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与体检人群新发心力衰竭风险的队列研究
1
作者 邓洁 齐祺 +7 位作者 吴欣雨 韩全乐 李雷 蒋越 郁静 吴若洁 吴寿岭 李康博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9期3645-3652,共8页
背景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发病率高、预后差,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与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心力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目的探讨AIP对... 背景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发病率高、预后差,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与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心力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目的探讨AIP对新发心力衰竭风险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将2006年6月—2007年10月在开滦总医院及其附属医院共11家医院健康查体的99755例开滦集团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作为观察人群,根据基线AIP四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即Q1组:AIP<-0.56(n=24937);Q2组:-0.56≤AIP<-0.16(n=24940);Q3组:-0.16≤AIP<0.31(n=24938);Q4组:AIP≥0.31(n=24940)。随访至2021-12-31,随访期间每年记录1次心力衰竭的发病情况。计算4组心力衰竭发病密度,根据Kaplan-Meier法计算4组心力衰竭累积发病率,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AIP对新发心力衰竭风险的影响。结果平均随访14.07(13.79,14.24)年,共新发心力衰竭3337例(3.35%),Q1组、Q2组、Q3组、Q4组分别发生675、734、940、988例,发病密度依次为1.95、2.13、2.73、2.87千人年,累积发病率分别为2.47%、2.68%、3.48%和3.63%。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4组累积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90,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Q1组相比,Q3组、Q4组新发心力衰竭的风险分别为1.16(95%CI=1.05~1.28,P<0.05)和1.20(95%CI=1.08~1.33,P<0.05)。结论AIP升高是新发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AIP增高,新发心力衰竭的风险亦随之增高。通过AIP可实现对心力衰竭高风险患者进行早期筛查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 危险因素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联合颈动脉超声对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1
2
作者 贾梦鸽 郭森 赵洛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0-174,共5页
目的探究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联合颈动脉超声对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因疑诊冠心病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接受冠脉造影的围绝经期患者共388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n... 目的探究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联合颈动脉超声对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因疑诊冠心病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接受冠脉造影的围绝经期患者共388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n=201)和对照组(n=187)。对两组一般临床资料与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针对冠心病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及ROC曲线分析。结果(1)冠心病组高血压、糖尿病、尿酸、PDW、TG、aAIP、Crouse积分水平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高血压、糖尿病、TG、aAIP、Crouse积分与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的发生相关(P<0.05)。(3)ROC曲线分析显示,Crouse积分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不逊于TG。aAIP、aAIP联合Crouse积分、TG三者两两相比,aAIP、aAIP联合Crouse积分较TG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其中联合指标对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发生预测能力最强。结论AIP联合Crouse积分对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具有很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 Crouse积分 围绝经期女性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对老年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
3
作者 王露朝 马妮娜 +1 位作者 曹建 耿李科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54-1357,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 AIP)对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on-S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 目的 探讨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 AIP)对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on-S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NSTE-ACS)介入治疗术后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MACE)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汉中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一病区就诊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老年NSTE-ACS患者180例,根据6个月后是否发生MACE分为发生MACE组49例和未发生MACE组131例。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NSTE-ACS患者介入诊疗6个月后MACE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VCAM-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AIP以及联合诊断模型对老年NSTE-ACS介入诊疗6个月后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 发生MACE组肌酐、尿酸、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AIP以及VCAM-1水平高于未发生MACE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未发生MACE组(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逐步向前法显示,VCAM-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标准化AIP为老年NST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6个月MACE的危险因素(OR=1.024,95%CI:1.014~1.035,P=0.000;OR=1.957,95%CI:1.174~3.262,P=0.000;OR=2.808,95%CI:1.343~5.871,P=0.000)。ROC曲线分析显示,VCAM-1预测老年NST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6个月MACE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为0.929(95%CI:0.890~0.968,P=0.000),敏感性为81.60%,特异性为90.80%,约登指数为0.72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预测老年NST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6个月MACE的AUC为0.824(95%CI:0.759~0.889,P=0.000),敏感性为75.50%,特异性为83.20%,约登指数为0.587;AIP预测老年NST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6个月MACE的AUC为0.862(95%CI:0.806~0.917,P=0.000),敏感性为91.80%,特异性为66.40%,约登指数为0.725;三者联合检测预测老年NST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6个月MACE的AUC为0.950(95%CI:0.919~0.982,P=0.000),敏感性为87.85%,特异性为86.30%,约登指数为0.740;三者联合检测的AUC显著优于单独检测(P<0.05,P<0.01)。结论 VCAM-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标准化AIP联合检测在预测老年NST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6个月MACE风险方面展现出更高的预测价值。相比单一指标检测,三者联合检测可能更有效地识别高风险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预后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胆固醇 LDL 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P及血清胆红素与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胡艳超 刘晓唤 +8 位作者 郑阳 马维冬 张春艳 张岩 吴皓宇 范雅洁 贾珊 巩红 王聪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63-465,508,共4页
目的研究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AIP)、血清胆红素和药物涂层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方法对268例行经皮冠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进行冠脉造影,以支架腔内两端(距支架边缘≤5mm)或支架内加两端的管腔内... 目的研究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AIP)、血清胆红素和药物涂层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方法对268例行经皮冠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进行冠脉造影,以支架腔内两端(距支架边缘≤5mm)或支架内加两端的管腔内径狭窄程度≥50%为支架内再狭窄标准,按有无再狭窄分为冠脉再狭窄组(42例)和冠脉未再狭窄组(226例)。比较两组间AIP、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等指标,并进一步研究AIP、血清胆红素与冠脉药物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结果冠脉血管内再狭窄组AIP值高于无再狭窄组(P<0.05);再狭窄组的总胆红素水平低于无再狭窄组(P<0.05)。结论 AIP促进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为其再狭窄的危险因子,而血清总胆红素则是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对抗因子,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 胆红素 支架内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