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和心肌肌钙蛋白I对急性肺栓塞合并右心功能障碍患者病情评估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7
1
作者 马腾 严激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46-44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和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对急性肺栓塞合并右心功能障碍患者病情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急性肺栓塞患者92例,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合并右心功能障碍组47例和不合并...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和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对急性肺栓塞合并右心功能障碍患者病情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急性肺栓塞患者92例,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合并右心功能障碍组47例和不合并右心功能障碍组45例。入院后次日即采取空腹静脉血,应用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浆NT-pro BNP和c Tn I水平,并在确诊急性肺栓塞24 h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合并右心功能障碍组血浆NT-pro BNP、c Tn I水平及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高于不合并右心功能障碍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发现:NT-pro BNP和c Tn I的曲线下面积均大于90%,最佳阈值分别是554 pg/ml和0.09 ng/ml。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T-pro BNP(r=1.227,P=0.005)、c Tn I(r=0.862,P=0.016)、右心功能障碍(r=0.936,P=0.008)、心率(r=0.809,P=0.023)与急性肺栓塞患者住院期间预后不良相关。结论:血浆NT-pro BNP和c Tn I水平有助于诊断急性肺栓塞合并右心功能障碍,并能很好地预测近期临床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末端b利钠 心肌肌钙蛋白I 急性肺栓塞 右心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无靶器官损害的高血压患者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与心室舒张功能减退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汪元浚 杨发满 +2 位作者 刘冀 李蓉 张培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研究老年无靶器官损害的高血压患者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与心室舒张功能减退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2-03至2014-03我院收治的老年无靶器官损害的高血压患者66例,按照心室舒张功能不全诊断标准分为:研究组(n... 目的:研究老年无靶器官损害的高血压患者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与心室舒张功能减退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2-03至2014-03我院收治的老年无靶器官损害的高血压患者66例,按照心室舒张功能不全诊断标准分为:研究组(n=27),均伴有舒张功能不全,将27例患者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舒张功能分级分为:1级患者[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速度(E/A)〈1.0,舒张早期二尖瓣减速时间(DT)≥240 ms,等容舒张时间(IVRT)〈90 ms]8例,2级患者(E/A〉1.5,DT 150~220 ms,IVRT〉90 ms)13例,3~4级患者(E/A〉1.5, DT≤150 ms,IVRT〈70 ms)6例;对照组(n=39),不伴有舒张功能不全。对比两组患者NT-proBNP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分析NT-proBNP水平与各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研究组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舒张功能3~4级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舒张功能2级患者和1级患者,舒张功能2级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1级患者。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NT-proBNP水平与收缩压、舒张功能、E/E’呈正相关(r=0.211,P=0.037,r=0.442,P=0.004,r=0.556,P=0.000),而与E’/A’呈负相关(r=-0.372,P=0.000)。 结论:在老年无靶器官损害的高血压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升高则高度支持心室舒张功能减退,其水平与心室舒张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末端b利钠 高血压 舒张功能减退 Pearson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与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方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048-2050,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与不同心功能分级、高血压、心房纤维颤动、水肿、肾功能、血红蛋白浓度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选择2009-2011年住院的心力衰竭患者291例,基础疾病为高血压病、冠心病、瓣膜病...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与不同心功能分级、高血压、心房纤维颤动、水肿、肾功能、血红蛋白浓度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选择2009-2011年住院的心力衰竭患者291例,基础疾病为高血压病、冠心病、瓣膜病、心肌病,心功能按NYHA分级分为Ⅰ~Ⅳ级;采用单克隆抗体金标法测定血浆NT-proBNP浓度,用自动生化仪检测其他生化指标,同时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NT-proBNP除与心功能分级(NYHA)、EF、年龄、肾功能、高血压、房颤、水肿、血红蛋白浓度相关,同时与住院时间相关。结论:心功能分级(NYHA)、EF、水肿、高血压等临床指标同NT-proBNP一样与急性心力衰竭或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具有相关性,对该病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n末端b利钠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或不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左心衰竭患者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的差异 被引量:14
4
作者 申彬如 张煜 +1 位作者 崔妍 刘蕾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6-228,共3页
目的:观察左心衰竭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水平与肺动脉压力的关系。方法:选择左心衰竭患者391例,按是否存在肺动脉高压及肺动脉压力增高程度分为肺动脉压力正常组(n=102),轻度肺动脉高压组(n=94)... 目的:观察左心衰竭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水平与肺动脉压力的关系。方法:选择左心衰竭患者391例,按是否存在肺动脉高压及肺动脉压力增高程度分为肺动脉压力正常组(n=102),轻度肺动脉高压组(n=94),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n=195)。检测三组患者血浆NT-pro BNP水平,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室内径(LVD)、右心室内径(RVD),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轻度肺动脉高压组、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血浆NT-pro BNP水平及RVD均高于肺动脉压力正常组,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高于轻度肺动脉高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三组LVD、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心衰竭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较肺动脉压力正常患者血浆NT-pro BNP水平明显升高,且随肺动脉压力的升高呈递增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高血压 肺性 n末端b利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联合N末端B型利钠肽原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杨九月 常淑敏 +4 位作者 孙溢晗 于倩 陈贵铭 包文奇 侯爱洁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8-573,共6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联合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8月至2021年2月在辽宁省人民医院首次确诊STEMI并行急诊... 目的:探讨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联合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8月至2021年2月在辽宁省人民医院首次确诊STEMI并行急诊PCI的患者206例。根据是否在随访期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原性死亡、脑卒中、心力衰竭及缺血驱动的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事件)分为MACE组和非MACE组。采用Cox回归分析STEMI患者急诊PCI后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采用ROC曲线评估sST2和NT-proBNP对STEMI患者急诊PCI后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并用Delong检验分析单用sST2或NT-proBNP及sST2联合NT-proBNP的预测效能。结果:随访3年,共发生MACE 62例。与非MACE组比较,MACE组患者sST2、NT-proBNP水平均较高,左前降支病变、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比例较高,LVEF较低,冠状动脉慢血流比例较大(P均<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sST2(HR=1.018,95%CI:1.012~1.024,P<0.001)和NT-proBNP(HR=1.001,95%CI:1.000~1.010,P<0.001)均是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根据ROC曲线和Delong检验分析显示,sST2联合NT-proBNP预测MACE的AUC为0.854,灵敏度为64.5%,特异度为93.1%,sST2联合NT-proBNP预测MACE的效能优于单用sST2或NT-proBNP(Z=2.119,P=0.034;Z=2.178,P=0.029)。结论:sST2、NT-proBNP是预测STEMI患者急诊PCI后发生MACE的有效指标,且二者联合预测效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 心肌梗死 n末端b利钠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重和肥胖对心房颤动患者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郑黎晖 姚焰 +2 位作者 陈文生 包静汝 张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44-447,共4页
目的:近来有研究发现,在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人群中,超重和肥胖状态可影响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浓度。超重和肥胖是否影响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尚少见文献报道。本文旨在探讨房颤患者血浆NT-proBNP... 目的:近来有研究发现,在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人群中,超重和肥胖状态可影响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浓度。超重和肥胖是否影响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尚少见文献报道。本文旨在探讨房颤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与体质指数(BMI)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239例因房颤于我院行导管消融治疗的患者,记录临床情况,测量身高、体重计算BMI,测定血浆NT-proBNP浓度。将患者分为超重和肥胖组(BMI≥25 kg/m2)及非超重和肥胖组(BMI<25 kg/m2)。比较两组间血浆NT-proBNP浓度的差别,分析LogNT-proBNP与BMI的相关性。结果:239例中超重和肥胖组129例(54%)。比较非超重和肥胖组,超重和肥胖组的年龄更轻,非阵发性房颤、高血压及糖尿病的比例更高,左心房内径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更大。超重和肥胖组的血浆NT-proBNP浓度低于非超重和肥胖组[(456±201)fmol/ml vs(601±266)fmol/ml(P<0.001)],且在不同年龄、性别及合并高血压组中超重和肥胖者的血浆NT-proBNP浓度均明显低于非超重和肥胖者(P<0.0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MI与LogNTproBNP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0.306,P<0.001),而且这一负相关性在不同性别及不同体重组内仍然存在(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BMI是LogNT-proBNP的独立预测因子(t=-10.159,P<0.001)。结论:房颤患者的血浆NT-proBNP浓度与BMI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n-末端b利钠 肥胖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浆可溶性基质裂解素、基质金属蛋白酶、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7
作者 杨东慧 余鹏 +2 位作者 蔡鹏威 陈俊明 余惠珍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67-1072,共6页
目的检测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浆可溶性基质裂解素(sST2)、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探讨这些指标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10月至2018年3月于福建省立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心功能不全患者163... 目的检测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浆可溶性基质裂解素(sST2)、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探讨这些指标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10月至2018年3月于福建省立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心功能不全患者163例,并根据心功能分级标准分组:NYHA I级组(50例)、NYHAⅡ级组(24例)、NYHAⅢ级组(53例)、NYHAⅣ级组(36例)。选取本院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对照组)。患者均于入院次日采集血浆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sST2、MMP-2和MMP-9的水平,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NT-proBNP的水平。结果心功能不全患者NYHAⅡ级、Ⅲ级、Ⅳ级组血浆sST2、MMP-2、MMP-9和NT-proBNP水平逐渐升高。NYHAⅠ、Ⅱ级组血浆sST2和MMP-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NYHAⅠ、Ⅱ级组血浆MMP-9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NYHAⅡ级组血浆NT-proBNP浓度高于NYHAⅠ级组(P<0.05),但NYHAⅠ级组与对照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sST2联合MMP-2、MMP-9心力衰竭诊断的阳性率高于单用NT-proBNP(P<0.05)。比较肾小球滤过率(eGFR)≥45 mL/(min·1.73 m^2)患者与eGFR<45 mL/(min·1.73 m^2)患者肾功能中发现,血浆sST2、MMP-2和MMP-9水平2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eGFR<45 mL/(min·1.73 m^2)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eGFR≥45 mL/(min·1.73 m^2)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sST2、MMP-2和NT-proBNP是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血浆sST2水平在心功能不全早期明显升高。sST2联合MMP-2、MMP-9检测可提高心力衰竭的阳性检出率;对伴肾功能不全的心力衰竭患者来说,血浆sST2水平更具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功能不全 可溶性基质裂解素 基质金属蛋白酶 n末端b利钠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肽素联合N末端B型利钠肽原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112
8
作者 赵玉清 袁桂莉 +4 位作者 张进顺 闫青叶 李方江 王晓芸 杨淼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75-278,共4页
目的:探讨和肽素联合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01至2012-10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的14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测定并记录患者血和肽素、NT-proBNP浓度。出院后随访12个... 目的:探讨和肽素联合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01至2012-10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的14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测定并记录患者血和肽素、NT-proBNP浓度。出院后随访12个月,根据随访结果分为心脏事件组和无复发事件组,心脏事件组包括心原性死亡患者及因心力衰竭恶化再次入院患者,分析两组和肽素、NT-proBNP水平与心脏事件的关系。结果:心脏事件组血浆和肽素、NT-proBNP浓度均高于无复发事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和肽素、NT-proBNP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判定的ROC曲线,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和肽素、NT-proBNP浓度符合预测心脏事件的条件。将血和肽素水平为11.36 pg/mol、血NT-proBNP水平为1023.90 ng/L作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危险分层界值,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高危组与低危组两组发生心脏事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和肽素、NT-proBNP浓度越高,发生心脏件的风事险越高,检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和肽素、NT-proBNP浓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都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n末端b利钠 危险分层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末端B型利钠肽原与大内皮素-1对伴或不伴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的判断价值 被引量:19
9
作者 孙路路 吕蓉 +3 位作者 韦丙奇 周琼 季诗明 梁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38-441,共4页
目的:探讨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与大内皮素-1(Big ET-1)对伴或不伴肺动脉高压(PH)心力衰竭的判断价值。方法:选取2008-12至2010-02期间入住我院心力衰竭监护病房(HFCU)的108例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Ⅱ~Ⅳ级的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 目的:探讨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与大内皮素-1(Big ET-1)对伴或不伴肺动脉高压(PH)心力衰竭的判断价值。方法:选取2008-12至2010-02期间入住我院心力衰竭监护病房(HFCU)的108例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Ⅱ~Ⅳ级的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其血NT-proBNP与Big ET-1的水平,将获得的数据经Lg转换成正态后,运用ROC曲线比较其对伴PH心力衰竭的判断价值,并根据ROC曲线结果评估NTproBNP联合Big ET-1对伴或不伴PH心力衰竭的判断价值。结果:Lg NT-proBNP与LgBig ET-1 pearson相关性分析存在显著正相关性(r=0.522,P<0.001);NT-proBNP在伴或不伴PH心力衰竭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95,P<0.01);Big ET-1在伴或不伴PH心力衰竭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08,P>0.05);NT-proBNP与Big ET-1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3和0.672,NT-proBNP对判断伴PH心力衰竭的切点为2446.25 pg/ml,其敏感度为68.4%,特异度为72.9%,准确度为70.6%;Big ET-1对判断伴PH心力衰竭的切点为1.28 fmol/ml,其敏感度为69.0%,特异度为69.3%,准确度为69.1%;NT-proBNP≥2446.25 pg/ml联合Big ET-1≥1.28 fmol/ml对伴PH心力衰竭有较好的判断价值(χ2=11.194,P=0.001),但对疾病严重性(NYHA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判断方面并未发现显著性判断价值(χ2=3.755,P=0.153;χ2=1.725,P=0.189)。结论:NT-proBNP与Big ET-1对判断伴PH的心力衰竭均具有一定的价值,相对于Big ET-1,NT-proBNP对伴PH的心力衰竭具有稍高的判断价值。NT-proBNP联合Big ET-1对伴PH心力衰竭有较好的判断价值,但其对心力衰竭严重性的判断价值有待更深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肺动脉高压 n末端b利钠 大内皮素-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末端B型利钠肽原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4
10
作者 安松涛 李凌 +2 位作者 高传玉 齐艳艳 马旭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42-644,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对介入治疗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因急性心肌梗死入院的患者58例,发病12h内均成功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测定入院即刻、第1、2、5、35天时血浆NT-proBNP浓度;...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对介入治疗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因急性心肌梗死入院的患者58例,发病12h内均成功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测定入院即刻、第1、2、5、35天时血浆NT-proBNP浓度;超声心动测量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并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随访6个月,在随访期间发生心绞痛、再次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死亡的患者列为事件组(11例),未发生上述事件的患者列为对照组(47例)。另有20例健康体检者为非事件组。结果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即刻、第1、2、5、35天血浆NT-proBNP水平均高于非事件组(P<0.01),事件组血浆NT-proBNP浓度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对照组血浆NT-proBNP水平呈单峰曲线,事件组呈双峰曲线。事件组LVEF入院即刻、第5天、3个月后均较对照组减低(P<0.05)。全模型多元Logistic相关分析显示,入院即刻、第1、2、5、35天血浆NT-proBNP与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显著相关,判断患者是否发生了心血管事件的阈值分别为1025、1324、988、1210和988pg/ml。结论血浆NT-proBNP浓度在急性心肌梗死后显著升高,血浆NT-proBNP水平升高的程度对血运重建术后患者再次发生心血管事件或者死亡的预测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n末端b利钠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胱抑素C联合N末端B型利钠肽原对心力衰竭患者院内死亡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20
11
作者 王传合 李志超 +4 位作者 佟菲 韩苏 李影 崔文佳 孙志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90-995,共6页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联合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对心力衰竭患者院内死亡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心内科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 728例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院内死亡204例。收集患...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联合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对心力衰竭患者院内死亡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心内科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 728例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院内死亡204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既往疾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指标及相关物理检查等。应用ROC曲线确定血清胱抑素C预测心力衰竭患者院内死亡的最佳界值;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心力衰竭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血清胱抑素C联合NT-ProBNP对心力衰竭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结果 :在NYHA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患者中血清胱抑素C均值分别为(1.29±0.56) mg/L、(1.60±0.78) mg/L、(1.80±0.93)mg/L,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血清胱抑素C预测心力衰竭患者院内死亡的最佳界值是1.715 mg/L;单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血清胱抑素C> 1.715 mg/L患者院内死亡风险是血清胱抑素C≤1.715 mg/L患者的4.877倍;多因素分析剔除其他混杂因素干扰后,血清胱抑素C> 1.715 mg/L患者院内死亡风险仍为血清胱抑素C≤1.715 mg/L患者的1.754倍。当患者血清胱抑素C> 1.715 mg/L合并NT-proBNP> 5 000 pg/ml时,院内死亡风险是血清胱抑素C≤1.715 mg/L合并NT-proBNP≤5 000 pg/ml患者的11.77倍。结论 :血清胱抑素C水平增高明显增加心力衰竭患者院内死亡风险,是心力衰竭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胱抑素C联合NT-proBNP对心力衰竭患者院内死亡风险评估较单独NT-proBNP预测价值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血清胱抑素C n末端b利钠 院内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末端B型利钠肽原和尿酸水平在肺动脉血栓栓塞症和慢性心力衰竭的比较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明洁 崔新 +3 位作者 杨成 曹琦 李德志 朱玲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49-252,共4页
目的:比较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和尿酸在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和慢性心力衰竭(CHF)中的水平差异。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10-06至2015-05因急性呼吸困难就诊于我院的患者288例,根据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PTE组107例和CHF组... 目的:比较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和尿酸在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和慢性心力衰竭(CHF)中的水平差异。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10-06至2015-05因急性呼吸困难就诊于我院的患者288例,根据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PTE组107例和CHF组181例。对所有患者均检测血NT-proBNP和尿酸。运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者方差分析。结果:CHF组和PTE组患者以男性多见,在PTE组占59.8%(64/107),在CHF组占56.9%(103/181)。血NT-proBNP和尿酸水平PTE组均低于CHF组[NT-proBNP水平:(2421.7±1678.1)pg/ml vs(6964.3±3873.1)pg/ml,P<0.01和尿酸水平:(340.6±121.3)μmol/L vs(492.1±166.2)μmol/L,P<0.01]。结论:PTE组血NT-proBNP和尿酸的水平均显著低于CHF组。在结合临床背景下,血NT-proBNP和尿酸水平可能协助识别以急性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的PTE和CH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心力衰竭 n末端b利钠 尿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糖类抗原与N末端B型利钠肽原在肾功能衰竭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13
作者 冯会英 冯国鹏 +2 位作者 高瑾 赵艳辉 冯玲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59-362,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肾功能衰竭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及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凌化,评价血清CA125与NT-proBNP在肾功能衰竭合并心力衰竭中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肾功能衰竭合并心力衰竭患者60例,按照肾小球滤... 目的:通过检测肾功能衰竭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及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凌化,评价血清CA125与NT-proBNP在肾功能衰竭合并心力衰竭中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肾功能衰竭合并心力衰竭患者60例,按照肾小球滤过率(GFR)水平分为30 ml/min≤GFR<50 ml/min组(n=20),15ml/min≤GFR<30ml/min组(n=20)和GFR<15ml/min组(n=20),给予积极抗心力衰竭治疗,比较治疗前、后CAl25和NT-proBNP水平。对照组60例,GFR<15 ml/min,透析患者,不合并心功能不全,无恶性肿瘤及胸腹腔积液。结果:血清CA125:与对照组比较,30ml/min≤GFR<50ml/min组、15ml/min≤GFR<30 rnl/min组和GFR<15ml/min组治疗前、后(30 ml/min≤GFR<50 ml/min组降低外)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0 ml/min≤GFR<50 ml/min组、15 ml/min≤GFR<30 ml/min组和GFR<15 ml/min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血清NT-proBNP:与对照组比较,30 ml/min≤GFR<50 ml/min组治疗前、后明显降低,15 ml/min≤GFR<30 ml/min组治疗后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0 ml/min≤GFR<50 ml/min组、15 ml/min≤GFR<30 ml/min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尿毒症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不能真实反应心力衰竭严重程度,血清CA125可以作为判断肾功能衰竭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诊断、严重程度、预测疾病进展的实验室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糖类抗125 n末端b利钠 肾功能衰竭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末端B型利钠肽原对单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4
作者 吴超 杨跃进 +6 位作者 赵雪燕 张健 黄洁 韦丙奇 孙寒松 王巍 闫鹏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评价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对单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R)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酶联免疫的方法对27例单纯AR心力衰竭患者(单纯AR心力衰竭组)和76例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行NT-proBNP测定,评价其对单纯AR心力衰... 目的:评价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对单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R)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酶联免疫的方法对27例单纯AR心力衰竭患者(单纯AR心力衰竭组)和76例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行NT-proBNP测定,评价其对单纯AR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单纯AR心力衰竭组的NT-proBNP水平显著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Ⅰ、Ⅱ级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YHAⅢ级者显著升高5.2倍,也显著高于NYHAⅠ、Ⅱ级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60 mm者显著高于LVEDD≤60 mm者(P<0.05),在合并心房颤动者也显著高于窦性心律者(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当NT-proBNP阈值在1 340 pg/ml时,是诊断单纯AR心力衰竭(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0.699,P<0.01)的最佳阈值;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59.26%、96.05%和86.41%。单因素分析,Log(NT-proBNP)仅与心功能(P=0.002)和LVEDD(P=0.033)呈显著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只有心功能与NT-proBNP呈独立相关。结论:NT-proBNP对单纯AR心力衰竭患者有重要诊断价值。诊断单纯AR心力衰竭的最佳阈值为1 340 pg/ml,准确性高达86.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心力衰竭 n末端b利钠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与N末端B型利钠肽原联合检测在心肺复苏成功后患者近期预后评估中应用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任长安 于海侠 +3 位作者 武会志 周大鹏 杜金龙 周景霞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84-1188,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与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联合检测在心肺复苏(CPR)成功后患者近期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心脏骤停CPR成功的患者共102例,分别检测其CPR后即刻、12 h、24~48 h的血清... 目的 :探讨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与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联合检测在心肺复苏(CPR)成功后患者近期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心脏骤停CPR成功的患者共102例,分别检测其CPR后即刻、12 h、24~48 h的血清GDF-15水平,并根据血清GDF-15水平升高时间分为3组,A组(31例):CPR后即刻、12 h和24~48 h血清GDF-15水平一直〈1200 ng/L;B组(35例):CPR后12 h和24~48 h血清GDF-15水平持续升高,且一直〉1200 ng/L;C组(36例):CPR后12 h和24~48 h血清GDF-15水平持续升高,但24~48 h较12 h时降低。同时检测3组患者各时间点血清NT-pro BNP水平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随访3组患者CPR后6个月的死亡情况。结果:血清GDF-15和NT-pro BNP具有交互作用(P〈0.05),即NT-pro BNP表达水平随着血清GDF-15水平变化而变化;血清GDF-15与LVEF呈负相关(r=-0.530,P〈0.001)。血清GDF-15水平高表达者(〉1800 ng/L)、血清NTpro BNP水平高表达者(〉400 pg/ml)死亡率均高于血清GDF-15、NT-pro BNP水平低表达者(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B组患者6个月生存率低于A组及C组(P〈0.05);A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GDF-15与NT-pro BNP联合检测能较好地预测CPR患者的近期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术 生长分化因子 n末端b利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应用肌钙蛋白T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 被引量:11
16
作者 贾荣波 刘海涛 耿文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37-840,共4页
目的:通过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术前及术后肌钙蛋白T(TnT)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的测定,探讨TnT和NT-proBNP联合应用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60~82岁行择期非心脏手... 目的:通过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术前及术后肌钙蛋白T(TnT)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的测定,探讨TnT和NT-proBNP联合应用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60~82岁行择期非心脏手术患者共200例,分冠心病组118例和非冠心病组82例。分别测定术前l天及术后第2天的血清TnT和NT-proBNP浓度,记录两组患者同手术期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探讨TnT和NT-proBNP对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利用ROC曲线确定最佳界值。结果:(1)冠心病组术后TnT及NT-proBNP浓度均高于术前及非冠心病组同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总的心血管事件在冠心病组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5,P〈0.05),单项事件比较差异兀统计学意义。(3)冠心病组,术前TnT预测同手术期总心血管事件的最佳界值为18.5ng/L,灵敏度为72.0%,特异度为69.6%;术前NT-proBNP预测围手术期总心血管事件的最佳界值为98.0pg/ml,灵敏度为90.8%,特异度为74.6%。(4)术前TnT升高患者总心血管事件高于TnT正常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6,P=0.043),NT-proBNP升高患者总心血管事件同样高于NT-proBNP正常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8,P=0.036)。TnT及NT-proBNP均升高患者总心血管事件显著高于两者均正常患者(x^2=13.32,P=0.000)。结论:TnT及NT-proBNP浓度均可作为评估老年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同手术期心血管事件的心脏标志物,两者联用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钙蛋白T n末端b利钠 非心脏手术 心血管事件 预测界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及其联合N末端B型利钠肽原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影 王传合 +3 位作者 韩苏 佟菲 李志超 孙志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43-249,共7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其联合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对心力衰竭(心衰)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我院心内科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住院的7 681例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建立回顾性数据库。最终入选患者7 266...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其联合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对心力衰竭(心衰)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我院心内科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住院的7 681例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建立回顾性数据库。最终入选患者7 266例。根据患者入院时NLR值分为三组,低值组(<2.5909)2 396例、中值组(2.5909~4.3889)2 401例、高值组(>4.3889)2 469例。平均随访3.2年(2~8年),终点事件设为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比较三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NLR对预后的影响;将NLR和NT-proBNP通过三分位法相互组合比较分析死亡风险比;ROC曲线对比NLR与NT-proBNP联合与二者独立应用对预后的评估价值,并且比较联合指标对不同射血分数心衰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结果:临床资料比较提示NLR越高,患者状态越差,心衰越重。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NLR增加,心衰患者预后不良风险增加。NLR每增加1,全因死亡风险增加1.8%(HR=1.018,95%CI:1.012~1.024,P<0.001),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1.9%(HR=1.019,95%CI:1.012~1.025,P<0.001)。ROC曲线显示,NLR与NT-proBNP联合对心衰患者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的预测价值优于独立应用NLR及NT-ProBNP。进一步按照不同心衰类型分析显示,联合指标对不同射血分数的心衰患者均有良好的预测价值。结论:NLR与心衰预后相关,NLR与NT-proBNP联合后预测价值更好。此外,联合指标对不同射血分数的心衰患者均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n末端b利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N末端B型利钠肽原与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素C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谢岩 任志文 +3 位作者 王月香 席燕 刘红阳 唐燕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17-820,839,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清中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与胱抑素C(cystatin C,Cys-C)水平变化在诊断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以及评估心功能及预后的价值。方法:... 目的 :探讨血清中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与胱抑素C(cystatin C,Cys-C)水平变化在诊断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以及评估心功能及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老年CHF患者178例作为观察组,按纽约心脏病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35例,Ⅱ级47例,Ⅲ级64例,Ⅳ级32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87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测定NT-pro BNP与Cys-C水平,以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比较老年CHF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不同心功能分级CHF患者间NT-pro BNP与Cys-C水平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CHF患者死亡终点事件影响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统计NT-pro BNP、Cys-C与LVEDD、LVEF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NT-pro BNP、Cys-C、LVEDD高于健康对照组,LVEF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心功能分级Ⅰ~Ⅵ级患者NT-pro BNP、Cys-C、LVEDD逐级升高,LVEF值逐级降低,各级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T-pro BNP、Cys-C、LVEF是老年CHF患者死亡事件的危险因素(P〈0.05)。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中,NT-pro BNP与LVEDD呈正相关(r=0.824,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723,P〈0.05),Cys-C与LVEDD呈正相关(r=0.797,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714,P〈0.05)。结论 :NT-pro BNP与Cys-C水平有助于诊断老年CHF并对患者心功能程度进行分级,对于老年CHF患者的预后有预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末端b利钠 胱抑素C 慢性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功能损伤对N末端B型利钠肽原应用于心力衰竭诊断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高小群 廉哲勋 +1 位作者 齐玉军 迟诚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89-1193,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肾功能损伤程度下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诊断心力衰竭的价值。方法:选取50~75岁的42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将患者分为心力衰竭组(LVEF〈40%,n=188)和心功能正... 目的:探讨不同肾功能损伤程度下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诊断心力衰竭的价值。方法:选取50~75岁的42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将患者分为心力衰竭组(LVEF〈40%,n=188)和心功能正常组(LVEF≥40%,n=232),再按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 GFR)将两组均进一步分为肾功能正常亚组[e GFR≥90 ml/(min·1.73m^2)]、肾功能轻度损伤亚组[90〉e GFR≥60 ml/(min·1.73m^2)]、肾功能中度损伤亚组[60〉e GFR≥30 ml/(min·1.73m^2)]及肾功能重度损伤亚组[e GFR〈30 ml/(min·1.73m^2)4个亚组。观察不同亚组血清NT-pro BNP水平的变化及诊断心力衰竭的最佳截断值。结果:心力衰竭组患者NT-pro BNP水平明显高于心功能正常组(P〈0.05);NT-pro BNP与e GFR呈显著负相关(总样本r=-0.664;心功能正常组r=-0.686;心力衰竭组r=-0.721,P〈0.05);心功能正常组中,与肾功能正常亚组比较,肾功能轻度损伤亚组的NT-pro BNP水平无明显升高(P〉0.05),肾功能中度损伤亚组和肾功能重度损伤亚组的NTpro BNP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心力衰竭组中,仅肾功能重度损伤亚组的NT-pro BNP水平较其他亚组显著升高(P〈0.05)。肾功能正常或轻度损伤时NT-pro BNP诊断心力衰竭的最佳截断值为1 070 pg/ml(敏感性为91.8%,特异性为72.6%),肾功能中度损伤时最佳截断值为7 121 pg/ml(敏感性为80.2%,特异性为89.7%),肾功能重度损伤时最佳截断值为33 344 pg/ml(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80.0%)。结论:肾功能中、重度损伤会影响循环中NT-pro BNP水平,心力衰竭患者合并肾功能损伤时,NT-pro BNP水平明显升高,且与肾功能损伤程度呈正相关;在肾功能损伤情况下,应用血清NT-pro BNP诊断心力衰竭的截断值应相应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n末端b利钠 肾小球滤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睡眠呼吸暂停与N末端B型利钠肽原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的关系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智慧 柳志红 +6 位作者 罗勤 张健 熊长明 倪新海 张澍 杨跃进 马秀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37-440,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睡眠呼吸暂停与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血清淀粉样蛋白A水平的关系。方法:我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23例分为3组,即: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为OSA组(n=77),慢性心力衰竭...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睡眠呼吸暂停与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血清淀粉样蛋白A水平的关系。方法:我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23例分为3组,即: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为OSA组(n=77),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CSA)为CSA组(n=83),慢性心力衰竭不合并睡眠呼吸暂停为慢性心力衰竭组(n=63)。对3组患者进行睡眠呼吸监测和测定NT-proBNP、血清淀粉样蛋白A。结果:223例患者平均年龄(56.5±12.3)岁,其中160例(71.7%)合并睡眠呼吸暂停。多元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与CSA呈线性回归(P=0.012);血清淀粉样蛋白A与OSA呈线性回归(P=0.0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心功能Ⅱ级和Ⅲ级患者中,CSA组的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慢性心力衰竭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睡眠呼吸暂停很常见,NT-proBNP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CSA相关。血清淀粉样蛋白A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OSA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睡眠呼吸暂停 n末端b利钠 血清淀粉样蛋白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