高危)和临床分期呈负相关(P<0.05),同时,苹果酸和柠檬酸水平与患者中期疗效评估结果[完全缓解/部分缓解(CR/PR)或疾病稳定(SD)]呈明显负相关(P<0.05)。对于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n=10),与健康对照相比,其血清中环磷腺苷、琥珀酸、柠檬酸、异柠檬酸和顺乌头酸含量亦有显著降低(P<0.05),其中柠檬酸与琥珀酸的水平与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分期呈负相关(P<0.05),与中期疗效评估(CD/PR或SD)呈明显相关性(P<0.05);对于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患者(n=6),与健康对照相比,其血清中环磷腺苷、柠檬酸和琥珀酸的含量明显降低,而6-磷酸葡萄糖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其中琥珀酸水平分别与患者临床分期和危险度分级都表现出明显的负相关(P<0.05)。结论 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与健康对照人群在血清代谢产物水平上共鉴定出5个差异代谢产物,其中琥珀酸、柠檬酸有希望成为血清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T细胞淋巴瘤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 血清代谢组学 生物标志物 多反应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血清代谢组学分析热习服相关代谢产物及通路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雄宝 陈佳晖 +3 位作者 傅亚婷 沈昊 胡雪菲 常文军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9-577,共9页
目的分析热习服与未习服人员血清中小分子代谢物的差异,揭示人体热习服相关血清小分子代谢物特征。方法选择70例由温到热跨域作业的健康男性为研究对象,以跨域后暴露于自然高温高湿环境作业或人工空调舒适环境作业为标准,分为热习服组(n... 目的分析热习服与未习服人员血清中小分子代谢物的差异,揭示人体热习服相关血清小分子代谢物特征。方法选择70例由温到热跨域作业的健康男性为研究对象,以跨域后暴露于自然高温高湿环境作业或人工空调舒适环境作业为标准,分为热习服组(n=40)和未习服组(n=30)。收集所有研究对象跨域后2个月时的清晨空腹血液样本,经标准处理后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代谢组学检测,用Progenesis QI软件和R 1.6.2软件ropls包筛选两组人员的差异小分子代谢物,对差异小分子代谢物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年龄和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代谢组学检测共发现小分子代谢物1320个,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显示,热习服组和未习服组样本表现出良好的组间区分和组内聚集。两组血清样本间浓度差异在1.5倍(P<0.05)以上的小分子代谢物有89个,其中57个在热习服组升高、32个在热习服组降低;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差异小分子代谢物主要富集于氨基酸代谢和甘油磷脂代谢等13条代谢通路,涉及色氨酸、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精氨酸和脯氨酸等通路。结论热环境暴露下的热习服训练改变了人体血清小分子代谢物的组学特征,表现为氨基酸代谢水平增强,其可能与热耐力的维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习服 热耐力 跨域训练 血清代谢 氨基酸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籽提取物原花青素对肉兔抗氧化功能、脂质含量及血清代谢产物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汪水平 杨大盛 +4 位作者 李艳莎 姜仁辉 程春霞 莫念等 邱浩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2-76,82,共6页
研究葡萄籽提取物原花青素(grape seed proanthocyanidin extracts,GSPE)对肉兔抗氧化功能、脂质含量及血清代谢产物浓度的影响。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选择128只60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1个对照组和3个试验... 研究葡萄籽提取物原花青素(grape seed proanthocyanidin extracts,GSPE)对肉兔抗氧化功能、脂质含量及血清代谢产物浓度的影响。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选择128只60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1个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每组32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3个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200及400 mg/kg GSPE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39 d,其中预试期为6 d,正试期为33 d。结果表明:随饲粮中GSPE添加量升高,试验兔背最长肌、肝脏及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总超氧化物歧化酶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升高,而丙二醛浓度极显著(P<0.01)降低;对照组试验兔背最长肌粗脂肪含量极显著(P<0.01)高于200 mg/kg组和400 mg/kg组,而肝脏粗脂肪含量、血清三酰甘油与总胆固醇浓度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其余3组;对照组试验兔血清葡萄糖与尿素氮浓度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其余3组,而尿酸浓度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低于200 mg/kg组和400 mg/kg组。研究结果提示:饲粮添加GSPE,可增强肉兔机体抗氧化功能,改善脂质、糖和氮代谢,且作用效果随添加量升高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籽提取物原花青素 肉兔 抗氧化功能 脂质 血清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加工工艺小麦对肉牛养分消化率、小肠消化酶活性及血清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振 万发春 +5 位作者 刘晓牧 姜淑贞 杨在宾 杨维仁 张桂国 张相伦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29-1236,共8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加工工艺小麦对肉牛养分消化率、小肠消化酶活性及血清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试验采用4×4拉丁方设计,选取4头30月龄平均体重为(400±10)kg的利鲁杂交(利木赞牛×鲁西黄牛)阉牛,安装永久性瘤胃、十二指肠...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加工工艺小麦对肉牛养分消化率、小肠消化酶活性及血清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试验采用4×4拉丁方设计,选取4头30月龄平均体重为(400±10)kg的利鲁杂交(利木赞牛×鲁西黄牛)阉牛,安装永久性瘤胃、十二指肠近端和回肠末端瘘管。4种饲粮分别为:粉碎小麦饲粮、破碎小麦饲粮、压片小麦饲粮和膨化小麦饲粮。共进行4期试验,每期预试期13 d,正试期3 d。结果表明:1)膨化小麦饲粮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小麦饲粮(P<0.05);小麦破碎处理和粉碎处理干物质和有机物的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压片处理(P<0.05);而小麦粉碎处理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消化率则显著低于其他各处理(P<0.05)。2)小麦破碎处理显著提高了十二指肠和回肠食糜中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P<0.05),压片处理次之;压片处理显著提高了回肠食糜淀粉酶活性(P<0.05),粉碎和破碎次之。3)不同加工工艺小麦对血清代谢产物及全血指标没有显著影响(P>0.05)。综合以上结果,对小麦进行不同加工处理,能影响肉牛养分利用率和小肠中消化酶的活性,但没有影响肉牛血清代谢产物及全血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加工工艺 消化率 消化酶 血清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蒲公英对放牧肉牛血清代谢产物及增重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高雅 孙满吉 +3 位作者 孙东峰 崔斌 崔国文 王明君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20-22,共3页
本试验旨在测定放牧条件下,蒲公英对肉牛血清代谢产物和增重的影响。试验选用健康的初始重约为419 kg的西门塔尔杂交肉牛16头,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肉牛放牧采食的同时,试验各组按精料补饲量的0.0%、2.0%、4.0%和6.0... 本试验旨在测定放牧条件下,蒲公英对肉牛血清代谢产物和增重的影响。试验选用健康的初始重约为419 kg的西门塔尔杂交肉牛16头,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肉牛放牧采食的同时,试验各组按精料补饲量的0.0%、2.0%、4.0%和6.0%每头每天分别饲喂0.00 kg(对照组)、0.05 kg(L组)、0.10 kg(M组)和0.15 kg(H组)蒲公英草粉(风干重)。预饲期10 d,试验期30 d。结果表明:(1)肉牛日粮中添加蒲公英草粉,可显著提高日增重,提高血清葡萄糖、总蛋白、球蛋白的含量(P<0.05),M组、H组日增重分别较L组提高30.90%、37.84%,较对照组提高39.30%、46.69%;(2)肉牛日粮中添加蒲公英草粉,显著降低了血清尿素氮的含量(P<0.05),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也有降低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添加蒲公英草粉可有效改善放牧肉牛血清代谢产物,显著促进肉牛增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 放牧肉牛 增重 血清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HPLC-Q-Orbitrap HRMS的PD-1抑制剂治疗的晚期肺腺癌患者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林 杨双宁 +3 位作者 秦国慧 亓妍文 赵坤宇 王丽萍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31-634,共4页
目的:探索晚期肺腺癌患者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前后的差异代谢物及代谢通路,为评估预后寻找生物指标。方法: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HPLC-Q-Orbitrap HRMS)技术,对14例晚期肺腺癌患者在第1次使用化疗联合PD-1抑制剂治... 目的:探索晚期肺腺癌患者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前后的差异代谢物及代谢通路,为评估预后寻找生物指标。方法: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HPLC-Q-Orbitrap HRMS)技术,对14例晚期肺腺癌患者在第1次使用化疗联合PD-1抑制剂治疗前3 d的血清以及治疗2周期后的血清进行代谢组学分析。通过对采集得到的图谱进行峰识别和匹配等相关处理,应用主成分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对代谢组学的数据进行分析,筛选出重要变量性投影>1和P<0.05的差异代谢物,并筛选代谢通路。结果:治疗前后血清代谢物质有明显差异,治疗后患者血清代谢物中谷氨酰丝氨酸、脯氨酸、犬尿氨酸、脱氢抗坏血酸、N-硬脂酰鞘磷脂、5-羟基吲哚乙酸水平升高;色氨酸、亮氨酰脯氨酸、柠檬酸、硬脂酸、吲哚丙烯酸、丙酰肉碱、吲哚、3-甲基吲哚水平降低。色氨酸代谢通路是治疗前后的差异代谢通路。结论:犬尿氨酸/色氨酸比值可能作为评估PD-1抑制剂治疗的晚期肺腺癌患者预后的生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肺腺癌 免疫治疗 血清代谢组学 UHPLC-Q-Orbitrap HRMS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角和杜仲叶提取物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代谢产物及肠道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鹏 杨在宾 +1 位作者 张庆 姜淑贞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11,共4页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八角和杜仲叶提取物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代谢产物及肠道健康的影响,并探索其作用机制。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择健康的里岔黑断奶仔猪48头,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断奶仔猪。对照组饲喂基础...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八角和杜仲叶提取物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代谢产物及肠道健康的影响,并探索其作用机制。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择健康的里岔黑断奶仔猪48头,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断奶仔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八角提取物(500 mg/kg)、杜仲叶提取物(250 mg/kg)和金霉素(50 mg/kg)。预试期7 d,正试期42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八角、杜仲组和抗生素三组,显著提高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ADG)(P<0.05)。八角组显著提高血清总蛋白(TP)含量(P<0.05);八角组和杜仲组显著降低了血清尿素氮(SUN)含量(P<0.05)。八角组和抗生素组显著降低了盲肠大肠杆菌的数量(P<0.05)。由此可见,在饲粮中添加八角、杜仲叶提取物可提高仔猪生长性能和免疫力,并对抗生素具有一定的替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提取物 杜仲叶提取物 断奶仔猪 生长性能 血清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血清代谢组学的偏头痛性别差异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贾元威 王萍 +2 位作者 谢海棠 沈杰 胡容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331-1332,共2页
偏头痛流行病学统计显示,偏头痛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病理生理学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男女比例约为1∶2-1∶3,对女性群体的危害更大[1-5]。血清代谢组学灵敏度高,检测样本易于获取,常作为疾病早期小分子代谢物变化的重要检测手段[6]。本... 偏头痛流行病学统计显示,偏头痛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病理生理学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男女比例约为1∶2-1∶3,对女性群体的危害更大[1-5]。血清代谢组学灵敏度高,检测样本易于获取,常作为疾病早期小分子代谢物变化的重要检测手段[6]。本研究构建硝酸甘油型实验性偏头痛大鼠模型,基于SCIEX TripleTOF 5600 LC-Q/TOF-MS分析技术,采用血清代谢组学,探索偏头痛性别差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差异 偏头痛 Sprague Dawley大鼠 血清代谢组学 LC-Q/TOF-MS 差异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铬对肥育绵羊血清代谢物和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祥 杨美红 +1 位作者 董宽虎 王永新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8-42,共5页
选用16只17.5kg左右、5~6月龄的本地公绵羊肥育60天,添加吡啶羧酸铬(CrPic)(试验Ⅰ组)、Cr-C·l6H2O+烟酸(试验Ⅱ组)和CrC·l6H2O(试验Ⅲ组),研究对肥育绵羊血液糖脂代谢产物和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有机铬组、... 选用16只17.5kg左右、5~6月龄的本地公绵羊肥育60天,添加吡啶羧酸铬(CrPic)(试验Ⅰ组)、Cr-C·l6H2O+烟酸(试验Ⅱ组)和CrC·l6H2O(试验Ⅲ组),研究对肥育绵羊血液糖脂代谢产物和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有机铬组、无机铬+烟酸组的血糖浓度、甘油三酯、胆固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无机铬组(P<0.05),而有机铬组和无机铬+烟酸组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有机铬组和无机铬+烟酸组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无机铬组(P<0.05);白蛋白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有机铬组尿素氮水平显著低于其它两组。添加有机铬、无机铬+烟酸有增加IgA的趋势,而IgM有降低趋势。添加有机铬能促进机体蛋白质的合成代谢,改善机体的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育绵羊 血清代谢 免疫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菌素、维吉尼霉素对哺乳仔猪生长和血清代谢物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詹凯 王恬 +1 位作者 李吕木 吴东 《畜禽业》 2001年第12期20-21,共2页
将90头平均体重4.98kg哺乳仔猪(杜×大×长)分成2组,日粮中分别添加维吉尼霉素(对照组)和生菌素(普乐宝)。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和血清球蛋白水平提高(P>0.05或P<0.05);仔猪腹泻率、血清尿素... 将90头平均体重4.98kg哺乳仔猪(杜×大×长)分成2组,日粮中分别添加维吉尼霉素(对照组)和生菌素(普乐宝)。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和血清球蛋白水平提高(P>0.05或P<0.05);仔猪腹泻率、血清尿素氮、血糖和胆固醇含量下降(P<0.05);仔猪每千克增重收益增加2.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菌素 维吉尼霉素 哺乳仔猪 生长 血清代谢 饲料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湿热蕴结证患者肠道菌群与血清代谢物的相关性 被引量:6
20
作者 隋国媛 权冬梅 +3 位作者 赵娜 黄艳阳 贾连群 杨关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969-3979,共11页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湿热蕴结证患者肠道菌群特征及其与血清代谢物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0例NAFLD湿热蕴结患者,19例NAFLD肝郁脾虚患者,32例健康人,采用16S rRNA扩增子测序技术检测肠道...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湿热蕴结证患者肠道菌群特征及其与血清代谢物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0例NAFLD湿热蕴结患者,19例NAFLD肝郁脾虚患者,32例健康人,采用16S rRNA扩增子测序技术检测肠道菌群,LC-MS/MS技术检测血清代谢物,肠道菌群和血清代谢物的联合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NAFLD湿热蕴结组志贺氏杆菌属和柯林斯氏菌属相对丰度较高,双歧杆菌属相对丰度较低,以上菌群在NAFLD肝郁脾虚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健康对照组和NAFLD肝郁脾虚组比,NAFLD湿热蕴结组色氨酸水平显著升高;与健康人群比,NAFLD湿热蕴结患者黄尿酸水平升高。色氨酸与土壤杆菌属呈负相关,黄尿酸与不动杆菌属、明串珠菌属、柯林斯氏菌属呈正相关。与健康对照组和NAFLD肝郁脾虚组比,NAFLD湿热蕴结组甲状腺素水平显著降低;与健康人群比,NAFLD湿热蕴结患者苯丙氨酸水平升高,NAFLD肝郁脾虚组比,其水平显著下降。甲状腺素与巨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Subdoligranulum呈负相关。与健康对照组和NAFLD肝郁脾虚组比,NAFLD湿热蕴结组水平Inosine 5’-Monophosphate、鸟嘌呤核苷均显著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尿酸水平均显著升高,与NAFLD肝郁脾虚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nosine 5’-Monophosphate与明串珠菌属呈正相关,与双歧杆菌属呈负相关,鸟嘌呤核苷与明串珠菌属呈正相关。结论NAFLD湿热蕴结证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和代谢紊乱。NAFLD湿热蕴结证肠道菌群失调与宿主色氨酸、苯丙氨酸、嘌呤代谢紊乱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湿热蕴结 肠道菌群 血清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