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膜型血浆分离器对重型肝炎肝衰竭的治疗观察 被引量:6
1
作者 庄鹏 江元森 +5 位作者 谢俊强 李学俊 邓友 王海霞 张绍全 姚集鲁 《中国血液净化》 2002年第11期20-22,共3页
目的 观察应用新型膜型血浆分离器(Evacure-4)治疗重型肝炎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22例,对照组15例,2组病例均在内科护肝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浆置换(PE)治疗。治疗组在进行PE时应用由乙烯乙烯醇聚合物研制的新型膜型血浆分离... 目的 观察应用新型膜型血浆分离器(Evacure-4)治疗重型肝炎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22例,对照组15例,2组病例均在内科护肝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浆置换(PE)治疗。治疗组在进行PE时应用由乙烯乙烯醇聚合物研制的新型膜型血浆分离器(Evacure-4);对照组在进行PE时应用由聚砜膜研制的Ps-06膜型血浆分离器。2组病例的目标血浆处理量相同。结果 治疗组存活19例,存活率为86.3%,对照组存活8例,存活率为53.3%。治疗组对肝昏迷的清醒率达90%,而对照组对肝昏迷的清醒率为83.3%。新型膜型血浆分离器(Evacure-4)可有效清除体内的胆红素等代谢废物(P<0.01),与对照组相比,使用Evacure-4进行PE时可以减少患者体内白蛋白等有益成分的丢失,在改善凝血酶原时间方面亦优于Ps-06组(P<0.05)。治疗过程中没有观察到破膜反应的情况。结论 新型膜型血浆分离器(Evacure-4)治疗重型肝炎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肝炎/重肝 膜型血浆分离器 血浆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置换治疗中血浆分离器破膜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建平 吴亿 梁天平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年第1期53-55,共3页
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是一种用来清除血液中大分子物质的血液净化疗法。其基本过程是将患者血液经血泵引出,经过血浆分离器分离血浆和细胞成分,去除致病血浆或选择性地去除血浆中的某些致病因子,然后将细胞成分、净化后... 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是一种用来清除血液中大分子物质的血液净化疗法。其基本过程是将患者血液经血泵引出,经过血浆分离器分离血浆和细胞成分,去除致病血浆或选择性地去除血浆中的某些致病因子,然后将细胞成分、净化后血浆及所需补充的置换液输回体内。血浆置换是一项特殊的血液净化技术,临床采用血浆置换治疗的疾病有神经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疾病、风湿病、肾脏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治疗 血浆分离器 血液净化疗法 原因分 神经系统疾病 破膜 血液净化技术 自身免疫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分离器中的环己酮残留量 被引量:1
3
作者 黄敏菊 颜林 +1 位作者 何燕英 林伟聪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381-382,共2页
介绍了通过有效地模拟临床中血浆分离器的使用过程,并利用毛细管色谱柱和外标法峰面积定量的优化气相色谱法,测试了血浆分离器的环己酮残留含量。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血浆分离器 环己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机血浆分离器与血浆交换治疗POEMS综合征
4
作者 李津荣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1997年第1期17-17,共1页
POEMS综合征(P:多神经病,O:器官巨大病,E:内分泌病,M: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S:皮肤病变)是一种罕见的浆细胞恶液质变异。2例严重外周神经病的POEMS综合征患者经大剂量强的松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后用4A-EVAL血浆分离器做血浆去除,并做了... POEMS综合征(P:多神经病,O:器官巨大病,E:内分泌病,M: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S:皮肤病变)是一种罕见的浆细胞恶液质变异。2例严重外周神经病的POEMS综合征患者经大剂量强的松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后用4A-EVAL血浆分离器做血浆去除,并做了血浆交换。这2例患者有多发性骨髓瘤、肝巨大、甲状腺机能减退以及皮肤增厚等症状。例A患者为下肢外周神经病和高Ig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交换治疗 血浆分离器 POEMS综合征 血浆去除 外周神 甲状腺机能减退 多发性骨髓瘤 丙种球蛋白病 免疫抑制剂 单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次单重膜式血浆置换对血常规及生化指标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刘莉 洪国保 +2 位作者 马小芬 于重燕 金其庄 《中国血液净化》 2017年第6期387-391,共5页
目的膜式血浆置换是一种有效的特殊血液净化方式,但是单次单重膜式血浆置换对血常规及主要生化指标的影响的相关研究有限。方法前瞻性分析我院21例患者共40次血浆置换,置换前后抽血检测血常规及生化指标,并进行前后对比分析。结果置换... 目的膜式血浆置换是一种有效的特殊血液净化方式,但是单次单重膜式血浆置换对血常规及主要生化指标的影响的相关研究有限。方法前瞻性分析我院21例患者共40次血浆置换,置换前后抽血检测血常规及生化指标,并进行前后对比分析。结果置换后白细胞总数无明显变化,但淋巴细胞计数下降24.41%[(0.70±0.52)×10~9/L比(0.42±0.33)×10~9/L,t=3.645,P=0.001]。血浆用量(β=-0.329,P=0.013)和总置换量(β=0.576,P=0.001)是淋巴细胞计数变化的独立影响因素。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分别下降6.92%[(87.21±10.72)g/L比(80.92±10.61)g/L,t=5.222,P<0.001]、12.83%[(167.63±76.69)×109/L比(149.13±72.47)×10~9/L,t=5.346,P<0.001]。血红蛋白水平下降的幅度与低分子肝素用量呈负相关(r=-0.330,P=0.043)。血小板计数下降的幅度与管路凝血程度成正相关(r=0.388,P=0.016),与低分子肝素用量呈负相关(r=-0.425,P=0.008)。经过多因素回归分析,管路凝血是血小板计数下降的独立影响因素(β=-14.562,P=0.008)。血清总钙水平下降2.84%[(2.16±0.14)mmol/L比(2.09±0.18)mmol/L,t=2.289,P=0.029],与白蛋白用量成负相关(r=-0.672,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置换前后血钙水平变化的影响因素是白蛋白用量(β=-0.003,P<0.001)。结论单重膜式血浆置换是一种安全的血液净化方式,无明显不良反应。充分抗凝,避免管路凝血可以减轻血小板计数的下降。为了减少总钙水平的下降,应当根据白蛋白用量补充钙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膜式血浆分离器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8例单纯血浆置换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6
作者 李艳春 田芳英 《临床医药实践》 2010年第5期379-380,共2页
关键词 单纯血浆置换 并发症 患者 护理 预防 血浆分离器 血液净化技术 新鲜冰冻血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肝炎患者行血浆置换治疗的护理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月兰 张洪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6期12-12,共1页
关键词 血浆置换治疗 患者 重型肝炎 护理体会 血浆分离器 体内 血液净化 PE 替代品 有毒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置换疗法的现状
8
作者 凌桂明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1998年第3期184-186,共3页
血浆置换疗法作为临床上血液净化的一种新技术,已被日趋广泛地应用于治疗许多以往无法治疗的疾病.本文结合临床着重介绍了临床上血浆置换疗法的方法对人体的影响,目前已确定的适应症和此疗法的前景以及在我国开展血浆置换治疗的情况.
关键词 血液净化 血浆置换 血浆分离 血浆分离器
全文增补中
人工肝治疗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近期血细胞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朱梦飞 黄建荣 陈月美 《中国血液净化》 2004年第9期505-506,共2页
关键词 人工肝 慢性重型肝炎 血细胞 血浆分离器 血管回路 动脉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截留量血液透析清除多发性骨髓瘤血清游离轻链4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小伟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20期94-95,共2页
高截留量血液透析即采用高截留量膜进行的血液透析。高截留量膜通常是指膜孔径8~10 nm的透析膜,是高通量膜孔径的2~3倍,血浆分离器膜孔径的1/20[1]。高截留量透析对大分子物质清除具有显著的优势,临床应用日趋增多。本研究对高... 高截留量血液透析即采用高截留量膜进行的血液透析。高截留量膜通常是指膜孔径8~10 nm的透析膜,是高通量膜孔径的2~3倍,血浆分离器膜孔径的1/20[1]。高截留量透析对大分子物质清除具有显著的优势,临床应用日趋增多。本研究对高截留量透析有效清除多发性骨髓瘤血清游离轻链的4例患者进行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血液透析 游离轻链 血清 血浆分离器 大分子物质 高通量膜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L.P.系统压力监测护理
11
作者 顾小英 徐雅萍 《中国血液净化》 2002年第1期53-54,共2页
肝素诱导体外低密度脂蛋白沉淀(H.E.L.P.)疗法是难治性高脂血症及由此并发的心脑血管病变的最直接、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关键词 血浆分离器 PBE 系统压力 H.E.L.P 沉淀过滤器 动脉壶 静脉压 血压 分离 血泵 人工心 静脉壶 跨膜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葡萄球菌A蛋白柱免疫吸附法治疗血液病
12
作者 王学文 于繁荣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1年第2期166-168,共3页
近年来,采用葡萄球菌 A 蛋白柱进行体外免疫吸附治疗,已用于产生抗体或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的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及部分血液系统疾患,并初步取得一定疗效。本文就该疗法在血液系统疾患治疗中的应用作一概述。一、制备及作用机理... 近年来,采用葡萄球菌 A 蛋白柱进行体外免疫吸附治疗,已用于产生抗体或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的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及部分血液系统疾患,并初步取得一定疗效。本文就该疗法在血液系统疾患治疗中的应用作一概述。一、制备及作用机理以高度提纯的葡萄球菌 A 蛋白50mg 或200mg共轭吸附于硅质柱,制成 A 蛋白柱(PROSORBA柱)。用4L 无菌盐水冲洗柱,然后用0.5L 含5000U肝素的无菌盐水灌洗柱。采集患者血浆250~2000ml 通过该柱,继以10~20ml/min 速率由静脉回输给患者,或使用血浆分离器作连续治疗,每周1~3次,每例至少4次,总次数10~15次,每次治疗需更换柱。血浆中的正常成分可回输给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疾患 血浆分离器 吸附法 无菌盐水 静脉回输 自身免疫性疾病 总次数 作用机理 IgG 循环免疫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