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7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液病患者中心静脉通路装置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及处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1
作者 郦杭婷 叶宝东 +2 位作者 王丽娜 裘益玲 吴筱莲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2期104-108,158,共6页
目的汇总血液病患者中心静脉通路装置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及处理的证据,为加强医护人员中心静脉通路装置相关性血流感染规范管理提供循证依据。方法系统检索UpToDate、BMJ最佳临床实践、Joanna Briggs Institute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 目的汇总血液病患者中心静脉通路装置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及处理的证据,为加强医护人员中心静脉通路装置相关性血流感染规范管理提供循证依据。方法系统检索UpToDate、BMJ最佳临床实践、Joanna Briggs Institute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美国国立指南库、国际指南协作网、苏格兰校际指南网、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网站、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网站、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医脉通指南网、PubMed、Web of Science、CINAHL、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关于血液病患者中心静脉通路装置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及处理的相关证据,检索时限为2013年1月至2023年9月,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根据主题进行证据提取与汇总。结果最终纳入18篇文献,其中临床决策1篇、指南3篇、系统评价14篇。证据包括评估与监测、置管与维护、导管更换与拔除、抗生素治疗、教育培训与质量管理5个方面,共40条证据。结论医护人员需结合具体临床情境、证据的促进因素和阻碍因素及患者意愿,有针对性地选择最佳证据,降低血液病患者中心静脉通路装置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减少感染相关不良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中心静脉通路装置 血流感染 证据总结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IL-6、PCT、hs-CRP在恶性血液病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郑永青 赵海涛 +1 位作者 王瑞芳 孙明东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9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究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恶性血液病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滨州市人民医院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40例恶性血液病重度感染患者作为试验A组,另选取40例恶性血液病轻度感... 目的:探究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恶性血液病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滨州市人民医院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40例恶性血液病重度感染患者作为试验A组,另选取40例恶性血液病轻度感染患者作为试验B组,再选取40例恶性血液病无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的血清IL-6、PCT、hs-CRP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A组血清IL-6、PCT、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试验B组、对照组(P<0.05);试验B组血清IL-6、PCT、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IL-6、PCT、hs-CRP均可作为临床诊断恶性血液病感染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白细胞介素-6 降钙素原 超敏C反应蛋白 恶性血液病感染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病患者PICC穿刺点渗血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建 张慧敏 +5 位作者 段艳艳 杨苗苗 孙川茗 代伟英 徐丽 庄淑梅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5期449-452,471,共5页
目的构建血液病患者PICC穿刺点渗血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方法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和文献研究法,确定PICC穿刺点渗血风险因素并对其进行划分,构建PICC穿刺点渗血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及各指标权重。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 目的构建血液病患者PICC穿刺点渗血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方法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和文献研究法,确定PICC穿刺点渗血风险因素并对其进行划分,构建PICC穿刺点渗血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及各指标权重。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917,专家熟悉程度为0.852,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250。最终构建的血液病患者PICC穿刺点渗血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4个、三级指标33个。结论本研究构建的血液病患者PICC穿刺点渗血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评估内容较为全面,可提高临床医护人员对患者PICC穿刺点渗血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穿刺点渗血 德尔菲专家函询法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痛苦温度计在血液病患儿中的临床实用性研究
4
作者 汪梦迪 康子怡 +6 位作者 周幺玲 王婧璇 王小寒 张元元 孙丹 秦秀丽 吴丽芬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2-55,共4页
目的基于临床效用多维模型,从可及性、适宜性、可行性和可接受性4个方面探讨心理痛苦温度计在血液病患儿中的临床实用性,为临床评估血液病患儿心理痛苦提供可用工具。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125例血液病患儿,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中文版心... 目的基于临床效用多维模型,从可及性、适宜性、可行性和可接受性4个方面探讨心理痛苦温度计在血液病患儿中的临床实用性,为临床评估血液病患儿心理痛苦提供可用工具。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125例血液病患儿,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中文版心理痛苦温度计和儿童抑郁量表进行调查。结果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2.59%;患儿对心理痛苦温度计理解程度和作用评价均分均>2.3分;以儿童抑郁量表为金标准,心理痛苦温度计得分3.5分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05、0.635。结论心理痛苦温度计在血液病患儿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性,可作为该群体心理痛苦的有效评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儿童 心理痛苦温度计 抑郁 评估工具 临床效用多维模型 灵敏度 特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病住院患者衰弱状况调查分析
5
作者 王梦娇 孙锋 +2 位作者 涂涵 程慧 向阳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4期136-138,共3页
目的:调查血液病住院患者衰弱状况,为制定血液病患者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7医院血液科收治的血液病患者101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Tilburg衰弱量表(TFI)评估患者衰弱状况,依... 目的:调查血液病住院患者衰弱状况,为制定血液病患者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7医院血液科收治的血液病患者101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Tilburg衰弱量表(TFI)评估患者衰弱状况,依据TFI评分将患者分为衰弱组与非衰弱组,比较两组血常规结果,统计衰弱组TFI各分数人数以及TFI各条目人数。结果:101例患者TFI≥5分49例,衰弱发生率为48.5%。衰弱组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低于非衰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白细胞、血小板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衰弱组TFI评分7(5,12)分,7分占比最多(26.5%),≥10分占比较少(10%);衰弱组在躯体维度占比>50.0%的分别为疲劳感(87.8%)、行走困难(71.4%)、握力下降(65.3%)、自评身体健康(63.3%)、视力下降(55.1%);心理维度占比>50.0%分别为记忆力减退(67.3%)、抑郁(51.0%);社会维度占比>50.0%为社会关系(91.8%)。结论:血液病住院患者衰弱发生率较高,衰弱程度处于中等水平,发生可能与贫血有关,临床应重视对血液病患者衰弱的评估,根据患者衰弱时所表现出的特征,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衰弱特征 身体维度 心理维度 社会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病患者 PICC 相关性皮肤损伤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俊霞 杨苗苗 +2 位作者 孙川茗 代伟英 张慧敏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63,共4页
目的构建血液病患者PICC相关性皮肤损伤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为PICC风险管理提供评估工具。方法基于文献检索和多学科课题小组讨论,拟定PICC相关性皮肤损伤风险指标条目池。经过2轮专家函询,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2轮函询问卷... 目的构建血液病患者PICC相关性皮肤损伤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为PICC风险管理提供评估工具。方法基于文献检索和多学科课题小组讨论,拟定PICC相关性皮肤损伤风险指标条目池。经过2轮专家函询,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2轮函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99、0.921,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245、0.380(均P<0.05)。第2轮指标变异系数为0.04~0.24。构建的血液病住院患者PICC相关性皮肤损伤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包含1级指标3个、2级指标15个和3级指标44个。结论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可靠性、科学性,可用于血液病患者PICC相关性皮肤损伤风险评估及质量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导管插入术 外周 PICC 导管相关性皮肤损伤 风险评估 专家函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BL联合MDT教学法在血液病住培教学中的应用
7
作者 张权娥 史文婷 +2 位作者 张哲 刘红 陈月 《中国卫生产业》 2024年第1期162-164,172,共4页
目的探讨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联合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在血液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9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血液科进行... 目的探讨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联合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在血液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9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血液科进行住培的62名医师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1名。研究组采用CBL联合MDT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比较两组出科考试成绩和教学效果。结果研究组的血液病理论知识、临床操作能力、临床诊疗能力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各项教学效果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BL联合MDT教学法在血液病教学中有利于提升住培医师的成绩和教学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 血液病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3
8
作者 贾雁春 杜鹃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期166-168,共3页
目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规培)是指高等院校医学类专业本科及以上学生在医学院校毕业后,以住院医师身份接受的系统化、规范化培训。建立规培制度是中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学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也是中国医学教育逐步实现现... 目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规培)是指高等院校医学类专业本科及以上学生在医学院校毕业后,以住院医师身份接受的系统化、规范化培训。建立规培制度是中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学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也是中国医学教育逐步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该文深入分析了中国血液病科规培现状及其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为提高规培质量,培养更专业、高效的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医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置管部位对我国血液病患者PICC相关性血栓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苏醒 马银鑫 邵帅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6期151-154,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置管部位对我国血液病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后相关性血栓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借鉴依据。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时限为2001年1月1日至2023年1月1日,将检索的文献交由2名专业人员筛选与评价,最终纳入的文献采用Revi... 目的系统评价置管部位对我国血液病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后相关性血栓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借鉴依据。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时限为2001年1月1日至2023年1月1日,将检索的文献交由2名专业人员筛选与评价,最终纳入的文献采用Review Manager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总累计病例组188例、对照组1340例,涉及4项影响因素。meta分析结果显示:贵要静脉[OR=0.63,95%CI(0.43,0.94)、P=0.02]、头静脉[OR=2.45,95%CI(1.39,4.34),P=0.002]、置管肢体[OR=0.63,95%CI(0.41,0.96),P=0.03]同其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贵要静脉、左侧置管可降低我国血液病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为保护因素;头静脉及右侧置管为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血栓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病患者不同标本人巨细胞病毒检测结果分析
10
作者 程兰 钱冬萌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4期51-54,共4页
目的研究血液病移植与非移植患者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情况,分析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与血浆两种标本中HCMV DNA的检测结果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95例血液病患者(移植组12例和非移植组83例)的血液标本203份(非移植组采集83份,... 目的研究血液病移植与非移植患者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情况,分析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与血浆两种标本中HCMV DNA的检测结果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95例血液病患者(移植组12例和非移植组83例)的血液标本203份(非移植组采集83份,移植组动态监测取血标本120份),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对患者PBMCs和血浆中HCMV DNA进行平行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3份患者血液标本,血浆中HCMV DNA阳性率20.20%,PBMCs中HCMV DNA阳性率24.14%,两组比较,P>0.05。两种类型标本移植组HCMV感染率均高于非移植组(P<0.05)。检测同一时间PBMCs中HCMV DNA载量明显高于血浆,灵敏度更优(P<0.05)。不同阳性患者HCMV DNA载量不同,最高者8.13×10^(6)IU/mL,同一患者在不同时间检测HCMV DNA载量也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对血液病患者,尤其是移植患者,应加强HCMV感染筛查,联合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两种标本进行检测以提高检出率,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移植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人巨细胞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病患儿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11
作者 窦凌松 李然然 +1 位作者 高铭 施金芬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50-52,56,共4页
目的分析血液病患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发生血栓的原因,研究对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3年12月243例置管患儿中10例并发血栓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分析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的影响因素并制定有效措施... 目的分析血液病患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发生血栓的原因,研究对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3年12月243例置管患儿中10例并发血栓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分析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的影响因素并制定有效措施。结果并发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10例患儿,原因有自身因素、操作因素、疾病因素、导管因素、药物因素、治疗因素、认知不足等诸多因素。经过针对性治疗均已治愈。结论临床工作中多种原因会导致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提前做好评估并采取有效措施,可预防血栓发生;出现血栓时及时准确的对症处理,可以有效治愈血栓,减少患儿的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患儿 PICC导管 血栓 原因分析 护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案例库的血液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12
作者 冯安华 杨斌林 +1 位作者 耿燕如 唐瑛 《中国卫生产业》 2024年第18期147-150,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案例库的血液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模式的应用效果,评估其对提升学员诊断能力和临床决策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7月—2024年6月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64名血液科住培学员,采用不同的培训模式分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基于案例库的血液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模式的应用效果,评估其对提升学员诊断能力和临床决策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7月—2024年6月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64名血液科住培学员,采用不同的培训模式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2)。对照组接受常规住培,观察组采用基于案例库的培训模式,包括典型病例分析、虚拟患者模拟和临床决策训练。评价两组学员的疾病诊断准确率、治疗方案制定合理性、临床思维能力评估和对培训方法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疾病诊断准确率(92.4±3.6)分,治疗方案制定合理性(89.6±3.9)分和临床思维能力评分(88.5±3.7)分,高于对照组的(85.7±4.2)分、(82.3±4.5)分和(83.2±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53、6.924、5.412,P均<0.05)。观察组在培训满意度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基于案例库的血液科住培模式能有效提高学员的临床诊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案例库 临床决策 培训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13
作者 杨斌林 唐瑛 冯安华 《中国卫生产业》 2024年第20期54-57,共4页
目的探究创新性临床思维培养策略在血液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4年8月在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轮转的120名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0名。观察组实施创新... 目的探究创新性临床思维培养策略在血液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4年8月在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轮转的120名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0名。观察组实施创新性临床思维培养计划,包括结构化病例讨论、虚拟患者临床推理训练和高仿真模拟诊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方案,比较两组的培训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思维能力评分为(89.8±3.2)分,高于对照组的(79.5±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425,P<0.05)。观察组的复杂病例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方案制订能力以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创新性临床思维培养策略能有效提高血液科住院医师的综合临床能力,培训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临床思维 例讨论 模拟诊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滋阴清热解毒法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后口腔黏膜炎体会
14
作者 曹志芳 陈涛 +4 位作者 安倩倩 上官发辉 刘爽 汪小梅 周义浪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16期8-11,共4页
中医认为,恶性血液病化疗后口腔黏膜炎属于中医“口疮”“口疳”“口糜”等范畴,多种因素均可致病,阴虚和热毒是其核心病机,滋阴清热解毒是治疗该病的基本大法,临床运用知柏地黄丸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后口腔黏膜炎具有显著疗效。该文总... 中医认为,恶性血液病化疗后口腔黏膜炎属于中医“口疮”“口疳”“口糜”等范畴,多种因素均可致病,阴虚和热毒是其核心病机,滋阴清热解毒是治疗该病的基本大法,临床运用知柏地黄丸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后口腔黏膜炎具有显著疗效。该文总结临床中辨治恶性血液病化疗后口腔黏膜炎的思路和体会,并通过对临床典型病案进行病因病机分析,探索运用中医药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后口腔黏膜炎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化疗 口腔黏膜炎 口疮 口疳 口糜 滋阴清热解毒法 知柏地黄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15例次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佩文 罗劲华 +1 位作者 赵淑敏 杜玲 《现代医院》 2005年第11期40-42,共3页
目的分析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的关系及其感染病原学特点,提出预防感染的相关措施.方法对1999~2005年的415例次血液病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415例次血液病患者,204例次发生医院感染,49.16%,中性粒细胞数... 目的分析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的关系及其感染病原学特点,提出预防感染的相关措施.方法对1999~2005年的415例次血液病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415例次血液病患者,204例次发生医院感染,49.16%,中性粒细胞数<0.5×109/L组感染率91.82%以上,中性粒细胞数≥1.0×109/L组感染率16.30% 以下,组间比较P<0.05;医院感染发生的主要部位为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主要是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是真菌.结论中性粒细胞缺乏是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呼吸系统是主要的医院感染监控部位,必须加强护理,根据病原菌药物敏感实验选择合理抗生素,以避免感染死亡率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医院感染 中性粒细胞 原菌 预防 医院感染监控 血液病患者 临床分析 中性粒细胞数 回顾性调查分析 金黄色葡萄球菌 中性粒细胞缺乏 铜绿假单胞菌 药物敏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生成素和转化生长因子-β_1在儿童血液病中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丁红芳 高欣义 +2 位作者 杨昭华 王连英 刘杰 《中国小儿血液》 2005年第6期255-257,共3页
目的探讨血液病儿童血清和骨髓上清液中TGF-β1、TPO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血清及骨髓上清液中TGF-β1、TPO水平。结果ITP患儿血清TPO水平高于... 目的探讨血液病儿童血清和骨髓上清液中TGF-β1、TPO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血清及骨髓上清液中TGF-β1、TPO水平。结果ITP患儿血清TPO水平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TGF-β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骨髓上清液中TPO和TGF-β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AA患儿血清和骨髓TPO水平显著增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ALL患儿TPO水平虽低于AA组,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A组血清TGF-β1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ALL患儿血清及骨髓上清液中TGF-β1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CR后血清中和骨髓中TGF-β1水平上升,CR前后TGF-β1水平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TGF-β1、TPO在儿童血液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动态检测TGF-β1水平可为ALL患儿病情评估、预后估计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生成素 转化生长因子-Β1 儿童 血液病 儿童血液病 转化生长因子-Β1 血小板生成素 血清TGF-Β1 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健康对照组 白血患儿 显著性差异 再生障碍性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复杂核型恶性血液病特点分析
17
作者 胡超杰 邬志伟 +3 位作者 李庆 张翠萍 祝怀平 刘会兰 《安徽医学》 2017年第9期1114-1117,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恶性血液病患者复杂核型的特征。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48例成人复杂染色体核型血液病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染色体异常情况。结果成人复杂核型恶性血液病患者以高龄为主,60岁以上占37.50... 目的探讨成人恶性血液病患者复杂核型的特征。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48例成人复杂染色体核型血液病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染色体异常情况。结果成人复杂核型恶性血液病患者以高龄为主,60岁以上占37.50%。所涉及病例中,髓系恶性血液病患者占比最高,为68.75%,其次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占12.50%。染色体异常以长短臂加减(31例),marker染色体(22例),以及平衡移位(21例)多见。结论成人复杂核型恶性血液病患者中高龄人群占比较高,复杂核型以特定的几种异常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核型 髓系恶性血液病 急性淋巴细胞血液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行幼粒细胞、有核红细胞联合检测在诊断恶性血液病方面的价值研究
18
作者 谢中建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24期163-164,共2页
目的:研究进行幼粒细胞、有核红细胞联合检测在诊断恶性血液病方面的价值。方法:将2014年5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江苏省沭阳县中心医院收治的300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将其中的18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设为恶性血液病组,将其... 目的:研究进行幼粒细胞、有核红细胞联合检测在诊断恶性血液病方面的价值。方法:将2014年5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江苏省沭阳县中心医院收治的300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将其中的18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设为恶性血液病组,将其中的120例良性血液病患者设为良性血液病组。对两组患者均联合进行幼粒细胞、有核红细胞检测,然后比较其检测的结果。结果:恶性血液病组患者幼粒细胞的检出率和有核红细胞的检出率均高于良性血液病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幼粒细胞、有核红细胞联合检测,能较为准确地诊断其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粒细胞 有核红细胞 联合检测 恶性血液病 良性血液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期间自我感受负担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房宁宁 付菊芳 +6 位作者 白燕妮 苏玉婷 何华 王黎红 王丹丹 于方方 邾萍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3年第7期34-38,共5页
目的:调查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期间的自我感受负担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设的一般资料问卷、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和患者体能状况评估表(ECOG)对20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得分为(30.12±... 目的:调查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期间的自我感受负担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设的一般资料问卷、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和患者体能状况评估表(ECOG)对20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得分为(30.12±7.99)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类别、照护者与患者的关系、照护者有无健康问题以及患者的体能状况评分,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组间有统计学差异;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患者的体能状况评分以及医疗费用类别是影响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因素。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处于中等水平,提示医护人员应关注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状况,及时提供心理疏导,降低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化疗 自我感受负担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科血液病区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18
20
作者 何娇 吴丽芬 +2 位作者 刘恋 刘义兰 胡德英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17期50-52,共3页
目的提高儿科血液病区护士人文关怀能力。方法对儿科血液病区护士进行人文关怀知识培训、完善病区关怀护理制度及流程、营造关怀氛围及切实关怀护士等。连续实施1年后评价效果。结果实施后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及患儿家属满意度显著提高(均P... 目的提高儿科血液病区护士人文关怀能力。方法对儿科血液病区护士进行人文关怀知识培训、完善病区关怀护理制度及流程、营造关怀氛围及切实关怀护士等。连续实施1年后评价效果。结果实施后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及患儿家属满意度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对儿科血液病区护士进行人文关怀能力的培训及实践,可提高其人文关怀素质与能力,从而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儿科血液病 人文关怀 关怀能力 培训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