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8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β_(2)-MG、免疫球蛋白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陈万松 付明威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2期51-54,共4页
目的探究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β_(2)-微球蛋白(β_(2)-MG)、免疫球蛋白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抽取初诊初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70例为观察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设为对照组。两组受检者均检测血清β_(2)-MG... 目的探究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β_(2)-微球蛋白(β_(2)-MG)、免疫球蛋白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抽取初诊初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70例为观察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设为对照组。两组受检者均检测血清β_(2)-MG、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比较两组受检者入院后初始血清β_(2)-MG、IgA、IgG水平;比较观察组不同DS分期患者与对照组的血清β_(2)-MG、IgA、IgG水平;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β_(2)-MG、IgA、IgG水平;分析血清β_(2)-MG、IgA、IgG水平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入院后初始血清β_(2)-MG为(7.04±1.61)mg/L、IgA为(11.13±1.52)g/L、IgG为(5.33±1.28)g/L,对照组入院后初始血清β_(2)-MG为(1.35±0.36)mg/L、IgA为(3.08±0.76)g/L、IgG为(12.54±3.16)g/L。观察组入院后初始血清β_(2)-MG、Ig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g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Ⅰ、Ⅱ、Ⅲ期患者的血清β_(2)-MG、IgA水平高于对照组,Ig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Ⅰ、Ⅱ、Ⅲ期患者的血清β_(2)-MG、IgA水平呈逐渐递增的趋势,IgG水平呈逐渐递减的趋势。治疗8个疗程后,观察组血清β_(2)-MG(1.43±0.38)mg/L、IgA(4.76±0.35)g/L较治疗前显著降低,IgG(10.64±2.83)g/L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采用ECOG评分判定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预后,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ECOG评分与血清β_(2)-MG、IgA水平呈正相关(r=8.021、9.221,P<0.05),与IgG水平呈负相关(r=8.887,P<0.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血清β_(2)-MG、IgG、IgA水平变化可以作为判断病情的重要指标,还可用于衡量治疗效果及预后,临床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β2-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G 免疫球蛋白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ys-C、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尿β2微球蛋白指标检测及其与eGFR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傅丽敏 谢安妮 郭炯浩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β2微球蛋白(β2-MG)指标检测及其与肾小球滤过率(eGFR)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在2020年07月—2022年12月间收治的96例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β2微球蛋白(β2-MG)指标检测及其与肾小球滤过率(eGFR)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在2020年07月—2022年12月间收治的96例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根据观察组患者eGFR情况可将其分为三组,eGFR<60 ml·min-^(1)·1.73 m^(-2)(n=18),90 ml·min-^(1)·1.73 m^(-2)>eGFR≥60 ml·min-^(1)·1.73 m^(-2)(n=32),eGFR≥90 ml·min-^(1)·1.73 m^(-2)(n=46),分别为A、B、C组,另外,以本院同期体检健康者38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CysC、尿RBP、尿β2-MG水平情况,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指标诊断价值;Pearson相关性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eGFR与各指标相关性。结果:A组CysC、尿RBP、尿β2-MG明显高于B组,B组各指标明显高于C组,C组各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ysC、尿RBP、尿β2-MG单项检测及联合检测2型糖尿病肾病具有诊断价值,联合各指标检测诊断价值最高,灵敏度为94.79%,特异度为76.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eGFR与CysC、尿RBP、尿β2-MG均存在负相关关系(r=-0.445、-0.481、-0.325、-0.432,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CysC、尿RBP、β2-MG是eGFR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CysC、尿RBP、尿β2-MG水平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损伤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是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检测具有更高的灵敏度,且各指标与eGFR存在显著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肾病 血清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尿β2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β2-微球蛋白、内脏脂肪素水平变化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宋涛 《淮海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内脏脂肪素(visfatin)水平变化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的关联性。方法:选取某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组,同期120例血压正常体检老年人为对照组,根据24 h... 目的:探讨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内脏脂肪素(visfatin)水平变化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的关联性。方法:选取某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组,同期120例血压正常体检老年人为对照组,根据24 h收缩压变异性(24 h SBPV)将研究组分为低BPV(35例,24 h SBPV<15%)、中BPV(47例,24 h SBPV为15%~20%)、高BPV(38例,24 h SBPV>20%)3个亚组。比较2组入院时血清β2-MG、visfatin水平、血压参数,分析入院时血清β2-MG、visfatin水平与血压参数的相关性,比较不同程度BPV患者入院时血清β2-MG、visfatin水平,分析入院时血清β2-MG、visfatin联合检测对老年高血压患者BPV程度的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β2-MG[(5.46±1.13)mg/mL]、visfatin[(9.75±2.08)μg/L]水平高于对照组[(1.37±0.42)mg/mL、(2.86±0.61)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24 h DBP、24 h SBP、24 h DBPV、24 h SBPV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血清β2-MG、visfatin水平与24 h DBP、24 h SBP、24 h DBPV、24 h SBPV均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_(β2-MG)=0.516、0.622、0.439、0.725,r_(visfatin)=0.703、0.681、0.617、0.658)(P<0.05);不同程度BPV患者入院时血清β2-MG、visfatin水平比较:高BPV>中BPV>低BP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血清β2-MG、visfatin联合鉴别诊断高BPV严重程度AUC为0.909,大于单独指标鉴别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2-MG、visfatin水平变化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有密切关联,可作为临床诊断病情的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2-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微血管密度和血清β_2-微球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健 欧阳清 +2 位作者 王晓桃 莫东华 唐爱林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28期7-9,共3页
目的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中血管新生的状态,探讨骨髓微血管密度(MVD)和β2-微球蛋白(β2-MG)与MM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改良的塑料包埋骨髓活组织病理切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患者骨髓MVD;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MM患者... 目的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中血管新生的状态,探讨骨髓微血管密度(MVD)和β2-微球蛋白(β2-MG)与MM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改良的塑料包埋骨髓活组织病理切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患者骨髓MVD;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MM患者血清β2-MG。结果初诊MM患者骨髓MVD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国际预后分期(ISS)及血清β2-MG相关(P<0.01),随临床分期的增加依次增高(P<0.01)。与治疗前相比,MM治疗有效组骨髓MVD水平明显下降(P<0.01),治疗无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MVD及血清β2-MG检测可作为MM患者体内瘤负荷、预后及疗效判断的指标,骨髓血管新生在MM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抗血管新生治疗可能成为治疗MM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血管密度 β2-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通量血液透析和血液透析滤过对血清β_2-微球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杜晓霞 曹娅丽 +3 位作者 刘航 李寒 张春华 王世相 《中国血液净化》 2006年第6期308-310,共3页
目的比较低通量血液透析(HD)、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和血液透析滤过(HDF)3种透析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尿素氮、肌酐、血磷和β2-微球蛋白清除的影响。方法选择北京朝阳医院血液净化中心7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HD... 目的比较低通量血液透析(HD)、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和血液透析滤过(HDF)3种透析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尿素氮、肌酐、血磷和β2-微球蛋白清除的影响。方法选择北京朝阳医院血液净化中心7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HD组28例,HFHD组20例和HDF组22例。在透析前后分别取血检测患者尿素氮、肌酐、钙、磷和β2-微球蛋白水平。结果3组患者透析前后的尿素氮、肌酐和血磷水平均明显下降,其中HDF组降低更为明显。HFHD组和HDF组患者循环中的β2-微球蛋白透析后显著下降,而HD组透析前后β2-微球蛋白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HD、HFD、HDF均能有效清除尿毒症患者血液中的小分子溶质,HFHD和HDF对β2-微球蛋白的清除能力明显优于H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2-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余肾功能及血液透析方式对肾衰竭患者血清中β_2-微球蛋白水平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漆映辉 曲晓璐 +1 位作者 唐咏华 戴芹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8年第12期1091-1092,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残余肾功能状态及不同血液透析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β2-微球蛋白(β2-MG)血清浓度的影响。方法: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按透析方式分为血液透析(HD)组和血液透析滤过(HDF)组,检测透析前后血清β2-MG值,比较组内透... 目的:观察不同残余肾功能状态及不同血液透析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β2-微球蛋白(β2-MG)血清浓度的影响。方法: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按透析方式分为血液透析(HD)组和血液透析滤过(HDF)组,检测透析前后血清β2-MG值,比较组内透析前后的差异及透前组间的差异;按透析间歇期平均尿量以300 ml/24 h为界,分为残余肾功能(RRF)阳性组和RRF阴性组,比较组间β2-MG的血清浓度的差异。结果:HDF组透前β2-MG浓度为(10.4±2.98)μg/ml,透后为(7.6±1.78)μg/ml,前后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HD组透前β2-MG为(11.8±2.49)μg/ml,透析后为(10.1±3.14),透析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透析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RRF阳性组β2-MG浓度(9.78±3.4)μg/ml,RRF阴性组β2-MG浓度(12.27±2.7)μg/ml,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对β2-MG的清除差,血液透析滤过对β2-MG的清除效果良好,但是透析前HDF患者血清β2-MG水平与HD患者无统计学差异,可能与行HDF治疗的时间不足有关。残余肾功能不同对透析患者β2-MG的血清水平差异明显,提示残余肾可有效清除β2-MG,残余肾的作用是任何透析方式均无法完全替代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2-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血清β_2-微球蛋白和甲状旁腺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汤京华 方莉 冯曦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9年第7期627-628,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清除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和甲状旁腺激素(iPTH)的效果。方法:将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3组:血液透析(HD)组、血液灌流+血液透析(HP+HD)组、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组,比较3组单次治疗对β2-MG和iPTH的...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清除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和甲状旁腺激素(iPTH)的效果。方法:将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3组:血液透析(HD)组、血液灌流+血液透析(HP+HD)组、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组,比较3组单次治疗对β2-MG和iPTH的清除率。结果:(1)HD组治疗前后血清β2-MG和iPTH均无显著下降(P>0.05),HP+HD组治疗前后血清iPTH显著下降(P<0.01),β2-MG无显著变化(P>0.05),HFHD组治疗前后血清β2-MG和iPTH均显著下降(P<0.01);(2)HD组与HP+HD组对血清β2-MG的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两组的清除率与HFH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FHD组与HP+HD组对iPTH的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两组的清除率与H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D不能有效清除β2-MG及iPTH;HP能有效清除iPTH,对β-MG无明显效果;HFHD能有效清除β-MG及iP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2-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血液净化方法对尿毒症患者血清白介素-6及β_2-微球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尹友生 李小励 +4 位作者 韦家智 李康惠 向清 白先明 唐美媛 《中国血液净化》 2005年第11期594-596,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法对尿毒症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及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的影响。方法按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将33例(66次)尿毒症患者随机交叉分为A、B、C、D4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净化前后IL-6的浓度并结合β2-MG的浓...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法对尿毒症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及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的影响。方法按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将33例(66次)尿毒症患者随机交叉分为A、B、C、D4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净化前后IL-6的浓度并结合β2-MG的浓度及临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血清IL-6的下降率依次为D>A≈C>B组,血清β2-MG的下降率依次为A>B>D>C组;A、B2组治疗前后血清IL-6与β2-MG具有显著正相关;B组超滤量明显低于其它各组,但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各组。结论对血清IL-6及β2-MG的清除作用,高通量聚砜膜F60做血液透析滤过(HDF)明显优于血液透析(HD),AV600s做血液滤过(HF)显著优于HD;F60做HDF及AV600s不论是HF还是HD均有较好的稳定血压作用。而F60做HD较易发生低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6 β2-球蛋白 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β_2-微球蛋白的清除效果 被引量:7
9
作者 廖益飞 吴凌慧 +2 位作者 张小如 程晓媚 邹毓媚 《浙江临床医学》 2006年第9期902-903,共2页
目的研究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的清除效果。方法将4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血液灌流+血液透析(HD+HP)、B组血液透析(HD),A组接受树脂吸附联合血液透析治疗,B组接受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均在... 目的研究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的清除效果。方法将4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血液灌流+血液透析(HD+HP)、B组血液透析(HD),A组接受树脂吸附联合血液透析治疗,B组接受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均在单次治疗前后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β2-MG水平。结果A组治疗后患者血β2-MG从(22.61±5.17)mg/L降至(11.98±3.92)mg/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B组治疗后血β2-MG从(23.37±5.13)mg/L降至(23.34±5.08)mg/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能有效地清除β2-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2-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β_(2-)微球蛋白与常用肾功能检测指标的临床应用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素平 孙秀华 温琥玲 《安徽医学》 2009年第6期648-649,共2页
目的评价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在不同肾脏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其与其他常用肾功能检测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各种不同肾脏疾病患者86例,Scr、Ccr正常对照组40例,血β2-MG、ERPF正常对照组40例,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β2-MG。FT-691肾... 目的评价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在不同肾脏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其与其他常用肾功能检测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各种不同肾脏疾病患者86例,Scr、Ccr正常对照组40例,血β2-MG、ERPF正常对照组40例,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β2-MG。FT-691肾图仪测定ERPF,常规生化法测定BUN、Scr、Ccr。结果血清β2-MG正常时,与Scr呈一致性变化(P>0.05),与BUN、Ccr、ERPF无明显相关(P<0.05);血清β2-MG升高时,与BUN、Scr、Ccr、ERPF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P>0.05)。结论肾功能受损早期时,β2-MG不敏感,ERPF可早期判断肾功能;肾功能受损达一定程度时,上述指标均可用于判断肾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2-球蛋白 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群血清β_(2)微球蛋白水平与脑微出血的相关性分析
11
作者 韦存胜 俞晓蓉 +2 位作者 陈媛 纪娟 陈雪梅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血清β_(2)微球蛋白水平与脑微出血(CMB)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慢性病老年患者636例,所有患者于入院第2天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β_(2)微球蛋白水平,并行头颅磁共振磁敏感加权...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血清β_(2)微球蛋白水平与脑微出血(CMB)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慢性病老年患者636例,所有患者于入院第2天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β_(2)微球蛋白水平,并行头颅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扫描,根据患者磁敏感加权成像有无CMB分为CMB组82例和无CMB组554例。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CMB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通过不同模型调整混杂因素后,血清β_(2)微球蛋白水平是老年患者CMB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模型1:β=0.179,OR=1.196,95%CI:1.017~1.407,P=0.031;模型2:β=0.215,OR=1.240,95%CI:1.048~1.468,P=0.012)。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β_(2)微球蛋白水平诊断CMB的最佳截断值为1.805 mg/L,敏感性为70.7%,特异性为52.5%。曲线下面积为0.657(95%CI:0.595~0.719,P<0.01)。结论老年人群血清β_(2)微球蛋白增高与CMB密切相关,因此可将β_(2)微球蛋白作为老年人群CMB的预测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_(2)球蛋白 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肌红蛋白和β_2-微球蛋白测定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功能损害的评价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长明 季乃军 +3 位作者 陈东海 梅益斌 胡昌盛 樊必夫 《浙江临床医学》 2007年第3期324-324,共1页
关键词 血清肌红蛋白 β2-球蛋白 β2-M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血液净化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β_2-微球蛋白和甲状旁腺激素清除率的探讨 被引量:36
13
作者 程永衡 《中国血液净化》 2012年第8期433-435,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中分子物质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及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的清除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0年9月在广西玉林市第一...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中分子物质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及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的清除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0年9月在广西玉林市第一人民医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4例并随机分为3组: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HD+HP)组(n=18),血液透析滤过(HDF)组(n=18)和血液透析(HD)组(n=18)。比较3组患者治疗12个月前、后血β2-微球蛋白及血PTH清除率。结果 3组治疗后血清β2-微球蛋白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HD组治疗后血β2-微球蛋白及甲状旁腺素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所有P>0.05)。而(HP+HD)组、HDF组相比与透析治疗前血β2-微球蛋白及甲状旁腺素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3组之间对β2-微球蛋白及甲状旁腺素清除率比较表明,(HP+HD)组、HDF组β2-微球蛋白及甲状旁腺素下降优于HD组(P<0.01),而(HP+HD)组与HD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均能有效清除血清β2-微球蛋白和甲状旁腺激素,而血液透析不能有效地清除血清β2-微球蛋白和甲状旁腺激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2-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成纤维生长因子-23联合尿β2-微球蛋白对DN的诊断价值
14
作者 胡伟宏 陈文洁 +1 位作者 赵丽萍 张亚琦 《安徽医学》 2024年第5期553-558,共6页
目的探究血清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VASH-1)、成纤维生长因子-23(FGF23)联合尿β2-微球蛋白(β2-MG)对糖尿病肾病(D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在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进行治疗的115例DN患者作为DN组,选取... 目的探究血清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VASH-1)、成纤维生长因子-23(FGF23)联合尿β2-微球蛋白(β2-MG)对糖尿病肾病(D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在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进行治疗的115例DN患者作为DN组,选取同时期本院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根据24 h尿清蛋白排泄率(URER),将DN组分为单纯糖尿病组(A组,35例)、微量清蛋白尿组(B组,41例)和大量清蛋白尿组(C组,39例);比较受试者血清VASH-1、FGF-23水平、尿素、肌酐含量、尿β2-MG水平;采用Pearson法对血清VASH-1、FGF-23水平与尿素、肌酐含量、尿β2-MG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N发生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VASH-1、FGF-23联合尿β2-MG对DN的诊断价值。结果DN组血清VASH-1、FGF-23、尿素、肌酐含量、尿β2-M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C组患者血清VASH-1、FGF-23、尿素、肌酐含量、尿β2-MG水平均高于B组和A组(P<0.05);DN患者血清VASH-1、FGF-23水平与尿素、肌酐含量、尿β2-MG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血清VASH-1、FGF-23、尿素、肌酐含量、尿β2-MG水平均为影响DN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VASH-1、FGF-23、尿β2-M联合诊断DN价值高于单独诊断(Z_(三者联合-VASH-1)=4.389、P<0.001,Z_(三者联合-FGF-23)=3.117、P=0.002,Z_(三者联合-β2-MG)=4.556、P<0.001)。结论DN患者血清VASH-1、FGF-23、尿β2-MG水平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且三者联合诊断效果较好,有望为DN的诊断提供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 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 成纤维生长因子-23 β2-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厄贝沙坦与黄葵胶囊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和β_2-微球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马咏梅 《西部中医药》 2017年第11期106-109,共4页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黄葵胶囊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和β_2-微球蛋白的影响。方法:将糖尿病肾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降血糖方案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厄贝沙坦联合黄...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黄葵胶囊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和β_2-微球蛋白的影响。方法:将糖尿病肾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降血糖方案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厄贝沙坦联合黄葵胶囊治疗,连续治疗2个月。对患者治疗前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小时尿蛋白定量、CysC、β_2-微球蛋白等指标进行观察。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86.7%)高于对照组(5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0.86,P=0.000)。治疗前2组患者Scr、BUN、尿酸等肾功能指标以及CysC、β_2-微球蛋白等血清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Scr、BUN、尿酸等肾功能指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试验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CysC、β_2-微球蛋白等血清生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黄葵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确切,能减少患者血清肌酐与尿蛋白浓度,能有效降低CysC和β_2-微球蛋白浓度,起到保护肾脏微血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 血清胱抑素C β2-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胱抑素C和β_2-微球蛋白对糖尿病早期肾病的诊断评价 被引量:1
16
作者 孟艳平 张生 曹兴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31期46-47,共2页
目的探讨监测血清胱抑素C(CysC)和β2-微球蛋白在糖尿病早期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采集糖尿病肾病(DN)患者50例,糖尿病未发肾病(DM)患者50例和正常对照组健康人员50例血清,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ysC,和β2-微球蛋白,同时用酶法检测Cr的浓... 目的探讨监测血清胱抑素C(CysC)和β2-微球蛋白在糖尿病早期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采集糖尿病肾病(DN)患者50例,糖尿病未发肾病(DM)患者50例和正常对照组健康人员50例血清,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ysC,和β2-微球蛋白,同时用酶法检测Cr的浓度,对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糖尿病肾病(DN)组和糖尿病未发肾病(DM)组血清CysC和β2-微球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未发肾病(DM)组在血肌酐阴性的条件下血清CysC和β2-微球蛋白阳性率分别为44%和36%,明显高于肌酐阳性率。结论血清CysC和β2-微球蛋白在肾损伤早期比肌酐升高更明显,是评价早期肾病的敏感特异性指标,对于临床上发现糖尿病早期肾损害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 β2-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疾病活动度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β_(2)-微球蛋白、肌酐、白蛋白、补体C3及补体C4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7
作者 卫霞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4期746-748,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疾病活动度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β_(2)-微球蛋白(β_(2)-MG)、血清肌酐(Scr)、白蛋白(Alb)、补体C3及补体C4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济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依据系统性... 目的探讨不同疾病活动度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β_(2)-微球蛋白(β_(2)-MG)、血清肌酐(Scr)、白蛋白(Alb)、补体C3及补体C4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济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依据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指数(SLEDAI)将患者分为轻度活动组(SLEDAI分值0~9分)29例、中度活动组(SLEDAI分值10~14分)23例、重度活动组(SLEDAI分值≥15分)20例。选取同期26例体检健康者纳入健康组。比较4组血清β_(2)-MG、Scr、Alb、补体C3及补体C4水平。分析上述指标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度的相关性。统计并比较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治疗前后各血清因子变化。结果4组血清β_(2)-MG、Scr、Alb、补体C3、补体C4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活动组、中度活动组、重度活动组血清β_(2)-MG、Scr水平高于健康组,血清Alb、补体C3、补体C4水平低于健康组(P<0.05);随着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度的增加,血清β_(2)-MG、Scr水平呈上升趋势,血清Alb、补体C3、补体C4水平呈下降趋势(P<0.05)。Scr、β_(2)-MG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度呈正相关(r=0.652、0.593,P=0.021、0.012),补体C3、补体C4、Alb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度呈负相关(r=-0.480、-0.628、-0.427,P=0.030、0.009、0.005)。治疗后,Scr、β_(2)-MG水平较治疗前低,补体C3、补体C4、Alb水平较治疗前高(P<0.05)。结论血清β_(2)-MG、Scr、Alb、补体C3、补体C4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活动度密切相关。随着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加重,血清β_(2)-MG、Scr水平升高,补体C3、补体C4、Alb水平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2-球蛋白 蛋白 C3 C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水-血清β_2-微球蛋白浓度梯度在良恶性腹水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18
作者 焦建新 原皓 +1 位作者 方继伟 滕修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4期15-16,共2页
关键词 β2-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血清和脑脊液β_2-微球蛋白的检测与应用
19
作者 赵亮 叶书来 林斌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84-184,共1页
关键词 血清 β2-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β_2-微球蛋白水平与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相关性研究
20
作者 张欣 艾丽梅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883-884,共2页
关键词 β2-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