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iCCO心肺容量监护仪在危重烧伤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9
1
作者 胡泉 柴家科 +4 位作者 郝岱峰 尹会男 胡清刚 邹晓防 刘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228-1230,共3页
目的研究PiCCO心肺容量监护仪在危重烧伤患者的休克期和围术期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08年5月-11月住院治疗的大面积危重烧伤患者10例,烧伤面积82.5%±15.7%,均在入院后3d内即行手术切痂,分别于休克期和围术期采用PiCCO进行血流... 目的研究PiCCO心肺容量监护仪在危重烧伤患者的休克期和围术期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08年5月-11月住院治疗的大面积危重烧伤患者10例,烧伤面积82.5%±15.7%,均在入院后3d内即行手术切痂,分别于休克期和围术期采用PiCCO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测,项目包括平均动脉压(MAP)、心排出量指数(CI)、心功能指数(CF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血管外肺水含量指数(ELWI),其中休克期监测6例次,围术期监测10例次。结果所有导管均留置成功,留置时间3.0±0.4d,导管尖细菌培养均为阴性,未发生导管并发症。患者烧伤后CI、CFI、ITBI均低于正常水平,SVRI高于正常水平,而后随着液体复苏的进行,36h后各项指标均逐渐恢复正常;MAP和EVLW无明显变化(P>0.05)。在围术期,经过严密的心肺容量监护,所有患者在休克期及感染期切痂过程中,除SVRI在切痂后显著降低、CFI在切痂后明显升高(P<0.05)外,余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平稳。结论采用PiCCO对严重烧伤患者的休克期和围术期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可有效协助液体复苏及维护围术期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监测 生理学 血液动力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积分对高血压患者卒中相对危险度的评估 被引量:21
2
作者 黄久仪 王桂清 +4 位作者 郭吉平 曹奕丰 王艳 杨永举 俞学海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12期537-541,576,共6页
目的以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综合评估指标,评估高血压患者卒中的相对危险度(RR)。方法选择卒中危险因素研究队列人群中年龄≥40岁的高血压患者7371例,对其危险因素基线调查、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CVHI)检测、卒中随访资料进行分析,... 目的以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综合评估指标,评估高血压患者卒中的相对危险度(RR)。方法选择卒中危险因素研究队列人群中年龄≥40岁的高血压患者7371例,对其危险因素基线调查、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CVHI)检测、卒中随访资料进行分析,以CVHI积分值评估高血压患者的卒中危险度。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与高血压患者卒中发病有显著性联系的危险因素分别是CVHI积分值降低、心脏病、吸烟和饮酒,其RR分别为4.93(95%CI:3.26~7.45)、1.90(95%CI:1.36~2.66)、1、99(95%CI:1.42~2.79)和1.73(95%CI:1.19~2.5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被筛选进入Cox回归方程的变量分别为CVHI积分、年龄、性别、吸烟、卒中家族史和收缩压水平,其中CVHI积分的RR值(3.518,95%CI:2.119~5.841)最高。剂量反应关系分析显示,高血压患者CVHI积分值75分以下每降低15分,卒中的RR值分别为2.85、4.43、4.54、5.40、9.88。结论高血压患者卒中风险与血流动力学损害密切相关,CVHI积分可定量评估卒中的相对危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中风 血液动力过程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评估脑出血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被引量:12
3
作者 孙祥荣 郭富强 +6 位作者 陶克言 韦永胜 余能伟 李晓佳 黄雨兰 董凌琳 汪瑾宇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54-58,共5页
目的采用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研究脑出血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选择经CT确诊的幕上脑出血患者41例,于发病5h^14d行双层脑CTP检查,按发病到检查时间将患者分为≤12h,>12~24h,>24~48h,>48~72h,>72h^2周。采用... 目的采用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研究脑出血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选择经CT确诊的幕上脑出血患者41例,于发病5h^14d行双层脑CTP检查,按发病到检查时间将患者分为≤12h,>12~24h,>24~48h,>48~72h,>72h^2周。采用非去卷积模型斜率法计算血肿中心、血肿周围水肿带、水肿带外(距离水肿边缘1cm)以及远隔皮质区不同感兴趣区的脑血流量(cerebral bolood flow,CBF)、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达峰值时间(peak time,PT)及各感兴趣区时间密度曲线(time density curve,TDC)。以CBF≤20ml.100g-1.min-1为脑灌注损伤。结果所有患者灌注参数图从血肿中心到正常区色差呈阶梯状分布;血肿中心、血肿周围水肿带、水肿带外及远隔皮质区的平均CBF[(2.5±1.9)、(19.8±10.1)、(42.2±9.2)、(54.8±8.8)ml.100g-1.min-1]、rCBV[(2.9±1.7)、(7.1±4.3)、(25.8±5.1)、(37.9±4.5)%]及PT[血肿中心无峰值,(9.0±1.7),(8.0±1.1),(8.0±1.3)s]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P=0.015)。②CTP灌注参数图所示的灌注损伤为(11±5)cm2,CT平扫显示的平均血肿范围为(6±3)cm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9,P=0.000)。③血肿≥10ml的患者26例,15例CBF≤20ml.100g-1.min-1;血肿<10ml的患者14例,2例CBF≤20ml.100g-1.min-1。水肿带CBF与血肿体积呈直线相关(r=-0.501,P=0.001)。④血肿周围以上各区的CBF在不同时间段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⑤脑积水患者的CBF和rCBV明显降低,而PT明显延长。结论CTP能够很好地反映脑出血后脑组织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血肿周边存在与血肿大小有关的缺血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脑缺血 CT灌注成像 血液动力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对肝硬化门脉高压血流动力学及血管活性物质影响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4
作者 孔德润 胡乃中 +2 位作者 许建明 张磊 刘功传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6-168,184,共4页
目的研究丹参对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及血管活性物质的相关性影响。方法49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丹参治疗组与常规对照组,采用多普勒超声在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检测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同时检测了丹参治疗... 目的研究丹参对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及血管活性物质的相关性影响。方法49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丹参治疗组与常规对照组,采用多普勒超声在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检测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同时检测了丹参治疗前后血浆内毒素、一氧化氮、内皮素、前列腺素、心钠素及肿瘤坏死因子的水平变化。分析丹参对血管活性物质与门脉压力关系的影响。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丹参治疗后门、脾静脉内径及其血流量明显减小(P<0.05),但内毒素及血管活性物质水平降低不明显。结论丹参能有效地降低肝硬化门脉高压,但对内毒素及血管活性物质水平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肝硬化 高血压 门静脉 血液动力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同侧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的观察 被引量:12
5
作者 韩冰 华扬 +3 位作者 凌晨 段春 刘强 张蕾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12期536-540,共5页
目的观察颈内动脉(ICA)中、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同侧颈总动脉(CCA)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分析CCA血流动力学改变与ICA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单侧ICA颅外段50%~99%狭窄或闭塞,且双侧CCA管径正常或狭窄率<50%的患者200例。按患侧IC... 目的观察颈内动脉(ICA)中、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同侧颈总动脉(CCA)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分析CCA血流动力学改变与ICA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单侧ICA颅外段50%~99%狭窄或闭塞,且双侧CCA管径正常或狭窄率<50%的患者200例。按患侧ICA狭窄率将患者分为50%~69%狭窄组(50例)、70%~99%狭窄组(68例)及闭塞组(82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双侧CCA的管径(ID)、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平均流速(MV)及阻力指数(RI)。计算颈动脉血流量(BFV)、患侧的ICA与CCA峰值流速比值(PSVICA/PSVCCA)以及健侧与患侧CCA血流动力学各参数比值。结果①各组内患侧与健侧及各组间患侧CCA的I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与健侧比较,50%~69%组除患侧的PSVICA/PSVCCA增高外(1.90±0.36对0.88±0.23,P<0.001),其他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与同组健侧比较及与50%~69%组患侧比较,70%~99%组和闭塞组(闭塞组无PSVICA/PSVCCA)患侧的PSVICA/PSVCCA、RI增高(P<0.001);PSV、EDV、MV、BFV均降低(P<0.001)。闭塞组患侧较70%~99%组EDV和BFV降低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与50%~69%组比较,70%~99%组及闭塞组PSV健/PSV患、EDV健/EDV患、MV健/MV患及BFV健/BFV患比值均升高(P<0.05)。闭塞组比70%~99%组EDV健/EDV患升高明显(P<0.01)。⑤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DV与ICA70%~99%狭窄(OR=0.31,95%CI:0.14~0.47,R=-0.66,P=0.001)及闭塞(OR=0.26,95%CI:0.06~0.56,R=-0.86,P=0.010;)均存在明显负相关。结论单侧颈内动脉为70%~99%狭窄或闭塞时,同侧颈总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均发生相应变化,尤以EDV变化最明显;50%~69%狭窄时,仅表现为同侧PSVICA/PSVCCA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颈总动脉 血液动力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子瘤颅内动脉瘤的二维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莹 杨新健 +5 位作者 李海云 丁光宏 张晓龙 姚伟 王盛章 李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7年第9期392-396,共5页
目的探讨带子瘤的颅内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结合DSA二维图像,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有限元方法的软件,对2例(动脉瘤A、B)带子瘤颅内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行数值模拟,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血流流速:动脉瘤载瘤动脉内平... 目的探讨带子瘤的颅内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结合DSA二维图像,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有限元方法的软件,对2例(动脉瘤A、B)带子瘤颅内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行数值模拟,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血流流速:动脉瘤载瘤动脉内平均流速为(0.135±0.060)m/s,动脉瘤内流速为(0.018±0.012)m/s(t=8.458,P=0.000);颅内动脉瘤母瘤及子瘤内均形成低速涡流,心动周期T=0.2s时动脉瘤A、B均流速最高。②动压及壁面切应力变化:动脉瘤载瘤动脉平均动压为(12.9±14.1)Pa,壁面切应力平均为(0.87±0.77)Pa;动脉瘤内动压为(1.6±1.8)Pa,壁面切应力(0.24±0.23)Pa,载瘤动脉及动脉瘤动压及壁面切应力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53,P=0.009;t=4.001,P=0.004)。血流流入动脉瘤瘤体后,动压及壁面切应力迅速下降,至动脉瘤顶部时切应力降至最低。相对于动脉瘤的其他区域,瘤颈处的动压及壁面切应力最高(P<0.05)。相对于其他心动周期,T=0.2s时,动脉瘤内动压、壁面切应力最高(P<0.05)。动脉瘤内动压及壁面切应力变化与血流流速变化相一致,呈正相关(r=0.895,P=0.000;r=0.663,P=0.000)。子瘤与母瘤的移行处未见壁面切应力的升高。结论带子瘤的颅内动脉瘤血流动力学特性符合一般颅内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特性,未发现有明显致其形成、生长、破裂的特殊血流动力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液动力过程 计算流体力学 子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置入前后颅内动脉瘤血流动力学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
7
作者 卢海涛 黄清海 +2 位作者 刘建民 陈家亮 王盛章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94-897,I0002,共5页
目的:探讨支架植入对大脑中动脉(MCA)分叉处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影响,以及支架对血流动力学因素特别是壁面切应力(WSS)的影响。方法:结合临床影像,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方法,采用ANSYS流体力学软件,对单支架治疗1例MCA分叉处动... 目的:探讨支架植入对大脑中动脉(MCA)分叉处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影响,以及支架对血流动力学因素特别是壁面切应力(WSS)的影响。方法:结合临床影像,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方法,采用ANSYS流体力学软件,对单支架治疗1例MCA分叉处动脉瘤行术前、随访时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分析,比较血液流线和WSS在2种情况下的变化。结果:支架植入后血管形态学发生显著变化,动脉瘤消失,MCA血管分叉夹角由196.4°变小为92.5°。WSS在动脉瘤壁的分布变得更均匀,瘤颈处的高壁面压力区域消失。结论:支架植入明显改变动脉瘤和载瘤动脉的局部血流动力学;CFD数值模拟能直观反映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液动力过程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腹经心包全肝血流阻断对肝切除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姜海涛 熊奇如 +3 位作者 夏俊 耿小平 许业传 余宏铸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4-126,130,共4页
目的探讨经腹经心包全肝血流阻断(TPTHVE)对肝切除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对行肝脏巨大肿瘤切除和或肝段切除累计≥3个肝段的43例临床病例,TPTH-VE组18例,传统全肝血流阻断(THVE)组25例,对照分析应用TPTHVE对术中血流动力学、出血... 目的探讨经腹经心包全肝血流阻断(TPTHVE)对肝切除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对行肝脏巨大肿瘤切除和或肝段切除累计≥3个肝段的43例临床病例,TPTH-VE组18例,传统全肝血流阻断(THVE)组25例,对照分析应用TPTHVE对术中血流动力学、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结果所有肿瘤均完全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1.2%(22/43);病死率为4.7%(2/43);两组肝切除术中出血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手术总时间、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采用TPTHVE能显著减少肝切除术中出血量,对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无显著影响,且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副作用 血液动力过程 肝/血液供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改善原位肝移植术中胃黏膜灌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刘秀珍 王卓强 +3 位作者 魏昌伟 王恒林 张斌 陈绪贵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33-735,共3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改善原位肝移植患者手术过程中胃黏膜灌注的有效性。方法选择接受非转流经典原位肝移植术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15)和乌司他丁组(U组,n=15)。U组患者入手术室后即给予乌司他丁4000U/kg缓慢静脉推注,然后以20...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改善原位肝移植患者手术过程中胃黏膜灌注的有效性。方法选择接受非转流经典原位肝移植术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15)和乌司他丁组(U组,n=15)。U组患者入手术室后即给予乌司他丁4000U/kg缓慢静脉推注,然后以2000U/(kg.h)持续泵入至手术结束。C组患者则等速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记录两组术前(T0)、无肝期前20min(T1)、无肝期5min(T2)、无肝期30min(T3)、新肝期5min(T4)、新肝期30min(T5)及术毕(T6)时患者的血压(BP)、心率(HR)、心输出量(CO)、胃黏膜pH值(i-pH)及胃黏膜-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g-aCO2)。结果两组患者在T2时,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及CO较T0明显降低(P<0.01),且HR明显增快(P<0.01);至T4时CVP及CO恢复至正常。但上述改变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相比,两组患者在T3、T4、T5、T6时i-pH均降低(P<0.01),Pg-aCO2均升高(P<0.01);但U组患者在T4、T5、T6时i-pH降低的幅度、Pg-aCO2升高的幅度均明显低于C组患者(P<0.05,P<0.01)。结论血流动力学剧烈变化以及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诱发肝移植术中胃黏膜灌注不足。术中持续静脉给予乌司他丁有利于改善胃黏膜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肝移植 胃黏膜 氢离子浓度 血液动力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椎动脉起始段狭窄支架置入疗效的评价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玉梅 华扬 +2 位作者 凌晨 段春 刘强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12期533-536,546,共5页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评估椎动脉起始段狭窄性病变患者支架置入前、后的血管内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采用CDFI检测39例患者78支椎动脉,其中对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狭窄率≥50%)患者置入...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评估椎动脉起始段狭窄性病变患者支架置入前、后的血管内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采用CDFI检测39例患者78支椎动脉,其中对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狭窄率≥50%)患者置入支架41枚。记录支架置入前、后血管内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椎动脉起始段与椎间隙段血管搏动指数(PI)等参数,综合评估椎动脉起始段的狭窄率,并对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可能危险因素(年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吸烟)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随访时间(11±8)个月。结果支架置入术前、后椎动脉起始段内径分别为(1.3±0.4)mm和(2.7±0.7)mm(P=0.000),狭窄率从(64±9)%降至(23±17)%(P=0.000),术前PSV异常高流速(242±102)cm/s,术后降至(87±45)cm/s(P=0.000)。术前患侧椎动脉椎间隙段的PI值为0.77±0.19,健侧为0.96±0.17(P=0.011),术后患侧与健侧椎间隙段比较,PI值差异无显著性(P=0.494)。随访期间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占29.3%(12/41),表现为PSV等于或高于术前水平。高脂血症患者支架术后再狭窄多发,OR=5.7,95%CI:1.3~25.9(P=0.024)。结论CDFI可作为客观评估椎动脉起始段狭窄和支架置入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远期随访的重要手段。高脂血症可能是引起椎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椎动脉 支架 血液动力过程 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加压素Ⅱ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顾晓龙 严全能 +4 位作者 张园 李志梁 刘映峰 张宏兵 冼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1期1228-1230,共3页
目的:研究尾加压素Ⅱ(UⅡ)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诱导凋亡作用,以及这种诱导作用与细胞内游离Ca2+的关系。方法:(1)光镜观察培养的静脉内皮细胞形态。(2)分成浓度组和时间组:浓度组加入不同浓度的UⅡ(10-9~10-6mol/L),并将硫氮... 目的:研究尾加压素Ⅱ(UⅡ)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诱导凋亡作用,以及这种诱导作用与细胞内游离Ca2+的关系。方法:(1)光镜观察培养的静脉内皮细胞形态。(2)分成浓度组和时间组:浓度组加入不同浓度的UⅡ(10-9~10-6mol/L),并将硫氮唑酮加入对照组及10-7mol/L组;时间组则观察10-7mol/LUⅡ作用后不同时间段HUVEC的凋亡率。(3)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计算凋亡率。(4)电镜检测细胞凋亡。结果:(1)UⅡ促进HUVEC凋亡,二者呈时间依赖性(P<0.05);二者呈明显量效关系(P<0.05)。(2)硫氮唑酮可抑制UⅡ的诱导作用。结论:UⅡ可诱导HUVEC凋亡,其机制可能与[Ca2+]i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血管升压素类 血液动力过程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和肝海绵状血管瘤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艳英 张在人 +2 位作者 王丹 赵德利 刘悦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6期632-635,共4页
目的:探讨正常肝脏及肝细胞癌和肝海绵状血管瘤的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CTPerfusion)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4例无肝脏疾病的患者和40例经病理或临床证实肝脏疾病的患者。所有病例均依次常规行全肝平扫,采用16层螺旋CT进行灌注扫描。... 目的:探讨正常肝脏及肝细胞癌和肝海绵状血管瘤的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CTPerfusion)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4例无肝脏疾病的患者和40例经病理或临床证实肝脏疾病的患者。所有病例均依次常规行全肝平扫,采用16层螺旋CT进行灌注扫描。所得数据经灌注软件处理后,自动生成时间密度曲线(TDC)和灌注参数。包括肝血流量(HBF),肝血容量(HBV),平均通过时间(MTT),肝动脉射血分数(HAF),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和对比剂到达时间(IRFTO)和基础图像(Base)。结果:肝细胞癌组和肝海绵状血管瘤组HBV,HAF与正常肝组织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而肝细胞癌组与肝海绵状血管瘤组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肝细胞癌组HBF与正常肝组织组,海绵状血管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CT灌注参数和函数图可定量评价正常和病变肝组织血流状态,血管通透性和肝动脉供血的比例。HBV,HAF升高对鉴别肝细胞癌,肝海绵状血管瘤与正常肝组织具有显著意义。HBF升高对肝细胞癌的诊断具有显著意义。MTT缩短,PS升高对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具有显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 肝疾病 血液动力过程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二氧化碳试验评价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脑血管反应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江文宇 吕泽平 +3 位作者 庞国防 胡才友 韦德湛 杨珈玲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7年第9期401-404,共4页
目的探讨乙酰唑胺(ACZ)负荷试验、过度换气及屏气试验[经颅多普勒-二氧化碳(TCD-CO2)试验]对脑动脉调节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病患者33例为观察对象,应用3种TCD-CO2试验方法,测定经长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利尿药降压治... 目的探讨乙酰唑胺(ACZ)负荷试验、过度换气及屏气试验[经颅多普勒-二氧化碳(TCD-CO2)试验]对脑动脉调节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病患者33例为观察对象,应用3种TCD-CO2试验方法,测定经长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利尿药降压治疗前、后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①3种试验方法测定的MCA平均峰值流速(Vm)变化值、变化率及搏动指数(PI)变化率在降压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后,过度换气试验与ACZ试验的Vm变化值、变化率间均呈显著负相关性(r=-0.693及-0.595,P<0.01;r=-0.346及-0.371,P<0.05);前者的PI变化率亦与后者呈显著负相关(r=-0.344及-0.351,P<0.05);③治疗前、后,屏气试验与ACZ试验的Vm变化值、变化率及PI变化率均呈显著正相关(r=0.709及0.665;r=0.560及0.539;r=0.483及0.550,P均<0.01),其屏气指数与ACZ试验的Vm上升率亦呈正相关(r=0.470及0.402,P<0.05);④屏气试验与ACZ试验的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相关系数高于过度换气试验。结论3种TCD-CO2试验均可评价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脑血管反应性;与过度换气试验相比,屏气试验对脑血管反应性的评价更接近于ACZ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二氧化碳 血液动力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静脉畸形手术前后血管团周围脑皮质局部血流量变化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武琛 石广志 王硕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7年第11期501-504,508,共5页
目的观察颅内动静脉畸形(AVM)手术切除前、后,血管团周围组织血-脑屏障超微结构及脑皮质局部脑血流量的变化。方法选择34例AVM行手术切除术的患者,依据Spetzler-Matin分级标准,将AVM分为小型(直径〈3.0cm)16例、中型(3-6cm)12例... 目的观察颅内动静脉畸形(AVM)手术切除前、后,血管团周围组织血-脑屏障超微结构及脑皮质局部脑血流量的变化。方法选择34例AVM行手术切除术的患者,依据Spetzler-Matin分级标准,将AVM分为小型(直径〈3.0cm)16例、中型(3-6cm)12例及大型(直径〉6cm)6例。分别于AVM手术切除前及切除后1、2、3、4和24h,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LDF)对AVM周围1.5cm范围内皮质血流量进行监测,并对病灶周围脑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术后7-12d行头部CT检查,了解脑水肿程度。结果1例患者术后出现异常脑水肿。①局部脑血流变化:畸形团切除后即刻及1、2、3、24h,中、小型(直径〈6cm)AVM局部皮质脑血流量较切除前分别增加(53±17)、(77±26)、(38±12)、(29±9)、(8±5)%;切除后4h减少(7±3)%,与切除前比较,切除后即刻及1、2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型AVM(直径≥6cm)畸形团切除后即刻及1、2、3、4、24h局部皮质脑血流量较切除前分别增加(130±45)、(112±32)、(100±37)、(116±35)、(147±36)、(120±39)%,与切除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病理学观察:电镜观察全部标本,可见病灶周边脑组织的血-脑屏障3层结构有不同程度的变性、破坏,内皮细胞之间紧密连接缝隙增宽,星形胶质细胞足突明显水肿,甚至消失。结论AVM切除前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是AVM术后诱发异常脑水肿的重要因素;AVM周边脑组织血-脑屏障的结构改变可能是AVM术后发生异常脑水肿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静脉畸形 血脑屏障 血液动力过程 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门诊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与脑安胶囊对其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5
15
作者 郭希正 孙晨 +6 位作者 张凤强 郭吉平 任春振 王兴生 李抒 王惠萍 王彩霞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263-266,共4页
目的评价门诊危险因素暴露者的卒中风险及脑安胶囊预防卒中的效果。方法在2005—2007年秦皇岛军工医院门诊患者中,选择具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脂代谢紊乱、肥胖和中风家族史等卒中危险因素暴露者(1500例),采用有多普勒探头和... 目的评价门诊危险因素暴露者的卒中风险及脑安胶囊预防卒中的效果。方法在2005—2007年秦皇岛军工医院门诊患者中,选择具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脂代谢紊乱、肥胖和中风家族史等卒中危险因素暴露者(1500例),采用有多普勒探头和压力传感探头的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监测仪进行颈动脉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检测和危险因素的调查,按知情同意的原则,在血流动力学积分值(CVHI)〈75分者中选择278例作为干预对象,并随机分为2组(脑安胶囊组132例,对照组146例),脑安胶囊组在健康教育、指导危险因素治疗等一般干预措施的基础上,口服脑安胶囊(CVHI积分值〈50分者,脑安胶囊2粒/次,2次/d,其中积分值〈25分者,睡前再加服1粒;积分值50—74分的个体,脑安胶囊1粒/次,2次/d。),对照组仅给予一般干预措施,卒中发生率每6个月随访1次,共随访2年。结果1500例门诊患者中,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卒中家族史和肥胖的暴露率分别为36.7%(550/1500)、22.4%(336/1500)、19.5%(292/1500)、9.9%(148/1500)和27.6%(414/1500),血流动力学积分值〈75分者占50.7%,脑安胶囊干预组和对照组的2年卒中累积发生率分别为2.3%(3/132)和7.5%(11/146),P=0.0767,脑安胶囊组干预后,CVHI≥50分者由55.6%上升到88.2%,对照组由64.38%上升至84.93%(P〈0.01)。结论医院门诊常见危险因素暴露者中,卒中风险明显升高;脑安胶囊能改善脑血管血流动力学,降低卒中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血液动力过程 干预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