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雪上一枝蒿甲素血液微透析探针体内外回收率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邓显仪
陈晓兰
+1 位作者
唐红艳
谢浪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1694-1697,共4页
目的:建立UPLC-MS/MS测定雪上一枝蒿甲素血液微透析探针回收率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浓度差法(增量法,减量法)测定血液探针体外回收率,并考察灌流液流速、浓度、温度对回收率的影响;反透析法(即减量法)测定其体内回收率,以探讨血...
目的:建立UPLC-MS/MS测定雪上一枝蒿甲素血液微透析探针回收率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浓度差法(增量法,减量法)测定血液探针体外回收率,并考察灌流液流速、浓度、温度对回收率的影响;反透析法(即减量法)测定其体内回收率,以探讨血液微透析技术用于雪上一枝蒿甲素体内药动学研究的可行性。结果:该试验建立的UPLCMS/MS分析方法在要求范围内线性良好,色谱的专属性、回收率、精密度等均符合微透析样品的研究要求。体外回收率试验,增量法和减量法测得回收率无显著差异;相同条件下,探针的体外回收率随着流速的增加而降低,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加,与探针周围雪上一枝蒿甲素的浓度无关;反透析法测得血液探针体内回收率是(52.9±3.76)%,探针日内回收率在12 h内稳定。结论:血液微透析探针可用于雪上一枝蒿甲素药动学研究,反透析法即减量法可用于雪上一枝蒿甲素体内回收率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上一枝蒿甲素
血液微透析
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芥子碱皮肤和血液在体微透析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
5
2
作者
刘霞
郭秀彩
+1 位作者
徐月红
吴传斌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39-1044,共6页
目的优化芥子碱皮肤与血液体外微透析方法的条件,建立芥子碱在体微透析方法。方法以芥子碱稳定性为指标,选择灌流液;采用增量法和减量法考察体积流量和质量浓度对皮肤和血液探针体外回收率的影响,确定芥子碱微透析的体积流量及取样间隔...
目的优化芥子碱皮肤与血液体外微透析方法的条件,建立芥子碱在体微透析方法。方法以芥子碱稳定性为指标,选择灌流液;采用增量法和减量法考察体积流量和质量浓度对皮肤和血液探针体外回收率的影响,确定芥子碱微透析的体积流量及取样间隔;以确定的体外微透析方法,研究芥子碱穴位及非穴位皮肤、血液在体回收率的稳定性。结果以10%乙醇/生理盐水溶液(pH=5.5)为灌流液;增量法和减量法中皮肤探针体外回收率在1~4μL/min体积流量下均相近,且皮肤与血液探针体外回收率在1.32~20.00μg/mL内与芥子碱溶液的质量浓度无关;以体积流量2μL/min,取样间隔30 min,增量法和减量法测得皮肤探针的体外回收率分别为(37.68±1.05)%和(42.85±2.82)%,血液探针分别为(78.31±2.35)%和(75.23±1.14)%;穴位皮肤、非穴位皮肤、血液在体微透析8 h,芥子碱体内回收率稳定,分别为(24.02±4.44)%、(26.51±7.67)%和(33.73±2.72)%。结论建立的芥子碱皮肤与血液微透析方法可用于白芥子涂方穴位与非穴位给药后芥子碱皮肤和血液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子碱
穴位
皮肤
微
透
析
血液微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帕金森病6-OHDA模型大鼠左旋多巴血药浓度与纹状体细胞外液氨基酸类递质结合研究的方法
被引量:
9
3
作者
吴兆恩
王丹巧
+2 位作者
李鹏
孙晓芳
王巍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395-1399,共5页
目的建立对清醒自由活动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进行左旋多巴(L-DOPA)血药浓度与纹状体细胞外液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水平同步动态监测、结合研究的方法。方法 SD大鼠,脑内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造模,血、脑双位点微透析采样、高效液相-荧光...
目的建立对清醒自由活动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进行左旋多巴(L-DOPA)血药浓度与纹状体细胞外液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水平同步动态监测、结合研究的方法。方法 SD大鼠,脑内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造模,血、脑双位点微透析采样、高效液相-荧光方法(HPLC-FLD)检测相关物质的浓度。结果大鼠腹腔给药吸收迅速,L-DOPA药时曲线符合一室模型;美多巴高剂量组的AUC、Cmax明显高于美多巴低剂量组(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纹状体细胞外液谷氨酸(Glu)水平明显升高,γ-氨基丁酸(GABA)水平明显降低;美多巴投药改善了6-OHDA导致的脑内氨基酸递质紊乱(P<0.05或P<0.01)。相同时间点血中L-DOPA浓度与脑内Glu/GABA值进行回归分析,r2值为0.7950。结论采用血、脑双位点微透析采样、HPLC-FLD检测技术,实现了对清醒自由活动大鼠L-DOPA血药浓度与纹状体细胞外液药效指标同步、动态的观察,提供了反映L-DOPA血药浓度-纹状体效应-时间三维关系的直接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内
微
透
析
血液微透析
左旋多巴
药动-药效学
谷氨酸
γ-氨基丁酸
6-羟基多巴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雪上一枝蒿甲素血液微透析探针体内外回收率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邓显仪
陈晓兰
唐红艳
谢浪
机构
贵阳中医学院药学院
出处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1694-1697,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81260646)
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黔科合J字[2012]2066号)
+2 种基金
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
民族医药科学技术研究课题(QZYY2011-58)
贵阳中医学院博士基金项目
文摘
目的:建立UPLC-MS/MS测定雪上一枝蒿甲素血液微透析探针回收率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浓度差法(增量法,减量法)测定血液探针体外回收率,并考察灌流液流速、浓度、温度对回收率的影响;反透析法(即减量法)测定其体内回收率,以探讨血液微透析技术用于雪上一枝蒿甲素体内药动学研究的可行性。结果:该试验建立的UPLCMS/MS分析方法在要求范围内线性良好,色谱的专属性、回收率、精密度等均符合微透析样品的研究要求。体外回收率试验,增量法和减量法测得回收率无显著差异;相同条件下,探针的体外回收率随着流速的增加而降低,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加,与探针周围雪上一枝蒿甲素的浓度无关;反透析法测得血液探针体内回收率是(52.9±3.76)%,探针日内回收率在12 h内稳定。结论:血液微透析探针可用于雪上一枝蒿甲素药动学研究,反透析法即减量法可用于雪上一枝蒿甲素体内回收率的测定。
关键词
雪上一枝蒿甲素
血液微透析
回收率
Keywords
Bullatine A
blood microdialysis
recovery
分类号
R284 [医药卫生—中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芥子碱皮肤和血液在体微透析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
5
2
作者
刘霞
郭秀彩
徐月红
吴传斌
机构
中山大学药学院
出处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39-1044,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073066)
文摘
目的优化芥子碱皮肤与血液体外微透析方法的条件,建立芥子碱在体微透析方法。方法以芥子碱稳定性为指标,选择灌流液;采用增量法和减量法考察体积流量和质量浓度对皮肤和血液探针体外回收率的影响,确定芥子碱微透析的体积流量及取样间隔;以确定的体外微透析方法,研究芥子碱穴位及非穴位皮肤、血液在体回收率的稳定性。结果以10%乙醇/生理盐水溶液(pH=5.5)为灌流液;增量法和减量法中皮肤探针体外回收率在1~4μL/min体积流量下均相近,且皮肤与血液探针体外回收率在1.32~20.00μg/mL内与芥子碱溶液的质量浓度无关;以体积流量2μL/min,取样间隔30 min,增量法和减量法测得皮肤探针的体外回收率分别为(37.68±1.05)%和(42.85±2.82)%,血液探针分别为(78.31±2.35)%和(75.23±1.14)%;穴位皮肤、非穴位皮肤、血液在体微透析8 h,芥子碱体内回收率稳定,分别为(24.02±4.44)%、(26.51±7.67)%和(33.73±2.72)%。结论建立的芥子碱皮肤与血液微透析方法可用于白芥子涂方穴位与非穴位给药后芥子碱皮肤和血液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关键词
芥子碱
穴位
皮肤
微
透
析
血液微透析
Keywords
sinapine
acupoint
subcutaneous microdialysis
blood microdialysis
分类号
R969.1 [医药卫生—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帕金森病6-OHDA模型大鼠左旋多巴血药浓度与纹状体细胞外液氨基酸类递质结合研究的方法
被引量:
9
3
作者
吴兆恩
王丹巧
李鹏
孙晓芳
王巍
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出处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395-1399,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30772780)
中国中医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自主选题资助项目(NoZZ2006037)
文摘
目的建立对清醒自由活动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进行左旋多巴(L-DOPA)血药浓度与纹状体细胞外液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水平同步动态监测、结合研究的方法。方法 SD大鼠,脑内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造模,血、脑双位点微透析采样、高效液相-荧光方法(HPLC-FLD)检测相关物质的浓度。结果大鼠腹腔给药吸收迅速,L-DOPA药时曲线符合一室模型;美多巴高剂量组的AUC、Cmax明显高于美多巴低剂量组(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纹状体细胞外液谷氨酸(Glu)水平明显升高,γ-氨基丁酸(GABA)水平明显降低;美多巴投药改善了6-OHDA导致的脑内氨基酸递质紊乱(P<0.05或P<0.01)。相同时间点血中L-DOPA浓度与脑内Glu/GABA值进行回归分析,r2值为0.7950。结论采用血、脑双位点微透析采样、HPLC-FLD检测技术,实现了对清醒自由活动大鼠L-DOPA血药浓度与纹状体细胞外液药效指标同步、动态的观察,提供了反映L-DOPA血药浓度-纹状体效应-时间三维关系的直接依据。
关键词
脑内
微
透
析
血液微透析
左旋多巴
药动-药效学
谷氨酸
γ-氨基丁酸
6-羟基多巴胺
Keywords
brain microdialysis
blood microdialysis
levodopa
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 (PK-PD)
glutamate
γ-aminobutyrate
6-hydroxydopamine
分类号
R332 [医药卫生—人体生理学]
R322.81 [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雪上一枝蒿甲素血液微透析探针体内外回收率研究
邓显仪
陈晓兰
唐红艳
谢浪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芥子碱皮肤和血液在体微透析方法的建立
刘霞
郭秀彩
徐月红
吴传斌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帕金森病6-OHDA模型大鼠左旋多巴血药浓度与纹状体细胞外液氨基酸类递质结合研究的方法
吴兆恩
王丹巧
李鹏
孙晓芳
王巍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