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液样本检验全程中质量控制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被引量:3
1
作者 王联明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31期89-90,共2页
目的:探讨血液样本检验全程中质量控制管理的方法和措施。方法:收治行血液检验患者100例,随机分两组,各50例,均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验。对照组不给予全程质量控制管理,观察组进行全程质量控制管理。结果:观察组血液检查结果误差... 目的:探讨血液样本检验全程中质量控制管理的方法和措施。方法:收治行血液检验患者100例,随机分两组,各50例,均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验。对照组不给予全程质量控制管理,观察组进行全程质量控制管理。结果:观察组血液检查结果误差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样本检验过程中进行全程质量控制管理可有效降低检测误差率,提高检验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样本检验 质量控制管理 方法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样本生化检验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检测的应用价值探讨 被引量:11
2
作者 郭楠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32期89-90,共2页
目的探析血液样本生化检验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血液样本生化检验。比较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血清甘油三酯、... 目的探析血液样本生化检验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血液样本生化检验。比较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血清甘油三酯、果糖胺检测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分别为(10.13±2.32)、(14.31±1.37)mmol/L,均高于对照组的(4.03±0.85)、(5.02±0.45)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8%、血清甘油三酯>1.76 mmol/L、果糖胺>2.76 mmol/L的患者分别为78、80、79例,均多于对照组的1、2、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血液样本生化检测能够在短时间内鉴别是否为糖尿病,准确性令人满意,为后续制定治疗方案、调整预后干预细节等提供可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样本生化检验 糖尿病 血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标准作业程序在血液检验样本分析前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徐荣梅 李素莲 +2 位作者 徐琴 苏梅 简云霞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第25期163-164,共2页
分析前是血液检验质量控制中的关键环节,包括采集、运送两个阶段。但此阶段影响标本质量的因素较多,例如血标本溶血、标本容器错误、采血器材与试剂不合格、医护人员采血操作不规范、采血送检管理机制不健全等,均可影响到患者检验结果... 分析前是血液检验质量控制中的关键环节,包括采集、运送两个阶段。但此阶段影响标本质量的因素较多,例如血标本溶血、标本容器错误、采血器材与试剂不合格、医护人员采血操作不规范、采血送检管理机制不健全等,均可影响到患者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标准作业程序是指将某一事件的标准作业步骤和要求以统一的格式描述出来,用来指导和规范日常的工作。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血液标本采集中实施标准作业程序能够加强采血操作过程的质控,降低血液样本的不合格率。该文总结标准作业程序在血液检验样本分析前管理中的作用,为提高血液检验质量和保障疾病的准确诊疗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作业程序 血液检验样本 分析前管理 临床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化临床血液标本采集模式对采血满意度及血液报废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霞 《中国标准化》 2022年第6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究分析将标准化操作应用于血液样本检验室管理中,对二次穿刺率产生的影响。方法:选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为研究时段,检验室7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单组内设置35名患者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用常规护理,实验组用标准化采集模式... 目的:探究分析将标准化操作应用于血液样本检验室管理中,对二次穿刺率产生的影响。方法:选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为研究时段,检验室7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单组内设置35名患者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用常规护理,实验组用标准化采集模式,记录二次穿刺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中各项指标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数据更优,统计分析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标准化操作护理方案应用于其中,有助于最大限度地降低二次穿刺率,使患者的满意度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标准化操作 二次穿刺率 血液样本检验室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