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合并感染75例临床分析
1
作者 陈昀 郭农建 洪思存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8期42-42,共1页
关键词 血液系统恶性疾病 合并感染 血液病患者 血液 预后 死亡 微生物学 主要因素 特征 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的护理
2
作者 梁淑雯 龚政红 《现代医院》 2007年第12期80-80,共1页
关键词 血液系统恶性疾病 卡氏肺囊虫肺炎 配合护理 肺部并发症 呼吸困难 呼吸衰竭 艾滋病 预后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在血液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3
作者 张忱忱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2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在血液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2月-2023年3月首次就诊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190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良性疾病组(84例)和恶性疾病组(106例);收集...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在血液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2月-2023年3月首次就诊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190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良性疾病组(84例)和恶性疾病组(106例);收集同期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68例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健康对照组。收集各组RDW-SD,绘制恶性疾病组各病种受试者工作曲线,取RDW-SD最佳截断值,将恶性疾病组各病种患者分为低RDW-SD组和高RDW-SD组,比较两组患者生存差异。结果:良性血液系统疾病组和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组RDW-SD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但良性系统疾病组RDW-SD高于恶性系统疾病组(P<0.001)。RDW-SD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急性白血病的价值较高,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有一定的诊断价值。高RDW-SD组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急性白血病总生存期较低RDW-SD组患者短(P<0.001)。结论:RDW-SD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诊断价值较高,能够辅助诊断血液系统良、恶性疾病,评估患者生存期,为临床治疗和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分布宽度 血液系统良性疾病 血液系统恶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系统良、恶性疾病中红细胞分布宽度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立男 叶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26期145-147,15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液系统良、恶性疾病患者的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8年4月就诊于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血液科的150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良性疾病组(84例)和恶性疾病组(6... 目的探讨血液系统良、恶性疾病患者的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8年4月就诊于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血液科的150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良性疾病组(84例)和恶性疾病组(66例)。比较两组的RDW值。结果恶性疾病组RDW值低于良性疾病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恶性疾病组中不同疾病病种间的RDW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液系统良、恶性疾病患者的RDW值存在明显差异,该指标有助于血液系统良、恶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在临床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分布宽度 血液系统良性疾病 血液系统恶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microRNAs在恶性血液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田淼 谭三勤 刘静茹 《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4-337,共4页
外泌体(exosome)是一类脂质双分子层结构的封闭性膜性囊泡,直径约为30~150nm,外泌体的形成最初是由于细胞内吞,细胞膜内化产生核内体,随后在核内体膜的入鞘部分形成许多小囊泡,这样的核内体称之为多泡体,最后多泡体与细胞膜融... 外泌体(exosome)是一类脂质双分子层结构的封闭性膜性囊泡,直径约为30~150nm,外泌体的形成最初是由于细胞内吞,细胞膜内化产生核内体,随后在核内体膜的入鞘部分形成许多小囊泡,这样的核内体称之为多泡体,最后多泡体与细胞膜融合,并释放核内体小囊泡到细胞外间隙成为外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S 恶性血液系统疾病 外泌体 双分子层结构 细胞内吞 多泡体 囊泡 封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痰热清联合抗生素治疗血液系统肿瘤合并肺感染效果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高彩凤 柴铁 +3 位作者 刘艳春 李伟 史妍 王欢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8期93-93,共1页
关键词 联合抗生素 血液系统肿瘤 肺感染 痰热清 治疗 血液系统恶性疾病 感染患者 化疗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袁海燕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27期104-105,共2页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状况(发病率、易感因素、病原菌、感染的好发部位)。方法对我科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住院的恶性血液病患者60例次进行回顾性的统计分析。结果 6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住院过程中各种医院感染率为49%。急性...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状况(发病率、易感因素、病原菌、感染的好发部位)。方法对我科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住院的恶性血液病患者60例次进行回顾性的统计分析。结果 6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住院过程中各种医院感染率为49%。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组感染率(65.5%)明显高于其他组;易感因素与年龄、原发疾病类型、粒细胞缺乏、住院时间长短等因素有关;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感染的好发部位以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其次为血液、胃肠道。结论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医院感染发病率高,尤其儿童和老年,疾病性质、粒细胞减少、住院时间长是导致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居首位,应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系统疾病 感染情况分析 血液病患者 医院感染 革兰阴性杆菌感染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感染发病率 易感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进展
8
作者 滕清良 王玲 杜书静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5-106,共2页
关键词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白血病 临床应用 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 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血液系统恶性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例小儿急性白血病的护理
9
作者 高政敏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12期195-195,共1页
关键词 小儿急性白血病 护理 血液系统恶性疾病 造血组织 白血病患儿 恶性肿瘤 病理改变 继发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时机选择及采集效果预测方法 被引量:4
10
作者 闫岩 李斯丹 周翾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04-107,共4页
自1985年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 autologous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PBST)开始进入临床以来,由于其具有收集方便,操作简单,几乎没有移植物抗宿主病风险,造血免疫功能恢复快,肿瘤细胞污染少,感染出血并... 自1985年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 autologous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PBST)开始进入临床以来,由于其具有收集方便,操作简单,几乎没有移植物抗宿主病风险,造血免疫功能恢复快,肿瘤细胞污染少,感染出血并发症少等特点,已经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于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及实体瘤患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采集效果 采集时机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恶性血液系统疾病 移植物抗宿主病 预测 免疫功能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的诊治进展
11
作者 武瑾 刘建平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318-320,F0003,共4页
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uvenile myelomonocytic leukemia,JMML)是一种好发于婴幼儿时期比较罕见的恶性血液系统疾病。2016年,WHO重新规定将JMML归为克隆性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MDS/MPN)的一种亚型[1]。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uvenile myelomonocytic leukemia,JMML)是一种好发于婴幼儿时期比较罕见的恶性血液系统疾病。2016年,WHO重新规定将JMML归为克隆性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MDS/MPN)的一种亚型[1]。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关于JMML的基因突变及信号通路等发病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2],新的化疗药物及靶向治疗逐渐被尝试应用[3],使得JMML的临床疗效和预后得到很大改善,但骨髓移植仍是目前治疗JMML的主要手段[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骨髓移植 克隆性 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 基因突变 恶性血液系统疾病 靶向治疗 化疗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