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波谱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1
作者 闫红敏 高明洁 +6 位作者 陈涛 付卿桦 张牛霖 岳辛如 任小云 刘旭 王金环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9-234,共6页
血液系统疾病是一类以造血系统异常并伴发血液异常改变的疾病,该类疾病多具有死亡率高的特点,近年来,其死亡率呈现持续攀升的态势。在诊断方面部分血液系统疾病缺乏特异性的指标,目前的诊断方式主要依赖于骨髓穿刺活检,但该检查具有一... 血液系统疾病是一类以造血系统异常并伴发血液异常改变的疾病,该类疾病多具有死亡率高的特点,近年来,其死亡率呈现持续攀升的态势。在诊断方面部分血液系统疾病缺乏特异性的指标,目前的诊断方式主要依赖于骨髓穿刺活检,但该检查具有一定的创伤性,患者接受度低;并且由于造血组织分布不均匀,不同穿刺点的检查结果差异较大;以及骨髓状态与外周血液表现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时间滞后性,以上诸多因素均导致诊断一直存在着较大困难,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局限。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是一种利用磁共振现象和化学位移的非侵入性检测手段,具有无损伤的显著优势。根据MRS中共振峰的位置、强度以及精细结构,可以对化合物的结构及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因技术方面存在一定局限,MRS未能广泛应用于临床,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其有望成为常规临床工具。本文将通过文献综述,对MRS在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等血液系统疾病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进行阐述,以期为血液系统疾病的诊疗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系统疾病 白血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磁共振波谱 磁共振成像 诊断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系统疾病相关骨损害研究进展
2
作者 谭文彬 李佳 +2 位作者 刘明玉 路永欣 程雅欣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06-1512,共7页
血液系统疾病是继发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的重要病因,除了疾病自身致病因素外,相关治疗方案亦对骨代谢产生负面影响,由此导致了此人群中高OP患病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然而,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同时缺乏相关诊疗管理... 血液系统疾病是继发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的重要病因,除了疾病自身致病因素外,相关治疗方案亦对骨代谢产生负面影响,由此导致了此人群中高OP患病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然而,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同时缺乏相关诊疗管理建议。因此,本综述分别从致病危险因素与机制、骨损害表现及诊治进展总结了常见血液系统疾病导致继发性OP最新进展,以期为血液系统疾病相关继发性OP的诊疗及管理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系统疾病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发病机制 骨损害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血液系统疾病对血型血清学检测的影响及鉴定结果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勇萍 杨世明 +4 位作者 穆士杰 安宁 江涛 杜娟 王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讨部分血液系统疾病血型抗原抗体减弱和血浆蛋白异常变化对血型血清学检测的影响及其鉴定方法。方法采用正反定型、吸收放散试验、抗体筛选、抗体特异性鉴定及抗人球蛋白试验进行鉴定分析。结果 56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中正反定型... 目的探讨部分血液系统疾病血型抗原抗体减弱和血浆蛋白异常变化对血型血清学检测的影响及其鉴定方法。方法采用正反定型、吸收放散试验、抗体筛选、抗体特异性鉴定及抗人球蛋白试验进行鉴定分析。结果 56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中正反定型不符由血型抗原抗体减弱引起20例(35.7%),由冷凝集素和血浆球蛋白增高及抗M引起抗体筛选阳性及交叉配血不合36例(64.3%)。正定型不符16例中,由A抗原减弱引起10例,B抗原减弱引起6例;反定型不符40例中,由抗A减弱引起3例,抗B减弱引起1例,由冷凝集素引起21例,由血浆球蛋白增高引起12例,由抗M特异性抗体引起3例。36例抗体筛选阳性中由冷凝集素引起21例(58.4%),由血浆球蛋白增高引起12例(33.3%),由抗M引起3例(8.3%)。交叉配血中,主侧配血不合36例,次侧配血不合33例,经37℃孵育及4℃吸收冷凝集素,用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交叉配血,36例中主侧配血不合3例,次侧配血不合33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结论采用正反定型、吸收放散试验、抗体筛选、抗体特异性鉴定及抗人蛋白试验,可准确鉴定部分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ABO血型,输血时应以输注同型血液制剂为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抗体减弱 血浆蛋白异常 部分血液系统疾病 ABO血型鉴定 血清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血液系统疾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鲍文 刘苒 +5 位作者 王飞 张静 顾岩 夏国华 高冲 陈宝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63-668,共6页
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与采集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方法:对50例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血液科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对患者年龄、性别、动员方案、疾病状态、采集机器等因素进行分... 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与采集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方法:对50例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血液科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对患者年龄、性别、动员方案、疾病状态、采集机器等因素进行分析,评估以上因素对干细胞动员结果的影响,并分析了采集前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的数量与采集的CD34^+细胞计数的相关性。结果:动员方案对CD34^+细胞采集数及CD34^+细胞采集成功率的影响有显著性影响,而性别、年龄、确诊到动员间隔时间、既往化疗方案、骨髓受累与否等对干细胞采集数量影响并不显著。采集前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数量与采集的CD34^+细胞数呈正相关。采集前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及单个核细胞计数与采集成功密切相关。结论:化疗联合细胞因子的动员方案采集造血干细胞优于单用细胞因子的动员方案。通过采集前白细胞计数及单个核细胞计数确定合适的采集时机,可以提高采集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系统疾病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干细胞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那度胺在复发难治性血液系统疾病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樊文静 范枝俏 +1 位作者 吴涛 白海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95-599,共5页
来那度胺是一种新型免疫调节剂,是沙利度胺的衍生物,对于血液系统疾病具有较高的治疗反应率和安全性。本文的目的在于评估来那度胺在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复发难治性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复发难治性非... 来那度胺是一种新型免疫调节剂,是沙利度胺的衍生物,对于血液系统疾病具有较高的治疗反应率和安全性。本文的目的在于评估来那度胺在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复发难治性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复发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复发难治性POEMS综合征疾病的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就来那度胺在复发难治性血液系统疾病中的最新临床研究及其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那度胺 血液系统疾病 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急性髓系白血病 淋巴瘤 POEMS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系统疾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朱华淳 沈云峰 蒋元强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59-60,共2页
关键词 深部真菌感染 血液系统疾病 临床分析 自身免疫功能低下 真菌感染率 广谱抗菌药 上升趋势 临床医师 合理用药 尽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血液系统疾病中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孟庆祥 郝玉书 +6 位作者 王立 唐克晶 秘营昌 徐开林 邵宗鸿 钱林生 焉丽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为研究EGFR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EGFR表达与恶性血液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酶标法检测了48例恶性血液病(包括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1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7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0例,真性红... 目的:为研究EGFR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EGFR表达与恶性血液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酶标法检测了48例恶性血液病(包括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1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7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0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5例)、21例骨髓良性增生性疾病及4例正常人骨髓细胞的EGFR表达情况,以A432细胞系为阳性对照。结果:在正常人及骨髓良性增生性疾病患者的骨髓细胞中未见EGFR表达,在恶性血液病患者的骨髓细胞中也未见EGFR表达。结论:研究结果表明EGFR可能在人类骨髓造血细胞中较少表达,EGFR的表达较少参与人类恶性血液病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 受体 血液系统疾病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移植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王利 张超 +1 位作者 刘承军 高春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49-1053,共5页
脐血是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无HLA相合供体时造血干细胞来源之一。与骨髓、动员后外周血相比,脐血具有易获得、对供体无害、供受体HLA相合要求不高等优势。但脐血中造血干细胞数量一般较少,移植失败风险较大,易导致造血及免疫重建延迟,移植... 脐血是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无HLA相合供体时造血干细胞来源之一。与骨髓、动员后外周血相比,脐血具有易获得、对供体无害、供受体HLA相合要求不高等优势。但脐血中造血干细胞数量一般较少,移植失败风险较大,易导致造血及免疫重建延迟,移植相关死亡率较高。双份脐血是增加脐血中干细胞数量的一种直接简便的方法,与单份脐血相比,双份脐血移植后患者疾病复发率低,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较高,但造血重建、受者总体生存率等指标无明显差异。脐血体外扩增新技术的发展使脐血干细胞体外扩增效果更好,单份扩增后脐血移植不仅能增加脐血的来源,而且能减少双份脐血较高的花费。ATG能降低移植失败风险及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病率,但其在脐血移植中的地位仍有争论。本文就近年来脐血移植领域上述几个问题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移植 血液系统疾病 造血干细胞扩增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亲缘关系脐带血移植治疗25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常惠荣 程珍 +14 位作者 陈广华 孙爱宁 乔曼 马骁 王荧 陈峰 金焕英 陆瑶 张嘉卿 付琤琤 金正明 唐晓文 韩悦 仇慧英 吴德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67-773,共7页
本研究观察非亲缘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UCBT)在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植入率、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移植相关死亡(TRM)、复发和生存情况。25例接受UCBT的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儿童8例、成人17例)中。3例接受单份脐带血(CB),22例接受双份脐... 本研究观察非亲缘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UCBT)在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植入率、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移植相关死亡(TRM)、复发和生存情况。25例接受UCBT的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儿童8例、成人17例)中。3例接受单份脐带血(CB),22例接受双份脐带血。供/受体低分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结果为9例6/6位点相合、16例4-5/6位点相合。在预处理方案中21例采用TBI/Cy±Flu±ATG或BuCy±Flu±ATG,4例采用FC+ATG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采用以环孢素(CsA)为主的方案。结果表明,存活超过42 d的20例患者中16例(80.0%)获得植入;粒系植入至移植后42 d的累积发生率为64.0%,中位时间17.0 d;巨核系植入至移植后100 d的累积发生率为60.0%,中位时间35.0 d;II-IV度、III-IV度急性GVHD(aGVHD)至移植后100 d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44.0%和30.7%;截止至随访结束日期,移植相关死亡率(TRM)的累积发生率为54.3%;25例患者的总生存率为42.7%;17例可评估恶性血液病患者中7例(41.2%)存活,且仅有1例复发,无事件生存率(EFS)为35.3%;5例可评估的非恶性血液病患者中4例存活,2例处于持续脐血植入状态,2例自身造血恢复;处于疾病进展期的3例患者中仅1例患者存活。结论:低分辨HLA-4-6/6位点相合的UCBT治疗血液系统疾病是可行的,双份脐血移植(dUCBT)可以克服单份脐血细胞数量不足的缺点,可用于治疗大体重儿童及成人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脐带血移植 血液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骨细胞在造血微环境中的作用及与部分血液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费成明 常春康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33-1136,共4页
造血微环境(造血龛)主要由成骨龛和血管龛组成,而成骨细胞是成骨龛的主要组成成分,并对调节造血龛起到重要作用,成骨细胞与多种血液系统疾病密切相关。本文就成骨细胞在造血微环境中的作用以及成骨细胞与部分血液系统疾病关系的最新进... 造血微环境(造血龛)主要由成骨龛和血管龛组成,而成骨细胞是成骨龛的主要组成成分,并对调节造血龛起到重要作用,成骨细胞与多种血液系统疾病密切相关。本文就成骨细胞在造血微环境中的作用以及成骨细胞与部分血液系统疾病关系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微环境 成骨细胞 成骨龛 血管龛 造血干细胞 血液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凯西莱治疗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雪梅 王雪野 +1 位作者 肖中平 苏亚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29-629,共1页
关键词 凯西莱 治疗 恶性血液系统疾病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系统疾病135例染色体核型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丽娟 吴雨洁 +3 位作者 钱思轩 吴汉新 陆化 李建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05-506,517,共3页
目的:探讨血液系统疾病的染色体核型改变。方法:采用直接法和短期培养法制备骨髓细胞染色体,以R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本组135例,急性白血病(AL)5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及急性混合细胞... 目的:探讨血液系统疾病的染色体核型改变。方法:采用直接法和短期培养法制备骨髓细胞染色体,以R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本组135例,急性白血病(AL)5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及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各为11例、41例及1例,有核型异常者各为5例、25例及1例;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26例,除4例经干扰素治疗核型转正常外,余22例均有ph'染色体;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5例,仅有1例核型异常;多发性骨髓瘤(MM)13例,3例有核型异常;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9例,仅1例核型为46XY,20q-;再生障碍性贫血(AA)6例,骨髓增殖性疾病(MPD)9例,淋巴瘤(NHL)12例,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2例,核型均正常。结论:染色体核型分析是血液系统疾病诊断和分型的一项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系统疾病 染色体 核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系统疾病并发院内感染的治疗
13
作者 黄洪晖 陈芳源 +3 位作者 方智雯 韩洁英 朱学宏 邵念贤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2期177-179,共3页
目的观察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对血液系统疾病并发院内感染的治疗效果。 方法 5 2例患者 ,单一使用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或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与其他抗菌素合用。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每日剂量 1.5~ 2g ,静脉滴注。 结果 1 亚胺培南 /西司... 目的观察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对血液系统疾病并发院内感染的治疗效果。 方法 5 2例患者 ,单一使用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或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与其他抗菌素合用。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每日剂量 1.5~ 2g ,静脉滴注。 结果 1 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治疗的总有效率为 5 9.6% ;2 对G+需氧菌及G-需氧菌感染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 4 4 .4 % ,60 .0 % ;3 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无效的患者用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治疗 ,总有效率达 5 6.4 % ;4 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患者中的有效率为 5 1.9%。 结论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具有高效、广谱的抗菌作用 ,是治疗血液系统疾病院内感染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 血液系统疾病 院内感染 并发症 治疗 急性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系统疾病合并抑郁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14
作者 王红祥 邹萍 赵湜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1-93,共3页
目的 了解血液系统疾病合并抑郁症的患病率,进而探讨其患病危险因素。方法 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92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血液系统疾病组)和82例正常对照组进行评分,并建立回归模型,对合并抑郁症的患者进行回归分析,在α=0.10水平分析并... 目的 了解血液系统疾病合并抑郁症的患病率,进而探讨其患病危险因素。方法 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92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血液系统疾病组)和82例正常对照组进行评分,并建立回归模型,对合并抑郁症的患者进行回归分析,在α=0.10水平分析并确定其患病危险因素。结果 ①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合并抑郁症的患病率(45.6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抑郁症的患病率(8.54%)。②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中,抑郁症的发生与性别、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疾病分类、病程和治疗方案有关。结论 抑郁症在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中有较高的患病率,性别、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疾病分类、病程和治疗方案是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合并抑郁症的可能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系统疾病 抑郁症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对血液系统疾病的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黄梅 王诗雨 +4 位作者 郝正栋 郭晓嘉 楚松林 李莉娟 张连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74-377,共4页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是中性粒细胞产生的由染色质DNA和蛋白质组成的一种细胞外纤维网状结构。NET可通过依赖NADPH的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凋零(NETosis)与不依赖NADPH的NETosis两条途径形成,形成后除了被血浆中DNA酶水解外,还可被...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是中性粒细胞产生的由染色质DNA和蛋白质组成的一种细胞外纤维网状结构。NET可通过依赖NADPH的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凋零(NETosis)与不依赖NADPH的NETosis两条途径形成,形成后除了被血浆中DNA酶水解外,还可被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进行胞内和胞外降解。随着近年来对NET的研究发现,在多种血液系统疾病NET表达增加,NET对血液系统疾病发挥着免疫调节作用,如NET与白血病治疗相关的感染密切相关,从而影响白血病的治疗及预后;NET参与多发性骨髓瘤的疾病进展、促进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进展以及介导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的血栓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 免疫调节 血液系统疾病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MO化修饰与血液系统疾病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禾菁 侯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18-221,共4页
小泛素相关修饰物(SUMO)修饰为继泛素化修饰后又一种主要的蛋白翻译后修饰,参与调控多种细胞生命活动,如蛋白质间相互作用、胞内定位、DNA修复、转录因子的活化,以及细胞周期和转录的调控等,并与多种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近年来的研究表... 小泛素相关修饰物(SUMO)修饰为继泛素化修饰后又一种主要的蛋白翻译后修饰,参与调控多种细胞生命活动,如蛋白质间相互作用、胞内定位、DNA修复、转录因子的活化,以及细胞周期和转录的调控等,并与多种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近年来的研究表明,SUMO化修饰也参与了多种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病。本文综述了SUMO化修饰对血液系统疾病发病及治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泛素相关修饰物 SUMO化修饰 血液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医疗下儿童血液系统疾病外购药物伦理问题探讨及对策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海玲 郑乐乐 +4 位作者 邢军卫 徐曼 廉国利 高文娟 刘小红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0年第10期1228-1231,共4页
随着精准医疗技术飞速发展,其给血液系统疾病患儿带来希望的同时,也带来了外购药物伦理问题。从精准医疗下的经济压力、患者知情同意落实、医务人员执行等层面深度剖析外购药物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同时提出对策:加强优化监管机制以及规范... 随着精准医疗技术飞速发展,其给血液系统疾病患儿带来希望的同时,也带来了外购药物伦理问题。从精准医疗下的经济压力、患者知情同意落实、医务人员执行等层面深度剖析外购药物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同时提出对策:加强优化监管机制以及规范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知识水平、做好高效医患沟通,实现真正的“精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购药品 儿童 血液系统疾病 医学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嗜水气单胞菌感染5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8
作者 胥艳玲 毕慧 +3 位作者 杨旭 夏晴 吕梅 和平安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13-720,共8页
目的描述和分析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合并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报道1例血液系统疾病合并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患者,同时回顾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近五年发生的4例感染病例,并通过PubMed、迈特思创、中国知网、万方数据... 目的描述和分析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合并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报道1例血液系统疾病合并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患者,同时回顾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近五年发生的4例感染病例,并通过PubMed、迈特思创、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检索国内外中英文文献,筛选资料相对完整的病例进行系统性回顾。结果该患者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发展为坏死性筋膜炎,经治疗无效死亡。检索到资料相对完整的文献病例有14例。患者临床表现多不典型,症状多样,高热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同时还伴有胃肠道症状等。若只表现为发热,无明显的感染灶往往预后较好,伴皮肤软组织感染者死亡率较高。经χ^(2)检验分析,持续处于粒细胞缺乏期有更高的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率(P=0.02)。结论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合并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罕见但致死率高,应引起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 血液系统疾病 白血病 粒细胞缺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性衰老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紫妍 高艾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32-1141,共10页
随着人类寿命不断增长,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性疾病发病率也随之上升。炎性衰老(inflamm-aging)指机体随增龄出现的促炎状态升高的现象。研究表明,炎性衰老与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病变以及骨关节病变具有一定关联,但其发生机制... 随着人类寿命不断增长,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性疾病发病率也随之上升。炎性衰老(inflamm-aging)指机体随增龄出现的促炎状态升高的现象。研究表明,炎性衰老与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病变以及骨关节病变具有一定关联,但其发生机制仍不明确,尤其在血液系统疾病方面的研究也较为少见。全身性炎症如何通过衰老引起造血障碍进而参与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生尚不明晰。本文主要从炎性衰老的发生机制、炎性衰老与血液系统疾病的关系等方面展开综述,旨在揭示炎性衰老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可能作用机制,为血液系统疾病的防治策略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衰老 造血功能障碍 血液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例病毒性肝炎后的血液系统疾病
20
作者 余鑫之 王惠兰 +1 位作者 江顺林 蔡学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89年第4期293-294,共2页
我科1976年元月至1987年3月收治的病毒性肝炎(肝炎)1495例中,有23例以后相继出现血液系统改变,占1.5%,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1 病毒性肝炎情况所有病例的肝炎诊断分型全部符合1984年(南宁)全国病毒性肝炎专题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其中... 我科1976年元月至1987年3月收治的病毒性肝炎(肝炎)1495例中,有23例以后相继出现血液系统改变,占1.5%,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1 病毒性肝炎情况所有病例的肝炎诊断分型全部符合1984年(南宁)全国病毒性肝炎专题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其中:亚急性重型肝炎4例,急性黄疸型肝炎8例,急性无黄疸型肝炎6例,慢性活动型肝炎5例。男14例,女9例,年龄2~69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血液系统疾病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