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心病患者血浆量测定及分析
1
作者 杜秀玉 薛善玉 刘爱莲 《山西护理杂志》 1993年第3期31-32,共2页
临床上在给肺心病患者抽血做生化检查时,常因血浆量不足而需重复采血,给病人增加了痛苦且延误了诊治.为此,我们对106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进行了血浆量的测定,结果证实了肺心病人血浆量明显低于正常人。提示对此类患者抽取血液标本时... 临床上在给肺心病患者抽血做生化检查时,常因血浆量不足而需重复采血,给病人增加了痛苦且延误了诊治.为此,我们对106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进行了血浆量的测定,结果证实了肺心病人血浆量明显低于正常人。提示对此类患者抽取血液标本时,采血量应多于普通病人。通过血浆量的测定可间接指导肝素等抗凝剂对肺心病人的临床应用。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情况 肺心病106例均按我国1980年肺心病会议规定的诊断标准确诊。其中男75例,女31例。年龄22~77岁,平均59岁。重型53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心病 血浆量 生化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置换量血浆置换术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结果 被引量:10
2
作者 邹波 朱龙川 +2 位作者 甘达凯 张鑫垚 姚雪兵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8-352,359,共6页
目的探讨低置换量血浆置换术(LPE)+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DPMAS)联合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肝功能、炎症细胞因子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使用信封法将100例ACL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常规予以... 目的探讨低置换量血浆置换术(LPE)+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DPMAS)联合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肝功能、炎症细胞因子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使用信封法将100例ACL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常规予以护肝、退黄、降酶、抗病毒、预防出血等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血浆置换(PE)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LPE+DP⁃MAS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凝血功能、炎症细胞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及90 d生存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及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90 d生存率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PE+DPMAS联合治疗ACLF患者,可有效改善肝功能及凝血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置换血浆置换术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 慢加急性肝衰竭 肝功能 炎症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均每日血浆负荷量对人工肝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预后影响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李铭 林伟 +4 位作者 尚晓娟 范子玲 张健 刘海军 张晶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57-1061,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过程中平均每日血浆负荷量(ADP)差异对预后的影响,为提高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人工肝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98例接受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的乙型肝炎...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过程中平均每日血浆负荷量(ADP)差异对预后的影响,为提高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人工肝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98例接受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的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明确可能影响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预后因素,并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明确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单因素统计分析显示,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总胆固醇、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水平、1周ADP是否>300 ml、2周ADP是否>400 ml为影响预后的因素(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TBil、2周ADP>400 ml为影响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90 d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以TBil回归系数为0.008,2周ADP回归系数为-1.832。结论 TBil和2周ADP是否>400ml是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TBil为危险因素,2周ADP>400 ml为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乙型肝炎 慢加急性肝衰竭 平均每日血浆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室模型在血浆置换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刘红 刘学宗 段钟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457-460,共4页
为了探索血浆置换时人体血浆胆红素浓度随血浆置换量的变化规律 ,实验上采用定时方法测量重型肝炎患者血浆置换时体内血浆中的胆红素浓度 ,理论上根据血浆置换原理 ,建立了血浆置换的二室模型 ,导出了血浆置换过程中胆红素浓度与血浆置... 为了探索血浆置换时人体血浆胆红素浓度随血浆置换量的变化规律 ,实验上采用定时方法测量重型肝炎患者血浆置换时体内血浆中的胆红素浓度 ,理论上根据血浆置换原理 ,建立了血浆置换的二室模型 ,导出了血浆置换过程中胆红素浓度与血浆置换量的关系式。结果 :血浆置换的二室模型理论预测值与实验测量值差别很小 ,说明胆红素浓度的理论模拟值与实验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提示 :该模型的解析表达式较好地反映了血浆置换过程中胆红素浓度的变化规律 ,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胆红素浓度 二室模型 人体血浆 临床应用价值 时方 体内 时体 提示 差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简易的人艾滋病毒(HIV-1)载量测定方法的建立与初步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夏雪山 徐焕兵 +1 位作者 冯汉平 贲昆龙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779-782,共4页
目的 :建立一种简易的HIV 1感染者和艾滋病人血浆病毒载量测定的方法。方法 :构建含保守的引物SK14 5 SK4 31扩增靶序列的重组质粒pSPgag737,重组质粒体外转录产物经系列稀释得到HIV 1定量测定的外参照 ,在同样条件下以引物SK14 5 SK4... 目的 :建立一种简易的HIV 1感染者和艾滋病人血浆病毒载量测定的方法。方法 :构建含保守的引物SK14 5 SK4 31扩增靶序列的重组质粒pSPgag737,重组质粒体外转录产物经系列稀释得到HIV 1定量测定的外参照 ,在同样条件下以引物SK14 5 SK4 31对外参照和待测样品进行RT PCR扩增 ,用电泳图谱分析系统分析经EB染色的扩增产物电泳图谱 ,作出外参照的初始加入拷贝数与光强度的标准曲线 ,获得相应的回归方程 ,进而计算出待测样品的HIV 1病毒载量。结果 :重组质粒pSPaga737经酶切和PCR鉴定 ,确认含有引物SK14 5 SK4 31的扩增靶序列 ,用重组质粒体外转录 ,得到了 1~ 10 5copies的 10倍系列稀释的外参照 ,外参照标准曲线有较好的线性关系 (r =0 96 )。该方法的测定范围为 5× 10 2 ~ 5× 10 7拷贝 ml血浆。对 10个样品进行 3次重复测定 ,平均变异系数较小 (CV =2 0 % )。结论 :所建立的HTV 1病毒载量定量测定方法 ,操作简单 ,价格便宜 ,特异性好 ,同时有较好的可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病毒载 外参照 标准曲线 艾滋病毒 血浆病毒载 测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3例首诊发现的中国艾滋病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26
6
作者 戴懿 李太生 +11 位作者 王爱霞 邱志峰 谢静 韩扬 刘正印 马小军 王焕玲 范洪伟 左玲燕 李雁凌 邓国华 盛瑞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51-654,共4页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HIV/AIDS患者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88年1月~2006年4月在我院首诊发现并有完整病史资料的143例HIV/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3例患...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HIV/AIDS患者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88年1月~2006年4月在我院首诊发现并有完整病史资料的143例HIV/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3例患者中,57例无临床症状,经常规检查发现;86例有临床症状,全身症状中发热50例、消瘦18例,系统症状中呼吸系统34例、皮肤黏膜17例、消化系统16例。合并的常见机会感染包括卡氏肺孢子菌肺炎(PCP)27例(34.2%),口腔念珠菌感染16例(20.2%),结核感染15例(19.0%),巨细胞病毒(CMV)感染9例(11.4%)。所有患者多种机会感染均发生在CD4+T淋巴细胞计数小于200/mm3时,而合并CMV感染及隐球菌脑膜炎时该计数多小于100/mm3。血浆病毒载量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0.420,P=0.001)。结论HIV/AIDS患者全身症状以发热、气短、消瘦最为明显。机会感染多侵及呼吸系统、皮肤黏膜、消化系统,并以PCP最常见。真菌是引起机会感染最多的病原。机会感染的发生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临床表现 机会感染 血浆病毒载 CD4+T细胞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