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响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一致性的因素 被引量:5
1
作者 苏薇 任凤琴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6-198,共3页
目的 分析影响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一致性的因素。方法 采用同一台凝血仪,两种不同的凝血酶原时间( PT)试剂,用同一个 INR值定标血浆定标后,测定 19例健康人、 12例长期口服抗凝... 目的 分析影响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一致性的因素。方法 采用同一台凝血仪,两种不同的凝血酶原时间( PT)试剂,用同一个 INR值定标血浆定标后,测定 19例健康人、 12例长期口服抗凝剂患者、 12例初次口服抗凝剂患者和 8例长期口服抗凝剂同时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抗炎患者的 INR值,并对各组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组受试者用两种试剂测定的 INR值差异均有显著性( P ? 0.01)。两种试剂 INR值的相差在口服抗凝剂初期比稳定期差异有显著性 (P ? 0.01),口服抗凝剂同时用头孢菌素抗炎比单纯口服抗凝剂的 INR值差异有显著性 (P ? 0.01)。结论 可能影响 INR的一致性的因素有:试剂的来源和敏感性、口服抗凝剂的时期和其他药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标准化比值 影响因素 口服抗凝剂 凝血酶原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在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潘新福 张栩 张洁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242-244,共3页
目的 了解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 3项指标在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各型患者中的分布情况,及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对乙肝患者诊断和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 对某院5 33例乙肝患者及4 0例健康对照者... 目的 了解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 3项指标在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各型患者中的分布情况,及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对乙肝患者诊断和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 对某院5 33例乙肝患者及4 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 ,采用ACL 2 0 0型凝血仪及配套试剂测定PT ,INR及PTA值,采用贝克曼CX 9生化仪及配套试剂测定ALT值;数据以平均数和标准差进行方差分析和q检验。结果 PT ,INR ,PTA及ALT在对照组和各型乙肝患者组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 1) ;在各型乙肝患者组经q检验,两两比较分析其组间差异性,PTA ,INR及ALT比PT更多见。结论 PT ,INR ,PTA及ALT 4项指标可以反映乙肝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也可作为其病程变化和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原时间 国际标准化比值 凝血酶原活动度 丙氨酸转氨酶 肝炎 乙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中静脉劈分-重建技术在低龄儿童来源供肝劈离式肝移植的应用
3
作者 唐晖 傅斌生 +5 位作者 杨卿 姚嘉 曾凯宁 冯啸 易述红 杨扬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3-459,共7页
目的探讨肝中静脉劈分-重建技术在低龄儿童来源供肝劈离式肝移植中的可行性及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7月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实施的2例低龄儿童来源供肝行肝中静脉劈分-重建后为4例儿童受者行劈离式肝... 目的探讨肝中静脉劈分-重建技术在低龄儿童来源供肝劈离式肝移植中的可行性及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7月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实施的2例低龄儿童来源供肝行肝中静脉劈分-重建后为4例儿童受者行劈离式肝移植的病例资料,总结分析手术情况和术后情况。结果供者1为6岁4个月女童,体质量为21 kg,获取供肝质量为496 g,劈离后左、右半肝质量为201 g和280 g,分别移植给9月龄6.5 kg男童和9月龄7.5 kg男童,移植物与受者质量比(GRWR)分别为3.09%和3.73%。供者2为5岁8个月男童,体质量为19 kg,供肝质量为673 g,劈离后左、右半肝质量为230 g和400 g,分别移植给13月龄9.5 kg女童、15月龄12 kg男童,GRWR分别为2.42%和3.33%。两例供肝均采用离体劈离方式,肝中静脉正中完全劈分,并利用异体髂静脉和髂动脉血管补片重建,根据GRWR 4例移植肝均无减体积。4例受者中1例因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移植肝无功能死亡,3例术后恢复顺利未出现早期和晚期并发症,规律随访至2023年7月31日,肝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在对供肝进行细致评估及术中精细操作、匹配合适儿童受者的前提下,可选择合适的低龄儿童供肝进行劈离。采用肝中静脉正中完全劈分-重建的方式,可有效保证左右半肝的静脉充分回流,保证了足够功能性肝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中静脉劈分-重建 低龄儿童来源供肝 劈离式肝移植 移植物与受者质量比 体质量指数 肝功能 国际标准化比值 冷缺血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稳定华法林抗凝剂量的探讨 被引量:15
4
作者 顾强 陈柏成 +2 位作者 郝嘉 王学锋 肖颖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47-649,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在重庆地区人群中的治疗效果,初步建立重庆地区的换瓣患者术后抗凝治疗的临床资料库。方法对133例重庆地区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采用低强度抗凝治疗标准,待其达到稳定抗凝状态且无抗凝相关... 目的探讨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在重庆地区人群中的治疗效果,初步建立重庆地区的换瓣患者术后抗凝治疗的临床资料库。方法对133例重庆地区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采用低强度抗凝治疗标准,待其达到稳定抗凝状态且无抗凝相关并发症后,对抗凝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初步建立重庆地区术后抗凝标准。结果在患者达到稳定抗凝状态后,INR值为(1.80±0.46);每日华法林剂量为(2.69±1.02)mg,不同手术组的抗凝指标均达到预期抗凝指标。重庆地区主动脉瓣置换术(AVR)的INR目标值设置为1.6(1.5—2.0),二尖瓣置换术(MVR)及双瓣置换术(DVR)的INR预计值设置为1.8(1.6~2.3)、冠状动脉搭桥术同期行MVR(MVR+CABG)的INR预计值设置为2.0(1.8—2.3)、Bentall手术(人造升主动脉置换+MVR)INR预计值设置为2.2(1.8~2.5),总体INR预期值1.5~2.5。结论本研究抗凝指标结果符合重庆地区人工机械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抗凝治疗强度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 抗凝治疗 重庆地区 凝血酶原时间 国际标准化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治疗危重症肝病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寇建涛 刘喆 +6 位作者 朱继巧 马军 许文犁 李瀚 贾亚男 李先亮 贺强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82-486,共5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手术治疗危重症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肝移植治疗的51例危重症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中的一般情况,包括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冷缺血时间、无肝期、出血量、输血量、输血浆量等指标;观察术前及术... 目的探讨肝移植手术治疗危重症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肝移植治疗的51例危重症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中的一般情况,包括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冷缺血时间、无肝期、出血量、输血量、输血浆量等指标;观察术前及术后3 d、1周及2周患者总胆红素(T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受者的术后生存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可能影响危重症肝病患者预后的指标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51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8(7,9)h,供肝热缺血时间为3(2,3)min,冷缺血时间为6(5,8)h,术中无肝期为80(70,100)min,术中出血量为1000(550,1500)mL,术中输血量为1200(200,1600)mL。术后TB、PTA、PT-INR等指标较术前明显改善。51例患者中,10例死亡,死亡原因分别为多器官功能衰竭及严重感染7例、肾功能不全2例、心血管并发症1例。危重症肝病患者移植术后1个月和1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2%和80%。Cox回归分析提示术前PTA、PT-INR异常是危重症肝病患者肝移植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肝移植能够显著提高危重症肝病患者的生存率,加强围手术期感染的防治和多器官功能管理是提高危重症肝病患者移植术后生存率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肝病 肝移植 肝性脑病 肝肾综合征 感染 总胆红素 凝血酶原活动度 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PTINR测定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张晓兵 郭辉 +1 位作者 刘泽军 颜坤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762-762,766,共2页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 术后 测定 监测 口服抗凝剂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国际标淮化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令抗凝致出血43例 被引量:6
7
作者 李永胜 沈迎念 +5 位作者 王进 万磊 赵波 廖永德 郑智 刘文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884-886,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期间患者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43例人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期间合并出血的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在不同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PT-INR)值范围内导... 目的:探讨人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期间患者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43例人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期间合并出血的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在不同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PT-INR)值范围内导致出血的相关病因。结果:43例服用华法令合并出血的病例中,16例(37.2%)所测PT-INR在2.0~3.0的目标值内,并且7例患者INR<2.0;进一步检查发现这23例患者基本都合并有不同的易促使出血的疾病或诱因。结论:服用华法令抗凝治疗期间发生出血与否并不完全取决于PT-INR值,还决定于自身潜在的疾病等相关因素;临床应用华法令时应因人而异地调整剂量并决定其抗凝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华法令 抗凝 出血 凝血酶原时间 国际标准化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少肝移植围手术期输血相关策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张骊 杨健 蒋文涛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5-119,共5页
肝移植手术一直存在大量失血和输血的问题。在过去的二十年中,随着肝移植技术的不断成熟,围手术期输血量急剧减少,无输血肝移植成为现实。由于出血和输血都与肝移植的不良预后相关,减少出血和不必要的输血成为了肝移植围手术期的关键目... 肝移植手术一直存在大量失血和输血的问题。在过去的二十年中,随着肝移植技术的不断成熟,围手术期输血量急剧减少,无输血肝移植成为现实。由于出血和输血都与肝移植的不良预后相关,减少出血和不必要的输血成为了肝移植围手术期的关键目标。本文总结了肝移植围手术期异体输血的不良影响、终末期肝病患者的凝血功能监测、肝移植受者的输血管理以及减少肝移植围手术期输血的策略,旨在为减少肝移植围手术期的输血需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输血 患者输血管理 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 粘弹性凝血功能监测 异体输血 促红细胞生成素 中心静脉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血栓栓塞在肝硬化患者中的患病率、危险因素及其对院内死亡的影响: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鑫彤 祁兴顺 郭晓钟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932-932,共1页
【据《Med Sci Monit》2016年3月报道】题:静脉血栓栓塞在肝硬化患者中的患病率、危险因素及其对院内死亡的影响: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作者Zhang X等)静脉血栓栓塞主要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在肝硬化患者中,静脉血栓... 【据《Med Sci Monit》2016年3月报道】题:静脉血栓栓塞在肝硬化患者中的患病率、危险因素及其对院内死亡的影响: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作者Zhang X等)静脉血栓栓塞主要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在肝硬化患者中,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的风险会增加。来自中国沈阳军区总医院的Zhang等开展了一项单中心研究,旨在探讨静脉血栓栓塞在中国肝硬化患者中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院内期间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 肺栓塞 单中心 沈阳军区 患者信息 国际标准化比值 红细胞总数 凝血酶原时间 二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低强度抗凝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志伟 徐明星 计乐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2期1270-1271,共2页
目的:研究广东深圳地区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行低强度抗凝的可行性及安全强度。方法:对75例置换人工机械瓣膜的病人按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分为A、B、C3组。术后定时分别检测其凝血酶原时间(PT)及INR、D-二聚体浓度、抗凝血酶Ⅲ活度(AT-... 目的:研究广东深圳地区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行低强度抗凝的可行性及安全强度。方法:对75例置换人工机械瓣膜的病人按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分为A、B、C3组。术后定时分别检测其凝血酶原时间(PT)及INR、D-二聚体浓度、抗凝血酶Ⅲ活度(AT-Ⅲ:C),并定时监测术后出血及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机械瓣置膜置换术后,INR控制于1.6~2.5范围,可保持D二聚体浓度,AT-Ⅲ: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55人次INR控制在1.6~2.5之间,有16人次轻微出血,3例未出现血栓形成。结论:广东局部地区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行低强度抗凝是可行的,术后IRN控制在1.6~2.5范围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 低强度 步研究 国际标准化比值 人工机械瓣膜 凝血酶原时间 AT-Ⅲ:C 血栓形成 D-二聚体 凝血酶 INR 深圳地区 术后出血 D二聚体 发生率 控制 显著性 对照组 微出血 安全 广东 定时 浓度 人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慢性心房颤动的二尖瓣置换术后病人远期抗凝状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郝占平 杨晓刚 +5 位作者 罗寅 唐英杰 丁敏 张杰 郑海萍 刘巧珍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2年第3期615-616,共2页
[目的]了解合并慢性房颤的二尖瓣置换术后病人远期凝血国际标准化比较(INR)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2月以前因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合并慢性房颤而行机械性二尖瓣置换术病人108例,术后均进行正规华法林抗凝治疗,在其出院半年... [目的]了解合并慢性房颤的二尖瓣置换术后病人远期凝血国际标准化比较(INR)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2月以前因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合并慢性房颤而行机械性二尖瓣置换术病人108例,术后均进行正规华法林抗凝治疗,在其出院半年以后在门诊进行凝血系列检查(PT,PT%,PTR,INR,Fbg,APTT)。按是否发生血栓、出血等并发症分为栓塞组、出血组、无并发症组,应用SPSS软件分析安全的凝血酶原时间(PT)及INR值范围。[结果]抗凝治疗过程中出现栓塞4例、出血9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0%;所有病人纤维蛋白原(Fbg)在正常范围内,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变化随INR波动,与华法林的用量无关。华法林用量与PT及INR值相关性不明显。[结论]华法林抗凝维持剂量个体差异较大,合并慢性房颤行机械性二尖瓣置换术病人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安全PT范围为14.4s~28.7s,INR范围为1.51~2.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置换术 心房颤动 抗凝治疗 凝血酶原时间 国际标准化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重建技术对肝移植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欣澄 黄帆 +8 位作者 王国斌 余孝俊 吴若林 侯刘进 叶征辉 张兴华 王伟 耿小平 赵红川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8-134,共7页
目的探讨肝动脉不同重建方式对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肝动脉重建方式分为常规类型肝动脉重建组(123例)及特殊类型肝动脉重建组(17例),比较两组受者术中和术后的各项临床指... 目的探讨肝动脉不同重建方式对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肝动脉重建方式分为常规类型肝动脉重建组(123例)及特殊类型肝动脉重建组(17例),比较两组受者术中和术后的各项临床指标以及术后肝动脉并发症发生率和生存率。结果特殊类型肝动脉重建组术后1 d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术后7 d总胆红素(TB)、术后30 d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均高于常规肝动脉重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无肝期、术中失血量、术中输入红细胞量、冷或热缺血时间、重症监护室(ICU)入住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后移植肝血流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常规组发生肝动脉并发症5例,而特殊组未见肝动脉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殊类型肝动脉重建组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均为82.4%,常规重建组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5.0%、78.9%、75.6%,两组术后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当供受者肝动脉存在变异和(或)病变时,采用特殊方法行肝动脉重建可有效恢复移植肝动脉血流,并不会影响肝移植受者术后肝动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肝动脉重建 肝动脉并发症 重症监护室 总胆红素 丙氨酸转氨酶 天冬氨酸转氨酶 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益母胶囊对药物流产后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秦玉璇 云凤 +3 位作者 司军莉 许莉 边文会 高晓静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7期1018-1021,共4页
目的:观察复方益母胶囊对药物流产后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河北省中医院收治的接受药物流产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 目的:观察复方益母胶囊对药物流产后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河北省中医院收治的接受药物流产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复方益母胶囊,比较2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观察2组患者的流产情况、阴道流血时间、月经恢复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药物流产前,2组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抗凝血酶(A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T、APTT、TT、A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Fib、D-D、IN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完全流产率、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阴道流血时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月经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益母胶囊可明显改善药物流产后患者的凝血功能,有效提高流产的成功率,可在临床广泛使用。但研究的病例数较少,数据存在一定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益母胶囊 药物流产 阴道流血 国际标准化比值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血浆纤维蛋白原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凝血功能指标对HBV相关肝细胞癌术后生存状况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5
14
作者 文夏杰 鲁凤民 吕全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25-728,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MR)及纤维蛋白原(FIB)对HBV相关肝细胞癌患者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381例2009年2月至2013年7月在河南省肿瘤医院进行肝切除手术的HBV相关肝细胞癌... 目的:探讨术前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MR)及纤维蛋白原(FIB)对HBV相关肝细胞癌患者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381例2009年2月至2013年7月在河南省肿瘤医院进行肝切除手术的HBV相关肝细胞癌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进行术后生存状况随访,使用Cox回归模型进行生存分析,确定术前PT、INR和FIB状态对患者术后生存状况的评估价值。结果:经Cox回归筛选,术前INR和FIB升高是HBV相关肝细胞癌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其RR(95%CI)分别为1.833(1.182~2.842)、1.778(1.256~2.516)。结论:术前INR和FIB有评估HBV相关肝细胞癌患者术后预后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预后 凝血酶原时间 国际标准化比值 纤维蛋白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