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衡透析法测定加米霉素与猪、牛和羊的血浆蛋白结合率
1
作者 姚鑫 叶昕熠 +3 位作者 张鑫鑫 符文真 刘雅红 周宇峰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1-87,共7页
为测定加米霉素与常见家畜的血浆蛋白结合率(PPBR),本试验建立猪、牛和羊血浆中加米霉素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标准曲线、提取回收率和精密度进行考察。采用平衡透析法测定不同浓度(0.1... 为测定加米霉素与常见家畜的血浆蛋白结合率(PPBR),本试验建立猪、牛和羊血浆中加米霉素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标准曲线、提取回收率和精密度进行考察。采用平衡透析法测定不同浓度(0.1、0.5和2.5μg/mL)加米霉素与猪、牛和羊的PPBR。结果显示,在考察浓度范围内,加米霉素在猪、牛和羊血浆中的专属性较好,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5和1.0 ng/mL,标准曲线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7)。加米霉素在猪、牛和羊血浆中的提取回收率介于91.2%~107.8%,日内和日间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小于6.59%和9.16%。加米霉素与猪、牛和羊的平均PPBR分别为(21.86±4.19)%、(27.51±6.95)%和(19.64±3.58)%,且在考察的浓度范围内无浓度依赖特征。本试验所建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测定加米霉素与猪、牛和羊的PPBR。本试验结果可为加米霉素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及其在兽医临床中的科学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米霉素 血浆蛋白结合率 平衡透析法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7种药效物质基础的人血浆蛋白结合率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倩 戴国梁 +5 位作者 居文政 郭建明 孙冰婷 宗阳 何书芬 段金廒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12-718,共7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丹红注射液中7种主要药效物质基础丹参素、原儿茶醛等体外人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方法,并将结果与同等浓度条件下每个单体化合物的人血浆蛋白结合率进行比较,以考察两者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由此推测多组分之间是否存在血浆...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丹红注射液中7种主要药效物质基础丹参素、原儿茶醛等体外人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方法,并将结果与同等浓度条件下每个单体化合物的人血浆蛋白结合率进行比较,以考察两者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由此推测多组分之间是否存在血浆蛋白竞争性结合。为丹红注射液主要药效物质基础的体内药动学,及其在临床联合用药时的体内药动学相互作用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平衡透析法测定血浆蛋白结合率,HPLC测定丹红注射液中7种成分,及每种成分单独透析平衡时的血药浓度及游离药物浓度。结果在3种浓度的丹红注射液中,丹参素、原儿茶醛、p-香豆酸、丹酚酸D、迷迭香酸、紫草酸和丹酚酸B的人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11.88±0.58)%、(78.35±1.72)%、(63.48±2.17)%、(87.72±0.78)%、(82.77±2.83)%、(71.59±0.81)%和(70.55±1.34)%;而同等浓度条件下,这7种单体化合物的人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23.34±1.06)%、(79.32±1.41)%、(78.97±0.08)%、(92.37±0.66)%、(84.95±0.38)%、(79.15±5.47)%和(75.49±0.75)%。与单体化合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相比,丹参素、p-香豆酸和紫草酸在丹红注射液样品中的人血浆蛋白结合率差异有显著性;在本实验的药物浓度范围内,只有紫草酸的人血浆蛋白结合率与浓度呈线性;原儿茶醛、丹酚酸D、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的人血浆蛋白结合率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该测定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度、稳定性均较好。实验条件下,原儿茶醛、p-香豆酸、丹酚酸D、迷迭香酸、紫草酸和丹酚酸B的人血浆蛋白结合率均>60%,且在样品体系中这7种成分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均比单独给药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低,组分之间可能存在竞争性结合,但竞争影响可能较弱。考察血浆蛋白竞争性结合对该药的药物相互作用影响时,其组分间的相互竞争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 酚酸类化合物 血浆蛋白结合率 多组分竞争性结合 药物相互作用 平衡透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提取物中黄酮类成分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测定 被引量:7
3
作者 冯志强 韩坚 +2 位作者 谢智勇 廖琼峰 张蕾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86-289,共4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黄芩总黄酮部位中4种黄酮类成分在大鼠血浆中药物浓度的方法,并测定其体外血浆蛋白结合率。方法平衡透析法测定黄芩黄酮类成分血浆蛋白结合率,以高丽槐素为内标,生物样本用甲醇沉淀蛋白进行预处理,采用HPLC法测定4种黄...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黄芩总黄酮部位中4种黄酮类成分在大鼠血浆中药物浓度的方法,并测定其体外血浆蛋白结合率。方法平衡透析法测定黄芩黄酮类成分血浆蛋白结合率,以高丽槐素为内标,生物样本用甲醇沉淀蛋白进行预处理,采用HPLC法测定4种黄酮类成分在透析内、外液中的浓度。结果在低、中、高3种浓度下,黄芩苷(BL)和汉黄芩苷(WL)的血浆蛋白质结合率随给药浓度的增大而降低(BL:82.03%→77.25%→67.17%;WL:82.24%→76.08%→69.87%),而汉黄芩素(W)和千层纸素A(OA)则呈现非质量浓度依赖性,其平均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89.66±1.19)%、(88.56±1.87)%。结论该文所建立的测定方法简便、灵敏、专属性强。4个黄酮类成分在大鼠体外均有较高的血浆蛋白结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黄芩苷 汉黄芩苷 汉黄芩素 千层纸素A 血浆蛋白结合率 平衡透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育银鲫体内盐酸双氟沙星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变化与其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章海鑫 胡鲲 +5 位作者 阮记明 郑卫东 符贵红 杨先乐 王会聪 刘攀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2-69,共8页
为了研究盐酸双氟沙星(Difloxacin,DIF)在异育银鲫体内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变化及其与药代动力学之间的关系,实验采用超滤法测定了DIF在异育银鲫体内血浆蛋白结合率,运用HPLC测定其对应时间点药物浓度,并分析了血浆蛋白结合率变化对DIF体... 为了研究盐酸双氟沙星(Difloxacin,DIF)在异育银鲫体内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变化及其与药代动力学之间的关系,实验采用超滤法测定了DIF在异育银鲫体内血浆蛋白结合率,运用HPLC测定其对应时间点药物浓度,并分析了血浆蛋白结合率变化对DIF体内处置的影响。实验以感染嗜水气单胞菌的异育银鲫为感染组,健康异育银鲫为对照组。结果显示:感染组各时间点DIF血浆蛋白结合率均高于对照组,感染组与对照组DIF血浆蛋白结合率与总药物浓度呈对数关系:y=9.01ln x+74.34和y=4.81ln x+65.15,DIF血浆蛋白结合率与游离药物浓度的对数关系式分别为:y=6.36ln x+64.91和y=4.36ln x+60.63;感染组和对照组血浆药时曲线均可使用开放性二室模型描述;感染组DIF的吸收和消除慢于对照组,其表观分布容积和曲线下面积大于对照组。结果显示异育银鲫体内感染嗜水气单胞菌促使DIF血浆蛋白结合率升高;血浆蛋白结合率升高导致药物以结合药物的形式储存于血液中可能是导致药物组织分布受限、消除缓慢、长时间滞留于血液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双氟沙星 异育银鲫 嗜水气单胞菌 血浆蛋白结合率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黄色素粉针剂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血浆蛋白结合率的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建明 邹恬 +1 位作者 张媛媛 范宁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47-949,共3页
目的测定红花黄色素粉针剂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血浆蛋白结合率。方法采用超滤离心法除掉血浆蛋白,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低、中、高剂量静脉注射后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血药浓度进行测定。结果低、中、高剂量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血浆蛋白结合... 目的测定红花黄色素粉针剂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血浆蛋白结合率。方法采用超滤离心法除掉血浆蛋白,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低、中、高剂量静脉注射后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血药浓度进行测定。结果低、中、高剂量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77.22%、78.31%、78.10%。结论羟基红花黄色素A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在静脉给予5~20 mg/kg范围内血浆蛋白结合率不具有质量浓度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红花黄色素A 血浆蛋白结合率 超滤离心法 红花黄色素粉针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衡透析法考察豆腐果苷血浆蛋白结合率:种属差异研究(英文) 被引量:3
6
作者 贾元威 沈杰 +4 位作者 谢海棠 李相鸿 梁大虎 汪旻晖 胡骅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0-35,56,共7页
糖苷类化合物豆腐果苷在人与大鼠体内处置过程存在种属差异。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是决定药物整体分布、排泄、活性及毒性的重要决定过程。本文旨在应用平衡透析法评价蛋白结合率差异在豆腐果苷种属差异中的作用。研究采用HPLC-ESI-MS方... 糖苷类化合物豆腐果苷在人与大鼠体内处置过程存在种属差异。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是决定药物整体分布、排泄、活性及毒性的重要决定过程。本文旨在应用平衡透析法评价蛋白结合率差异在豆腐果苷种属差异中的作用。研究采用HPLC-ESI-MS方法进行检测,并对试验中的一些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在试验中的四个浓度下,大鼠血浆蛋白结合率在10.33%-11.03%,人血浆蛋白结合率在10.60%-10.98%。结果表明人与大鼠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差异不是由蛋白结合率的差异所导致。这是有关豆腐果苷蛋白结合率相关研究的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蛋白结合率 豆腐果苷 HPLC-ESI-MS 种属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分子极性表面积预测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 被引量:5
7
作者 傅旭春 柯芳 詹淑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86-390,共5页
目的:采用分子结构参数预测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方法:用半经验自洽场分子轨道AM1法得到药物分子的优化几何构型,用Monte Carlo法计算分子极性表面积,相关分析采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法。结果: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 目的:采用分子结构参数预测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方法:用半经验自洽场分子轨道AM1法得到药物分子的优化几何构型,用Monte Carlo法计算分子极性表面积,相关分析采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法。结果: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fb)与分子量(MW)和氢键给体表面积(SH)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回归方程式为:fb=0.5057+2.861×10-3MW-0.1572SH+4.714×10-3SH2(n=22,r=0.9042)。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不仅与药物的脂溶性,而且还与形成氢键的能力密切相关。从药物的分子量和极性表面积可以预测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菌素类/药代动力学 蛋白结合 模型 统计学 血浆蛋白结合率 分子极性表面积 氢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中银杏内酯A、B、K与人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测定 被引量:4
8
作者 司海红 耿婷 +3 位作者 李艳静 黄文哲 王振中 萧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11期2235-2239,共5页
目的:研究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与人血浆蛋白的结合情况。方法:采用平衡透析法测定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中银杏内酯A(GA)、银杏内酯B(GB)和银杏内酯K(GK)与人血浆蛋白的结合率,以LC-MS/MS法测定透析内外液中各待测物的浓度,计算其... 目的:研究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与人血浆蛋白的结合情况。方法:采用平衡透析法测定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中银杏内酯A(GA)、银杏内酯B(GB)和银杏内酯K(GK)与人血浆蛋白的结合率,以LC-MS/MS法测定透析内外液中各待测物的浓度,计算其血浆蛋白结合率。结果:血浆中其他成分对测定无干扰,各待测物在选择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均良好,精密度及稳定性结果均符合方法学要求;样品孵育8 h后,GA、GB和GK与人血浆蛋白结合基本达到平衡,此时GA(0.34、1.70和8.51μg·m L-1)与人血浆蛋白结合率为84.03%-88.11%,GB(0.62、3.09和15.5μg·m L^(-1))与人血浆蛋白结合率为41.21%-53.56%,GK(0.04、0.20和1.01μg·m L-1)与人血浆蛋白结合率为45.24%-59.5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能满足生物样品的分析要求。GA与血浆蛋白结合较强,GB和GK具有中等强度的蛋白结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 血浆蛋白结合率 平衡透析法 LC-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倒稔子素亚微乳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及血浆蛋白结合率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单伟光 陶蓉 宋必卫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237-240,共4页
通过大鼠静脉注射α-倒稔子素亚微乳,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梯度洗脱测定其血药浓度,DAS2.0分析计算其药动学参数,同时采用透析法研究其血浆蛋白结合率.结果表明:α-倒稔子素的线性范围为0.10~100.00μg/mL,日内、日间精密度RSD<8%,... 通过大鼠静脉注射α-倒稔子素亚微乳,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梯度洗脱测定其血药浓度,DAS2.0分析计算其药动学参数,同时采用透析法研究其血浆蛋白结合率.结果表明:α-倒稔子素的线性范围为0.10~100.00μg/mL,日内、日间精密度RSD<8%,相对回收率在98%~105%之间,其主要药动学参数为α=13.8h-1,β=0.18h-1,k10=7.74h-1,k21=6.91h-1,k12=0.72h-1,AUC0~∞=5.87(μg.h)/mL,MRT=2.65h,Vc=0.21L/kg及Vp=3.53L/kg.α-倒稔子素平均血浆蛋白结合率为60.0%,呈中等强度的血浆蛋白结合率.根据程序自动推算,模型、权重选择,拟合的药时曲线符合静脉给药二室模型,注射后呈快速分布,慢速消除两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倒稔子素 药动学 血浆蛋白结合率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氯吡格雷-人参皂苷血浆蛋白结合率协同效应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世堂 戴国梁 +3 位作者 赵文珠 孙冰婷 居文政 谈恒山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9-112,共4页
目的研究大鼠血浆中氯吡格雷-人参皂苷血浆蛋白结合率协同效应。方法选择人参皂苷Rg1、Rb1为指标,首先建立了Rg1、Rb1在透析内液(大鼠血清RSA)、外液(PBS)含量检定方法,采用平衡透析法揭示了氯吡格雷对人参Rg1、Rb1血清蛋白结合率协同作... 目的研究大鼠血浆中氯吡格雷-人参皂苷血浆蛋白结合率协同效应。方法选择人参皂苷Rg1、Rb1为指标,首先建立了Rg1、Rb1在透析内液(大鼠血清RSA)、外液(PBS)含量检定方法,采用平衡透析法揭示了氯吡格雷对人参Rg1、Rb1血清蛋白结合率协同作用;接下来,采用同源模建方法建构RSA三维构造,并用分子模拟方法揭示氯吡格雷、人参皂苷Rg1、Rb1与大鼠血清白蛋白RSA间结合效应,揭示氯吡格雷-人参皂苷在血浆蛋白结合率层面协同效应。结果人参皂苷Rg1、Rb1在0.40、1.00、2.00 mg·L-1三种浓度下与大鼠血清蛋白结合率分别为30.16±2.82、33.42±4.21、34.61±3.42和50.13±2.34、51.23±3.23、53.11±3.26,当合并加入氯吡格雷(1.0 mg·L-1)后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下降至22.13±2.72、21.42±3.22、25.45±3.52和40.13±3.24、41.25±4.15、43.11±3.31,分子模拟结果显示氯吡格雷、Rg1、Rb1与RSA存在不同程度的竞争结合效应。结论平衡透析法和分子模拟实验综合揭示了氯吡格雷-人参皂苷血浆蛋白结合率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人参皂苷 血浆蛋白结合率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磺胺间甲氧嘧啶与鲤鱼血浆蛋白结合率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言春 王瑛 +3 位作者 杜宁宁 吴松 牟振波 汤施展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2年第4期81-85,共5页
建立了一种同时定性和定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来测定鲤(Cyprinuscarpio)血浆中磺胺间甲氧嘧啶(SMM)的血浆蛋白结合率。血浆样品采用乙腈提取,正己烷脱脂净化。提取液选用BEHC18(1.7μm,50mm×2.1mm)色谱柱分离... 建立了一种同时定性和定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来测定鲤(Cyprinuscarpio)血浆中磺胺间甲氧嘧啶(SMM)的血浆蛋白结合率。血浆样品采用乙腈提取,正己烷脱脂净化。提取液选用BEHC18(1.7μm,50mm×2.1mm)色谱柱分离,酸化的乙酸铵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电喷雾-多反应监测正离子模式定量定性分析。本方法线性范围为0.5~200ng/mL,r2≥0.998。添加水平为10、200、2000μg/L时,平均回收率在76.3%~90.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15%,最低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2μg/L和0.5μg/L。20℃下,SMM在鲤中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为20.9%,达到平衡的时间为40h。本方法可快速、灵敏检测鲤血浆中磺胺间甲氧嘧啶含量,为研究磺胺间甲氧嘧啶的药理和药效及其在水产品中药物残留代谢规律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MS MS 磺胺间甲氧嘧啶 血浆蛋白结合率 鲤鱼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胺甲噁唑与吉富罗非鱼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赛赛 宋怿 程波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3-60,共8页
为建立磺胺甲噁唑(Sulfamethoxazole,SMZ)与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测定方法,实验研究了体外平衡透析法测定SMZ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最佳测定条件,从而推断出体内超滤法的最佳测定条件,最后进行了两种测定方法... 为建立磺胺甲噁唑(Sulfamethoxazole,SMZ)与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测定方法,实验研究了体外平衡透析法测定SMZ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最佳测定条件,从而推断出体内超滤法的最佳测定条件,最后进行了两种测定方法的对比研究。结果显示:SMZ血浆蛋白结合率不受温度影响,但具有p H依赖性和药物浓度依赖性。在4℃、p H 7. 4条件下,体内外血浆蛋白结合率测定结果如下:0. 5~10. 0μg SMZ/m L透析液范围内,体外SMZ血浆蛋白结合率为15. 48%~25. 12%,10. 0~60. 0μg SMZ/m L透析液内,体外血浆蛋白结合率维持在14. 65%~15. 48%内;在血浆含药浓度为1~5μg/m L内,体内SMZ血浆蛋白结合率为15. 34%~20. 1%;在10~20μg/m L内,体内结合率趋于稳定,维持在12. 7%~14. 9%内,与体外测定结果的变化趋势保持一致。通过两种测定方法的对比研究,确定体内超滤法为SMZ血浆蛋白结合率测定的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甲噁唑 血浆蛋白结合率 体外平衡透析法 体内超滤法 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胺嘧啶钠与兔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检测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培荣 吴海港 彭升武 《中国兽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1-45,共5页
为研究磺胺嘧啶钠与兔血浆中血浆蛋白结合情况,采用平衡透析法和超滤法模拟磺胺嘧啶钠与血浆蛋白结合过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透析内液及外液中药物浓度,计算磺胺嘧啶钠血浆蛋白结合率。结果表明:血浆中其他成分对测定无干扰,各待测物... 为研究磺胺嘧啶钠与兔血浆中血浆蛋白结合情况,采用平衡透析法和超滤法模拟磺胺嘧啶钠与血浆蛋白结合过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透析内液及外液中药物浓度,计算磺胺嘧啶钠血浆蛋白结合率。结果表明:血浆中其他成分对测定无干扰,各待测物在选择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均良好,精密度及稳定性结果均符合方法学要求。透析外液线性范围为0.5-20μg/m L,透析内液的线性范围为1-100μg/m L,提取回收率在78.67%-98.36%之间,日内、日间变异均小于10%,磺胺嘧啶钠的体外血浆蛋白结合率平均为32.47%,体内血浆蛋自结合率平均为36.43%。本试验建立的方法简单,灵敏、专属性强,磺胺嘧啶钠在兔血浆中蛋白结合率较低,且具有浓度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嘧啶钠 血浆蛋白结合率 平衡透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沃尼妙林与猪鸡兔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检测和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文杰 周宇峰 +3 位作者 李晓 何杰舜 刘雅红 孙坚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6-98,共3页
本试验采用超滤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测定沃尼妙林与猪、鸡和兔血浆蛋白结合率,并对血浆中不同浓度沃尼妙林的蛋白结合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建立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用于沃尼妙林生物样品的测定具有简便... 本试验采用超滤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测定沃尼妙林与猪、鸡和兔血浆蛋白结合率,并对血浆中不同浓度沃尼妙林的蛋白结合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建立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用于沃尼妙林生物样品的测定具有简便、灵敏与选择性高的特点。沃尼妙林具有较强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其在猪、鸡和兔血浆中的平均蛋白结合率分别为84.4%±1.07%,87.5%±1.83%和86.6%±1.96%。沃尼妙林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在0.1~10μg/m L的考察浓度范围内无显著性差异,蛋白结合呈现非浓度依赖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尼妙林 血浆蛋白结合率 超滤法 HPLC-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聚糖木炭吸附法测定多肽类候选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莉 江程 +4 位作者 陈思敏 姚婷 向宁铃 苏梦翔 狄斌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22-529,共8页
由于某些多肽类药物在半透膜上具有非特异性吸附或者在血浆中的稳定性较差,在测定其蛋白结合率时不能适用于经典的平衡透析法和超滤法。运用葡聚糖木炭吸附法结合液质联用技术,基于候选药物吸附至葡聚糖木炭的初始速率动力学原理,选择7... 由于某些多肽类药物在半透膜上具有非特异性吸附或者在血浆中的稳定性较差,在测定其蛋白结合率时不能适用于经典的平衡透析法和超滤法。运用葡聚糖木炭吸附法结合液质联用技术,基于候选药物吸附至葡聚糖木炭的初始速率动力学原理,选择7条具有相同氨基酸序列、不同构型的磷酸化六肽为研究模型肽,测定了其在大鼠血浆中的蛋白结合率,总结了影响多肽候选药物蛋白结合率变化的氨基酸位点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葡聚糖木炭吸附法作为一种血浆蛋白结合率测定的补充方法,适用于传统实验技术无法测定的多肽或者有机候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肽药物 血浆蛋白结合率 葡聚糖木炭吸附法 成药性评价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的预测 被引量:5
16
作者 付洺宇 朱一阳 +2 位作者 吴春勇 侯凤贞 关媛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99-706,共8页
预测药物在血浆中的蛋白结合率,有助于了解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对药物发现的早期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研究收集了2452个临床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信息,用Molecular Operating Environment(MOE)和Mordred两种软件计算分子描述符,... 预测药物在血浆中的蛋白结合率,有助于了解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对药物发现的早期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研究收集了2452个临床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信息,用Molecular Operating Environment(MOE)和Mordred两种软件计算分子描述符,将算得的分子描述符作为模型的输入特征。使用极端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算法和随机森林(randomforest,RF)算法构建机器学习模型。结果表明,与MOE相比,将Mordred计算的分子描述符作为模型的输入,构建的模型预测性能更优。使用XGBoost算法和RF算法构建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相近,最优模型的R2均为0.715。此外,根据研究结果得出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与药物分子的一些理化性质参数,如水溶性,辛醇/水分配系数以及共轭双键密切相关。通过这些参数预测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具有方便快捷的优点,可以为相关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蛋白结合率 机器学习 XGBoost算法 RF算法 药物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喹烯酮与鸡鸭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检测
17
作者 张瑞丽 郝智慧 +3 位作者 曲少奇 王远红 姜廷福 吕志华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3-79,共7页
建立检测鸡鸭血浆中喹烯酮的方法,并测定其与鸡鸭血浆蛋白的结合率。采用平衡透析法测定喹烯酮的血浆蛋白结合率;血浆样品采用乙腈沉淀蛋白后用HPLC测定喹烯酮含量,同时采用HPLC测定透析外液中喹烯酮的含量,计算喹烯酮的血浆蛋白结合率... 建立检测鸡鸭血浆中喹烯酮的方法,并测定其与鸡鸭血浆蛋白的结合率。采用平衡透析法测定喹烯酮的血浆蛋白结合率;血浆样品采用乙腈沉淀蛋白后用HPLC测定喹烯酮含量,同时采用HPLC测定透析外液中喹烯酮的含量,计算喹烯酮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并对检测方法的方法学进行验证。建立的测定鸡鸭血浆中喹烯酮的方法,喹烯酮添加浓度为0.3、1和2μg/mL时,回收率范围为86.5%~92.2%,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5%。喹烯酮在不同浓度的鸡鸭血浆中的平均蛋白结合率分别为40.53%±1.09%和46.88%±1.25%。喹烯酮药物浓度在0.5~8μg/mL的浓度范围内其血浆蛋白结合率无显著差异,其蛋白结合呈现非浓度依赖性。上述结果表明,喹烯酮在鸡鸭中应用时不易发生血浆蛋白结合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的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烯酮 血浆蛋白结合率 平衡透析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球虫新药沙咪珠利与鸡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测定
18
作者 程晓蕾 陈桂平 +5 位作者 王霄旸 王春梅 刘迎春 薛飞群 王米 张可煜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8-84,共7页
为研究抗球虫新药沙咪珠利与鸡血浆中蛋白结合情况,采用平衡透析法模拟沙咪珠利与鸡血浆蛋白结合过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透析内液及外液中药物浓度,计算沙咪珠利血浆蛋白结合率。结果表明,鸡血浆中其他成分对测定无干扰,各待测物在选... 为研究抗球虫新药沙咪珠利与鸡血浆中蛋白结合情况,采用平衡透析法模拟沙咪珠利与鸡血浆蛋白结合过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透析内液及外液中药物浓度,计算沙咪珠利血浆蛋白结合率。结果表明,鸡血浆中其他成分对测定无干扰,各待测物在选择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均良好,透析外液线性范围为0.1~10μg/mL,透析内液的线性范围为0.5~100μg/mL,提取回收率在94.35%~111.8%之间,日内、日间变异均小于10%,精密度及稳定性结果均符合方法学要求。在设定的3个药物浓度下,沙咪珠利在鸡血浆中的蛋白结合率为92.17%~97.72%,属高血浆蛋白结合率药物,且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咪珠利 血浆蛋白结合率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1013人血浆蛋白结合率测定及其影响因素
19
作者 吴姗 魏俊霞 +3 位作者 王琼琼 吴健鸿 刘焱文 曾繁典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90-993,共4页
目的测定新Caspase抑制药F1013的人血浆蛋白结合率,并考察影响测定的因素。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条件下超滤分离的游离药物浓度。结果 amicon Ultra-0.5超滤装置(Millipore)操作性较强,可较好地运用于血浆蛋白结合率研究;随... 目的测定新Caspase抑制药F1013的人血浆蛋白结合率,并考察影响测定的因素。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条件下超滤分离的游离药物浓度。结果 amicon Ultra-0.5超滤装置(Millipore)操作性较强,可较好地运用于血浆蛋白结合率研究;随离心速率、超滤时间递增,人血浆游离药物浓度逐渐增高,直至稳定;随温孵时间递增,人血浆游离药物浓度逐渐减小,直至稳定。采用超滤法测定F1013人血浆蛋白结合率过程中,离心速率、超滤时间和温孵时间均对结果产生重要影响。经过优化和筛选,最佳超滤条件为采用超滤法测定F1013人血浆蛋白结合率,将含药血浆于37℃水浴温孵1 h,置Amicon Ultra-0.5超滤装置,14 000 r·min-1离心15 min。结论 HPLC法测定回收率、精密度均符合要求,具较好的可行性。超滤法测F1013平均人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1013 血浆蛋白结合率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空纤维液相微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比索洛尔血浆蛋白结合率
20
作者 刘亚非 马海英 +1 位作者 宫雪菲 王宝华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4期529-533,共5页
目的将中空纤维液相微萃取技术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结合,建立测定比索洛尔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新方法。方法优化比索洛尔血浆样本的液相微萃取条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比索洛尔在接受相中的浓度,色谱条件为水-甲醇-乙腈-0.1%磷酸(50∶34∶... 目的将中空纤维液相微萃取技术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结合,建立测定比索洛尔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新方法。方法优化比索洛尔血浆样本的液相微萃取条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比索洛尔在接受相中的浓度,色谱条件为水-甲醇-乙腈-0.1%磷酸(50∶34∶6∶10),检测波长Ex:232 nm,Em:300 nm,分别代入当日标准曲线计算出比索洛尔血浆游离药物浓度及总药物浓度,进而计算比索洛尔血浆蛋白结合率。结果在低、中、高3种浓度下测得比索洛尔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31.2%,32.0%,31.8%。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适用于药物游离浓度及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测定。比索洛尔与人血浆蛋白有中等程度结合,且不存在浓度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索洛尔 微萃取 液相 中空纤维 色谱法 高效液相 结合 血浆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