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量减少人群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水平对FRAX~评估骨折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王福斌 陈剑明 王娜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60-563,共4页
目的评价低骨量人群不同水平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Beta C-terminal crosslinked telopeptides of typeⅠcollagen,β-CTx)下FRAX~系统对10年发生髋部骨折概率和主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2月至2... 目的评价低骨量人群不同水平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Beta C-terminal crosslinked telopeptides of typeⅠcollagen,β-CTx)下FRAX~系统对10年发生髋部骨折概率和主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就诊的骨量减少的女性患者,根据β-CTx水平分为>472. 97 pg/m L组和<472. 97 pg/m L组,借助FRAX~评估系统,测算每例患者10年发生髋部骨折概率和主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可能性,对比分析两组间的差异。结果β-CTx>472. 97 pg/m L组10年发生髋部骨折概率和主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分别为(5. 64±3. 18)%和(1. 79±1. 58)%,β-CTx<472. 97 pg/m L组分别为(4. 37±2. 94)%和(1. 21±1. 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 13,P <0. 05; t=2. 03,P <0. 05)。结论高β-CTx组患者未来10年骨折风险可能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 骨代谢标志物 FRAX系统 骨折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维生素D、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β-胶原特殊序列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作用
2
作者 王美娥 苏婷 +4 位作者 郭熙哲 黄荣富 郑瑜瑜 陈根旺 范春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3-167,共5页
目的:分析总维生素D(tVD)、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INP)、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在多发性骨髓瘤(MM)分期以及患者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至2022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初诊MM患者54例作为观察组(MM组),本院健康... 目的:分析总维生素D(tVD)、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INP)、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在多发性骨髓瘤(MM)分期以及患者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至2022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初诊MM患者54例作为观察组(MM组),本院健康体检人员50例作为对照组。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tVD、tPINP、β-CTx的表达水平;分析不同ISS分期的MM患者tVD、tPINP、β-CTx表达水平的差异;比较不同血红蛋白(Hb)、血钙(Ca)、肌酐(Crea)、白蛋白(ALB)、β2-微球蛋白(β2-MG)、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的MM患者的tVD、tPINP、β-CTx表达水平,并分别将tVD、tPINP、β-CTx表达水平与各临床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tVD、tPINP、β-CTx表达水平与MM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关系。结果:MM组tVD表达水平为21.73±14.45 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78±9.94 ng/ml(P=0.022);MM组的β-CTx的表达水平为1.43±0.99 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53±0.29 ng/ml(P=0.013)。ISS分期在Ⅰ-Ⅱ期的MM患者tVD水平为29.50±14.59 ng/ml,明显高于Ⅲ期MM患者的12.62±7.73ng/ml(P=0.028),表明分期越高,tVD水平越低。高Ca水平(>2.65 mmol/L)的MM患者的tPINP、β-CTx均明显高于低Ca水平(≤2.65 mmol/L)患者(P=0.016,P=0.021)。MM患者的tVD水平与ALB水平呈正相关(r=0.570),tPINP水平与Ca、β2-MG水平呈正相关(r=0.791,r=0.673),β-CTx水平与tPINP水平呈正相关(r=0.616)。tVD低表达组的PFS明显低于tVD高表达组(P=0.041)。结论:tVD在MM中表达水平降低,其可作为评估疾病分期、预后的指标;β-CTx在MM中表达水平增高;tPINP、β-CTx可能与MM患者的溶骨性表现、肾功能改变等临床症状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维生素D 氨基端延长 β-特殊序列 多发性骨髓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内酯对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张素华 张利宣 +3 位作者 赵维江 曹治宸 黄建敏 潘丽萍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7年第4期281-283,共3页
目的观察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螺内酯治疗前后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水平的变化,探讨螺内酯减轻心肌纤维化、改善心脏舒张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37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及螺内酯(20 mg/d)治疗组,随... 目的观察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螺内酯治疗前后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水平的变化,探讨螺内酯减轻心肌纤维化、改善心脏舒张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37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及螺内酯(20 mg/d)治疗组,随访6个月,测定治疗前后血清PICP水平,并通过超声心动图观察治疗前后左心房、左心室大小、左心室壁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及舒张早期和晚期充盈速度(E、A)及其比值(E/A)。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PIC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且螺内酯组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治疗后E/A比值与治疗前相比均增高(P<0.05),且螺内酯组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螺内酯通过降低Ⅰ型胶原的合成可能可以减轻心肌纤维化,改善心脏舒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舒张性心力衰竭 螺内酯 血清羧基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梗死患者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水平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果明 刘先哲 +3 位作者 田丽红 黄秀凤 揭育丽 蒲晓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55-156,共2页
目的 观察未进行溶栓治疗或溶栓治疗未获成功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发病后 3个月内的血清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 (PIC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 (PⅢNP)水平的变化规律 ,以及与QRS记分和 6min步行试验距离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 目的 观察未进行溶栓治疗或溶栓治疗未获成功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发病后 3个月内的血清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 (PIC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 (PⅢNP)水平的变化规律 ,以及与QRS记分和 6min步行试验距离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2 6例AMI患者发病后第 5 ,15 ,30 ,90天及 2 5例健康人血清PICP和PⅢNP含量。PICP和PⅢNP含量与出院时标准导联心电图QRS记分和第 90天的 6min步行试验距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AMI患者第 5 ,15 ,30 ,90天血清PICP和PⅢNP含量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 (均P <0 0 1) ;PICP和PⅢNP含量与出院时QRS记分和 6min步行试验距离均显著相关 (均P <0 0 0 1)。结论 :未进行溶栓治疗或溶栓治疗未获成功的AMI患者血清PICP和PⅢNP含量明显增高并持续 3个月以上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心肌梗死的面积和心功能状态 ,有助于预测AMI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 血清 羧基端 氨基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溪骨折方对胫腓骨骨折术后患者预后及血清β-CTX、Crosslaps的影响
5
作者 俞学子 张龙 +2 位作者 王殷红 叶冰兵 许远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44,共4页
目的分析西溪骨折方对胫腓骨骨折术后患者预后及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Type I collagen carboxy terminal peptideβspecial sequence,β-CTX)、骨胶原交联(Crosslaps)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6月—2021年3月收治的110例胫腓... 目的分析西溪骨折方对胫腓骨骨折术后患者预后及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Type I collagen carboxy terminal peptideβspecial sequence,β-CTX)、骨胶原交联(Crosslaps)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6月—2021年3月收治的11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使用简单随机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均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联合组加用西溪骨折方。评估两组术前、术后7 d疼痛评分、压痛、肿胀度以及血清β-CTX、Crosslaps变化,和术后7 d、术后4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变化,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并于术后4周使用Johner-Wruh胫骨干骨折评估标准评估两组预后。结果两组术后7 d疼痛评分、压痛、肿胀度均较术前下降,血清β-CTX、Crosslaps均较术前升高,联合组术后7 d疼痛评分、压痛、肿胀度均低于对照组,血清β-CTX、Crosslaps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4周HSS评分、ROM均较术后7 d升高,联合组术后4周HSS评分、ROM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5.14±2.63)周,低于对照组的(16.88±3.15)周(t=3.145,P=0.002)。联合组术后4周恢复优良率为94.55%(52/55),较对照组的81.82%(45/55)更高(P<0.05)。联合组、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27%(4/55)、10.91%(6/5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西溪骨折方能够减轻患者疼痛、改善骨代谢,对于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早期康复具有积极作用,且不会导致术后并发症风险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溪骨折方 胫腓骨骨折 羧基端β特殊序列 交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通络方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模型Wnt信号通路及骨硬化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凌家艳 薛莎 +2 位作者 马威 杨文强 沈霖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29-1434,共6页
目的探讨补肾通络方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卵巢切除法复制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补肾通络方大剂量组、补肾通络方小剂量组、雌激素组,每组8只,同时设置假手术组8只作为对照,各组分别给予相... 目的探讨补肾通络方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卵巢切除法复制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补肾通络方大剂量组、补肾通络方小剂量组、雌激素组,每组8只,同时设置假手术组8只作为对照,各组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给药12周后检测大鼠血清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股骨骨密度(BMD)。采用Western blotting、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股骨中β-catenin、Wnt3a、sclerostin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补肾通络方大、小剂量组PINP增高(P<0.01),β-CTX明显降低(P<0.01),骨密度升高。补肾通络方大、小剂量组Wnt3a、β-catenin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增高(P<0.01),sclerostin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1)。结论补肾通络方能抑制sclerostin表达,调控Wnt3a表达增高,从而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发挥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通络方 骨质疏松症 氨基端前 羧基端β特殊序列 Wnt/β-catenin信号 骨硬化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骨代谢标志物的测定在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髋部脆性骨折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3
7
作者 楼慧玲 彭程 陈巧聪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46-1349,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总骨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otal-P1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25(OH)D3测定在老年人髋部脆性骨折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有髋部脆性骨折史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68例,同时设立68例确诊骨质疏松症、无髋部脆... 目的探讨血清总骨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otal-P1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25(OH)D3测定在老年人髋部脆性骨折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有髋部脆性骨折史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68例,同时设立68例确诊骨质疏松症、无髋部脆性骨折史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老年人群做对照,测定血清Total-P1NP、β-CTX、25(OH)D3;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腰椎和髋部骨密度(BMD);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髋部脆性骨折组患者的Total-P1NP、β-CTX高于对照组,25(OH)D3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腰椎均值BMD及总髋部BMD之间无统计学差异;(2)双变量相关分析发现在髋部脆性骨折组,25(OH)D3与腰椎均值BMD及总髋部BMD呈正相关,Total-P1NP、β-CTX与腰椎均值BMD及总髋部BMD呈负相关(P<0.05);在对照组,25(OH)D3与腰椎均值BMD及总髋部BMD无相关,Total-P1NP、β-CTX与腰椎均值BMD无相关,与总髋部BMD呈负相关(P<0.05)。结论在BMD水平相近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中,Total-P1NP、β-CTX的增高及25(OH)D3的降低有可能独立预示髋部脆性骨折的风险增高,这3项指标的检测有利于识别髋部脆性骨折高风险人群并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性骨折 髋部 老年 氨基端延长 羧基端β特殊序列 25羟基维生素D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代谢标志物在宁波地区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王福斌 陈剑明 +2 位作者 吴坚敏 李淑敏 罗晶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84-1486,共3页
目的研究骨代谢标志物在宁波地区绝经后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诊疗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绝经后的中老年女性受试者264例,年龄均大于50岁,根据骨密度结果将264例检测对象根据骨密度大小分为骨量正常组82例,骨量减少组90例,骨质疏松... 目的研究骨代谢标志物在宁波地区绝经后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诊疗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绝经后的中老年女性受试者264例,年龄均大于50岁,根据骨密度结果将264例检测对象根据骨密度大小分为骨量正常组82例,骨量减少组90例,骨质疏松组92例,同时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测定受检对象血清中β-CTX、PINP、25-OHD3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骨质疏松组:β-CTX水平与正常对照组、骨量减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NP、25-0HD3水平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骨代谢标志物水平与骨质疏松存在密切的相关性;β-CTX是骨质疏松症诊断和疗效评估的理想指标;PINP、25-0HD3是骨质疏松症诊断和治疗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骨代谢标志物 β-特殊序列 血清IN-端前 25-羟基维生素D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骨折患者骨转换生化指标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廖文胜 戴尅戎 +3 位作者 汤亭亭 陈永强 朱振安 庄兴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24-325,295,共3页
目的 了解老年骨折患者的骨转换状态及骨折对骨转换生化指标测定的影响。方法 选择 1 36例患者 ,包括女性 78例 ,按绝经与否和绝经后年限分为 4组。男性 58例 ,按年龄分为 3组。测定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原肽 (CICP)及尿脱氧吡啶啉交联 ... 目的 了解老年骨折患者的骨转换状态及骨折对骨转换生化指标测定的影响。方法 选择 1 36例患者 ,包括女性 78例 ,按绝经与否和绝经后年限分为 4组。男性 58例 ,按年龄分为 3组。测定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原肽 (CICP)及尿脱氧吡啶啉交联 (D Pyr)。结果  70岁以上男性骨折患者D Pyr,显著高于 50岁以下组 (P <0 0 5)。其CICP显著低于另两组 (P <0 0 1 )。女性骨折患者中绝经后 2 5年以上组的D Pyr,显著高于绝经前组 (P <0 0 5) ,其CICP显著高于绝经后 1 5~ 2 4年组(P <0 0 5)。D Pyr在骨折与非骨折成年男性患者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骨折组CICP显著低于非骨折组 (P <0 0 5)。结论 绝经 2 5年以上的女性骨折患者的骨转换为高转换型。 70岁以上男性骨折患者在成骨能力降低的基础上 ,骨吸收增加。骨折对D Pyr无显著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骨转换 血清羧基端 脱氧吡啶啉交联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碳酸氢盐水平与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邱杰山 张文华 +3 位作者 周子英 魏金芬 俞兆珍 沈水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69-974,共6页
目的分析未行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脏病5期(chronic kidney disease 5 period,CKD5)患者血清碳酸氢盐与骨代谢指标的关系,探索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代谢性酸中毒与慢性肾脏病的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mineral and bo... 目的分析未行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脏病5期(chronic kidney disease 5 period,CKD5)患者血清碳酸氢盐与骨代谢指标的关系,探索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代谢性酸中毒与慢性肾脏病的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mineral and bone metabolic abnormalities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MBD)发生的关系及可能机制。方法收集2014年8月至2016年10月就诊未行透析治疗的CKD5期患者252例,根据血清标准碳酸氢盐(standard bicarbonate,SB)水平对患者进行分组,SB<22 mmol/L定义为伴有酸中毒组(217例),SB>22 mmol/L定义为不伴有酸中毒组(35例)。收集SB、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白蛋白(blood albumin,Alb)、血钙(Ca)、血磷(P)、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血β2-微球蛋白(β2-MG)、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及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TPINP)等指标,计算钙磷乘积(Ca×P)。对两组患者各项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并分别与SB作相关性分析。结果伴有酸中毒组BUN、PTH、P、Ca×P、β2-MG、β-CTX及TPINP等指标均较不伴酸中毒组高,伴有酸中毒组血Ca较不伴酸中毒组低,而两组间Scr及Al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SB与血Ca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55;与PTH、Ca×P、β2-MG、β-CTX及TPINP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69、-0.656、-0.775、-0.615和-0.720;与血P无明显相关。结论代谢性酸中毒参与了未行透析治疗CKD5期患者CKD-MBD的发生,其可能机制是代谢性酸中毒诱导了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功能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碳酸氢盐 血Β2-微球蛋白 羧基端β特殊序列 氨基端前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