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6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浆microRNA-18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张艳艳 徐爱晖 +1 位作者 李永怀 胡华青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83-586,共4页
目的探讨microRNA-182(miR-182)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47例NSCLC患者(NSCLC组)和39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血浆中miR-182的水平,同时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其血清癌胚抗原(CEA)及... 目的探讨microRNA-182(miR-182)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47例NSCLC患者(NSCLC组)和39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血浆中miR-182的水平,同时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其血清癌胚抗原(CEA)及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含量。分析miR-182与NSCLC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miR-182的诊断价值。结果 miR-182在NSCLC组血浆的相对表达量为1.610(1.435,1.975),与对照组的1.060(0.730,1.355)比较,显著升高(P<0.01);miR-182表达在胸膜转移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块大小、病理类型、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浆miR-182为1.365时,灵敏度为89.4%,特异度为79.5%;miR-182联合CEA及CYFRA21-1时,曲线下面积(AUC)为0.995,灵敏度高达93.6%,特异度为97.4%。结论 NSCLC患者血浆miR-182表达明显上调,联合CEA及CYFRA21-1可弥补单一检测的局限性。miR-182有望作为一种新的生物标志物用于NSCLC的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血浆microrna-182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血浆microRNA检测方法探讨与建立 被引量:21
2
作者 张晓娟 董静 +2 位作者 马红霞 胡志斌 沈洪兵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29-531,共3页
目的:观察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血清/血浆micro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从样本来源、抗凝剂选择、样本储存时间等方面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血清/血浆miRNA表达的影响因素。结果:miRNA表达在血清和血浆中没有明显差异,样... 目的:观察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血清/血浆micro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从样本来源、抗凝剂选择、样本储存时间等方面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血清/血浆miRNA表达的影响因素。结果:miRNA表达在血清和血浆中没有明显差异,样本储存时间对miRNA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但使用肝素抗凝会明显抑制miRNA的表达。结论:成功建立了一套标准化的血清/血浆miRNA表达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血浆 microrna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血浆microRNAs作为肺癌诊断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张辉 陈晓峰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2-55,共4页
近年来随着肺癌发病率与死亡率的逐年上升,肺癌已成为最具有致命性的恶性肿瘤之一。据美国癌症学会发布的一项数据显示,2010年美国确诊肺癌患者约22.2万人,约15.7万人死于肺癌,位居因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首位[1]。在我国肺癌也已成为位... 近年来随着肺癌发病率与死亡率的逐年上升,肺癌已成为最具有致命性的恶性肿瘤之一。据美国癌症学会发布的一项数据显示,2010年美国确诊肺癌患者约22.2万人,约15.7万人死于肺癌,位居因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首位[1]。在我国肺癌也已成为位居首位的癌症死因[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患者 micrornaS 诊断标记物 美国癌症学会 血浆 血清 恶性肿瘤 癌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microRNA在接触职业性噪声男性工人中的表达
4
作者 丁璐 刘静 +5 位作者 潘丽萍 刘庆东 丁恩民 赵秋妮 王博深 朱宝立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0-93,共4页
目的:探讨男性工人血浆mi RNA在非接噪组、接噪组和高频听损组之间的差异表达。方法 :30例男性工人分为非接噪组、接噪组和高频听损组,对其mi RNA的差异表达进行芯片初筛,再用q RT-PCR验证6个mi RNA是否存在差异表达,然后借助GO富集分析... 目的:探讨男性工人血浆mi RNA在非接噪组、接噪组和高频听损组之间的差异表达。方法 :30例男性工人分为非接噪组、接噪组和高频听损组,对其mi RNA的差异表达进行芯片初筛,再用q RT-PCR验证6个mi RNA是否存在差异表达,然后借助GO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预测mi RNA推定靶基因可能参与调控的生物学过程和功能。结果:与非接噪组比,接噪组血浆let-7d(P=0.002)、mi R-16(P<0.001)、mi R-24(P<0.001)、mi R-185(P<0.001)和mi R-451a(P=0.011)表达均显著下调;与接噪组相比,高频听损组血浆mi R-16(P<0.001)表达显著上调,且与芯片结果一致。结论:let-7d、mi R-16、mi R-24、mi R-185和mi R-451a可能参与调控机体对噪声刺激的反应过程,并且mi R-16有前景成为噪声导致高频听力损伤的生物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 microrna 噪声 差异表达 生物标志 生物信息学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microRNA-21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相关性肺高压的关系 被引量:7
5
作者 吴美华 曾建斌 熊向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784-1789,共6页
目的:探讨血浆微小RNA-21(miR-21)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相关性肺高压(PH-HFpEF)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2月在江西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的HFpEF患者102例,通过三尖瓣反流压差法估测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 目的:探讨血浆微小RNA-21(miR-21)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相关性肺高压(PH-HFpEF)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2月在江西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的HFpEF患者102例,通过三尖瓣反流压差法估测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y systolic pressure,PASP),并按PASP分为PH-HFpEF组(n=36,PASP≥50 mmHg)和HFpEF组(n=40,PASP <50 mmHg),另选年龄和性别相应的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36),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血浆miR-21水平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用Spearman相关分析,血浆miR-21水平预测PH-HFpEF准确性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PH-HFpEF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PH-HFpEF组患者年龄、血浆内皮素1(ET-1)、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脑钠尿肽(BNP)和左房直径(LAD)均高于HFpEF组(P <0. 05)。PH-HFpEF组血浆miR-21表达明显高于HFpEF组及健康对照组(P <0. 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浆miR-21与PASP (r=0. 267,P=0. 000)、血浆IL-6 (r=0. 302,P=0. 013)和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r=0. 515,P=0. 036)相关;血浆IL-6与ET-1正相关(r=0. 622,P=0. 002);PASP分别与血浆IL-6 (r=0. 36,P=0. 023)、ET-1 (r=0. 76,P=0. 004)、BNP (r=0. 43,P=0. 031)及LAD (r=0. 39,P=0. 044)正相关。血浆miR-21诊断PH-HFpEF的ROC曲线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 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miR-21相对表达水平、LAD、BNP与HFpEF患者肺高压相关。结论:血浆miR-21水平与PHHFpEF呈正相关,是HFpEF患者出现肺高压的独立预测因素。血浆miR-21可能是PH-HFpEF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21 左室射血分数 心力衰竭 肺动脉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辅助化疗对晚期乳腺癌患者血浆microRNA及肿瘤相关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文江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1期1509-1511,1515,共4页
目的:分析新辅助化疗对晚期乳腺癌患者血浆microRNA及肿瘤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晚期乳腺癌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两组,新辅助化疗组(NC组)和常规化疗组(CC组)各60例,分别纳入同时期良性乳腺病和健康志愿者各60例,作为良性对照组(BC组... 目的:分析新辅助化疗对晚期乳腺癌患者血浆microRNA及肿瘤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晚期乳腺癌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两组,新辅助化疗组(NC组)和常规化疗组(CC组)各60例,分别纳入同时期良性乳腺病和健康志愿者各60例,作为良性对照组(BC组)和健康对照组(HC组)。对所有受试者血浆microRNA(miR-31、miR-200c、miR-205)和肿瘤相关指标(sIL-2R、IL-6、VEGF)水平进行检测,比较组间差异。结果:化疗前NC组和CC组血浆miR-31、miR-205表达水平显著低于良性乳腺病患者和健康志愿者、miR-200c、sIL-2R、IL-6和VEGF水平则显著高于BC组和HC组(均P<0.05);晚期乳腺癌患者治疗效果与血浆miR-31、miR-205表达水平呈正相关,而与miR-200c、sIL-2R、IL-6和VEGF水平呈负相关。化疗后第15、45天,NC组血浆miR-31、miR-205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C组、miR-200c、sIL-2R、IL-6和VEGF水平则显著高于CC组(均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能有效上调晚期乳腺癌患者血浆miR-31、miR-205水平,下调miR-200c、sIL-2R、IL-6和VEGF水平,对晚期乳腺癌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micro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污染物复合暴露后血浆microRNA芯片分析
7
作者 库婷婷 桑楠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451-2459,共9页
随着miRNAs在循环系统中被检测出来,血浆miRNAs可以作为临床疾病早期诊断的生物标记物.为了探究交通和煤炭工业源大气污染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的不良影响,本研究通过建立小鼠SO_2、NO_2及PM_(2.5)复合染毒模型,利用miRNAs芯片技术发... 随着miRNAs在循环系统中被检测出来,血浆miRNAs可以作为临床疾病早期诊断的生物标记物.为了探究交通和煤炭工业源大气污染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的不良影响,本研究通过建立小鼠SO_2、NO_2及PM_(2.5)复合染毒模型,利用miRNAs芯片技术发现复合暴露后小鼠血浆中发生明显变化的miRNAs,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验证芯片结果,使用miRanda、miRDB、miRWalk及Targetscan软件对发生明显改变的miRNAs进行靶基因预测,分析靶基因富集的基因功能(Gene ontology,GO)和信号通路(Pathway).结果提示,SO_2、NO_2及PM_(2.5)复合染毒可诱导小鼠血浆miRNA表达谱发生明显改变,低浓度暴露组与对照组相比共有19个miRNAs上调,7个miRNAs下调,高浓度组有64个上调,8个下调(变化倍数大于2),选择在两个浓度处理组中变化倍数均为最大的miR-144-3p及miR-122-5p用于生物信息学分析.qRT-PCR结果表明,miR-144-3p及miR-122-5p变化趋势与芯片一致.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差异表达miRNAs所调控的靶基因明显富集于30个GO(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树突棘和神经棘等)和2条信号通路(轴突导向和癌症通路),揭示了差异表达miRNAs可能通过调控靶基因参与复合暴露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物 复合暴露 microrna 神经系统发育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通用探针法的建立及布鲁氏菌病患者血浆microRNA-146a的检测
8
作者 程慧敏 魏青青 +4 位作者 张欢 刘金玲 韩小虎 王大力 王兴龙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41-448,共8页
目的建立一种通用、敏感、特异的microRNA检测方法,用于检测布鲁氏菌病患者血浆microRNA-146a的表达,探讨其作为诊断标识的可能性。方法以microRNA-146a模拟物为待检物,通过正交实验设计,对退火温度、探针浓度、试剂盒选择进行优化,建... 目的建立一种通用、敏感、特异的microRNA检测方法,用于检测布鲁氏菌病患者血浆microRNA-146a的表达,探讨其作为诊断标识的可能性。方法以microRNA-146a模拟物为待检物,通过正交实验设计,对退火温度、探针浓度、试剂盒选择进行优化,建立特异敏感的通用检测方法;从布病患者和正常健康人血浆样本提取RNA,应用通用探针法进行检测,比较布病患者血浆microRNA-146a的表达变化。结果建立了优化的通用探针法,与染料法相比特异性更强、扩增范围更大,具有通用检测能力。应用通用探针法检测布鲁氏菌病患者血浆microRNA-146a,发现布病患者血浆中microRNA-146a的表达被抑制(P<0.01),表明其可能作为布病诊断的分子标识。结论经优化的通用探针法是一种通用、敏感、特异的检测方法,可用于microRNA的检测,microRNA-146a可能作为布病诊断的标识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用探针法 正交设计 microrna-146a 布鲁氏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性心肌病患者血浆microRNA表达谱差异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洪澄英 陈怀生 +2 位作者 陈友莲 刘晓君 刘雪燕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264-1269,共6页
目的:研究脓毒性心肌病患者血浆微小RNAs(miRNAs)的表达情况,探讨脓毒性心肌病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方法:纳入脓毒症患者14例,根据左室射血分数分为心功能正常组(8例)和脓毒性心肌病组(6例),招募6例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脓毒症患... 目的:研究脓毒性心肌病患者血浆微小RNAs(miRNAs)的表达情况,探讨脓毒性心肌病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方法:纳入脓毒症患者14例,根据左室射血分数分为心功能正常组(8例)和脓毒性心肌病组(6例),招募6例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脓毒症患者在纳入研究24 h内取静脉血查心肌肌钙蛋白(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同时提取其外周血浆miRNAs进行差异表达谱和聚类分析。结果:脓毒性心肌病组与脓毒症心功能正常组患者血浆中cTnI和CK-MB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脓毒症患者血浆中多种miRNAs表达上调(log2 fold change≥1.0;P<0.05);脓毒性心肌病组较脓毒症心功能正常组显著升高的5种miRNAs分别为hsa-miR-122-5p,hsa-miR-122b-5p,hsa-miR-122-3p,hsa-miR-122b-3p和hsa-miR-885-5p,其中miR-122-5p升高倍数是脓毒症心功能正常组的两倍以上。结论:相较于传统的临床标志物,miR-122尤其是miR-122-5p在脓毒性心肌病患者血浆中表达显著升高,可能为早期诊断脓毒性心肌病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性心肌病 microrna-122 生物标志物 心肌肌钙蛋白I 肌酸激酶同工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血浆蛋白-海藻酸钠凝胶珠对植物乳杆菌的包埋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睿 康旭 +1 位作者 袁江兰 曾含馨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8-223,共6页
为抵抗不良环境影响以提高植物乳杆菌的存活率,该研究采用锐孔-凝固法将猪血浆蛋白(porcine plasma protein,PPP)和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SA)复合制备成凝胶珠对植物乳杆菌进行包埋。当PPP质量浓度为50 g/L,SA质量浓度为4 g/L时,复... 为抵抗不良环境影响以提高植物乳杆菌的存活率,该研究采用锐孔-凝固法将猪血浆蛋白(porcine plasma protein,PPP)和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SA)复合制备成凝胶珠对植物乳杆菌进行包埋。当PPP质量浓度为50 g/L,SA质量浓度为4 g/L时,复合凝胶珠的硬度、弹性和持水力均优于单一凝胶,且可实现高效包埋,包埋率为94.51%,通过扫描电镜能观察到复合凝胶珠的多孔网络状结构及被成功包埋的植物乳杆菌。经模拟胃肠液消化后存活率高达89.19%,4℃条件下贮藏60 d活菌损失数仅为1.09 lg CFU/g,表现出优良的抗消化性和贮藏稳定性。由此表明复合凝胶珠可为植物乳杆菌提供强有力保护,极大增加了最终发挥益生作用的活菌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包埋 血浆蛋白 海藻酸钠 凝胶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植物精油和丁酸梭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以及血浆生化、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方桂友 刘景 +3 位作者 俞清霞 陈鑫珠 缪伏荣 董志岩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4-216,共13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添加复合植物精油和丁酸梭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以及血浆生化、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250头初始体重为(6.48±0.42)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断奶日龄为(25±3)日龄],随机分成5个组,每组5个重...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添加复合植物精油和丁酸梭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以及血浆生化、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250头初始体重为(6.48±0.42)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断奶日龄为(25±3)日龄],随机分成5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公母各5头)。负对照组(NC组)饲喂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基础饲粮(不添加抗生素,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为17.72%),正对照组(抗生素组,PC组)饲喂基础饲粮+20 mg/kg硫酸黏杆菌素+50 mg/kg杆菌肽锌+75 mg/kg金霉素,试验1组(T1组)饲喂基础饲粮+500 mg/kg复合植物精油,试验2组(T2组)饲喂基础饲粮+500 mg/kg丁酸梭菌,试验3组(T3组)饲喂基础饲粮+500 mg/kg复合植物精油+500 mg/kg丁酸梭菌。预试期3 d,正试期16 d。结果表明:1)与NC组相比,PC组和T3组平均日增重(ADG)极显著提高(P<0.01),T1组和T2组ADG显著提高(P<0.05);PC组和T3组料重比(F/G)显著降低(P<0.05);PC组和T3组腹泻率极显著降低(P<0.01),T1组和T2组腹泻率显著降低(P<0.05)。各组间平均日采食量(ADFI)无显著差异(P>0.05)。2)与NC组相比,PC组、T1组、T2组和T3组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和内毒素含量显著降低(P<0.05);PC组和T3组血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T1组和T2组血浆IGF-Ⅰ含量显著提高(P<0.05)。3)与NC组相比,PC组、T2组和T3组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PC组、T1组、T2组和T3组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提高(P<0.05),PC组和T3组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OC)极显著提高(P<0.01),T1组和T2组血浆T-AOC显著提高(P<0.05)。4)与NC组相比,PC组和T3组血浆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T1组和T2组血浆IgG含量显著提高(P<0.05);PC组和T3组血浆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5),PC组、T1组和T3组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显著降低(P<0.05),PC组、T1组和T3组血浆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显著提高(P<0.05)。与PC组相比,T3组血浆IgG、IL-1β、IL-6和IL-10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在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中添加复合植物精油和丁酸梭菌均可提高断奶仔猪ADG,降低腹泻率,改善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并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且二者联合添加效果优于单一添加,与复合抗生素效果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植物精油 丁酸梭菌 断奶仔猪 生长性能 血浆生化指标 抗氧化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封管方法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患者中的比较
12
作者 江尚燕 韩江英 +2 位作者 王云云 张骏飞 田柳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320-2324,共5页
目的探讨肝衰竭患者应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期间采用不同封管方法的效果比较。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4年10月收治的肝衰竭者1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实施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血浆置换的治疗方法... 目的探讨肝衰竭患者应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期间采用不同封管方法的效果比较。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4年10月收治的肝衰竭者1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实施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血浆置换的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应用肝素钠封管,观察组在肝素钠封管前加用鱼精蛋白。比较两组在肝功能相关指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胆红素]、止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纤维蛋白原、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血常规相关指标[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堵管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上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相关指标、止凝血功能相关指标、血常规相关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堵管率(3.33%)低于对照组堵管率(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的过程,在肝素钠封管前使用鱼精蛋白对患者肝功能、血常规、止凝血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小,但可以降低堵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 血浆置换 鱼精蛋白 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轻中度斑秃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13
作者 宋黎 陆茂 +1 位作者 唐懿 刘彦麟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02-407,共6页
目的:评价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轻中度斑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截至2024年6月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 目的:评价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轻中度斑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截至2024年6月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关于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斑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手工检索补全可能的研究。经2名独立研究人员筛选出纳入的研究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最后对纳入研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不能Meta分析的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RCT研究,41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富血小板血浆组与曲安奈德组治疗斑秃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22,95%CI=0.43~3.50,n=247,P>0.05);(2)富血小板血浆组斑秃复发风险低于曲安奈德组(OR=0.18,95%CI=0.08~0.39,n=125,P<0.05);(3)富血小板血浆组主要不良反应是疼痛,其发生率与曲安奈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80,95%CI=0.28~11.72,n=202,P>0.05),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目前证据显示富血小板血浆可有效促进轻中度斑秃患者的毛发生长,可能出现疼痛等不良反应,但总体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斑秃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毛发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血浆外泌体蛋白质组学研究
14
作者 张勇 易观华 +5 位作者 罗海欣 郑雅琳 刘雯婧 顾雨帆 苏涛 曾文娟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38,I0006,共9页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且致命的恶性肿瘤之一,其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对人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提高肺癌的早期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效果,需要建立无创或微创、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诊断方法.外泌体是一种胞外囊泡,携带多种生物大分子,广...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且致命的恶性肿瘤之一,其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对人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提高肺癌的早期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效果,需要建立无创或微创、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诊断方法.外泌体是一种胞外囊泡,携带多种生物大分子,广泛分布于体液中,并参与细胞间信息交换,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有关键作用,可能成为肺癌生物标志物的重要来源.研究结合Ti^(4+)-IMAC快速分离纯化外泌体方法以及无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对肺癌患者血浆样本中的外泌体蛋白质组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鉴定出41个肺癌患者特异性上调或下调表达的血浆外泌体蛋白质,能够有效区分健康人群和肺癌患者.进一步的生信分析揭示,如HDAC3、NAPA、ELP3、HAT1、RAB5B、PDIA5、SARAF等外泌体蛋白质的特异性表达与肺癌的进展显著相关,为肺癌的早期诊断与筛查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血浆 外泌体 生物标志物 质谱 蛋白质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肝衰竭血浆置换治疗生存获益的争议与思考
15
作者 杨笛 金清龙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75-1278,共4页
急性肝衰竭(ALF)是一种罕见但病情凶险的临床综合征,当前治疗以支持治疗和肝移植为主。血浆置换(PEX)作为一种血液净化技术,可清除炎症介质和毒素,是临床广泛应用的肝移植替代治疗方案,已被证实可减轻ALF炎症反应,稳定血流动力学,提高... 急性肝衰竭(ALF)是一种罕见但病情凶险的临床综合征,当前治疗以支持治疗和肝移植为主。血浆置换(PEX)作为一种血液净化技术,可清除炎症介质和毒素,是临床广泛应用的肝移植替代治疗方案,已被证实可减轻ALF炎症反应,稳定血流动力学,提高患者生存率。然而,2025年4月在Journal of Hepatology发表的一项英国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显示,ALF患者经PEX治疗后,总体生存获益或无移植生存率未见改善,引发学界广泛争论。本文总结了PEX治疗在ALF中的应用进展,并对相关争议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急性 血浆置换 多器官功能衰竭 肝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联合仙灵骨葆胶囊治疗大鼠膝骨关节炎的应用研究
16
作者 蔡振华 肖木洲 +3 位作者 罗恒 吴芝兰 李丽 吕聪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23-629,共7页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联合仙灵骨葆胶囊对大鼠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治疗效果及相关因子水平变化。方法:使用前交叉韧带横断手术构建大鼠骨关节炎模型,模型建立之后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模...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联合仙灵骨葆胶囊对大鼠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治疗效果及相关因子水平变化。方法:使用前交叉韧带横断手术构建大鼠骨关节炎模型,模型建立之后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模型组(n=10)、仙灵骨葆胶囊组(n=10)、PRP组(n=10)和仙灵骨葆胶囊联合PRP组(n=10)。干预结束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 beta,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的水平;取大鼠膝关节软骨,通过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MP3、MMP13、Col2、Aggrecan和p-p38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Micro-CT评估大鼠膝关节周围骨变化情况;HE染色和SF染色观察大鼠膝关节软骨变化。结果:ELISA结果显示,PRP联合仙灵骨葆胶囊治疗后显著降低了大鼠血清中IL-1β和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RP联合仙灵骨葆胶囊治疗明显降低大鼠膝关节软骨中MMP3、MMP13、p-p38的表达降低,增加Col2和Aggrecan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cro-CT、HE染色和SF染色结果显示,PRP联合仙灵骨葆胶囊组大鼠膝关节软骨退变在一定程度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P联合仙灵骨葆胶囊能有效治疗大鼠OA,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p38MAPK信号通路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富血小板血浆 仙灵骨葆胶囊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鲁氏菌病诊断外泌体microRNA生物标志物的筛选和潜在miRNA-mRNA调控网络的构建
17
作者 赵进 陈志强 +5 位作者 王冰丽 李书灵 朱晓玉 贾金彤 柳叶子 李智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9-277,共9页
目的 探索布鲁氏菌病新型辅助诊断生物标志物及其潜在的miRNA-mRNA调控网络。方法 通过高通量测序比较布鲁氏菌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血清外泌体中miRNA的表达差异。利用RT-qPCR验证显著上调的外泌体miRNA的表达。采用ROC曲线评估这些miRN... 目的 探索布鲁氏菌病新型辅助诊断生物标志物及其潜在的miRNA-mRNA调控网络。方法 通过高通量测序比较布鲁氏菌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血清外泌体中miRNA的表达差异。利用RT-qPCR验证显著上调的外泌体miRNA的表达。采用ROC曲线评估这些miRNA的诊断价值,并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miRNA在布鲁氏菌病感染中的潜在作用。结果 ROC曲线显示外泌体hsa-miR-11400(P<0.05)、hsa-miR-199a-5p(P<0.05)和hsa-miR-148a-5p(P<0.05)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0.81和0.74。预测了46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包括25个免疫相关靶基因,其中大多数与癌症蛋白多糖、NF-kappa B信号网络和IL-17信号通路密切相关。通过构建差异表达基因网络,PLXNA2、IL17RA、PRKCA、CD22、ACVR1B和CBL免疫基因可能分别受到hsa-miR-199a-5p和hsa-miR-148a-5p的调控。结论 表明外泌体miRNA可作为布鲁氏菌病的辅助诊断指标,且外泌体miRNA-mRNA调控网络为布鲁氏菌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了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外泌体微小核糖核酸 生物标志物 miRNA-mRNA调控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和复合维生素对丹系母猪繁殖性能、初乳成分、血浆生化及免疫指标的影响
18
作者 王永珍 刘小莉 +2 位作者 王国琪 赵笑雪 赵威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8-33,共6页
研究旨在探讨饲粮中同时添加益生菌和复合维生素对丹系母猪繁殖性能、初乳成分、血浆免疫及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3胎次且预产期相近的产前(30±3)d的丹系大白母猪8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母猪。对照组饲喂基... 研究旨在探讨饲粮中同时添加益生菌和复合维生素对丹系母猪繁殖性能、初乳成分、血浆免疫及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3胎次且预产期相近的产前(30±3)d的丹系大白母猪8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母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A组、B组和C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0%益生菌+0.02%复合维生素、0.15%益生菌+0.02%复合维生素、0.20%益生菌+0.02%复合维生素。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B组和C组母猪的哺乳期背膘损失显著增加(P<0.05),A组和B组的仔猪断奶窝重显著升高(P<0.05);B组仔猪的断奶日龄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30日龄断奶成活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每窝断奶仔猪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母猪的初乳中乳脂、乳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产前第15天、分娩后第14天,B组和C组母猪血浆中总蛋白(TP)、白蛋白(ALB)、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B组血浆中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产前第15天,B组母猪血浆中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高于A组和对照组(P<0.05)。在分娩后第14天,B组和C组母猪血浆中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在饲粮中添加益生菌和复合维生素能够提高丹系母猪的繁殖性能,改善初乳成分,增强母猪免疫功能,且以B组(添加0.15%益生菌+0.02%复合维生素)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复合维生素 丹系母猪 繁殖性能 初乳成分 血浆生化指标 免疫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瘤胃氨基酸对藏西北绒山羊生长性能、血浆指标及瘤胃内环境的影响
19
作者 达瓦 索朗达 +5 位作者 巴桑玉珍 阿旺措吉 巴贵 德吉 吴玉江 仁青措姆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33,共9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过瘤胃氨基酸对藏西北绒山羊生长性能、血浆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及瘤胃内环境的影响。试验选取12月龄的藏西北绒山羊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公母各半),每个重复1只羊。对照组羊饲喂基础饲粮,RPMet组羊饲喂基础饲... 本试验旨在探究过瘤胃氨基酸对藏西北绒山羊生长性能、血浆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及瘤胃内环境的影响。试验选取12月龄的藏西北绒山羊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公母各半),每个重复1只羊。对照组羊饲喂基础饲粮,RPMet组羊饲喂基础饲粮+0.5%RPMet(过瘤胃蛋氨酸),RPLys组羊饲喂基础饲粮+1%RPLys(过瘤胃赖氨酸),RPLys+RPMet组羊饲喂基础饲粮+0.5%RPMet+1%RPLys,预试期7 d,正试期49 d。结果显示,RPLys组和RPLys+RPMet组羊的末重(FBW)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高于对照组和RPMet组(P<0.05);各试验组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第21天,各试验组的血浆尿素氮(BUN)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第49天,RPMet组和RPLys+RPMet组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PMet组的GSH-Px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PMet组和RPLys+RPMet组的血浆蛋氨酸(Met)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的血浆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丝氨酸(Ser)、精氨酸(Arg)和总氨基酸(TA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苯丙氨酸(Phe)含量RPLys组最高,对照组最低,两者差异显著(P<0.05),RPMet组与RPLys+RPMet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RPMet+RPLys组的瘤胃氨态氮(NH3-N)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PMet组和RPMet+RPLys组的微生物蛋白(MC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过瘤胃蛋氨酸和赖氨酸可以显著提高藏西北绒山羊的生长性能和血浆抗氧化能力,对瘤胃挥发性脂肪酸的产生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西北绒山羊 过瘤胃蛋氨酸 过瘤胃赖氨酸 生长性能 血浆指标 瘤胃内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冻电镜揭示长期低温保存的冰冻人血浆中全长补体C3仍可稳定存在
20
作者 朱莉 武迪 武一 《电子显微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3,共8页
补体是血浆中存在的一组重要蛋白质,在机体遭受病原体感染或组织损伤时通过先天免疫途径被激活,发挥抗感染和清除损伤细胞的作用。补体C3是补体系统的核心成分,在三条补体激活途径中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且在血浆中的含量最为丰富。冰... 补体是血浆中存在的一组重要蛋白质,在机体遭受病原体感染或组织损伤时通过先天免疫途径被激活,发挥抗感染和清除损伤细胞的作用。补体C3是补体系统的核心成分,在三条补体激活途径中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且在血浆中的含量最为丰富。冰冻人血浆通常由健康志愿者献血后采集,通过迅速冷冻保存制备而成,广泛用于多种医学治疗。然而,关于冰冻人血浆的低温保存条件和时长对补体C3结构完整性的影响尚缺乏准确详细的评估。在本研究中,作者发现,冰冻人血浆在-20℃保存后转为-80℃的条件下保存长达5年,其中的补体C3组分仍能保持完整的结构,且通过冷冻电镜单颗粒重构达到了2.43Å的分辨率,其中ASN63和ASN917上发生的糖基化修饰亦可被解析。与已解析的C3晶体结构相比,RMSD值差异较大区域在α链末端的C345C结构域,与解析的ISG65-C3复合体冷冻电镜结构相比,C3部分的RMSD值差异较大处仅在C345C末端的一段α螺旋。结果表明,在严格的低温保存条件下,尽管保存时间较长,冰冻人血浆中的关键补体组分C3仍能保持结构完整性和稳定性,从而保障其生物学功能的发挥。由此推测,血浆中其他重要的补体组分在类似保存条件和时长下也可维持其天然构象。这一结论为实验室或工业中由冰冻人血浆提纯制备补体各组分蛋白时,对冰冻血浆的保存条件及期限的设定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冻血浆 补体系统 补体C3 冷冻电镜 三维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